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教學小學語文優秀教案
語文老師要要求學生堅持天天讀書,將“讀書”納入作業中,讓學生在家養成讀書的習慣。作為語文的你有在課前準備一篇語文教案?和我們分享一下。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片段教學小學語文優秀教案”,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片段教學小學語文優秀教案1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體會人物的情感,弄清楚爸爸為什么讓哥哥把信箱鑰匙交給娃麗。
2、會認讀本課的生字新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16課《信箱》。看看這篇課文向我們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
二、自學
出示自學提綱:
1、哥哥、娃麗各是怎樣對待這封信的?
2、爸爸為什么讓哥哥把信箱鑰匙交給娃麗?
3、你想對哥什提亞說些什么?
三、反饋
1、指名分段讀課文。
2、逐一交流以上三個問題(引導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相機進行朗讀的訓練與指導。尤其是對第三題的處理要讓學生說心里話,各抒己見,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鍛煉其口頭表達能力。)
四、總結
1、從這個故事中,你想到些什么?
2、再讀你最喜歡的部分,讀中體會,讀中理解,讀中表達。
五、布置作業
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案點評:
這篇略讀課文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內容引人入勝。一封被郵遞員投錯的信,哥哥哥什提亞把它丟在臺階上,妹妹娃麗卻冒著風雪把信送到了收信人手中。這篇教學設計示例設計了一課時,主要以學生朗讀課文為主,在反復朗讀中去體會情感,把握內容。
探究活動
1、以小組為單位,自排課本劇表演。
2、以小組為單位,舉行辯論會,針對哥哥與妹妹的不同表現,發表各自不同的觀點。
片段教學小學語文優秀教案2
教學目標
1.小組內的同學分角色扮演,模擬與老師交流的過程。
2.和同學交流:面對不同的人,解決不同的問題,需要特別注意些什么?
教學重點
交流時,把具體的理由講清楚。
教學難點
交流中,能設想對方可能的反應,恰當應對。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我們經常有一些自己覺得很好的想法,但是苦于得不到別人的支持,于是很著急,很失落。你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同桌相互說一說。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口語交際:請你支持我(板書:請你支持我)
二、模擬交流
1.同學們要辦一份報紙,要明確以下問題:
(1)辦報紙的目的是什么?
(活躍班級文化生活,提高同學們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
(2)有哪些事情需要老師的幫助?
(在課外活動時分配出一定的時間;請老師把關報紙的質量;提供紙張和印刷)
(3)老師可能會提出些什么問題?你想怎樣回答?
(大家議論一下,可以換位思考:如果我是老師,我會怎樣想,怎樣說?)
(板書:說想法,講目的做預案,備應對)
2.模擬交流過程,評價同學表現。
(1)小組討論,設想一下交流過程。
(2)禮貌誠懇地說明來意。
講清楚辦報的設想,說明目的。
設想到老師可能的擔心,想辦法打消老師的顧慮。
(3)點撥指導:
師:找到老師,你怎樣誠懇說明自己的來意呢?
生:老師,我想和您說件事。
師:還有誰說得更禮貌一些呢?
生:老師,請問您有時間嗎?我想和您說件事。
師:這樣說就更容易讓老師接受了。我想老師肯定會請這位同學坐下,聽他來講。接下來,這位同學要向老師說明辦報的設想,他該怎么說呢?
生:我們想辦一份報紙。
師:老師會怎么說?我想老師一定會問:你們怎么想到這件事?對不對?
生:對,我們就說一說。因為經常在訂閱的報紙上看到好多學生們辦報的消息,于是就有了這樣的想法。
生:我還覺得要向老師說一說辦報的好處。我覺得可以鍛煉和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
師:自己辦的報紙同學們一定最喜歡讀,那樣就可以提高大家的閱讀能力。
生:在報紙上,我們還可以發表一些建議,比如建議大家保護環境、尊老愛幼等。
師:設想真不錯。老師還可能會擔心什么呢?
生:誰來當主編?多長時間出版一期,時間夠用嗎?……
師:想的真夠全面,比我想到的還多呢。真不錯。這些問題你們都想過該怎么回答嗎?
