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中美術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小編帶來關于高中美術教案7篇,希望大家喜歡。
關于高中美術教案篇1
教學目的
1、 了解中國古代大型雕塑的遺存。
2、 了解中國古代陵墓雕塑的內容:地上紀念性雕塑、墓室內隨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一年級數學試卷 doc性作品與藝術成就;從中體會紀念性大型雕塑與小型架上雕塑之間不同的藝術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通過對典型作品的藝術分析,啟發學生理解大型廣場雕塑與室內小型雕塑的不同特點;理解不同材質的作品對雕塑語言的不同運用。
2、 古代隨葬的俑和明器所反映的靈魂觀念對后世仍有影響,現在社會上仍有以紙人、冥幣等隨葬的封建迷信活動,啟發學生對此有批判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唐三彩屬于什么?兵馬俑你了解多少?
二、新課
1、20世紀下半葉,中國古代雕塑有什么樣的重大高中化學試卷網發現?
欣賞視頻:三星堆
2、討論:中國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幾部分?兵馬俑有什么樣的特點?
3、引導學生比較霍去病墓石刻群,指名鑒賞。
簡介:唐乾陵 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墓。位于陜西省乾縣北的梁山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陵墓石刻 唐18陵石刻是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重要寶庫之一,其題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過了以前的陵墓石刻,既有圓雕,也有浮雕和線雕。有唐太宗生前所乘的6匹戰馬的浮雕──昭陵六駿。自乾陵以后,石刻群的組合基本固定,按性質不同,可分6類:1、 獅子;2、 石人石馬和馬夫;3、 翼獸化學工業出版社電話和北門六馬;④ “蕃酋”像;⑤ 華表;⑥ 碑石、無字碑和述圣記碑。
4。、欣賞漢、唐俑。唐三彩是唐代低溫鉛釉陶器。胎料多為白色瓷土,先以1 150 ℃左右的溫度素燒,施釉后再以900 ℃燒成。創始于初唐,繁榮在盛唐。為喪葬明器,其流行同厚葬之風有關。
你最喜歡哪件作品?
重點:擊鼓說唱俑:東漢時期,陶俑繼續流行于中原和關中一帶,造型較西漢時期更為生動。洛陽東漢墓中多出土各種庖廚、侍仆和樂舞百戲俑,特別是樂舞百戲俑,形體較小,但是姿態傳神,舞姿優美,是生動的古代雕塑藝術精品。形象極為生動。
總結 :地上紀念性雕塑高一物理教案、墓室內隨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與藝術成就
三、布置課外思考:
中國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幾部分?它們和現實生活有什么聯系?
關于高中美術教案篇2
教材分析:
1、教學基本思路
A、教師用幻燈和投影展示畫面,通過提示畫面細節和提出問題來引導學生對藝術作品產生興趣并主動進行思考,使單純的學習和欣賞帶有研究性質。學生在看畫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多種奇異有趣的設想,這正是他們運用不同方式和多向思維進行觀察的結果,老師對于這些奇思妙想應持鼓勵的態度。對于畫面所表現的歷史故事的介紹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應該是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B、教學材料分析
教材內容:
展示以歷史故事為題材的繪畫作品;
2.指出畫面內容及形式特點;
3.不同歷史題材畫作所隱含的歷史文化特點。
教材所選用的歷史繪畫有中國漢代畫像石、唐宋明清的卷軸畫、現代油畫(并附有照片作為比較),西方中世紀時期的掛毯和19世紀的法國繪畫,作品均以重要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為中心。過去的歷史事件已經消逝不見,而繪畫及其他歷史遺物卻成為展現往昔時代的最好視覺圖像,這些圖像有助于我們以一種更為生動直觀的方式去了解、掌握歷史。
在成為歷史證據的同時,繪畫不是直接照搬歷史事件,而是以藝術的方式對歷史進行再現。材料的不同、風格的差異,都會對歷史的再現造成影響。通過不同時期、不同材質的藝術作品的比較,可以使學生更準確地把握其中的差別。
可以針對作品內容提問,引導學生對作品產生興趣。如閻立本《步輦圖》,可以問這樣一些問題:為什么只有一個人坐著而其他人都站著呢?為什么是女人來抬步輦?為什么坐著的人比其他人都畫得大一些呢?通過這些問題來引導學生欣賞繪畫,并注意到畫面背后的歷史。教師在對畫面內容進行講解時,除畫面本身的故事情節和形式手法之外,還可以從政治、文化、性別等多種角度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在面對有限的視覺信息時,能盡可能開闊地擴展自己的想像,并獲得更多的知識。
2、教學目標
通過對美術作品所描繪的歷史事件的解讀,獲得更多美的體驗;能夠從作品細節中推斷其所再現的歷史故事與典故,了解美術再現歷史的方式和特點;進一步思考藝術家如何表現歷史,從而達到對藝術品更深入的理解。
3、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依據:引導學生從歷史知識和藝術兩個角度分析、理解作品。
4、三維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
知識與技能:學生要在學習中了解分析類似的美術現象的方法,學會舉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術欣賞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術基本素養。
