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高中教案 > 化學教案 >

高中化學公開課教學教案設計

時間: 曉晴2 化學教案

化學在高中階段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高中化學相比初中化學,學習難度有了一定的提升。你知道高中化學公開課教學教案設計怎么寫嗎?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高中化學公開課教學教案設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化學公開課教學教案設計

高中化學公開課教學教案設計1

《基本營養物質》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掌握糖類和蛋白質的特征反應、糖類和蛋白質的檢驗方法;

2.掌握糖類、油脂和蛋白質的水解反應、反應條件對水解反應的影響;

3.了解糖類、油脂和蛋白質的簡單分類、主要性質和用途;

【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觀察實驗能力、歸納思維能力及分析思維能力,信息搜索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①糖類、油脂和蛋白質的組成特點;

②糖類和蛋白質的特征反應及檢驗方法;

③蔗糖的水解反應及水解產物的檢驗

三、教學方式:問題解決學習,小組討論合作,小組實驗探究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意圖

新課引入: 同學們中午都吃些什么? 米飯、面條、蔬菜、肉、雞蛋 以拉家常方式引入課題,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

環節一:三大營養物質的組成特點 提出問題:根據表3-3思考討論如下問題:①糖類、油脂、蛋白質的組成上有什么共性;你能說出它們的類別?②糖類各代表物的分子式有何特點?它們之間又有何聯系?③分析葡萄糖和果糖的結構式有何特點?④通過以上分析你對哪些物質屬于糖類有何認識?

⑤油和脂在組成上有何區別?⑥如何鑒別它們?檢驗?

小組熱烈討論,匯報結果 學生通過討論分析糖有個基本的認識,

環節二葡萄糖淀粉蛋白質的特征反應 教師組織學生分組實驗,強調實驗步驟及注意事項 分組實驗,記錄現象,總結葡萄糖、淀粉、蛋白質的檢驗 自己動手,讓學生在做中學

環節三水解反應(共性) 蔗糖水解教師邊演示實驗,邊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

油脂的水解較復雜,由酯化反應的特點----水解反應---油脂水解的產物----兩種環境下產物的差異---皂化反應

蛋白質水解產物----各種氨基酸

觀察、記錄、思考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

環節四自主學習三大營養物質的存在與應用 閱讀、討論 了解常識,培養自學能力歸納總結表達能力

環節五課堂小結 見板書 特出重點,形成知識體系

環節六課堂小測

板書設計

第四節 基本營養物質

一、糖類、油脂、蛋白質的化學組成

1.共性和屬類

都含C、H、O 三種元素 都是烴的衍生物,其中油脂屬于酯類

2.分類與同分異構現象

二、糖類、油脂、蛋白質的性質(鑒別方法)

(一)特征反應(特性)

1.葡萄糖①新制氫氧化銅產生磚紅色沉淀,醫學上用于診斷糖尿病

②銀鏡反應 制鏡工業,熱水膽瓶鍍銀(還原性糖或者-CHO的檢驗方法)

2.淀粉—常溫下淀粉遇碘(I2)變藍

3. 蛋白質 ①顏色反應 ②灼燒

(二).水解反應 (共性)

①單糖不水解,二塘、多糖水解產物是單糖

②油脂酸性、堿性水解(皂化反應)

③蛋白質水解產物氨基酸

高中化學公開課教學教案設計2

【教學內容、目標】

1、了解化學反應的分類方法,初步認識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

2、學會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觀點來理解氧化還原反應(能初步運用“對立統一”觀點了解有關概念的辯證關系)。

3、初步學會用箭頭符號正確表示電子轉移方向和數目。

【知識講解】

本節重點是用化學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本節難點是用箭頭符號表示和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一、化學反應的分類方法

