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
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提出的問題,確定好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學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現問題,大都會出現什么問題,怎樣引導,要考慮幾種教學方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教科版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教科版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單位是“牛”。
過程與方法: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制作簡易的橡皮筋測力計。
情感、態度、價值觀:樹立細致、有步驟工作的態度。
【教學重點】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彈簧測力計、鉤碼、橡皮筋、回形針、長條形硬紙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今天要和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件非常重要的測量工具,我們要比一比誰最會提出問題,發現問題。
2、出示《我們的小纜車》的記錄表,提問:在這個表格中,我們是用什么表示拉力大小的?
3、提問:那么2個、3個、5個墊圈的力到底有多大,我們能不能測量出來?
4、揭題:測量力的大小
二、認識彈簧測力計
1、學生交流匯報:用彈簧測力計
2、提問:彈簧測力計你見過嗎?讓我們一起來見見它。
3、課件出示:彈簧測力計。引導:請你仔細觀察,你能從彈簧測力計上獲得哪些信息?
學生觀察各小組的彈簧測力計:提環、指針、刻度板、掛鉤
1牛=100克力
三、使用彈簧測力計
1、教師出示彈簧測力計
引#教案# 導語:剛才我們通過觀察認識了彈簧測力計,那你用過彈簧測力計嗎?你會用它來物體的重力大小嗎?
2、學生嘗試使用測量一個砝碼的重力大小。
3、匯報測量數據,發現問題,引出如何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出示:
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重力時因注意:
(1)拿起測力計,先檢查指針是不是在“0”位置。
(2)讀數時,視線與指針相平。
(3)測量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刻度標出的數量,因此要先估計重力大小。
4、用彈簧測力計測量身邊物體的重力,并記錄在78頁表格。
5、交流匯報
6、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拉動文具袋的力。
四、制作彈簧測力計
1、討論制作方法
2、如何畫出測力計的刻度
教科版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發生摩擦,會產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摩擦力的大小和物體的重量有關。
過程與方法:測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測、設計實驗檢驗摩擦力與接觸面和重量的關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認真實驗、根據數據得出結論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用實驗檢驗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和重量的關系
【教學難點】做摩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
【教學準備】彈簧測力計、線繩、供拉動的小物品若干、紙盒、載重物、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一塊
新輪胎和舊輪胎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了解學生原有水平
1、出示輪胎紋路圖,提問:看了這兩幅圖,你想到了什么?(防滑、摩擦)
2、引導:你所知道,什么叫摩擦?
3、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中滑動,再用手在桌面拖動,說說你的感受。
4、引導:這種阻礙手運動的力就是摩擦力
揭題:運動與摩擦力
5、提問:關于摩擦力,你認為可以研究它的哪些內容?
二、測量摩擦力的大小
1、提問:一個物體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怎么測量呢?
2、學生交流、討論
出示:我們用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一個物體,剛好能使這個物體運動起來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3、測量鉤碼、筆袋等物體的摩擦力。
4、推測: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
三、摩擦力大小和接觸面狀況的關系
1、提問:請你推測,物體的接觸面狀況會對它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響?
學生推測: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你能用實驗證明嗎?提供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
學生結合81頁表格設計實驗
不改變條件
要改變的條件( )
摩擦力大小(牛)
3、學生實驗、記錄
4、交流匯報、得出結論
四、摩擦力大小和物體重量之間的關系
1、推測物體重量對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響?
2、設計對比實驗
不改變條件
要改變的條件( )
摩擦力大小(牛)
3、學生實驗
4、交流匯報、得出結論
五、小結
1、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發現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關系?
2、提問: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除了和物體的接觸面和重量有關系外,它的大小還可能受什么因素的影響?
教科版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方式(滾動還是滑動)有關、對于相同的物體,滾動摩擦力大小,滑動的摩擦力大;運動的物體失去動力后自己會停下來,使因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滾珠軸承使一種將滑動變為滾動的裝置。
過程與方法:
做簡單的對比實驗;用簡單物品模擬做滾珠軸承。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了解人類改進搬運重物的方法,感受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
【教學重點】用對比實驗證明同一物體滾動摩擦力小于滑動摩擦力。
【教學難點】整理分析對比實驗獲得的數據,分析結果
【教學準備】實驗用小車一輛、紙盒、載重物(鉤碼、小沙袋)、彈簧測力計、膠帶、大小瓶蓋、玻璃彈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分別出示滾動和滑動的卡通圖片,提問:這兩幅圖中他們在干什么?
2、一個箱子在地上滑動,一個箱子在木頭上滾動,板書:滑動和滾動
3、提問:你想到了什么?(為什么要在箱子底下墊幾根木頭)
(因為讓木頭滾動比滑動省力)
二、對比實驗:滑動和滾動摩擦力的大小比較
1、提問:你根據什么來說,滾動和滑動比省力?
2、學生會根據生活中的經驗舉例說明滾動比滑動省力。
3、教師引導:生活中了解滾動比滑動更省力,那我們能不能用更科學的數據來證明呢?
4、學生提出測量的方法。
5、設計實驗如何測量。
(1)輪子的接觸面積相同
(2)小車的載重相同
(3)在相同的路面上行駛上
6、記錄。指導學生看83頁的表格。
7、學生實驗,把數據記錄在書本表格上。
8、分析整理數據,提出結論。
9、提問:為什么滾動比滑動省力呢?
(滾動可以減少摩擦力)
三、制作滾珠軸承
1、哪些地方用到滾動摩擦來減小摩擦力?