過程與方法:學生能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討論,豐富視覺審美經驗,發展美術鑒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能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5、課程資源的開發及有機整合
分析《開國大典。在社會學鑒賞方面,有條件的話教師可以到互聯網上找來艾中信的一篇回憶文章。比較式鑒賞側重于畫面上的內容,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辨認畫面上的人物。
關于故宮的資料,可以參考教材上的說明或查找相關資料來完成。比較幾件以大衛為題材的雕塑教師也可以找來《圣經·撒母耳記上》中大衛擊敗歌利亞的故事,加深學生對各種藝術處理的理解。
以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為表現對象的藝術作品,其中又以繪畫居多。提高學生從不同時代、不同材質的藝術作品中提取歷史信息的能力。
關于高中美術教案篇3
教學目的:
通過教學,使學生對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重要成就及其特點,有所了解和認識,達到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欣賞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能力。
教學重點:
一是通過對中國結構建筑體系的介紹以及對北京故宮總體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頂形式和色彩的運用等方法的分析,了解中國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二是通過課文圖版提供的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典型實例,了解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主要特點。
教學難點: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對建筑藝術的欣賞,最好是實地參觀,現在僅憑課文提供的一些圖片,難以真正理解課文的內容。教學時應想方設法克服這一困難。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具準備:圖片、錄象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常規)
二. 復習:
提問:建筑的社會作用有哪些?
三. 引入新課: (出示課題)
園林建筑:
與中國古代宮殿建筑同樣顯示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藝術成就的,是中國古代的園林藝術。它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獨樹一幟,自成體系,與歐洲、阿拉伯園林藝術并稱世界三大園林體系。
中國園林最早見于史籍記載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紀西周的靈囿(“囿”是中國古代供帝王貴族進行狩獵、游樂的一種園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隨著社會的進步,中國園林逐漸形成獨特的民族形式,自成體系。它的主要特點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與自然美巧妙地結合起來,創造了獨樹一幟的自然山水式園林。由于文人參予園林的建設,中國古代的園林充滿了文人氣息和詩情畫意。“詩情畫意”是中國園林的精髓,也是造園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為達到這一目的。造園藝術家常利用古人詩文與造景的結合。其中,蘇州園林是我國園林藝術的代表作品。
欣賞:
蘇州拙政園“與誰同座軒”:取蘇軾詞“與誰同座,明月清風我”之句為名。蘇軾詞的原意是標榜清高不群,這里只借以寫景,使意境更為豐富。
蘇州網師園月到風來亭和濯纓水閣:其中,亭中橫匾“月到風來”,取自唐代韓愈的詩句“晚年秋將至,長月送風來”;“濯纓水閣”是引用《孟子》中的“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蘇州網師園殿春:其得名是由這一景區庭院內種植芍藥花而來,因為芍藥花開在春末,宋代詩人蘇東坡有詩云:“多謝花工憐寂寞,尚留芍藥殿春風”。“殿春”即春末,“”是與閣相連的小屋。所以,將庭院內留住春天的一角天地,美其名曰“殿春”,是很富于詩情畫意的。
中國古代園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為一體的游賞環境。主要有三種類型:
一是皇家園林,面積較大,氣派宏偉,如圓明園、頤和園等。
二是私家園林,風格因園主的情趣而異,如蘇州 的拙政園、網師園等。
三是城郊風景區和山林名勝,如杭州西湖、無錫黿頭渚等。這種園林規模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為一體。
中國的自然山水式園林,其主要特點表現在摹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創造自然的景色,體現了中國古人尊重自然并與自然相親近的觀念。在園林的布局上強調自由曲折。我們江南面積較小的私家園林中表現得尤其突出。
中國園林布局的另一個特點是劃分景區和空間,以及善于“借景”。借景是中國古代園林突破空間局限、豐富園景的一種傳統手法。把園林以外的風景巧妙地引“借”到園林中來,成為園景的一部分。例如無錫寄暢園“借”錫山的景。
(錄象)
課堂小結:
思考題:中國古代建筑有哪些主要特色?