1、僅從物質類型分為無機化學反應和有機化學反應。

2、既從物質類別又從物質反應前后種數分為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

3、按反應中有無電子轉移分為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

4、按反應中微粒形態分為離子反應和非離子反應(分子之間或分子與原子之間的反應)。

5、按反應中能量變化形式如熱量的變化分為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

二、氧化還原反應

1、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和本質

初中化學僅以得氧、失氧的觀點初步認識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但是有許多反應盡管沒有氧參與,如鈉在氯氣中燃燒2Na+Cl2NaCl也屬于氧化還原反應;而碳在氧氣燃燒生成二氧化碳表面上似乎只有碳得到氧,發生了氧化反應那么什么物質失去了氧呢?誰被還原了呢?“失氧”的觀點不能自圓其說;再如氫氣還原氧化銅生成銅和水的反應:++其中氧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前后保持-2價沒有變化,實質上起氧化作用的是+2價銅元素,并不是-2價的氧元素。因此得氧,失氧觀點是不全面,不完整,不確切的一種說法。

其實在化學反應前后,凡涉及元素價態變化的反應都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元素化合價的升降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有升必有降,這是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的依據和特征。由于元素化合價數值與正負跟該元素的一個原子得失電子數目或形成共用電子對數目及其偏移狀況有關,所以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轉移。

2、與氧化還原反應有關的“成對”概念及其辯證關系

以下跟氧化還原反應有關的“成對”概念既相互對立又緊密相聯缺一不可,都統一于同一反應之中才具有意義。

(1)氧化反應~還原反應

物質失去電子(相應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就是氧化反應(或稱“被氧化”);物質得到電子(相應元素化合價降低)的反應就是還原反應(或稱“被還原”)。如:

在一化學反應中有物質發生氧化反應,則必然有物質發生還原反應,二者盡管表現不同,但必走同時存在于某一具體反應中。

(2)氧化劑~還原劑

在化學反應中得電子的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物質)稱為氧化劑;在化學反應中失去電子的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物質)稱為還原劑。在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是從還原劑轉移到氧化劑。必須強調的是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還原劑均是指反應物,二者必定同時存在,兩者既在不同種反應物中,也可以在同一物質中,甚至可以存在于某一單質中。兩者既是對立的(爭奪電子)又是統一的(共依共存)。

(3)氧化性~還原性

在化學反應中,氧化劑奪電子的性質稱為氧化性(或稱氧化能力);還原劑失電子的性質稱為還原性(或還原能力)。所謂氧化劑的強弱,就是指它的氧化性強弱;所謂還原劑的強弱,就是指它的還原性的強弱。

(4)氧化產物~還原產物

這一對概念只針對生成物而言。還原劑失去電子被氧化后的生成物稱為氧化產物;氧化劑得電子被還原后的生成物稱為還原產物。氧化產物相對同一反應的氧化劑具有較弱的氧化性;還原產物相對同一反應的還原劑具有較弱的還原性。

上述四對概念之間的關系可歸納如下:

失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

氧化劑 + 還原劑 ====還原產物 + 氧化產物

(氧化性強)(還原性強) (還原性較弱)(氧化性較弱)

得電子,化合升降低,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

也可概括為六個字“失→高→氧,得→低→還。”

3、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常見的氧化劑有:

(1)活潑的非金屬單質如:鹵素單質(X2)、O2、S等。

(2)高價金屬陽離子如:Fe3+、Cu2+等。

(3)高價或較高價含氧化合物如:MnO2、濃H2SO4、HNO3、酸化KMnO4。

常見的還原劑有:①活潑或較活潑的金屬:如K、Na、Z1、Fe等。

②一些非金屬單質:如H2、C、Si等。

③較低態的化合物:CO、SO2、H2S等。

一般情形下強氧化劑與強還原劑共存可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弱氧化劑與弱還原劑則較難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4、電子轉移方向和數目的表示方法:

(1)用雙線箭頭符號表示(方程式兩邊同一元素的原子得、失電子的情形

失2×2e

得e 得3e

(2)用單線箭頭符號表示(僅在方程式左側反應物上原子得、失電子的情形)

e

2KMnO4K2MnO4+MnO2+O2↑

高中化學公開課教學教案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掌握糖類的主要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纖維素的組成和重要性質,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轉變和跟烴的衍生物的關系。

(2)能舉例說明糖類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質能源開發上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運用類推、遷移的方法掌握糖類主要代表物的性質,通過探究實驗,完成知識的建構。通過合作探究,再次體會到實驗是學習和研究物質化學性質的重要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單糖、雙糖、多糖的探究實驗,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對化學物質的探究過程,理解科學探究的意義,學會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體驗科學探究大的樂趣。

通過對糖類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的了解,認識化學物質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掌握糖類重要的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纖維素的組成和重要性質,它們之間的相互轉變以及與烴的衍生物的關系。

教學難點:糖類的概念、葡萄糖的結構和性質、纖維素的酯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新課導入]“果實的事業是尊貴的,花的事業是甜美的,但還是讓我贊美綠葉的事業吧,她總是謙遜地專心地垂著綠蔭的”。(印度詩人:泰戈爾)詩人為何對“綠葉”情有獨鐘?

