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課程教案
高考生物課程教案怎么寫?生物這個學科就是分類學。林奈時期的分類以物種不變論為指導思想,只是根據某幾個鑒別特征來劃分門類,習稱人為分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高考生物課程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考生物課程教案篇1
名詞:
1生物的富集作用:指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屬、化學農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大量積聚的過程。這些污染物一般的特點是化學性質穩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體內積累不易排出。因此生物的富集作用會隨著食物鏈的延長而不斷加強。
2、富營養化:由于水體中氮、磷等植物必需元素含量過多,導致藻類等大量繁殖。藻類的的呼吸作用及死亡藻類的分解作用消耗大量的氧,并分解出有毒物質,致使水體處于嚴重的缺氧狀態,引起水質量惡化和魚群死亡的現象
.3、水華:在淡水湖泊中發生富營養化現象。
4、赤潮:在海洋中發生富營養化現象。
語句:
1、環境污染主要包括:有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與噪聲污染。
2、大氣污染的危害:①我國大氣污染類型是煤炭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有煙塵、二氧化硫,此外,還有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②危害:直接危害人類和其它生物,導致吸系統疾病,(如氣管炎、哮喘、肺氣腫、等。)③致癌物主要有3,4—苯并芘和含Pb的化合物。尤其是3,4—苯并芘引起肺癌的作用烈。④可以通過水體、土壤及植物進而危害人及動物.
3、水污染的危害:①水俁病事件:汞在水中轉化成甲基汞后,富集在魚、蝦體內,人若長期食用了這些食物就會危害中樞神經系統,有運動失調,痙攣、麻痹、語言和聽力發生障礙等癥狀,甚至死亡。②水體中過量的N、P主要來自含有化肥的農田用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③赤潮和水華的形成都是水體富營養化的結果。
4、土壤污染的危害:①“鎘米”事件:土壤被鎘污染后,會經過生物的富集作用進入人、畜體內,引起骨痛,自然骨折,骨缺損,導致全身性神經劇痛等癥,最終死亡。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危害動物和人的生存。5、噪聲污染的危害:損傷聽力,干擾睡眠,誘發多種疾病,影響心理健康。
高考生物課程教案篇2
種子的萌發
第二章第一節種子的萌發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的合作探究,闡明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和自身條件。
2.結合生活經驗及實驗觀察嘗試著描述種子萌發的大致過程。
3.運用對照實驗法設計井完成對“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的探究,學會控制實驗條件,檢驗不同的環境因素對種子萌發的影響,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
4.嘗試用抽樣檢測的方法測定種子的發芽率。
重點難點:
1.種子萌發環境條件的探究實驗中設置對照實驗的訓練及實驗現象的分析。
2.抽樣檢測時正確的取樣方法。
教學設計
一、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1.問題的提出
方案一:描述課前培養的菜豆種子萌發成幼苗的過程,4人小組合作,結合生活經驗,提出探究的問題:在哪種環境條件下種子才能萌發?
方案二:觀看種子萌發過程的錄像(或CAI課件),4人小組合作,自主性學習,提出探究的問題:在哪種環境條件下種子才能萌發?