板書設計:
第十二課 中國古代建筑藝術
世界三大建筑體系:
中國建筑
歐洲建筑
伊斯蘭建筑
一. 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
1. 木結構體系
2. 庭院式的組群布局
3. 色彩裝飾 “雕梁畫棟”
二. 中國古代建筑的類型:
1. 宮殿建筑
2. 壇廟、寺觀、佛塔、民居等
3. 園林建筑:
世界三大園林體系:
中國園林
歐洲園林
阿拉伯園林
中國園林的類型:
皇家園林
私家園林
城郊風景區和山林名勝
關于高中美術教案篇4
教學目的: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對現代工業設計的內容、特點及其社會作用等,有所了解,有所認識,達到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因情操,培養對現代工業設計的欣賞能力,提高藝術欣賞水平,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
重點難點:重點掌握有關現代工業設計的一些基礎知識,特別是工業設計與一般工業產品技術設計的主要區別,以及現代工業設計在現代社會中的主要作用。難點是本課內容涉及面廣,學生在短時間內難以理解,因此,將本課的內容減少,降低難度,同時,可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由學生自己去設計,把自己審美的標準表現出來,并要求部分學生講出為什么這樣設計。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吃和喝是人類的最基本的要求。當遇到無法用嘴或手接觸到水源時,動物會跑開去尋覓新的用嘴巴直接可以喝到的水源,但是人類會怎樣?(動腦去創造可以延伸手或嘴的工具)。吃,可以充饑,然而人類卻沒有滿足生吞活剝的充饑行為,而能鉆木取火,以化腥躁。于是逐漸形成了食文化。但是人類有沒有滿足?(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人類并沒有滿足加長手臂的工具獲取現成的水源,則設計出各種各樣的鉆井工具,并將井設計的更加理想,以防污染和水的流失。喝水的工具也使其美觀和使用相結合。有的還被設計成滿足特定的場合使用,如祭祀或禮儀。人類為滿足需要不斷思考和不斷實驗,在這過程中,人們發現手工制作的局限,速度慢。人類是怎樣去解決的?(機器化生產)
講授新課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現代工業設計。工業設計孕育于十八世紀六十年代英國工業革命之后。當時出現了大批機器生產的工業產品。由于只追求速度而忽略了外表藝術效果,使當時的產品外觀丑陋,用材不合理,難以引起消費者的興趣,當然也就難以適應商品競爭。從而引起有關人士的注意,開始注意工業產品的外觀設計。因此,英國通過講座或成立學校等辦法做了一系列有效的工作。德國、奧地利等國家也受到影響。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德國的"包豪斯"成為西方現代工業設計運動的搖籃。包豪斯在為"大眾而設計"的知道思想下,以現代生產、現代材料、現代生活為主題,設計了許多優秀的工業產品。如1928年馬塞爾·布羅伊爾設計的鋼管椅(學生欣賞講出體會)
教師小結:布羅伊爾是現代工業設計史上公認的家具設計大師。他從自行車的鋼管得到啟發,采用鋼管、皮革和紡織品結合,設計出大量功能良好,造型現代化的新家具。包括椅子、桌子、茶幾等家具,受到世界廣泛的歡迎。他的第一張鋼管椅子是在1925年產生的,為了紀念他與老師現代抽象繪畫的創始者瓦西里_康定斯基的友誼,他將椅子命名為"瓦西里椅子"。這些產品用現在的眼光來看,似乎沒有什么新奇,但是,這些金屬與帆布結合的椅子、金屬與玻璃結合的燈具,便于機器加工的簡潔的造型,排除一切繁瑣裝飾的藝術手段,卻為我們敲開了現代工業設計的大門。課本上的椅子是其1928年設計經過改造的鋼管椅子,最大的特點是把椅子的四只腳換成兩個S型的支架,減少了原來設計的許多接頭,同時,坐上去的時候會有一點彈性。造型簡潔單純。
