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音樂教案 >

經典音樂教案

時間: 新華 音樂教案

一份優秀的教案應該考慮到所需教具的準備,例如教學用具、實驗器材、多媒體設備等,以確保教學的順利進行。這里給大家分享經典音樂教案,方便大家寫經典音樂教案時參考。

經典音樂教案篇1

設計意圖:

隨著春天的到來,花兒的綻放,蝴蝶飛來了。當幼兒看見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時,會慢慢地靠近,會用稚嫩的小手追趕花叢中的蝴蝶。我在設計《蟲兒飛》這一活動時,為了更好地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游戲情景來開展活動,以布袋為教具,利用了“有趣好玩的小布袋”,以毛毛蟲變蝴蝶的生長史為主線,開展健康活動。讓孩子在游戲中自然的練習,引導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增強身體的靈活性,發展動作的協調性。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伸展和卷曲的動作,模仿毛毛蟲爬,發展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2、樂于參加體育活動,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布袋人手一個,三棵樹背景圖,音樂磁帶,錄音機。

2、場地布置:在場地四周標識出圓形、三角形和長方形的幾塊區。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熱身運動)

寶寶們,來來來。今天媽媽要帶你們出去玩布袋,走,背上布袋出發吧!

【突然雷聲響,下雨了(快走);雨下大了(快跑);雨變小了(慢跑);雨停了(停止走跑)】。哇,剛才好大的雨,把我們身上都淋濕了,來擰干布袋,把它晾一會。甩甩頭上的雨水(做頭部運動),手上的,腳上的(做四肢運動),還有身上的(做全身運動)。(聽著音樂來做情景性的熱身活動)

二、“毛毛蟲出動”(套布袋變成毛毛蟲)

寶寶們,看看我們的布袋干了沒有?剛才你們和媽媽把布袋變成了小傘,為我們擋雨。現在看媽媽要變成什么呢?聽仔細嘍!

【學習用伸展和卷曲的動作,模仿毛毛蟲爬。】

1、教師用兒歌引導幼兒套上布袋,變成蟲寶寶。

大大布袋真好玩,兩頭空空瞧一瞧。

一頭兩只小耳朵,一頭兩個小疙瘩。

提著耳朵鉆一鉆,小腳小腳鉆進去,

變,變,變,變成毛毛蟲。

2、蟲寶寶自由練習爬行。

幼兒雙腳套入布袋中,俯臥在地,依靠肩和軀干的屈伸在場內自由模仿蟲爬。

三、游戲模仿“蟲兒吃嫩葉”→“蟲兒做蛹”→“蟲兒變蝴蝶”

(技能的習得)

講究正確用伸展和卷曲的動作,模仿毛毛蟲爬時,進行正面示范,講清楚“毛毛蟲全身包括肚子都要貼著地面來爬。”

1、在幼兒已了解蟲的生長過程的基礎上,在幼兒向同一方向爬行的同時,教師引出蟲寶寶肚子餓了要吃嫩葉的情節,活躍氣氛,調動幼兒爬行的積極性。教師作為尋找嫩葉的人,不斷地變動自己的位置,“蟲兒”也隨之改變爬行方向。

師:蟲寶寶們爬了這么久,肚子一定餓了吧?我們看看旁邊都有樹,一起去吃嫩葉嘍,想吃的快點爬過來吃哦!

2、教師隨機引出“蟲兒吐絲”的情節,再次激發幼兒興趣。幼兒可以搖頭吐氣并發出“嘶——”之聲。

師:讓我來摸一摸,蟲寶寶的肚子吃的可真飽啊!咦?我好象聽到有蟲寶寶在吐絲了。

3、幼兒團身藏入袋內,模仿“蟲作繭”。

師:蟲寶寶吐了這么多的絲,把自己也包在里面了。讓它在里面好好休息。

4、“蟲變蝴蝶”。幼兒從袋內鉆出,就近范圍模仿蝴蝶的飛行動作四散跑。

師:蟲寶寶在繭里面睡著了,慢慢地變成了蛹,它在繭里滾來滾去,最后變成蝴蝶咬破繭,飛了出來,一只又一只,一只又一只,都飛出來了。

四、“蝴蝶聞花香”(幼兒練習四散飛舞)

師:美麗的小蝴蝶們,跟緊媽媽扇動我們美麗的翅膀,我們去聞聞花香。看看圓形花壇在哪里呢?

師:小蝴蝶們我們一起到圓形的花壇看看,聞聞花香哦。(讓幼兒根據指令和圖示飛到相應的三角形及長方形花壇。)

師:今天,我們玩得真開心,寶貝們我們一起飛到外面去看看更美的景色吧!(結束活動)

經典音樂教案篇2

活動內容:中班藝術綜合活動《洗手帕》        

執教者:    楊柳

活動目標:

1、在幼兒親自動手洗手帕的基礎上,學習舞蹈《洗手帕》;          

2、在洗手帕的過程中,啟發幼兒體會洗、搓、擰、曬及卷袖子等動作,使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迅速掌握動作要領,大膽用身體動作進行表現,從而發展幼兒的音樂表現力;          

3、鍛煉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培養幼兒講衛生、愛勞動的良好行為習慣。

活動準備:1、每位幼兒自帶一塊手帕          

2、每組一只臉盆及肥皂          

3、錄音機、磁帶,事先欣賞過《洗手帕》的音樂活動過程 :

一、開始部分

1、 律動《勞動最光榮》進場

2、 猜:一個東西四方方,天天帶在我身上。有了鼻涕用它擦,出汗也要去找它。

二、進行部分

1、 了解手帕作用 提問:(1)、小手帕有什么作用?

(2)、小手帕臟了怎么辦呢?(3)、誰來洗呢?                

小結:小朋友都長大了,在幼兒園是小哥哥、小姐姐了,所以我們要學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洗手帕,養成講衛生、愛勞動的好習慣。

2、 動手洗手帕(1)      教師: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盆水,一塊小肥皂,請大家學習洗手帕。 要求:洗手帕以前做什么?(卷袖子)不要把水弄在地上,洗時想想,你是怎樣洗手帕的?(2)      幼兒分組洗手帕                   

重點:在幼兒洗手帕的過程中,教師注意啟發幼兒體會搓、洗、擰、曬等動作。

3、 學習舞蹈《洗手帕》

(1)、分解學動作﹡提問:洗手帕以前做什么?(卷袖子)        

教師示范:翻手腕動作,幼兒模仿﹡提問:你們怎么洗手帕的?用了身么? 

教師示范:浸水、搓肥皂、洗手帕動作,幼兒模仿重點:學習洗手帕動作                 ﹡提問:手帕洗好了做什么?                      

教師示范:擰手帕、左看看,右看看、曬起來動作,幼兒模仿                 

提問:手帕洗的真干凈,你們高興嗎?                       

教師示范,幼兒模仿                

(2)、完整聽音樂作動作                  

教師完整示范一遍                  

幼兒集體學一遍                  

糾正個別幼兒動作,加強重點動作指導                

幼兒完整跳兩遍

三、結束部分復習歌曲《丟手帕》

全體幼兒出活動室做丟手帕的游戲。

經典音樂教案篇3

《聽音樂畫感受》教案

教學目的:

1、欣賞音樂,學習用點、線和色彩畫感受,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

2、通過聽音樂,畫感受,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學習點、線和色彩表現欣賞音樂的感受,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

課前準備:CAI課件、角色頭飾四個。

教學過程 :

一、情境導入  

1、游戲“幸運大比拼”

同學們,江陰電視臺科教頻道的“活力課堂”,你們看過了嗎?精彩嗎?我校代表隊經過層層角逐,已進入最后的決賽了!今天,我們也來進行一項游戲:“幸運大比拼”。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參賽方隊:齊白石方隊,貝多芬方隊,徐悲鴻方隊,劉天華方隊。

我們的口號是:“幸運大比拼,愛拼才會贏!”(學生復述)

2、游戲搶答

師:下面讓我們進行第一項活動——聽音樂

聽這些音樂是由哪種樂器演奏出來的?

生:(1)古箏(2)二胡(3)琵琶(4)笛子

3、揭題:

師:剛才我所欣賞的音樂屬于聽覺藝術,美術又是一門視覺藝術,怎樣才能把聽覺藝術變成視覺藝術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聽音樂,畫感受》。(板書)

二、講授新課

(一)點、線表現音樂

1、聽一段打擊樂,學習折線表現音樂

師:老師請問同學們一段音樂(播放),同學們,聽這段音樂你想干什么?

生A:我想跳舞,想用腳步聲模仿。

生B:我想把音樂畫出來。(請這名學生上黑板畫音樂)

師:為什么你要把這段音樂畫線,這樣的折線呢?請你說一說好嗎?(分析折線表現節奏)

生:音樂的節奏慢快、強弱不同。

2、聽笛子獨奏,學習波浪線表現音樂(播放),這段音樂你認為該如何表現呢?請你畫一下好嗎?

生:(略)

師:你為什么把這段音樂畫成這樣的波浪線呢?

生:(略)

師歸納:節奏是音樂的骨骼,每段音樂都存在著節奏,點、線可以表現各種音樂的節奏,那么色彩是否也可以表現音樂呢?

(二)聽《好漢歌》,你們可以跟著唱一唱。

師:下面請同學們聽一段豪放的音樂(播放),聽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樣?

生:梁山好漢的豪邁灑悅,風風火火熱鬧的場面。

師:這種心情又讓你想到了哪些色彩?(說一說學生的體驗)

生:黃色的土地,紅色的戰場,綠色的山林。(暖色多還是冷色多呢?)

師歸納:點、線可以表現音樂,色彩也可以表現音樂。老師根據這首《好漢歌》畫了一幅畫,你能從這幅畫中感受到些什么?

生:跳動的紅色和黃色讓我興奮、激動……

2、嘗試用點、線和色彩表現音樂。

師:下面我們再聽一段優美抒情的音樂(播放),聽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么?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一條小河,美麗的白塔,還有小朋友們在劃船。

師:這首歌又讓你想起了那些色彩呢?你覺得冷色多呢?還是暖色多?

生:紅色——小朋友們玩的很開心,綠色——小河兩岸的綠樹成蔭,藍色——藍天與清澈的小河。

師:這首歌的旋律很優美動人,老師小時候就喜歡聽、喜歡唱,你能不能用點、線和色彩把這首《讓我們蕩起雙漿》畫出來呢?請同學們試一試。

2、學生嘗試畫音樂

3、組織學生自評

(1)提出要求:畫好后,請同學們把畫放在課桌中間,同學間相互看一看,交流一下,評選出一幅你們方隊中最好的畫,參加方隊間的評比,注意!一定要選出你們方隊最好的作品,因為如果不是最好的作品,會影響方隊的成績。評選時要公平、公正。

(2)學生自評:

師:請你說一說為什么這樣畫?

生:(略)

師:你們為什么要推薦這幅作品呢?你能不能再提點修改意見?為什么?

生:(略)

師點評:指導修改意見節奏:點、線的粗線、形狀

旋律:色彩的冷暖

(三)用畫來聯想音樂

1、出示《迪斯科舞曲》的畫(多媒體課件)

師:一段音樂可以表現出一幅畫,那么一幅畫能表現一段音樂嗎?下面請同學們聽三段音樂,找出你們認為與畫相符合的音樂。(各隊搶答)

生:(略)

師:你為什么要選擇這段音樂呢?請說說你的理由。

生:談對畫面與音樂的理解。(加分)

2、出示《春天來了》的畫

師:這幅畫與那一段音樂可以相聯系呢?