引導學生進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并確定問題。
播放錄像(或CAI課件),創設問題的情景,啟發學生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方案一:4人小組合作,閱讀并參照課本上提供的資料,結合生活經驗,作出假設:種子的萌發可能需要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有的組還提出陽光、土壤、肥料等),并思考如何檢驗假設。
方案二:觀察教師的實驗演示,聯系生活實際,通過合作學習,大膽作出假設。
指導看書,鼓勵學生作出假設,設疑:哪些是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呢?引導學生對多種假設進行分析、排除某些因素(如肥料等。)
演示、啟發學生調動經驗儲備,進行大膽假設。
3.制定計劃
方案一: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案,4人小組合作制定探究計劃,在小組內討論并修訂計劃。明確操作步驟,做好實驗分工,確定組長,討論內容記錄員,實驗主操作人,觀察記錄員。然后小組之間進行交流,進一步修訂、完善實驗探究計劃。推測實驗結果。
方案二: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案,圍繞教師的指導提綱,4人小組合作制定探究計劃。明確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做好實驗分工,確定組長,討論內容記錄員,實驗主操作人,觀察記錄員。推測實驗結果。
方案三:全班分成4個大組,分別針對不同因素(水、空氣、溫度、土壤等)設計實驗方案,探討它對種子萌發的影響,每個大組又以4人為1小組在自己設計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推出方案,并用簡圖和文字書面表達出實驗設計思路。
4.實驗探究
以實驗小組為單位,課下實驗探究,定時觀察,認真記錄種子萌發的情況。
提出注意事項,督促、檢查,隨時抽查,適時給予評價,
5.得出結論:
環境條件:逅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方案一:各小組代表描述種子萌發實驗的現象和結果。
方案二:觀察錄像,相互交流說出實驗探究的結果。
指導學生學會科學的觀察,并進行描述。
6.表達和交流:
方案一:各小組交流探究的過程,并進行分析、討論、反思,撰寫探究的報告。
方案二:組間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并進行評比。評出:方案、創意、假設、選材、觀察、報告獎等
7.本探究實驗成功的關鍵
進一步領會“控制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的意義,樹立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設置對照組實驗條件的重要性。
二、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
1.探究:測定種子的發芽率
方案一:根據課本的要求,自主性學習抽樣檢測的方法,課上實驗操作,課下觀察記錄。
方案二:看書自學抽樣檢測的方法,合作交流,課下進行實驗操作及觀察記錄。
方案三:事先做了這個實驗的生物課外小組同學在課堂上描述實驗的過程,展示實驗的現象和結果,并提出實驗(重點是抽樣)的要求。
2.探究的結果:
交流測定種子發芽率的實驗步驟、現象及計算出種子的發芽率。
強調發芽率的計算方法。
3.種子萌發自身
條件的分析:完整的、活的胚儲藏豐富的營養,渡過休眠期
方案一:結合測定種子發芽率的實驗結果及種子的結構,聯系生活實際,組間交流,分析出種子萌發的內在條件。
方案二:觀察CAI課件(完整的種子、無胚的種子、子葉或胚乳被部分切除的種子萌發情況),結合測定發芽率的實驗結果,大膽猜測、表達和交流,得出結論。
方案三:演示并觀察煮熟的花生、大米粒、豆瓣等在外界條件適宜時的萌發狀況,并分析原因。
