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免費教案
編寫教案有助于教師更好地把握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小編給大家分享音樂免費教案參考,方便大家參考音樂免費教案怎么寫。
音樂免費教案篇1
教學目標 :
1、查字典,看注釋,讀準每一個字的音,掌握重點詞語。
2、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內容。
3、學習運用勾勒外貌和語言描寫刻畫人物的寫法。
4、學習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的頑強精神,培養學生堅強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內容;學習運用勾勒外貌和語言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課前準備:
查字典,看注釋,熟讀課文,并查閱貝多芬的有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整體感知
1、導入 新課:
聽一段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讓學生回答曲名、作者。
問:你從交響曲中聽到了什么?(樂曲奏出了與命運抗掙的最強音)
貝多芬的耳疾起于28歲的時候(1798年),自此至57歲(1827年)逝世,其間二十余年時光全是聾疾為祟的時期,然而大部分的作品卻在這時期產生。站在演奏臺上聽不見聽眾掌聲的時候,他仍是繼續作曲,終于作出了最偉大的《第九交響曲》而擱筆,所以,貝多芬的偉大,決不只在于他是一個音樂家,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極度苦悶并將他的音樂融入與命運的不屈抗掙之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樂就是這英雄心的表現。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音樂巨人貝多芬》一文,看看耳聾后的貝多芬,這個被命運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樣的形象?
2、教師范讀課文
3、學生帶著下列問題自由朗讀,教師正音。
“客人”是怎樣訪問貝多芬的?其間寫了哪幾件事?
四人小組討論,學生合作探究學習,明確:
“客人”來訪——女傭開門——女傭介紹貝多芬的情況——參觀貝多芬工作室——貝多芬下樓并開始和“客人”談話——貝多芬和“客人”共進晚餐——貝多芬回憶往事
主要事件:“客人”參觀貝多芬工作室,貝多芬和“客人”會面,貝多芬回憶他最后一次指揮機音樂會的情形。
二、研讀賞析
1、學生細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是能觸動心弦的句子,用筆畫出來。四人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理解句子含義,然后全班討論明確,教師適時點撥或補充。
a.“你們竟敢到獸穴里來抓老獅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b.為什么貝多芬說“一棵樹好比一個人好”?
c.“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頭顱在熔巖內燃燒,拼命巴望掙脫出來。”應如何理解?
d.“請看一看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書里流著一條大河,那條大河就是從貝多芬身上流出來的,并且加以引申開的。”應如何理解?
e.“他誠然孤獨,可是有‘永恒’為伴”,這里的‘永恒’是指什么?
f.“聽我心里的音樂!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覺!一個樂隊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鐘里希望寫出的音樂”,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2、我們理清了文章的脈絡,理清了課文的思想內容,我們再一起認真聽一聽《命運交響曲》,結合課文,說說你從音樂中聽到了什么?
明確:對不幸命運的抗掙。
3、你認為貝多芬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獨立而驕傲,沉郁而堅強,嚴肅而善良,熱愛自然,追求自由,獻身音樂。
三、課堂小結
貝多芬的偉大,決不僅在于他是一個音樂家。他有對于人生的大苦悶與精練的美麗的靈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樂就是這英雄心的表現。
耳聾,對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亡,對音樂家是整個世界的死亡。整個世界死亡了,而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還重創那已經死亡的世界,重創音響的王國,不但為他自己,而且為著人類。這樣一種超生的創造力,只要自然界里那種無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新課
我們已經進入了貝多芬的內心世界,初步了解了貝多芬,卻仍對他“對面不相識”,他的相貌如何?文中怎樣刻畫的?
二、研讀課文
1、學生速讀課文,找出描寫貝多芬相貌的段落,指導學生朗讀。
2、學生精讀6、7、8、9段,勾畫出關于貝多芬外貌的句子,并說說這些描寫反映了貝多芬怎樣的內心世界。
討論明確:
兩肩極寬——能挑起整個生命的重荷及命運的擔子。
衣服陳舊不整潔,衣服后面脫著失效的助聽器——浪漫不拘小節,典型的藝術家性格。
有力的大手——彈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動聽的音樂不朽之作。
外貌描寫(神情、臉、頭發、鼻子、嘴)——是一位剛毅、頑強、善良、執著的人,透出堅韌無比的生的意志。
三、體驗與反思
1、學生朗讀6、7、8、9段
2、教師點撥:描寫人物外貌的要旨——抓住最能反映人物個性的外貌特征重筆刻畫,要做到以形傳神,切忌面面俱到,切忌臉譜化。
3、學以致用:用學到的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作5分鐘人物速寫,所刻畫的人物均是同班同學,不說出姓名。然后,全班交流,由大家根據所寫的外貌來判斷是誰,最后學生互評,論其寫法的得失。
4、小組討論:站在“客人”的角度,談談這次訪問的收獲。
5、再次聆聽《命運交響曲》,并聽莫扎特和貝多芬的音樂有什么不同?
