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課件教案主題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明確教學目標和內容,從而更好地組織教學。如何才能寫出優秀的小學美術課件教案主題?這里給大家分享小學美術課件教案主題供大家參考。
小學美術課件教案主題篇1
目標:
1、在學畫正面人和側面人的基礎上,表現出人物的動態。
2、進一步學習運用黑白、疏密的方法。
準備:
1、人物剪紙的各種動態圖片
2、記號筆、八開紙。
過程:
1、請幼兒觀察臺上幼兒的正面與側面的區別。
2、臺上幼兒做出各種動作:如:走,跑,跳,彎腰等,并請其他幼兒根據臺上幼兒的動作擺弄人物剪紙的圖片。
3、出示幼兒優秀作品,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分析講解繪畫方法提出要求。
(1)要畫出正面或側面的人物臉部特點。
(2)畫出人物的動態。
(3)主體加密,背景要疏。
4、幼兒作畫,教師巡回輔導。
5、展示評價作品。
小學美術課件教案主題篇2
一、教學目標
1.以強烈的視覺形式來展示民間玩具,使學生獲得一種視覺上的體驗,并初步直觀地了解俑的造型與色彩。
2.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對傳統藝術的熏陶,培養學生從小熱愛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分析
1.《熱愛祖國優秀傳統藝術》是本套教材的特色欄目之一。當你打開每冊教科書的首頁,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幅幅我國傳統藝術的精華之作。這個欄目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的傳統藝術日益受到現代社會生活方式,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挑戰,如何正確對待我國傳統藝術,如何從小培養學生熱愛本國的優秀傳統藝術的美好情感,是新世紀賦予每一位藝術教育工作者的任務。
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內容涉及相當廣泛,就美術領域而言,有繪畫、書法、雕塑、建筑、工藝、民間藝術等。本欄目通過擷取傳統藝術中的精品,同時符合學生不同年齡階段欣賞特點,使學生首先對這些優秀的作品留下深刻的視覺印象,并能初步了解我國傳統藝術的種類以及特征。在教材編寫中,選用圖片的原則是在兼顧內容的前提下,強調作品的視覺沖擊力,把美術是視覺藝術的這一重要特征強化出來。在整冊教科書中,視覺的印象被相當地強化了。
2.本欄目在內容安排上,小學階段以我國工藝美術作品為主,中學階段以繪畫、雕塑、建筑為主。小學階段選取的作品有民間玩具、剪紙、泥塑、青銅動物雕塑、皮影、陶瓷等。本冊選取了雕塑——俑。俑是古代用于殉葬的物品,題材多是被役使的衛士、奴仆和樂舞伎的偶人或現實生活中的畜獸等。俑最早是替代奴隸殉葬的模擬品,起于春秋戰國時期,在秦漢與隋唐盛行,到宋代因流行紙冥器而漸衰。
漢俑的雕塑特點是:長于動態刻畫,造型適度夸張,形象鮮明,手法簡潔概括,極富生活情趣,表現出稚拙、憨厚、渾樸的藝術風格。代表作品主要有《兵馬俑》、《侍女俑》、《樂舞雜技俑》、《擊鼓說唱俑》等。
《擊鼓說唱俑》是一件在四川東漢墓出土的雕塑,表現了古代說書藝人邊敲鼓邊說唱的生動神態。他左臂挽鼓,右手舉槌,似乎正說到精彩處,手舞足蹈,眉開眼笑,一副詼諧有趣的樣子。造型拙樸、渾厚,手法夸張、概括,充分顯示了古代陶塑藝人豐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制陶技巧。
小學美術課件教案主題篇3
教學目的:
1、了解中國畫傳統寫意花卉的技巧特點,學會欣賞中國畫作品,并從中領會到畫的意境,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務。小學美術課《菊花》教案
2、學習中國畫寫意菊花的簡單畫法,進行筆墨基本功訓練。
教具:
1、學生用具:中國畫顏料、墨汁、毛筆兩支一支為狼毫小筆用于勾勒線條,一支為羊毫用于點、染色(如大白云)、調色盤、水罐、一張舊報紙代替墊布、八開生宣紙。
2、教師用具:繪畫工具一套、放大的菊花范畫一張、分步步驟圖一張、空白生宣紙1張。
教學重點:
本課重點是提高學生對中國畫的認識,練習用毛筆、宣紙作寫意花卉畫的技巧。
教學難點:
本課難點是用筆用墨和掌握適當的水分表現不同的濃淡墨色。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學習用具準備情況。
二、導入新課
我們在四年級時已學過用中國畫的寫意畫法畫,荸薺和櫻桃、西瓜等,今天,我們學習用中國畫的寫意畫法畫菊花。(板書解題:菊花中國畫)
三、講授新課
1、啟發談話
你們知道菊花什么時候開花嗎?(指名回答)
(——它是深秋時獨自開放)
(——深秋之日天氣已經開始變冷,為什么菊花還會開花呢?)