綠葉利用了廉價的水和二氧化碳,化腐朽為神奇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通過光合作用生成了葡萄糖。人們每天攝取的熱能中大約75%來自糖類。

[提問]你今天吃糖了嗎?(學生舉例日常生活中的糖類物質)

[常識介紹]含糖食物與含糖量。

[設問]什么是糖?

[教材閱讀]學生閱讀教材P79“資料卡片”。

[板書]1、糖的概念:

糖類又叫碳水化合物,大多數糖符合通式Cn(H2O)m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這個通式且符合這個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類:

單糖:葡萄糖、果糖不能水解成更簡單的糖

分類二糖:蔗糖、麥芽糖1mol糖水解生成2mol單糖

多糖:淀粉、纖維素糖水解生成許多mol單糖

[小組實驗]學生觀察葡萄糖晶體并做葡萄糖溶解實驗。(學生歸納小結)

[板書]一、葡萄糖與果糖

(一)葡萄糖的結構與性質

1、物理性質:白色晶體,易溶于水,有甜味。

2、結構:

[置疑]實驗測得:葡萄糖分子量為180,含C、H、O三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學生推算]葡萄糖的分子式

[板書]葡萄糖分子式為:C6H12O6

[設問]葡萄糖具有什么結構呢?含有氧原子,說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團呢?

[回答]可能含-CHO、-COOH、-OH等。

[設問]如何鑒別葡萄糖的官能團呢?

[小組探究學習]

探究內容:葡萄糖的結構特點及性質

已知的實驗數據:(1)1mol該未知物與5mol乙酸完全反應生成酯;(2)1mol該未知物與1molH2加成反應時,被還原成直鏈己六醇。

學生實驗探究與思考:1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

2設計實驗方案

3動手實施方案

4設計表格記錄并記錄現象

5分析實驗結果

6做出推論

(學生實驗過程中進行表現性評價,自評、互評結合)

[小組交流結論]葡萄糖具有什么結構?具有什么性質?

[教師點評]

[板書]2、結構簡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3、化學性質:(具有醇與醛的共同性質)

(1)與乙酸發生酯化反應生成酯

(2)能發生銀鏡反應

(3)能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

(4)體內氧化:C6H12O6(s)+6O2(g)6CO2(g)+6H2O(l)

[提問]人生病不能正常飲食時,醫生一般會注射葡萄糖水溶液這是為什么?

[知識介紹]葡萄糖在人體內如何儲存和被氧化:j儲存:葡萄糖以肝糖元、肌糖元等形式被肝臟、肌肉等組織合成糖元而儲存起來。需要時糖元轉化為葡萄糖氧化釋放出能量。k氧化:1g的葡萄糖完全氧化放出約15.6KJ的熱量。注射葡萄糖可迅速補充營養。

[介紹]葡萄糖的用途及其原理:1、糖尿病人尿液檢驗的原理:葡萄糖遇試紙中的氫氧化銅發生反應,生成紅色的氧化亞銅(展示糖尿病人尿液檢驗的試紙);2、保溫瓶內膽的制備原理:葡萄糖與銀氨溶液反應生成銀單質。

[小結]葡萄糖是醛糖,具有還原性。

[知識介紹]果糖的存在與應用。

[學生閱讀歸納]果糖的結構、果糖與葡萄糖的相互關系、果糖的物理性質。

[板書](二)果糖的結構與性質

1、物理性質:無色晶體,易溶于水,有甜味(最甜)

2、結構簡式:CH2OH-CHOH-CHOH-CHOH-CO-CH2OH

[設問]如何檢驗果糖是否有還原性(設計簡單的化學實驗驗證)

