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高中教案 > 語文教案 >

語文高考教案大全

時間: 沐欽 語文教案

語文高考教案如何寫?語文高考教案大青蛙如何寫?教案,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的探索,培養自己實踐探索的精神和能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語文高考教案大全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高考教案大全

語文高考教案大全(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詩經》的有關常識,培養學生結合注釋理解詩作的能力。

2、反復朗讀并掌握文中重點實詞虛詞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變化,初步培養鑒賞作品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教學重點:

1、熟背本詩,掌握文中重點實詞虛詞的用法。

2、比興手法的運用,及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女主人公情感的變化。

教學課時:2

教學過程

一、導入:(放錄音)讓學生聽歌曲《在水一方》。

提問:誰知道歌詞的出處? [明確]《詩經》中的《蒹葭》,

教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詩經》中的其他作品。

二、簡介《詩經》

《詩經》是我國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記錄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間的社會生活。

原本只稱《詩》,共305篇,所以又稱“詩三百”。

《詩經》按其表現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又稱15國風,共160篇,大都是民間的歌謠,最富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成為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 。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宮廷樂曲歌詞。它是一種正統音樂。

“頌”分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詩經》表現手法來分可分為賦、比、興三類,與 風、雅、頌合稱為《詩經》六義。

三、引入《氓》

在春秋時期,隨著私有財產的形成和父系社會的確立,愛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漸產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給女性造成的巨大創傷。

四、指導誦讀

放錄音:第一遍,提醒學生注意 字音和節奏(二二節拍)

指名兩位學生朗讀,并讓其說明這樣讀的理由。

集體朗讀(要求讀出詩歌的語氣 語調,把握主人公起伏的情感)

五、詞匯掌握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于—吁 無—毋 說—脫等等

2.找出文中的古今異義的詞語(至于 以為 泣涕 子 賄 宴)

3.找出文中活用的詞語并解釋

其黃而隕:黃,名詞活用作動詞,變黃。

士貳其行:貳,數量詞作動詞,有二心。

二三其德:二三,數量詞作動詞,經常改變。

4、匪:fēi 愆:qiān 將:qiāng 載:zài 于:xū 說:tuō

徂:cú 湯:shāng 裳:cháng 靡:mǐ 隰:xí 角:jiǎo

六、小組討論 理清思路(用兩個字概括詩歌大意)

明確:戀愛 婚變 決絕(板書)

七、自主 合作 探究

《氓》是一首敘事詩。敘事詩有故事情節,在敘事中有抒情,議論。作者用第一人稱“我來”敘事,采用回憶追述和對比手法,請一位同學說說故事情節。

1.學習“戀愛”部分(一二章)

(1)學生集體朗讀此部分后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內容。

明確:相見 定情 送別 約期 (布置作業:將這一部分改寫成現代文,加入合理想象)

(2)品味“相約送別”場景中的語言,概括兩人性情。

明確:氓:急噪 任性

姑娘:溫柔 體貼 癡情 遷就男子 這也預示兩人今后的悲劇婚姻生活。

(3)從“子無良媒”到“秋以為期”,女子的思想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討論) 明確:女子先言“子無良媒”,是出于對“禮”的一種遵從,古禮認為女子嫁人,須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不然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后又言“秋以為期”,說明女子沖破了“禮”

的束縛,勇敢地與“氓”私訂終身。

(4)朗讀第二章,請學生展開想象,女子思念男子的具體表現是什么?讓同學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當時女子的心理細 微變化。(“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提問:從這兩章中我們能不能對當時的社會風俗習慣有所了解?

明確:

A、當時的商業活動是物物交換—“抱布貿絲”

B 、占卜文化—“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C、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2.學習“婚變”部分(三 四五章)

n 朗讀第三章,提問:

①本章講述了什么內容?(明確:勸誡女子不要癡情。)

②既然是勸誡女子不要癡情,為何又要說“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是否多余?以及第四章中“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也同樣提到了桑葉,有何特殊含義?

明確:

不多余。使用的是比興手法。以桑葉新鮮潤澤的自然情狀喻女子年輕貌美之情狀,也指兩人戀愛時情意濃密;以桑葉枯黃掉落的自然情狀比喻女子年老珠黃之情狀,也指氓變心感情枯竭。同時由桑樹引發對自己年長色衰,慘遭遺棄的敘述,這是“興”。整體看有以桑葉由鮮嫩而枯黃來比喻愛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比興手法可以激發聯想,增強意蘊,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⑴ 請一學生朗讀,提問:開頭幾句用了什么藝術手法?試舉例說明。

[明確]比興,“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⑵文中的比興有何特點?

[明確]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庇稚H~鮮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后面六句勸說“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形成對照,詩意是相連的。

n 朗讀4、5兩章,提問:

① 女子婚后生活如何?(明確:女子嫁給男子后辛勤勞作,任勞任怨,盡妻子的職責,而男子卻“至于暴矣”“二三其德”“士貳其行”,且女子家人“咥其笑矣”。)

② 兄弟為何嘲笑她?(學生討論)

總結:(情景想象,女子回家后會對兄弟說什么話?)

a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定終身,違背當時禮節。

b兄弟認為女子不懂得順從丈夫。

③ 推測當時社會女子的地位和命運?(由于社會政治歷史原因,女子將一生所有的幸福寄托在愛人身上,這本身就是一個悲劇。聯系現實,不要喪失自我個體的獨立性。)

④ 面對男子的背棄,女子是否是忍聲吞氣,苦苦哀求男子回心轉意?