對于工業設計,各國的理解各不相同,但無論怎樣,工業設計是現代機器大批量生產的產物,是一門藝術與現代科學技術密切結合的學科。它涉及的領域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工業產品設計;二是為產品競爭服務的視覺傳達設計。盡管各國對工業設計的范圍的理解不盡相同,但作為工業設計的主要任務--產品設計則都是一致肯定的。其實就是實用和美觀兩則的統一。比如,像電話,在開始造型和紋飾煩瑣,撥號是轉動的,反映當時的審美觀。但是在使用過程中人們發現使用不方便,于是出現了現代的直接撥號的電話。(學生舉例)所以工業設計人員和一般的工程設計人員是有區別的,工業設計師在設計產品時,著眼于產品的外觀(造型、色彩、裝飾等)所體現的審美特性與產品功能的統一,而一般工程設計人員設計產品主要考慮產品的功能,產品的外觀是否符合審美要求,以及功能與審美能否統一,不是他追求的目標。正是這種對審美的追求界定了工業設計師與一般工程師的區別。工業設計師的任務絕不僅僅是工業產品表面的美化裝飾問題,而是涉及到產品的功能要求和產品外觀的藝術設計的統一。為了做到這種統一,他還需要充分考慮到產品使用的材料和技術,以及設計的獨創性。凡是較好地體現了這些方面的和諧統一的產品,就是優秀的產品,其設計就是優秀的工業設計。
以汽車造型設計為例,它的造型具有科技和藝術的雙重特征。常見的各種轎車,其造型極為簡潔、流暢,使人感到它具有的高速、靈活的性能和鮮明的時代感。而常見的載重汽車和大客車則表現出一種堅挺、渾厚的造型,給人以力量、雄勁之感。這種不同的造型效果,是產品具有不同功能的反映。轎車以高速度、機動性強為主要特征,在造型設計中要以流體力學為依據,減少外裸部件,外觀光滑平順,降低車身高度,增強穩定性,使車身呈流線型,以此盡量減少空氣阻力,提高行駛速度,表現出現代轎車共同的造型風格。載重汽車、大型客車是重載運輸工具,具有功率大,越野性能好的特點,造型上表現出粗獷的氣派,顯示了力量感。
這說明工業設計所追求的產品造型與使用功能是緊密相連的,不是忽視產品的功能去片面地追求所謂造型的藝術性。生活中常見的一些不合理的設計往往就是因為脫離了產品的功能去追求所謂造型的藝術性。例如我國城市街道上常見的一些小熊貓、青蛙、獅子等動物形象的廢物箱造型,就是忽視功能單純追求藝術效果的結果。它的設計缺乏起碼的依據(如城市街道設施的特點、人流計算、容量計算等),也不能滿足起碼的設計要求(如便于投入,便于清理等),結果造成垃圾外溢,難于清理的污染源,同時又褻瀆了可愛的動物,破壞了城市景觀。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認識到,工業設計乃是一種為滿足人類自身不斷增長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雙重需求而進行的創造性勞動。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技術與藝術的結合,不斷地創造和發明了一系列新的工業產品。這些產品不僅解決了人類生產勞動和生活中的許多難題,大大地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條件和生活質量,而且能夠引導人們步入新的生活方式。
日本著名工業設計家、世界工業設計聯合會前主席榮久庵憲司先生在中國1991年國際工業設計研討會上演講時談到什么是設計時指出:"設計就是解決如何將人們的某種需求、愿望、理想,通過創造某一物件而加以具體的實現。""這里所指的人們的需求、理想和愿望的實現與滿足,不僅包括一般的物質功能、使用功能方面的滿足,同時包括人們精神 上的滿足,即產品在造型、色彩、宜人性方面給人以舒適和美的享受等。"由此可見,現代工業設計擔負著推進人類文明發展的崇高使命,它的永不衰竭的推動力是人類的不斷的發明與創造。
學生練習:設計生活中接觸到的生活用品,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嘛!對于其特點一定會比較熟悉,這當中肯定有不完美的地方,比如象現在同學們家的電視機架,非常笨重,上次我看到朋友家的電視機架是用鋁合金做的,幾十分鐘就可以安裝好,而起結構簡潔美觀,與現代的家具相結合,非常美觀。現在我們就把他表現出來,來個異想天開大發明。
要求:實用和美觀相結合。如果有時間,選擇優秀作業要求學生講出構思。
關于高中美術教案篇5
一、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審美觀念形式法則的產生和一般規律,以及美術作品的基本含義;培養用審美的眼光去對待美術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種物品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美的觀念和形式法則是如何產生的?美術作品的基本內涵是什么?