明確;莫扎特的音樂是感覺的藝術,貝多芬的音樂是靈魂的聲音。
6、拓展作業
a、聽貝多芬其他名曲,提高藝術修養。
b、將外貌速寫整理出來,寫在作文本上。
c、課外閱讀《約翰.克利斯多夫》
課后記:本文的重點在于引導學生通過解讀文字,感悟貝多芬不朽的精神魅力;通過文中的肖像描寫、語言描寫等等感悟人物性格,學習作者寫作手法,同時幫助學生樹立與生活中的挫折困難不懈斗爭的精神。
音樂免費教案篇2
教具:鋼琴、電視機、音響、VCD機、錄像機、投影儀、CD(沃爾塔瓦河主題歌)、VCD(索爾第指揮巴伐利亞廣交樂團演出實況)、VCD(民族樂派介紹,斯美塔那介紹)、VCD(日本HHK拍攝的沃爾塔瓦河實景音樂風光片)、畫圖(德國史密斯先生為“沃爾塔瓦河”所作7幅插圖)。
教學目的:
1、通過交響詩《沃爾塔瓦河》的欣賞,使學生感受、了解捷克民族音樂之父斯美塔那
的代表作,并認識民族樂派的音樂特點及其歷史地位。
2、引導學生從旋律、節奏、音色、調式、曲式等音樂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
解作品、從而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想象力,提高審美的品味和修養。
教材分析:
捷克作曲家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在布拉格完成了《沃爾塔瓦河》這部交響
詩,它是交響套曲《我的祖國》中的第二首。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時間完成。和貝多芬創作第九交響曲一樣,他也是在全聾的情況下憑頑強的毅力寫完了這部史詩之作。《沃爾塔瓦河》是一部風格奇特、構思新穎、近似音畫的標題性交響詩。它運用了情節性連續發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搖籃的沃爾塔瓦河主題為樂曲基本主線,貫穿其它生活畫面,描繪了大河從發源地舒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過程,表達了對祖國、對人民深厚的愛。
教學方法:
以視聽欣賞為主,與聽、唱、打節奏、分析討論相結合。
教學過程 :
一、放送《沃爾塔瓦河》主題歌曲。(放CD,由上海春天少年合唱團演唱)
1、這首歌曲大家熟悉嗎?它的旋律優美、委婉如歌,知道它是哪個國家哪位作曲家的
作品?
(它是交響詩《沃爾塔瓦河》的主題曲,由捷克民族音樂之父斯美塔那創作。)
2、這首旋律有什么特點?它措繪了什么景色?
(這首旋律流暢舒展,優美迷人,富有詩情畫意。e小調,它描繪了捷克的母親河——沃爾塔瓦河,選自斯美塔那的交響詩套曲《我的祖國》中第二首,是六首交響詩中最通俗、最受歡迎,也是在世界樂壇上代表捷克民族音樂之魂的一首)。
二、簡介斯美塔那和他的代表作《沃爾塔瓦河》
(放VCD——02)斯美塔那(1824——1884)在少年時期就是才華驚人的音樂神童。
他1848年參加了反抗奧地利統治的布拉格起義。起義失敗后在國外流亡五年,1861年回國。他是李斯特的學生,他的歌劇《被出賣的新嫁娘》、交響詩套曲《我的祖國》不僅是他的代表作,也豐富了世界音樂文化寶庫。《我的祖國》是他失聰后之作。
《沃爾塔瓦河》1874年11月20日——12月8日寫作于布拉格。它是一部風格奇特,
構思新穎,近似于音畫的作品,它運用情節性連續發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描繪了發源于舒馬瓦山的兩條小溪,匯合后成為沃爾塔瓦河,流經了森林、田野、峽谷、布拉格,最后歸入易北河的全部流程。它描繪了兩岸人民的民俗生活和神話傳說。
三、讓我們通過分段賞析,來沃爾塔瓦河上作一次音樂之旅吧!