[學生實驗探究]果糖的化學性質

[學生交流]果糖沒有還原性,因為它沒有醛基,不能發生銀鏡反應和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

[板書]二、蔗糖與麥芽糖

[講述]蔗糖是自然界分布最廣的一種二糖,存在于大多數植物體中,甜菜和甘蔗中含量最豐富。麥芽糖主要存在于發芽的谷粒和麥芽中,是淀粉在體內消化過程中的一個中間產物,可以由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水解而得到。蔗糖與麥芽糖的分子式均為:C12H22O11,二者為同分異構體。

[閱讀]學生閱讀課本P82總結蔗糖與麥芽糖的物理性質。

[總結](在學生的回答基礎上)進行總結。

[板書]1、物理性質

蔗糖:無色晶體,溶于水,有甜味

麥芽糖:白色晶體,易溶于水,有甜味(不及蔗糖)

[設問]蔗糖與麥芽糖具有怎樣的化學性質?

[學生分組實驗]設計蔗糖與麥芽糖性質的對比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得出結論、進行解釋、寫出化學方程式。

[板書]2、化學性質

蔗糖:無醛基,無還原性,但水解產物有還原性。

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

(蔗糖)(葡萄糖)(果糖)

麥芽糖:(1)有還原性:能發生銀鏡反應(分子中含有醛基),是還原性糖.

(2)水解反應:產物為葡萄糖一種.

C12H22O11+H2O2C6H12O6

(麥芽糖)(葡萄糖)

[小結]學生自己列表歸納比較葡萄糖與果糖、蔗糖與麥芽糖的結構式、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的異同。

[課外作業]

1、走訪當地醫院相關科室的醫生,了解對糖尿病如何進行檢測?

2、查閱有關蔗糖、麥芽糖的書籍或網站,了解它們的性質。

[課堂練習]

1.從食品店購買的蔗糖配成溶液,做銀鏡反應實驗,往往能得到銀鏡,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A.蔗糖本身具有還原性B.蔗糖被還原

C.實驗過程中蔗糖發生水解D.在生產和貯存過程中蔗糖有部分水解

2.蔗糖3.42g與麥芽糖3.42g混合后并完全水解,若生成m個葡萄糖分子與n個果糖分子,則m與n的比值是

A.1:3B.3:1C.1:2D.1:1

3.某學生進行蔗糖水解的實驗,并檢驗水解產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它的操作如下:①取少量蔗糖加適量水配成溶液;②在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H2SO4;

③將混合液煮沸幾分鐘,冷卻;④在冷卻后的溶液中加入銀氨溶液,水浴加熱,其實驗結果沒有銀鏡產生。其原因是__________。

A.蔗糖尚未水解B.加熱時間不夠

C.煮沸后的溶解中沒有加堿中和其酸性D.蔗糖水解的產物中沒有葡萄糖

上述實驗的正確操作是。

4.棉子和甜菜中含有棉子糖,使棉子糖水解,一分子棉子糖水解為一分子蔗糖和一分子半乳糖(半乳糖和葡萄糖互為同分異構體)。棉子糖的分子式是,如果使1mol的棉子糖完全水解時,則生成和、各1mol。

[參考答案]1、D2.B3.C,在水解冷卻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以中和H2SO4后,再加銀氨溶液并水浴加熱。4.C18H32O16,半乳糖、葡萄糖、果糖。

高中化學公開課教學教案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濃稀與溶液的飽和、不飽和這兩組概念的區別。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通過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突出的是要培養學生在實驗基礎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

2.利用實驗和數據的結合,培養學生區分不同概念的比較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實驗的分析研究,培養學生沿著“問題—實驗—分析—結論”的思路,以科學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的中心內容是建立飽和溶液的概念。學生雖然對于一般物質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現象比較熟悉,但是對從量的角度去認識物質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種種狀態卻很少思考。教材一開始就提出一杯水里是否可以無止境地溶解糖或食鹽這樣的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帶到要討論的問題中來。接著教材分別安排了兩組實驗[實驗7-2]、[實驗7-3]和[實驗7-4],從正反兩個方面證明:只要條件固定,物質是不會無限制地溶解在溶劑中(彼此互溶者除外)。由此為依據,通過教師的歸納和分析幫助學生建立起“飽和溶液的概念”。

