元宵節主題班會教案范文
元宵節主要活動是大眾娛樂,但其社會文化意義卻不僅僅是娛樂。正月十五有許多宗教活動,祈求神靈保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元宵節主題班會教案七篇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元宵節主題班會教案范文精選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幾種常見的海洋生物,綜合運用搓、壓、盤、手捏等多種方法表現海底生物的形態
2.會利用多種廢舊材料進行裝飾。
3.能充分想象、盡情創作。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欣賞過“海底世界”視頻。
2.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廢舊材料。
3.音樂《水族館》。
4.陶泥及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談話活動。
教師:我們一起欣賞過奇妙的海底世界。海底都有些什么?它們是什么樣子的呢?(鼓勵幼兒大膽交流)
●通過活動前的視頻短片,幼兒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妙,對于海洋生物也會有更深刻的感性認識。把自己的感知經驗通過語言表達出來,這也是一種知識的再現和積累過程,而且通過讓他們充分表達,幼兒各自的感知經驗得到分享。
2.分組討論:用學過的多種方法塑造奇妙的海底世界。
(1)引導幼兒思考自己制作的內容及方法。
教師:你想制作些什么?準備怎么做?
(2)幼兒分小組討論。
(3)請小組代表交流作品構思。
3.幼兒分組制作,教師巡回指導。(播放背景音樂)
(1)鼓勵幼兒運用搓、壓、盤、手捏以及各種廢舊材料來制作和裝飾。
(2)教師適時幫助有困難的幼兒。
4.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相互評價。
(l)鼓勵幼兒將本組的作品編成一個故事。
教師:請每組的代表來講講你們的海底世界里發生的故事吧。
●此環節可以充分調動幼兒在語言方面的組織能力和表述能力,更好地介紹小組的創作意圖。
(2)教師對構思新穎的作品予以重點點評。
元宵節主題班會教案范文精選篇2
教學目的:
1.通過資料交流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風俗,通過賞花燈、猜燈謎,讓學生體驗、熟悉我國傳統的元宵節活動的熱鬧氛圍,親身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2.在元宵節活動中能表現出探究的意識,發現元宵節活動的新鮮事,有趣事;學習收集與元宵節活動相關的資料,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解釋“元宵”的含義
1.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
2.有誰知道“元宵”一詞的含義呢?
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課件演示
二、了解元宵節的由來
1.那么元宵節是怎么來的呢?
學生交流后通過課件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
三、知曉元宵節的習俗
(一)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學生講故事:民間相傳,元宵起源于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因為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
(二)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
相傳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家祭神禮儀,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因這一日為上元天官賜福之辰,故上元節要燃燈慶祝。秦末時亦有“正月十五燃燈祭祀道 教太乙神”之說。漢武帝時,把對“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漢明帝時,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不論士族庶民,一律“燃燈敬 佛”,以示對神佛的尊敬和虔誠。此后,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道文化的影響擴大逐漸在我國擴展開來,歷朝歷代都以此為一大盛事,各種活動也更加豐富多彩。
(三)元宵節的習俗。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四、賞花燈,猜燈謎
1.學生相互欣賞各自的花燈,教師引導學生用連貫的語言介紹自己花燈的形狀、顏色、名稱、制作方法及特別之處等;評選出最能代表班級水平的花燈。
2.猜燈謎。課件出示,學生說謎語猜謎
馬年伊始(猜民間節日一)(端午)
話說馬年(猜一字)(許)
奮起壬午年(猜《三國演義》一人名)(馬騰)
跌得快,爬起也快(雜技節目)(馬上倒立)
五、暢談元宵節的意義
1.同學們,你們將如何度過這次元宵節呢?
2.學生暢談
六、作業
圍繞元宵制作一張手抄報(A4紙)
七、小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元宵節主題班會教案范文精選篇3
一、活動目的:
1.通過元宵節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核,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豐富同學們的校園文化生活。
2.介紹元宵節的來歷,了解中國各地過元宵的風俗。
3.增進師生情誼,展現學生風采。
二、活動時間:
____年__月__日
三、活動準備:
歌曲《賣湯圓》、《難忘今宵》、《祖國你好》、《團團圓圓元宵節》、《今夜讓愛來臨》、《明天會更好》、PPT
四、活動地點:
__班教室
五、活動過程:
1、主持人開場白
男:銀蛇納福福入戶,玉鶯報喜喜臨門;
女:辭舊鞭炮燃盛火,張燈結彩鬧元宵。
男:老師們、同學們!