(每部分都采用介紹,看音像、提問討論的方式)
1、兩個源頭(投影圖(1)德·史密斯畫源頭插圖)、(放VCD索爾第指揮交響樂團
演出,03——2分30秒)
沃爾塔瓦河的源頭是流經森林的兩條小溪,一條清涼,一條溫和,傾聽作者用什么樂
器和音色,哪種音型來描繪?(第一源頭用長笛輕飄飄地奏出,第二源頭用單簧管吹出,豎琴撥出晶瑩的浪花,配器清淡、用波浪式音型)。
2、沃爾塔瓦河(VCD——3分30秒)(投影主旋律,并唱會它。
兩條小溪匯合在一起向前奔流,逐漸充滿力量形成巨大洪流,這就是沃爾塔瓦河的主
題——一支樸素的捷克民歌,充滿迷人的詩意和壯觀的美。(主題以大小調交替方式顯示)
3、森林狩獵(投影圖(2))(VCD——5分05秒)
音樂的洪流繼續向前奔騰,它們穿過回響著獵人號角的森林,傾聽作者用了什
么樂器,什么音色、節奏來表現。(圓號、小號來表現,大調色彩、八六拍的節奏)
4、鄉村波爾卡午曲(投影圖(3))(VCD——5分23秒)
一個村莊出現在河岸上,傳來民間波爾卡午曲,它純樸、明朗、典雅、活潑,表現了
村民們的婚禮場面。大家拍唱下面的節奏……。
請問樂曲用了何種樂器?什么樣的力度變化?(單簧管和小提琴,由弱漸強,又由強
漸弱,給人一種由遠而近,又由近而遠去的感覺)
5、月光下水仙女起午(投影圖(4)、投影旋律)(VCD——6分54秒)
夜幕降臨(大管)。這段音樂描繪民間神話傳說中的水仙女的午蹈,寧靜而又神秘,表
現在朦朧的月色中,一群美麗的水仙女在河中出現,悠揚地歌唱。(女同學哼唱旋律)。請問樂曲用什么樂器演奏,色彩如何?(小提琴在高聲區加弱音器演奏,長笛象水波和仙女的午姿。色彩朦朧而神秘)。
6、沃爾塔瓦河(VCD——9分09秒)
沃爾塔瓦河繼續向前奔流,逐漸緊張起來的音樂,預示人們即將遇到險惡的考驗。(
第一小提琴、雙簧管演奏,共它弦樂器以十六分音符上下起伏)
7、圣約翰峽谷(投影圖(5)(VCD——10分26秒)
這段音樂是全曲戲劇性的高潮,沃爾塔瓦河經過險峻的峽谷時,與攔路巨石頑強地搏
斗。喻示著捷克人民不畏強暴、勇敢戰斗直至勝利的精神。請聽用什么樂器表現?力度和情緒又如何?(樂隊全奏、銅管樂、打擊樂突出,力度加強,情緒緊張)
8、寬闊的沃爾塔瓦河(投影圖(6)(VCD——11分34秒)
這是沃爾塔瓦河沖出峽谷、重新奔騰,更加波瀾壯闊的形象。它來到了布拉格,來到
了象征光榮歷史傳統的維謝格位德古城堡。樂曲主題變成了(E大調),它充滿著勝利的喜悅和自豪,匯入到寬廣的易北河。它再次說明了捷克民族是偉大堅強的民族,它必將取得最后的勝利!
9、沃爾塔瓦河奔向遠方(投影圖(7))(VCD——12分50秒——13分24秒)
音樂逐漸平息,沃爾塔瓦河不停地翻滾奔流向前,最后在遠方消失……。
四、完整地欣賞全曲(VCD沃爾塔瓦河音樂風光片)
一邊欣賞一邊請大家指出樂曲所描繪的畫面及所在的哪一部份結構。
(投影結構圖)
引子:(兩個源頭)
A:(沃爾塔瓦河)
B:(森林狩獵)
C:(鄉村婚禮)
D:(水仙女之舞)
A1:(主題再現)
E:(圣約翰峽谷)
A2:(寬闊的沃爾塔瓦河)
尾聲:(流入易北河)
五、討論總結什么是民族樂派?音樂上有何特點?代表人物?(VCD——02——3分
01秒,解說民族樂派,以及各國民族樂派的代表人像)
民族樂派是十九世紀中葉,浪漫主義音樂中后期,在俄羅斯、東歐、北歐各國興起的,在浪漫主義的整體風格下派生出的一種具有強烈民族個性和斗爭精神的音樂流派。它主要以民間歌曲、午曲,民族史詩傳說,以及人民解放斗爭的事跡為題材,作品都充滿了愛國主義精神和對祖國人民的無限的愛。代表人物有(俄)格林卡,紫科夫斯基等,(捷克)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波)肖邦,(匈)李斯特,(挪)格里格,(芬)西貝柳斯等。
六、合唱《沃爾塔瓦河》主題歌結束,(放CD)
讓我們合唱《沃爾塔瓦河》、將那美妙的旋律和那迷人的風光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
音樂免費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手指肌肉動作和協調能力。
2、學習6的形成,區別5、6兩數之間多1少1的關系。
3、幼兒樂于參與活動,感受游戲在學習過程中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黑板夾子若干自制教具(蝴蝶、蜜蜂、花、數字卡片)幼兒人手一份操作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帶領幼兒做小律動
二、比賽夾夾子游戲
1、出示教具花夾子數字卡片
小朋友看這是什么呀?(花)老師還準備了(小夾子數字卡片)。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玩個夾夾子的游戲。
2、出示小鼓,教師講明游戲規則,當鼓聲響起開始,鼓聲一停小朋友也馬上停下,然后我們來比一比誰家的夾子最多。
1)第一輪游戲請小朋友夾夾子,夾完數一數自己一共夾了幾個。
2)第二輪教師講明第二輪游戲要求這次用數字卡片來告訴老師夾了幾個。
3)第三輪這次的要求比上次的還要難,請小朋友夾比4個多1個的夾子。
4)第四輪夾比5少1個的夾子。(教師小結)
三、聽力比賽
