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優秀教案 >

小學三年級課件教案數學

時間: 新華 優秀教案

教案按照教學過程的步驟編排,讓教師能夠清晰地了解整個教學流程,有利于教學的有序進行。接下來給大家分享小學三年級課件教案數學,希望對大家寫小學三年級課件教案數學有所幫助。

小學三年級課件教案數學篇1

一、用心思考,仔細填寫。

1、再算式□÷6=213…當余數時,□里應填上()。

2、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可能是()位數,也可能是()。

3、316÷8的商是()位數,708÷7的商是()位數。

4、八、九、十月份共有()天。

5、小強滿12歲的時候,只過了3個生日,小強是()月()日出生的。

6、一列火車上午6:34從北京開往沈陽,當天下午5:15到達,路上共用了()小時()分。

7、課外小組14:30開始活動,經過1小時20分結束,結束時間是()時()分。

8、陽光小學三年級有4個班,每個班的人數分別是65人、68人、63人64人。平均每個班有()人。

9、把手表平放在桌面上,用數字12正對著北方,正對著南方的數字是();數字3正對著()方。

10、期末考試時,王紅語文、數學和英語三科的平均分是95分,語文和數學的平均分是96分。王紅英語得了()分。

二、仔細推敲,正確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1、地圖通常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的。()

2、0除以任何數相除都得0()

3、和西北相對的方向是西南。()

4、每年都是365天。()

5、小華說“我這個書包是年2月29日買的。”()

6、一組數據的平均數是72,那么這組數據中的數一定比72小。()

小學三年級課件教案數學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復習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強化“平分”的概念,掌握有關分數的知識。

2.能力目標:能用折紙、涂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折紙游戲

A1米長的紙帶被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紙帶的長度是1米的(),是()米。

B1米長的紙帶被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紙帶的長度是1米的(),是()米。

C1米長的紙帶被平均分成()份,每一份紙帶的長度是1米的(),是()米。

二、鞏固新知

1.P67/1學生獨立完成后核對。

(1)說說錯的理由(沒有平均分)。

(2)你是怎么想的?

(3)說說錯的理由。正確的應該怎樣寫?

小結:只有在把這個整體平均分的時候,才能用分數表示。還要看清楚把它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一份是多少。

2.P67/2說說3/8、2/5、4/5分別表示什么?按所給分數涂色,在組內交流。

小結: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取其中的幾份,就是幾分之幾。

3.P67/3學生獨立完成后核對。

(1)你是怎么想的?(把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43)

(2)對部分學生容易寫錯的2/5進行糾錯。

(3)學生匯報,這幅圖你是怎么看的?怎樣用分數表示?學生常見的回答是:

生1:有21個長方形,其中紅色的有9個,就是9/21。

生2:把3個長方形看作1份,共有7份,紅色部分占其中的3份,就是9/21。

4.P67/4

(1)你是怎么想的?(要圈1/4,就是把8朵花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2朵,所以圈2朵)學生圈。

(2)學生獨立完成后核對。

三、拓展練習

折一折,涂一涂,說說它所表示的意義:

1.長方形的3/4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為什么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狀不同,都能用3/4表示?

2.等邊三角形的1/3學生介紹方法。

3.拿出老師為你們準備的紙張(圓形和正方形),選一張你喜歡的圖形,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幾分之幾。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覺得對于“分數”這個知識,有些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小學三年級課件教案數學篇3

《統計》

知識要點:

1.會看橫向條形統計圖及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完成的統計圖上一定要標數據。

2.能根據統計圖表進行分析,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應用題)。能根據統計圖、表提出簡單的問題,并進行解答。如書P45第2題。

3.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內容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如書P39。

4.理解平均數的含義,給出一組數據會求它們的平均數。如:3個女生身高:135厘米、140厘米、132厘米,求平均身高。熟記平均數的格式,總數量除以總份數:(++……+)÷并脫式計算p42。會檢查平均數的對錯,平均數一定介于數與最小數之間。

5.會用平均數來比較兩組數據的總體情況。如:書45頁第4題。會求哪種餅干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銷售量多,多多少。分析乙種餅干銷售量越來越大的原因。

6.給出平均數和幾個數據,求另一個數據。如:小明三科成績的平均分是85分,其中外語83分,數學80分,求語文多少分。

7.與時間、速度等知識點結合的綜合性題目。

小學三年級課件教案數學篇4

算的活算得巧

我們已經知道,下面的五組成對的數相加之和都等于10:

1+9=10 2+8=10 3+7=10 4+6=10 5+5=10

巧用這些結果,可以使計算又快又準。

例1計算6+5=7+9=

解計算6+5時,可以把6換成5+1,所以5+6=5+5+1=11,

計算7+9時,可以把7換成1+6,所以7+9=1+9+6=16.

練習1 3+8=6+9=9+8=4+5=

例2計算15-8=14-9=

解計算15-8時可以這樣想:15可以分成10和5,10-8=2,2+5=7,所以15-8=10+5-7=10-8+5=7.

計算14-9時,可以這樣想:14可以分成10和4,10-9=1,1+4=5,所以14-9=10+4-9=10-9+4=5.