提示、指導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觀察、分析對比不同情況下種子萌發的情況,互相交流,得出結論。
三、種子的萌發過程:
胚根→根
胚軸→一連接根和莖的那段
胚芽→莖和葉
方案一:結合實驗觀察,自學看書,小組之間交流,描述萌發的過程,互相補充。
方案二:觀察動態展示菜豆種子萌發長出根、莖葉的過程的CAI課件,并描述歸納。
高考生物課程教案篇3
一、三維目標
1、能說出DNA分子的基本組成單位
2、能概述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主要特點
3、能闡明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4、能概述DNA分子復制的時間、場所、過程、特點和意義
5、通過構建概念圖,有利于培養學生構建知識網絡能力。
6、通過課堂的技能訓練,強化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7、認同DNA分子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
8、通過師生互動,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及能規范和準確描述專業術語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
DNA分子復制的條件和特點
2、教學難點:利用堿基互補配對原則進行相關計算
半保留復制應用
三、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練結合法、歸納法
四、教具準備:PPT課件
五、教學課時:1課時
高考生物課程教案篇4
冬季也別和陽光太“近”
走近冬季,夏天所受到的酷曬煎熬是不是可以忘卻了?冬日里輕柔溫暖的陽光,可以讓我們放松對它的戒備,且把“防曬”丟一邊吧。可別高興得太早了!一年四季無所不在的紫外線可并沒放過你,反而更成為冬季肌膚健康的威脅。
正值冬日“孵太陽”季節,但專家卻提醒市民,長時間“孵太陽”、戶外活動,也要涂抹防曬霜,避免皮膚過度的紫外線照射。皮膚曬傷在冬日有一個上升趨勢,這大多是不注意日曬所致,應引起人們的注意。
這與大氣污染造成臭氧層破壞和紫外線照射增加有關。冬日里,人們都有“孵太陽”的習慣,尤其是老年人,一曬就是一個上午。但多數人由于缺乏必要的皮膚保護措施,誤認為涂抹防曬霜是夏日里的事情,冬日根本就不需要,陽光中的紫外線就會不知不覺地照射在身上,引起皮膚病的發生。有的人皮膚較為敏感,當發現頭部、頸部等暴露部位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色斑時,尤其應該引起警惕,及時就醫。
干燥加寒冷,會使肌膚循環代謝機能變得遲緩,皮膚自我更新和修復功能減弱。如果再外帶紫外線的偷襲,皮膚很容易變黑、長斑,發生老化, 會讓你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至少老上5歲!因此,冬天防曬是更為重要的護膚功課。
而且,一年四季紫外線防護做得徹底,保養肌膚功能的黑色素也將隨著人體肌膚的新陳代謝作用自然褪去,不需人工外力刺激,即可恢復肌膚原有的美白本色。
冬季防曬,與夏天有著許多的不同。
尤其在選擇防曬霜時,需要注意的是:
首先,不要用含防曬功能的日霜代替防曬霜。專家指出,最近的一項有關含防曬功能日霜的檢測顯示,標有防曬功能的普通日霜,與專業防曬霜相比,防曬效果并不好,有的甚至連所標SPF(防曬指數)值的一半都達不到。此類日霜更多的功效是防止冬季皮膚皸裂,給皮膚提供營養,產品設計中運用的防曬技術并不那么“可靠”。
其次,不要在冬季外出時,使用夏季用剩的專業防曬霜。有數據表明,從8攝氏度開始,皮膚表面用來鎖住水分的油脂層開始流失,當氣溫達到0攝氏度時,皮脂腺徹底停止工作。而夏季的防曬霜一般是水分多,油分少的,對油脂分泌已經減少的皮膚很難起到保護作用。所以,只有油性較強的冬季專用防曬產品才是選擇。
另外,夏季購買防曬霜,人們會注重其防水功能,但是到了冬季,卻會忽視防曬霜的防凍功能。據有關數據表明,當氣溫降到5攝氏度時,就可能使皮膚出現凍傷。因此,購買冬季防曬霜時,一定要買有防凍功效的。
