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課的學習教案
通過舞蹈的學習,學生將熟悉掌握音樂的韻律,學會跟隨合拍跳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舞蹈課的學習教案優質(7篇),歡迎大家閱讀轉發!
舞蹈課的學習教案篇1
教學目標:
從整體上訓練學生,克服身體的自然狀態,獲得正確的直立感,發展舞蹈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節奏感,訓練學生動作時所需的軟度、力度、開度。
教學重點、難點:
要注意教學方法,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拉傷韌帶,還要教會學生用正確的方法練習,錯誤的方法會讓訓練適得其反。
教具準備:
錄音機
教學資料:
一、介紹舞蹈基本功的作用:
1、經過練習可到達身體的直立感和穩定性,以及較準確地移動重心的能
2、開發智力,表現美。學生掌握把上、把下各種舞蹈動作技巧,這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她們掌握的不應是僵死的形體動作,而應當是滲透充滿了情感和想象的舞蹈藝術語匯,也就是不能死學,學死。在基本功訓練的基礎上,要發展形象思維,自由地、創造性地組合表演動作,直至能較成功地創編舞蹈、舞蹈律動和游戲作品。
二、教學生練習一些舞蹈基本功的訓練方法:
1、素質訓練:素質訓練是對初學舞蹈的學生身體各部位的作用。剛開始學習舞蹈的學生,對舞蹈的接觸不一樣,在理解與理解本事方面也不一樣,身體自然條件有很大的差異。素質訓練就是為了解決學生身體自然條件的差異,縮短學生身體素質和專業需要的距離。
2、形體訓練:形體練習即塑造身體的體態姿勢,使身體各部位到達柔韌性、穩定性、協調性和靈活性,使整個動作更具美感。形體練習是構成舞蹈語匯的基本條件,是推向舞蹈藝術的必經之路。
3、技巧訓練:學生在有必須的身體素質本事基礎上,進行技巧訓練。技巧有必須的難度,是技巧性很強且富有表現力的舞蹈動作,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自身的本事、條件、特長來“因材施教”。訓練中,以單一項目反復練習為主,力求到達穩、準、動作流暢的標準。
4、舞姿訓練:舞姿即身體的基本姿勢形態。舞姿講究“手、眼、身、法”,是配合身體軀干、腿部、手臂、頭和眼睛的協調性而完成。
三、把一套完整的訓練方法教給學生。
教學方法:示范法,講述法和手把手的教育法來完成教學。
教學過程:
1,向學生介紹舞蹈基本功的重要性,它是學好舞蹈的基石。2,向學生介紹舞蹈基本功在舞蹈中的作用。
3,示范練習基本功的方法。
4,讓學生模仿,我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加以指點和糾正。
5,讓學生互相幫忙來完成軟開拉伸動作,同時配上抒情的音樂讓學生放松緊張的身體。
6,由我帶領學生做一些放松運動。
舞蹈課的學習教案篇2
一、年齡段:4-4.5歲
二、主題:夜晚,樹林,小河
三、方案名稱:閃閃小星星
四、藝術方向:舞蹈
五、設計思路:大自然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系,幼兒對自然中的各種事物有著天生的好奇心和興趣,而教育應追隨幼兒的興趣,因此設計了本次以星星為主題的活動,希望借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來更好的完成舞蹈學習活動。
六、目標預設:
1.掌握《小星星洗澡》的基本動作及3/4的節奏。
2學會擴指(五指張開,伸展到最大限度)、切手和簡單的空間方位(正上位、正下位、旁平位、旁斜上位、旁斜下位、胸前位)。
3拉伸幼兒手臂及手指肌肉,鍛煉幼兒上肢靈活性。
4培養幼兒創造性,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七、方案準備:
布置教室(夜晚,樹林,小河)
準備星星形狀的卡片若干、星星頭飾若干、《小星星洗澡》音樂及歌詞。
八、方案操作:
1.展示星星形狀的卡片。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這些是老師請來的星星朋友,我們一起把它們貼到墻上好不好?
老師帶幼兒粘貼星星卡片。
2.師:小朋友們,你們喜不喜歡看星星啊?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小星星為什么那么亮呀,今天老師教大家一首歌,學會了這首歌小朋友們就知道小星星為什么那么亮啦,放音樂,教幼兒唱《小星星洗澡》(歌詞:小星星在夜空,每晚跳進小河中,痛痛快快洗個澡,我夸星星講衛生)
3.師:現在,小朋友們知道小星星為什么那么亮了吧,那是因為它們都是愛干凈,勤洗澡的乖寶寶。老師教大家一個舞蹈,讓小朋友們也變成小星星和它們一起洗澡,好不好!