練習2 16-8=12-3=11-4=15-7=

例3計算2+7+8=16-7-6=

解計算2+7+8時,可以把7與8交換的加順序,先加8,再加7,就變成2+8+7,2+8=10,10+7=17。所以2+7+8=2+8+7=10+7=17

計算16-7-6時,可以把16-6=10,然后再減去7,使計算簡便。16-7-6=16-6-7=10-7=3

練習3 1+8+9=4+2+8=14-8-4=11-2-1=

例4 62+27-32+23=28+36+24+12=

解62+27-32+23 28+36+24+12

=(62-32)+(27+23)=(28+12)+(36+24)

=30+50=80=40+60=100

練習4 63+27-23+33

例5 34-30+44-40+64-60=

解仔細觀察34-30=4,44-40=4,64-60=4,所以

34-30+44-40+64-60

=(34-30)+(44-40)+(64-60)

=4+4+4

=12

練習5 6-5+4-3+2-1 100-99+98-97+96-95+94-93

例6 1+3+5+7+9=1+2+3+4+5+6+7+8+9=

解仔細觀察算式中的各個加數,可以發現1+9=10,3+7=10,這樣可以把能湊成10的數先加起來。因此1+3+5+7+9=(1+9)+(3+7)+5=25 1+2+3+4+5+6+7+8+9

=(1+9)+(2+8)+(3+7)+(4+6)+5

=10+10+10+10+5

=45

練習6 2+4+6+8+10 2+7+3+5+8

三.達標測試

1、口算下列各題,看誰算得有快又好.

9+4=10-9=

8+18=23-18=

75+26=12-8=

2、口算下面各題.

2+5+5=16-4-6=

28+14+12=37-15-7=

3、計算:

30+68-18+20 28+5+32+25 4、計算:

96-95+94-93+92-91 5、計算:

5+4+9+5+6+1 4+19+21+16+28+12

四.家庭作業

1、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1+7+9=14+23+6=

25-3-5=81-7+9=

2、計算:

34-30+24-20+48-44 3、計算:

4+6+8+10+12+14+16

小學三年級課件教案數學篇5

1、有香榧137千克,每盒2千克,裝這些香榧,用70只盒子,夠嗎?

2、金龍公司有808千克食用油,每瓶裝2千克,可以裝多少瓶?如果把這些油每4瓶裝1箱,可以裝多少箱?

3、萬山紅襯衫廠有560件襯衣。如果每箱裝8件,需裝多少箱?如果每箱裝4件,需裝多少箱?

4、3位老師帶著50名學生去參觀植物園。票價:成人10元,學生5元,團體(10人以上)6元,怎么樣買票合算?

5、《小獼猴畫刊》4元1本,《童話故事》48元1本,《少年百科》98元1本。用100元錢可以買哪些書?

6、楊叔叔4天賣了8箱冰棍,每箱30根,每根3元。楊叔叔4天賣了多少錢?

楊叔叔平均每天賣多少根冰棍?

7、制作每只蝴蝶標本需10分鐘,張老師6天制作了12盒蝴蝶標本,每盒蝴蝶標本有5只。

(1)張老師平均每天制作蝴蝶標本多少只?

(2)張老師在這6天中制作標本花了多少時間?

8、我們一年級有62人,我們二年級有77人,兩個年級一共租了7輛面包車。平均每輛車大約坐學生多少人?

9、糧油加工廠要把100千克的油裝桶,已知每只桶最多可裝6千克。那么至少要準備多少只桶?

10、找規律填數。

(1)160、80、40、20、()

(2)80、40、120、60、180、90、()

(3)243、81、27、9、()

(4)2、5、11、23、47()

(5)8、24、12、36、18、()

小學三年級課件教案數學篇6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而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于分數的理解:分數是一種過程,是一種數量關系的刻畫,分數是過程的記錄,并不只是結果,是分數關系的表征,并不僅僅是對象的本身。

理念與策略:

1、找準起點。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走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梁。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么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以1/2為基本模型構建對分數意義的初步理解。

2、充實素材。應用了課件的優勢和學生手中的材料,讓學生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從不同角度體會把一個圖形“平均分”,得到的每一份都是這個圖形的二分之一。

3、充分活動。提供充分的實際操作時空,讓學生選一選、涂一涂、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充分理解幾分之一的數學意義,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4、開放選擇:習題拓展,讓各層次水平的學生進行數學參與。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通過操作、比較、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認識幾分之一的過程,體會幾分之一的含義。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現過程和操作過程。

教學準備:

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和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經驗

師:同學們小新想邀請大家去他的生日派對,你們想去嗎?那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師:小新的好朋友妮妮和阿呆也來到了小新的生日派對,他們走進了蛋糕房,這有4個蛋糕,怎樣分給他們才公平了?你能用一個整數表示出一個人有多少塊蛋糕嗎?

生:每人兩個。用數字2表示。

師:像剛剛這種分法數學上我們叫做?

生:平均分。(副板書:平均分)

師:這兩塊蛋糕平均分給他們,每人分多少?你能用一個整數表示嗎?

師:這只有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他們兩個每人分幾個?

師:那么“半個”就是“一半”,半個蛋糕還能用整數表示嗎?

生:不能。

師:是的,當整數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時,我們可以請分數幫幫忙,這半個蛋糕我們可以用分數1/2來表示。(副板書:1/2)

師:讀分數時我們從下往上讀,為什么能用1/2表示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認識簡單的分數幾分之一。(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導入環節,由學生所喜愛的動畫人物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回顧平均分,從整數過度到分數,初步感知分數產生的意義。“一半”是學生的生活經驗,而“1/2”是生活數字化的結果。學生借助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在“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之間架構起知識橋梁。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

師:一個蛋糕應該怎樣平均分了?請你用課前老師發的圓片代替蛋糕試著分一分。

師:找一個同學上來分一分。

關注:學生操作的語言表達教師引導對折重合,虛線描折痕,為了能讓大家看得更清晰,老師快速的涂色(斜線表示)

師:你們也是這樣分的嗎?那好,現在請孩子們把圓放進課桌里面去。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圓,這個圓被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多少?

追問:這一份是誰的1/2?

師:老師也分了一次,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是怎樣分的?(PPT演示)

小結:分后的兩塊月餅大小完全一樣,這種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設計意圖:接下來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折1/2,讓學生上臺操作,把一個圓片平均分成兩份。全班一起說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認識后,初步感知和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

三、認識幾分之一。

師:這個月餅被我們分成了幾份?怎樣分的?其中的一份是這個月餅的一半,這半個月餅就是?