因為菊花不怕冷,不畏嚴寒,故它能在深秋獨放,而正是它的這種特性,能引起人們的心理共鳴,且不同心境的人均可從中尋覓出不同的寓意。我們可以從唐代農民起義軍首領黃巢的兩首詠菊詩中看看他是如何贊美菊花。其一:“颯颯西風滿院裁,香寒蕊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借菊花不在春天開放,嗟嘆生不逢時,流露出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慨,抒發要干一番大事的雄心壯志。其二:“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時百花殺。陣陣香氣透長安,滿城盡戴黃金甲。”則充滿革命的豪情,表達了他對起義軍的勝利前景的自信。
你們看,一朵小小的菊花競然使人們產生這么多的遐想,實屬不易,今天我們就用菊花這種傲然的精神來學畫菊花吧!
2、讀畫
菊花對大家來說,并不陌生,到處可看到各種各樣的品種,又因近代以來經過園藝家的精心培育,更是千姿百態、異彩紛呈,然而最常見的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畫的黃色小菊花。
(出示范圖)
(1)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幅菊花,看看它們是由那幾個部分構成的?(——菊葉、菊枝、菊花)。再看看菊葉有什么不同?菊花又有什么不同?菊枝呢?(——菊葉有大有小,有淡、有濃、花有全開的花、半開的花,有露出花蕊的和沒有露出花蕊的,有朝上的、朝左、朝右開的花,菊枝干勁有力地襯托著葉和花)。而花是由什么形狀的花瓣組成的?——由尖頭橢圓形組成的:
②再請同學們觀察課本21頁中菊花和菊葉的步驟圖看看是如何一步一步畫的(——先勾花瓣、后填色,先側鋒畫出菊葉,未全干時勾出葉脈)。
③寫意花卉的技巧特點
寫意花卉使用生宣作畫。講究用筆筒練流暢狀物形神兼備。其作畫程度不像工筆畫那樣。把色、染步驟分得那么清楚,往往根據繪畫藝術效果的需要,綜合勾、皴、擦、染、點等手法表現對象。而今天所學的“菊花”為小寫意畫、下面看看老師是如何所畫它的!
3、作畫步驟
邊講邊現場演示(貼出空白生宣紙)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菊花的花和葉,均需枝干支撐,花須掩葉、葉則映枝。畫法一般先畫花頭,后穿枝條。而后添葉,也可先畫花頭,次畫葉,最后穿枝。以自已的習慣為準,沒有定法。下面介紹一般畫法:
①畫花:先用濃墨從花心往外有層次地勾出花辨,等墨干后再上藤黃色。如枝頭有含飽未放的花苞。用淡綠色為小底藤黃色點出。[師示范畫后板書]
②畫枝:用筆可曲可直、要有節奏,不可太光,可中鋒,可側鋒,要留下用筆的痕跡。用色一般同葉色。[畫后板書]
③畫葉:先用毛筆蘸淡墨(可調少量墨綠筆尖再蘸一點濃墨大筆點畫,趁墨色未干時用濃墨勾葉脈)[畫后板書]
(出示分步步驟圖)
師小結:畫花和葉運用了兩種不同的手法這兩種手法就是小寫意花鳥畫的最基本的枝法特點。
4、帶領學生臨摹
定位:也叫布局。就是要把這幾朵菊花安排在畫紙的適當的位置上。可先用鉛筆輕輕的畫個大慨,以便掌握整體。
畫花:用狼毫小筆蘸濃墨從花心往外有層次的勾出花辨、干后填上藤黃色。花蕊用綠色填上。
畫枝:用筆可曲可直,要有節奏,不可太光,可中鋒,可側鋒要留下用筆的痕跡,用色一般同葉色。
畫葉:用大白云濕毛尖蘸少許的墨在盤中間調幾下(可調少許墨綠),筆尖再蘸一點濃墨,大筆畫葉(這樣畫出的一筆,就有深有淺,墨色比較活)。
(巡回檢查一遍,是否符合,及時表揚與糾正)
四、巡回指導
1、突出重點:詳細講解勾線用筆方法與點染要領,指示學生注意筆墨的濃淡、干濕變化。
2、提醒學生注意環境衛生、不要亂甩毛筆,要用專用的抹布或吸水紙來吸墨、揩桌、擦畫具等,培養學生良好習慣。
五、小結
1、展示畫好的作業
2、評價作業優缺點
3、提出今后應注意的地方
六、布置課外學習