學習動作:擴指,師:小朋友們,誰能用自己的雙手模仿小星星一閃一閃的樣子啊?(幼兒模仿,老師帶其他同學跟著學)老師也想到一個,大家一起來學。
練習空間方位:切手(先讓幼兒自由模仿洗澡的動作在較規范動作)
4.師:好啦,小朋友們已經學會小星星洗澡的樣子啦,我們的小星星朋友也來了,我們一起到小河里洗澡吧。放音樂,帶幼兒學習連貫動作。
準備位置:跪地團身。
準備音樂:
(1)-(4)保持準備位
(5)-(8)雙手掌心向外放在眼前,搖頭起身
第一段:
(1)-(2)正下位,掌心向外,擴指兩次
(3)-(4)旁平位,掌心向外,擴指兩次
(5)-(6)切手6次,前3次向右擺頭,后3次向左擺頭
(7)-(8)雙手緩緩放落在腿上(第二、三段同一節奏,手位不同)
結束音樂:
(1)-(8)作睡覺狀(幼兒自由發揮)
九、家庭拓展:在父母陪伴下觀察星星和父母一起做《小星星洗澡》
舞蹈課的學習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在有趣的游戲情境中,能聽辨音源的方向,提高聽音能力。
2、初步感受音樂的節奏,能隨音樂邊說邊做簡單的動作。
3、樂意與老師、同伴一起快樂地唱唱跳跳做游戲。
活動準備:
相關媒體制作
小動物頭飾若干
鈴鼓
活動過程:
一、聽聽走走做游戲——聽辨音源!
1、師:今天,小朋友們都戴上了小動物的頭飾,真漂亮。提問:你是什么小動物?你會模仿它的動作嗎?
2、玩游戲:天黑了
3、鈴鼓停下來,幼兒摘下頭飾,提問:我們到哪里啦?
二、說說跳跳一起來——我跟黛西學本領!
1、師:米奇妙妙屋里有我們的好朋友,它是誰呀?讓我們一起喊三、二、一把米老鼠請出來好嗎?"
2、孩子們用不同的方式和它打招呼。
3、來到妙妙屋,
(1)妙妙屋有客人來了
(2)提問:是誰來了呀,她在干什么呀?她跳的舞好看嗎?
黛西是怎么跳的呀?請幼兒說一說,做一做,
教師幫助幼兒總結出動作
(3)來看看黛西是怎么說怎么跳的呀?
(4)老師用鈴鼓給小朋友伴奏,幼兒來說一說跳一跳。
(5)讓我們跟著黛西一起再跳一遍。
(6)請幼兒自己拿鈴鼓,拍拍節奏,邊拍邊跳一跳。
三、大家一起跳起
師:小朋友們跳的太棒了,讓我們和黛西一起表演吧!
看動畫一起跳,自由發揮。
讓我們跟米奇再見吧。
舞蹈課的學習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向解放軍叔叔學習的愿望。
2.引導幼兒理解歌曲形象,感知歌曲雄壯有力。
3.啟發幼兒創造性模仿“吹喇叭”“打鼓”“打槍”“開炮”等動作,并情緒飽滿、動作有力、合音樂節拍。
重點難點:
1.引導幼兒在感知歌曲的基礎上創編“吹喇叭”“打鼓”“打槍”“開炮”等動作。
2.鼓勵幼兒情緒飽滿、動作有力、合音樂節拍地表現“小兵”形象。
活動準備:
1.精神準備:初步欣賞和感知歌曲。
2.物質準備:小椅子有間隔的擺放、紅色五角星頭飾若干、圖譜、解放軍圖片或錄像課件、錄音機/帶。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向解放軍叔叔學習的愿望并引發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帶領幼兒頭戴“軍帽”隨音樂有節奏地拍手進入活動場地。
2.出示圖片或錄像課件,提問:這是誰?解放軍叔叔有什么本領?他們在打敵人時表現得怎樣?你們想不想當小兵一起學習解放軍叔叔?教師當指揮員發出口令:請小兵們起立、稍息、立正、敬禮、禮畢;全體自豪地說:“我是小兵”。
3.導語:小兵要練什麼本領呢?請聽歌曲《這是小兵》。
二、傾聽音樂、熟悉旋律,感知歌曲雄壯有力的情緒
1.在教師適當的體態和面部表情感染下,安靜的傾聽音樂,感受音樂的情緒。
2.出示圖譜,幫助幼兒熟悉歌詞及動作節奏。
3.隨音樂合拍有力的拍手,進一步感受歌曲雄壯有力的情緒。
三、啟發幼兒創造性的模仿“吹喇叭”“打鼓”“打槍”“開炮”等動作,配合音樂節拍,動作有力、情緒飽滿。
1.啟發提問,引導幼兒逐句創編并從跟隨教師唱歌詞練習每個創編動作,逐步過渡到隨音樂合拍地做動作。
2.隨音樂節拍,教師帶領幼兒動作有力、精神抖擻的完整表現舞蹈。
3.分男兵、女兵上前“操練”,引導幼兒相互評價。
四、教師小結。
教師:小兵還有什么本領呢?用什么動作表現?走,咱一起到操場上練練吧!隨音樂出活動室。
活動延伸:
繼續創編小兵練本領的動作。
舞蹈課的學習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提高欣賞舞蹈藝術和音樂藝術的興趣和素養。
2、體會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舞蹈內容和音樂內容的方法。