追問:半塊月餅是誰的1/2。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這句話。

師:這條橫線表示平均分,那這個2表示什么?生:分成了2份。追問:怎樣分的?

師:1表示2份中的一份。(副板書:二份中的一份)誰能完整的說一說?

師:這根接力棒紅色的部分請你用一個分數表示。這條線段的紅色部分用分數表示為?

師:孩子們,不同的三個物品,為什么都能用1/2表示了?

生:因為都是平均分。

師:平均分成了幾份?那其中的一份就是?師:誰能完整的說一說。

小結;

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2分,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1/2。師:圓紅色的部分用一個分數表示,現在圓有什么變化?紅色的部分怎么表示?現在了?

師:為什么大小不一樣的圓都能用1/2來表示?

生:因為是把圓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師:誰能像他這樣有條理的再來說一說?

師:出示不是平均分的一個圓。這個圓的陰影部分能用1/2表示嗎?

小結:看來要想用分數表示必須要平均分。

認識1/4

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寫作( )/( )為什么填4。

認識1/3

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寫作( )/( ) 。

為什么填4?為什么填1,你是怎樣想的?

認識1/5

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

除了第一塊,還有嗎?(這三個分數結合PPT講)思維拓展:如果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5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10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9份取其中的兩份是?設計意圖:學生初步感知和理解1/2后,我通過月餅、接力棒、線段三種不同物體、以及大小不同的圓強調平均分成兩份,理解分數意義。然后在理解1/2的基礎上認識1/3、1/4、1/5,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內化分數意義的理解。從分數意義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學習分數的讀、寫法。

四、分數的寫法和讀法

先寫分數線,表示把月餅平均分;

再寫分母“3”,表示平均分成三份;

最后寫分子“1”,表示三份中的一份。(板書:分數各部分名稱。)同桌間互相說一說1/2各部分的名稱。

五、動手折1/4。

投影展示不同的形式。

小結:雖然折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1/4。

六、練習。

小學三年級課件教案數學篇7

一、快樂ABC。

1、一輛卡車的載重量是()

A、5克

B、5千克

C、5噸

2、操場跑道一圈是400米,跑了2圈后,還差()米是1000米。

A、200

B、600

C、800

3、體育課上,小華跑了100米用了()

A、1小時

B、17秒

C、10分鐘

二、計算。

1、68厘米-9厘米=()厘米

8千米2=()千米

35秒+17秒=()秒

2厘米-12毫米=()毫米

5噸500千克-500千克=()噸

2、列豎式計算并驗算。

658+276700-537604-197438+562

小學三年級課件教案數學篇8

教學內容:

認識面積

教學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經歷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兩個物品表面、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

2、認識面積的含義,探索、研究面積比較的多種方法。

3、積極參加觀察、比較、交流活動,愿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認識面積的含義,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教具、學具準備:長方形、正方形紙片、方格紙、硬幣、剪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師:游戲引入

〔設計意圖:以談話的形式導入,調動了學生的興趣,為下面的學習作好準備〕

二、動手實踐,感知面的概念

1、物體表面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鼓掌時兩手掌接觸的地方就是手掌的面,請你摸摸手掌表面在哪了?

師:誰來演示一下?好誰再來摸摸數學書的封面在哪了?

(讓學生演示)

師:好,現在請你摸一摸你鉛筆盒蓋的表面,再請你摸一摸你課桌的桌面在哪了?

(讓學生充分的感受物體的表面)

師:剛剛我們摸了這么多其實摸得都是什么?物體的表面。(板書:物體的表面)

2、封閉圖形,理解大小

師:好,老師給你們每個人都準備了一個圖形。請你用彩筆涂涂圖形的表面,男生給圖一涂色,女生給圖二涂色。現在開始!

師:誰能展示一下你涂的圖形?

(將男、女同學代表的圖形展示)

師:老師剛剛看到女生普遍涂得比較快,這是為什么啊?

生:因為圖形有大有小。(板書:圖形大小)

師:那物體表面呢?請你看看你鉛筆盒蓋的表面和課桌的表面。你發現了什么?

生:物體表面也有大有小。

師:那如果老師把這條線去掉行嗎?你還能畫出這個圖形的面嗎?為什么?

師:也就是說這些圖形都是封閉圖形(板書:封閉圖形)

師:那好,我們把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要研究的內容什么是面積。

(引出課題)

三、動手實踐,學會比較面積的多種方法

師:那么我們手掌表面的大小,其實就是手掌的什么?

師:現在請大家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師右手手掌的面積比一比。誰能告訴大家你發現了什么?

生:老師手掌的面積大

師:對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出來的(板書:看)

師:真棒!那如果你和同桌手掌面積比,你還看得出來嗎?

(請兩位同學舉起手來演示)

師:你們看得出來誰的手掌面積大嗎?

生:看不出來

師:那同桌之間想想辦法。

師:誰來和大家說說你們是怎么比的?

(讓學生上前演示)

師:哦,他們是把手掌怎么樣?(板書:重疊)最后你們得到的結論是什么呢?

師:好,老師現在手里有兩個圖形?一個是……?一個是……?你看得出來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嗎?那這樣重疊比呢?

師:那好我們就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這兩個圖形哪個的面積大,哪個的面積小!你們可以用手里的工具,也可以想其他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現在開始討論。

師:好,停!哪組同學向大家匯報一下你們組想到的辦法?(學生上前演示)

1、擺硬幣:你是用的什么來比的?大家看看他是用的硬幣的哪?

好,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大約相當于9個硬幣的面積之和。

那么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大約相當于10個硬幣的面積之和

好,那你得出的結論是什么?(長方形的面積比正方形的面積大)

2、拼擺法:用小正方形。

總結:通過我們同學自己的思考想出了這么多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真棒!那你現在知道什么是面積了嗎?你會不會比較面積的大小了呢?

