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高中教案 > 生物教案 >

高二生物考前教案

時間: 沐欽 生物教案

古人在栽培植物和馴養動物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關于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的知識,注意到了生物的變化以及生物與環境的關系,逐漸形成了樸素的生物進化思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高二生物考前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二生物考前教案

高二生物考前教案【篇1】

1、教材地位

本節課內容是人教版高級中學課本生物必修1第一章第一節之前的序。新教材以“科學家訪談”代序,是對傳統教科書緒論的突破。以《分子與細胞》為例,訪談的是我國的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鄒承魯教授。鄒承魯院士的研究領域是生物大分子,其研究工作與本模塊的學習內容密切相關。因此,本課時起著新課導入的重要作用。

2、重點難點

教材通過介紹鄒承魯院士的工作,比較了天然蛋白質和人工蛋白質的區別和聯系,闡述了學習、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意義,解決了“學什么”和“為什么學”的問題,這些是本課時的重點。

“訪談”既涉及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也涉及科學家的創新、團隊合作和鍥而不舍的精神,給學生多方面的啟迪,盡量讓他們領悟應該“怎樣學”科學是本課時的難點。

學情分析

因為本地區初三一年無生物課,所以高一上生物課,學生感覺有點陌生。心理學告訴我們,第一印象即首因效應,它是指第一次接觸陌生人或事物形成的印象,往往起到先入為主的作用。所以高一首堂生物課至關重要。本課時一是內容少,二是具有較高的抽象性。鑒于這些原因,我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既通過穿插課前資料收集、課堂設置問題情境、小組討論和歸納,來滲透新課程基本理念,又設計有漂亮的多媒體畫面,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了良好的課堂第一印象,未來更好調控。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記住鄒承魯院士做學問所遵循的基本原則。

比較天然蛋白質和人工蛋白質的區別和聯系,了解人工蛋白質合成的重要意義。

初步了解科學研究的過程、方法以及科學家的創新、團隊合作和鍥而不舍的精神。

記住鄒承魯院士最想對高中生說的話。

能力目標

通過布置課前資料收集,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獨立學習和搜索資料的能力。

通過設置問題情境、小組討論和歸納,讓學生熟悉他們自己課堂上常用的學習方法和教學手段,培養他們勇于探究、合作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介紹鄒承魯院士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績,激發學生們的愛國主義的熱情,讓他們樹立為祖國為人民做貢獻的志向。

通過課程中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等的踐行,進一步體會科學家創新、團隊合作和鍥而不舍精神的重要性。

教學策略

(一)教法設計

結合新課程的理念和學生一年未學生物學的實際,本課時主要讓學生熟悉他們自己課堂上常用的學習方法和教學手段。許久未學生物學,所以導入新課是關鍵的第一步設計。既要有跨越式的承上啟下的知識設問,又要有引起興趣的多媒體動畫。我提問,萬物蒼生之生命精彩最早源于什么環境(有動畫)?能表現出生命特征的最小結構單位是什么?其中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是什么?這些提問起到了良好的導入作用,自然而然地將話題轉到蛋白質等知識點上了,也就和鄒承魯院士的工作掛上了鉤。為培養學生對概念進行比較和梳理的能力,我采用先閱讀,后歸納的設計,將天然蛋白質和人工蛋白質的區別和聯系比較得一清二楚。為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我對“訪談”中的多個問題進行了分組討論。為了討論有的放矢,我事先列出了閱讀和討論提綱。而事先布置的課前資料收集,又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獨立學習和搜索資料的能力。同時,又再一次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的熱情和學習生物學的興趣。至此,學生對常規的學習方法和教學手段就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樣就意謂著有一個成功的開始。

(二)學法設計

本課時通過師生提問對答導入新課。采用先出示閱讀和討論提綱,后閱讀,比較,歸納的方法,使學生有目的地學習“訪談”,即學生全體得到了自主學習的鍛煉。分組討論的時候,有辨析,有爭論,有研討,學生在參與意識和合作及探究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強大的鍛煉。而事先布置的課前資料收集,又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獨立學習和搜索資料的能力又有了提升。另外,關于科學家的創新、團隊合作和鍥而不舍的精神比較抽象,學生一時半會兒難以深入理解。但是,至少要讓學生知道在以后的學習中注意多多體會。最后讓學生進行課堂小結,再次強化“學什么”、“為什么學”和“怎樣學”。這些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新課程的四個基本理念也得到了全面地滲透。

(三)媒體選擇

1、多媒體課件

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內有原始生命起源的動畫)

2、結晶牛胰島素的模型一個

教學程序

利用課件,全新視覺動畫展示,引入新課。

引出所學的知識和所要“訪談”的人物。

(一)流程圖

教師事先擬好討論提綱,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中心發言人闡述小組討論的結果,然后教師引導。

部分學生介紹生命科學最新進展,教師利用課件展示事先收集匯總的相關總資料,激發興趣。

利用課件引導學生進行課后小結,強化“學什么”、“為什么學”和“怎樣學”。

高二生物考前教案【篇2】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舉例說出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2、嘗試提出問題,作出假設。3、進行關于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實驗設計和操作。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培養學生質疑、求實、創新的科學態度和精神。激發學生的生物學興趣。

3、能力方面:嘗試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分析推理,進行關于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實驗設計和操作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說明探究實驗的基本方法和一般過程。

2、讓學生知道細胞與外界溶液一起可以構成一個滲透系統。

3、舉例說出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

教學難點

1、如何提出問題,做出假設。

2、如何設計實驗過程(材料、實驗用具、試劑的選擇,實驗結果的預測等)。

3、理解細胞膜不僅是半透膜,還是選擇透過性膜。

教學過程

【導入】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

引言:同學們回憶一下贊美蓮藕的詩句“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蓮而不妖”。蓮藕生長在污濁的泥土中卻能從環境中獲取蓮藕細胞生命活動需要的營養物質,如水、氧氣、礦物質等,而蓮藕細胞不需要的物質分子則不能進入。到底是什么控制物質分子進出細胞?(細胞膜)物質分子是如何跨越細胞膜輸入和輸出細胞的?(引出本章課題)

今天,我們先以水分為例,共同探究水分是怎樣通過細胞膜進出細胞的。(引出本節課題)

【活動】“問題探討”

(1)演示實驗:一滴紅墨水滴入到清水中,會出現什么現象?