語文高考教案大全(篇2)

教學目的及要求:

1、訓練學生借助注釋自己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本課訓練重點中9個詞語的意義和4個詞的義項。

3、理解召公諫辭的明白透徹、深入淺出的特點,體會《國語》質樸平實的語言特色。

4、使學生了解“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民本思想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及難點:

1、召公諫辭的分析

2、兩處比喻的深刻含義;

教學時數:兩課時

課前預習:

1、 借助注釋,閱讀課文,弄清課文大意;

2、 熟讀課文,背誦召公的諫辭。

3、 劃出不理解的字詞。

第一課時

序:背誦上一課

一、簡介《國語》

《國語》的作者是誰,歷來沒有定論,相傳它和《左傳》都是出于左丘明之手。一般的看法是,《國語》的成書有一個過程,最初是左丘明傳誦,然后是時人傳習,最后經列國之瞽史改編。潤色而成,時代大約在戰國初年。

《國語》是我國最早的國別史,共二十一卷,分《周語》《魯語》《齊語》《晉語》《鄭語》《楚語》《吳語》《越語》八部分,記敘由西周穆王二年起到東周貞定五十六年共538年各國內政外交等事件,全書似乎是編輯各國舊存的史料而成,采擇有多有少,以《周語》的記載最祥備,其余各國所記,都是側重在某幾個人物和事件上,由于《國語》在內容上比較接近《左傳》,又具有同樣的史料價值,所以《國語》又有《春秋外傳》之稱。

《國語》的文字質樸簡練,文學成就雖不及《左傳》,但也是先秦時期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

二、齊讀課文兩遍,正字正音。

三、請同學默讀第一段,讀后質疑。

師點拔 “謗”“堪”“以”“道路以目”

四、齊讀第二段。師生共同討論。

1、 請三位同學分別口譯三層意思。

2、 請其他同學糾正。

3、 師點拔“障壅訣導”;講解“瞽、史、師、螋、朦”

(師箴:教參與課本對“師”的解釋不同)

辯析“親戚”一詞古今的異義

五、齊讀最后一段,注意“流”字一詞多義

六、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一和練習二

第二課時

一、分析第一段

1、請找出描寫厲王的詞,分析厲王的性格特征

“虐、怒、殺”暴虐兇殘、殘忍昏庸

2、正由于厲王的行動,導致國人怎樣?從文中找出原句。

謗王——道路以目

3、由此可見國家處于什么形勢之中?

朝政混亂,君民尖銳對立

4、“國人莫敢言,國人真的沉默無語,俯首聽命了嗎?”

沒有,而是即將“在沉默中爆發”,人民在沉默中孕育著反抗,這是高壓下的沉默,是火山噴發前的死寂。

二、分析第二段

1、“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可見召公性格的又一什么特點?

昏庸愚蠢,一副蠢人說蠢話的自鳴得意樣

2、給召公的勸諫之辭分層,看說了幾層意思?

第一層:召公用概括性語句否定了厲王的弭謗措施

第二層:具體論述怎樣對待民“謗”(怎樣“宣之使言”)

第三層:從正反兩方面論述,“民謗”直接關系到國富民強的道理。

3、此段話中,兩處運用比喻,請同學們分析這兩段比喻的本體、喻體各是什么?

第一處比喻,以江河堵塞必將泛濫成災,比喻防民之口國家必將成災。以“川”喻“民之口”。

第二處比喻,以“土有山川”和“原隰衍沃”來比喻“口之宣言”。“山川”“原隰衍沃”生產出人民賴以生存的“財用”“衣食”,可見“山川”“原隰衍沃”之重要,那么民之“口”能說出國家政事的善敗好壞,推行人民認為好的,防范人民認為壞的,才是豐富財用衣食的關鍵,這是國家生死存亡,治亂興衰的大事。

4、這兩處比喻,分別從什么角度說明問題?

第一個比喻說明民“謗”不能消極被動地“防”。

第二個比喻說明“民”謗不但不能消極地“防”,還須積極主動地“宣”。

前一層從消極方面打比方,后一層是從積極方面進行比喻,看似兩喻并列,實則后一喻乃是前一喻的深入。

三、利用《簡筆與繁筆》中學過的知識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具有什么特點?

(問題:“道路以目”中的“道路”和“目”是什么詞)

言簡意賅,只有三句話。一句說厲王,一句說國人,末一句說明厲王和國人之間的矛盾終于爆發,這中間有多少事情都被作者略去,只把事實的結避告訴了讀者,文章簡勁到無以復加,而讀來卻余味無窮。

最后一段用語極為精煉,與第二段的反復闡述相映襯,形成筆法上的鮮明對比。

1、 邏輯嚴密,說服力強。

2、 比喻生動形象;

3、 詳略得當。

板書設計

召公諫厲王弭謗

厲王:虐、怒、殺、喜

國人:謗——道路以目

召公: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民謗不可防)

怎樣“宣之使言”

民謗必宣敬聽

不聽流王于彘

首先分析“謗”是個古今異義詞。今意指無中生有,毀壞別人名譽,古義是實有其事,公開批評指責。(與之相應,“誹”指實有其是但在背后的小聲嘀咕,誣是現在的“謗”意)(板書“謗”)

其次引發思考,如果一個“賢明的君主聽到謗,該如何對待呢?而本文厲王是如何對待謗呢?(板書:厲王弭謗,穿插分析厲王)”

再次,對于厲王弭謗這件事,召公怎么做了?諫(板書召公諫)

通過三個問題,補全標題,同時熟悉了文章的大概內容。

學生質疑

道路以目,“目”和“道路”分別做什么成分?

“瞽獻曲……親戚補察”文意斷斷續續,不連貫,此外“親戚”古今年內異義如何區分?

第13、14課講完,發現文言文的教學把學生誤導了,由于課堂上摳得太細,語法現象過于關注,術語出現頻率高。導致學生養成逐字逐句條分縷析的習慣,下課后問題不斷,不出在對文意的理解上,而出在“而”“之”等詞的詞性、用法、術語的糾纏上。完全陷入舊講法的誤區,教師一古腦講,學生被動地聽。聽完后術語,詞性暈頭轉向。

應突破這種填壓式教育,以誦讀為主,大膽地放開手腳,讓學生去理解,讓學生去琢磨。

語文高考教案大全(篇3)

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本詩借助鮮明生動的形象抒發感情的特點;了解本詩鋪敘細節,塑造形象,抒發感情的特點;學會通過誦讀去體會把握詩中情感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揣摩詩歌語言,培養詩歌鑒賞能力;反復誦讀,體會回環、反復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對大堰河深摯的情感,感受母愛親情,學會感恩。

二、教學重點

揣摩語言,理解詩中形象,領會作者深沉的情感。

三、主要方法

分組比賽,合作探究。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前幾天,曉風來我校作報告,內容之一,就是學會感恩。我覺得這個題目選得太好了。是啊,應該學會感恩!因為人是在恩惠的陽光雨露里長大的。學會感恩是做人的起點,學會感恩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學會感恩才能去創造美好的生活。上個世紀,有個最懂得感恩的詩人,他把最真摯的感激之情獻給了養育他的保姆——他就是詩人艾青。