師:那好,我們現在就一起來看一道題。

四、課堂練習,深化認知

1、說一說那個圖形的面積大,那個圖形的面積小?

2、下面方格中哪個圖形面積大?

3、在下面的方格中畫3個不同的圖形,使他們的面積都等于7個方格那么大。

我們畫的這三個圖形是面積相等,形狀不同的。

總結:所以我們就知道面積只與面的大小有關,與形狀無關。

4、哪個圖案的面積大?

板書:

什么是面積

物體的表面1、觀察法

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2、重疊法

封閉圖形3、數格子法

小學三年級課件教案數學篇9

一、 教學目標

1.在回顧和整理本單元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熟練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正確的進行乘法口算、筆算、估算。

2.運用所學知識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靈活解決生活的簡單問題。

3.在復習過程中,滲透學習方法,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

二、教學重點

正確的進行乘法口算、筆算、估算

三、教學難點

滲透學習方法

四、教學具準備

練習小篇子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今天我們要一起復習《多位數乘一位數》(板書課題)。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內容。這個單元包括哪些內容呢?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口算:用乘法口決計算再添0,因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幾個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筆算:從個位算起,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二)探究新知

1.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4×60=(說算法) 80×5=(注意0的個數) 103×4=(十位要加進位數)

2.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1)學生獨立完成

(2)同桌訂正

(3)全班交流

3.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下面的問題。

(1)第1個問題你選擇什么方法?

(2)第2個問題你怎么選擇筆算呢?

(3)第3個問題可以估算吧嗎?

(4)小結:我們要根據問題和數據的特點合理選擇算法,考慮清楚什么時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時候必須用準確值。

(三)拓展延伸

1.快速搶答爭第一

(1)出示題目:

(2)學生搶答

2.認真觀察填表格

(1)出示題目:

(2)觀察: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看看從第一行的數怎樣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數。

(3)根據規律填數:同學們真的很了不起,通過觀察、計算,大家發現了第一行的數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數,請同學們運用我們發現的規律,把表格填寫完全。

3.趣味數學找規律

(1)觀察:認真觀察下面的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2)發現規律:通過觀察,大家發現了很有趣的數學算式,你能在方塊里填上合適的數嗎?

小學三年級課件教案數學篇10

教學目標:

1、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分米與厘米、分米與米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會用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分米與厘米、分米與米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活動引入

(一)回憶已學過的長度單位,請同學們分別用手勢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請大家用手勢表示1米大約有多長?1厘米大約有多長?1米等于多少厘米?

(二)思考:要量課桌的長度,你覺得用哪個長度單位比較合適,為什么?(用毫米太小了,用米又太大了,應該用厘米比較合適)

(三)估計一下課桌的長度。

(四)請學生量課桌長度,可用1厘米長的手勢去估量,也可以用自己的學生尺去量,看誰量得既準確又快。

1、每個學生動腦筋,嘗試用各種方法來測量。

2、在4人小組內交流各人的測量方法,評評優劣。

3、選幾個小組來反饋信息。預設學生可能選擇以下幾種測量方法。

(1)用1厘米的長的手勢去估量。

(2)用學生尺去測量,如尺子最大刻度為12厘米,然后將一個個12厘米相加。

(3)用學生尺10厘米10厘米地量,并相加,最后一次與不足10厘米的長度再想加。

(4)先請學生自評測量方法的優劣,再請他評,最后選出最優方案。

二、主動探索,學習新知

(一)初識分米

通過反饋交流,引導學生想象:由于課桌比較長,用厘米做長度單位來量還是比較麻煩,如果有一個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

互相討論:這個單位規定為多長合適?引導學生根據以上測量方法討論(得出以“10厘米”為一個單位比較好)匯報并說明理由;從而引出“分米”(板書課題)

(二)感知分米

1、猜測一下1分米有多長,你能在尺子的刻度中找出1分米嗎?(可從尺子“0”刻度一端開始找,也可以在尺子中段找。)

2、問: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

在自己的學生尺中找出1分米。

3、將拇指和食指張開,量出1分米的長度,感知1分米的長度。

4、說一說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

5、估一估,課桌大約寬幾分米,再準確地量一量。(同桌合作)

6、是:剛才我們了解了分米與厘米的關系,那么你想知道1分米與1米的關系嗎?(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解決的方法)

方法一:拿出已準備的1米長的繩子,兩人合作,一個用尺子量,每量一分米,另一個同學就在紙條上做一個記號,觀察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

方法二:因為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因此1米=10分米。

(板書:1米=10分米)

(三)運用分米

1、填空,在[]里填上合適的單位,在()里填上合適的數字。

床長2[],也就是()[]。

一支鉛筆長2[]4[],也就是()厘米。

青蛙平均一次能跳35[],兩次能跳()分米。

2、找朋友

一把米尺的長是1分米

一把米尺的長是10米

一把米尺的長是100厘米

3、在〇里填上<、>或=

20厘米〇3分米1米〇99厘米

80厘米〇8分米1分米〇90毫米

4、丁丁寫了一篇數學日記,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寫得怎樣。

20__年9月20日(星期四)天氣:晴

今天早晨,我從2分米長的床上爬起來,來到了衛生間,拿起1厘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臉,吃早飯。上學路上我看見有一棵高2厘米的樹被風刮斷了,連忙找來了一根長1厘米的繩子把小樹綁好。我跑步趕到學校,看到老師已經在教室里講課了,我趕緊從書包里翻出1毫米長的鋼筆和4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地做起筆記。

請學生各抒己見,把認為不正確的地方改正過來。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三年級課件教案數學篇11

測量

1、在生活中,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做單位;測量比較長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單位,千米也叫(公里)。