欣賞以菊花為題材的美術作品,思考畫家是怎樣表現菊花的,怎樣通過菊花表達作者思想感想的?如有時間也可以寫生或者臨摹一幅菊花寫意圖。
板書設計:在圖片里
小學美術課件教案主題篇4
一、教學目標。
1、感受色彩美認識同一種顏色的特點。
2、用深淺不同的顏色作一幅畫。
二、教學重點。
認識色彩明度變化。
三、教學難點。
作畫時明度對比的利用。
四、教學準備。
繪畫工具:顏料、毛筆、鉛筆。
五、教學課時。
此課教授2課時:第一課專門練習色彩的調制;第二課專門練習色彩的裝飾應用。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畫單色畫
(二)新授。
1、復習學生的色彩知識。
(1)讓學生辨別不同顏色。再出示新課內容。
(2)出示較普通的藍色、示較淡的藍色、較深的藍色請學生辨別。
2、指導:得出結論是不同深淺的同種顏色。
3、問學生如何使同種顏色變深或變淺。
(2)加白加黑還可以加水我們管這種現象叫做色彩的明度變化。(解釋色彩明度概念)
(2)問學生還可以用什么方法改變色彩的明度。得出結論,變淡可以涂上本來就淡的顏色。
4、教學生調色,提出要求。
(三)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大膽練習,先用原色、間色來進行調配,再嘗試用復色等進行練習。
(四)講評學生作品。
小學美術課件教案主題篇5
課題:我的同學
教學目標:
(一)進一步使學生掌正確的觀察方法。(了解、練習)
(二)用線描寫的方法表現人物的頭部特征。(練習)
(三)通過繪畫,增強同學之間的友情。(感受)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寫生用具:畫板或講義夾。
教學步驟:
一、啟發性談話,揭示課題。
畫好寫生的關鍵是什么?
根據學生的講述作小結:對寫對象進行認真地觀察。這節課,將進一步學習寫生的方法,給我們的同學畫張像。
導入新課。
二、觀察同學的特征,
找幾位性別、發式、五官特征不同的學生到講臺前做模特,教師輔導學生對這些模特比較觀察:
這幾位同學的臉,有什么明顯的特征。
以一同學為例,組織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邊觀察邊分析:由于位置角度的不同,結構有什么不同?
學生觀察、分析并回答;教師作適當的小結并作簡單的板畫。
1、頭型特征:正面頭像以鼻梁為中心線,左右兩邊相同。半側面頭像,人的五官位置和大小就產生了透視變化。著重觀察頭型特征,如大頭、長臉、圓臉、扁臉………..
2、頭發:發型。男同學,看他們的發際重點看耳前、腦后;女同學,發型各不同,無論短發,還是小辮,頭發總比頭型輪廓線略大一層。
3、五官特征:著重觀察繪畫對象五官中最明顯的特征。如大眼睛、方鼻子、大耳朵、小嘴巴………..
教師簡略演示后小結:寫生時最重要的是細致觀察,觀察時一定要抓住寫生對象最明顯的特征。
a)組織座位。
座位拉開一定距,被畫的同學要坐隱,坐端正。
b)學生寫生,教師巡視指導。
整個過程要嚴肅,認真。除了努力畫出同學的特征外,要盡量美化。教師巡視時,不斷表揚、鼓勵仔細觀察、認真寫生的同學,避免學畫時嬉鬧和出現丑化同學的作業。
c)展示一部分同學的作業,引導大家討論,具定優秀作業,給予鼓勵,找出大部分同學共有的問題,教師作重點分析、演示。
小學美術課件教案主題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彩繪的方法繪畫菊花。
2.大膽運用深淺兩色的結合畫花瓣,感受色彩的對比性。
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的顏料、毛筆每人一只、卡紙每人一張。
2.范例、圖片。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說說菊花的基本特征
師:你見過菊花嗎?是什么樣子的?