1.通過[實驗7-2],學生應該了解:

(1)要判斷物質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就必須確定“一定溫度”和“一定量的溶劑”這兩個條件。

(2)當這兩個條件不變時,物質溶解的確都各有其限度。學生有了這兩點認識之后,就能比較容易理解:當溶質溶解達到它的限度時(如果條件不變),溶液就處在一種特殊的狀態即飽和狀態。這時的溶液就是該狀態下此溶質的飽和溶液。

如何教學生判斷是否達到了溶解的限度呢?教材用“不能繼續溶解而有固體剩余的時候”,這是利用可直接觀察到的宏觀現象作為判斷溶液飽和的一個依據。但是利用“有固體剩余”來判斷溶液已達飽和,又一定要以“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為前題,否則就沒有意義。

[實驗7-3]和[實驗7-4]通過分析可以得到下列關系:對于大多數溶液來說:

(1)說明當改變飽和溶液的任何一個條件時,飽和溶液的狀態都會被破壞,成為“不飽和溶液”。

(2)從反面證明飽和溶液定義的敘述必須有兩個前提為條件,否則就沒有意義。

(3)客觀上向學生介紹了使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的兩種可能的方法,即升高溫度或增加溶劑。至于相反過程,即由不飽和溶液轉為飽和溶液,由于可能會引起物質的結晶析出,在本節暫不宜展開討論。

2.為了消除學生把溶液的濃稀與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混為一談,教材作了一段專門敘述。

通過[實驗7-5],利用剛剛建立起來的飽和與不飽和概念及其判斷方法,來分辨濃溶液與稀溶液,以及它們跟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區別,是很有說服力的,教師應很好利用這段教材,或講解或指導閱讀。在討論時一定要向學生指明,溶液的濃稀,是指一定量溶劑中溶質的相對含量不同而言,與溫度是否變化無關;飽和與不飽和是指溶質是否達到了溶解限度,受溫度和溶劑的量兩個條件的制約,表述的是溶液的一種存在狀態,與溶液的“濃”、“稀”無關。

教學建議

(1)邊實驗、邊分析、過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他們積極思維,逐步建立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2)教師演示實驗并給出一些數據,引導學生分析,逐步培養學生分析思維能力和區分不同概念的比較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

(1)建立飽和溶液的概念。

(2)分析溶液“濃”“稀”跟溶液飽和與不飽和這兩組概念之間的關系和區別。

難點:

利用實驗和數據結合,培養學生區分不同概念的比較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了溶液。為了對溶液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就需要將溶液作以分類:

1.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演示[實驗7-2]在10毫升水里分別加入食鹽和_鉀固體,直至不能再溶解。

[教師活動] 提問:在實驗演示過程中,溶液的溫度是否改變?水的量是否改變?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

[目的:為學生觀察實驗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有利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

[教師活動]演示[實驗7-2]: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試管中;分別緩慢加入氯化鈉和_鉀固體,邊加入邊振蕩,直到試管里有剩余固體不再溶解為止。

[學生活動]觀察實驗并回答以上提出的問題。

[結論]

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教師活動]提問:在提到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時,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呢?

[學生活動]學生動手做[實驗7-3]。[實驗7-4],并思考以上問題。

[目的:培養學生通過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活動]分析討論并總結該實驗。

[教師活動]參與討論并答疑,引導學生總結。

[結論]

(1)只有指明“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飽和”和“不飽和”才有意義。

(2)當溫度確定、溶劑量確定時,某溶液的飽和狀態表示溶質溶解的值。

[目的: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為下一節溶解度概念的建立做好鋪墊。]

[教師活動]說明:給定條件,溶液可分為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為了粗略表示溶液里溶質含量的多少,溶液常常習慣被分為濃溶液和稀溶液。

2.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之間的關系

[教師活動]演示[實驗7-5]: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試管中,分別加入2克食鹽和0.1克熟石灰,振蕩、并觀察現象。

[學生活動]觀察實驗及所列數據,試判斷正誤。

[目的:培養學生區分不同概念的比較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

(投影)提供數據:

20℃時,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不同物質的質量:

_銨:192克 碳酸鈣:0.0013克 食鹽:36克 氫氧化鈣:0.17克

判斷:(1)在同一溫度下,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

(2)飽和溶液是濃溶液。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總結。

[結論]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不過對于同一種溶質的溶液來說,在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比不飽和溶液濃。

[教師活動]指導閱讀教材第134頁:如何確定某溶液是飽和溶液?