2、1枚1分的硬幣、尺子、磁卡、小紐扣、鑰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3、在計算長度時,只有相同的長度單位才能相加減。

4、長度單位的關系式有:(每兩個相鄰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①進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進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進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5、當我們表示物體有多重時,通常要用到(質量單位)。在生活中,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可以用(克)做單位;稱一般物品的質量,常用(千克)做單位;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做單位。

6、相鄰兩個質量單位進率是1000。

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1噸1000克=1千克

小學三年級課件教案數學篇12

教學內容:教材P105、106頁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練一練”,練習二十三第1—4題。

教學目標: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建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學具準備:長方形紙片2張,正方形紙片1張;直尺1把,三角尺1塊。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下面圖里哪些是線段?為什么?(出示小黑板)

2、比一比,下面圖里哪些是直角。(出示小黑板)

指出:要知道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3、引入新課。

我們認識了線段和直角之后,就可以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了。

(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引入長方形和正方形。

(1)讓學生觀察數學書的封面,要求學生跟老師一起用手指沿封面的邊指一周。

提問:課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都是什么形狀的?(板書:長方形)

讓學生觀察黑板的面,教師指一指。

(2)出示:長方形紙片。提問:這張紙片的面是什么形狀?

提問:長方形由幾條線段圍成?

(板書: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3)提問:平時你看到的方桌的桌面是什么形狀?(板書:正方形)

你能舉出日常生活當中有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

出示正方形紙片。

提問:正方形也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齊讀: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2、認識長方形。

(1)數一數,長方形有幾條邊,幾個角?(板書:四條邊四個角)

(2)引導學生對折。先說明“對邊”,并讓學生自己指一指哪些邊是對邊?

學生對折,得出:對邊相等。(板書:對邊相等)

用尺量一量,長方形紙片上4個角都是什么角?

提問后板書:都是直角。

(3)你能總結出,長方形有什么特點嗎?

學生回答同時,教師把長方形貼在黑板上。

(4)說明長方形的長和寬。讓學生指一指。

3、認識正方形

(1)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片,跟著了老師折一折。

(2)觀察一下正方形紙片,正方形有幾條邊和幾個角?

(3)請同學們拿出直尺量一量,四條邊有什么關系?用三角板比一比,四個角有什么特點。

(4)你能總結出正方形有什么特點嗎?

你見過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板書:四條邊,四個角都相等,都是直角。

說明正方形的邊長。提問:正方形的邊長有什么關系。

4、總結特征。

(1)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誰來告訴大家,長方形有什么特點,正方形有什么特點?

(2)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三第4題。

小學三年級課件教案數學篇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秒”,熟記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3、進一步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從一分一秒做起。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的情境中感知時間單位“秒”,體驗秒是比時和分小的時間單位,幫助學生建立“1秒”和“幾秒”的時間概念。

教學準備:錄像、、練習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初步感知時間單位“秒”。

1、情境激趣:同學們,知道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和咱一塊上課,高興嗎?同學們還記得20__年12月31日晚上12點59分)嫦娥1號發射的情景嗎?在這個場景中還藏著一些數學知識呢,想再次來回顧一下這激動人心的時刻嗎?好,讓我們跟著指揮長一起來為它倒計時加油吧!

(播放發射倒計時時刻)師生一起倒計時:10、9、8、7、6、5、4、3、2、1!

誰找到了藏著的數學知識了?生自由回答。

師小結:剛才我們每數一個數的時間就是一秒,“秒”也是一種時間單位。

2、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秒這個時間單位的呢?生舉例。

師小結:劉翔在奧運會上用12秒91的成績奪得了男子110米欄的冠軍;這是我們過馬路時,常常看到的紅綠燈,顯示屏上跳動的數字也是用秒來計時的。

師小結:在生活中用到“秒”這個時間單位的地方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秒”。

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直觀感受1秒和幾秒。

(一)觀察鐘面模型,復習舊知。

師:(出示鐘面)還認識它嗎?請學生來介紹一下時鐘。

(二)多種感官參與,建立1秒概念(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

1、認識秒針和1秒。

師:在鐘面上還有一個新朋友,叫出它的名字來(秒針)誰來描述哪顆針是秒針呢?(又細又長的那顆)。

師:那秒針是怎樣計時的呢?現在,請同學們仔細聽,認真看,鐘面上的秒針是怎么走的?(演示:鐘面上,秒針伴著“嘀噠”聲走了幾小格。)生自由回答。

師:秒針走1小格是多少時間呢?

生:秒針走一小格的時間就是一秒。

板書:秒針走一小格是1秒

2、體驗感受,建立1秒的概念

過渡:秒針走一小格就是1秒,1秒有多長呢?我們靜靜的來感受一下1秒有多長。

(1)(鐘面演示1秒),你感受到了嗎?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這一次要想一個辦法在心里記一記1秒有多長。

(2)說一說,你是怎么記的?(拍一下手、跺一下腳、說2個字、點一下頭)

(3)你感覺1秒怎么樣?(學生發表意見。)

師小結:1秒的確很短,秒是比時和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三)互動體驗,感受幾秒,加深對1秒的認識。

1、體驗10秒。

師:我們來做個游戲,請你閉上眼睛,來感受一下10秒有多長。當你覺得到10秒了就睜開眼睛,悄悄的舉起你的小手,記住你看到的是幾秒鐘。

學生活動,然后反饋。

2、感受15秒。

師:還想做這個游戲嗎?提高一下難度,感受一下15秒行不行?那秒針要從12走到幾呢?