學生觀察并回答。

(2)提出探究問題:如果兩種不同的溶液被一層半透膜隔開,結果又會怎樣?

演示:滲透作用的實驗現象。

教師和各實驗小組代表課前做好該實驗,實驗的內容設置如下:

①燒杯中是清水,漏斗內是30%的蔗糖溶液,兩種不同的溶液被一層玻璃紙(半透膜)隔開,實驗開始時,漏斗內外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靜置2h后,漏斗內的液面有何變化?

②用一層紗布代替半透膜,其它的均與①相同,漏斗內的液面有何變化?

③用一層塑料布代替半透膜,其它的也與①相同,漏斗內的液面會有什么變化?

④若漏斗內外均是同濃度蔗糖溶液,情況又是怎樣的?若漏斗內外都是清水呢?

第1小組學生介紹演示實驗①,展示實驗現象。

(3)提出討論問題

問題:為什么漏斗內的液面會上升?

多媒體動畫演示,引導學生思考。

師生總結:水分子從數量多的一側向水分子數量少的一側擴散,也就是說:水分子是順著相對濃度梯度跨膜運輸的,這種現象稱為滲透作用。這個裝置叫滲透裝置。

第2、3小組學生介紹演示實驗②、③,展示實驗現象。

教師及時引導學生思考:比較①②③組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第4小組學生介紹演示實驗④,展示實驗現象。

通過比較①④我們又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總結上面兩個結論得出滲透作用發生的條件:

a要有半透膜;b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存在濃度差。

【講授】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類比滲透裝置與細胞,提出問題: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嗎?

從生活中的例子入手,例如,當我們吃比較咸的食物時,如腌制的咸菜、連續嗑帶鹽的瓜子等,你的口腔會有什么感覺?引出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引導學生作出假設:動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

設計實驗,驗證假設(學生完成)。動物細胞的細胞膜相當于半透膜,動物細胞的細胞質是動物細胞內的液體環境。將哺乳動物的紅細胞分別放在濃鹽水、生理鹽水、清水中,觀察紅細胞的形態。

預期結果(學生完成):紅細胞在濃鹽水中失水皺縮,在生理鹽水中保持原有形態,在清水中吸水膨脹。

圖片展示:水分進出哺乳動物紅細胞的狀況。

分析結果,得出結論(學生完成):

當細胞內溶液濃度﹥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吸水

當細胞內溶液濃度﹤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失水

當細胞內溶液濃度=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形態不變

動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水進出細胞是順相對含量的梯度,通過滲透作用進行的。

【講授】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教師提出: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情況又怎樣呢?

例如,在日常生活里,夏天家里做涼伴黃瓜時有水出現,腌蘿卜條時灑上一些鹽會出水;而賣菜的阿姨經常向青菜上灑水,青菜變得硬挺,說明植物細胞也會吸水和失水。

教師引導:我們要善于從生活中的現象發現新的問題,提出問題。許多科學家的發現并不都是從實驗中得到,更多的是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發現問題的。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提出問題

教師:從生活中的現象,結合上面這些例子,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①植物細胞能吸水和失水嗎?

②植物細胞在什么情況下會吸水和失水?

③植物細胞是不是一個滲透系統,哪些結構相當于半透膜?

篩選值得探究的問題:植物細胞在什么情況下會吸水和失水?植物細胞是不是一個滲透系統,哪些結構相當于半透膜?

提出了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后,我們如何去研究它呢?

●作出假設(以下以“探究植物細胞中哪些結構相當于半透膜”為例)

⑴作出假設:當一個問題提出后,我們必須結合已有的知識或經驗(必要時還要查找資料)分析問題,并且作出嘗試性的回答,這種嘗試性的回答稱為“作出假設”。

教師圖片展示:“成熟植物細胞結構圖。”

提供信息:①成熟植物細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占整個細胞很大比例,因此成熟植物細胞內的液體環境主要考慮液泡中的細胞液。

②原生質層:包括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教師引導,學生作出假設:假設原生質層相當于半透膜,也可以假設細胞壁相當于原生質層,或者假設原生質層、細胞壁兩者都相當于半透膜。

各個小組可能會提出不同的假設,應引導學生講述理由,最后確定一個較合理的假設:原生質層相當于半透膜。

⑵預測實驗結果:

當細胞液濃度﹥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吸水;

當細胞液濃度﹤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失水。

教師可以適當補充:細胞液中的水分流失,使細胞壁和原生質層都出現一定程度的收縮,但由于原生質層的伸縮性比細胞壁的伸縮性大,當細胞不斷失水時,原生質就會與細胞壁分離開來,也就發生質壁分離。將發生質壁分離的細胞放入清水中時,會發生質壁分離復原。

高二生物考前教案【篇3】

各位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本節課內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模塊三《穩態與環境》中第五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第二節的內容。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策略、學法指導、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習題設計等七個方面來簡要談一下我對這節內容的構思和設計,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一節課主要包括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的概念、過程、特點及研究意義四部分內容,在教材內容的設計上首先由能量流動的概念引入分析能量流動的方法:由個體→群體→系統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的分析方法,旨在培養學生運用科學方法進行研究分析,發現科學規律的能力。在學生揭示能量流動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桑基魚塘、草原放牧兩個實例分析,使學生切身體驗生態學規律與現實生活及生產實踐的密切聯系,自覺樹立生態學觀點,遵循生態學規律,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而努力。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生態系統功能的一個重要體現,在整個高中生物學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以生物的新陳代謝、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等知識為基礎,同時又是學生鞏固生態系統結構,理解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以及生態系統等知識的基礎,它在高中生物學習中是重點和難點。