合:晚上好!
女:在這元宵佳節來臨,闔家團圓之際,帶著對親朋好友的問候,帶著對未來美好的祝愿,我們歡聚在這里,歡慶元宵節。
男:我們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創造了歷史悠久、輝煌燦爛的文化。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誰知道元宵的由來、傳說與慶祝習俗嗎?
2、說說元宵的由來與它的傳說(PPT)
1)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農歷正月十五元
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春燈節,是中國民俗傳統節日。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十五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2)元宵節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有一只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云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里張燈結彩、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以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3)元宵節的慶祝習俗
觀燈: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后,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燈在臺灣民間具有光明與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臺語燈與丁諧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節婦女都會刻意在燈下游走,希望“鉆燈腳生卵葩”(就是鉆到燈下游走,好生男孩)。
舞龍燈:
傳說唐代有一年大旱,龍王錯行云雨,淹死了長安不少百姓,玉帝降旨命魏征監斬龍王,后龍王陰魄不散,夜夜擾鬧皇宮,嚇壞了唐王李世民,于是向群臣問計,眾臣認為應超度龍王,于是民間乃有元宵節耍龍燈之習。龍燈一般由竹木、彩紙、布等扎成,節數為單數,長達數丈,節內能燃燭的稱“龍燈”,不能燃燭的稱“布龍”,舞龍時,領舞者手持龍頭,數十人舉起緊連龍身的木棍,隨于其后,整條龍在樂聲中沿著規定的路線和隊列奔跑。龍就象活了一樣,民間以此習俗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猜燈謎:
又叫“打燈謎”,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歷正月十五,各家各戶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后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后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3、歡慶元宵節
1)男:在中國節日里具有很多美味的特色食品,如:粽子、餃子、年糕、元宵。說說你元宵節最愛吃的是什么?
女:當然是元宵啦!這香甜的元宵里,不僅有對甜蜜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有對親人濃濃的美好祝福。
男:說的太好了!請欣賞__同學獨唱《賣湯圓》
2)女:今夜星光燦爛,今夜燈火輝煌!同學們、朋友們!笑語歡歌中,這里成了鮮花的海洋,成為充滿愛的溫馨家園。請欣賞__和__給我們帶來的對誦:《今夜讓愛來臨》。
3)男:同學們、朋友們!在這歡樂的節日里,讓我們踏著春天的腳步,和著歡快的節怕,共同祝愿我們的祖國--風調雨順、人壽年豐!請欣賞小合唱《祖國你好》。
4)女:我們看完了關于元宵的由來與它的傳說,大家對元宵節有了一定的了解。
男:下面進入有獎問答環節,請看大屏幕。
5)女:我們來做一個小游戲,現在讓大家輕松一下。
男:請看大屏幕。
6)女:又是一年元宵來,新的一年更精彩,新的期待,新的氣象。
合:恭賀大家新年愉快萬事如意。
男:請聽獨唱《團團圓圓元宵節》。
7)女:在元宵節,人們常常會進行的一項智力活動,大家知道是什么嗎?
男:猜燈謎
女:對,猜燈謎,接下來我們就進行有獎猜燈謎游戲,請看大屏幕。
8)男:元宵佳節,全國各地,張燈結彩,鑼鼓喧天。各種民間慶祝活動熱火朝天。
女:下面請同學們跟我一起欣賞看花燈。
9)男:銀蛇納福福入戶,玉鶯報喜喜臨門;辭舊鞭炮催春潮,迎新鑼鼓鬧元宵!同學們、朋友們,新的一年向我們走來,新春向我們走來!
女:讓我們共同祝愿明天更美好!全體同學合唱《明天會更好》。
4、結束語(《難忘今宵》音樂中)
男:同學們、朋友們,活動就要結束了!我們舉辦這次活動,不僅讓我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節日,也展現了學生的風采,增進了師生情誼。
女:感謝老師們、同學們的光臨!
合:活動到此結束!