學生活動。

師:看來同學們的感覺是越來越準了。

3、游戲活動

師:這個游戲有意思嗎?現在同桌兩人,自己定時間來感受,一個同學看鐘面,另一個同學感受,交換進行。互相幫助,調整好節奏。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四)體驗探索,發現1分=60秒。

師:剛才小朋友們表現得很好,鼓勵一下自己吧,下面老師要送一個禮物給大家,送一段美妙的音樂來輕松一下,我們一邊聽音樂,一邊用你自己的方法感受一下這段音樂有多少秒?(播放一段60秒的音樂“梁祝”。)

師:這段音樂有多少秒?

師:這段音樂究竟有多少秒,讓我們伴著秒針的走動,再次來欣賞一下這段音樂。不過這一次,請你仔細觀察秒針走動時,分針有什么變化?(再次播放這段60秒的音樂,畫面顯示秒針從12開始走一圈,分針走1小格)

師:秒針走了多少秒?這段音樂是多少秒呢?

生:秒針走了一圈,分針走了1小格。

師:秒針走一圈是多少時間呢?分針走了1小格呢?

生:秒針走一圈是60秒,分針走了1小格是1分鐘。

師:我知道這段音樂是60秒,現在又說是1分鐘。到底是1分鐘還是60秒?

生:1分=60秒。

板書:1分=60秒

課堂小結:讓我們回憶一下,剛才我們認識了時間單位“秒”,感受了1秒有多長,還知道了1分=60秒。

三、練習、感受,加深認識

如果給你10秒,你覺得能干什么?學生交流。那10秒到底能干什么呢?我們來做個小實驗。這里我給大家準備了一篇和一些口算題,還有半張空白的紙。大家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一件事來作實驗。

四、課堂小結

10秒我們有這么多收獲,那如果只給你1秒你能干什么呢?學生交流。你們認為1秒干不了什么?是這樣嗎?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小結:汽車1秒能行20米,火車1秒能行30米;飛機1秒能飛行250米;地球1秒大約能自轉4100米;衛星1秒約行7900米。

所以不要小看這短短的1秒,在一些國際比賽中,往往成敗就在這短短的1秒之內,(出示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視頻)這是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的精彩畫面,冠亞軍之間相差連1秒都不到。

難怪人們常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就是時間的價值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生自由說。祝賀大家今天收獲可真不少,相信小朋友們今后都能珍惜分分秒秒,好好利用,做時間的主人。

小學三年級課件教案數學篇14

教學內容:P26頁例題及“試一試”和“練一練”。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景,自主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算法。

2. 學會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計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1、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計算。

教學難點: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并能熟練計算。

教學理念: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使學生體驗學習中通過合作交流帶來的方便和快樂。

教學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前知識。

教學過程:

一、實踐調查

課前讓學生在匯景新城作實地調查,調查本小區住戶情況

二、課內交流

1、讓同學們根據調查所得的數學信息編一道數學應用題。

2、根據所編的題目獨立列式

3、探討和交流如何解決問題。

(1)嘗試通過估算結果解決問題。

A、分組討論不同的計算過程

B、師:根據以上的結果你能判斷“這棟樓能住150戶嗎?”

(2)討論算法

三、習題鞏固:

1、試一試

11×43 24×12 44×21

2、練一練:

第1、2題

3、第3題,學生獨立思考,理解題意,再進行計算

四、綜合應用:

陳老師班上有42名同學,她為同學們購置書包和文具,一個書包24元,一個文具11元,買書包和文具各花了多少錢?一共花了多少錢?

五、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學會了什么?

六、板書設計:

小學三年級課件教案數學篇15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活動,讓學生結合活動內容作實例,感知鏡面對稱現象

2、通過實際操作,讓全體學生經歷探索鏡面對稱現象的一些特征的過程

3、逐步發展學生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利用鏡子進行幾個簡單而有趣的試驗,向學生呈現生活中有趣的鏡面對稱現象,激發學生們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發展他們的空間知覺。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校的學生大部分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沒有時間輔導孩子,鏡子雖然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但是他們是否能去認真仔細觀察鏡子中的學問呢?要以此來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帶著問題去學習對他們來說會更有趣味。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導入新課

1、講《猴子撈月》的故事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請你們仔細聽,然后看看誰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這個故事給大家續講下去,‘猴子在路邊散步,看到天空高掛一輪圓月,猴子走到井邊,發現井里也有一輪,猴子以為……’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喊,同伴扛來長長的網兜。眾猴子怎么也撈不出“月亮”。

也許學生還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師:這是為什么呢?

生: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師:在生活中,你們還有沒有發現類似的現象?(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與同伴流。)學生可能知道:

(1) 照鏡子時,出現的現象

(2) 雨過天晴,路里積水中會倒映一些影子

(3) 光滑亮麗的地板,也出現倒映

2、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鏡子中的數學”。(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學)

二、組織活動

1、教師示范

(1) 在實物投影上放一個大的黑體字——“王”的一半;

E

(2) 把鏡子放在虛線上(對稱軸上),讓全班學生觀察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3) 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發現?

A、看到了整個的“王”字

B、鏡子里的圖形是鏡子外的圖形的對稱圖形。

2、試一試

拿出學具袋中的學具——一面小鏡子,做一下第(1)題

(1) 讓學生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2) 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3) 在書上畫出對稱圖形。

A 8

(4) 全班交流,選出幾份在投影上展示。

第(2)題

(1)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小鏡子,按本題圖示的情境,把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紙片在鏡面前擺一擺,對比鏡面中的圖形和桌面上的圖形有什么關系。

(2)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想法。

(3) 全班交流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鏡面的對稱現象。

第(3)題

投影出示課文情境圖,想一想:機靈狗鏡子判斷“現在是5時”對嗎?

猜一猜:現在是幾時?