1、這次要考一考小朋友的小耳朵,請小朋友挺好了(教師拍手6下);請小朋友也用拍手的方式來告訴老師你聽到了幾聲?(6聲)
2、繼續聽,老師跺腳6下;請小朋友用數字卡片來告訴老師你聽到了幾聲?(6聲)
教師出示數字6小結:凡是像剛才老師拍手跺腳的數量我們都用數字6來表示;
請小朋友也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現一下數字6,請幼兒表演
四、出示黑板、花請幼兒點數
1、今天我也用小花來玩游戲,請小朋友數一數我這里有幾朵小花?(5朵)那我想讓它變成6朵怎么辦?(加上1朵)
剛剛是5朵,又加上了1朵變成6朵了,那我們一起來說5添上1是6。
2、拿下來1朵剩幾朵了?(5朵)
我們一起來說6去掉1是5
五、利用教具蜜蜂、蝴蝶來做游戲
幼兒人手一份操作紙,今天香香的小花還引來了許多的小蝴蝶和小蜜蜂,它們都要和小朋友做游戲,請小朋友把操作紙平放到桌子上。
聽老師指揮:
(1)請在第一行格子里飛進4只小蜜蜂,再想辦法讓小蜜蜂變成5只,再想辦法變成6只。
(2)請在第二行格子里飛進5只小蝴蝶,現在請小朋友看看誰多誰少?再想辦法讓蜜蜂和蝴蝶變的一樣多。
六、結束部分
今天你們玩的開不開心,那我們今天就到這里跟客人老師再見吧!
音樂免費教案篇4
活動內容:歌唱歌謠《蟲兒飛》
活動目標:1、幼兒樂于學習歌謠,感受歌曲優美、輕柔的
旋律。
2、學看圖片理解歌詞含義,嘗試用優美輕巧的
聲音唱歌。
3、能唱準八分音符,并在理解歌曲內容的基礎上有感情的唱歌。
活動重點:學看圖片理解歌詞含義,嘗試用優美輕巧的聲音唱歌。
活動難點:能唱準八分音符,并在理解歌曲內容的基礎上有感情的唱歌。
活動準備:1、經驗準備:幼兒已掌握44拍的節奏型。
2、材料準備:掛圖《蟲兒飛》、音樂cd、節奏卡。
活動過程:一、預備起勢
師生討論,什么時候人會打哈欠?
保持打哈欠的狀態,練聲曲《親愛的回聲》
幼兒起立,保持身體和頭部的正直、放松,兩臂自然下垂,兩眼平視,兩肩放松,口型保持長圓形。
學習模仿蟲兒飛練習發音。討論:剛剛你們學習蟲兒飛飛去了哪些地方?
二、賞析感受
1、播放音樂cd,幼兒欣賞。
提問:歌曲中蟲兒飛去了那里,你還在歌曲中聽到了什么?
2、請幼兒表達感受,教師提煉44拍的節奏型優美、舒緩的節奏特點。
三、情境感應
1、出示節奏型卡x __|x—x—,引導幼兒做動作。
2、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說出黑黑的天空、亮亮的繁星、蟲兒在飛的場景。
四、學唱歌曲
1、教師出示掛圖,請幼兒一邊學歌一邊劃指,規范歌詞及節奏。
教師引導幼兒,小手準備,伸出食指劃指,第一遍請幼兒看教師指劃唱歌;第二遍幼兒與教師一起指劃。
2、教師鋼琴伴奏,幼兒分句學唱。
五、延伸變式
教師請幼兒討論歌曲共有幾部分?引導幼兒分男孩和女孩唱第一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合唱。
六、結束活動
1、請幼兒利用課余區角時間畫一畫歌曲中的情景并適當創編。
2、全班幼兒隨音樂做小蟲飛狀結束活動。
音樂免費教案篇5
《讓世界充滿愛》
一、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讓世界充滿愛》
二、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音樂藝術在人類生存發展所發揮的作用,讓學生在音樂中發展愛,體驗愛,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美好的未來。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夠用真摯的情感及圓潤的聲音來演唱《讓世界充滿愛》,并且能夠嘗試學唱二聲部合唱。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聆聽、欣賞等方式,讓學生體會到和平發展。
三、教學重點
通過分析、實踐,處理歌曲《讓世界充滿愛》,加深對音樂情感的感受和體驗。
四、教學難點
弱起小節,小切分及二聲部學唱
五、教學用具
電子琴、多媒體教學
六、教材前分析
《讓世界充滿愛》是一部獻給1986年“國際和平年”的組歌,由四部分組成,教材中選用了第二部分,其音樂為典型的aba三部曲,a部溫馨抒情,b部在調性上與a形成對比,最后四個樂句完全再現。
七、教學過程
1、導入:感受愛,發現愛:播放幻燈片1——(背景音樂),教師用詩化語言動情解說,導入歌曲《讓世界充滿愛》
今天就隨老師一起走進愛的樂章,學唱一首充滿愛的歌曲。
2、新課:
(1)歌唱愛,抒發愛。欣賞幻燈片2——《讓世界充滿愛》mtv。
(2)教師提供三種學習新歌方式,①跟琴唱歌詞,②跟琴唱歌譜,③跟琴哼唱旋律。
(3)跟琴演唱,節奏訓練,幻燈片4——節奏型。
(4)跟琴唱二聲部旋律。
(5)介紹作者郭峰,幻燈片5——簡介
(6)愛心感悟,幻燈片6——感悟愛
愛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因為有愛所以我們幸福著,感動著,下面老師想把表現愛的方式交給你們,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詮釋愛,各組同學開始準備!