(二)課程標準內容

分析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基本規律及其應用

(三)考綱要求

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基本規律及其應用(Ⅱ)

(四)教學目標

為落實課程標準內容,結合本節教材內容設計及高中二年級學生學習基礎和學習心理水平,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分析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及特點

2.在運用能量流動規律進行實例分析的基礎上,歸納并概述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能力目標:

1.能從整體水平對生態系統進行定性和定量的系統分析,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和推理判斷的思維能力。

2.應用能量流動的規律進行具體問題的分析和解釋,并能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措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關注農業的發展和生態農業的建設,注重生態學觀點的培養。

2.認同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學觀點,養成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五)重難點及其突破

1.重點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1)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動力,也是生態系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生物圈中每一完整的生態系統都是一個能量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系統,這是生態系統功能的一個重要體現。

(2)指導學生分析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過程和特點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推理的思維能力以及學習用準確語言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的過程。

(3)研究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一方面可以鞏固前面學習的食物鏈、食物網的知識,另一方面也為研究生態系統的目的——更好地服務于人類自身(調節能量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打好基礎,教育學生樹立生態學觀點,自覺堅持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原理。

基于對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和現實生活的需要,確定了以上教學的重點。

2.難點及其突破策略

難點: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難在能量流動比較抽象和學生缺少揭示規律的方法。針對這一難點主要采取了以下突破措施:

1.采用由局部到整體,由個別到一般,先定性再定量的分析方法,逐步引導學生理解能量流動過程,歸納能量流動的特點。

在分析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時,先由一個個體的能量輸入、儲存、轉化和散失途徑分析,逐步種群、第一營養級、第二營養級,最終歸納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在能量流動的特點的教學中,先由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過程的定性分析作出推測,然后以賽達泊格湖能量為例定量分析,最終得出能量流動的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特點。

2.設計合理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小組的合作進行推理探究,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師生互動,共同探究規律。

在學生完成能量流動概念學習之后,教師提出問題:一個個體的能量如何輸入儲存和散失?一個種群呢?引導學生進行教材的學習和思考;接著提出能量在生態系統中是如何流動的?引導學生學習教材,小組探究:第一營養級的能量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第二營養級呢?在小組探究的基礎上師生合作歸納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歸納:①生態系統的能量來源是什么?②如何輸入?③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④能量在各個營養級的來源和去路?⑤能量流動的起點和渠道?通過探究和師生互動準確掌握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

在解決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過程的基礎上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定量分析賽達泊格湖能量流動。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你能總結出什么規律?”通過小組合作,最終歸納出能能量流動的規律。

3.重視聯系實際,鞏固規律,激發學習興趣。

在學生歸納規律的基礎上提出“為什么一山不容二虎?”“食物鏈長度一般只有4-5級?”“魯賓遜荒島生存策略”等實例分析,既鞏固了知識,又使學生在分析實例的同時,體驗了生活實際中的科學規律,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發現規律、運用規律、揭示事物本質的科學探究_,提升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授課對象為高二年級學生,從學生的認知水平來看,已經有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通過高一年級的學習已經養成合作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且學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邏輯推理能力;從學生的知識水平來看,學生通過初、高中學習已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傳遞,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學學習中,已學習了儲存能量的物質、光合作用、細胞呼吸等內容,這些都是理解本節內容的基礎。

三、教學策略

以“自主、探究、合作”作為學習的基本形式,充分利用教材、媒體等資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問題、加工信息、推理判斷、合作探究、歸納總結。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思考、合作、探究、歸納,教師啟發引導、歸納、拓展延伸,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落實課堂教學目標。在樂學氛圍中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直觀性,條理性、動態性、高效性等優點,設計多媒體課件演示,幫助學生理解和分析。

四、學法指導

本節課的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由現象發現規律、掌握規律,并運用規律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如何去分析問題、揭示問題,方法很重要。本節內容教學中教師重在指導學生掌握由個別→一般,由局部→系統的分析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規律常用的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的方法,同時教師要重視指導學生聯系生產、生活實際,進行規律的理解和應用,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重要途徑之一。

五、教學過程

(一)教學流程

1.問題探討、設疑激趣

2.理解概念、問題引導,學生由個體→種群→營養級→生態系統逐步進行能量流動分析。

3.小組探討交流,師生共同歸綱總結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

4.定量分析賽達泊格湖能量流動,小組合作交流,師生共同歸納能量流動特點并探究其表示形式。

5.實例分析,運用能量流動的規律。

6.小組探討實例、歸納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7.課堂小結

(二)本節課教學的設計思路

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導誘,使學生樂學、會學、學有所獲是本節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

本節課一開始通過問題探討,使學生置身其中;與生存挑戰相聯系,激發學生求知_。自覺主動投入本節課的學習。

接著通過教師問題引導,指導學生進行能量流動的分析,在學生學習活動中,學會由個體→群體→系統的分析方法。然后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小組交流探究,師生共同總結出能量流動的過程,在此基礎上做出定性推測:能量有逐級遞減的趨勢。

教師進一步提出這一推測的準確性有待驗證,進而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_。教師因勢利導轉入定量分析賽達泊格湖的能量流動,通過定量分析和小組的交流探究歸納出能量流動的規律。

學生沉浸在發現規律的快樂中,教師趁熱打鐵引入實例分析,使學生在分析實例中體驗規律應用的快樂進而加深對規律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比較農田生態系統與桑基魚塘,以及小組變流如何更好的進行草原放牧,嘗試將所學知識運用于新情景中,解決實際問題、理解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突出學生由現象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發現規律的教學思路,容易激發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的幾個注意點