(4) 實驗證明

A、取一時鐘,將時間調至7時正(時鐘鐘面上不顯示數字)

B、時鐘背對學生,舉起

C、取一鏡子,對準鐘面。鏡子自然朝向學生。

D、讓學生觀察鏡子里的圖形,比較課文里的鐘面圖形,可以看出是一樣的。

E、將鐘面反轉,讓學生看清鐘面時間。(7時)

(5) 練一練

A、教師將時間調至3時

B、時鐘背對學生,舉起

C、取一鏡子,對準時鐘

D、讓學生觀察鏡子,想一想:現在是幾時?

E、反轉時鐘,進行驗證。

三、鞏固練習

1、課文第18頁“練一練”的第1—3題。

第一題:

(1) 先讓學生猜一猜,并打上對號

(2) 用鏡子來試一試,進行驗證。

第2題:

這是一種尋找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位置的簡易方法,通過練習活動,使學生明白,如果對稱圖形能對折,那么折痕就是對稱軸所在的位置。如果是生活中具有對稱特征的物體,無法對折,那么租用鏡面對稱原理的對稱圖軸的辦法也是明智的。

2、實踐活動

3、(1)讓學生收集一些對稱圖形、圖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覽。

(2)會剪紙的學生,自己動手剪一些簡單的作品。

開展這類活動,不僅能讓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得到張揚,滿足那些具有較強空間觀念的學生的學習需要,而且也進一步促進學生對對稱圖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小學三年級課件教案數學篇16

分數的初步認識

1、分數的意義: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幾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所分的份數作分母,所取的份數作分子。

2、幾分之一: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幾分之幾: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取其中的幾份,就是這個物體或圖形的幾分之幾。

3、把一個整體平均分得的份數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數就越小。

4、分數比較大小的方法

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數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數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數就大,分子小的分數就小。

5、分數加減法

①同分母的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和分子相加、減。

②1減幾分之幾的計算方法:計算1減幾分之幾時,先把1寫成與減數分母相同的分數,再計算。

6、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計算方法:先用這個數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數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幾份是多少)。

小學三年級課件教案數學篇17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結合具體實例,認識圖形的面積的含義,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為后面的面積單位做好鋪墊。

(二)過程目標

通過觀察、重疊、數格子的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通過“拼一拼”、“擺一擺”、“畫一畫”,從實際生活中形成面積單位的表象。

(三)情感目標

學會自主學習、參與學習、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認識面積,知道面積的含義,建立面積的概念,能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

【教學難點】

理解面積的含義,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設境激趣,導入新課

請兩個同學做一個涂樹葉比賽,看誰先涂完。哪位同學愿意參加?你會選哪片樹葉?為什么?

二、操作探究,構建新知

(一)初步認識面積。

1.認識物體的表面的面積

摸數學書的封面,再摸課桌面,這兩個面哪個大?哪個小?

摸文具盒的上面,橡皮的正面,哪個面大呢?

引出:物體的表面就是它們的面積。

看一看1元硬幣與1角硬幣的大小。

2.認識封閉圖形的面積

(課件抽象出面積)

這些圖形都是封閉圖形,也就是說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封閉圖形)

(出示課件:缺角的長方形)

師:這個圖形的面積在什么地方?它不是封閉圖形,沒有面積。

(二)進一步認識面積(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

1.探密游戲

這里有5個圖形,秘密就在其中的一個里面,想知道它在哪個圖形里嗎?老師給你一些提示,排除一些錯誤答案,請聽好:①它不在面積最大的圖形里,去掉誰?(提醒學生這是用觀察的方法。)②它不在面積最小的圖形里,去掉誰?③它不在圓里。④它在剩下的兩個圖形中面積較大的圖形里,猜一猜它在哪里?

師:這兩個圖已經在桌面上了,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比較大小。打開信封,可以讓里面的學具幫助你,先思考后小組合作。比比哪個小組想的辦法多?

2.小組合作探究、匯報。

小組成員到投影前展示自己的方法。

(課件出示)游戲的秘密

原來是智慧老人,為我們帶來一個寶盒,猜猜里面裝著什么?學生猜。

打開看看是什么?

三、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1.這節課已接近尾聲,談談自己這節課有什么收獲吧?

2.課本第50頁“練一練”第5題(2)。

“面積”是學生學習幾何形體的基礎,因此,教師需要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面積”概念。

小學三年級課件教案數學篇18

一、我知道,我會填。

1、每一年都有()個月,其中有()個大月,每個大月都是()天;有()個小月,每個小月都是()天;二月是特殊的一個月,這個月只有28天或29天。

2、公元年號除以4如果沒有余數,(公元年號是整百的除外)這一年就是閏年,這一年的二月就有29天,全年就有366天;公元年號除以4如果有余數,這一年就是平年,這一年的二月就只有28天,全年就只有365天;如今年÷4=501……2,那么今年就是平年,今年的二月只有()天,今年全年有()天;奧運會年在北京召開,這一年有()天。每4年有()個平年,()個閏年。

3、每年中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是大月,各月都有是()天;4月、6月、9月、11月是小月,各月都有只有()天。

4、1984年是閏年、1988年是閏年、1992年是閏年、()年是閏年、()年是閏年、()年是閏年、()年是閏年。

二、我能決解問題。

1、小東是1992年二月的最后一天出生的,到今年為止,只過了幾個生日?為什么?

2、張二娃去年在外婆家連續住了62天,正好是兩個月,是那兩個月?為什么?

3、王三娃去年在外婆家也正好住了兩個月,他是住的一、二月,共有多少天?

小學三年級課件教案數學篇19

教學目標:

1. 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使學生經歷整十、整百數和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過程,學會口算方法。

2.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3. 培養學生學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熟練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及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

教學難點:

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了解到了哪些數學信息?能提出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嗎?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喜歡的游樂園的情境,一方面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方面為下面學習乘法做背景。

二、探究新知

1. 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

提出問題:坐碰碰車20元,3人需要多少錢?應該怎樣列式呢?

預設:20×3=

提出問題:要怎樣計算呢?