生:(略)

師:你為什么要選擇這段音樂?請你說一說。

生:(略)(加分)

3、唱《春天來了》

師:看著這幅畫,想一想以前我們學過哪首歌與這幅畫相符?想不想唱一唱?那就唱吧。

(四)聽音樂,畫感受

1、聽一聽,說一說

師:剛才同學們唱也唱過了,畫也畫過了,下面老師請同學們欣賞一首名曲,聽一聽這是首什么曲子?它表現的是什么?

生:(略)

2、練習:請同學們跟著音樂的節奏和旋律運用點、線和色彩把這首《賽馬》畫出來。

3、學生主評

師:請各隊同學看一看,評一評,倒底想推薦誰的畫代表你們方隊參加評比呢?

師:為了讓大家更好的了解你的畫,欣賞到你畫中的美,請你說一說好嗎?

生:(略)

師:你們為什么要推薦這幅作品呢?你覺得這幅畫應該打多少分?(展開辯論)為什么?其它同學有沒有不同意見?

生:(略)

總結:好!請同學們把得分牌舉高點,讓后面的專家也看一看,你們方隊得了多少分!優勝隊是,老師這里有一件小小的獎品,是藝術大師米羅的畫冊,看……我們祝賀他們,不過勝利不能驕傲,失敗也不能氣餒!我們的口號:幸運大比拼,愛拼才會贏。<p

經典音樂教案篇4

說教材

1、《春江花月夜》選自高中音樂欣賞教材中的第二章的第二節,這是一首民族管樂曲。

2、它原是一首琵琶古曲,原名為《夕陽簫鼓》、《夕陽簫歌》等,1925年上海大同樂會的鄭覲文、柳堯章首次將其改編成民族管弦樂曲,并改名為《春江花月夜》。

3、經過許多藝術家的精雕細刻,這首樂曲已成為我國傳統音樂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在國際上享有盛名。

4、這首樂曲,主要描繪了月亮在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上蕩漾,花影在兩岸搖曳的江南美景。主要的樂器是琵琶、箏、簫等。

說學情

我們高中的學生以前沒有開設音樂欣賞課,所以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比較差,但對民族音樂欣賞的比較少,興趣不濃。

說教法

根據學生和音樂的特點,我能采用的教學方法的主要是:

1、啟發式教學法:啟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有個性的聯想,開發創新思維。(音樂是看不到,摸不著的,只有啟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有個性的聯想,才能進一步對音樂的理解,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文化修養不同,往往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是不同的。所以鼓勵他們展開有個性的想象,只要確實是根據音樂想象的都是正確的。這樣不但能提高他們的欣賞水平,還能提高他們的想象能力、寫作能力以及促進創新思維的開發。)

2、討論式教學法: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分析音樂,處進對音樂的理解。

3、音畫式教學法:根據音樂,我在電腦里畫了幾幅畫,把抽象的音樂變成具象的畫面,讓學生結合畫面來理解音樂。(我們的學生欣賞水平比較低,很難指把音樂和它所表現的意景聯系起來,甚至有的學生還錯誤的認為只要是欣賞音樂就是聽歌曲,有一次我給學生欣賞《梁祝》時,竟然有個學生問:“老師,怎么光有音樂沒有人唱呢?”結合畫面來欣賞音樂能夠促進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讓他們知道音樂還有這么豐富的表現力。)

說學法

根據老師的啟發和引導,學生可用討論法、分析法、想象法。

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和學生情況我確立了三個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熟悉我國民族樂器的音色,了解民族音樂豐富的藝術表現力。

2、情感目標:通過欣賞《春江花月夜》培養他們民族自豪感和熱愛民族音樂的情感,以及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

3、能力目標:開發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欣賞水平。

重點:了解琵琶、簫、箏的音色以及表現力。重點欣賞其中的“漁歌唱晚”,它是全曲的高潮部分。(琵琶、簫、箏是這首樂曲的主要樂器,也是我們民族管樂隊中的重要樂器。掌握和了解它們的音色和表現力,對今后的民族音樂欣賞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難點:學生對樂曲的理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采取了結合畫面欣賞音樂的方法促進對樂曲的理解。)

說教學程序

一、開始讓學生在沒有任何提示的情況下,帶著問題去欣賞

提出問題:①這首樂曲主要描繪了一個什么樣的情景?

②這首樂曲用主要樂器是什么?

(帶著問題欣賞,這樣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欣賞質量,還能提高他們想象能力和促進創新思維的開發。要求學生有個性的聯想可以與眾不同,只要你確定是根據音樂想象的,就是正確的。往往音樂是中性的,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不同,再說,本來《春江花月夜》就是一首古曲,是后人給他取的名。)

二、由學生回答引出講解主要樂器,結合圖片和音響資料認識和了解它們的音色以及表現力。

認識樂器并了解它們的音色。

①琵琶:是民樂中的彈拔樂器,有豐富的表現力,往往表現一些氣勢磅礴的場面。有琵琶獨奏曲《十面埋伏》。(接著放有關琵琶音色方面的音響資料。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琵琶的音色,加深印象。)

②簫:音色悠揚動聽,往往表現柔和的月光。(放有關簫音色的音響資料,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簫的音色,加深記憶。)

③箏:音色明快,往往表現流水,有著名的獨曲《高山流水》。(放有關箏的音響資料,加深印象。)

三、展示教師對這首樂曲的感受。(是我根據音樂畫的一幅畫,并朗誦詩句,促進學生的理解。)

四、講解結構

1、展示樂曲的題目《春江花月夜》。

2、介紹《春江花月夜》

3、結構

引子

主題:江樓鐘鼓

月上東山

風回曲水

花影層疊

變奏水云深際

漁歌唱晚

洄瀾拍岸

橈鳴遠瀨

欸乃歸舟

尾聲

五、理性欣賞

(因為剛才一開始就進行了沒有任何提示下的欣賞,讓學生有了初步的印象,現在必須系統的、理性的欣賞。讓學生結合畫面和老師的講解來理解音樂。)

引子部分:琵琶使用彈挑、輪指、模擬江樓上陣陣低沉的鼓聲。使人聯想到一夕陽西下,夜幕將臨。簫和箏奏出的聲音,似春風在江面上吹起的層漣漪。江面顯得那么的靜。

主題:江樓鐘鼓:讓學生看譜子聽音樂。(主題是全曲的基礎,一切音樂都是由主題變奏而來,因此要熟悉主題旋律。)

月上東山簫的演奏表現月亮在東山升起。

風回曲水利用琵琶的滾奏、輪指來演奏,表現了岸邊的花草、垂柳在晚風的花影層疊吹指下,婆沙起舞,頻頻點頭的情景。

水云深際表現了江面上、空曠朦朧,水天相接,連錦不斷的遠山在皎潔的月光下隱約可見。

漁歌唱晚這一段是全曲的高潮作為重點欣賞,它表現了船越來越多,由遠而近,江面上頓時熱鬧起來,江水拍打著江岸,人們在玩耍打鬧,歡歌笑語,洄瀾拍岸盡情享受,這美麗的江南之夜。人們玩到了深夜,該回家,他們漸漸的遠去,江面上恢復了平靜。

讓學生討論:

船由遠而近,又由近而遠,江面上由靜到動,又由動到靜,江水拍打著江岸。

1、這段音樂主要是用什么樂器來表現這個場面的?

2、是怎樣表現的?(通過討論加深學生對琵琶、簫、箏的音色以及表現力的了解。最后老師總結。①琵琶在力度上由弱到強,在節奏上由緩慢到激烈,表現了船由遠而近,越來越多,最后整個樂隊加入,表現了江面上人們玩耍打鬧的情景。②箏有力的劃奏與樂隊時強時弱的音響,形成江水拍岸,浪花飛濺的景象。)

橈鳴遠瀨

省略

欸乃歸舟

尾聲:琵琶和箏奏出悠揚、徐緩的、抒情的旋律,前呼后應,結束全曲,它使人聯想到:船漸漸遠去,江面上風清月白,萬籟無聲,只有那一輪明月映照著春江流水,江面上泛起粼粼的波光,體現了“靜”。

六、手法

靜→動→靜

遠→近→遠這首樂曲有動有靜,有遠有近,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把江南美麗的夜景→情→景景表現的淋漓盡致,引人入勝。

經典音樂教案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春江花月夜》是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模塊《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二單元賞析示例課文。《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是在高中學生古詩文學習的基礎上,繼續并深化古詩文的學習,引導學生積累并掌握古詩文鑒賞的方法。

第二單元的鑒賞方法是“置身詩境,緣景明情”,重在把握意象,發揮審美想象,體味中國古典詩歌特有的意境美。《春江花月夜》是本單元賞析示例課文,學好本課將為學習本單元“自主賞析”和“推薦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礎。

2、課文內容分析

《春江花月夜》突破了樂府舊題單純寫春情閨怨的局限,以舊題發新思,用不同凡響的藝術構思,將詩情、畫意、哲理水乳交融為空靈邈遠、令人心醉神迷的意境。這首詩韻律和諧,意境純美,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

3、教學目標

(1)說課標:《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關于詩歌散文選修的課程目標:培養鑒賞詩歌和散文作品的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閱讀古今中外優秀的詩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學習鑒賞詩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詩歌、散文各自的藝術特性,注意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

(2)三維目標

知識和能:引導學生品味詩歌語言,賞析詩歌中的美景、哲理和離情。

過程和方法:引導學生以誦讀為基礎,通過意象,借助聯想和想象,體味詩歌景、理、情水乳交融的意境美。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反復誦讀中,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審美情趣。

4、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品味詩歌語言,賞析詩歌中的美景、哲理和離情。

(2)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以誦讀為基礎,通過意象,借助聯想和想象,體味詩歌景、理、情水乳交融的意境美。

5、課時安排

二、說教法

情境設置法——教師要通過各種方式(如悠揚的音樂、詩意的課件、優美的教學語言等),為學生營造詩歌意境,這既能讓課堂氛圍生動,還能引領學生盡快進入詩歌意境;

提問法——教師巧妙設疑,問題設置具有臺階性,讓學生逐步達到學習目的;

點撥法——教師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點化,促進學生的思考和對問題的探究。

三、說學法

美讀法——誦讀是詩歌學習的首要方法。詩是文字的音樂,有韻律節奏,有內在的音樂美,誦讀的過程就是感知詩篇、體驗詩情的過程。

聯想和想象——詩歌是凝練的,具有畫面美的特點。所以鑒賞詩歌需要展開想象和聯想。學生在審美想象過程中,可以借助已有的生活體會和審美經驗與詩人取得共鳴,也可通過聯想進入詩人描繪的、自己卻從未經歷過的境界中獲得新奇的審美體驗。

討論法——課堂討論重在培養學生探究能力,讓學生在討論中思考、在討論中提高。

四、說教學過程

(一)設計依據: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

設計理念:美文要美教。本設計將教學的視點放在一個“美”字上,用“美”來構建教學過程。

(二)導語設計

1、江畔送客歸來,月色正明。小徑如游動的梭,牽著花魂,織著花夢。春夜的小風,撩起江面上霧的輕紗,送來濤的鼾聲和浪的絮語……我不由得止步佇立,心頭騰起一首詩,和著絲竹的縹緲清音,迷離著仙袂成舉的繽紛與婀娜。啊,張若虛,這就是你的《春江花月夜》!

2、古今評價

《春江花月夜》一詩“孤篇壓全唐”、“盛唐第一詩”、“春風第一花”、“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三)合作探究:《春江花月夜》美在何處?