1.注意區分攝入量和同化量

2.在講能量金字塔時要避免學生在理解不透或知識鞏固不牢時,引入其他的金字塔造成干擾,暫不拓展其他生物金字塔。

3.區分提高能量利用率與提高能量傳遞效率不同。

六、板書設計

為突出重點,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知識體系。板書設計如下: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一、能量流動的概念三、能量流動的特點

輸入傳遞、轉化、散失1.特點

二、能量流動的過程單向流動

1.來源逐級遞減

2.起點2.表現形式

3.渠道能量金字塔

4.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四、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5.各個營養級能量來源1.效利用

6.各個營養級能量的去路2.持續高效流向對人有益的部分

7.能量轉化過程

七、習題設計

1.課堂鞏固練習

旨在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區分易混點

2.課后探究

設計課后探究的目的,在于進一步調動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科學研究的積及性;同時通過開放性試題,拓寬學生思維。

高二生物考前教案【篇4】

一、說教材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4章第2節,主要內容包括科學家對細胞膜結構的探索歷程,以及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第四章共有3節內容,第一節主要說明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為什么具有選擇透過性?功能與結構相適應,于是進入第二節內容膜結構的探索。而第二節內容又是第三節內容“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的學習基礎。因此本節課在第四章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科學史的滲透,認同科學研究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漫長過程。

二、說學情

本課所面對的學生為高一年級的學生,通過前面章節的學習,對“化合物”、“細胞膜”、“生物膜系統”等內容已經有了一定認識,在這一前提下學習本課內容可以做到深入淺出,層層深入。在初中階段已經學習相關的生物學科的知識,初步掌握生物學科學習的方法,認同生物結構決定功能的生物學觀點。

基于以上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對于教學目標多元化的要求,我將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闡述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

2.簡述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能力目標】

1.培養分析、質疑、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增強動手操作能力,提升科學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認同科學研究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漫長過程。

2.樹立生物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難點】

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中滲透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五、說教學方法

1.教法

通過講授、討論、問答等多種教學手段,建立誘導探究的課堂模式,使發現過程中的幾個的實驗變成一種探究式的實驗,引導學生體驗科學家發現真理、探索真理的全過程,進而更好的掌握其中的科學方法,理解科學內容。

2.學法

在本課學習中,學生利用課本和課件提供的資源進行思考,在此基礎上,綜合了探究性學習、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等方法完成模型的構建。

接下來,我重點講解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首先是利用生活示例導入,多媒體展示:小龍蝦—橫紋肌溶解癥—肌紅蛋白—肌紅蛋白尿。隨后提出問題,有沒有注意到自己尿液的顏色和患者尿液顏色的區別,為什么有這樣的區別?隨后補充,正常人的細胞膜沒有破壞,具有選擇透過性,引導學生生物膜具有選擇透過性的功能與生物膜的成分和結構有關,從而引入本節的內容《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食源性橫紋肌溶解癥是生活中常見的示例,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回顧舊知,引入新知,目的是學生聯系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順利引入新課,并且滲透健康飲食習慣。

環節二:新課教學

(一)科學家對細胞膜結構的探索歷程

對這一知識點的教授,我打算采用:教師提供資料→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做出假設(構建模型)→教師提供實驗驗證,通過這種思路,可以將課本中的結論轉變為學生主動探究的一個驗證實驗,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1.組成細胞膜成分的探索(多媒體課件展示實驗一和實驗二)

鼓勵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循序漸進、層層誘導。并順勢引導學生提出何種假設?又如何來證實你的假說?學生根據實驗一、二,能夠得出組成細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質(磷脂)和蛋白質。通過引導學生自己根據實驗現象提出假說,引出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鍛煉學生觀察、分析、總結的能力。隨后稱熱打鐵,繼續提出問題,脂質和蛋白質又是如何組成細胞膜呢?

2.磷脂分子的排布形式(多媒體課件展示磷脂分子資料和實驗三)

多媒體課件展示介紹磷脂的性質和細胞生存的條件,要求學生自主進行小組討論磷脂分子在空氣—水界面以及假設組織細胞膜中磷脂的分布情況,并派代表在黑板上演示。教師評價,給出意見。最終得出細胞膜是一種磷脂雙分子層結構,其中磷脂分子的親水性頭部朝向兩側,疏水性的尾部相對朝向內側,只有這種結構才可能穩定于細胞內外均為水的環境中。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培養了團結協作的能力和動手能力。

3.蛋白質分子的排布(多媒體展示資料4和冰凍蝕刻顯微技術)

通過角色扮演的方法,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如果把自己當作科學家,會得到怎么樣的假設?同時表述模型。學生根據掃描電鏡技術和冰凍蝕刻技術的實驗結果,描述細胞膜結構中的蛋白顆粒的存在狀態。培養學生認識到技術進步對科學發展的重要性。

4.細胞膜是靜止的嗎?(多媒體展示變形蟲視頻和實驗五)

視頻展示變形蟲運動,動畫展示熒光標記技術,啟發誘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歸納相應結論,并設計新的驗證性實驗證實細胞膜具有流動性。通過視頻和動畫的輔助,增加學生對微觀知識的感性認識,培養質疑、創新、探索的科學觀點。強化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認同技術進步對科學發展的重要性。

(二)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的主要內容(多媒體展示模型)

多媒體展示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細胞膜流動鑲嵌模型,引導學生結合之前的實驗探究上進行回顧,用自己的話說出基本要點。教師糾正、展示完整內容并進行詳細講解并補充糖蛋白等相關知識。

讓學生進行回顧,增強口語表達和概括歸納的能力,并檢驗教學效果。

環節三:總結提升

引導學生思考:總結知識、形成概念圖。為鞏固學生所學內容,教師布置課外思考題,之前所學習的知識中,哪些體現了細胞膜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哪些又體現了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點?