冬季防曬重點提示
掌握隔離時間:由于防曬隔離成分必須滲透至角質表層后,才能發揮長時間的吸收隔離效果,因此必須在出門前30分鐘就先擦拭完畢,出門前再補充一次,使用的劑量上,每次至少須有1ml-2ml的量,方可達到的隔離成效。
使肌膚變得更堅強:加強徹底清潔、按摩、面膜敷面等功能來加速肌膚機能運作,增強皮膚抵抗力,使冬季的皮膚不再脆弱。
讓皮膚吃到充足的營養:在飲食中多補充肌膚水分,多吃一些有利于皮膚、含維他命豐富的食物,以維持肌膚機能正?;?。
兼顧其他日常保養:不要以為做好了防曬工作,皮膚在冬天里的呵護就萬事大吉了。你還需要同時做好其他日常護理,如強化肌膚新陳代謝功能,去除老化的細胞角質,使用具有美白修護或含有維他命C的產品來抑制黑色素的形成,才能使肌膚盡快恢復白皙。
多重防曬勝過單一防曬:除了使用冬季防曬品以外,同時使用那些具有防曬效果的粉底,可加強肌膚對抗紫外線并保護肌膚。
關于紫外線的六個誤區
1、多云的天氣就不會受到紫外線輻射的危害嗎?據介紹,高達80%%的太陽紫外線輻射能夠滲透薄云,大氣中的薄霧甚至能增加紫外線輻射的強度。
2、在水里就不會受到紫外線輻射的危害嗎?水只能提供一點極低的保護層。水面的反射還能增加紫外線輻射。
3、冬天的紫外線不嚴重嗎?冬季的那幾個月,紫外線輻射通常比較弱。但是冬季雪天雪的反射會增加雙倍的輻射,特別是在高海拔地區。在早春也要注意,溫度比較低但是太陽紫外線輻射卻是意想不到的強烈。
4、有了防曬霜保護就不怕了?擦防曬霜只能在必不可免要暴曬的時候起一點保護作用,但是并不能延長暴曬的時間。
5、經常做日光浴就不怕紫外線傷害了嗎?錯了,要知道紫外線輻射也是一天一天積累起來的。
6、身上不感覺到陽光的熱度就不怕紫外線輻射了嗎?紫外線輻射引起的曬傷是不能被立刻感覺到的,所以不要以為不感覺到熱度就沒事了。
早期皮膚曬傷是很容易治療的,可以通過冷凍、激光等手段治愈,因為表皮沒有血管,不易病變。但如果延誤了病期,造成皮膚潰爛,就可能危及健康了。皮膚曬傷是可以預防的,避免強烈的紫外線照射非常重要。
高考生物課程教案篇5
生物入侵的概念
識別生物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的防治水葫蘆從社會中來
水葫蘆是我國幾十年前從國外引進的一種植物,曾一度用它來凈化污水,但引入我國云南省昆明的滇池后,由于水質污染導致水葫蘆瘋長,幾乎遮蓋了整個滇池,使很多水生生物幾乎絕跡。
從水葫蘆在我國的“角色”變化,你得到什么啟示?
在引入一個外來物種時,一定要慎重;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植物殺手”薇甘菊
林木遭受薇甘菊覆蓋逐漸枯萎
薇甘菊學名假澤蘭,是一種攀援植物,繁殖能力極強。發生危害的種屬原產于南美洲,60年代被引入印尼植物園用于橡膠園的地面覆蓋,借助于當地溫暖潮濕的泥土,很快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等地蔓延開來,給種植香蕉、茶葉、可可、水稻等經濟作物的農民造成了重大損失。
薇甘菊所“到”之處,像被子一樣包裹樹木,覆蓋花草,受其侵害的植物或者被絞殺、重壓致死,或者因缺少陽光、水分,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枯萎。
一、生物入侵的概念
1、什么是生物入侵?
一種生物經自然或人類的途徑從原來的分布區域遷入一個新的區域,其后代在新的區域里迅速地 ,對遷入地區的 和生態系統的 造成嚴重危害的現象,稱為 。
繁殖、擴散
生物多樣性穩定性生物入侵
2、生物入侵的危害:
入侵的物種由于脫離了在原產地和當地物種之間的 關系,在新的環境里容易快速繁殖、擴散和爆發,影響到其他生物的生活和繁殖,因而導致入侵地區 的破壞和喪失。
相互制約
生物多樣性
二、識別生物性污染
資料分析
實例1、赤潮
實例2、倫敦煙霧事件
實例3、電磁輻射
生物性污染
化學性污染
物理性污染1.第一個事例中,造成這種污染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造成第一個事例中污染的直接原因是海水中N、P等養分的含量過高。討論:2.第二、第三個事例與第一個事例有何不同?