1、初讀感知詩歌意境美。

2、再讀把握詩歌內容。月共潮生——春江月夜(景)孤月輪空——人生思考(理)樓月徘徊——思婦相思(情)落月西斜——游子離愁(情)

3、三讀品味月之美。

(1)賞析月之美景置身詩境——腦海作畫第一步:粗筆勾勒景物第二步:給景物著上色彩第三步:讓畫面動起來第四步:細節亮化

(2)感悟月之哲理

“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曹植《送應氏》)

“人生若晨露,天地邈悠悠。”(阮籍《詠懷》)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蘇軾《前赤壁賦》)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學生討論并比較張若虛的宇宙人生哲理與曹植、阮籍等人的有什么不同?

張若虛為什么“哀而不傷”?從詩人所處的時代看,初唐后期,朝廷借統一之雄風,南戰北伐,東征西討,培養了一種昂揚向上,意氣風發的民族心態。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彌漫在初唐、盛唐的文人士大夫群體中,生命的永恒價值就植根于當下的現實生活。積極入世,以天下為己任,這本來就是文人士大夫“學而優”的初衷。然而時光荏苒功名未就,面對滔滔江水,皎皎孤月,詩人的宇宙意識中浮現了大唐的時代風貌。詩人哀而不傷,有所解脫——個體生命的短暫須臾融入到群體生命的連綿不絕。

(3)品味月之離情思婦相思:樓月徘徊、妝鏡臺、卷、拂、魚龍、鴻雁

游子離愁:落花、江水、殘月、海霧、江樹

(四)讀課堂小結。

總結方法: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回答問題:《春江花月夜》美在何處?美在詩歌和諧婉轉的韻律,美在春江月夜迷人的景色,美在思想深邃的哲理,美在纏綿濃郁的離情,更美在景、理、情水乳交融的意境!

(五)作業設計

比較閱讀:

《春江花月夜》和張九齡的《望月懷遠》,可從意象、意境、題材、主題等方面任選一個方面進行探究。

經典音樂教案篇6

七年級藝術—《唱念做打傳精神》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63   更新時間:2004-8-30   文章錄入:松樹]

教材:藝術一年級第一冊第一單元

課時:第二課時(共二課時)

教學思路:加深學生對國粹藝術的認識,讓我們在動手做臉譜和唱戲歌中體驗戲劇,并參與表演,激發他們對戲劇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表演能力。

教學目標 :

1、唱會《唱臉譜》,學會簡單的虛擬動作。

2、了解臉譜在京劇表現中的作用,并繪制簡單的臉譜。

3、拓展課的內容:提高學生表現力。

教學重難點:利用所學虛擬動作及繪制臉譜綜合表演,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強歌曲的感染和。

教具準備:《唱臉譜》伴奏帶、紙、畫筆、顏料、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

一、回顧與復習

1、音樂:

a、復習歌曲《唱臉譜》。

b、復習京劇知識

(1)產生至今約200多年

(2)分類①傳統京劇(《鍘美案》);②現代京劇(《紅燈記》)③當代戲歌(《唱臉譜》)

2、美術:欣賞并復習點線面知識,對稱與均衡;

3、音樂:

學生跟伴奏復習歌曲(唱得不錯,但還缺少什么?)--引入新課

在京劇表演中,除了唱腔,還有配合唱腔的動作神情。

二、認識與體驗

音樂:

1、學生分組討論:歌詞中的角色有什么動作表現?

2、學生進行表演。

3、教師示范:蘭花手、虎口掌、劍指導。

學生學習模仿:強調蘭花手表現女性曲雅、秀氣、虎口掌,表現男性的勇猛、剛直。

美術:

1、京劇表演除了唱腔動作神情之中,他們的行動也引人注目,臉譜尤為突出。臉譜的作用?塑造個性。

2、《唱臉譜》中的各個角色都有什么樣的個性呢?

通過上節課布置查資料任務,請學生講一講?

3、分別講角色故事,總結人物個性。

4、臉譜的顏色。(1)特點:鮮明(觀察總結)

5、為臉譜上色。(教師參與)

三、表演展示

1、制作臉譜面具。

2、學生表演《唱臉譜》(加上動作,戴上面具)

四、教學評價與反思

1、中國其它劇種。

2、請學生課外收集相關資料。

課例《唱臉譜》

課題概述

《唱臉譜》是人音社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中音樂教材第三冊第四單元中的一首京歌,也是整個單元中唯一一首與眾不同的歌曲,這首歌巧妙地將通俗歌曲的演唱風格及伴奏手法與曲藝音樂、戲曲音樂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劇唱段。歌曲的曲式結構是不帶再現的單二段曲體,歌曲的A段是通譜歌形式,包含四個樂句。曲作者將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依字行腔,韻味十足。歌曲的B段是分節歌形式,包含四個樂句。前三個樂句均為兩小節,保持著結構的完整;第四句"黑臉的張飛叫喳喳"通過節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臉托腔,將長度擴充為八小節。使全曲在高潮中完滿地結束。歌詞的第一部分借助一位女子的語氣,闡述了外國友人對我國的"國劇"──京劇的美好印象。歌詞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對戲曲臉譜的侃侃而談,惟妙惟肖地勾畫出一張張"美佳佳"的臉譜。

課例設計

教學目的:

1.通過欣賞臉譜,使學生了解臉譜是中國京劇中的一種臉部化妝方式。

2.通過學唱《唱臉譜》,讓學生了解中國國粹與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從而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藝術的興趣,進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通過畫臉譜,引導學生體驗音樂、美術這兩種訴諸不同感官的藝術學科的結合,培養學生對綜合藝術的審美感受。

教學重點:

1.了解臉譜知識,認識臉譜在京劇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臉譜的不同表現力。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錄音機、磁帶、畫筆、白紙等

教學過程 :

一、賞析與導入  ──看臉譜

㈠組織教學:在京劇音樂聲中開始上課

㈡資料展示:多媒體展示收集到的有關臉譜的知識

1、臉譜的產生;2、臉譜的顏色;3、臉譜的樣式

二、活動與體驗──唱臉譜

㈠新授引入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歌曲──《唱臉譜》(多媒體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臉譜人物。

㈡歌曲范唱

1、談話:聽完這首歌曲,你從中知道了哪些有關臉譜及人物的知識。

2、學生自由談

㈢學唱新歌

1、學生先在教師的鋼琴伴奏中視唱旋律,然后隨教師指揮一起唱。

2、難點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隨鋼琴唱詞(體會京劇風味的流行歌曲的特點)

4、齊唱歌曲(加深情感體驗)

三、思考與創作──畫臉譜

㈠欣賞:錄音播放京劇唱段,學生思考劇中人物的臉譜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㈡創作:(背景音樂與播放京劇)

1、學生在音樂聲中分組畫臉譜。

2、在音樂中學生展示作品,師生共評。

四、反饋與小結──演臉譜

㈠學生戴自制臉譜唱歌曲,教師伴奏。

㈡小結(多媒體投影展示)

今天,我們一起愉快地學習了《唱臉譜》這首歌曲,學到了許多京劇中的臉譜知識,認識到了祖國京劇藝術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學們在以后不要只欣賞流行歌曲,要多聽聽京劇,做一個熱愛民族音樂藝術的人……

五、結束課業

在京歌《唱臉譜》音樂中學生走出教室。

教學拓展

我在音樂教學中,通過優化師生雙邊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動條件,留給自由的空間,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使學生通過切身體驗激發情感,學習音樂文化知識,并在自己的體驗中嘗試創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教法設計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學是為了教會學生的學,教是為了將來的不教,持教之功貴在得法"。我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運用了情感體驗式教學法。我自己上網搜集了許多關于臉譜的知識,用課件的形式顯現給學生,讓學生去看、去想,產生一種直接感受,這就是體驗,它是個體在接觸實物時對其原貌的親身感受。情感是音樂教學中幫助學生實現審美體驗價值的最佳載體,在欣賞和學唱歌曲中,我用自己的指揮來引導學生賞析、演唱,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比起傳統的教學生認識音符、掌握時值要快的多。

二、學法指導

《學記》中說:"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現代教育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學習態度、方法,可縮短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音樂教學注重的是學生的審美感受,是為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打基礎。因此,我將常用教學方法與自己的"情感體驗式"教學法結合起來,重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與鑒賞能力,讓他們認識臉譜,了解京劇,并區分不同臉譜的不同表現力,讓學生自己去研究,能夠獨立完成學習任務。

三、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檢驗學生情況的有效途徑,我在這節課中采取的是綜合評價方式,不是看學生這首歌唱到什么程度,而是關注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參與態度和程度等,看他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是否對京劇產生了興趣,是否對臉譜產生了興趣,是否拿著自制的臉譜興高采烈地邊演唱歌曲邊手舞足蹈,上完這節課是不是很快樂,余興未盡,是否真正做到也在樂中陶情,情中激趣,趣中學樂,樂中審美,美中提高,我想,這也是每一個音樂教師追求的最高境界,

資料庫

一、 理論依據

新的音樂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中指出: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在教學中,要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中學音樂教學大綱也在教學目的及教學過程 中分別提出了"豐富情感體驗"和"注重情感體驗"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情感體驗之重要。體驗是個體在接觸實物或實踐活動中對其原貌的一種真切感受,它往往是點燃靈感火花、導入  深層認識、實現發明創造的源泉。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是實現審美體驗價值的最佳載體。

二、教學素材

(一)有關臉譜:臉譜是塑造人物的特殊手段,在京劇中是其它角色不能替代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是戲曲演員面部化妝的一種譜式,是從唐代樂舞"代面"所戴的面具逐漸演變而來。演員用各種色彩在面部勾畫成一定的圖案,借以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其它特點。一般以紅色代表忠勇,如"關羽";黑色代表粗獷、耿直,如"張飛";白色代表奸邪,如"曹操"。各有特定的臉譜,觀眾一看臉譜,即知其為何人,

臉譜是學習花臉行當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勾臉也是一功,要用畫筆蘸色,對鏡勾勒,首先勾畫眉,次勾畫眼窩、鼻窩、嘴角臉膛全部,然后勾畫臉紋。

在臉譜中還有一種化妝方法,叫揉臉,將選擇的油彩放在手中,揉搓均勻,在臉上拍均勻后,再用筆在管理權限部位,進行勾畫,像《四杰村》的余千、《野豬林》的賣刀人、包公戲中的趙虎……都是這樣畫法。臉譜中,又分多種譜式畫法,象三塊瓦、元寶臉、整臉、碎臉、老臉、破臉、油白臉、粉白臉、六分臉、歪臉、象形臉、妖魔鬼怪臉等等。

(二)臉譜的化妝技巧

臉譜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勾臉也具有高度的技巧性,象書法和繪畫一樣,用筆要準確有力,渲染需濃淡有致,勾勒則惜墨如金,這樣才能畫得生動有神,惹人喜愛。

勾臉不能按譜照搬,要根據自己的臉型、表演特色和所演劇目,把臉譜勾活,才能生動地體現出劇中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征。著名京劇花臉表演藝術家郝壽臣先生有"活曹操"的美名,這不僅是因為他的出色表演,他創造的曹操臉譜也起了很大作用。據解剖學家的研究分析,他勾的曹操臉譜腦門部位的線條紋理,恰好與面部神經相應,因而表演時極大地有助于演員表達劇中人物的感情,使臉譜與表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豐富經驗的藝術家,能夠利用勾臉來彌補臉型的不足,以改變臉型與面部解剖的關系。臉型窄小,個子不高,可以根據自身條件對臉譜進行加工與再創造,花臉演員們常說的"勾臉能變形"就是這個意思。