(四)總結、擴展

(1)溶液:在一定條件下可分為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

不給定條件可分為濃溶液、稀溶液。

(2)擴展練習:試判斷:

①同一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

②在一定溫度下,向_鉀溶液中加入少量_鉀,如果溶液質量不變,則該溶液是飽和溶液。

③同一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中的溶質多。

④一定溫度下,溶質的質量不改變,則無法使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

⑤一定溫度下的氯化鈉飽和溶液,一定不能繼續溶解_鉀。

⑥兩種不同溶質的飽和溶液混合,依然是飽和溶液。

高中化學公開課教學教案設計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鈉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用途。

掌握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相互轉化規律及性質的不同點。

能力目標

運用“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掌握物質之間的相互關系。

情感目標

通過閱讀材料“侯氏制堿法”,對學生進行化學史方面的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鈉的化合物很多,本節教材在初中已介紹過的氫氧化鈉和氯化鈉等的基礎上,主要介紹過氧化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對于過氧化鈉,重點介紹它與水的反應,及與二氧化碳的反應。同時,還簡單介紹了過氧化鈉的用途。其中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是本節的難點。

對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重點介紹它們與鹽酸的反應,以及它們的熱穩定性。同時,通過對它們的熱穩定性不同的介紹,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鑒別方法。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鑒別方法,同時也是本節的重點。

本節教材與第一節教材相類似,本節教材也很重視實驗教學。例如,教材中對過氧化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介紹,都是先通過實驗給學生以感性知識,然后再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引導學生共同得出有關結論。這樣編寫方式有利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使他們能主動學習。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實驗,具有探索和設計實驗的性質,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能力。

在介紹碳酸鈉和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及它們的熱穩定性時,采用了對比的方法,這樣編寫,可使學生在比較中學習,對所學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記憶知識,也有利于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教材也重視知識在實際中的運用及化學史的教育。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對學生進行化學史方面的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

教法建議

1.加強實驗教學。可將一些演示實驗做適當的改進,如〔實驗2-5〕可改為邊講邊做實驗。可補充Na2O2與CO2反應的實驗,把蘸有Na2O2的棉團放入盛有CO2的燒杯中,觀察棉團的燃燒,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反應及其應用。

還可以補充Na2O2漂白織物的實驗,以說明Na2O2的強氧化性。

Na2O2 的性質也可運用滴水著火這一引人入勝的實驗來引入。

2.運用對比的方法。對于Na2CO3和NaHCO3的性質,可在學生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讓學生填寫表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參與。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及訓練學生科學的方法。

3.緊密聯系實際。

教學要盡可能地把性質和用途自然地聯系起來。對NaHCO3的一些用途所依據的化學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學生說明在后面的課程里將會學到。

4.閱讀材料“侯氏制堿法”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素材。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或參考有關我國純堿工業發展的史料,宣揚侯德榜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也可指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進行侯氏制堿法講座。

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鈉的化合物

重點: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鑒別方法

難點: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教學過程

[提問]鈉與非金屬反應,如Cl2、S、O2等分別生成什么物質?而引入新課

1.鈉的氧化物

(1)展示Na2O、Na2O2樣品,讓學生觀察后總結出二者的物理性質。

(2)演示課本第32頁[實驗2一5]把水滴入盛有Na2O2、Na2O固體的兩只試管中,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試管口,檢驗生成氣體(圖2-6)。

演示[實驗 2-6]用棉花包住約0.2g Na2O2粉末,放在石棉網上,在棉花上滴加幾滴水(圖2-7)。觀察發生的現象。讓學生通過觀察現象分析出鈉的氧化物的化學性質。

①Na2O、Na2O2與水反應

2Na2O2+2H2O=4NaOH + O2↑(放出氧氣)

Na2O+H2O=2NaOH(不放出氧氣)