(二)明確本課的學習目標

1.反復誦讀,體會詩人對大堰河的深摯情感。

2.揣摩詩歌語言,培養對詩歌的鑒賞能力。

3.感受母愛親情,學會感恩。

(三)分組比賽,合作探討

1.第一輪比賽:誦讀

大致過程:(1)宣布比賽規則。兩組合作讀一遍課文,第一、三組讀1~7節,第二、四兩組讀8~13節;推薦代表誦讀;沒人讀算棄權。

(2)準備兩分鐘。

(3)各組輪流讀

(4)集體評議,獎給優勝組一個五角星。

2.第二輪比賽:各組輪流提問,自由解答

宣布規則:

(1)時間15分鐘

(2)一組提問,其它組自由解答。

(3)每提一個問題或每一次正確回答,其組均加一個五角星。

(4)提的問題沒人能回答,提問組再加一個五角星。

兩分鐘準備──開始提問──評出此輪優勝。

3.第三輪比賽:老師提問,學生搶答

此輪比賽視上一輪提問的情況而定,如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比較深刻,就少提問;如學生的理解還較淺,那教師就要通過一定的問題把學生引向文本的深處。安排時間大約5分鐘。答對一個,其組加一個五角星。如:

(1)大堰河是怎樣的形象?

(2)作者是這樣塑造這一形象的?

(3)第12節最后三句如何理解?能看出作者怎樣的情懷?

(4)本詩是敘事詩還是抒情詩?

4.算出三輪比賽各組所獲得的五角星總數,確定優勝組,予以表揚。

(四)拓展延伸思考討論,自由發言

1.問題:學了這首詩,你對自己的父母特別是母親有沒有一些深的認識?你覺得應該怎樣去感恩自己的父母?

2.自由發言

五、課堂小結

學會感恩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成為一個有高尚修養、令人敬佩的人。學會感恩從感恩父母開始。

語文高考教案大全(篇4)

【教學目標】

了解作者相關知識。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瑪蒂爾德的性格特征。

探討小說的主題。

【教學重難點】

理解人物性格和小說的主題,以提高學生的小說鑒賞能力。

【教學方法】

討論探究等

【教學工具】

多媒體、常規教具

【教學準備】

關于小說人物形象和主題問卷調查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作者介紹

幻燈片展示

情節簡要回顧與結尾猜想

問:整個故事圍繞什么展開?

項鏈

問:故事基本上可分為幾部分,以“項鏈”為中心詞來概括。

借――丟――賠――假

問:哪個情節最為震撼人心?

結尾

問:故事結尾“抖了一個包袱”,出人意料,奮斗了十年竟然就是為了這一掛假項鏈!真相大白了以后,會發生什么事情?請你大膽推想,同組討論。

估測可能結果:

a、得到全部賠款(可能性不大)

b、得到部分賠款,瑪蒂爾德坦然接受了,皆大歡喜

c、得到部分賠款,瑪蒂爾德放棄了(可能性不大)

d、表示同情,但沒有賠款,瑪蒂爾德索要賠款(可能性不大)

e、表示同情,但沒有賠款,瑪蒂爾德淡然處之

估測瑪蒂爾德情感表現:

a、傷心難過,感到命運不公。

b、非常生氣,抱怨對方未能提醒(可能性不大)

c、感到震驚,但很快調整過來,明白了生活的一個幽默,淡然處之。

d、百感交集以致精神崩潰、喜怒無常。(可能性不大)

人物性格分析

過渡:剛才同學們的各種設計都是基于對文中人物性格特征的理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根據文本來分析一下主人公瑪蒂爾德。

1、問:在借項鏈之前,莫泊桑對她有過一些介紹。從首先外貌看,她長相如何?

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讓學生1讀)

問:莫泊桑說“美麗、豐韻、嬌媚,就是她們的出身;天生的聰明,優美的資質,溫柔的性情,就是她們的資格”,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美麗動人”意味著什么?

是通往上層社會,過上奢華生活的敲門磚。

問:文中有沒有現成的例子?

佛來思節夫人,她是瑪蒂爾德的“一個有錢的女朋友”,而自己則連陪嫁的資產也沒有。

問:長相是美麗動人,那么為什么作者用一個副詞“也”?

主人公欲望與處境的反差,雖然具有這一資格,但是她缺少機遇、確切地說是門第和金錢,因此她不甘心。這里表現出主人公微妙的心理感受。(讓學生1重新讀)

問:一、二兩段還有沒有表現這種“不甘心”感覺的詞語了?

只得、只好

問:當我們心有不甘,內心自然會充滿對未來的各種想法,那瑪蒂爾德在夢想什么?思考三、四、五段,總結為幾類。

豪華的住宅、精美的飾品、與男子閑談、美味的食品――――“物質享受”

問:對于這些物質享受作者用了“夢想”一詞,卻沒有用“幻想”或“想象”之類的詞語。為什么?

“夢想”本身有兩層含義:一是妄想,二是渴望?,數贍柕聦@些物質享受的渴望是顯而易見的。但瑪蒂爾德的社會地位似乎暗示了這一切是難以實現的。

問:當夢想不可得,瑪蒂爾德感到怎樣?用文中話來說。

“傷心、悔恨、失望、困苦,她常常整天整天地哭泣”一個“常?!?,表現出這種苦痛的“綿綿無絕期”。

過渡:在痛苦之中的瑪蒂爾德終于得到一個絕好的機會,那就是可以參加教育部部長舉行的夜會。接下來就是借項鏈和陶醉于舞會幸福的云霧里的情節了。樂極生悲,在慌忙趕回家的時候,丟失了項鏈。

2、我昨天作了一個問卷調查,我發現同學們有一個觀點驚人地相似。這些同學的觀點都是基于小說開頭的介紹和參加舞會前后的情節。

展示幻燈片:

瑪蒂爾德充滿了虛榮心,借項鏈和丟項鏈都是對其虛榮心的極大諷刺

瑪蒂爾德為虛榮心付出了青春

話題:你是否也認為是“虛榮”,為什么?如果不是,你認為應該是什么?