通過學生總結知識,形成概念圖,有助于對知識的吸收和理解,能夠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課后以思考題的形式,既能消化知識,應用新知,又能激起學習生物的興趣。

高二生物考前教案【篇5】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及地位

這部分教材先介紹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兩部分組成,再從呼吸系統具有氣體交換的功能引入呼吸運動和氣體交換的有關知識。即三個中心問題:

1、 呼吸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

2、 氣體是如何進出肺的?

3、 人體內是如何進行氣體交換的?

呼吸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與消化、運動、循環、排泄系統存在緊密的聯系,學好這一部分內容有助于學生對“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的理解。

呼吸涉及能量與物質的交換,與新陳代謝直接有關,學好這一部分內容也有助于對“新陳代謝”的深入理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認識呼吸道的組成和功能,理解肺的結構與功能特點。

(2)理解呼吸運動的原理,了解呼吸頻率及肺活量的概念。

(3)理解氣體交換的原理,掌握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及組織里的氣體

交換。

2、能力目標:

培養和提高學生自學能力、觀察能力,推理思維能力。

3、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形成“生物是一個統一整體”及“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生物學辨證思想。

通過學習人工呼吸,對學生進行關愛生命和助人為樂的教育;通過學習呼吸頻率、肺活量,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1、肺的結構和功能

2、呼吸運動的過程

3、氣體交換的原理與過程

分析:

(1)肺的結構和功能是學習本節的基礎,打好這個基礎不僅可以使后面的學習比較容易,還能使學生體會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普遍現象,有利于生物學觀點的建立。

(2)呼吸運動是本節基礎知識的重點。該原理需要通過學生觀察一系列的動畫之后,經過推理、判斷等思維過程才能理解,因此也是培養形象思維能力的重點。

(3)呼吸運動解決的是人體外環境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的問題,接著要解決的是肺泡與血液之間和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如何交換問題,無論從知識的完整性來看,還是從能力的培養來看,氣體交換的原理與過程應作為本節的重點。

難點:1、呼吸運動的過程

2、擴散作用及氣體交換的過程

分析:

(1)呼吸運動是負壓呼吸,而學生還沒有壓強的概念,就很難理解空氣是“壓入”肺內而不是“吸入”肺內。

(2)氣體交換的原理是擴散作用,而擴散作用這個物理概念要從生物學的角度教給學生是有一定困難的,加上肺泡里、血液里、組織細胞里的氣體都是肉眼看不見摸不著的,讓學生理解體內氣體交換的微觀過程也是有一定困難的。

二、教學方法

自學導思法——老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

直觀教學法——主要利用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

自學導思的方式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還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

教材中的肋骨運動的演示實驗是平面的,不夠形象,很難形成知識的遷移。而媒體動畫是立體的,直觀的、動靜結合的,結合教師的層層引導,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逐步將學生將感性的認識引導到了理性認識,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三、學習方法指導

1、指導觀察模型、圖片和動畫的方法,培養觀察能力。

2、隨著老師的設問,學生自學教材,主動思考,小組討論,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指導學生發現并掌握知識內在的聯系,總結出生物學的“統一”原理。并學會運用這種原理指導以后的學習。

4、學會用系統表、表格、圖解表來總結,便于記憶。

四、教學程序

下面通過教學程序來談談教法、學法的具體應用。

教學

環節教 學 過 程設 計 意 圖

引言1、    人生存的最基本條件有哪些?

學生活動:

請學生像游泳時練習憋氣那樣,吸一口氣,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長時間?

2.氣體的進入是由哪個系統來完成的?通過生活常識來設問,激發了興趣,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力,自然引出課題,

新知識學習呼吸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設問:

呼吸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

學生活動:

學生自學教材,觀察教材中的系統模式圖,觀察人體模型,邊觀察,邊思考,邊記憶,提醒三點:

①   看書和看模型要聯系自己的身體,聯系外界氣體進入自己肺部的通路。

②   從上到下,從左到右觀察

③   注意喉、氣管與食道的位置關系。

合起書看投影圖,依次回答各器官名稱。讓學生聯系自己的身體實際來學習,使學生感到能為自己的健康服務,從而產生親切感,增強學習的興趣。

提醒學生觀察圖形、模型時按一定的順序,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依次觀察,使觀察具有全面、完整、有條理和細致的特點,進而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重點突出肺的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特點。向學生滲透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生物學辯證觀點;讓學生自己來總結,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概括總結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設問:

1、呼吸系統各組成器官有何特點?

2、鼻涕和痰是怎樣產生的?

3、為什么呼吸道有清潔氣體的作用?

學生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學習上述問題,各小組匯報結果,教師小結。

設問:

1、肺的功能是什么?

2、哪些結構特點與其功能相適應?

學生活動:

學生觀察豬肺實物,觀察肺的層層放大圖,自學肺的結構特點,開展討論,并用自己的語言總結,教師評價。

高二生物考前教案【篇6】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說課稿

一、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在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標準中,與本節內容相對應的條目是“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概述”屬于理解水平,首先要理解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由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要達成新課標的要求,確定本節的知識目標為:“說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能力目標:教材中并沒有直接給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而是讓學生觀察4種氨基酸的結構,通過思考與討論,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點,加深對氨基酸結構的理解。這種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究得出結論的處理方式,是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是落實探究性學習課程理念的具體體現。關于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多樣性,教材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讓學生在獲取形象、豐富的信息內容的同時,培養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考慮到認同生命的物質性對于樹立唯物主義觀點具有重要意義,而本節內容恰好說明了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的重要方面──許多生命活動是靠蛋白質來完成的,因此,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就確定了“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蛋白質的誕生,是我國科學家在生物學創造的奇跡。國際人類蛋白質組計劃,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后的又一項大規模的國際性科技工程,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領銜國際重大科研協作計劃。科學史話和科學前沿分別介紹了這兩項重大科研成果,讓學生在了解蛋白質研究有關的科學史和前沿進展的同時,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學內容