②Na2O2、Na2O與CO2作用

2Na2O2+2CO2=2Na2CO3 + O2↑(放出氧氣)

Na2O+CO2=Na2CO3(不放出氧氣)

[討論]

①Na2O2是否是堿性氧化物

②Na2O2是否是強氧化劑

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可得出結論:

Na2O2與水作用除生成NaOH還有氧氣生成,與二氧化碳反應除生成Na2CO3外也還有氧氣,所以Na2O2不是堿性氧化物,由于與某些物質作用產生氧氣,所以是強氧化劑。

[補充實驗]Na2O2溶于水后

①作有色織物的漂白實驗,有色織物褪色。

②將酚酞試液滴入該溶液,酚酞開始變紅,又很快褪色。

[結論]過氧化鈉有漂白作用,本質是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

(3)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了解Na2O2的用途

授課過程中始終要求對比的形式進行比較氧化物的聯系與區別

2.鈉的其他重要化合物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①展示Na2CO3 、NaHCO3樣品,做溶解性實驗。

演示實驗第32頁[實驗2-7][實驗2-8]

a.Na2CO3 、NaHCO3與鹽酸反應,比較反應速率快慢

b.Na2CO3 、NaHCO3、CO的熱穩定性實驗

通過觀察到的現象,將二者的性質總結列表。

②讓學生回憶將過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時的反應現象及有關化學方程式:

CO2+CaCO3+H2O= Ca(HCO3)2

[提問]:當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外因條件變化時,二者可否相互轉化?

提示Na2CO3也具有和CaCO3相似的性質:

Na2CO3+CO2+H2O= 2NaHCO3

碳酸氫鈉也具有Ca(HCO3)2相似的性質:

③“侯氏制堿法”及碳酸鈉、碳酸氫鈉存在、制取用途等可由學生閱讀課文后總結得出。

總結、擴展:

(1)總結

通過列表對比學習:鈉的氧化物;碳酸鈉和碳酸氫鈉;以及連線法表示鈉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轉化,可使學生更直觀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識,及用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掌握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

(2)擴展

根據Na2O2的性質可知Na2O2與CO2 、H2O反應,則可增加可燃燒氣體(如CH4、 H2、 CO……)與Na2O2共存于密閉容器,電火花點燃時反應以及酸式碳酸鹽與Na2O2共熱時的反應,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根據Na2CO3和NaHCO3的相互轉化,不僅可掌握碳酸鹽、碳酸氫鹽相互轉化的一般規律,同時要指出Na2CO3和NaHCO3在固態時和溶液中要用不同的檢驗方法,在固態時,可用加熱法,在溶液中則需選用BaCl2溶液和CaCl2溶液,而決不能用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

布置作業:

1.補充作業

(1)向飽和Na2CO3溶液中通過量的CO2的現象及原因是什么?

(2)有一部分被氧化的鈉塊(氧化部分生成Na2O和Na2O2)5g,與水完全反應,生成氣體1.12L(標準狀況),將這些氣體引燃后冷卻到標準狀況,剩余氣體為0.0336L,求鈉塊中單質鈉、氧化鈉、過氧化鈉各多少克?

(3)由Na2CO3·nH2O與NaHCO3組成的混合物28.2g,放入坩堝中充分加熱至質量不變時,將殘留固體用足量的鹽酸溶解可產生標準狀況的氣體3.36L;若將28.2g原混合物與鹽酸反應則放出標準狀況下氣體4.48L,由此計算:①殘留固體質量,②n值,③NaHCO3質量

(4)今向100g 8%的NaOH溶液中通入CO2,生成的鹽的質量為13.7g時,通入多少克CO2?