話題準備:

什么是虛榮?虛榮應該是“停留于表面上的光彩”,言下之意是一種虛幻的榮耀,這種榮耀在漢語中指得是虛幻的、不切實際的。

瑪蒂爾德虛榮嗎?我認為這肯定是有一點的,例如“她一向就是向往著得人歡心,被人艷羨,具有誘惑力而被人追求”。這種虛榮我們有沒有?這是人的一種正常心理,只要不是在虛榮里面迷失自我,就無可非議。

但是僅僅認為她虛榮是淺顯的。

理由是:

瑪蒂爾德七個“夢想”側重于物質生活,很顯然,她極度渴望能進入上層社會,過著一種高貴奢華的生活,這在中國傳統思想中似乎是被人鄙棄的,因為中國人講究“安貧樂道”。而西方則講人權,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這是無可非議的。特別是在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對物質生活的極度渴望是整個社會的特點。因此,我們能否說,瑪蒂爾德有著對夢想的渴望,不甘于現狀。剛開始這種渴望僅僅停留于幻想之中,而不是以辛勤勞動來換取,這就是她人性的弱點了!

舞會時候的陶醉是不是強烈虛榮心的暴露呢?

是暴露了,但仔細分析似乎有些淺顯。她“得到成功”,她“狂熱”、“興奮”地跳舞,瘋狂地陶醉了!那她成功的表現是什么?因為什么而興奮?文中寫道“所有男賓都注視她,打聽她的姓名,求人給介紹;部里機要處的人員都想跟她跳舞,部長也注意她了”,很顯然,他現在正在享受上流社會的生活,他當初的“夢想”得以暫時的實現了,她證明了自己可以在上流社會中獲得尊重。

總之,虛榮是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渴望幸福生活更是無可非議的。因此虛榮心不應該成為批評她的理由。

渴求幸福,無可非議。但是這種渴望僅僅停留于整天的幻想之中,這就是人性的弱點。她輸給了自己性格的弱點。

過渡:中國人說“樂極生悲”,項鏈丟了。經過十年辛苦,瑪蒂爾德終于還清了債務,十年后的瑪蒂爾德有什么變化?

外貌和性格都發生了變化

外貌變蒼老了:由一個“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變成了“顯得老了”“她成了一個窮苦人家的粗壯耐勞的婦女了”“胡亂地挽著頭發,歪斜地系著裙子,露出一雙通紅的手,高聲大氣地說著話,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學生2讀出來)

問:那性格有變化嗎?

性格變化1、變得勤勞了。過去停留于幻想中,后來的她能夠以“英雄氣概”面對,變得非常勤勞。

性格變化2、敢于面對現實。由過去的舞會后“逃跑”,到現在勇敢面對佛來思節夫人。

問:瑪蒂爾德對于當初那個舞會感到后悔嗎?文中哪句話有表現?

“他一個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當年那個舞會來,那個晚上,她多么美麗,多么使人傾倒啊!”(學生3讀)還是很向往那種生活的美好。也許如果生活能夠再來一次,他還會選擇參加舞會,但是悲劇也許不會重現。

總之,瑪蒂爾德外貌變得蒼老了,但是她得性格卻變得現實了,成熟多了。具有了更多美好品質。

照應課堂開頭:

根據以上分析,瑪蒂爾德聽到假項鏈的消息時會怎樣呢?可能是獲得部分賠償,皆大歡喜,賠償方式可能是多樣的。

主題分析

過渡:小說借助這樣一個人物要告訴讀者什么呢?

幻燈展示學生觀點

總結:幻燈片

主題1、從哲理角度概括,也許就是莫泊桑本人所說的:“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

主題2、從情節角度看,對瑪蒂爾德遭遇表示同情,贊頌了瑪蒂爾德的美好品質。

主題3、結合作者作品看,莫泊桑作為一位現實主義作家,關注生活細節與人物精神的結合。(幻燈展示《羊脂球》等故事梗概)結合這些作品和時代背景可以看出,這篇《項鏈》主題在于表現瑪蒂爾德克服人性弱點,不斷完善自己的性格,并歌頌了瑪蒂爾德的美好品質。這是對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欲望膨脹、精神貧瘠現象的鞭撻和指引。

引申拓展

通過鑒賞這篇小說,我們有很多收獲:

1、小說三要素中人物形象的解讀往往是理解小說主題的鑰匙。

2、小說人物,是立體的、發展變化的,我們要深入到人物內心世界,追尋人性發展軌跡。

七、課外思考

嘗試以性格的全面觀、發展觀去分析其它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語文高考教案大全(篇5)

教學目標:

1.誦讀感知,理清思路

2.品讀賞析,體會感情(重)

3.研讀拓展,感悟形象(難)

一、導入新課、走進作者

1.看對聯,猜人物。

棄彭澤微官,松翠菊黃,琴書而外醉三斗;

開田園詩派,韻真辭樸,千百年來第一人。

2.看圖片,猜作品。

(1)忽逢桃花林,夾(jiá)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桃花源記》

(2)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飲酒》(其五)

(3)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歸園田居》(其三)

3.知人論世

又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先生東晉(時代)最杰出的詩人

4.預習檢測

大家對課文已進行了預習,現在我來檢測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首先我們一起來正音。接著梳理文言知識。

精彩的展示源于大家認真的預習,值得贊賞!

5.揭示學習目標

誦讀感知,理清思路

品讀賞析,體會感情(重)

研讀拓展,感悟形象(難)

二、解題理思路

1.解題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為我們解讀文本提供了豐富的信息,我們一起來研讀標題。歸去來兮辭:歸去,回去;來兮,語氣助詞;辭,賦的一種,一般要押韻。

2.理思路

再次回到題目,請問:題目中的關鍵詞是什么(歸去)

文章圍繞“歸去”寫了哪些內容呢請大家大聲朗讀課文,思考這個問題。

誰來回答(找一生答)

板書:(歸去之因、歸去之情、歸去之悟)

本節課我們就緊緊圍繞“因、情、悟”三個字更深刻地解讀陶淵明,感受他的隱逸情懷。

三、品讀賞析、感受情懷

(一)歸去之因

過渡語:在封建社會,人們要建功立業,要“大濟蒼生”,實現人生價值,往往是和仕途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而陶淵明在少年時就有“大濟蒼生”之志,踏入仕途大可實現他年輕時的理想,但此時的陶淵明為何要辭官歸鄉呢請大家聽錄音,從第一段中畫出陶淵明歸隱原因的句子