勾畫臉譜要經過以下程序:

1、凈臉墊底;2、定位和揉眼、鼻窩;3、勾白粉底;

4、填膛畫黑眼窩、勾黑線;5、勾紅色通天柱;6、臉譜勾成。

臉譜是花臉表演的重要部分。臉譜是人物內心的外化,是人物內心的表達,臉譜不是死的面具,他是人物外部特征和內心情感最具代表的表現形式。可見臉譜在京劇中的位置有多么重要。

經典音樂教案篇7

一、課題分析

《貓虎歌》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音教材音樂第四冊《獸王》中的一個教學主題,教材內容取材于一則民間傳說故事,刻畫了一只聰明狡黠的貓的形象,幽默詼諧,極富童趣,迎合了低年級學生喜愛小動物的天性,突出了趣味性。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感受音樂所描繪的音樂形象,教育學生愛護人類的朋友——動物。

二、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和演唱,感受音樂所描繪的動物形象,教育學生愛護人類的朋友——動物,提高保護動物的意識。

2、培養學生的創作興趣及創造能力,積極與同學合作編創表演,表現本課主題。

3、能用清晰的咬字、吐字演唱歌曲《貓虎歌》,并有感情地進行表現。

三、教學重點、難點。

1、結束句的節奏掌握。

2、通過多種體驗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用多種形式編創表現貓和虎的故事。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媒體展示大森林場景,小動物們在林中嬉戲。教師用語言描繪畫面場景。

2、提問:誰是森林之王?(媒體出示老虎畫面)

3、用多種方式表現老虎的形象。

(1)教師提出要求:你能唱唱關于老虎的歌嗎?

(2)教師提出要求:用聲音、動作或打擊樂器模仿老虎的神態和表情。

(通過模仿老虎的神態和表情這一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一方面滿足了學生的表演欲,又使學生初步感知老虎是強大的這一概念,為下一環節的學習做好鋪墊。)

4、表現小貓的形象。

師:有一種動物和老虎長的很像,你知道是什么嗎?(引出小貓)

師:你能用聲音、動作或打擊樂器模仿小貓的神態和表情。

(二)、故事導入引出課題

1、教師講述故事:小朋友們剛才的表現真是太棒了,為了獎勵你們,老師就給大家講個關于小貓和老虎的故事。(媒體展示貓和老虎的圖片)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老虎曾拜一只貓兒為師傅學本領。貓師傅就將本領一一傳授給了老虎,老虎想到自己的本領已經學到手,就神氣活現專門欺侮森林里的小動物們。弄得小動物們都很害怕,此時老虎就更加威風凜凜了。這時候狡猾的狐貍給老虎出了個主意說:大王大王,你如果能吃掉貓,那你可就“天下第一”了,老虎一想:哎!這可是好主意啊!第二天,森林里的動物們正在森林里玩的熱鬧,一聲大吼,嚇得小動物們都瑟瑟發抖,一個個都逃走了。貓沒料到老虎會來吃它,當老虎要撲向“師傅”的瞬間,但貓卻沒有被老虎吃掉,你們想:貓師傅用了什么好辦法智斗老虎的呢?

(提示:師要邊說邊表現出貓的聰明和老虎的神氣活現,威風凜凜的形象)

(通過老師講故事這一實踐活動,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另一方面也激發了學生的表演欲望,會下面的表演做好鋪墊。)

2、學生展開討論,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

(提示:在此要考慮到學生的發散的多種思維,進行巧妙的評價,并能把這種思維很好的收集回來)

(三)、寓教于樂

設疑導入,學唱歌曲

師:過渡語:哇,大家都很能干!幫貓師傅想了好多辦法!這貓師傅到底用了什么好辦法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1、播放范唱《貓虎歌》,學生聆聽感受。

(設置懸念,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能帶著疑問學習歌曲。)

2、師生討論歌詞內容。

方法一,說:"獅子豹子都是貓,把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哎"。

A、學生模仿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的樣子。

B、指名學生邊演邊讀歌詞,"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哎"。

C、老師按節奏范讀"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哎"。

D、集體按節奏朗讀該句歌詞。要求有猶豫,疑惑的口氣。

方法二、我是你的師傅"森林之王你服不服!

師:過渡語: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哎,乘老虎發愣的時候,小貓迅速爬上了大樹,大聲地問老虎;森林之王,你服不服!

A、指名學生學一學小貓說"森林之王你服不服!"這句話的語氣。

B、師生評議得出結論:神氣、得意。

C、學生按節奏齊讀該句歌詞

D、啟發學生想象小貓在高高的樹上向樹下老虎喊話的情景,讓學生掌握"王"字的時值。

(這一環節讓學生說出貓斗老虎采用的方法,化解和突破了歌詞的節奏難點,加深了學生對歌詞的理解。用學唱歌曲打下了基礎)

3、教師小結,揭示課題:這真是一只聰明機智的小貓,讓我們再來把小貓智斗大老虎的過程回味一下,唱一唱并演一演(再次播放范唱錄音)。

(1)師慢速彈琴,學生輕聲哼唱第一段歌詞。

(2)師范唱第一段歌詞,學生聆聽學唱。

(3)生提出在演唱上需要幫助的地方,請會唱該句的學生唱一唱,并做小老師教一教。

(4)集體演唱第一段歌詞。

(5)同樣的方法學唱第二段歌詞。

(6)完整演唱全曲。

(7)請兩組學生分別演唱歌曲,其他學生評議。要求掌握兩個結束句的節奏難點,以及唱出貓和老虎的語氣和神態。

(8)集體歌表演《貓虎歌》。

(四)、創造表現

師:過渡語:歌中的小貓遇到老虎后,憑著自己的聰明、機智地救了自己,那么小貓再遇到老虎時,它們之間還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下面我們分組來編一編,講一講,演一演。

A、講故事

1、學生分組創編故事

2、分組講一講所編故事,師生隨機評議

B、演故事

師:過渡語,小朋友講得真精彩,讓大家知道了許多發生在貓和老虎之間的故事,你能通過以下形式把你的故事演一演嗎?(打擊樂器、情境劇、小品、啞劇等)

3、生自由選擇節目形式,分組排練,教師分發鑼、鼓、镲、三角鐵、碰鈴、沙球和自制的打擊樂器,隨時為學生提供幫助。

五、完美結課

同學么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歌曲《貓虎歌》,這是一首民歌風格的創作歌曲,幽默風趣詼諧,極富童趣。

六、教學反思

《貓虎歌》是一首趣味性很強的歌曲,它是由故事改編的,于是我設計的導入就是“老虎拜師”的故事。把故事講得生動,把表情做到位,有時也讓學生說一說,讓學生大概把握住貓與老虎的個性特征。在學唱結束后,我讓學生上來表演歌曲,以便來鞏固。因為有了前面的故事做鋪墊,學生們對貓和老虎的性格把握的比較好。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利用各種手段努力給學生創設一種和諧、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并且安排了打擊樂伴奏、歌曲表演等教學內容,形成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整堂課都沉浸在歡快的氣氛中。在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注重培養了學生的創作興趣與創造能力,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音樂,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在編創活動中,鼓勵學生進行藝術創新,從而引起感情的升華。但整節課下來也有一定的遺憾,比如在歌曲教學中安排時間較少,拓展和導入部分過多;在對聲音要求上沒做到細致到位。

實踐證明,低年級音樂課的情境教學能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深厚興趣。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深深地感受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利用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的心理特征,并緊密結合音樂課的特點,運用各種手段創設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使他們在生動、活潑、愉悅、和諧的氣氛中引起積極的情感共鳴,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經典音樂教案篇8

第五課《鳳陽花鼓》

一、教學內容

1、唱《鳳陽花鼓》

2、做用打擊樂器伴奏唱一唱創編旋律

3、聽《黃楊扁擔》、《斑鳩調》

4、八孔豎笛《波蘭圓舞曲》

二、教學目的

1、了解安徽民歌《鳳陽花鼓》的產生背景,能背唱這首家喻戶曉的民間小調,并能根據歌曲情緒選擇適當的樂器和節奏型為歌曲伴奏。

2、通過唱一唱練習,熟悉另一首敘事性的《鳳陽花鼓》,運用對比手段感受兩首《鳳陽花鼓》的不同情緒及風格。

3、通過旋律創編練習,鞏固學生對拍號的理解,繼續培養創造的欲望。

4、通過欣賞,感受民歌的地方特色,熟悉民歌的旋律特點及其音調。在逐步積累民歌音調的同時,增長民族的感情。

5、孔豎笛:學會吹奏《波蘭圓舞曲》,初步做到節拍分明,起伏明顯,連音與斷音對比鮮明。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感受民歌的地方特色,增強熱愛民歌的思想感情。

2、進一步培養創編節奏的能力。

四、教具準備

錄音機、磁帶、卡片、八孔豎笛

五、課時安排

四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唱《鳳陽花鼓》                                               教學目標:                                                               通過安徽民歌《鳳陽花鼓》,了解其產生背景,能背唱這首民間小調,并能根據歌曲情緒選擇適當的樂器和節奏型為歌曲伴奏。                 教學重點、難點:                                                  背唱歌曲                                                     教學準備:                                                    磁帶、錄音機、音響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                                               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首《鳳陽花鼓》(唱一唱的練習),快來欣賞我的精彩表演吧。從我的演唱中你感受到什么?                            大家都來學一學吧,和我一起表演。                            那你們快說說“鳳陽”這個地方?鳳陽是---------省的一個普通的縣。鳳陽人有一絕活就是“鳳陽花鼓”。花鼓是一種什么樣的表演方式呢?(花鼓片段)                                                    二、感受不同的《鳳陽花鼓》                                         1、 聽樂器演奏版本                                                                   師:歷史上的鳳陽……(資料),就如老師剛演唱的《鳳陽歌》一樣凄涼,那你來聽聽這段旋律與《鳳陽歌》有什么不同?                      2、 交流                                                                 師:這就是我們比較熟悉的《鳳陽花鼓》,想不想唱?                              三、學唱《鳳陽花鼓》                                                    教材分析:

《鳳陽花鼓》是安徽鳳陽地區的著名民歌。舊社會,鳳陽是一個有名的貧困縣,農閑時當地農民大多外出乞討謀生,乞討的手段之一就是打花鼓賣唱,通常由父親擊鼓,女兒歌唱,這種形式逐步演變成為民間歌舞的一種常見形式,已不用于賣唱了。歌曲為單樂段結構(4+4+2+5),最后5小節的“得兒另當飄一飄”,是歌曲的尾聲,生動地模擬了打擊樂器的聲響和演唱者身段的變化。如今的鳳陽縣已經擺脫了貧窮落后的面貌,向小康進軍,但這首《鳳陽花鼓》卻長久地流傳在民間,成為喜慶節日時經常表演的節目之一。                       1、 發聲練習                                                             師:不急不急,來,先唱唱這句旋律。(出示:歌曲最后五小節)這句旋律中,感覺如什么?                                            2、 兒童版本                                                        師:聽聽其他同學怎么演唱的,要挑戰嗎?                             3、 跟磁帶學唱                                                       4、 解決難點                                                          (1)向學生介紹這首民歌產生的歷史背景。