3、熟讀課文,感受并學習文章生動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作者運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描寫藝術的方法。
2、學會運用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去描寫。
教具:電教器材
學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觀舞記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看過印度舞蹈嗎?如果看過,能把你的感受說給大家聽聽嗎?(學生發言)如果沒有,今天我們就隨冰心一起去觀看卡拉瑪姐妹的同臺演出,順便聽聽冰心觀看后的感受。(如有條件,此環節可利用多媒體放映印度舞蹈,展示美麗、華貴的印度服飾;活力四射的印度舞蹈;神奇、綺麗的印度風情,使學生產生興趣,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
二、初讀,整體感知:
1、在第一遍閱讀時,可采用默讀的方法來通讀全文,注意整體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請你試著用最簡潔的語言說說本文主要內容。(本文主要是運用高超的語言技巧,描繪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現了印度舞蹈的美。)
2、本文是怎樣運用高超的語言技巧,來描繪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美妙的舞蹈呢?再次閱讀文章。在這次閱讀時,稍稍放慢速度,拿起筆來,邊讀邊動筆做些圈點勾畫:
這篇文章的文字非常優美,也有一些生字詞,請同學們參考注釋自讀全文,讀的時候用直線勾畫出不懂的詞句,可以查找字典、詞典;用波浪線勾畫出你認為用的好的詞語、句子和段落。
3、指名讀、齊讀下列詞語:
清揚咿啞靜穆端凝顰蹙粲然嗔視變幻多姿本色當行離合悲歡低回婉轉叱咤風云渾身解數高視闊步盡態極妍息息相通
三、研讀課文:
1、本文描寫了印度舞蹈的美,文中哪些語句或語段表現了舞蹈的美?——第2—6小節
——第13—18小節。
——體會這些語段從服飾、姿態、神情、動作等多方面來表現卡拉瑪姐妹美妙的舞蹈。
2、能否引用文中語句,并加上自己的理解,說說什么是舞蹈?或說說印度舞蹈主要表現些什么內容?
——以有節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可以表現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也可以表現自然和其他,一般用音樂伴奏。
——印度舞蹈主要表現神和人的故事,模擬自然界生物的姿態。(在第17、18節)
四、閱讀探析:
1、用語言來表現舞臺藝術,是很困難的,需要高超的語言技巧。本文主要是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卡拉瑪姐妹精妙的舞蹈。如“輕云般慢移,旋風般疾轉”“蓮花的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孔雀的高視闊步”等,都盡可能地把視覺形象轉化為語言形象,而又通過語言使讀者發揮自己的想象,得到語言和舞蹈形象的雙重審美的享受
(找出精彩語句或語段,認真思考)試從文中找出精彩的句子和段落,大聲朗讀,并從詞語、修辭、句式或表現方法等方面思考,簡單地說說這些語句好在哪?
——生動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辭手法形象地描繪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態,以作者的贊嘆之情。
——正面描寫結合側面描寫,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發讀者的想象和聯想。
2、閱讀過程中,有沒有感到不理解的語句?
備案:
①為什么第17小節說卡拉瑪“在舞蹈的狂歡中,她忘懷了觀眾,也忘懷了自己”?——卡拉瑪的舞蹈非常優美,好像“飛動”起來。但是僅有“飛動”是不夠的,還要心靈的完全投入,使自己也成為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渾然一體,才能達到美的境界。
②第19小節中說:“看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體會到印度的優美悠久的文化藝術??”為什么看了她們的舞蹈會體會到她們的文化?你感到印度文化有什么特點?