元宵節主題班會教案范文精選篇4
活動背景:
為了讓學生體驗、感受、熟悉民族的傳統節日,進而尊重我們的民間風俗習慣,熱愛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通過這次的元宵節活動,來樹民族文化之根,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感受、熟悉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2.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進而尊重和熱愛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3.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4.培養學生上網搜集信息、整理資料,調查訪問等綜合能力;
5.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探究意識,協作精神;
6.讓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
活動內容:
1.了解元宵節的由來與傳說,元宵節的習俗
2.學生動手自己制作燈謎、元宵燈作品進行評比。
活動建議及進程安排:
利用寒假由學生自主自愿地參加這次探究活動,并以合作小組的形式共同完成各階段的探究實踐活動。
第一階段:了解“元宵節”
學生方面:提前布置學生,利用寒假,借助電腦,讓學生圍繞“元宵節”的主題,提出你想知道元宵節的哪些知識?可以上網收集資料,也可以問問社區的爺爺奶奶們。
教師方面:以班為單位,班主任為有興趣的學生提供有關春聯知識、燈謎知識和元宵燈制作方法的專題輔導講座,可以讓學生到電腦上網查找有關資料,并有計劃地組織大家對所查閱的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從而培養學生上網搜集資料、處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階段:1.學生就元宵節活動,以及掌握的元宵節知識,動手設計一份手抄報。
2.元宵節前學生動手自己制作燈謎、元宵燈作品,以備開學后進行評比
學生方面:每個學生制作一個春聯或者燈謎;
開學后舉辦猜燈謎活動;
以班為單位,班主任(任課教師協助)準備好燈謎(也可使用學生準備好的燈謎),并到總務處領小獎品,讓學生猜謎底,猜對者發給小獎品。
3.活動結束后,每班交5篇有關過元宵節的小作文,進行評比。
元宵節主題班會教案范文精選篇5
引導幼兒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有品嘗湯圓的習俗。幼兒能用簡短的語言講述湯圓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嘗湯圓時的心情,通過親子活動享受制作湯圓的過程和樂趣。
一、活動主題
快樂元宵節
二、活動時間
20__年2月x日(下午15:30)
三、活動地點
本班課室
四、活動準備
1、本周五中午到辦公室領取一次性臺布。
2、2月x日(下周一)中午第二批吃飯人員留下廚房搓粉,然后分到各班,各班老師分成人手一份。
3、在廚房拿好盤、桶等裝好材料。
4、下周一下午14:40分準時吃午點,全體員工下午14:15分準時上班。(校車老師早上幫廚房洗番薯)
5、活動當天門衛、校車司機下午15:00負責指揮車輛看守大門。
五、活動流程
1、15;10—15:30(家長簽到,播放上次圖片)
2、播放“湯圓”歌曲班主任帶領幼兒入場。
3、教師指導語:
①今天是什么節?元宵節有一種特別的食品,是什么?
②湯圓是什么樣子的?小朋友們想不想自己做湯圓?
2.觀察制作材料,了解做湯圓的方法。
(1)觀察并知道做湯圓需要的材料。
(2)了解做湯圓的方法和要求。
3.做湯圓、煮湯圓。
指導語:
①我們怎樣才能做出圓圓的湯圓?
②老師煮湯圓時,小朋友們應該注意些什么?