(2)襯詞中“得兒”應連在一起發音,不要唱成兩個字。

(3)注意切分音節奏。

(4)我們學唱這首歌曲可將它作為民間喜慶節日演唱的小調來處理,因此可以唱的歡快、活潑些。

(5)用多種形式演唱。如:領唱齊唱、男女聲演唱等。

師:你想怎么來更好的表現歌曲呢?可以用哪些演唱形式?                 四、選擇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師:歷史上的鳳陽也不是每年都鬧饑荒,可總有人唱著《鳳陽花鼓》出走他鄉,這又是何緣故?                                              那現在你就是當初的鳳陽人,要到江南唱一翻花鼓了。你會選擇什么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打動人家呢?                                                     可現在沒有打擊樂器,你能用身邊的東西代替嗎?來為歌曲伴奏。           五、總結下課                                                               師: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cctv-8正播放的《名楊花鼓》中的片頭區,它就是以《鳳陽花鼓》為素材的。感受是如何展現的?            六、作業:背唱《鳳陽花鼓》                                     七、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做用打擊樂器伴奏

唱一唱另外一首《鳳陽花鼓》

創編旋律

教學目標:

通過旋律的創編練習,鞏固學生對拍號的理解,培養創造的欲望,感受旋律的節奏變化。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拍號,創編節奏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師生禮儀。

2、發聲練習。

二、用打擊樂器為《鳳陽花鼓》伴奏。

1、演唱歌曲,師生評議。

2、引導學生用合適的情緒演唱歌曲。(歡快、活潑)

3、出示節奏旋律,用打擊樂器伴奏。

4、教師應鼓勵學生多進行創作練習。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討論。根據歌曲情緒及表演需要設計不同的節奏型和伴奏樂器,全班共同表演,傾聽產生的效果,選出最佳方案。

5、在表演時,要提示學生注意演唱演奏音量的協和和互相配合,不可喧賓奪主。

三、唱一唱下面這首《鳳陽花鼓》,說說它表達的情緒與本課學唱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1、分析:

作為練習唱一唱《鳳陽花鼓》,敘事性較強,它的原詞是“說鳳陽,唱鳳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戶人家賣田地,小戶人家賣兒郎,我家沒有兒郎賣,身背花鼓走四方。”從歌詞內容來看,這首民歌的演唱形式雖是邊歌邊舞,但情緒卻是十分悲涼的。曲調采用商調式,旋律較平穩,略帶憂傷,和本課所學歌曲《鳳陽花鼓》情緒上有所不同。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感受。作為視唱來唱時,仍應唱出賣藝人悲傷的心情,速度不要過快。

2、出示旋律:

1=c4/4

先視唱旋律,再配上歌詞唱一唱。

3、引導學生體會這首《鳳陽花鼓》的情緒與速度。

四、創編旋律

要求:本課的創編旋律,既是對3/4拍知識的復習鞏固,也是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良好訓練。需要創編的旋律為兩個樂句,有拍號要求和旋律音,創編只需加入節奏即可。

(一)雞毛信

師:大家知道“雞毛信”的故事吧。今天,我們得送份雞毛信,當然也有暗號了。(師拍打3/4的節奏)只有對方的暗號正確,我們才能將雞毛信交給他。

(師生互動,熟悉3/4)

(二)創編旋律

師:大家一定都很好奇這雞毛信里是什么內容吧。那現在請這四位小勇士給大家來看看。

1、 出示

1)5 5  6 1 1  6 

2)5 6 5 3 5 -  - 

3)3 3 5 6 6 1

4)5 6 5 3 2 1 -  -

2、 任務

師:其實我這也有一封雞毛信,上級要求當看到這四封雞毛信后,才能打開。

信的內容:請大家按照1)、2)、3)、4)各音的順序創編一個3/4的旋律。

也就是這些音就是這樣排列的,但是可以把這個四分音符的5改成八分音符,二分音符等等。大家能完成任務嗎?

3、 小組合作完成

(1)教師先帶領學生復習3/4拍含義和學過的3/4拍節奏型。

(2)根據節奏型把練習中的節奏音進行組合,產生旋律。

(3)在視唱的基礎上加入節奏型的旋律創編。

師:還有其他的方案嗎?

4、 選取其中板書演唱

(多唱并按照3/4強若規律拍手演唱)

五、作業:

完成本課的練習。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聽《黃楊扁擔》 《斑鳩調》                                       教學目標:                                                           通過聽《黃楊扁擔》和《斑鳩調》,感受民歌的地方特色,熟悉民歌的旋律特點及其音調,逐步積累民歌,培養民族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民歌的不同風格特點                                      教學準備:                                                                    磁帶、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復習《楊柳青》                                                       師:(唱《楊柳青》),這是什么歌的?是哪里的民歌?                           二、欣賞《黃楊扁擔》《斑鳩調》                                    1、《黃楊扁擔》                                                    教材分析:

《黃楊扁擔》是四川東南部秀山花燈的典型傳統曲目,常在元宵節進行花燈歌舞表演或花燈戲中演唱。歌曲用“盤龍卷”、“插花鈕”、“獅子滾繡球”等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當地姑娘各種美麗的發飾,表現了元宵節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

1) 初聽,感受                                                       師:那么,大家一聽到四川首先想到什么?今天我們就來聽四川民歌《黃楊扁擔》。《黃楊扁擔》常在元宵節進行的花燈歌舞表演或花燈戲中演唱。(聽)                                                   《黃楊扁擔》唱的是什么?(板書)                                           2) 再聽                                                               師:那么,我們想:這些美麗的姑娘們梳者各式各樣的漂亮的頭飾,心情怎樣?我們要是看到了,你會想些什么?                      3) 哼唱

師:這首《黃楊扁擔》,旋律朗朗上口,充滿著愉悅之感。我們也來跟著唱一唱。                                                         4) 拓展                                                          師:關于《黃楊扁擔》,對于出處有些爭議,有興趣的同學可上網搜索《黃楊扁擔》。                                                             2、《斑鳩調》                                                                 教材分析:                                                               《斑鳩調》是流行于江西地區的小調,形式活潑。歌曲贊美了斑鳩鳴叫、桃花盛開、杜鵑吐艷、秧田翠綠的大好春光。曲調為兩句體樂段,五聲徽調式,節奏富有跳躍感。“56216”樂匯貫穿其中,具有贛南茶歌的音調特征。歌詞襯腔中對鳥叫的模仿,更使歌曲蕩漾著春天的生機,令人歡欣喜悅。

1) 聽                                                               師:這一活潑的《斑鳩調》給我們展現了一幅什么畫面?                        這樣的一幅蕩漾著無限生機的春天,使我們心中充滿歡欣喜悅。                2) 再聽,并哼一哼其中幾句。                                 1、 襯詞                                                             師:在這兩首民歌中有哪些襯詞?這些襯詞給了你什么感受?                  2、思考:兩首民歌分別具有什么特點?

3、選擇其中的主題段落或樂句讓學生擊拍視唱一下,以體驗迂曲的韻律。學生兩個地方的方言,試著念出幾句唱詞,體會方言的特點,體會歌曲的情緒。

三、總結下課                                                          師:那么,書上的表格就能完成了吧。來填一填(交流)                   中華民族留給我們有許多許多,就音樂中的民歌這一方面就足以大家不斷的去挖掘。希望大家在不斷的積累中發揚。

四、作業:

完成課后的表格。

五、教后記

第四課時

一、教學安排

八孔豎笛《波蘭圓舞曲》

二、常規練習

1、師生禮儀。

2、發聲練習。

三、八孔豎笛《波蘭圓舞曲》。

1、教材分析:

《波蘭圓舞曲》是一首三拍子的波蘭民歌,該曲具有鮮明的節奏特征。

2、出示旋律:

視唱旋律,體會樂曲的節奏特征和氣氛。

3、演奏要求:

(1)這是一首三拍子圓舞曲,演奏時應注意其鮮明的節拍與節奏特征。

(2)第一樂段采用非連音奏法,要求學生演奏的得連貫、流暢。由于第一樂段中的樂句較長,所以演奏時速度不能太慢。

(3)第二樂段則以斷音奏法為主,與第一樂段形成對比,情緒更歡快、熱烈。

(4)記號起是樂曲的第二個樂段。

4、練習吹奏。

四、作業:

練習吹奏《波蘭圓舞曲》。

五、教后記

經典音樂教案篇9

一、指導思想

為了更好的配合學校搞好素質教育,進一步展示我校的藝術風采和文化底蘊,豐富學生的校外文化生活,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藝術修養及表現能力,弘揚學生個性發展。學校組建了舞蹈興趣小組,并力求整個活動能順利、高效地開展。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舞蹈興趣小組的成員由1—3年級的舞蹈特長學生組成。由于學生較小,無基礎也無舞臺經驗,協調能力和對音樂的感受力都是剛剛開始發展,雖然有較強的積極性,但是手腳并不聽使喚,不能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練習。這便需要我們老師策劃出新穎適合的教學內容,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耐心的教學態度,讓學生產生親切感,提高對舞蹈學習的能力。

三、活動設想

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舞蹈技巧,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素質不斷提高。

四、活動措施:

1、教育學生嚴格遵守訓練紀律,保證每次訓練時間。

2、熱身運動:在訓練的.幾分鐘左右的時間里,讓學生做一些輕松、簡單的熱身運動,主要目的是創造一個融洽的學校氛圍,使孩子們的身體和情緒適應課堂訓練的準備,避免用力過度。

3、教學手段:影象教學、個別指導、分組教學等

4、能夠隨著音樂做動作,節奏準確,充分表現音樂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即興創編能力和學生的創造能力。

5、排練1——2個精品舞蹈,通過這些組合來鍛煉學生,同時為演出比賽做準備。

五、活動目標:

1、培養孩子的優美體態和對藝術的審美能力。

2、訓練扎實的基本功如:腰、腿、胯的軟度及開度

3、培養孩子聽音樂時能找到節拍,動作節拍準確,跳舞有自娛感。

4、培養孩子載歌載舞的習慣和舞蹈時愉快的心態。

5、培養孩子的表現欲望和基本的舞臺感覺。

六、參加人員:

一(1)班:史佳寧、趙一冉、鄒可可、陳文靜等

一(2)班:齊思雅、陳曉娜、楊欣穎、何海娟等

二(1)班:彭凱欣、趙佩潔、姜玥含、師怡菲等

二(2)班:王夢揚、王歡歡、郭宇軒、王夢瑤等

三(1)班:唐博蕊、何一聰、潘玉敏、王若彤等

三(2)班:趙玄冰、席夢穎、建怡爽、建怡炫等

七、活動安排:

1、輔導教師:___

2、輔導時間:每周輔導一次,每次30分鐘。

3、輔導內容

第1周

扶把組合練習

第2-3周

1.練習隊形,站立姿勢。

2.交待舞蹈的常規要求。

3.隨音樂協調地進行點頭,聳肩等動作。

4.復習手位,勾繃腳,點頭,聳肩等活動組合。

第4-5周

1.手位組合練習。

2.大眾健身操一級練習。

3.上學期兩個成品舞蹈練習。

第7-8周

1.練習前壓腿、旁壓腿的動作。

2.復習前踢腿,旁踢腿,能隨音樂節拍做動作。

3.鍋莊舞教學。

第9-10周

1.練習壓胯的動作,根據音樂協調地做壓胯動作。

2.舞蹈練習

3.學習小碎步組合。

4.學習在單一舞蹈動作的基礎上進行隊形變換,形成完整的舞蹈形式。

第11-15周

復習并排練匯報演出的舞蹈。

第16周

1.復習以前學的基本功及舞蹈。

2.考核總結

經典音樂教案篇10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戲曲音樂是華夏文化的瑰寶,伴隨著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唱臉譜》這首歌巧妙地將通俗歌曲與戲曲音樂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劇唱段,所以通過學唱這首歌曲可以讓學生感受京劇的魅力,了解京劇中的不同臉譜與人物性格的聯系.