明確:田園將蕪、心為形役、已往不諫、迷途未遠、今是昨非

(二)歸去之悟

過渡語:因為心為形役,內心被外在形體所役使

因為迷途,視入仕為迷途

因為認識到昨天是錯誤的

所以,陶淵明棄官而去了。歸去后的他又產生了哪些人生感悟呢我們來研讀第四段。誰想將陶淵明的感悟讀給大家(找一生讀),請其余同學跟隨朗讀,畫出陶淵明歸去之悟的句子。

明確: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

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

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三)歸去之情

過渡語:是啊,人生短暫,豈可受官場羈絆一生不如歸隱田園,放飛心情、順隨心意,尋求自由之樂吧。陶淵明的田園生活,自由之樂是怎樣的呢我們來研讀二三段。請大家默讀二三段,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賞析。

要求:

1.有感情地誦讀所選語句;

2.用優美的語言闡釋所選語句描寫了怎樣的景物和畫面;

3.以“之樂”的形式概括大意,并從中體會作者的情懷。

時間3分鐘,前面同學說過的句子不再說,但可補充。

賞析第二段

1.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

(初進家門之樂)

賞析:看到自己簡陋的老屋,就高興地奔跑。雖貧尤喜,41歲的詩人如同孩子一樣天真。因為他奔向的不只是老屋,更是自由。

2.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三徑”代指隱士居住的地方。這里乃自己隱士生活的象征。故荒蕪的不只是昔日常踏的小徑,還有自由不受束縛的內心。

松菊乃高潔的象征。猶存的不只是傲然荒徑的松樹和菊花,更是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本性。

3.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賞析:飲酒開懷,斜視庭柯大有“休將凡心愁俗世,且放閑眼看庭花”之感。

倚窗寄傲,陋室易安。精神上的富足與物質生活的清貧形成鮮明的對比,作者看重的是自己傲岸的情懷而非物質上的富足。這也正是他“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追求的真實體現。(室中之樂)

4.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

賞析:園中日日散步,其樂無窮。拄杖或游或息,時時昂首遠望。真是隨意與輕松同在,閑適與自由共存啊。(園中之樂)

5.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賞析:出則無心,歸則有意。不就是陶淵明無心出仕,有意辭官的真實寫照嗎(園中之樂)

感謝大家精彩的發言,通過抵家之樂、居室之樂,庭院之樂我們感受到了陶淵明的居家之樂。我將大家的集體智慧付諸于課件,請看大屏幕:

歸去后的陶淵明:有沖破“塵網”,掙脫“樊籠”的歡快

也有與家人久別重逢,安享天倫的喜悅

有閑庭信步,觸目成趣的寧靜安逸

也有飲酒寄傲,與世隔絕的孤高傲岸

但這還不足以滿足詩人追求自由之樂的夢想,于是他走出家門,奔向田園。暢游于田園之中的陶淵明,又有哪些樂趣呢我們來品讀第三段。

賞析第三段

1.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人情之樂)

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農事之樂)

賞析:悅耳的知心話,真實的農家田園生活,襯出他消除官場憂愁,自然恬淡的心境。讓我們感受到了他的人情之樂。

2.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出游之樂)

賞析:駕車乘舟,水道幽深,山路崎嶇,都讓人興致盎然。

3.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出游之樂)

賞析:欣欣向榮的樹木,緩緩流淌的泉水,生機勃勃的大自然都讓人倍受鼓舞。

小結:田園中的陶淵明感受到了人情之樂,農事之樂,和出游之樂。

在這里:有與親朋推心置腹,開懷暢談的怡然自得

也有與農人談桑話麻,把酒言歡的閑適自由

有擺脫官場,縱情山水的淡泊逍遙

也有融身自然,無我相安的曠達灑脫

四、研讀拓展、感悟形象

通過剛才的賞析,我們看到了一個“閑適自由、自安自樂”的陶淵明。然而,現實中的詩人真的如此快樂嗎

穿過東籬的欄柵,他認清斗米中的污濁;

背負荷月的草鋤,他看透人世間的浮華

身世卑微,懷才不遇,受人羈絆是他現實生活的真實映照。

黑暗現實的無奈苦悶,凸顯了他鄙棄官場,向往田園的高尚節操;

理想抱負的難以實施,堅定了他淡泊明志,縱情山水的無悔追求;

山水自然的明凈安逸,給予了他忘懷得失,樂天安命的人生真悟。

故在文章最后他發出了“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的人生感悟。此時的陶淵明獲得了真正的精神之樂。

學習了本辭,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不一樣的陶淵明,請用“陶淵明,你是一棵孤傲的松,挺立于塵世之外”的句式說說你心中的陶淵明。

明確:

陶淵明,你是一棵孤傲的松,挺立于塵世之外;

你是一株隱逸的菊,綻放于東籬之下;

你是一朵自由的云,漂浮在天空之上

你是一只卷飛的鳥,飛回到山林之內。

五、布置作業

請以“歸隱是對人生的逃避還是熱愛”為話題談談自己對陶淵明歸隱的看法

教學反思:

非常榮幸,能夠參加本次焦作市優質課比賽。本次比賽,我抽的課題是《歸去來兮辭》,這是一篇經典的古代抒情散文,也是一篇膾炙人口的辭賦,在教學設計上著實讓我為難。本文該作為一篇文言文來講,還是作為一首詩歌來上課文的定性問題,關系到整個教學的設計。若是古文教學難免要注重于基本常識,若是詩歌,則對字詞不過于強求而側重于感情的賞析與學生的感悟。最初設計,面面俱到,將重點放在內容和感情上,在理解內容的過程中梳理文言知識,結果以失敗告終。散亂無味,重點不突出是第一次試講留給聽課老師的印象。于是在趙保珍老師,王軍芳老師和語文組其他同仁的指導和建議下大改教學思路,確定字詞以課堂檢測的形式來處理,教學重點則根據課文線索“歸去之因、歸去之情、歸去之悟”大膽取舍,舍“因”去“悟”留“情”。在經歷了三次改稿五次試講之后,于5月9日下午走上了市優質課的講臺。

然而,課堂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走下講臺之時,便是遺憾之始。遺憾對文本挖掘太淺,遺憾課堂誦讀太少,遺憾與學生距離太遠,遺憾自己自信不足……掩卷沉思,反思如下:

一、文本挖掘淺

從抽到題目的那刻起,茫然便一直伴隨著我。在備課的一個星期里,趙老師曾多次提醒我“靜下心來研讀文本,要先有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再去理清思路,設計教學?!钡仡^思考,自己做得并不到位。第一次試講時的全盤否定,第二次試講時的不夠投入,第三次試講時太過隨意的課堂語言……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讓我亂了分寸。使得原本就不擅長講古文詩歌的我,更覺詩歌古文之深不可測,難以駕馭。于是大改教學思路,精心錘煉語言,回頭反思,似乎本末倒置了。因為在初次試講被_之后我更側重于教學環節和教學語言的斟酌,忽視了對文本的挖掘。于是在引導學生通過景語體會作者情感處理“歸去之情”這個教學重點時就顯得捉襟見肘了。

二、課堂誦讀少

在教學設計上既然以詩定位,就應以朗讀感知為中心。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讓學生讀的充分,是學詩的根本,讀好了,字詞便不是問題,情感也不再是難題。通過誦讀讓學生細細品味,體會文章語言,進而探究歸去之因、歸去之悟及作者情感,這本是水到渠成之事,但在教學過程中我卻沒有注重引導學生誦讀。雖然也有誦讀環節,但讀的太少,讀的不夠,故在“歸去之悟”這個環節中學生回答稍顯吃力。這樣就給聽課教師造成“課堂設計不符合學生認知過程”的印象。其實,在教學設計中之所以將“歸去之悟”放在“歸去之因”之后,一是因為課下注釋非常詳細,設想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難度不大,應該能很容易找出答案。二是想要突出“歸去之情”這一重點,讓學生在賞析“情”的過程中由田園之樂上升到精神之樂,進而感受“悟”,因此我采用了“由果溯因”法。

但由于在課堂上讓學生讀的太少,致使他們對內容理解不夠,導致了教學過程的不夠流暢。

三、學生距離遠

黨老師一語“《歸去來兮辭》教學中,執教老師始終沒有走近學生,使老師沒有了親和力與學生產生了距離”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在平時的教學中自認為自己不算是沒有親和力的老師,為何會在市優質課上與學生產生距離失去親和力反思原因,距離是由于缺乏大賽經驗導致緊張、不夠自信造成的!故而忽略了走進學生,忽略了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使得課堂氛圍不夠活躍。另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自己對文章挖掘不深,把握不到位。所以,我認為深入挖掘文本,對文本有自己獨到的感悟和看法是講好一節課的決定性因素。

雖有遺憾,但也收獲頗豐。

經歷這次優質課,我認識到了語文老師良好的語文素養和深厚的文學功底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深入挖掘文本,有自己獨特的感悟是上好一節課的基礎,能夠熟練運用精煉簡潔的課堂語言是上好一節課的亮點,將親和力融入課堂能使一節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主動獲取知識,而非“被灌”。

經歷這次優質課,我也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和力量。感謝趙保珍老師,王軍芳老師對整個教學設計的指導和建議,感謝她們節節不落,認真仔細的聽評,感謝她們對我教學語言的錘煉。感謝張軍紅老師,焦丹丹老師加班加點不厭其煩地對導學案及課件的修改。感謝姬琰囡老師在我8號下午去見學生時給我的勇氣和幫助,感謝所有語文組老師對我的鼓勵!可以說,我的成績是語文組共同努力的結果。

優質課結束了,但我的成長才剛剛開始。成績只是一時,成功也只是一事,而成長才是一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繼續努力,為自己在語文教學的成長而奮斗!

語文高考教案大全(篇6)

教材分析:

《漁父》選自蘇教版語文教材必修五第三專題“直面人生”,專題的教學建議是:“在閱讀中學會質疑與探討,辨析評價文中作者對人生的看法,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悟出更多人生的真諦。”本專題以問題探討為主,在經典文本的學習過程中,著眼于挖掘文本思想、培養探究意識。”《漁父》篇幅不長,共有四小節,是一篇文質兼美、體新理深的文章,如何在一節課中讓學生在預習充分的條件下,通過探究式學習,挖掘出文本豐盈的知識和思想,即如何實現“淺文深教”,是我設計這堂課的前提和歸宿。

《漁父》一文采用對比手法,通過屈原和漁父的問答,表現了在“清”與“濁”的抉擇中三種對立的態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千百年來,屈原的精神、他“雖與日月爭光可也”的光輝人格一直燭照著華夏民族的脊梁,他身上所蘊含的愛國主義、理想主義、憂患思想、執著剛強正是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典型代表,學習本文要進一步地認識屈原所代表著的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偉大人格。而漁父這一人物形象的存在極大豐富了文章的文化內涵,他代表著一種遺世獨立、清高隱逸的人格理想,寄托著中國文人對這種與世無爭的超然生活的向往,他的“與世推移”與屈原的“深思高舉”讓我們窺見了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這兩個對立面,為同學們深入文本,了解以儒、釋、道三教為支柱支撐起的中國傳統文化提供了路徑。

《漁父》一文的結尾,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不復與言”,二人堅持己見,未有妥協,留給同學們極大的思考探究空間。課堂上,我將以“誘思探究”為主導教學方式,誘導學生在不斷的合作探究中,激活情感和思維,生成和表達自己的思想,形成熱烈而又沉思的氛圍,最終抵達文本深處。

學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篇幅短小的文言文,雖文言字詞上難度不大,但因其思想探究空間極大,如何在教學中兼顧“文”和“言”兩方面,頗具難度。

學生在學習此文之前,已經學習了屈原的代表作《離騷》,對屈原的身世、經歷有一定了解,除此之外,在日常教學講解中,對于中國古代傳統中的儒道兩家主張也有一定了解。漁父這一形象在文章中的存在,極大地豐富了文章的探究空間,在超逸脫俗的漁父的對比下,屈原的選擇選得決絕而生硬,不少學生很難理解屈原這種“寧為玉碎”的執著的珍貴。

同時,由于學生理解能力和思維深度有限,一部分學生會認為文中的漁父是為襯托屈原的偉大而存在的反面人物,從而難以抵達文本深層,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現象,準確地將本文翻譯為現代漢語并背誦全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屈原和漁父對話的分析,認識屈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偉大人格和《漁父》一文背后蘊含的儒家、道家思想;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閱讀和思考,學生能對屈原和漁父的不同人生選擇做出自己的評價,并對自己的人生選擇有新的思考和追求。

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屈原和漁父人物對話的分析,認識屈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偉大人格和文

本背后蘊含的儒家、道家思想。

教學方法:

誘思探究教學、小組合作教學

課時課型:

一課時、新授課

教學工具:

幻燈機、投影儀

教學步驟:

一、課前導學:

請同學們借助字典、對照注釋翻譯課文,完成導學案并訂正。

二、課上探究:

(一)導入

(課間播放音樂:蔡琴歌曲《屈原》)

全體齊讀《屈原》節選:

“他們說你是個孤獨的詩人,

他們說你有一顆憂郁的靈魂。

汨羅的歲月是否像我所想象的那般寂寥?