1.教材內容的地位、作用與意義

對細胞結構和功能的了解,應建立在了解細胞的物質組成的基礎之上。本節關于組成細胞的重要物質蛋白質的內容,是學習本書其他章節的基礎,也是學習高中生物課程其他模塊的基礎。

2.教材的編排特點、重點和難點

特點:

(1)教材中并沒有直接給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而是讓學生觀察4種氨基酸的結構,通過思考與討論,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點,加深對氨基酸結構的理解。這種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究得出結論的處理方式,是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是落實探究性學習課程理念的具體體現。

(2)關于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多樣性,教材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讓學生在獲取形象、豐富的信息內容的同時,培養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教材考慮到分子水平的內容比較抽象,為了加強學習內容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教材編入了一些聯系生活的內容。

重點:

(1)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2)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難點:

(1)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2)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三)教學對象

1.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

高一學生還沒有學習有機化學,缺乏有關氨基酸和蛋白質的化學知識,而細胞的分子組成是微觀、抽象的內容。教材考慮到分子水平的內容比較抽象,為了加強學習內容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教材編入了聯系生活的內容。如:為什么食物中應添加必需氨基酸?為什么吃熟雞蛋比吃生雞蛋容易消化?有關這些內容學生都有一定的經驗基礎,如果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展開教學,有助于增加教學內容的親和力。

2.學生學習方法和技巧: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蛋白質的知識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內容比較多。在學習時按照一條主線來進行,即組成元素(C、H、O、N)→基本單位(氨基酸)→肽鏈→蛋白質分子,再由結構到功能循序漸進,從而逐步理解掌握。

3.學生個性發展和群體提高

(四)教學策略

1、教學設計思路

由于學生缺乏有關氨基酸和蛋白質的化學知識,細胞的分子組成又是微觀的內容,比較抽象,所以在教學時,應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利用圖解、課件和游戲等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加強學生對微觀內容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完成重點、難點知識的學習,提高思維能力,形成相應的觀點。

2.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利用圖解、多媒體課件和游戲等直觀教學法。

3.教學媒體的選擇與運用:利用圖解、多媒體課件和游戲等。

4.教學流程

在本節教學中,我們通過組織學生進行一個個有趣的游戲,模擬氨基酸的結構和肽鏈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中輕松地學習抽象、微觀的化學分子結構和化學反應等科學知識。通過游戲模擬活動去突破本節課“蛋白質的結構”的教學難點的。這次說課主要說說這方面的問題,其他內容略。

1.課前預習與準備

盡管學生聽說過蛋白質這一名詞,但并不知道其化學結構和功能。因此,課前布置預習是非常必要的,通過預習學生能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同時會遇到一些問題,促使他們產生進一步認識蛋白質的興趣,為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1)讓學生閱讀課本第一頁的關于鄒承魯等人第一個人工合成蛋白質,及本節的科學史話和科學前沿。

(2)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本初步了解氨基酸的結構,并制作氨基酸的結構模型。這樣可增強學生的積極性。

2.利用問題探討引入課題

給出問題探討旁邊的圖片,然后提問:

(1)除此之外,同學們知道還有哪些食品中富含蛋白質?

(2)氨基酸與蛋白質有何關系?為什么有些食品中要添加某些氨基酸?

評價學生回答,引入研究主題: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3.在愉快的游戲中學習氨基酸和蛋白質的結構

高一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是太強,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能以形象具體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的學習效果比較好。所以在這部分的教學中采用了這種方式進行。

(1)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先給兩分鐘時間讓學生完成書中P20頁的思考與討論。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后各組代表回答下列問題:

A.這些氨基酸的結構具有什么共同特點?

B.“氨基酸”這一名詞與其分子結構有對應關系嗎?

學生自己通過探究總結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

檢查學生所做模型,給予恰當的評價。然后請一位學生上講臺,伸開雙手,兩腳并攏,面向同學。問:為什么讓他做這個姿勢?

學生與他們所做模型或書中的通式進行比較可說出:“他的兩只手相當于氨基和羧基,他的腳相當于氫基,頭相當于R基,軀干就相當于連接這四個基團的碳原子。”

我給出課件中的圖形,讓學生填入相應結構,對照剛才同學的姿勢。

最后讓學生把思考與討論中的四種氨基酸按通式的形式把各部分用方框畫出來。標出各種氨基酸的R來。(1分鐘)

問:什么的不同會導致氨基酸的不同?學生很容易就明白了。

通過這種預習加課堂上的模擬形式,學生很容易就可理解和掌握氨基酸結構通式這一重點內容。

(2)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氨基酸的脫水縮合反應及有關計算,是教學的一個難點。同樣利用學生的動作模擬及動態課件來幫助學生進行學習。

請同桌的兩位同學注意,問:“假設你們就是兩個氨基酸分子,要形成一種物質應該怎樣連接起來呢?”

學生思考后都手拉手。

問:兩只手分別代表什么?學生答:一個是氨基,另一個是羧基。

這兩個基團怎樣連接起來的?答:通過脫水縮合反應結合的。

握住的手的位置相當于什么?肽鍵。

對于學生正確的回答,要及時地給予充分的肯定,并要求學生閱讀教材中有關氨基酸脫水縮合反應的內容,加深理解。

后提問:什么是二肽、多肽、肽鏈?