難點:如何從生活中去發現美?結合實例明確如何鑒賞美術作品(重要意義)。
三、教材分析:教材內容主要包括三個層面:
1、審美觀念是如何形成的。2、美術作品的基本含義。3、美術鑒賞的重要意義。
四、設計思路:本課教學主要鼓勵學生參與形式美評判的活動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則,從形式美的法則入手,提高鑒賞美術作品的能力。(本PPT的內容較多,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加以調整、刪除)
五、課時:一課時
六、新課教學:
影視(溫州嫁具)導入揭題—第一課什么是美術作品
1、審美觀念是如何形成的?
以《彩陶鯢魚紋瓶》、書法《永》字、《羊》字加“形式美法則”,讓學生初步來認識“形式美法則”。
“美”并不是憑空產生的,源于生活實踐;“美’的觀念與形式法則是長期的歷史積淀的結果彩陶鯢魚紋瓶、永、羊(羊大為美)
2、美術作品的基本含義什么叫美術
①什么叫美術
身邊的美術,
提問學生什么是美?什么是美術作品?(美術是以物質材料為媒介,塑造可視的靜止的,占據一定平面或立體空間的藝術形象的藝術。亦稱“造型藝術”“空間藝術”“視覺藝術”。它包括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筑四大門類圖片)
②美術的特點:與音樂文學相比較。(中國古代手藝、工藝、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③、美術的性質:精神產物具有獨創性意識形態形式與形式美
3、美術作品的形式美
意識形態形式與形式美
①形式與內容關系:內容存在與形式,是內涵,形式是內容物質化體現,是外觀。形式應準確而鮮明地表達內容。形式有獨立審美意味。
②形式美是指藝術語言的合規律與合目的組合,也就是符合美的與符合審美需要目的的作品。外部形式結構。
馬克思說:“有懂音樂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A、形式美法則
①多樣與統一
美術作品個別形象,形式要素、語言多樣化、豐富作品的藝術形象,但必須高度統一,構成二種有機整體的形式。例如:太極圖、最后的晚餐、米洛斯維納斯。
②對立與和諧
對立:使一些可比成分特征更加明顯,更加強烈。和諧:各個部分或因素之間相互協調。例:黑白?