2、教學內容

(1)京劇中的四個行當,以及主要的伴奏樂器。

(2)學唱歌曲>。

(3)音樂活動:全班表演>。

3、教學準備:臉譜、打擊樂器、電子琴、四個行當圖、錄音機、磁帶、課件等。

4、教學目標:

(1)了解京劇中的生、旦、凈、丑四個行當,以及簡單伴奏樂器的使用。

(2)通過學唱>,讓學生感受京劇的演唱氣氛,以及京劇中不同臉譜的含義。

(3)讓學生參與音樂活動,增加學生的表演能力、合作能力,提高學生欣賞、了解、演唱京劇的興趣。

(4)通過全班討論,達到相互學習的效果。

5、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全班有表情的表演>。

(2)難點:

1、歌曲中拖腔的演唱。

2、學生對學習戲曲音樂興趣的激發。

二、說教法

1、實踐性教學方法:通過樂器、舞蹈、演唱表演,讓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2、體驗性教學方法:借助多媒體教學,將文字、圖片、音樂等媒體綜合在一起可以創造可觀性與探索性相結合的教學情景。

3、語言性教學方法:通過啟發式、問答式談話法以及小組討論法讓學生進行學習。

三、說學法

學會合作:>這首歌不同角色的扮演培養學生的配合能力。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能告訴老師我們國家的國寶是什么嗎?

生:是熊貓.

師:那國花又是什么?

生:是牡丹花.

師:那國粹呢?

生:是戲曲....是京劇....

師:大家的答案有所不同了,接下來老師給大家播放一段音樂,請大家在這里找到答案,并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問題1:這段音樂里的主要伴奏樂器是什么?

問題2:里面的人物又分別屬于什么行當?

3、播放京劇,學生找到答案,回答問題。

板書:國粹是京劇

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有:京胡、月琴、大鑼、小鑼、鐃、鈸等。

京劇的行當:生、旦、凈、丑

(同時展現樂器與四大行當代表人物的圖象)

4、學唱戲歌>

(1)師: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臉譜來表現,不同的臉譜又有什么不同的含義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與其他流行歌曲不同的歌曲--->

(2)播放>,思考歌曲里唱的是哪個行當,唱了哪些人物,通過不同人物的臉譜聯想不同顏色代表的是什么性格,并找出最難唱的地方.

板書:竇爾敦--藍色--忠厚關公---紅色---忠勇曹操---白臉---奸詐張飛---黑臉---勇猛典韋--黃色--任俠

最難部分(拖腔):叫喳喳.....笑哈哈....美佳佳....

拖腔:京劇中,一個字用許多樂音來歌唱的唱腔形式稱為拖腔.

(3)、再次播放歌曲,請學生模仿京劇的唱腔小聲跟唱.

(4)、教師教唱全曲.

(5)、在教師的京胡伴奏下全班同學有感情的演唱全曲,演唱時注意歌曲的節奏.

(6)、教學生用拍手的方式為歌曲打節奏,然后建立班級臨時小樂隊,再請樂隊同學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7)、教師教簡單的五個京劇動作,請五位同學戴上臉譜(藍、紅、黃、白、黑臉)分別表演。

5、音樂活動:全班分角色表演整首歌曲。女同學演唱A部分,五位男同學分別表演各自的角色,小樂隊加上教師的京胡為歌曲伴奏,其他男同學演唱B部分。

師:表演完整首歌曲,大家感染了一下京劇的氣氛,你對京劇的感受怎樣啊?

生:美極啦!妙極啦!簡直OK,頂呱呱......

五、結束語

同學們,今天和大家一起學唱了這首具有濃郁京劇風格的歌曲,我也收獲很多,剛剛聽了同學們的感受,我很高興,希望你們像剛才說的一樣多接觸并多學習戲曲音樂,讓我們的戲曲音樂發揚光大,讓老外對我們的國家永遠豎起大拇指.

六、課后作業

請每個同學畫一張自己喜歡的臉譜,可以畫在紙上,衣服上,雞蛋殼上,石頭上,等等,下節課當作一件藝術品在全班展現.

經典音樂教案篇11

說教材

《春江花月夜》是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二單元第一篇。這個單元學習重點是要求“置身詩境,緣景明情”,即通過把握意象、發揮想象,體會和品味中國古典詩歌特有的意境美。

《春江花月夜》作為首篇,最能體現詩歌意境美的特點。詩人通過對春江月夜美景的描寫以及豐富的想象,將讀者引入一個情思濃郁的詩境,引領讀者感受游子、思婦兩地相望、相思之情。全詩景、情、理完美融合,既描繪了一幅月夜的美麗畫面,又表現了一種迥絕的宇宙意識,一個更深沉、更寥廓、更寧靜的境界,情韻悠長而又不乏深刻。

說學情

學生對詩歌是不陌生的,對學詩也有一定的經驗體會,但對詩歌鑒賞方法并不能系統的掌握。本詩作為選修內容,重在讓學生通過學習積累詩歌鑒賞的經驗方法,所以教學過程要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全程參與。

本詩內蘊豐厚,學生難以輕易把握,教學時我將及時點撥,引導學生探究,鼓勵學生想象和大膽質疑。

說教學目標(根據前面的分析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張若虛,在誦讀中初步感受詩歌。

過程與方法:通過想象和聯想,感受意境,體驗詩情,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熱情,培養學生對古典文學的熱愛之情。

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單元主要就是學習如何通過對古典詩歌中意象的把握,發揮想象,體會和品味中國古典詩歌特有的意境美。本課也不例外,要求學生隨著詩篇的進度,循著月光的擴散,展開豐富、奇妙的想象,在腦海中再現一幅幅美麗的月下風景變幻圖,同時還要細細品味畫境中縹緲、朦朧的情思,感覺詩人感情節奏的變化和詩歌跌宕起伏的音樂美。因此設置以下重點和難點:

重點:展開聯想和想象,進入詩歌意境。

難點:理解景、情、理如何有機地融合的。

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提倡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進度和評價目標,在學習中積極思考,在解決問題中學習,這就是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而情境是個很好的引子,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能夠深刻體驗情感、閃現思維火花、發現疑難問題、交流、激發創新思想,實現主體性的角色本位。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依據以上分析,預設本課的教學方法主要為:

情境導入法、自主探究法

說課前準備

本詩意蘊豐富,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算是長詩了,學生必須要課前預習才能一節課完成教學計劃,根據教師的預設問題學生預習,學生能在上課前初步讀懂詩歌。

預習任務:了解作者,初讀詩歌,根據注釋疏通詩歌了解大意,閱讀課文后面的賞析示例,要求學生在欣賞時,展開想象,把語言文字還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繪又帶有學生自己審美情趣的畫面。

初步感受寫了何景?蘊含了何理?抒發了何情?

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2分鐘)

當我們遙望夜空,看見朗朗明月之時,心中總是引起無限遐想。我們自然會想到與月相關的詩句,(學生回憶有關“月”的明詩,教師投引收集的名句。學生品味詩句,思考這些詩句通過寫月表達什么情懷。學生基本能答出是思鄉、相思之情。教師因勢利導,導出本節課學習內容。)月是古典詩歌的經典意象,詩人們或在月中寄托自己的情思,或因月引發哲理思考。在唐代,有一位詩人因為一輪明月而成就了詩壇的千秋美名,他就是張若虛,這首詩就是《春江花月夜》。(從古詩切入,引出月這一詩歌意象,創設情境,自然親切。向學生明確本節課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鑒賞熱情)

二、整體感知:(10分鐘)(投影展示問題)(學生自主探究,把握詩歌主要內容。)

1、一讀播放朗誦。(播放,展示圖片和配樂)

學生傾聽范讀,體會感情和節奏。哪一種意象貫穿全篇?

明確:月。寫月的詩句最多。月是一條生命紐帶貫穿全詩,將景物和情感聯系起來,春、江、花、夜都只是作為月的陪襯。

2、找出寫有月的詩句,品讀這些詩句,思考全詩寫了月的幾種狀態?

明確:寫了月的四種狀態,即初生的月(海上明月共潮生)——高懸的孤月(皎皎空中孤月輪)——西斜的月(江潭落月復西斜)——落月(落月搖情滿江樹)

從月生到月落,這是一條時間線索。

3、隨著月的變化,作者寫了哪些內容,感情的起落是怎樣的?

明確:全詩圍繞月的變化這樣一條時間線索,寫了月下美景、作者的哲理思考、思婦懷人、游子夢鄉、夢醒后的情韻幾方面內容。詩情從高亢逐漸平緩,又走向低回、哀怨,最后是夢醒后的孤寂。結尾情韻悠長,讓人回味無窮。這首詩雖然帶著些許感傷和凄涼,但總的看來并不頹廢。它展示了大自然的美,表現了對青春年華的珍異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那種對于宇宙和人生的真摯的探索,也有著深長的意味。

作者簡介(教材注釋①)

知人論世,主要是了解作者生活在盛唐時期,從而深刻感受詩歌的感情旋律,詩人的情緒哀而不傷,我們聽到的不是哀怨和絕望,而是青春、熱情的盛唐之音在詩人心中的回響

“孤篇壓倒全唐”

“詩中之詩,頂峰上的頂峰”(聞一多)

問題的設置主要涉及對詩作內容的理解。教師預設的問題具有連貫性:

問題1的“月”意象是本詩的主要意象,一切夜景正是因為有了月才能看得見;

問題2主要是明確本詩中月的幾種變化狀態,景物也在月的變化后發生變化;

問題3是月景變化后作者的感情也隨之變化。

由“月”的導入直接進入本詩主要意象更有思路上的連貫性,文本解讀是基本的,學生自主解讀、自主把握,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也為后面的賞析作基礎。

三、合作探究:(22分鐘)

二讀學生齊聲朗讀

教師向學生明確誦讀要求:進一步感受詩歌內容和感情旋律,因聲求氣,涵詠詩韻。學生在錄音范讀后展開誦讀,促進學生深入理解所要賞析的內容,并在誦讀中感受詩篇的音韻美。

學法指導:總結詩歌鑒賞方法。

學生自主總結學習詩歌的方法。學生自主總結,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經驗,也利于學生的學習經驗積累。同時符合新課程理念。

明確:朗讀、想象和聯想、意象分析等。

全詩三十六句,四句一轉韻,共九韻,每韻構成一個小的段落。請同學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和聯想力,深刻感受和創造性地體味詩歌意境,分九組探究“春江花月夜”風景圖,用散文般的筆觸,優美的語言表述出來。從而更好的領會詩人的情感和意圖。

成果展示:

1、學生自主思考,把詩歌內容用優美的語言表現出來。

2、小組交流討論,每小組遴選出比較優秀的篇章。

3、教師主持,請每小組的代表朗讀優秀的改寫片段。

4、提示學生從片段中領悟蘊含的哲理,體會作者的情感。

5、教師總結歸納,收集學生的思維成果。

此環節要求學生置身詩境,進行聯想和想象,再現畫面,談美在哪里(注意語言的優美性),學生可能只描繪畫面內容,此時我將引導學生緣景明情,體會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還可提醒學生從語言、表現手法、結構等角度賞析詩歌。賞析是本節課的重點,通過賞析,調動學生積極體驗和感受詩歌字里行間滲透出來的情感。想象和聯想是賞析詩詞的一種方法。學生描述有助于其對內容的把握和理解,并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學生賞析的基礎上,我提供下面賞析示例,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學會鑒賞方法,形成鑒賞能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詩一開頭先點出題目中春、江、月三字,但詩人的視野并不局限于此,第一句“春江潮水連海平”,就已把大海包括進來了。第二句“海上明月共潮生”,告訴我們那一輪明月乃是伴隨著海潮一同生長的。

詩人在這里不用升起的“升”字,而用生長的“生”字,一字之別,另有一番意味。明月共潮升,不過是平時習見的景色,比較平淡。“明月共潮生”,就滲入詩人主觀的想象,仿佛明月和潮水都具有生命,她們像一對姊妹,共同生長,共同嬉戲。這個“生”字使整個詩句變活了。三四句:“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滟滟是水波溢滿的樣子。江海相通,春潮渙渙,月光隨著海潮涌進江來,潮水走到哪里,月光跟隨到哪里,哪一處春江沒有月光的閃耀呢?