2.出示范例,幼兒欣賞。
二、講解示范
1.教師在視頻轉換儀上示范菊花畫法。
師:先畫花心,接著畫花瓣,花瓣有的長有的短,這是卷卷的花瓣。
2.請個別幼兒上臺示范畫,教師及時講解與范畫。
三、幼兒作畫
提醒幼兒在畫畫的時候注意顏料的搭配和花朵的布局。
四、展示評價
1.把幼兒作品展示在展示架上。
2.教師和幼兒一起評價作品。
小學美術課件教案主題篇7
教學內容與目標
1、知道裝飾色彩在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應用,了解民間藝術中裝飾色彩的特點和表現方法。
2、學習和掌握裝飾色彩的用色方法,運用裝飾色彩創作裝飾畫。
3、了解色彩的寫實性與裝飾性的區別,在教學體驗中感受裝飾色彩的美感,培養學生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
教學重點:了解民間藝術中裝飾色彩的特點和表現方法。學習和掌握裝飾色彩的用色方法,運用裝飾色彩創作裝飾畫。
教學難點:裝飾畫的造型突出夸張變形,色彩對比強。教學準備:欣賞用的范畫資料,繪畫工具、材料,拼貼工具、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問:裝飾畫中的牛與自然界中的牛對比有什么不同
揭示課題:裝飾色彩
二、新知
1、講授裝飾色彩。裝飾色彩是提取自然形象中的色彩,進行夸張和對比,色彩鮮艷,對比強烈,給人以質樸、真摯的感受。民間的裝飾色彩常用補色的對比關系如:紅與綠,橙與藍,黃與紫
2、欣賞分析作品
①、農民畫《耱地》
師:裝飾色彩常常和現實生活中的色彩不一樣。雖然它源于自然,但不是對自然色彩的復制。你看《耱地》里的牛多漂亮!可是生活中的牛真有這么多色彩嗎?農民畫家敢于把牛畫得這么艷麗,顯示了他們對色彩的豐富想象力和對生活的無限熱愛。
②、學生優秀作品
比較寫生色彩與裝飾色彩上它們之間有什么不同嗎?
三、作品展覽,激發創作激情
優秀作品欣賞,強調色彩鮮明、艷麗、明快。
四、學生創作教師輔導。
1、學生活動:請你介紹一下自己的畫,它使用了什么裝飾色彩?給人什么感覺?
2、評價作品用色的方法和效果。
五、課后拓展
展示其他內容的作品,引導學生回家進一步學習。
小學美術課件教案主題篇8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用畫表現自己在節日中看到的、接觸到的或感受最深的事和物。
2、引導幼兒合理地布置畫面,初步學習處理遠近的關系和畫法。
3、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表現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范例、幼兒繪畫用品
教學流程:
導入活動交代任務、幼兒作畫相互講評
教學重難點:
合理布置畫面,處理好遠近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小朋友,這幾天國慶節過得真快樂,今天老師請小朋友把快樂的國慶節中經歷的事情畫在紙上,讓大家知道你是怎么過節的
2、和好朋友講講你在節日里做了些什么事(參加什么活動?看到了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交代任務、幼兒作畫
1、把自己的事畫出來,畫得時候要注意畫面內容的安排,近處的東西畫大點,畫在下面;遠處的東西畫小點,畫在紙的上邊
2、教師示范,幼兒觀察
3、幼兒安靜作畫,教師指導
4、教師提醒幼兒注意處理遠近關系
三、相互講評
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相互欣賞:請幼兒自我評價或相互評價。
小學美術課件教案主題篇9
活動目標
1、使幼兒能正確地叫出菊花的名稱,知道其明顯的外形特征(菊花的大小、顏色、氣味、葉子的形狀)和用途;
2、使幼兒初步掌握從上到下有順序的觀察物體的方法,引起幼兒的興趣,并培養幼兒愛護花草的良好習慣。
3、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4、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叫出菊花的名稱,知道其明顯的外形特征;
難點:使幼兒初步掌握從上到下有順序的觀察物體的方法,養成愛護花草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準備幾盆菊花;瓶插菊花幾枝;
2、印有菊花或菊花葉子的小卡片(事先放在桌上;)
3、干菊花若干、幼兒園用的小茶杯(與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一、看卡片、找菊花
師:今天,老師帶了很多好看的卡片,小朋友們想知道這些卡片上畫的是什么嗎?那就請每個小朋友把桌子上的卡片翻過來,看看卡片上畫的是什么?(花、葉子)對了,上面畫的是花和葉子,老師想請小朋友到院里去找一找,看看我們幼兒園里有沒有跟卡片上一樣的花和葉子。找到后,就請你站在你找到的花和葉子的前面,老師看哪些小朋友找得最對最快。(幼兒到室外園地中找菊花,老師把盆栽搬進教室里放在桌子上)。
二、認識菊花
1、認識花
問:你們是怎么找到這些花的呢?