3、總結:
幻燈片7——背景音樂《讓世界充滿愛》,師生全體演唱。
此時此刻,看到大家出色的表演,想必你們一定在歌聲中找到愛,并感受到愛,此刻讓老師想起韋唯演唱的一首《愛的奉獻》中的歌詞,“只要人人都獻出一片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再次高唱這首《讓世界充滿愛》來結束這節課。
音樂免費教案篇6
說教材
1、《春江花月夜》選自高中音樂欣賞教材中的第二章的第二節,這是一首民族管樂曲。
2、它原是一首琵琶古曲,原名為《夕陽簫鼓》、《夕陽簫歌》等,1925年上海大同樂會的鄭覲文、柳堯章首次將其改編成民族管弦樂曲,并改名為《春江花月夜》。
3、經過許多藝術家的精雕細刻,這首樂曲已成為我國傳統音樂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在國際上享有盛名。
4、這首樂曲,主要描繪了月亮在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上蕩漾,花影在兩岸搖曳的江南美景。主要的樂器是琵琶、箏、簫等。
說學情
我們高中的學生以前沒有開設音樂欣賞課,所以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比較差,但對民族音樂欣賞的比較少,興趣不濃。
說教法
根據學生和音樂的特點,我能采用的教學方法的主要是:
1、啟發式教學法:啟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有個性的聯想,開發創新思維。(音樂是看不到,摸不著的,只有啟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有個性的聯想,才能進一步對音樂的理解,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文化修養不同,往往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是不同的。所以鼓勵他們展開有個性的想象,只要確實是根據音樂想象的都是正確的。這樣不但能提高他們的欣賞水平,還能提高他們的想象能力、寫作能力以及促進創新思維的開發。)
2、討論式教學法: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分析音樂,處進對音樂的理解。
3、音畫式教學法:根據音樂,我在電腦里畫了幾幅畫,把抽象的音樂變成具象的畫面,讓學生結合畫面來理解音樂。(我們的學生欣賞水平比較低,很難指把音樂和它所表現的意景聯系起來,甚至有的學生還錯誤的認為只要是欣賞音樂就是聽歌曲,有一次我給學生欣賞《梁祝》時,竟然有個學生問:“老師,怎么光有音樂沒有人唱呢?”結合畫面來欣賞音樂能夠促進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讓他們知道音樂還有這么豐富的表現力。)
說學法
根據老師的啟發和引導,學生可用討論法、分析法、想象法。
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和學生情況我確立了三個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熟悉我國民族樂器的音色,了解民族音樂豐富的藝術表現力。
2、情感目標:通過欣賞《春江花月夜》培養他們民族自豪感和熱愛民族音樂的情感,以及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
3、能力目標:開發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欣賞水平。
重點:了解琵琶、簫、箏的音色以及表現力。重點欣賞其中的“漁歌唱晚”,它是全曲的高潮部分。(琵琶、簫、箏是這首樂曲的主要樂器,也是我們民族管樂隊中的重要樂器。掌握和了解它們的音色和表現力,對今后的民族音樂欣賞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難點:學生對樂曲的理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采取了結合畫面欣賞音樂的方法促進對樂曲的理解。)
說教學程序
一、開始讓學生在沒有任何提示的情況下,帶著問題去欣賞
提出問題:①這首樂曲主要描繪了一個什么樣的情景?
②這首樂曲用主要樂器是什么?