第二、第三個事例與第一個事例的不同之處在于:污染不是由于生物性因素,而是由物理、化學因素引起的。
3.請你試著說一說什么是生物性污染,并列舉生活中出現的生物性污染的事例。
生物性污染:由生物有機體對人類或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例如,非典型性肺炎(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造成的污染等就是典型的例子。污染化學性污染
物理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
動物污染
植物污染
微生物污染
環境污染的種類
生物性污染與其他污染的不同之處:
生物性污染的污染物是 ,能逐步 新的環境,不斷增殖并占據 ,從而危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人類生活。
活的生物適應優勢
生物性污染的特點:
一是預測難
二是潛伏期長
三是破壞性大
三、生物性污染的防治
1、赤潮和水華水華類生物性污染:避免水體 ,盡量減少 的產生;對水體的富營養化及時進行處理。
2、生物入侵類生物性污染:主要采取
的措施。引進外來物種時一定要慎重。
3、微生物污染的防治:控制致病的 、
等排入水體和土壤,也是預防生物性污染的重要措施。
高考生物課程教案篇6
1、生物技術藥物:
(1)概念:一般是指利用DNA重組技術或其他生物技術生產的藥物。
(2)內容:包括基因工程藥物、酶工程藥物、發酵工程藥物、細胞工程藥物等。
2、基因工程藥物
(1)生產過程:獲得目的基因→構建基因工程菌→工程菌大規模培養→產物分離純化→除菌過濾→半成品檢測→成品加工→成品檢測。
(2)例子:大腸桿菌合成人胰島素、干擾素等。
3、細胞工程藥物
(1)制取過程:植物細胞株→固體培養→液體懸浮培養→收集細胞→提取純化產物→藥物制劑 。
(2)例子:人參、甘草、紅豆杉、黃連、隱形、紫草和長春花等植物藥物已經細胞培養成功;乙肝疫苗狂犬病疫苗和脊髓灰質炎疫苗等,以及干擾素、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等動物細胞培養藥物。
4、生物技術疫苗:指基因工程疫苗。將病原體的某個或幾個抗原基因轉入適當的宿主細胞進行表達,獲得的表達產物就可以作為疫苗使用。
5、DNA疫苗的應用前景廣闊。
(1)DNA疫苗:又稱核酸疫苗,是將致病微生物中,能夠編碼引起機體免疫反應的抗原基因與適當的載體結合,通過基因工程方法導入宿主細胞,并與宿主染色體整合,通過宿主細胞的轉錄、翻譯表達出抗原,誘導宿主產生免疫應答,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2)DNA疫苗在某些腫瘤、艾滋病和肝炎等疾病的預防上可以發揮獨特的作用。
知識拓展:
1、基因工程藥物的生產中,最主要的環節是構建工程菌,即通過轉基因技術將目的基因轉入細菌中,形成基因重組工程菌。利用工程菌可以高效地生產出各種高質量、低成本的藥品。
2、在動物細胞培養中,培養的細胞通常取自動物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齡動物。
3、生物技術疫苗的載體不僅可以是微生物、動物細胞,還可以是動物體和植物體。目前美國已經在14個州試種了300多種“制藥”作物,如生產乙型肝炎疫苗的轉基因藥用西紅柿、香蕉等。這種轉基因植物為疫苗的接種和普及提供了方便。利用生物技術不僅可以生產抗原蛋白起到疫苗的作用,還可以利用生物技術敲除病原體中的某些致病基因,獲得減毒更徹底、安全性更高的減毒活疫苗,如腺病毒疫苗等。
高考生物課程教案篇7
第一節 細胞質遺傳
一. 本周教學內容:
第三章 遺傳與基因工程第一節 細胞質遺傳
二. 學習內容:
本周學習細胞質遺傳,了解細胞質遺傳的概念,細胞質遺傳的特點,細胞質遺傳的原理,細胞質遺傳的應用,三系配套的原理,三系配套培育雜交種的過程。細胞質遺傳和核遺傳的比較,異同點。
三.學習重點:
1. 細胞質遺傳的特點
2. 細胞質遺傳的成因
3. 三系配套法原理應用
四. 學習難點:
1. 形成細胞質遺傳特點的原因
2. 細胞質遺傳在實踐中的應用
五. 學習過程:
(一)引言
1953年
美國的沃森和英國的克里克 闡明DNA分子雙螺旋結構
標志著遺傳學的發展進入了分子遺傳學階段
20世紀末
分子遺傳學的發展
遺傳密碼的破譯
真核生物基因非連續結構的發現
原核生物基因調控機制的闡明
20世紀70年代
限制性內切酶的發現 基因工程產生
基因工程的發展 使人類進入了控制和改造生物的新時代
(二)細胞質遺傳概念
細胞核遺傳:真核生物的許多性狀是由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核基因)控制的,這種遺傳方式稱為細胞核遺傳,簡稱核遺傳
細胞質遺傳:真核生物還有一些性狀是通過細胞質內的遺傳物質控制的,這種遺傳方式稱為細胞質遺傳
(三)細胞質遺傳特點
典型的實例:紫茉莉質體的遺傳
A. 質體:除細菌、藍藻、菌類以外植物細胞中普遍存在的一類細胞器。有兩層膜,隨細胞的生長而增大,并能分裂增殖,是植物細胞內合成代謝最主要的細胞器。
B. 實驗植物——紫茉莉
性狀:葉色,枝條一般是綠色的,但有多種變異類型。
顯微鏡檢測結果(茉莉花葉肉細胞):
綠色葉:含有正常葉綠體
白色葉:細胞內不含葉綠體,只含白色體
花斑葉:有三種不同的細胞
(1)白色斑處細胞:細胞內不含葉綠體,只含白色體
(2)深綠色斑處細胞:含有正常葉綠體
(3)淺綠色斑處細胞:既含葉綠體,也含白色體
C. 葉色性狀遺傳方式:
研究目的:
(1)檢測葉色性狀的遺傳是否符合孟德爾經典遺傳定律:自由組合定律和分離定律
(2)通過實驗鑒定控制葉色的基因間的相互關系
研究方法:用不同性狀的茉莉花品種相互雜交,觀察實驗結果,是否出現定比分離
結果預測:從表現型上看,若是經典遺傳,控制綠色與白色的基因可能是并顯性(共顯性)關系,這樣才會出現條斑狀的花斑色
實驗結果:
紫茉莉花斑植株的雜交結果
接受花粉的枝條提供花粉的枝條種子(F1)發育成的植株
綠色綠色綠色
白色
花斑
白色綠色白色
白色
花斑
花斑色綠色綠色、白色、花斑
白色綠色、白色、花斑
花斑綠色、白色、花斑
結果分析:F1代發育成的植株的葉色,完全取決于種子產生于那一種枝條,與花粉來自哪一種枝條無關。 即:F1的性狀,完全是由母本決定的。
結論:紫茉莉的葉色遺傳為細胞質遺傳。
概念:母系遺傳:F1總是表現出母本性狀的遺傳現象。它是細胞質遺傳的主要特點。
母系遺傳實例:
植物中:藏報春、玉米、棉花等葉綠體的遺傳
高粱、水稻等雄性不育的遺傳
微生物中:鏈孢霉線粒體的遺傳
和 代表兩種細胞核
和 代表兩種線粒體
和 代表兩種質體
細胞質遺傳物質分離特點:
不呈現遺傳物質的有規律分離,隨機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子細胞中去
細胞質遺傳的原理:
細胞質遺傳的特點:
1. 子代總表現出母本的性狀
2. 兩個親本雜交,后代的性狀都不會象細胞細胞核遺傳那樣出現一定的分離比
(四)細胞質遺傳的物質基礎
研究:1962年 里斯和普蘭特
方法:電子顯微鏡觀察衣藻、玉米等植物的葉綠體超薄切片
發現:葉綠體基質中存在20.5nm左右的細纖維
檢驗:用DNA酶處理,細纖維結構消失
結論:細纖維結構是DNA
1. 細胞質中有控制某些性狀的遺傳物質——細胞質基因
2. 細胞質中沒有核遺傳物質一樣的染色體結構
3. 線粒體和葉綠體中存在著細纖維狀結構的DNA物質
4. 線粒體和葉綠體DNA能夠進行自我復制并通過轉錄和翻譯控制蛋白質的合成
5. 細胞質DNA的復制與核DNA過程原理一樣,但分離隨細胞質的分離進行,所以細胞質遺傳后代不出現定比分離
(五)細胞質遺傳的實際應用
主要應用:主要用于農作物育種上
問題產生:農業優良品種種植幾年,由于隔離不嚴等原因失去豐產性,出現品種退化,產量下降
生產經驗:生產上用雜交種,比使用連年種植的優良品種有更顯著的增產作用。但雜種優勢往往只能表現在兩個品種雜交第一代上。雜種第二代出現產量下降、生長不齊等退化現象
雜種優勢:雜交后代的性狀要優于兩個親本,具有出生長整齊、植株健壯、產量高、抗蟲抗病性強等特點,具有明顯的增產作用,這種現象稱為雜種優勢
解決思路:為保持作物的雜種優勢,生產用種子必須年年用雜種第一代雜種