(5)200℃時,11.6g CO2和H2O的混合氣體與足量Na2O2充分反應后,固體質量增加3.6g,求混合氣體的平均分子量。

2.教材有關習題

參考答案:

(1)現象:產生白色沉淀

原因:①溶解度:Na2CO3 > NaHCO3

②溶質的質量:2NaHCO3>Na2CO3 (168>106)

Na2CO3+CO2+H2O=2NaHCO3

③溶劑:反應消耗水,使溶劑減少

393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找果网 | 苹果手机找回方法,苹果iPhone手机丢了找回,认准找果网! | 山东集装箱活动房|济南集装箱活动房-济南利森集装箱有限公司 | 干式磁选机_湿式磁选机_粉体除铁器-潍坊国铭矿山设备有限公司 | 法兰连接型电磁流量计-蒸汽孔板节流装置流量计-北京凯安达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 天津次氯酸钠酸钙溶液-天津氢氧化钠厂家-天津市辅仁化工有限公司 | 手机存放柜,超市储物柜,电子储物柜,自动寄存柜,行李寄存柜,自动存包柜,条码存包柜-上海天琪实业有限公司 | 低气压试验箱_高低温低气压试验箱_低气压实验箱 |林频试验设备品牌 | 螺纹三通快插接头-弯通快插接头-宁波舜驰气动科技有限公司 | 深圳快餐店设计-餐饮设计公司-餐饮空间品牌全案设计-深圳市勤蜂装饰工程 | 啤酒设备-小型啤酒设备-啤酒厂设备-济南中酿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高压油管,液压接头,液压附件-烟台市正诚液压附件 | 筒瓦厂家-仿古瓦-寺庙-古建琉璃瓦-宜兴市古典园林建筑陶瓷厂有限公司 | 电位器_轻触开关_USB连接器_广东精密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电磁辐射仪-电磁辐射检测仪-pm2.5检测仪-多功能射线检测仪-上海何亦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 高清视频编码器,4K音视频编解码器,直播编码器,流媒体服务器,深圳海威视讯技术有限公司 | 电主轴-高速精密电主轴-高速电机厂家-瑞德沃斯品牌有限公司 | 国际学校_国际学校哪个好_国际课程学校-国际学校择校网 | 福州仿石漆加盟_福建仿石漆厂家-外墙仿石漆加盟推荐铁壁金钢(福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有保障 | 电脑知识|软件|系统|数据库|服务器|编程开发|网络运营|知识问答|技术教程文章 - 好吧啦网 | 直读光谱仪,光谱分析仪,手持式光谱仪,碳硫分析仪,创想仪器官网 | 污泥烘干机-低温干化机-工业污泥烘干设备厂家-焦作市真节能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新疆乌鲁木齐网站建设-乌鲁木齐网站制作设计-新疆远璨网络 | 团建-拓展-拓展培训-拓展训练-户外拓展训练基地[无锡劲途] | 防渗膜厂家|养殖防渗膜|水产养殖防渗膜-泰安佳路通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 赛默飞Thermo veritiproPCR仪|ProFlex3 x 32PCR系统|Countess3细胞计数仪|371|3111二氧化碳培养箱|Mirco17R|Mirco21R离心机|仟诺生物 | 税筹星_灵活用工平台_企业财务顾问_财税法薪综合服务平台 | CCE素质教育博览会 | CCE素博会 | 教育展 | 美育展 | 科教展 | 素质教育展 | 电气控制系统集成商-PLC控制柜变频控制柜-非标自动化定制-电气控制柜成套-NIDEC CT变频器-威肯自动化控制 | DWS物流设备_扫码称重量方一体机_快递包裹分拣机_广东高臻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合肥地磅_合肥数控切割机_安徽地磅厂家_合肥世佳电工设备有限公司 | 威客电竞(vk·game)·电子竞技赛事官网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_IC China_半导体展_集成电路博览会_智能制造展览网 | 汝成内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服务商 | 天一线缆邯郸有限公司_煤矿用电缆厂家_矿用光缆厂家_矿用控制电缆_矿用通信电缆-天一线缆邯郸有限公司 | 十二星座查询(性格特点分析、星座运势解读) - 玄米星座网 | 999范文网_优质范文下载写作帮手 | 闸阀_截止阀_止回阀「生产厂家」-上海卡比阀门有限公司 | 网站制作优化_网站SEO推广解决方案-无锡首宸信息科技公司 | 解放卡车|出口|济南重汽|报价大全|山东三维商贸有限公司 | 东莞喷砂机-喷砂机-喷砂机配件-喷砂器材-喷砂加工-东莞市协帆喷砂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鼓风干燥箱_真空烘箱_高温干燥箱_恒温培养箱-上海笃特科学仪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