③比例與尺度
比例包括數學的秩序,尺度是標準規范,包含體現事物的本質特征和美的規律。(黃金比例1:1、6181:0、618)例:帕特農神廟、薩平婦女
④對稱與均衡
對稱就是指整體的多部分依實際或假想。對稱軸或對稱點,兩側形成等形、等量的對立關系,它具有穩定和統一的美感。均衡是從運動規律中升華出來的美的形式法則。例:邊防軍
⑤節奏與韻律
節奏:原指的天黑夜有秩序出現,有條理反復,交替或排列
韻律:動勢、氣韻、有秩序、近似對比因素、交替重復例:巴黎圣母院、西斯庭圣母
B、實戰演習
(多幅圖片)學生選擇評判
4、美術鑒賞的意義
A、為什么要提高審美能力、學會鑒賞。(馬克思說過“如果愿意欣賞藝術,你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
①是不可缺少的現代人文結構、美是人們長期積累形成的,也是藝術家長期探索形成的規律。
中國的四大美女、羅丹雕塑的羅米哀爾、委拉斯開支作品《宮女》的侏儒、等。②從實用物品向美術作品的轉換
要求學生說說身邊的生活用品。美術作品有的實用退化,審美凸顯.(玉文化,木版年畫,月份牌年畫等)
③情趣高尚,抵御格調低下,提高精神污染免疫力。
5、討論和思考:講一講身邊事物的美
6、小結:美——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非常注重營造美的環境,所以我們要學會去認識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我們要學會鑒賞美術作品,提高審美能力。
7、備用資料
關于高中美術教案篇6
教材分析:
1.使同學對中國園林藝術與民居建筑有基本的了解;
2.通過對園林與民居形式上的分析研究,總結出其精神內涵,提高欣賞的能力;
3.通過了解中國保守園林藝術的設計思想對現代環保意識的影響,提高民族自豪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1.了解園林與民居建筑藝術的思想內涵和實質;
2.初步掌握欣賞園林與民居的方法,通過直觀的建筑實體,分析出象征的意義;
3.中國園林藝術對現代環保思想的影響。
教學過程:
導入:
讓同學欣賞一組本地園林的圖片,吸引注意力,常熟是唯一一座縣級市園林城市。
進入課題“園林與民居”。我國園林有哪些主要類型?皇家園林、私家園林、風景園林
我國的四大名園是什么?拙政園、留園、頤和園、避暑山莊
對南方園林的代表——蘇州園林拙政園的圖片進行欣賞,以和北方園林的代表——北京頤和園的圖片欣賞,在欣賞過程中交叉講解。(或讓去過園林的同學談談感受,并介紹游園的經歷)
新授:
中國園林最早見于史籍記載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紀西周的靈囿(“囿”是中國古代供帝王貴族進行狩獵、游樂的一種園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隨著社會的進步,中國園林逐漸形成獨特的民族形式,自成體系。它的主要特點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與自然美巧妙地結合起來,發明了獨樹一幟的自然山水式園林。由于文人參與園林的建設,中國古代的園林充溢了文人氣息和詩情畫意。
“詩情畫意”是中國園林的精髓,也是造園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為達到這一目的。造園藝術家常利用古人詩文與造景的結合。我們剛才欣賞的`短片中的蘇州園林就是典型的代表。我們再來看一些有關園林的圖片。(中國園林藝術的最高境界是講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鑿的痕跡。它的最大特點是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規律來布置(尊重自然規律,屋內的柱子的朝向依照樹木在自然界的狀態)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們要尊重自然規律的法則,不要橫加干涉自然法則。園林主要是摹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來建造自然的景色,中國古代園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和建筑等融為一體的游賞環境。
以自然與人工的關系來劃分可分為風景園林和城市園林。風景園林是在較廣闊的自然環境中點綴少量人工建筑,如,頤和園,而城市園林則是在人工建筑的環境中安排山池、花木等自然景觀,如,蘇州園林。分的細一點則,它主要有三種類型:一種是面積較大、氣派宏偉的皇家園林,如清代的圓明園、現存的北京頤和園等;另一種是規模較小的私家園林,園林風格因園主的情趣而異,如蘇州的拙政園、網師園等。還有一種是城郊風景區和山林名勝,如杭州西湖、昆明西山滇池等。這種園林規模也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為一體。這三種類型的園林中以前一、二種藝術成績最高,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特點和精華。但萬變不離其中,都是模仿自然,建筑隱于自然山水環境中。)
小組討論:
我國的園林建筑有哪些特征?南北方園林建筑有哪些區別?(提示:都有哪些要素構成?建造的目的是什么?規模怎樣?)