(學生非常熟悉得四驅車滾珠軸承)
2、介紹滾珠軸承的工作原理。
3、根據課本的提示小組制作滾珠軸承。
四、小結
1、討論:在哪些機械中也用到了滾動摩擦?
2、討論:哪些地方用到了滑動摩擦呢?
教科版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摩擦力對我們有時是有用的,有時是有害的;在工作時有時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時需要減小摩擦力。
過程與方法:
應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對摩擦力有益還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斷和解釋;找出自行車上增加或減少摩擦力的設計并作出自己的解釋。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意識到從不同方面分析一個問題時必要的;形成用科學知識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膽解釋的態度。
【教學重點】找出自行車等交通工具增加或減少摩擦力得設計并作出解釋。
【教學難點】對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斷和解釋。
【教學準備】有關圖片,兒童車實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人滑倒的圖片和汽車打滑的圖片,提問:這兩幅圖片說明了什么?
2、引#教案# 導語:看來有些時候還需要摩擦力的幫忙,那么摩擦力社么時候是對我們有利的,什么時候又是有害的呢?
3、引#教案# 導語:因此當摩擦力對我們有利的時候我們要適當增大摩擦力,當摩擦力對我們有害的時候需要減小摩擦力。
4、揭題:那么哪些地方的設計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設計是需要減少摩擦力呢?板書:運動與設計
二、這樣的設計是為了什么?
1、學生舉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減少摩擦力。
2、教師出示圖片,請學生解釋為什么要這樣的設計。
3、追問:他們分別是用什么方法來增大摩擦力或者減小摩擦力的?
(1)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動摩擦改為滾動摩擦
4、學生討論交流。
三、尋找自行車上的好設計
1、引導:這些設計在很多交通工具上得到運用,例如我們經常使用的自行車上就有很好的體現。
2、出示小自行車。請你找一找,我們的自行車上那些地方是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哪些地方是需要減少摩擦力的?
3、學生探究。
4、提問:這些地方分別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減小摩擦力的?
(1)剎車:增加壓力
(2)鏈條、輪胎:增加接觸面粗糙程度
(3)車軸、方向軸、腳踏軸:滾珠軸承
5、整理信息、交流匯報。
四、小結
教科版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巖石在大氣、水、生物等長期聯合作用下會發生風化現象。
風化作用會改變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這種變化是在緩慢的過程中進行的。
過程與方法:
根據巖石變化的特點,嘗試推測巖石變化的原因。
做冷熱變化、流水、植物等對巖石影響的模擬實驗來驗證推測。
根據模擬實驗中的現象,想象并初步解釋自然界中巖石變化的原因。
用口頭和書面語言來描述實驗中的現象,用流程圖或圖畫表示巖石風化的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驗過程與方法中證據、邏輯推理及運用想象建立假設和理解的重要性。
欣賞自然界巖石變化形成的景觀,獲得美的體驗。
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斷變化著的觀點。
【教學重點】通過模擬實驗,驗證冷熱變化、流水、植物等對巖石的影響。
【教學難點】根據模擬實驗中的現象,想象并初步解釋自然界中巖石變化的原因。
【教學準備】
分組器材:小的巖石塊、酒精燈、鑷子、燒杯、水、帶蓋塑料瓶、碎磚塊。
教師演示:有關巖石風化及其形成的地形地貌的圖片或錄象資料、植物根對巖石影響的實驗裝置和結果(提前準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巖石都很堅硬,除非我們用錘子敲,否則它們不會輕易破碎、斷裂。可是在野外,山上的巖石都布滿了裂縫,山腳下往往堆著不少的碎石和沙,河道和海灘上的巖石都是圓圓的很光滑。我們看到過這樣的情景嗎?能解釋這是怎么回事嗎?
2、學生猜測引起巖石模樣發生變化的原因。
二、探索巖石變化的原因
根據學生的猜測來選擇實驗。
1、冷和熱的作用。
⑴猜測用酒精燈加熱巖石,然后放入冷水中(模仿自然界一年四季溫度的變化對巖石的作用),巖石會發生什么變化。
⑵學生分小組實驗活動:冷熱對巖石的影響。
⑶有什么現象產生?
⑷說一說從實驗中知道了什么。
2、流水的作用。
⑴猜測將幾塊巖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中劇烈晃動,巖石會有什么變化。
⑵學生分小組實驗活動:水的沖刷對巖石的影響。
⑶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
⑷說一說從實驗中知道了什么。
3、植物的作用。
⑴演示實驗:向杯內倒入石膏糊,撒上幾粒豌豆,再倒入一些石膏糊,將結成塊的石膏糊放入盛水的盤子。
⑵出示豌豆發芽后的石膏(提早準備的)。
⑶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
⑷說一說從實驗中知道了什么。
4、小結,延伸。
⑴由于受水、大氣、氣溫或動植物的作用,巖石破碎,這種現象叫風化。
⑵現在我們能夠解釋山上的巖石為什么布滿了裂縫,山腳下為什么堆滿了碎石了嗎?
⑶我們能描述巖石風化的過程嗎?
⑷推測一下這些碎石再繼續變化,會成什么樣呢?
三、風化作用改變了地形地貌
1、巖石的風化改變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許多美麗的景觀,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大自然的杰作吧。
2、出示海南第一山和云南的路南石林的有關圖片和資料,師生共同欣賞分析成因。
四、課外拓展活動
我們的家鄉有沒有特殊的地質景觀呢?形成原因是什么呢?請課后好好去搜索調查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