(朗讀第19小節)
首先,藝術上的交流,能增強世界各國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和溝通,所以,“看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體會到印度的優美悠久的文化藝術??”其次,所有優秀的藝術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養料,卡拉瑪姐妹也是一樣,“吸收著大地母親給予它的食糧的供養”。沒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沒有印度文化歷史的內涵,卡拉瑪姐妹的舞蹈就不會這樣優美動人。
插入介紹印度宗教及文化概況。
——雖然現在印度屬于資本主義國家,但宗教勢力極大,所以也有人說印度是一個宗教國家。印度幾乎所有的文化藝術形式、內容也都受此影響,多以表現宗教為主題。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也同樣如此,例如第18小節中提到的蓮花、鹿、孔雀、蛇等動物在印度的宗教中都有其象征意義。
再次朗讀,深入感受
五、知識遷移
如果說貝多芬的音樂是靈魂聲響的話,那么卡拉瑪姐妹的舞蹈就是心靈之舞。只有心靈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請問我們中國有這樣的舞蹈嗎?
如楊麗萍的《孔雀舞》、黃豆豆的《豐收》等。
為什么說他們的舞蹈是心靈之舞呢?
明確:他們的舞蹈是整個身心的投入。楊麗萍的舞蹈不僅舞姿優美,而且還讓人能感受到中國女性的美麗和溫柔。黃豆豆的舞蹈,讓人感受到中國男兒強壯的體魄和力量,感受到中華男兒堅強不屈的精神。
六、作業:
1、反復誦讀課文。
2、摘抄本文中優美語段,做一點語言積累。
第二課時《聽泉》
一、導入新課:
大家愛聽音樂嗎?聽過民樂嗎?有一首中國民樂使著名的指揮家小澤征爾由衷傾倒,他說這首樂曲應當跪下來聽,大家到底想不想聽啊?
二、介紹阿炳,放送音樂《二泉映月》,聽后學生自由談自己的感受。
1、阿炳,本名華彥均,江蘇無錫人。父親是一位道士,,擅長演奏二胡、琵琶、三弦等樂器。從小時候起,阿炳就跟父親學習樂器,由于天資聰穎和練習刻苦,他13歲時就已熟練掌握二胡、琵琶、三弦、和笛子等多種樂器的演奏技藝。他的命運曲折坎坷,兒時喪母,二十歲喪父,三十多歲時雙目失明。生活無著落,,只好流落街頭,靠賣藝為生。五十多歲時,吐血病故。正是這位飽嘗了人間辛酸的苦難的藝人給我們留下了不朽的傳世之作。阿炳賣藝幾十年,根據生活體驗,創作改編、演奏了許多與時代息息相關的作品。
現存的傳世樂曲,有《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船》等六首。而最具吸引力的是他的代表作《二泉映月》。
2、播放《二泉映月》。
3、引入———今天我們來拜讀韓靜霆的《聽泉》,看他對盲人阿丙的《二泉映月》有怎樣的理解?
三、師范讀課文后,生再自由朗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細心品讀,并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賞析第三段“泉水一沖出深山??跑向山外的世界”這一段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從什么角度寫出了曲子的美妙動聽?
齊讀相關文句,問:哪位同學能用自己的話來形容一下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嗎?
四、探究問題:
1、文題中的“泉”指的是什么?
2、本文是一篇什么體裁的文章?那作者圍繞《二泉映月》寫了些什么內容?
(板書)
明確:(1)產生
(2)流傳
(3)內容(曲子的意境)
(4)評價(崇高的藝術地位)
五、我們學習了《聽泉》,你有什么感受?你贊成小澤征爾的評價嗎?那你對他的話是如何理解的?
六、課外拓展: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談談你對這首鋼琴曲的感受。
貝多芬簡介:出身于德國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能,八歲便開始登臺演出。1792年到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作了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等等。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六歲開始耳聾,晚年全聾,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并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里,依然堅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過言論和作品,為共和理想奮臂吶喊,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影響,個性鮮明,較前人有很大的發展。在音樂表現上,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效果;又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貝多芬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樂圣”。
七、背誦第三自然段。
舞蹈課的學習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概括主要事件,提高整體感知的能力。
2、品讀和辨析文中富有深刻含義的語句,提高對語言的感受能力。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舞蹈”深刻內涵的理解,培養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1、概括主要事件,提高整體感知的能力。
2、品讀和辨析文中富有深刻含義的語句,提高對語言的感受能力。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對“生命的舞蹈”深刻內涵的理解,培養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概括主要事件,提高整體感知的能力。
教學重點
概括主要事件
教學難點
提高整體感知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按常規預習。
自選三十個詞語默寫
二、導入
中國殘疾人藝術團中有21位聾啞演員,她們表演了一個令世人震驚的舞蹈節目:《千手觀音》。有誰知道這個節目是怎樣排演的嗎?這群聽不見、說不出的聾啞人給我們這些健康的人帶來了怎樣的啟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生命的舞蹈》還會給我們帶來哪些新的啟示呢?