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氨基酸形成肽鏈過程的理解,對此過程中氨基酸通過脫水縮合反應脫去的水分子數目和形成肽鍵的數目的計算,做如下游戲:

請一列七個學生起立,先兩個同學握手,問:兩個氨基酸結合脫去多少分子水?形成的肽鍵有多少個?(都是1個。)如果是三個、四個、……七個呢?(2個、3個……六個。)肽鍵數和失去的水分子數有什么關系?(相等。)同時讓學生一個接一個握手,學生可形象地進行觀察,并容易得出結論。

要求學生用歸納法總結出如果是n個氨基酸連成一條肽鏈要脫去多少分子水和形成多少個肽鍵?學生很快說出:(n-1)個。

問:剛才幾個同學連成的這個隊伍叫什么?老師做手勢劃一條線。學生很容易就明白了是一條多肽鏈。

強調這是多個氨基酸形成一條肽鏈的情況,如果是幾條肽鏈又會是怎樣的情況呢?

再請出另兩列共十四個學生,分別讓他們自由地排列成兩排、三排、四排(每排至少兩人),分別握手。用m代表肽鏈的數目,讓學生仔細觀察并總結出計算水分子數與肽鍵數的公式。(n-m)個。

通過形象直觀的模擬,學生們非常容易地掌握了計算的方法和規律,最后給出練習,給予及時的鞏固。

結論:蛋白質是細胞和生物體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是一切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多樣性是形形色色生物和絢麗多彩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五)教學評價

由于只有一節課時間,課堂上對重點、難點知識的解析還不能做到舉一反三的深度,因此盡管學生課堂反應熱烈,對知識點的接受程度也達到了預期的要求,但在做課后練習時,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所以傳統的講練結合還是要結合起來運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為此本節內容需要2課時來完成。

二、教學反思

新課程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實驗探究,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氛圍和機會。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可以是實驗探究、課外調查、閱讀教材、看電影或錄像、游戲、制作模型或者小組討論等形式。我在新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非常注重這一教學理念,并且強調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學習環境應該符合他們的知識結構、認知特點和學習興趣,應該讓學生感到心情愉快,這樣思維才能活躍,就能輕松地接受新知識,即讓他們進行“愉快學習”。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就是在這種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進行的。針對本節課內容比較微觀、抽象,知識理解較為困難的特點,相應的教學方法也以“形象教學”為主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但教學過程中還要重視用抽象的方式再現和解釋知識,培養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引導學生進入到“抽象——具體——抽象”的學習方法。對于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多樣性的教學,要多與日常生活、現代相關科學相聯系,了解蛋白質的應用價值,提高教與學的質量

高二生物考前教案【篇7】

1、 本節內容的地位

生物的分類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七年級下冊中第13章“生物大家庭的分類”的第2節,是本章的重要內容,也是整本書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既是對各類生物特征的復習,也是對生物類群的整理和歸納。學好本節內容,可以讓學生對整個生物界的全貌有概括性的了解,并學習到科學的分類方法。

2、 重點、難點的確定

在本節課中,各類生物的特征在前面都已經學習過,學生應能很(比較)好的理解和應用。而且新課標將具體內容標準定為“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所以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如何讓學生自主的掌握分類的思想方法。

3、 課時的安排

由于本節課涉及的知識面很廣,學生又是初次嘗試分類的基本方法,所以本節內容將分成3課時進行。第1課時為嘗試分類和科學的分類,第2課時為給動物分類,第3課時為給植物分類。本節課我主要講的是第2課時。

㈡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具體內容,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擬定了下列幾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① 知道動物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② 知道脊椎動物分成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以及各類的主要特征。

2、 能力目標:

① 嘗試根據動物的特征進行分類。

② 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動物的情感。

(如何達到)

a、利用學生前面學過的動物知識為基礎,以及書87頁的表格練習,讓學生知道動物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又分成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以及各類的主要特征。再通過拖動動物圖片,強化學生的認識。

b、通過有無脊柱這個簡單的特征,使學生初步嘗試根據動物的特征進行分類。通過填寫表格和拖動圖片,并且講出脊椎動物的分類依據,使學生進一步學會根據動物的特征進行分類。通過為生物標本室的脊椎動物歸類,使學生親身體驗根據動物的特征進行分類。

c、通過分組對脊椎動物標本分類,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d、通過對生物標本室里各種動物標本的觀察,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動物的情感。(與b點結合介紹:同時~~;并~~)

㈢教學的重點、難點

在本節課中,使學生自主的掌握分類的思想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難點。如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積極參與,從而真正學會分類的思想方法呢?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2個活動,第一個是借助多媒體的動畫功能,讓學生拖動動物圖片,為動物進行分類,活動很有趣,但是要求學生講出拖動的理由(也就是主要特征);第二個是走出課堂,讓學生參觀標本室,參觀很精彩,但是要將脊椎動物歸類(同樣是根據主要特征)。這樣的2個活動,學生很樂于參與,而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學生就主動的學會了分類的思想方法。

㈣教學方法

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本著“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的思想,我大膽的改變了課堂教學模式,采用了“課堂——標本室——課堂”的新型模式。我以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為手段,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標本資源,采用了觀察法、演示法、討論法、實踐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積極探索設計一個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去主動探求知識的場所。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主動探究式教學理念。

㈤學習方法

“受人與魚,莫過于授人與漁”,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僅僅為了“學會”知識,更是為了“會學”知識。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培養。在本節課中,學生將通過多種途徑,如:觀察、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實踐等等,來開展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㈥教學程序(附課堂教學結構流程設計表)

1、 情境導入(這部分需要2分鐘)

a.處理:本節課通過播放各種動物圖片,引出“給動物分類”的內容。【呈現】

(組織學生觀看并說出其名稱)

b.優點:由學生比較熟悉的動物入手,通過精美的圖片,一下子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欲望,使學生一上課就融入學習和探究的氛圍中。并為課堂教學奠定了一個輕松、和諧的基調。

2、 區分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這部分需要5分鐘)

a.處理:介紹科學家根據動物有無脊柱,把他們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然后提問:你知道圖片上的這些動物,哪些是脊椎動物,哪些是無脊椎動物么?【呈現】

(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得出結論。)

邀請:你愿意幫這些動物進行分類嗎?