生:我們小組都想過了。
(4)各小組依次模擬表演,其他小組評價。
(5)教師評價。
三、口語練習
1.說服媽媽,讓她同意你在家里養一只小狗。
說服同學,在班里成立“生物角”。
說服校長,在學校組織一次義賣活動。
2.分小組領任務,每小組選擇一個任務,小組內同學扮演不同角色來交流。
四、課堂總結
1.要說服別人,支持我們做一件事情,要學會正確的口語交際。態度誠懇禮貌;講明設想,說清目的;做好預案,從容回答。
2.面對不同的人,解決不同的問題,需要注意:
先說想法,再把具體的理由講清楚。
設想對方可能的反應,恰當應對。
板書設計:
請你支持我
說想法,講目的
做預案,備應對
片段教學小學語文優秀教案3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借助注釋和有關資料,結合插圖展開聯想,理解詩意,感受詩人對畫面生動的描述和對生活熱愛的情感。
3、借助此詩的學習,初步了解題畫詩的特點。
教學重點與難點
能借助注釋和有關資料,結合插圖展開聯想、理解詩意,學習詩人對畫面生動的描述,感受詩人對生活熱愛的情感。
教學理念
1、遵循古詩的教學規律,以讀促學。
2、把握古詩的特點,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學資源,拓展延伸學習內容。
4、循序漸進,螺旋上升。
教學準備
掛圖、蘇軾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板書課題
1、小黑板出示小知識。
課外知識積累: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的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與南宋辛棄疾合稱“蘇辛”。
2、板書課題: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學掛圖。
引導學生讀懂詩題,指導學生觀察教學掛圖上的內容;讓學生知道這是一首題畫詩,是蘇軾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畫《春江晚景》而題詩,寫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讀古詩
1、小黑板出示自學提示(一)
①自由讀古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②能認識“蔞蒿”二字,正確書寫“崇”、“軾”二字。
2、學生自學。
3、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相機出示教學掛圖)。
①識字“蔞蒿”、“崇”、“軾”
②指多名學生讀詩,集體評價,用“/”畫出詩中停頓的地方,再齊讀。
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三、再讀古詩,讀懂詩意
1、出示自學提示(二)
①再讀古詩,結合注釋,利用工具書逐行理解詩意。
②了解詩人是如何描繪《春江晚景》這幅畫上的內容。
2、學生按自學提示自學,教師行間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并適時點拔。
3、教師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
①指多名學生述說每行詩的意思,教師及時點評。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生: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嬉戲游玩,好像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師:“桃花三兩枝”說明了什么?(兩三枝桃花開放,給我們報告了春的的信息)。
生:“鴨先知”表明鴨子最先知道初春的江水回暖,所以迫不急待地在水中嬉戲。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生:這名話的意思是:河灘上已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出嫩芽,此時正是鮮美的河豚上市之時。
師:“蔞蒿滿地蘆芽短”體現怎樣的景象?(春天的活力惹人喜愛),“河豚”是畫中的事物嗎?(河豚不是畫中的事物)。你能結合課文和圖畫進行聯想嗎?(指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
②在師生共研中讓學生知道這首詩詩人由江邊——江中——江岸——想象,其中第1—3行是詠畫的景物,描繪竹林、桃花、江水、鴨、蔞蒿、蘆芽這此景物突出了江南初春的美麗景色,第4行詩由畫面景物跳出畫面,展開了極為豐富的想象,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
四、三讀古詩,背誦古詩
1、出示自學提示(三)
①三讀古詩了解題畫詩的特點。
②背誦古詩。
2、學生進入第三次先學,在學習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①引導學生概括題畫詩的特點。
出示《題畫蘭》這首詩。“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巖深縫妙香稠。非無腳下浮云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讓學生結合這兩首詩來了解題畫詩的特點。
②比一比,看誰背得又對又快。學生背誦古詩。
五、課堂訓練
1、辯字組詞:
崇()蘆()豚()蒿()
崇()廬()逐()篙()
2、這首詩中寫詠畫面景物的詩句是:
作者展開想象的詩句是:
3、古詩賞析:
①這是一首詩,詩的作者是朝詩人。
②這首詩描寫了時節的景象,體現了詩人。
學生完成練習,教師了解學生的練習情況。
六、總結
師:學了這首詩,從古詩的內容和思想上你有哪些感受?從詩人描給的圖畫的方法上你受到哪些啟發?