擴展:
用手工的方法表示園林
關于高中美術教案篇7
教材分析:
筆對于學生,是最常見的學習用品之一。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市場上也不斷涌現出各式各樣的筆,這些筆無論在外形和功能都十分受學生喜愛。本課《筆的世界》正是以此為切入點,帶領學生走進“設計·應用”的天地,讓學生接觸生活中的設計,并設計生活中常見的物品。
而在第10冊《杯子的設計》一課中,學生對于設計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課的宗旨是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藝術設計與生活用品的緊密聯系,學習掌握設計的基本方法,認識到設計要以人為本的原則,創作出更有創意的作品,進而培養創新精神,養成善于關注身邊事物的習慣。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筆基本結構和功能,學會觀察和分析筆各部分的特點和功能。
2、技能目標:學習簡單的設計方法,能夠設計美觀與實用相結合的筆。
3、情感目標:養成關注身邊事物的習慣,提高觀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設計要以人為本。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了解筆設計的兩大原則—實用和美觀,學會畫簡單設計圖設計筆。
2、教學難點:了解形象與功能之間的關系,從美術的角度對筆的外形進行設計,結合實用性原則設計出造型新穎獨特的筆。
3、注意點:在引導的過程中,不要單方面強調筆的功能如何現代化、科技化,而是要從生活中的實際情況考慮,思考筆需要進行哪些改良,在保證基本實用功能的基礎之上對筆的外形進行美觀設計。
教學設計:
一、導入激趣——發現筆的變化美
1、猜一猜:“筆”字的構成:竹字頭和毛組成,既是我中國古代的毛筆。
2、看一看:展示收集的各類筆:毛筆、鵝毛筆、鋼筆、鉛筆、圓珠筆、水筆等,展示一個筆的發展歷史。
3、小結揭題:從最古老的毛筆到現在的筆,筆的外形和功能也在發生著各種改變。今天我們一起來走進筆的世界,和筆來一次親密接觸吧。
二、探究分析——感受筆的造型美
1、尋找筆的內在美,既筆的基本造型及最重要的功能
①拆一拆:在實物投影儀上拆一支筆,以此讓學生了解筆的基本構造。
②智力闖關::
問題一:除去外殼之后筆剩下了什么?說明什么?——筆芯,基本用途:書寫問題二:筆蓋、按鈕有什么用途?——出筆芯
問題三:橡膠、筆桿上的凹凸變化是為了什么?——防滑,書寫的舒適
③小結、不管什么筆,去掉外殼,你會發現書寫是筆最主要的功能,而一切外在的形狀和功能設計都是為這一點服務的。
2、探究筆的造型美,嘗試筆不同外形的變化
①加外形:筆外形的創意設計(給上一環節拆出的筆芯增加外形)
(根據摸到的物品進行筆外形的設計)
如:針筒、口紅——他們形狀上有什么共性?怎么設計?(圖示)
水果(蘋果、香蕉、小西紅柿)香蕉可以,小西紅柿不可以,蘋果太圓怎么辦?切成瓣就可以了。(蘋果可以現場切開,進行展示)
②小結論:筆的造型美是遵循一定得原則,也就是設計建立在筆實用性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設計。色彩要和諧、整體。
三、探究筆的功能美
1、加功能:設計計算題:(為上一環節的筆增加功能)
①加法:了解筆的基本結構之后,通過功能相加對筆進行多功能的設計。(播放圖片算式)
鉛筆+橡皮=?
圓珠筆+日歷=?
(播放幾張多功能筆作品)
②減法:糾錯示范
說一說這支筆設計的好嗎?為什么?
小結:筆的功能主要是書寫,增加的一些功能主要目的也是為此所服務的。
四、綜合探索——造型美與功能美的結合
1、看一看:欣賞優秀筆的設計:分別從大師、老師、學生的作品切入,拉近學生與設計的距離感。
2、說一說:說一說這些設計好在哪。為上面的知識做一小結,為學生整理下設計思路。
五、實踐探究——“不走尋常路”筆的設計
1、創設情境:寧波北侖貝發筆業有限公司征集“不走尋常路”筆的設計方案。
2、創作:(反對盜版,支持原創!)
①創意:獨立設計一款外觀新穎、功能獨特的筆。
②繪制:作品的大小用厘米圖示表示出來,并寫上設計說明
3、評價:
①展示:把自己畫好的筆剪出來,掛在老師事先準備好的筆架上,進行展示
②評價:挑一挑:挑選你最喜歡的一支,說一說為什么?
改一改:說說哪一支筆你認為需要改良的?為什么?怎么改?
教師總結:設計的魅力就在于創新,服務于社會,提高人們生活的品質。
要設計出優秀的作品,要學會觀察,勇于嘗試,這樣每一位同學都會成為一名優秀的設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