答:根據圖片上畫的花和葉子,圖片上的花是一絲一絲的,像一個拳頭,葉子邊上是彎彎曲曲的、
問:哪個小朋友告訴老師,我們搬到教室里的叫什么花?
答:菊花。
師:我們都找對了嗎?請小朋友先把剛才老師發給你們的卡片翻過去,放在桌子上,讓小卡片睡一會兒。
問:菊花的中間是什么顏色?除黃的、白的顏色,我們還看到菊花有什么顏色?
答:紅的、紫的、
問:菊花的中間是什么顏色?長得怎么樣?
答:黃色的、密密的、細細的、
問:菊花像什么?
答:像毛線團,像分開的桔子、
問:菊花是一樣大小嗎?
答:不一樣大小的,有的菊花大,有的菊花小。
老師聞花(手在鼻前輕輕的扇)
問:你們也想聞花嗎?就請小朋友像老師一樣地聞花,聞到什么味了?(清香味)。
小結:菊花真美麗。菊花有很多顏色,有、有、還有、;菊花的形狀也很多。有的像、有的像;菊花不是一樣大小的,有的大,有的小。
2、認識葉。
問:菊花的葉子有沒有顏色,是什么顏色的?
答:綠色的。
問:菊花的葉子是什么樣子的?
答:葉子的邊是彎彎曲曲的。
3、認識莖和根。
問:花和葉子是長在什么上的?是不是菊花和葉子都長在這上面呢?
答:花和葉子都是長在莖上的。
問:莖是什么樣的?
答:長長的,細細的。
問:菊花有沒有根?怎么我們看不到根呢?沒有根菊花還會長大嗎?
答:菊花有根,根是長在土里的,沒有根菊花不會長大。
教師小結:菊花真美麗,有的在有的小,菊花有各種顏色,有各種形狀。菊花的葉子是綠色的,葉子的邊是彎曲的,聞菊花可以聞到淡淡的清香。菊花的根被埋在土里,沒有根,菊花就長不大。
4、菊花的功用
菊花還可以做成好吃的東西呢!你們知道菊花可以做成什么好吃的東西嗎?