預設1:可以用加法計算,20+20+20=60

預設2:2個十乘3是6個十,也就是60。

提出問題:那200×3=多少呢?

預設:2個百乘3是6個百,也就是600。

2. 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

提出問題:坐過山車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錢?怎樣列式呢?

預設1:12+12+12=36。

預設2:把12分成10和2,用10×3=30,2×3=6,30+6=36。

預設3:用3乘2等于6寫在個位,1乘3等于3寫在十位,就是36。

提出問題:為什么要把3寫到十位上呢?

預設:因為1表示1個十,1個十乘3就是3個十。

提出問題:想一想,12×4=應該怎樣計算呢?

預設:2乘4等于8寫到個位上,1乘4等于4寫到十位上。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性。

三、鞏固練習

1. 口算下面各題,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0×7= 200×7 = 700×2=

21×4 = 23×2= 32×3=

2. 一輛兒童三輪車的價錢是90元。幼兒園買了4輛,一共用多少錢?

3. 一共運來多少千克蘋果?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鞏固學生對口算算法的理解,熟悉計算方法。

四、課堂小結

提出問題:說一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預設1: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因數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幾個0。

預設2:兩位數乘一位數,把兩位數分解成幾個十和幾個一,分別乘一位數后把乘得的積相加。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總結,幫助學生構建本節課知識體系,理清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以及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10319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昆山新莱洁净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卫生级蝶阀,无菌取样阀,不锈钢隔膜阀,换向阀,离心泵 | 手机存放柜,超市储物柜,电子储物柜,自动寄存柜,行李寄存柜,自动存包柜,条码存包柜-上海天琪实业有限公司 | 超声波流量计_流量标准装置生产厂家 _河南盛天精密测控 | 激光内雕_led玻璃_发光玻璃_内雕玻璃_导光玻璃-石家庄明晨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内雕-内雕玻璃-发光玻璃 | 河南新乡德诚生产厂家主营震动筛,振动筛设备,筛机,塑料震动筛选机 | 过滤器_自清洗过滤器_气体过滤器_苏州华凯过滤技术有限公司 | 储气罐,真空罐,缓冲罐,隔膜气压罐厂家批发价格,空压机储气罐规格型号-上海申容压力容器集团有限公司 | 环球周刊网| 玻璃钢型材-玻璃钢风管-玻璃钢管道,生产厂家-[江苏欧升玻璃钢制造有限公司] | 仓储货架_南京货架_钢制托盘_仓储笼_隔离网_环球零件盒_诺力液压车_货架-南京一品仓储设备制造公司 | 西安中国国际旅行社(西安国旅) | 四合院设计_四合院装修_四合院会所设计-四合院古建设计与建造中心1 | 网架支座@球铰支座@钢结构支座@成品支座厂家@万向滑动支座_桥兴工程橡胶有限公司 | LED灯杆屏_LED广告机_户外LED广告机_智慧灯杆_智慧路灯-太龙智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超高频感应加热设备_高频感应电源厂家_CCD视觉检测设备_振动盘视觉检测设备_深圳雨滴科技-深圳市雨滴科技有限公司 | 焊接烟尘净化器__焊烟除尘设备_打磨工作台_喷漆废气治理设备 -催化燃烧设备 _天津路博蓝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杰福伦_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_线性位移传感器-意大利GEFRAN杰福伦-河南赉威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 万濠影像仪(万濠投影仪)百科-苏州林泽仪器 | 斗式提升机,斗式提升机厂家-淄博宏建机械有限公司 | 齿轮减速机_齿轮减速电机-VEMT蜗轮蜗杆减速机马达生产厂家瓦玛特传动瑞环机电 | 稳尚教育加盟-打造高考志愿填报平台_新高考志愿填报加盟_学业生涯规划加盟 | 口信网(kousing.com) - 行业资讯_行业展会_行业培训_行业资料 | 万师讲师网-优质讲师培训师供应商,讲师认证,找讲师来万师 | 非甲烷总烃分析仪|环控百科 | 国际线缆连接网 - 连接器_线缆线束加工行业门户网站 | 粉末包装机-给袋式包装机-全自动包装机-颗粒-液体-食品-酱腌菜包装机生产线【润立机械】 | 广东健伦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体育工程配套及销售运动器材的体育用品服务商 | 深圳离婚律师咨询「在线免费」华荣深圳婚姻律师事务所专办离婚纠纷案件 | 步进驱动器「一体化」步进电机品牌厂家-一体式步进驱动 | 法兰螺母 - 不锈钢螺母制造厂家 - 万千紧固件--螺母街 | 莱州网络公司|莱州网站建设|莱州网站优化|莱州阿里巴巴-莱州唯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生物风-销售载体,基因,质粒,ATCC细胞,ATCC菌株等,欢迎购买-百风生物 | (中山|佛山|江门)环氧地坪漆,停车场地板漆,车库地板漆,聚氨酯地板漆-中山永旺地坪漆厂家 | 胶原检测试剂盒,弹性蛋白检测试剂盒,类克ELISA试剂盒,阿达木单抗ELISA试剂盒-北京群晓科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高扬程排污泵_隔膜泵_磁力泵_节能自吸离心水泵厂家-【上海博洋】 | 动力配电箱-不锈钢配电箱-高压开关柜-重庆宇轩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聚天冬氨酸,亚氨基二琥珀酸四钠,PASP,IDS - 远联化工 | 慢回弹测试仪-落球回弹测试仪-北京冠测精电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 上海道勤塑化有限公司 | 江苏大隆凯科技有限公司 | 耐腐蚀泵,耐腐蚀真空泵,玻璃钢真空泵-淄博华舜耐腐蚀真空泵有限公司 | 连栋温室大棚建造厂家-智能玻璃温室-薄膜温室_青州市亿诚农业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