板書設計:
桃花鴨子
畫中
蔞蒿蘆芽
畫外河豚(聯想)
片段教學小學語文優秀教案4
一、毛澤東的衣著
節儉、樸素,是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共同的特點。一代偉人毛澤東更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尤其是他的衣著,簡直是儉樸到了讓今天的我們無法相信的地步。
進京時一件好衣服都沒有
在戰爭年代,毛澤東同志對于穿衣從來不提任何要求。他常常是有什么穿什么。為了少做一件衣服,為戰爭節約些開支,毛澤東的衣服上往往是補丁上綴補丁。 1949年,毛澤東進了北京城,曾在香山雙清別墅接待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和各界代表、知名人士。他在見張瀾前,吩咐衛士李銀橋說:“張瀾先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了不少貢獻,在民主人士當中享有很高威望,我們要尊重老先生,你幫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換換。”然而,李銀橋在毛澤東所有的家當中翻了又翻,找了又找,竟挑不出一件不破或者不打補丁的衣服來。李銀橋異常委屈,對毛澤東說:“主席,咱們真是窮秀才進京趕考了,一件好衣服都沒有。”毛澤東倒勸慰說:“歷來紈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績,安貧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我們會考出好成績。張先生是賢達之士,不會怪我們的。”就這樣,他硬是穿著補丁衣服見了張瀾,又見了沈鈞儒、李濟深、郭沫若、陳叔通等知名人士,更受到各位民主人士的尊敬。
二、尊敬謙和謝之以禮
1949年1月,北京解放了。歷盡舊時代滄桑的86歲高齡的畫家齊白石,從此步入了新時代的幸福坦途,受到黨和政府無微不至的關懷。毛澤東親筆寫信邀請齊白石以無黨派人士身份參加新政協會議,共商建國大計。齊白石看了信,高興得一夜沒有合眼。為了表達對領袖的崇敬和愛戴,齊白石精心鐫刻了朱、白兩紋壽山石名章,在開國大典前夕,獻給毛澤東。
1950年夏,毛澤東派秘書田家英專門看望齊白石老人。第二天又把他接到中南海敘談,品茶賞花,共進晚餐。在席間,毛澤東親自給他夾很爛的菜,并敬他幾杯葡萄酒。為了感謝毛澤東的款待,齊白石把自己用了半個世紀的石硯以及從自己珍藏的精品中選出的作品——一幅立軸《鷹》和一幅對聯“海為龍世界,云是鶴家鄉”,分別題款后送給毛澤東,而毛澤東收到禮物后,也以禮回謝。
1953年,白石老人雙喜臨門,榮獲“人民藝術家”光榮稱號,又逢90大壽。毛澤東特意送上四件壽禮:一壇湖南特產茶油寒菌、一對湖南王開文筆鋪特制長鋒純羊毫書畫筆、一苗東北野參和一架鹿茸,祝老人家福壽康寧。白石老人激動地說:“毛主席太看得起我了,送這么貴重的禮物。古人講蔗境彌甘,我如今可享這份清福了。”
齊白石愉快地歡度晚年,他的愿望是要活到120歲,用自己在藝術上的辛勤耕耘來報答人民和領袖。但是,畢竟人的意志拗不過自然規律。1957 年,95歲高齡的白石老人重病繞身,毛澤東勸他靜屋休息,要節勞,少見客,還派田家英去探望多次。白石老人對田家英傾吐自己對毛主席的衷心感謝之忱。彌留之際,老人留下遺言:將自己珍藏的字畫、作品和用過的東西,獻給毛澤東。
三、紅井
1933年4月,毛澤東隨同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從葉坪來到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壩后,毛澤東看到村子里的人總是挑著渾濁的水往家里去,就問:“老表,這水挑來作什么用?”老表回答說:“吃呀!”毛澤東又問:“水這么臟,能吃嗎?”老表苦笑著說:“沒法子,再臟的水也得吃呀。”毛澤東又問:“是從哪里挑的?” 老表回答:“塘里挑來的。”毛澤東要老表帶他去看看。走了一陣,只見一口不大的池塘,雜草叢生,水混濁得怕人。一村人洗衣、洗菜、吃水全在這里。毛澤東皺了皺眉,關切地問:“能不能到別處去挑水吃?”老表搖搖頭說:“我們沙洲壩就是缺水呀!河又遠,挑擔水要走好幾里路。”毛澤東又問:“不能在村子附近打口井嗎?”老表苦笑著搖了搖頭。毛澤東若有所思地走了。
第二天,毛澤東找來村子里的人一起商量挖井,勘察水源,選擇井位。當井位確定后,毛澤東卷起衣袖、褲腿,帶頭挖了起來。于是,大伙挖的挖,鏟的鏟,干得熱火朝天。
在挖井的日子里,毛澤東和臨時中央政府的其他領導人,一有空就到工地參加勞動。經過十幾天的奮戰,水井終于挖成了。沙洲壩的人民終于喝上了清甜的井水,群眾們激動地說:“我們從來沒有喝過這么甜的水,毛澤東真是什么事情都為我們想到了!”