(菊花茶、藥。)
5、品嘗菊花茶
(1)讓幼兒揭開杯子,看看杯子里放著什么?(干菊花)這些干菊花是工人叔叔、阿姨把新鮮的菊花曬干做成的。
(2)(老師給幼兒沖水)問:看看干菊花變了嗎?變成什么樣子?你們聞到了什么味兒?(清香味)
老師嘗菊花花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師:你們也想嘗一嘗嗎?水很燙,請小朋友慢慢地喝,不要把菊花喝下去,喝的時候聞一聞有什么味兒。
1、通過這一節課,幼兒對菊花的認識比較到位,能清楚的知道菊花的形態和作用。
2、介紹菊花的功用環節太薄弱,菊花的功用比較多,還可以插在瓶里欣賞,制成干花作裝飾等等。
小學美術課件教案主題篇10
教學目標:
1、運用各種材料,通過繪畫、拼貼、拼畫等方法進行舊汗衫的再造設計活動,體驗再造過程。
2、運用視覺、聽覺,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欲望。
3、嘗試大膽的運用各種方法和材料制作表現,并且大膽的展現自己。
教學重點:
能夠根據舊汗衫的顏色、圖案和款式,并運用各種材料進行再造設計。
難點:
嘗試用大膽的手法去創作表現。
教學思路:
情景導入——教學新課——分組合作——汗衫展示——小結——課后延伸。
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課前交流,觀看上節課的畫汗衫課件。
2、情景導入:欣賞白汗衫的時裝表演,(白色的汗衫簡單大方,但是不夠特別,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不夠性格),因而,這節課我們就上一節課的《畫汗衫》上一節汗衫裝飾課,引出課題《畫汗衫之制作篇》。把不夠特別的汗衫,通過我們的智慧和雙手變的特別有趣,同學們看我裝飾我的黑裙子。
3、設疑:要對舊汗衫進行裝飾,你有幾種方法?能說說嗎?(學生說方法)
4、方法的展示:先看課件展示的學生所說的幾種方法,除了那些方法外,還有其他的方法嗎?(學生說后)老師再示范幾種方法:噴灑法、流淌法、揉紙法、壓印法(用樹葉、蘋果的一半、卡紙)
5、分小組進行制作:
A、可以自由地運用各種材料,根據自己所帶衣服的色彩、圖案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舊汗衫的再造。
B、還有一個要求就是你能否以合作的方式,對舊汗衫進行創作,再這過程中,是否有認真的制作態度。
6、制作過程,老師參與其中指導。
7、小結
A、汗衫展示(莎啦啦音樂、時裝表演),每小組派一個代表解說你們組的汗衫設計;(每出一個同學就介紹一個,獨自設計的的就自己解說你為什么要那樣設計,那樣美嗎?特別嗎?同學們認為美的話舊鼓掌吧。)
B、你在本課中學到了什么?
小學美術課件教案主題篇11
活動目的:
1、了解太陽有哪些表現形式。
2、學會畫太陽,并上色。
3、體會自己畫美麗的太陽的樂趣。
活動準備:
畫紙,鉛筆,橡皮,彩色筆。
活動重難點:
畫出太陽的特征——圓圓的,光。細致的上色。
活動過程:
一、歌曲導入。
小朋友們,我們來到了幼兒園,還記得有那首《上幼兒園》的.歌嗎?我們拍著小手唱起來吧。
爸爸媽媽去上班,我上幼兒園,也不哭也不鬧,做個好寶寶。
二、引入太陽。
那小朋友們,今天上幼兒園的路上,有發現了些什么呢?
恩,今天出太陽啦!前幾天都在下雨呢。小朋友們喜歡太陽嗎?
恩,那么,今天老師就來教大家畫太陽吧。
三、畫自己心中的太陽。
在小朋友們畫太陽之前呢,老師先來畫一畫老師心中的太陽。
在黑板上畫簡單的圓形和直線光太陽,還有復雜的老爺爺太陽。
好啦,小朋友們也在你們的紙上畫一個大大的太陽吧。記得,太陽是圓形的喲,還有光別忘啦。太陽畫好之后,用你們的彩色筆,給太陽穿上漂亮的衣服。
四、評價總結。
恩,老師來看看小朋友們畫的太陽怎么樣啦?真漂亮呀,把太陽交給老師,隔幾天老師選出漂亮的貼出來,讓大家都看看。
小學美術課件教案主題篇1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國慶節的氣氛,萌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2.運用已掌握的電腦技能(組合圖形和刷子),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創作繪畫。
3.培養幼兒創造想象能力。
4.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5.參與節日游戲。
活動準備:課件、電腦、投影儀、白板
活動過程:
一、導入情節,與幼兒交談,知道國慶節是祖國媽媽的節日。
1.小朋友,前陣子你們放了七天的長假,你們在家干些什么呢?
2.哦!做了這么多事呀!那誰知道在這七天長假中過的是什么節日呢?
3.那國慶節又是誰的節日呢?
4.小朋友說得真不錯,祖國媽媽的節日,那你想送它什么禮物呢?
5.創意真不錯,老師呀,畫了一幅畫送給祖國媽媽,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教師出示范畫,引導幼兒欣賞并說出繪畫時所使用的工具。
(一)介紹煙花的繪畫方法是使用畫圖板中的噴槍工具誰來說說看,你在這副畫中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煙花)
1.哦!那是節日的煙花,那我想問問你們,煙花是用畫圖板中的什么工具的呢?(噴槍)
2.說得真不錯,誰上來操作一下呢?