新出矛盾:用雜交種生產時面臨的是種子生產難、來源少與實際需要量大的矛盾
雄性不育:植株雄蕊發育不正常,不能產生可育花粉,但是雌蕊正常可育,可以接受其他植株的花粉而產生種子,這種現象稱為雄性不育
雄性不育系:同種植物中具有可遺傳的雄性不育性狀的植株群體稱為不育系
作物范圍:小麥、玉米、水稻等作物
原理:雄蕊是否可育由細胞核和細胞質中的基因共同決定
細胞核:不育基因用r表示 可育基因用R表示 R對r呈顯性
細胞質:不育基因用S表示 可育基因用N表示
關系:R對r呈顯性,核可育基因R可以抑制質不育基因S的表達
特點:
1. 植株雄蕊發育不正常,不能產生可育花粉
2. 雌蕊正??捎梢越邮芷渌仓甑幕ǚ鄱a生種子
3. 產生的種子都是雜交種
4. 該種雄性不育應該是由遺傳物質控制的,用于生產可獲得穩定雜交種
5. 雄蕊是否可育由細胞核和細胞質中的基因共同決定
6. 核基因可育時該植株安全可育,只有當細胞核基因和細胞質基因同時表現不育時,植株才能表現雄性不育
雜交種培育:三系配套雜交育種
操作目的:
1. 保留雄性不育系(不育系×保持系)
2. 獲得雜交種植株(不育系×恢復系)
三系植株必須配套使用。
成果:
三系配套法培育出了小麥、大麥、谷子、玉米、水稻等多種優勢雜交種。
培育水稻優勢雜交種方面,我國取得世界地位。
線粒體DNA的重要作用:
線粒體DNA:多個,環狀,每個含幾十個基因
線粒體DNA缺陷?。汉芏嗯c腦部和肌肉有關的遺傳病,都只能通過母親遺傳給后代的,如:線粒體肌病、神經性肌肉衰弱、運動失調、視網膜炎等
線粒體DNA檢驗:多用于對犯罪的鑒定,身份鑒定等
【模擬試題】
1.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細胞質遺傳是由細胞質中的遺傳物質控制的
B. 細胞質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后代的性狀表現出定分離比
C. 在細胞質遺傳種,F1的性狀完全是由母本決定的
D. 線粒體和葉綠體中含有少量的遺傳物質的遺傳屬于細胞質遺傳
2. 保持系的特點是( )
A. 能使母本結實,又能使后代保持不育性
B. 質基因是不育基因,核基因為可育基因
C. 質基因和核基因都為可育基因
D. 既能使母本結實,又可使后代成為雜交種
3. 已知細胞核和細胞質都有決定雄性是否可育的基因,其中核中不育基因為r,可育基因為R,R對r顯性。細胞質的不育基因用S,可育基因用N表示。上述四種基因的關系,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雜交種基因型種的正確的組成順序依次是( )
① N(rr) ② S(rr) ③ N(RR) ④ S(Rr)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①②③
4. 下列屬于母系遺傳性狀的是( )
A. 紫茉莉的花 B. 棉花的葉型
C. 高粱的雄性不育 D. 玉米的子粒
5. 對生物性狀的控制,下列敘述種正確的是( )
A. 只有細胞核基因控制
B. 只有細胞質基因控制
C. 細胞核基因和細胞質基因共同控制
D. 細胞核或細胞質基因中的一個控制
6. 某地區一些玉米植株比一般玉米植株早熟、生長整齊而健壯,果穗大、籽粒多,因此這些植株可能是( )
A. 單倍體 B. 三倍體C. 四倍體 D. 雜交種
7. 細胞質遺傳表現為母系遺傳的主要原因是( )
A. 精子細胞質中不含有遺傳物質
B. 受精卵的細胞質幾乎全部來自卵細胞
C. 精子細胞中沒有線粒體和葉綠體
D. 受精卵的遺傳物質全部來自于母本
8. 在玉米雜交種培育過程中,若以基因型為S(rr)的品種作為母本與基因型為N(RR)作為父本雜交,F1代的基因型為( )
A. S(RR) B. N(Rr) C. N(rr) D. S(Rr)
9. 在一系法雜交育種中,若(♀)N(rr)×S(rr)(♂),則產生的后代將是( )
A. 雄性不育保持系 B. 雄性不育恢復系
C. 雄性不育系 D. 不能產生后代
10. 在三系法雜交育種中,若N(rr)(♂)×S(rr)(♀),則產生( )