紅軍長征轉移后,國民黨卷土重來,他們要把這口井填掉。沙洲壩人民聽了怒火滿腔,決心拼死保住水井。敵人白天來填,群眾就晚上挖開;敵人填了五次,群眾也挖了五次。敵人無可奈何,只得罷手。沙洲壩人民終于把毛主席親手挖的水井保住了。
建國后,沙洲壩人民把這口井稱作“紅井”,并在井旁立了一塊木牌,后來又把木牌改為石碑,碑上刻著:“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
四、題書“人民日報”
1946年4月,晉察豫中央局準備辦一份機關報,準備取名為“晉冀豫日報”或“太行日報”,讓薄一波請毛澤東題寫報頭時再確定用哪個名。
“為什么不叫‘人民日報’?”毛澤東對薄一波說。“好!就用主席取的名。”薄一波答應著說。毛澤東提筆蘸墨,一連書寫了五份橫式的“人民日報”字樣。他一會兒拿起這一張端詳一番,一會兒拿起另一張看著搖搖頭放下,最后挑出一張比較滿意的,交給薄一波。
兩年后,黨中央成立華北人民政府,“人民日報”成為華北局的機關報。報頭書跡需要有所變化以示區別,薄一波再次請毛澤東書寫。
1948年11月30日,西柏坡。幾名要去學習的警衛排戰士來向毛澤東告別。大家看到滿桌子遒勁有力的“人民日報”毛筆字,都很興奮,便詢問為啥又要重寫,毛澤東笑著說:“全國要解放了,我們要辦一張比原來還要大的‘人民日報’!”大家又問主席對哪份比較滿意,“‘人民日報’這四個字寫成報頭,中間這兩個字要小一點,兩邊這兩個要大一點,這樣就好看。”毛主席拿起一張字跡,對大家說。
樸素的幾句話說出了書法上的藝術大道理,即章法布局問題。“人民日報”四個字,從筆畫來說,第一個“人”字最少,只有兩筆,第4個“報”字筆畫最多,寫不好會頭輕腳重,失去左右的平衡和藝術對稱。“民”和“日”在中間,視覺空間相對會感到比較小,即使寫得與左右兩字一般大小,也會使人產生大的感覺。所以,毛澤東從他的書法實踐中,有意把中間兩字寫小一些,使這種錯覺消失,從而達到布局上的藝術和諧,這也充分體現了毛澤東在書法上的造詣。
片段教學小學語文優秀教案5
教學目標:
1.認識“融、燕”等7個生字;會寫“鴛、鴦”等12個生字。
2.聯系生活實際,利用圖文結合等方法了解“蘆芽、河豚、陰”等詞語的意思,初知古詩大意。
3.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并默寫《絕句》。感受詩中蘊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學重點:
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默寫《絕句》。
教學難點:
能用聯系生活實際、利用圖文結合等方法了解古詩大意。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找有關春天的詩句。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課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明確任務
1、導語導入:我們唐代有兩位詩人,一位享有“詩仙”美稱的李白;另一位則被稱為“詩圣”的杜甫。杜甫的詩在唐代詩作中享有極高的聲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杜甫寫的一首絕句。板書課題
2.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學習《絕句》這首古詩。
3.補充絕句知識。
絕句是詩歌的一種體裁,按照每句字數,可分為五言絕句、七言絕句。
【設計意圖:導語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了解絕句是詩歌體裁。】
二、初讀古詩,感受節奏
1.出示初讀要求:
(1)大聲朗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讀檢查。課件出示“遲日”“泥融”“鴛鴦”等詞語,并正音。
3.教師范讀、學生練讀。
4.齊讀古詩,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
三、了解詩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詩中有畫,結合課本插圖自讀古詩,看看詩中畫了什么?并展開想象。詩中有日、江山、春風、花草、泥、燕子、沙、鴛鴦。
用自己的話描述出詩中的畫。師相機總結古詩的意思。
2.詩中不僅有美好的春色,還有氣味呢?詩中寫到:遲日江山(),春風花草()。