3.小朋友,可要看好了,她先選中工具欄中的噴槍,然后再在顏料欄中選中自己喜歡的顏色,再在畫圖板中進行點擊,看,煙花就這么出現了,看多美呀!
(二)介紹國旗的繪畫方法是使用畫圖板中的直線和矩形
1.除了他看到的煙花,小朋友,你還看到了什么呢?(我看到國旗)
2.那國旗又是使用的什么工具呢?誰來說一說。
3.我請一個小朋友到老師這邊繪畫一下國旗,看她畫的對不對?
4.小朋友們,仔細看,他選中工具欄中的直線在畫圖板中畫了一條直線,在選中矩形工具繪畫出國旗的旗面,最后在選中油漆桶,對國旗添加顏色。
(三)介紹人物的繪畫方法是使用畫圖板中的刷子工具
1.小朋友,在看看,你又看到了誰?(我看到了小朋友)
2.小朋友,仔細看老師,是使用的什么工具畫的。(教師示范繪畫)
3.看清楚的小朋友說一說是使用什么工具?(刷子)
4.原來,刷子本領真大,能畫出這么多漂亮的圖畫呢!
三、幼兒創作繪畫"慶國慶"的畫。
誰來說一說,你想在畫圖板中畫些什么?(氣球、花朵等)那待會,就請小朋友與畫圖板一起繪畫出熱鬧的場景,這樣,祖國媽媽看到了一定很高興的。那現在,小朋友可以動手繪畫了!
四、欣賞作品
小朋友畫得可真漂亮,那我們一起排著隊開著小火車一起來參觀這些畫吧!
小學美術課件教案主題篇13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學習,了解我國傳統京劇人物服飾、造型、表演的相關知識,學習水墨戲曲人物的表達方法。
2.技能目標:學習水墨戲曲人物的表現方法。能利用國畫媒材表現一幅京劇人物的作品。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探究中,相互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情感及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京劇行當的相關知識及水墨戲曲人物的造型表現。
教學難點:如何用水墨表現出傳統京劇人物造型的特點。教具學具準備:筆墨紙硯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播放一段《說唱臉譜》,讓學生感受京劇的魅力。
2、欣賞思考
A、聽到那些人物?
B、在哪里見過他們?
3、板書課題《戲曲人物》
二、講授新課
1、戲曲知識
A、我國戲曲種類:
京劇、昆曲、越劇、豫劇、湘劇、粵劇、秦腔、川劇、評劇、晉劇、漢劇、潮劇、閩劇、祁劇、河北梆子、安慶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50多個劇種,尤以京劇流行最廣,遍及全國,不受地區所限。
B、京劇的行當:京劇人物分為四大行當:生旦凈丑,分別代表男人、女、將領、和滑稽人物。
C、學生模仿動作,總結生、旦、凈、丑特點
2、欣賞京劇人物形象
A、分別出示該行當的人物形象,與學生討論人物的特征:如衣著、動作、頭飾、臉譜等。
B、欣賞戲曲人物動作
3、欣賞藝術家作品
A、講解國畫人物與其他區別
B、講解中鋒與側鋒的運用,人物的神態和動作
三、學生實踐
1、作業要求:參照戲曲人物圖片,用色彩畫表現一幅戲曲人物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服飾和表情、動作特點。
2、第一課時畫草圖,第二課時上色完成。
3、教師輔導學生作畫。
四、總結評價
1、展示學生作業,請學生互相介紹,評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進意見。
五、板書設計
戲曲人物
生行:老生、小生、武生
旦行:正旦(青衣)、花旦、武旦、老旦
凈行:正凈(大花臉)、副凈(二花臉)武凈(武花臉)。
丑行:文丑、武丑。
小學美術課件教案主題篇14
一、教學理念:
剪紙藝術最早源于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而本課的內容恰反映了我們繼承與學習傳統剪紙的方法與技能。從古至今,剪紙藝術廣泛運用于日常生活當以及風俗習慣當中。由此可見,剪紙藝術早已是我國各民主喜聞樂見的一種明間藝術。學習色紙疊剪、色彩對折剪、連續花邊、拼色與套色剪紙、主題性剪紙等技法,感受剪紙藝術的魅力,培養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本課以“人與自然環境”為取向,引導學生認識美術與自然環境的密切關系,并以“克隆動物”為題材進行剪紙創作,增強環境意識,懂得愛護動物,注意保護生態環境,樹立環保意識,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課在學生以往學習的簡單對折剪法的基礎上延續學習剪紙技法,引導學生提高剪紙創作中的藝術造型能力及畫面構圖能力。本課以孩子門喜愛的動物園為創作內容,以目前世界上最熱點的話題“克隆”為切入點,巧妙地誘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創作欲望。