是否水中你的心思像一尾魚款款徘徊?

冷濕的青泥掩覆在你身上,縱有多少無奈徒托流水寄懷。

究竟你愿長久躺在靜謐的江底?還是期盼著撥槳的手,撩開你深邃的面容?”

這一位孤獨的詩人、這一顆憂郁的靈魂是誰?兩千多年前他為何選擇帶著滿腔的憂憤,忿然一躍,獨自一人去擁抱江底柔軟的泥沙?兩千多年過去了,他是否依舊孤獨,是否依舊寂寥?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做這只撥槳的手,來撩開他深邃的面容吧!

(二)誘思探究

1、釋文:探索觀察

(1)教師范讀全文。

(2)漁父初見屈原,問屈原的第一個問題是:“何故至于斯”?這個“斯”指什么呢?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生答、翻譯)

那么屈原到底因“何故至于斯”呢?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生答、翻譯)

(3)如果請你用一個字回答,你會選擇哪一個字?

“清”

2、成象:研究思維

(1)你能快速找出文中屈原“清”的體現嗎?

“深思高舉”,“身之察察”,“皓皓之白”。 (生答、翻譯)

結合課前準備的資料,你還能發現屈原“清”的體現嗎?:(小組合作各推一生發言)

屈原《離騷》:美政理想

屈原生平經歷:愛國主義、理想主義、憂患思想、執著剛烈的性格(生答、分析)

全班齊讀屈原相關語句。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故將愁苦而終窮。 (屈原·涉江)

茍余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 (屈原·涉江)

教師總結:“清比己之潔,而濁比世之穢也。醒比己之明,而醉比人之昏也。清濁不同流,醉醒不同趣,邪正不并立,忠佞不相容。以屈子之獨操,而仕壅君,處亂朝,安得而不見放乎?”

(2)與屈原的“清”相對的“濁”在文中有沒有體現呢?

“淈其泥而揚其波”,“哺其糟而歠其醨”,“物之汶汶”,“蒙世俗之塵埃”。(生答、翻譯)

(3)這是漁父的做法嗎?

不是,漁父的做法是:““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p>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生答、翻譯)

(4)全班分成兩組合作朗讀人物對話部分,讀出不同情感。

3、悟道:遷移運用

(1)獨立思考:面對人生的困境,屈原、漁父、眾人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你更欣賞誰的做法?請寫下你的觀點并分享。(請三位同學分享自己的看法)

漁父:道家重真、超然曠達

屈原:儒家重善、執著進取(教師引導:因為犧牲和奉獻成就了民族脊梁)

(三)總結

(1)許多同學的觀點是富有現實意義的,在面對紛繁的社會時,我們也會遇到困境,我們不可能像屈原那樣決絕,我們也不太可能像漁父那樣抬腳遠遁,我們只有選擇面對。但是在投身社會洪潮中的時候,我們可以盡量做到:“淈泥、揚波,不離于泥,亦不為泥所陷;餔糟、歠醨,不拒乎酒,亦不為酒所溺。內不失己,外不忤世,斯為與之推移?!?/p>

屈原是偉大的,他的偉大之處就在于對自己的理想的執著追求,魯迅先生曾飽含激情地寫道:“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正因為對這份偉大的理解與感謝,人們思念屈原、崇敬屈原,我想,在年年五月的棕香中,屈原是不孤獨的、不寂寥的!

讓我們一起來齊讀這一個文段的后半部分:

笑傲人世是一份何等的情懷?

眾醉獨醒是一種怎樣的悲哀?

悠悠的江水卷逝走亙古以來的蕭條凄涼,

取代水中你的惆悵是岸上我獨自徘徊。

龍舟的喧嘩劃出波波水痕,追思掠過江面片刻又將遺忘。

也許你將年年享受五月的粽香,

也許等待著另一次際遇,看一看江上的陽光。

(播放音樂:蔡琴歌曲《屈原》)

三、課后鞏固:

完成《作業本》鞏固練習,并背誦全文。

語文高考教案大全(篇7)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背誦全詩,學習詩歌中所運用的用典比興的藝術手法。

2.學生通過朗讀詩歌、情境體驗、合作交流及教師點撥這一學習過程,學會詩中所運用的表現手法,深層體會詩人在詩歌中表現的情感,提高學生分析鑒賞詩歌的能力。

3.教師通過對詩歌的深層解讀,學習曹操在詩歌中體現的生命意識,培養學生珍惜時間、樹立遠大抱負的意識和責任感。

二、教學重難點

解讀詩歌意象,學習魏晉詩歌的用典比興表現手法,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朗讀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上課前大家先一起來聽段詩歌朗誦。聽完朗誦以后,哪位同學能跟大家說說你對剛剛這首詩歌的了解呢?看來大家對曹操很熟悉啊,那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曹操的這首《短歌行》。

(二)朗讀詩歌,初步體會詩歌“憂”的基調

學生自由誦讀詩歌,結合詩歌注釋,初步了解詩歌大意。

教師在學生朗讀詩歌之前該讓學生明確誦讀詩歌的過程中體味詩歌憂的感情基調。

(三)賞析詩歌語句,解讀詩歌意象

在學生個性化解讀的基礎之上,將全班分為六個小組,組內互相參照,互相啟發,要求組內成員都要分享自己對詩歌中的意象的解讀及對詩人“憂”的內容的解讀;2.各小組內推選小組代表在全班進行交流。

1.詩中表現詩人“憂”的詩句?

明確:“慨當以慷,憂思難忘?!薄昂我越鈶n?唯有杜康。”“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課件展示)

2.詩人為什么而“憂”?

明確:①憂功業未成(板書)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課件展示)

②憂賢才難求(板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課件展示)

3.詩人是通過哪些意象來抒發自己“憂”的感情的?