A. 不育系 B. 恢復系 C. 保持系 D. 大田優勢雜交種
11. 下列哪種植物在利用雄性不育培育這類植物的雜交種時,父本的基因可選用N(rr) ( )
A. 水稻 B. 小麥 C. 蘿卜 D. 大豆
12. 人類神經性肌肉衰弱癥是由線粒體中基因控制的遺傳病。下列關于該病遺傳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該病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 B. 母親患病,子女全都患病
C. 父親患病,女兒全都患病 D. 父親患病,子女全都正常
13. 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是一種遺傳病,此病是由線粒體DNA基因突變所致。某女士的母親患有此病,如果該女士結婚生育,下列預測正確的是( )
A. 如果生男孩,孩子不會攜帶致病基因
B. 如果生女孩,孩子不會攜帶致病基因
C. 不管生男或生女,孩子都會攜帶致病基因
D. 必須經過基因檢測,才能確定
14. 遺傳性眼視網膜炎是一種由質基因控制的人類遺傳病,下列關于該病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該病基因肯定存在于線粒體中
B. 該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C. 該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D. 某夫婦第一胎生下一個患者,第二胎患病幾率為1/2
15. 以下A、B兩圖分別是甲、乙兩遺傳病在兩不同家族中的遺傳系譜圖,分析回答:
(1)甲遺傳病的病基因最可能存在于人體細胞的 體中,它的遺傳屬于細胞
遺傳。
(2)乙遺傳病的病基因最可能存在于 上,它的遺傳屬于細胞 遺傳。
(3)若某對夫婦中,妻子患有甲病,丈夫患有乙病,若其第一胎生了一個兒子,則該兒子兩病兼發的可能性是 。若其第二胎生了一女兒,則該女兒只患一種病的幾率是 。
16. 1985我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指出,要進一步挖掘雜交水稻增產的潛力,就必須沖破“三系法”的框框,向“兩系法”和“一系法”發展。經過10年努力,我國首創的兩系法雜交水稻已經獲得了成功。兩系法雜交稻技術的關鍵是培育完全受核基因控制的光溫敏型雄性不育系,即該水稻在長日照,高于臨界溫度時表現為不育;而在短日照低溫時,表現為雄性可育。一系法的原理是設法利用雜交種自身來繁殖后代,使后代既能保持雜種優勢,又不發生性狀分離。根據以上資料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在雜交稻技術中人們利用不育系雜交的好處是
(2)在“三系法”中三系是指 、 、 ,其基因型分別是 、 、 。從基因型可看出其是否可育是由 基因和 基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3)在“二系法”中,光溫敏型雄性不育系的作用實際上是一系兩用,在長日照高溫條件下它相當于“三系法”中的 系;而在短日照低溫條件下,它又相當于“三系法”中的 系,其實它的可育性主要用于 。
(4)你認為在一系法中雜交種的自身繁殖應采用什么繁殖方式?為什么?
[參考答案]
1. B 2. A 3. B 4. C 5. C 6. D 7. B 8. D 9. D 10. A
11. C 12. B 13. C 14. A
15.(1)線粒;質 (2)Y染色體;核 (3)100%;100%
16.(1)充分利用雜種優勢,提高水稻產量
(2)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恢復系;S(rr);N(rr);N(RR);質;核
(3)雄性不育;雄性不育保持;自交繁殖后代
(4)應采用營養繁殖(或無性生殖);因為營養繁殖能使后代保持親本的性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