(帶著問題欣賞,這樣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欣賞質量,還能提高他們想象能力和促進創新思維的開發。要求學生有個性的聯想可以與眾不同,只要你確定是根據音樂想象的,就是正確的。往往音樂是中性的,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不同,再說,本來《春江花月夜》就是一首古曲,是后人給他取的名。)
二、由學生回答引出講解主要樂器,結合圖片和音響資料認識和了解它們的音色以及表現力。
認識樂器并了解它們的音色。
①琵琶:是民樂中的彈拔樂器,有豐富的表現力,往往表現一些氣勢磅礴的場面。有琵琶獨奏曲《十面埋伏》。(接著放有關琵琶音色方面的音響資料。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琵琶的音色,加深印象。)
②簫:音色悠揚動聽,往往表現柔和的月光。(放有關簫音色的音響資料,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簫的音色,加深記憶。)
③箏:音色明快,往往表現流水,有著名的獨曲《高山流水》。(放有關箏的音響資料,加深印象。)
三、展示教師對這首樂曲的感受。(是我根據音樂畫的一幅畫,并朗誦詩句,促進學生的理解。)
四、講解結構
1、展示樂曲的題目《春江花月夜》。
2、介紹《春江花月夜》
3、結構
引子
主題:江樓鐘鼓
月上東山
風回曲水
花影層疊
變奏水云深際
漁歌唱晚
洄瀾拍岸
橈鳴遠瀨
欸乃歸舟
尾聲
五、理性欣賞
(因為剛才一開始就進行了沒有任何提示下的欣賞,讓學生有了初步的印象,現在必須系統的、理性的欣賞。讓學生結合畫面和老師的講解來理解音樂。)
引子部分:琵琶使用彈挑、輪指、模擬江樓上陣陣低沉的鼓聲。使人聯想到一夕陽西下,夜幕將臨。簫和箏奏出的聲音,似春風在江面上吹起的層漣漪。江面顯得那么的靜。
主題:江樓鐘鼓:讓學生看譜子聽音樂。(主題是全曲的基礎,一切音樂都是由主題變奏而來,因此要熟悉主題旋律。)
月上東山簫的演奏表現月亮在東山升起。
風回曲水利用琵琶的滾奏、輪指來演奏,表現了岸邊的花草、垂柳在晚風的花影層疊吹指下,婆沙起舞,頻頻點頭的情景。
水云深際表現了江面上、空曠朦朧,水天相接,連錦不斷的遠山在皎潔的月光下隱約可見。
漁歌唱晚這一段是全曲的高潮作為重點欣賞,它表現了船越來越多,由遠而近,江面上頓時熱鬧起來,江水拍打著江岸,人們在玩耍打鬧,歡歌笑語,洄瀾拍岸盡情享受,這美麗的江南之夜。人們玩到了深夜,該回家,他們漸漸的遠去,江面上恢復了平靜。
讓學生討論:
船由遠而近,又由近而遠,江面上由靜到動,又由動到靜,江水拍打著江岸。
1、這段音樂主要是用什么樂器來表現這個場面的?
2、是怎樣表現的?(通過討論加深學生對琵琶、簫、箏的音色以及表現力的了解。最后老師總結。①琵琶在力度上由弱到強,在節奏上由緩慢到激烈,表現了船由遠而近,越來越多,最后整個樂隊加入,表現了江面上人們玩耍打鬧的情景。②箏有力的劃奏與樂隊時強時弱的音響,形成江水拍岸,浪花飛濺的景象。)
橈鳴遠瀨
省略
欸乃歸舟
尾聲:琵琶和箏奏出悠揚、徐緩的、抒情的旋律,前呼后應,結束全曲,它使人聯想到:船漸漸遠去,江面上風清月白,萬籟無聲,只有那一輪明月映照著春江流水,江面上泛起粼粼的波光,體現了“靜”。
六、手法
靜→動→靜
遠→近→遠這首樂曲有動有靜,有遠有近,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把江南美麗的夜景→情→景景表現的淋漓盡致,引人入勝。
音樂免費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想象樂曲中的意境和情節,懂得分辨樂曲的a—b—a三段體曲式。
2、感受a段的悠閑和b段的歡快情緒,嘗試用動作來表現音樂的美。
活動準備:
1、背景圖一幅,牧童教具,記號筆一支。
2、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出示背景圖一幅)
師:小朋友,你們看,圖上有什么呀?
看了這幅圖心里有什么感覺?
這么美麗的地方你們想不想去玩玩?
看,已經有人去了。(出示牧童教具)他們是誰呀?
美麗的春天來了,桃紅柳綠,陽光明媚。兩個小牧童倒騎在牛背上,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看著身邊的美景,他們高興地吹起了短笛,你們聽。
二、欣賞音樂。
1、完整欣賞音樂《牧童短笛》。
師:聽了有什么感覺?
這首曲子從頭到尾給你的感覺一樣嗎?
哪里不一樣?
2、分段欣賞音樂。
(1)欣賞第一段音樂。
師:這一段音樂給你的感覺是什么樣的?
想一想這時小牧童們在干什么?