四、教師引導學生總結:(5分鐘)

詩歌是情景交融的,本詩情景理三方面完美融合。

(一)寫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絢麗景觀,為下面對景抒情打下基礎。景物美

(二)由寫景轉向觀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與漫漫宇宙之間的相互關系,以明月長照對照人生短暫,抒寫心中的感嘆。哲理美

(三)由感嘆人生進而抒寫思婦游子的離愁別緒,謳歌人們對愛情的向往和對幸福的憧憬.情感美

春江月夜(景)

宇宙人生(理)完美融合

相思愁情(情)

五、拓展練習:(1分鐘)(作業)(學生課后自主完成。教師檢查)

①學生搜集詩句,探究“江水、落花、春”等詩歌意象。

②背誦全詩。

(拓展鑒賞重在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并積累鑒賞方法。)

六、三讀師生共同誦讀(3分鐘)

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誦讀全詩,在含蓄、雋永的美妙旋律中結束這節課(僅僅一節課,不一定能領略這首流傳千年的經典之作的意蘊。師生共同誦讀,加強理解。在誦讀聲中結束本課,令人回味。)

板書設計

春江花月夜

唐張若虛

月生——月照——月斜——月落

春江月夜(景)

宇宙人生(理)完美融合

相思愁情(情)

經典音樂教案篇12

第13課《音樂巨人貝多芬》教案

教學目標 

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問難與互相切磋; 

二、在熏陶感染中培養學生頑強樂觀的人生態度;

三、閱讀方法上,以抓要點精讀為重點:內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內心世界為主;寫作學習上,以人物外貌描寫訓練為主。

教學重點

一是體會偉大音樂家的人格魅力,二是學習文章描寫人物外貌的技法。 

教學步驟  

一、      導入  

由《格列佛游記》中“特意讓目盲者為畫家調色”導人。此事頗不可思議,而貝多芬正是這樣一位失聰的作曲家,其中艱難不言而喻。 

二、整體感知

1.理清“客人”訪問貝多芬的全過程,說說其間寫了哪幾件事。(客人”訪問貝多芬的過程:女傭開門女傭介紹貝多芬的情況參觀貝多芬的工作室貝多芬下樓并開始和“客人”談話貝多芬和“客人”共進晚餐貝多芬回憶往事。主要事件:“客人”參觀貝多芬的工作室,貝多芬和“客人”會面,貝多芬回憶他最后一次指揮音樂會的情形。)

2.用幾句話概括一下作者筆下的貝多芬的形象。(貝多芬的形象:獨立而驕傲,沉郁而堅強,嚴肅而善良,熱愛自然,追求自由,獻身音樂。)

3.文中貝多芬的哪些話深深觸動了你?你對這些話是怎樣理解的?(學生回答)

二、研討學習本課要點一:體會大音樂家的人格魅力 

1.要求學生:默讀全文,篩出生字。 

小組討論;梳理文章主要內容,并以女傭的口吻概括那天發生的事。 

教師:出示需加以注意的生字。選幾組代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同學生一起完成板書。 

2.要求學生;精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來。 

小組討論: 

①互相幫助,理解句子含義。 

(此時屏幕顯示相關背景資料以幫助學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義。如:貝多芬名曲創作時間與雙耳失聰時間;其侄兒情況;其演奏會盛 

②各組之間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作答。 

教師:適時點撥疑義,并加以提煉補充。 

小結:研討學習的經驗:應聯系背景理解文句含義。 

3.小結要點一。 

要求學生:欣賞貝多芬名曲《命運交響曲》,談從音樂中聽出了什么。 

教師小結:耳聾,對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滅,對音樂家是整個世界的死滅。整個世界死滅了而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還重造那已經死滅的世界,重造音響的王國,不但為他自己,而且為著人類。這樣一種超生和創造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種無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傅雷)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羅曼·羅蘭) 

師生共同為本文重擬標題,以此將全文思想加以最高程度的提煉,并將板書補充完整。

三、研討學習本課要點二:學習文章描寫人物外貌的技法 

1.導人:我們已深入了貝多芬的內心世界,卻仍與他“對面不相識”,他的相貌如何?文中如何加以刻畫?(出示貝多芬畫像) 

2.要求學生:跳讀全文,勾畫關于貝多芬的外貌描寫的句子,并說說這些外表的描寫反映了貝多芬怎樣的內心世界。

教師:概括描寫人物外貌的要旨:要以形傳神,忌點點俱到,忌“臉譜化”。

3.實踐:三分鐘人物速寫(選取同班同學,描寫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讀大家一起猜,同時教師點撥寫法得失。)

四、歸結全文 

1.小組討論:站在“客人”的角度談談此次訪問的收獲。選派代表概括小組學習成果。 

2.再次聆聽《命運交響曲》,深切感悟。 

五、拓展

1.聽貝多芬名曲,提高藝術素養。

2.讀《約翰·克里斯朵夫》(教師精選篇)

教后記:雄渾激昂的《命運交響曲》叩擊著你的心靈時,你也許想起了貝多芬這位音樂巨匠——遭遇到命運沉重打擊,但他沒氣餒。生活中,教會學生要堅強的面對挫折,一貝多芬為榜樣。同時可以側擊其他的作家。

經典音樂教案篇13

音樂教案-音樂欣賞:《伏爾加船夫曲》(精選2篇)

-音樂欣賞:《伏爾加船夫曲》篇1

音樂欣賞:《伏爾加船夫曲》 

重慶市萬州區長灘初級中學梁清友

年  級:七年級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目標 :

1、學會聆聽音樂。

2、能夠辨別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

3、能夠對歐洲民族民間音樂感興趣,喜歡不同民族的藝術風格,并主動探索與其相關的音樂

文化內涵。

教學重點:音樂所表達的情感、主題思想。

教   法:講授法、討論法、欣賞法。

教學過程 :

一、新課導入  :

教室墻上掛著俄羅斯風景畫、地圖、國旗和列賓所作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播放由古箏演奏的樂曲,讓學生愉快地走進教室。

課件播放歌曲片段:(1)王宏偉演唱的《西部放歌》 

(2)佟鐵鑫演唱的《我愛祖國的藍天》 

(3)《伏爾加船夫曲》

師:請同學們辨別它們分別屬于那種音色?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生:(1)屬于男高音、高亢純正甜美。

(2)男中音、渾厚。

(3)男低音、渾厚。

師:同學們注意區分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它們主要是由音的高低和音色的本身特點來

劃分的,而不是單純聽音的高低,男低音音色渾厚、沉重。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引入課題,感悟音樂,以音響的美吸引學生,辨別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它們音色的特點。)

二、新課教學

師: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學習以男低音演唱的《伏爾加船夫曲》。

課件出示課題:音樂欣賞《伏爾加船夫曲》。

1、聆聽音樂(第1遍)。

師:請同學們聽音樂《伏爾加船夫曲》,并思考:你從音樂中聽到了些什么?歌曲屬于哪個國

家?體裁是怎樣的?歌曲的力度是怎樣的?

生:(1)我聽到了沉重的號子聲。(2)俄羅斯歌曲。

(3)力度有弱有強。(4)體裁不清楚(說明:歌曲用俄語演唱,學生不易理解)。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聆聽音樂,感受音響的樂趣,從音響中能有所聞。)

師:請大家看墻上列賓所作油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并結合小學所學過的課文,剛才聆聽的

音樂,討論歌曲的思想內容。

生:畫面描繪出一些不同表情貧窮的人們在拉一條貨船,反映了沙皇的統治下人們承受著

痛苦。

(設計意圖:讓學生同其它學科聯系起來,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課堂中來,有益地自主學習,有效地探究學習,充分地合作學習。)

2、分析、理解、聆聽音樂第2遍分部(漢語演唱)。

師:請問歐洲最長的河是?

生:伏爾加河。(全體學生齊聲回答)

師:對,伏爾加河是歐洲最長的一條河流。俄羅斯人民稱它為“母親河”,這是因為伏爾加河流域自然風光秀麗;資源豐富、兩岸人民勤勞勇敢,并且建立起自己生活的家園,創造了優秀的俄羅斯文化的原故。所以,他們對伏爾加河的感情就像對母親的感情一樣。

播放音樂開始部分(1-20小節)A

師:1=D4/45363053630力度很弱,你從音樂中想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纖夫在遠方拉纖勞動動作和沉重的步伐,漸漸向我們走來,只能聽到隱約的號子聲,同時表達了他們內心的不平和痛苦,呻吟和嘆息。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聽到那些號子?它們起什么作用?

生:打夯號子,抬石頭號子等。在勞動中起著協作、一起用力的作用。

師:同學們答的很好,號子很多如:出海打魚,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搖櫓、拉纖、放排,碼頭搬運,建筑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挖石膏、制鹽等勞動幾乎都要有不同的勞動號子相伴。這些都是民歌中的一種,必備條件首先是集體勞動,同時還必須是需要互相協作的集體勞動,因此是人們勞動中集體創造出來的。

分別播放音樂(21—36小節)A1(27—52小節)A2(邊聽邊講解)

師:(1)1=D4/4517.17653630以四度上行,具有號召性的音調結合而成,音樂顯得更加沉重而有力。

(2)1=D4/43–3·33·3333-33217563-最高、最強音上的同音進行,充分顯示了他們的力量和奔向未來,追求光明的決心。

播放音樂尾聲(53—64小節)

師:尾聲你想到了什么?

生:歌曲開頭那低沉的音調再現,不僅達到首尾呼應統一,而且使人仿佛耳聞目睹,描繪出

纖夫們拖著沉重的貨船,邁著艱辛的步伐由遠而來,復而遠去,直到最后消失在遠方的情

景中。

(設計意圖:同學們通過聆聽音樂深入理解音樂,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在一起,深入理解號子,體驗音樂的情感,音樂所表達的內涵。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師:歌曲的結構圖式:

A         A1          A2           尾聲

(1-20小節)(21-36小節)(37-52小節)(53-64小節)

歌曲的主要藝術特點:(教師講解)

師:歌曲力度層次的變化特點?