元宵節主題班會教案范文精選篇6
活動準備:
1、“元宵節的來歷”視頻這是為了能更好的了解元宵節的來歷傳說和習俗,知道元宵節人們都做些什么。
2、準備幾個簡單的有關的謎語,猜謎語能讓幼兒加深對元宵節的了解
3、彩泥每個幼兒一份,讓幼兒自己動手做湯圓,能感受到元宵節做湯圓的樂趣。
4、<賣湯圓>兒歌,體現的是元宵節的歡樂感,元宵節吃湯圓是團團圓圓的意思。
說課情:
大班幼兒年齡在6歲左右,他們對角色的扮演的興趣比對物的興趣濃厚,大班的孩子會對周圍世界有著積極的求知探索態度,責任感的萌芽期,他們對我國傳統節日特別感興趣,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還不能確切的了解。因此,我在本活動中能夠讓幼兒更好的了解和認識元宵節,體驗到元宵節的習俗和節日的快樂。
說教法:
根據幼兒的認知情況,在本次活動中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游戲法、操作法等。
(1)情境教學法:我用的是視頻教學,讓幼兒觀看視頻,融入到情境中,讓幼兒仿佛正在過元宵節的環境中,視頻形象生動的表現出了元宵節的風俗習慣,幼兒也能感受到了節日的喜慶。
(2)游戲法:游戲是幼兒進行活動的重要方式之一,幼兒對猜謎語很感興趣,在猜謎語中,能讓幼兒大膽的想象,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3)操作法:幼兒喜歡動手操作,特別是在做湯圓的環節中深受幼兒喜愛,讓她們自己動手不僅能增強他們對活動的興趣,還能讓他們了解到在元宵節中做湯圓、吃湯圓的樂趣。
說學法:
整個活動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做做、唱唱的歡樂氣氛中,了解了元宵節的風俗習慣。幼兒在學習本活動中運用了游戲練習法、實驗操作法等。
(1)游戲練習法:幼兒在游戲猜謎語中,能大膽的以自己的經驗和想象說出正確的謎底。
(2)實驗操作法:幼兒在了解元宵節的習俗中,動手自己做湯圓,在做湯圓和在唱兒歌中的賣湯圓時能讓幼兒融入活動中,感受節日的快樂。
說教學活動程序:
結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三個環節:
(1)播發視頻,引出課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開始部分我和幼兒說,今天啊,有幾個小朋友來和我們一起過節,小朋友們認真看動畫片里有什么,她們過的是什么節,認真觀看一會老師來提問,看誰最聰明都看懂了。小朋友們很有興趣的觀看動畫。向幼兒介紹元宵節的由來和風俗習慣。
(2)猜燈謎。
在結合動畫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猜燈謎,出示幾個和元宵節有關的謎語
“白白胖胖,圓圓溜溜.甜甜五臟,裝中間.吃在嘴里,又軟又黏”(讓幼兒懂得開動腦筋想出謎底)
“什么花天上開?天上開了花,人人笑哈哈。”(大家來猜猜—煙花)
在這一環節中通過提問、游戲讓幼兒在討論,結合自己所知,大膽說出謎底,這環節是學習的重點,幼兒根據動畫片的內容和自己所知道的說出與元宵節有關的事物,激發了幼兒對元宵節的的認識,和感受過元宵節的快樂和理解元宵節象征著團團圓圓的意思。
(3)做湯圓
在這個環節是根據元宵節的習俗而設計的,它使活動變得有趣,還可以讓幼兒自己動手操做,感受到做湯圓的樂趣,達到了活動目標。
(4)唱兒歌—賣湯圓
在幼兒學會唱兒歌的同時,可以表演兒歌中的情結,邊唱邊做出動作,能讓幼兒了解到元宵節有湯圓,賣湯圓、吃湯圓的習俗。隨著活動結束。
元宵節主題班會教案范文精選篇7
名稱:換帽子
材料:
圖片、故事《換帽子》
過程:
1.幼兒自由翻閱圖書。
2.介紹幼兒用書《換帽子》,知道故事的名稱。
3.為幼兒講故事《換帽子》。
4.根據幼兒的喜好決定講幾遍故事。
5.幼兒指認圖書中的大小帽子和戴帽子的烏龜、小姑娘。
6.學講故事中的對話。
建議:
1.可以將故事改編成木偶表演給幼兒看。
2.準備各種樣式、大小的帽子讓幼兒試戴,滿足幼兒的好奇心。
附故事:換帽子
一只烏龜戴著一頂大帽子。帽子蓋住整個頭。烏龜急得直叫:“看不見!看不見!一個小姑娘戴著一頂小帽子。帽子太小,差一點給風吹走。
小姑娘急得直叫:“帽子!我的帽子!”于是,烏龜說:“我倆換一頂帽子吧。”烏龜和小姑娘互換了帽子。烏龜戴上了小帽子,不大也不小;小姑娘戴上了大帽子正好。他們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二、名稱:自己戴帽子
目標:
了解幾種帽子的不同戴法
材料:
幼兒戴的帽子
過程:
1.將班級幼兒的帽子集中起來,看看有幾種不同的帽子。
2.教師告訴幼兒這些帽子的戴法。
3.幼兒自己挑選不同的帽子試戴。
建議:
1.此活動在冬季進行較合適。
2.教師可以舉一反三,圍巾、手套等內容都可以這樣進行。
3.圍巾、手套等物品要寫好幼兒的姓名,以免搞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