明確:酒、朝露、明月

(1)酒

在詩歌中“酒”一般被用來表達憂愁思緒,因而有了“借酒澆愁”一說,同學們結合詩人生平及整首詩歌的寫作背景思考一下,曹操借酒表達的是積極的人生態度還是消極的?

(知人論世。結合全詩可明確曹操表達的是人生短暫,要抓緊時間建功立業的人生理想。)

(2)朝露

詩人將人生短暫比喻成“朝露”,這個意象在古詩文中一般指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操《贈白馬王彪》)“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

(3)明月

在古典詩歌中明月一般借以寄托相思別緒,在此曹操借明月喻賢才,“明明如月,何時可掇”,賢才就像天上美好的月亮,一心向往,不知何時才能得到,因而“憂從中來,不可斷絕?!?/p>

4.詩人借助了很多意象來表達自己“憂”的情緒,他又通過哪些藝術手法來表現思想感情的?

明確:

比興“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庇贸侗扔魅松檀?。“明明如月,何時可掇。”用明月比喻賢才。

用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痹娛潜磉_女子思慕愛人,曹操在引用上省略了“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用含蓄的方法來表達求賢若渴的心情?!爸芄虏浮钡牡涔食鲎浴妒酚洝斨芄兰摇?,表現詩人求賢如渴的心情。

5.詩歌中“憂”的情緒貫穿全詩,但是同學們朗讀的時候卻情緒激昂,大家想一想這是為什么呢?

明確:詩歌雖然“憂”的情緒貫穿整篇,但是在憂的背后卻飽含詩人建立功業、渴慕賢才的理想和抱負。

6.請個別同學朗讀“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其他同學思考曹操借這幾句詩表現什么?

明確:這幾句詩勾勒出一幅彷徨無依的特點,“繞樹三匝,何枝可依”表現了良將賢才無明主可選時的彷徨,與曹操在整詩中表露的求賢若渴、渴望建功立業、統一天下的抱負相呼應。

(四)教師總結,拓展作業

1.正是渴望建功立業、一統天下,所以面對短暫的人生,曹操一掃前人要及時行樂的消極態度,發出人生苦短,及時立業的感慨,處在亂世的曹操,在50多歲的高齡仍然渴望建功立業,作為年輕一代的大家更應樹立遠大抱負,發憤圖強。

2.以一篇短文寫《短歌行》給你的啟示,題材不限。

3432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喷砂机厂家_自动喷砂机生产_新瑞自动化喷砂除锈设备 | 服务器之家 - 专注于服务器技术及软件下载分享 | 真空泵维修保养,普发,阿尔卡特,荏原,卡西亚玛,莱宝,爱德华干式螺杆真空泵维修-东莞比其尔真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北京模型公司-军事模型-工业模型制作-北京百艺模型沙盘公司 | 电机保护器-电动机综合保护器-上海硕吉电器有限公司 | 餐饮加盟网_特色餐饮加盟店_餐饮连锁店加盟| 气动|电动调节阀|球阀|蝶阀-自力式调节阀-上海渠工阀门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 北京网络营销推广_百度SEO搜索引擎优化公司_网站排名优化_谷歌SEO - 北京卓立海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直线模组_滚珠丝杆滑台_模组滑台厂家_万里疆科技 | 电子海图系统-电梯检验系统-智慧供热系统开发-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系统 | 校车_校车价格_19座幼儿园校车_幼儿园校车_大鼻子校车 | 河南新乡德诚生产厂家主营震动筛,振动筛设备,筛机,塑料震动筛选机 | 【甲方装饰】合肥工装公司-合肥装修设计公司,专业从事安徽办公室、店面、售楼部、餐饮店、厂房装修设计服务 | 润滑脂-高温润滑脂-轴承润滑脂-食品级润滑油-索科润滑油脂厂家 | 河南膏药贴牌-膏药代加工-膏药oem厂家-洛阳今世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通信天线厂家_室分八木天线_对数周期天线_天线加工厂_林创天线源头厂家 | 黑田精工电磁阀-CAMMOZI气缸-ROSS电磁-上海茂硕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站-SM150便携式土壤水分仪-铭奥仪器 | 定时排水阀/排气阀-仪表三通旋塞阀-直角式脉冲电磁阀-永嘉良科阀门有限公司 | 合肥仿石砖_合肥pc砖厂家_合肥PC仿石砖_安徽旭坤建材有限公司 | 超高频感应加热设备_高频感应电源厂家_CCD视觉检测设备_振动盘视觉检测设备_深圳雨滴科技-深圳市雨滴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物流公司,上海货运公司,上海物流专线-优骐物流公司 |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一体化净水设备-「山东梦之洁水处理」 | 丙烷/液氧/液氮气化器,丙烷/液氧/液氮汽化器-无锡舍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工业rfid读写器_RFID工业读写器_工业rfid设备厂商-ANDEAWELL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_IC China_半导体展_集成电路博览会_智能制造展览网 | 全国国际化学校_国际高中招生_一站式升学择校服务-国际学校网 | 政府园区专业委托招商平台_助力企业选址项目快速落地_东方龙商务集团 | 经济师考试_2025中级经济师报名时间_报名入口_考试时间_华课网校经济师培训网站 | 医用酒精_84消毒液_碘伏消毒液等医用消毒液-漓峰消毒官网 | 土壤有机碳消解器-石油|表层油类分析采水器-青岛溯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灵硕展览集团】展台展会设计_展览会展台搭建_展览展示设计一站式服务公司 | 南京兰江泵业有限公司-水解酸化池潜水搅拌机-絮凝反应池搅拌机-好氧区潜水推进器 | 电动手术床,医用护理床,led手术无影灯-曲阜明辉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电竞学校_电子竞技培训学校学院-梦竞未来电竞学校官网 | 工业胀紧套_万向节联轴器_链条-规格齐全-型号选购-非标订做-厂家批发价格-上海乙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卡诺亚轻高定官网_卧室系统_整家定制_定制家居_高端定制_全屋定制加盟_定制家具加盟_定制衣柜加盟 | 玻璃钢型材-玻璃钢风管-玻璃钢管道,生产厂家-[江苏欧升玻璃钢制造有限公司] | 铝合金脚手架厂家-专注高空作业平台-深圳腾达安全科技 | 承插管件_不锈钢承插管件_锻钢高压管件-温州科正阀门管件有限公司 | 平面钻,法兰钻,三维钻-山东兴田阳光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