生:(ppp﹤ff﹥ppp)教材18上面這幅畫生動形象的反映力度特點(學生齊聲回答)

師:本節課學習的勞動號子式的固定音型?生:53630____0

師:生活中常見的號子的固定音型,如:(1)“嘿左嘿左”____(2)嘿?一左來嘿?一左-X?____?__-

師:男低音是由男聲演唱,音域不高,音色沉重、渾厚。

完整聆聽全曲(第3遍)結合前邊的分析、領會音樂所表達的情感。

(設計意圖:聆聽音樂的純音樂階段的理解。)

3、表現音樂、創造音樂

師:歌曲的主題思想是什么?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各組請代表分別說說討論的結果。

生:“踏平世界的不平路,對著太陽唱起歌。”深入反映他們以堅韌不撥的毅力,同沙皇政

府作斗爭,對未來光明的追求和向往。(匯總結果)

師:同學們結合剛才完整聆聽歌曲,深入理解,請記出你記憶感受最深刻的樂句。

生:積極拿出紙和筆,記下樂句。

師:結合大家聆聽的歌曲,以你在生活中所看到或聽到的,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表現方式即興表演。(以唱歌、跳舞、繪畫、戲劇、小品等藝術形式)

這首歌曲告訴我們: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勝利一定是屬于你自己。

(設計意圖:通過對音樂的理解,以各種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音樂,培養學生動口、動腦、動手的能力,能將音樂創造性的發揮。音樂最終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啟發。學生受到了什么樣的教育。)

4、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男低音演唱的歌曲。特別是男低音渾厚凝重的音色,表達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追求。同學們下去后自己學會從哪些方面聆聽音樂,辨別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情感。由此可見,我要珍惜現在大好時光,努力學習,將來為祖國的建設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音樂教案-音樂欣賞:《伏爾加船夫曲》篇2

第四課:《鷹》、《伏爾加船夫曲》

第一課時

授課時間:月 日

教學內容:歌曲《鷹》

課型:新授

教學內容:

1、歌曲《鷹》

2、讀譜知識;力度記號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運用力度的變化,以優美流暢的歌聲來表現雄鷹的健美形象,抒發自己豪邁的志向。

2、小結和練習運用各種常用的力度記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聽音樂進教室,律動。

2、唱師生問好歌。

二、發聲練習:

三、讀譜知識:力度記號

音樂中音的強弱程度叫力度。這是塑造音樂形象、表現音樂內容的一種重要手段。力度的標記可分為:

①強弱程度固定

f(強)mf(中強)ff(很強)

p(弱)mp(中弱)pp(很弱)

②強度逐漸變化

(漸強)      (漸弱)

③強度突然變化

﹥(重音)sf(特強)

每一種力度記號所代表的強度沒有絕對的標準,只是相對而言。

四、歌曲《鷹》

1、簡介:此曲是日本的一首家喻戶曉、流傳甚廣的兒童歌曲,通過對矯健的雄鷹的謳歌,抒發了少年兒童的美好理想和豪邁志向。

2、教師范唱:

3、學唱:

①第一樂段的兩個樂句,暫不出示歌譜,從聽辯兩個樂句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入手。教師在提出要求后,彈奏三次,讓學生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再分句彈奏兩次,由學生模仿背唱。唱對的帶領該生的小組重復該樂句,注意力度的表現。最后,出示歌譜,完整地視唱歌曲。

②第二樂段的前四小節。視譜即唱,逐步做到下列要求:識譜→運用力度表現→二聲部緊密銜接。

③學習第二樂段的輪唱應先分聲部視唱,做好各聲部的力度表現,然后進入輪唱,要求層次分明,起伏有致。

④學唱歌詞。初學時,可以一組學生唱詞,一組學生唱旋律,以降低難度。

4、歌曲練唱

教后札記:

小結:

第二課時

授課時間: 月 日

教學內容:欣賞《伏爾加船夫曲》;綜合練習

課型:綜合課

教學重點:欣賞

教學目的:引導學生注意欣賞《伏爾加船夫曲》在旋律、力度上的表現特點,從而更好地感受歌曲的內容和情緒;并比較獨唱與合唱形式演唱的不同藝術效果。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聽音樂進教室,律動。

2、唱師生問好歌。

二、復習歌曲《鷹》

三、綜合練習(二)

讓學生用相反的力度和相反的旋律進行方向模仿教師所唱的音組,在感性模仿達到要求的情況下,標上力度記號,以加深對力度記號的認識。

綜合練習(一)

要做到兩個聲部的力度層次清楚是要費一番功夫的,學生要集中注意力。

四、欣賞

1、簡介:此曲是一首舊俄時期伏爾加河船夫拉纖是唱的歌,深刻反映了俄羅斯人民在沙皇統治下從事艱辛的勞動、過著牛馬般的貧困生活,也表現了他們的反抗精神。

2、初聽:要求學生注意演唱中音量的細膩變化所表達的纖夫們拽船由遠而近、由近而遠的情景,以及由于力度的變化形成歌曲的高潮。

3、分段賞析:歌曲從伏爾加河纖夫們沉重的勞動聲開始:這是歌曲借以發展的基本曲調。歌曲中的每個樂節、樂句的落音都是,但并不感到單調。從弱到強、從強到弱的力度處理,形象地表現出纖夫們拉著沉重的船由遠而近、由近而遠的情景。

4、復聽;完成聽聽想想。

教后札記:

小結:

經典音樂教案篇14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手指肌肉動作和協調能力。

2、學習6的形成,區別5、6兩數之間多1少1的關系。

3、幼兒樂于參與活動,感受游戲在學習過程中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黑板夾子若干自制教具(蝴蝶、蜜蜂、花、數字卡片)幼兒人手一份操作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帶領幼兒做小律動

二、比賽夾夾子游戲

1、出示教具花夾子數字卡片

小朋友看這是什么呀?(花)老師還準備了(小夾子數字卡片)。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玩個夾夾子的游戲。

2、出示小鼓,教師講明游戲規則,當鼓聲響起開始,鼓聲一停小朋友也馬上停下,然后我們來比一比誰家的夾子最多。

1)第一輪游戲請小朋友夾夾子,夾完數一數自己一共夾了幾個。

2)第二輪教師講明第二輪游戲要求這次用數字卡片來告訴老師夾了幾個。

3)第三輪這次的要求比上次的還要難,請小朋友夾比4個多1個的夾子。

4)第四輪夾比5少1個的夾子。(教師小結)

三、聽力比賽

1、這次要考一考小朋友的小耳朵,請小朋友挺好了(教師拍手6下);請小朋友也用拍手的方式來告訴老師你聽到了幾聲?(6聲)

2、繼續聽,老師跺腳6下;請小朋友用數字卡片來告訴老師你聽到了幾聲?(6聲)

教師出示數字6小結:凡是像剛才老師拍手跺腳的數量我們都用數字6來表示;

請小朋友也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現一下數字6,請幼兒表演

四、出示黑板、花請幼兒點數

1、今天我也用小花來玩游戲,請小朋友數一數我這里有幾朵小花?(5朵)那我想讓它變成6朵怎么辦?(加上1朵)

剛剛是5朵,又加上了1朵變成6朵了,那我們一起來說5添上1是6。

2、拿下來1朵剩幾朵了?(5朵)

我們一起來說6去掉1是5

五、利用教具蜜蜂、蝴蝶來做游戲

幼兒人手一份操作紙,今天香香的小花還引來了許多的小蝴蝶和小蜜蜂,它們都要和小朋友做游戲,請小朋友把操作紙平放到桌子上。

聽老師指揮:

(1)請在第一行格子里飛進4只小蜜蜂,再想辦法讓小蜜蜂變成5只,再想辦法變成6只。

(2)請在第二行格子里飛進5只小蝴蝶,現在請小朋友看看誰多誰少?再想辦法讓蜜蜂和蝴蝶變的一樣多。

六、結束部分

今天你們玩的開不開心,那我們今天就到這里跟客人老師再見吧!

1028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压缩空气检测_气体_水质找上海京工-服务专业、价格合理 | 订做不锈钢_不锈钢定做加工厂_不锈钢非标定制-重庆侨峰金属加工厂 | 广域铭岛Geega(际嘉)工业互联网平台-以数字科技引领行业跃迁 | 阿尔法-MDR2000无转子硫化仪-STM566 SATRA拉力试验机-青岛阿尔法仪器有限公司 | 印刷人才网 印刷、包装、造纸,中国80%的印刷企业人才招聘选印刷人才网! | PVC快速门-硬质快速门-洁净室快速门品牌厂家-苏州西朗门业 | 红外光谱仪维修_二手红外光谱仪_红外压片机_红外附件-天津博精仪器 | 江苏齐宝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 交流伺服电机|直流伺服|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深圳市华科星电气有限公司 | 影视模板素材_原创专业影视实拍视频素材-8k像素素材网 | 电子书导航网_电子书之家_电子书大全_最新电子书分享发布平台 | 彼得逊采泥器-定深式采泥器-电动土壤采样器-土壤样品风干机-常州索奥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 软文发布-新闻发布推广平台-代写文章-网络广告营销-自助发稿公司媒介星 | 碳化硅,氮化硅,冰晶石,绢云母,氟化铝,白刚玉,棕刚玉,石墨,铝粉,铁粉,金属硅粉,金属铝粉,氧化铝粉,硅微粉,蓝晶石,红柱石,莫来石,粉煤灰,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硫酸镁-皓泉新材料 | 结晶点测定仪-润滑脂滴点测定仪-大连煜烁 | 石家庄装修设计_室内家装设计_别墅装饰装修公司-石家庄金舍装饰官网 | 网架支座@球铰支座@钢结构支座@成品支座厂家@万向滑动支座_桥兴工程橡胶有限公司 | 合肥汽车充电桩_安徽充电桩_电动交流充电桩厂家_安徽科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TTCMS自助建站_网站建设_自助建站_免费网站_免费建站_天天向上旗下品牌 | 翰香原枣子坊加盟费多少钱-正宗枣核糕配方培训利润高飘香 | 雷冲击高压发生器-水内冷直流高压发生器-串联谐振分压器-武汉特高压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亿立分板机_曲线_锯片式_走刀_在线式全自动_铣刀_在线V槽分板机-杭州亿协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浙江上沪阀门有限公司| 粉丝机械,粉丝烘干机,粉丝生产线-招远市远东粉丝机械有限公司 | 进口试验机价格-进口生物材料试验机-西安卡夫曼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三氯异氰尿酸-二氯-三氯-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强氯精-消毒片-济南中北_优氯净厂家 | lcd条形屏-液晶长条屏-户外广告屏-条形智能显示屏-深圳市条形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 深圳展厅设计_企业展馆设计_展厅设计公司_数字展厅设计_深圳百艺堂 | 闪蒸干燥机-喷雾干燥机-带式干燥机-桨叶干燥机-[常州佳一干燥设备] | 创富网-B2B网站|供求信息网|b2b平台|专业电子商务网站 | 定时排水阀/排气阀-仪表三通旋塞阀-直角式脉冲电磁阀-永嘉良科阀门有限公司 | app开发|app开发公司|小程序开发|物联网开发||北京网站制作|--前潮网络 | 浙江栓钉_焊钉_剪力钉厂家批发_杭州八建五金制造有限公司 | 山东艾德实业有限公司| 缓蚀除垢剂_循环水阻垢剂_反渗透锅炉阻垢剂_有机硫化物-郑州威大水处理材料有限公司 | 手板-手板模型-手板厂-手板加工-生产厂家,[东莞创域模型] | 螺纹三通快插接头-弯通快插接头-宁波舜驰气动科技有限公司 | 大型多片锯,圆木多片锯,方木多片锯,板材多片锯-祥富机械有限公司 | 杭州营业执照代办-公司变更价格-许可证办理流程_杭州福道财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悬浮拼装地板_篮球场木地板翻新_运动木地板价格-上海越禾运动地板厂家 | 国产频谱分析仪-国产网络分析仪-上海坚融实业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