他們是怎樣吹笛的呢?這里面還藏著一個秘密,請小朋友們再仔細地聽一聽。
(2)再次欣賞第一段音樂。(師操作牧童教具)
師:誰發現秘密了,他們是怎樣吹笛的?(用線條記錄在小路上)
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3)幼兒分成兩組,聽第一段音樂自由表演。
師:這段音樂講的是兩位牧童倒騎在牛背上,你一句我一句地吹著短笛,走在美麗的田間。現在我們來聽聽第二段音樂。聽聽這段音樂和剛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想想看,這時候小牧童又在干什么呢?
(4)欣賞第二段音樂。
師:聽了感覺怎樣?
想想看,小牧童這時又在干什么呢?
他們會玩些什么呢?誰來學一學?
(5)再次欣賞第二段音樂,個別幼兒學做小牧童表演。
師:這段音樂是歡快的,跳躍的,講的是牧童們從牛背上跳下來,高興地在田間翻跟斗、抓蝴蝶、做游戲的.情景。下面請你們再來聽一段音樂。聽聽這段音樂和前面哪段音樂是一樣的?
(6)集體聽第二段音樂表演。
(7)欣賞第三段音樂。
師:這段音樂和前面哪段音樂是一樣的?
這時牧童又在干什么?
這段音樂講的是牧童又騎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著笛子,慢慢地走遠了。
3、理解樂曲結構。
師:這首曲子一共有幾段?哪幾段是一樣的?
(這種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樣的樂曲叫a—b—a三段體。)
4、給樂曲取名字。
師:這么好聽的曲子,我們給它取個名字吧。叫什么呢?
師:這首好聽的樂曲描寫的是我國美麗的江南小鄉村,牧童倒騎在牛背上,悠揚地吹著短笛,在田間玩耍的情景,我們就叫它《牧童短笛》吧。
三、結束部分。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江南的美景嗎?你們覺得在我們的家鄉,哪里最美?
師:讓我們一起來學著小牧童,到美麗的鄉間去走一走、玩一玩。
(師生集體聽音樂表演動作,出教室。)
音樂免費教案篇8
【活動目標】
1、能用分組接唱、加襯詞不同的手法來演唱《戲說臉譜》。
2、通過在看、學、唱中進行趣味創編,鼓勵幼兒大膽演唱。
3、在活動中進一步感受京劇藝術的魅力。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磁帶。
【活動過程】
一、幼兒聽音樂走臺步上場、亮相。
誰能說說我們是怎樣上場的?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京劇里的臺步和亮相。
二、復習京歌
1、幼兒演唱《戲說臉譜》。
2、教師引導幼兒用合適的力度或表情演唱京歌。
(“藍臉的竇爾墩盜御馬”最輕;“紅臉的關公戰場殺”稍用力;“花臉的孫猴”神氣;“白臉的曹操”奸詐;“黑臉的張飛叫喳喳”最響亮。)
3、引導幼兒在適當的樂句后“叫好”。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課上,我一開始出示了許多臉譜,使幼兒感到既新奇又有趣,對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姓名也利用了故事的形式作了簡單的介紹,為學習歌詞作了鋪墊,接著用兒歌的形式將歌詞內容朗誦給幼兒聽,并鼓勵大家一起朗誦加深了對歌詞的熟悉。接著老師就播放唱段《戲說臉譜》,讓小朋友說說與平時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樣。活動中的難點唱句進行了模仿練習,通過個別唱,小組唱,集體唱等多種形式,讓幼兒掌握歌曲。再觀看老師地表演,到嘗試用聲音動作表現歌曲,到最后帶上臉譜面具邊唱邊表演。
活動中雖然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但對重點唱句的掌握和用合適的力度演唱每個樂句,用動作表現不同人物性格方面不是很理想。活動后我進行了反思,幼兒對難點的突破和重點的把握應利用簡單的圖譜來提示幼兒回憶歌詞,讓幼兒通過看節奏圖譜和聽老師的示范演唱學會演唱。
活動中幼兒用動作進行表演,可以從網上下載一些有代表性的京劇圖片,鼓勵幼兒自己探索模仿;在集中進行創編展示中,老師應用鼓勵性的語言激勵每位幼兒展示自己的動作。這樣,能充分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使難點在幼兒的自主學習中得到了把握,而不是單純的模仿教師的動作,更尊重幼兒,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
音樂免費教案篇9
課題:歌曲《歌唱祖國》
課型:新授
課時:1
授課時間:第7周
教學用具:錄音機、鋼琴
教學方法:視唱法、練習法
教學目標 :
一、過學唱《歌唱祖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通過教唱歌曲培養學生控制力度變化及用氣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二、通過講解音樂知識、分析歌曲,是學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體及三段體歌曲的方法。
教學重點:1、 學習歌曲2、 掌握歌曲的情緒及演唱方法
教學難點 :1、對歌曲情緒的處理2、個別節奏的掌握及演唱
板書設計 歌唱祖國音樂知識:1、二段體 A + B 2、三段體 A + B + A 或 A + B + C
教后自我分析:《歌唱祖國》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歌曲,他們都有一定的印象,因此,學這首歌的困難相對少一些。也正因為他們有印象,也容易產生消極的傾向。如:覺得沒什么可學的;或憑印象唱歌,難免唱錯而不知錯。加上先讓為主的影響,改正起來不容易。所以,在課堂上我利用合唱錄音、分組比賽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愉快的狀態下克服那些消極因素,課堂完成教好,但“英雄的人民。。”的節奏有的同學還是把握不準。須多加注意和練習!