3.美麗的春色吸引了許多小動物們。自學三、四句: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4.詩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為什么飛來飛去?詩句中一對鴛鴦在做什么?為什么睡得這么香甜?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讀詩想象、看課本插圖并結合生活實際,了解詩的大意,感受詩中所寫的春天的美景。從而產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四、當堂小結,鼓勵背誦
引導學生根據詩意背誦并能當堂默寫。
第二課時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l.惠崇是北宋的畫家,善于畫鵝、鴨等小動物。
2.簡介詩人蘇軾。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就是他為好友惠崇的這幅畫題寫的。
二、自學自讀,熟讀詩句。
出示自學要求:勾畫不理解的字、詞,借助工具書自學。
三、深入探究,了解詩意
1.指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味。提醒學生注意停頓。(板書古詩并畫出停頓)
2.春江晚景這幅畫描寫的是哪個季節?你能從這首詩中找到春天的足跡嗎?(桃花,鴨子戲水、蔞蒿長勢很旺、鮮嫩的蘆芽從土里鉆出來。)
3.這幅畫一定很美,邊讀邊想象詩中的畫面。
(1)你們認識蔞蒿、蘆芽、河豚嗎?師解釋。蔞蒿:長在洼地的一種野草。蘆芽:蘆葦的嫩芽。河豚:味道鮮美但肝臟等部位有劇毒的魚。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2)學生描述詩中的畫面內容。師提問:詩中哪幾句是描寫畫中的內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詩人的想象)。
(3)師生共同總結古詩意思,當堂背誦。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結合注釋了解詩意。】
四、當堂小結,生談感受
讀了這首詩,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根據詩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讓學生感受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第三課時
一、導語引入,揭示課題
1.繼續學習宋朝詩人曾幾寫的一首古詩,一起感受曾幾筆下的春天。
2.強調曾是多音字
3.板書課題。解釋課題(三衢的道上)
二、初讀古詩,補充學法
1.師生回憶學習古詩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
2.學生根據古詩學習的方法自學古詩
3.齊讀1、2句。經過自學,你學懂了哪個詞或哪句詩?
強調“泛”“盡”的意思?
【設計意圖:回憶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很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鼓勵學生提出新的學習古文的方法。】
4.“梅子黃時”正是江南梅雨時節,難得有這樣“日日晴”的好天氣,因此詩人的心情很好,游興愈濃。指導學生讀出1、2句的,體會詩人的心情。
5.詩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盡頭,有些失望的時候,卻聽到樹上的黃鸝,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兩句詩。齊讀3、4句。
6.此時詩人的心情一定是一驚喜的,指導學生讀出詩人的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學習,讓學生充分感受詩人那種由失望到驚喜的心情變化。】
7.齊讀整首詩,讀出詩人心情的變化。(配樂朗讀)
8.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全詩的意思。
三、總結全詩,拓展延伸
1.欣賞美麗的春色。(播放視頻)
2.用學過詩文描繪春色。
板書設計:
絕句
唐杜甫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衢道中
宋曾幾
心情變化
小學語文教學方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