教材以有趣的學生剪紙作品欣賞導入,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他們的共同處與不同點,并從中感知重復的形式美。通過學習多層這折剪、疊剪紙技巧,使學生在表達對綠色大自然的熱愛和感受其美感的情境中,逐步培育心靈手巧的優秀品質與能力,這是本課的設計意圖。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用對折、疊剪法,剪出多個重復動物形象并進行畫面構圖的藝術處理。
2.過程與方法:在欣賞中,體驗多個重復形象所構成的形式美和情趣美。再嘗試中,體驗剪紙藝術技法的巧妙與剪紙紋飾的特點在展示中,體驗合作與創造的樂趣。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感受剪紙藝術的美和動物的形態美,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環保意識的培養。
四、教學難點重點:
1.重點:正確掌握對折剪、疊剪法,剪出多個重復動物形象并進行畫面構圖的藝術處理。
2.難點:抓準動物特征,大膽折剪、疊剪出多個造型夸張的動物形象。
3.興趣點:一次折剪、疊剪出多個重復花樣的方法;“克隆”出多個動物構成畫面。
五、教學課時:
1課時
六、教學準備:
1.收集動物圖片資料,了解動物形態特征,2.能一次折剪出兩個或者多個重復的圖樣,所選擇的紙材要以薄、韌為佳。
七、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觀察與交流
播放影片“地球”導入:
教師:播放《地球》視頻片段,初步了解非洲大自然中壯觀的生物及環境,感受生命的偉大。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動物的保護、環保意識的培養。
教師問:我們生活環境在漸漸地惡化,你夢知道有哪一些嗎?
學生答:有全球溫室效應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森林面積減少等等,導致了許許多多動物及其他物種正在瀕臨滅絕。
鋪設,老師問學生:假如現在面臨這這樣的緊急情況(生物滅亡),并且現在你是一位熱愛生物的生物學家或者是科學家,現在全球在采取緊急計劃,叫做”拯救與克隆”。你會怎么做?
學生答:運用我的的繪畫克隆出各種動物。
二、活動二:嘗試與探索
老師問:那么作為一名參與此計劃的拯救者,首先必須了解事態的嚴重性,并且能學會運用“克隆”技術。
欣賞與學習,觀看教師播放的ppt,利用動物資料圖片,引導學生進行形體觀察分析,找出動物的.基本特征。
老師問:大象有什么特征?應該突出哪些地方?
學生答:鼻子。
學生甲:耳朵
學生乙:身體
老師問:斑馬有什么特征?
學生問:黑白相間
老師:展示制作的剪紙作品,問:這幾張作品表現了什么內容?
學生答:小鳥斗小貓,小貓保護小白兔。
學生答甲:一群豬仔。
學生答乙:一群野牛。
老師問:美在哪里?
學生答:疏密排列特別。
學生答甲:色彩對比很鮮艷,圖案很豐富
學生乙:突出了動物的特點,造型夸張。
參考教材兩種剪法范例,想一想是怎樣剪出來的?引導學生自主嘗試、探索“克隆”多個動物的剪法和擺放方法。剪法一:多張疊剪(多個重復),剪法二:折剪(相互對稱)
三、活動三:動動手
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合作,巧妙利用紙材,進行”克隆動物園”主題的剪紙創作。
四、教師巡視輔導。
五、分享與評價
1.組織學生以動物園的形式粘貼各個同學的作品,并懂得運用涂畫的形式來裝飾背景,使之更加有層次感,更豐富。
2.提出評價目標:“克隆”的動物和裝飾紋樣美不美?畫面內容是否生動有趣、切題?
3.展示學生個人創作優秀作品成果,共同分享成功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