教 學 過 程
一、前置補償:
1、復習歌曲《游擊軍》2、做休止符節奏練習
二、導入 新課:(播放《歌唱祖國》)配合國慶典禮的錄象,讓學生感受我國繁榮、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激起學生愛國之情。
三、出示目標:
四、新授教學:
1、咱們班有會唱這首歌曲的嗎?(找幾位同學分別演唱)
2、完整欣賞歌曲,找出幾位同學所存在的問題。
3、學習歌曲
A:師示范演唱歌曲
B:生跟琴視唱歌曲C:完整演唱歌曲
D:及時糾正
(1)這首歌曲中帶附點的節奏型(板書),學生容易唱成不帶附點的節奏型,這樣對歌曲的藝術形象很有影響,因此,引導學生比較兩種節奏型在這首歌曲中藝術表現力的優劣,指導學生將附點音符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向下一拍靠攏是很必要的。
(2)歌中一字多音的地方,學生常唱的軟弱無力、缺乏感染力。如:“祖國”“家鄉”“人民”
(3)歌曲中學生的節奏掌握如:“英雄的人民站起來了。。” “我們愛和平,我們愛家鄉。。” 三段都存在演唱第一個字時的八分休止符,每個字對準那一個音符一定要看清、聽清、唱清。
(4)要正確掌握歌曲的速度
(復習演唱,并練習歌曲中存在的容易出錯的附點節奏和休止符節奏,為學習歌曲做鋪墊。進入情境這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但同學們根據原來的欣賞自己學習后避免不了存在很多問題,現在請同學們虛心欣賞跟隨老師認真學習。認真糾正和練習容易唱錯的地方附點節奏的掌握休止符節奏的掌握速度的掌握)(這是學生活動)
E:聽音樂完整練習演唱歌曲
F:處理歌曲的感情第一樂段同時也是第三樂段:雄壯有力,而且平穩流暢,主題思想:歌唱祖國走向繁榮富強。熱情奔放、樂觀自豪第二樂段:節奏舒展平穩,旋律優美流暢,因而形成一種浩浩蕩蕩、昂首挺胸、闊步前進的氣勢。
五、鞏固訓練
1、分組比賽,看那一組唱的既有感情又準確,看哪一組能較多地、正確的指出其他組的優缺點
2、給學生做合唱錄音,找出缺點以后在練習過程中多注意
六、音樂知識
1、二段體A + B例:《游擊軍》
2、三段體A+B+A 或 A+B+C例:《歌唱祖國》A+B+A
七、布置練習作業 ,總結下課!
(學生討論歌曲,并分析其情緒并結合到歌曲當中歌曲情緒的處理演唱鞏固練習學習音樂知識總結)(學生活動)
音樂免費教案篇10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采茶律動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動作的節奏感和協調性。
2、感受曲子的歡快熱烈的情緒,體會繁忙的采茶場面與氣氛。
3、知道茶葉長在茶樹上,茶葉能泡水喝。
活動準備:
1、電腦課件和圖譜。
2、錄音機及采茶錄音帶。
3、茶葉及杯子。
活動重點:
幼兒通過音樂律動練習,熟悉節奏,從而了解曲子活潑、歡快的情緒。
活動設計:
1、活動導入:教師帶領幼兒在音樂聲中入場,用生動的語言引導幼兒進入本節課的學習。
小朋友,我們一起去郊游吧!這里的景色可真美,看!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
2、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看課件,懂得茶鄉有許多茶樹,知道采下的茶葉經過簡單的加工可以泡水喝,喝茶有利于健康,了解關于茶葉的簡單知識。
(2)欣賞音樂,讓幼兒感受曲子的內容,并隨意做出喜歡的動作。
(3)教師與幼兒一起探討采茶的方法:左手提籃子,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將茶葉采下來,指導幼兒放茶葉的時候眼睛要看好,不要把茶葉放在籃子外面。
(4)引導幼兒根據采茶的音樂,學習采茶的動作,要手到眼到,合拍表演,讓幼兒體會和感受音樂中繁忙的勞動場面和氣氛。
(5)學會律動后,教師引導幼兒即興創編動作表演,把音樂分成兩部分,第一段為去茶園的路上,第二段為采茶。
(6)出示圖譜,讓幼兒學會根據圖譜來欣賞曲子,并做出相應的律動。
(7)教師引導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完整的表演律動,激發幼兒對采茶律動的興趣。
3、活動結束:
教師和幼兒一起把采來的茶葉送給客人,結束本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