二、再讀課文,概括主要事件,提高整體感知的能力。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并思考:文中提到的“不同形式的兩次生命的舞蹈”各指哪兩次舞蹈?請分別用一句話將內容概括出來。
(提示: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明確:以一對殘疾夫妻為代表的一群殘疾人在夜幕中跳起了火的舞蹈;
三十年前,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在艱辛的條件下勞動,作者感到她在跳舞。
2、這兩次生命的舞蹈有何異同?
引:兩者舞蹈的形式有什么不同?兩者面對的困境有什么不同?在作者看來,兩者舞蹈的形式雖然不同,但從舞蹈中體現出來的情緒有何共同點?)
(A異:①殘疾人是在真正地跳舞,而小女孩則是在艱辛地勞動,并不是在跳舞,是作者認為她的勞動像跳舞。
②殘疾人的困境是自身肢體有殘缺;小女孩的困境是家境貧寒,生活艱辛。(他們面對的困境的具體內容不同。)
B同:兩者都是歡樂的。(由此體現的生活態度有共同點嗎?)都是熱愛生活、樂觀積極(等等)。
三、精讀課文,品讀和辨析文中富有深刻含義的語句,提高對語言的感受能力。
3、這兩次不同形式的生命的舞蹈都是作者親眼所見,那么作者的心理活動發生過哪些變化?
A引:關注學生在文中的圈劃。主要是劃出表現作者心理活動的關鍵詞。
B引:面對殘疾人的舞蹈,找出文中的“憐憫”“大吃一驚”等詞語;面對小女孩的勞動,找出文中的“憐憫”“沉思”“叩問”,確定作者心理活動變化的過程。
4、從最初的憐憫到之后的“沉思”、“叩問”,可見作者對這兩次生命的舞蹈是有一個由淺到深的認識過程的。那么,文中哪些語句表明了作者對兩次生命的舞蹈的思考呢?
四、反饋。
1、說一說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對兩次生命的舞蹈的思考的?
2、摘抄表明作者對兩次生命的舞蹈思考的語句,摘抄本。
(選做)
3、重寫《分享》,隨筆本。
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品讀和辨析文中富有深刻含義的語句,提高對語言的感受能力。
2、感悟作者對“生命的舞蹈”深刻內涵的理解,培養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品讀和辨析文中富有深刻含義的語句,提高對語言的感受能力。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對“生命的舞蹈”深刻內涵的理解,培養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
教學過程
一、品讀和辨析文中富有深刻含義的語句,提高對語言的感受能力。
5、請學生齊讀第4、6、7段。個別讀其中圈劃的作者對兩次生命的舞蹈的思考的語句。
6、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對兩次生命的舞蹈的思考的?
句1:“火在舞蹈,那扭動、變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的張力的表達。燃體在火的舞蹈中發出畢畢剝剝的吟唱,燃體不盡,火的舞蹈不停?!?/p>
(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殘疾人扭動、變形的舞姿比喻成火的生命的張力的表達,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殘疾的人們極力展現自己生命力量的精神面貌。)
引:那么,作者為什么在此之前說“我感到世上所有的詞匯都變得蒼白……。只有用火的舞蹈作比,才恰如其分”?
(因為這些詞語的含義、程度都不如火的比喻能更準確地表現出殘疾的人們追求生命的精彩的真正原因。)
句2:“生命從一降生,就穿上了一雙紅舞鞋。這是生命的本質,是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都會唱歌,都會歡樂的原因?!?/p>
(用“紅舞鞋”比喻一種生命的自然規律:人有追求歡樂的天性。生活中的每個人,從降生的那一天起,就遵循著生命的自然規律去追求歡樂,生活中的任何艱難困苦都不能改變我們去追求這種歡樂。這就是生命的本質。)
句3:“沒有畏懼,從不悲觀,生命就這樣一路舞著唱著前行,這一切都是因為生命的本質就是舞蹈?!?/p>
(當我們遵從生命的自然規律,盡全力去追求生命帶給我們的歡樂時,我們就不會畏懼,也從不悲觀,生命的本質支持著我們。)
四、感悟作者對“生命的舞蹈”深刻內涵的理解,培養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
7、再讀第六、七段,你覺得課文為什么取名為“生命的舞蹈”?