(組織學生拖動圖片,將這些動物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呈現】)

b.優點:由淺入深,通過有無脊柱這個簡單特征,使學生初步嘗試著根據動物的特征進行分類,并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再通過拖動圖片,進一步加深對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認識。

拖動的過程,又使得課堂生動活潑起來,更好的吸引住了學生。

3、 對脊椎動物進行分類(這部分需要15分鐘)

a.處理:介紹根據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一些特征,又可以將它們分成許多不同的類群。然后提問:你能根據書87頁的提示,將這些脊椎動物分成5大類么?哪5大類?分別有哪些動物?【呈現】

(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分析,填寫書87頁表格,得出結論。)

邀請:你愿意幫這些動物進行分類嗎?哪些是魚類?為什么?

(組織學生拖動魚類圖片,并講出魚類的主要特征。【呈現】)

同樣的方法,組織學生拖動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圖片,并講出主要特征。【呈現】

b.優點:通過填寫表格,發展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通過拖動圖片,進一步使學生學會根據動物的特征進行分類,并且對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群有所了解。拖動圖片很有趣,但還要求講出理由,這就使得學生既樂于參與,又更好的掌握了知識。

2913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西自考网| 编织人生 - 权威手工编织网站,编织爱好者学习毛衣编织的门户网站,织毛衣就上编织人生网-编织人生 | 智成电子深圳tdk一级代理-提供TDK电容电感贴片蜂鸣器磁芯lambda电源代理经销,TDK代理商有哪些TDK一级代理商排名查询。-深圳tdk一级代理 | 钢格栅板_钢格板网_格栅板-做专业的热镀锌钢格栅板厂家-安平县迎瑞丝网制造有限公司 | 临朐空调移机_空调维修「空调回收」临朐二手空调 | 首页_中夏易经起名网| 活性氧化铝球|氧化铝干燥剂|分子筛干燥剂|氢氧化铝粉-淄博同心材料有限公司 | 苹果售后维修点查询,苹果iPhone授权售后维修服务中心 – 修果网 拼装地板,悬浮地板厂家,悬浮式拼装运动地板-石家庄博超地板科技有限公司 | 药品/药物稳定性试验考察箱-埃里森仪器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济南品牌包装设计公司_济南VI标志设计公司_山东锐尚文化传播 | 洛阳网站建设_洛阳网站优化_网站建设平台_洛阳香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废气处理_废气处理设备_工业废气处理_江苏龙泰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焊管生产线_焊管机组_轧辊模具_焊管设备_焊管设备厂家_石家庄翔昱机械 | 贵州科比特-防雷公司厂家提供贵州防雷工程,防雷检测,防雷接地,防雷设备价格,防雷产品报价服务-贵州防雷检测公司 | 传递窗_超净|洁净工作台_高效过滤器-传递窗厂家广州梓净公司 | 十字轴_十字轴万向节_十字轴总成-南京万传机械有限公司 | 二手色谱仪器,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蒸发光检测器,电位滴定仪-湖北捷岛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 螺杆式冷水机-低温冷水机厂家-冷冻机-风冷式-水冷式冷水机-上海祝松机械有限公司 | 深圳市宏康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模拟高空低压试验箱-高温防爆试验箱-温控短路试验箱【官网】 | 能量回馈_制动单元_电梯节能_能耗制动_深圳市合兴加能科技有限公司 | 拉力机-万能试验机-材料拉伸试验机-电子拉力机-拉力试验机厂家-冲击试验机-苏州皖仪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 电镀整流器_微弧氧化电源_高频电解电源_微弧氧化设备厂家_深圳开瑞节能 | 安徽免检低氮锅炉_合肥燃油锅炉_安徽蒸汽发生器_合肥燃气锅炉-合肥扬诺锅炉有限公司 | 上海地磅秤|电子地上衡|防爆地磅_上海地磅秤厂家–越衡称重 | 双能x射线骨密度检测仪_dxa骨密度仪_双能x线骨密度仪_品牌厂家【品源医疗】 | ERP企业管理系统永久免费版_在线ERP系统_OA办公_云版软件官网 | 芜湖厨房设备_芜湖商用厨具_芜湖厨具设备-芜湖鑫环厨具有限公司 控显科技 - 工控一体机、工业显示器、工业平板电脑源头厂家 | 拉曼光谱仪_便携式|激光|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 | 选矿设备,选矿生产线,选矿工艺,选矿技术-昆明昆重矿山机械 | Safety light curtain|Belt Sway Switches|Pull Rope Switch|ultrasonic flaw detector-Shandong Zhuoxin Machinery Co., Ltd | 柔性输送线|柔性链板|齿形链-上海赫勒输送设备有限公司首页[输送机] | 【德信自动化】点胶机_全自动点胶机_自动点胶机厂家_塑料热压机_自动螺丝机-深圳市德信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高效复合碳源-多核碳源生产厂家-污水处理反硝化菌种一长隆科技库巴鲁 | 必胜高考网_全国高考备考和志愿填报信息平台 | 电脑知识|软件|系统|数据库|服务器|编程开发|网络运营|知识问答|技术教程文章 - 好吧啦网 | 合肥升降机-合肥升降货梯-安徽升降平台「厂家直销」-安徽鼎升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超声波_清洗机_超声波清洗机专业生产厂家-深圳市好顺超声设备有限公司 | 400电话_400电话申请_866元/年_【400电话官方业务办理】-俏号网 3dmax渲染-效果图渲染-影视动画渲染-北京快渲科技有限公司 | 培训一点通 - 合肥驾校 - 合肥新亚驾校 - 合肥八一驾校 | 药品仓库用除湿机-变电站用防爆空调-油漆房用防爆空调-杭州特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