(首先,本文主要內容就是寫了殘疾人盡情舞蹈和小女孩在艱辛困苦的條件下歡樂的勞動,這兩種不同形式的生命的舞蹈。其次,作者以生命的舞蹈比喻生命的本質:任何艱難困苦都無法阻擋的人類追求歡樂的天性。最后,作者以“生命的舞蹈”為題是為了告訴我們,面對任何艱難困苦,我們都不能放棄追求歡樂的權利,那是我們生命存在的意義。)
五、結束語
如果人生是一幅圖畫,那么你就是一位畫者,即使再灰暗的色彩,也會有層次的暗涌;
如果人生是一個舞臺,那么你就是一位舞者,即使再笨拙的舞姿,也會有觀眾的喝彩;
生命若是冬日的溪流,凝固何妨,冰層下依舊潺潺奔流;
生命若是秋日的花朵,殘缺何妨,秋風中依舊搖曳生姿;
生命若是沒詞的歌曲,平凡何妨,吟唱著依舊跳躍雋永。
生命是自己的,你是自己生命之帆的舵手,怎么航行?向何處航行?你得自己去掌控!
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中的困境這樣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精神,只要你擁有這種精神,你也可以成為自己生命的舞者。(生齊讀)
六、作業布置
1、熟讀背誦第4、6、7三段。把缺少的語句補抄到摘抄本上。
2、推薦閱讀:趙麗宏的《生命》;季羨林的《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選自《中外書摘》20__年4月經典版)
舞蹈課的學習教案篇7
設計思路:
一次,班里的小朋友拿了一個青蛙發條玩具來幼兒園玩,當時孩子們對這個玩具很感興趣。并且還跟著小青蛙跳躍的節奏點頭、拍手,直到發條松了小青蛙停下來為止。我從中得到了啟發,想利用發條玩具不同的節奏,設計一個創意節奏活動。但是,這種發條玩具現在市場上已經很少了,為了順利的進行這次活動,我通過各種辦法,終于找到了各種發條玩具,并且他們運動的速度也有區別。有些是快速的運動然后馬上停止;有些是先快然后漸漸地慢下來,最后停止。我根據發條玩具不同的運動速度,設計了相應的、形象地節奏譜,并且用薯片筒穿上橡皮筋來做發條,作為活動中游戲的道具。材料選擇的創意性和孩子們極大的興趣成為本次活動成功開展的關鍵所在。
一、活動目標
1、通過玩發條玩具,感知他們不同的節奏特點。
2、理解一些發條玩具從快到慢、最后停止的節奏類型,并能在音樂聲中用肢體動作創造性的進行表現。3、初步感知速度的概念,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幼兒曾玩過發條玩具。
2、發條龍蝦一只。
3、發條青蛙、玩具發條人手一份。
4、錄有擰發條聲音的音樂,配班老師彈奏一段從快到漸慢的音樂。
三、活動過程
(一)、把玩青蛙發條玩具,感知他的節奏特點。
1、觀察青蛙發條玩具。
(1)、你是怎樣讓小青蛙跳起來的?
(2)、小青蛙是怎么跳的?
(3)、小青蛙跳的時候節奏是怎樣的?教師小結:小青蛙跳的時候一直都是按__的節奏,然后就停住了。
2、出示青蛙發條玩具跳的節奏譜,請幼兒跟著節奏學青蛙跳。
(二)、出示龍蝦發條玩具,讓幼兒觀察他的節奏特點。
1、觀察龍蝦發條玩具。
(1)、小龍蝦跳的時候節奏是怎樣的。教師小結:小龍蝦爬的時候先是快的,再一點點、一點點的慢下來,最后停住了,如果你用手去碰碰他,他會再動一下的。
2、出示龍蝦發條玩具爬的節奏譜,請幼兒用肢體動作來反復練習。
(三)、我是發條玩具。
1、能根據先快后漸慢最后停止的節奏類型進行表演。當我們給發條玩具上滿發條時,他就會按照不同的節奏來跳舞,現在我們也來做發條玩具好不好!那么,你想做什么發條玩具?
2、戴上大發條,合作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