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高中教案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教案模板電子版

時間: 新華 語文教案

教案使教師能夠弄通教材內容,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優(yōu)秀的高中語文教案模板電子版應該是怎樣的?快來學習高中語文教案模板電子版的撰寫技巧,跟著小編一起來參考!

高中語文教案模板電子版篇1

[教學目標]

學習、把握詩中記事寫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點,學習對比、反復、排比等表現(xiàn)方法。

[教學重點]

本詩通過記事寫人來抒情,這是區(qū)別一般抒情詩的最主要的特色,應作為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

詩人在構思詩篇時,把自己起伏的思緒,奔騰的激情作為最主要的依據(jù),這一點較難捉摸,應作為教學難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1、作者及作品介紹:

艾青,原名蔣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艾青出生時母親難產(chǎn),一位算命先生胡說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他被送到貧苦的大堰河家去撫養(yǎng),5歲時被領回家中讀書,但依然受冷遇,不準稱自己的父母為爸爸媽媽,只準叫叔叔嬸嬸,正如他自己所說,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視的空氣里長大的”。這首詩是艾青在獄中寫的。

2、播放朗讀錄音。

3、課文分析:

〔問〕根據(jù)詩人感情和思緒的發(fā)展脈絡,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些什么?詩人的感情又是怎樣的?

〔明確〕共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3〕: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與我的關系。感情:懷念與痛悼。

第二部分〔4—8〕:回憶大堰河辛勞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畫了大堰河勤勞、善良的品格。感情:眷戀與感激

第三部分〔9—11〕:寫大堰河死后的凄涼和一家人的悲慘遭遇,詛咒和控訴了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感情:同情與控訴。

第四部分〔12—13〕:是詩人呈給大堰河的挽歌和贊美詩,抒發(fā)了詩人對大堰河深情的懷念和由衷的贊美之情。感情:謳歌與贊美。

詩,是十分講求意象的一種文學體裁,可以說,沒有意象就沒有詩。所謂“意象”,用艾青的話說就是“純感官的,具體化了的感覺”。是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

在這四部分中,有一條貫穿始終的感情線索,那就是詩人對大堰河的摯愛以及對舊社會的痛恨。有了這條感情線索,才使本詩成為一個藝術整體。詩中作者的情感是通過記事寫人來抒發(fā)的,而這些事又是通過一系列的意象來表現(xiàn)的,這一系列的意象又寫出了人物形象。

〔問〕在第一部分中,作家用了哪些意象來寫?

〔明確〕描寫了一系列圖景,有“草蓋的墳墓、枯死的瓦菲、典押的園地、長滿青苔的石椅”,給人創(chuàng)造一種孤獨、凄涼、冷落的意象。

〔問〕在第二部分中回憶了大堰河對我的愛撫,作家是怎樣來表現(xiàn)這種愛的?

〔明確〕詩人不惜筆墨進行了鋪排,先用8個排比句刻畫出8個細節(jié),這8個真切、動人的意象,把大堰河對乳兒的愛寫得非常具體、充分。還寫了自己回到家中的陌生、忸怩,來襯托出大堰河對我的愛。大堰河為了生活,到地主家干活,勞動是極繁重的,作者用了6個排比句寫出來,然而她卻是“含著笑”,這表明她的勤勞與善良,為能夠和乳兒在一起而笑。這種愛是超越了功利關系的偉大而無私的愛,真正的母愛。又通過一系列具有典型意義的意象的描寫,有切糖、夸畫、贊兒,特別是那個夢,表現(xiàn)她具有美麗、豐富的內心世界。

〔問〕在第三部分中,運用了哪些意象來寫大堰河的葬斂之薄?

〔明確〕用了“同著……”五個意象,猶如五組電影的特寫鏡頭,給大堰河這一勤勞、善良、普通農(nóng)村婦女的一生畫上了一個血淋淋的句號。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把詩中的感情推向高潮,詩人的感情也升華到了極致。這與前三段中通過塑造大堰河形象來進行抒情不同,作者拋棄了具體的敘述或描寫,直接喧泄自己心中火山噴發(fā)似的激情。

4、小結: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時而記人寫事,時而直抒胸臆,時而回憶歷史,時而直面現(xiàn)實,時而寫保姆,時而寫詩人自己。這都是以自己起伏的思緒,奔騰的激情作為最主要的依據(jù)。艾青曾經(jīng)多次說過:“詩人必須說真話。”他還說:“詩人只能以他的由衷之言去震撼別人的心。”這首詩正是依靠真情實感,塑造一系列真切動人的意象,打動了千百萬讀者的心。這點正是我們所要學習的。

四、板書設計: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段落大意詩人感情大堰河形象修辭手法

一、大堰河與我的關系懷念與痛悼身世悲苦低微反復

二、大堰河勤勞、善良、悲苦的一生眷戀與感激勤勞、善良、無私反復、排比、對比

三、大堰河身后的悲涼和一家人的不幸同情與控訴命運悲慘反復、排比

四、對大堰河的懷念和禮贊謳歌與贊美靈魂高尚呼告、排比

高中語文教案模板電子版篇2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實驗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二課選編《再別康橋》,本單元主要學習中國新詩和外國詩歌。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寫給母校——劍橋大學的一曲戀歌,表達了作者在即將離別母校時的殷殷的摯愛和深深的依戀之情。教學中可通過簡介徐志摩以及他在康橋的生活,交待《再別康橋》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創(chuàng)作意圖;再通過朗讀,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分析結構,感受詩歌的“建筑美”,細細品味,感受詩歌的“繪畫美”。

此外,《再別康橋》表達離別情感的方式比較獨特,可通過與其他著名的離別詩的比較,感悟《再別康橋》獨特韻味。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學生對徐志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這種了解大多是寬泛的,甚至有些是從影視作品(如電視劇《人間四月天》)中得到的,因此,學生在接觸《再別康橋》的時候,極容易簡單地理解其中的離別情感,而無法揣摩到徐志摩在與康橋離別時的復雜情懷。

學生的興趣點可能會放在首尾兩節(jié),放在徐志摩的情感世界上,教學中應好好把握學生的興趣點,并由此切入,引導學生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讀作品。

詩歌的語言是含蓄的,所傳達的情感也常常是含蓄的,學生很難充分理解詩歌語言的內涵,再加上對作者的了解不夠深入,從而產(chǎn)生閱讀障礙。

這首詩歌的學習難度并不大,學生會很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做一些更加深入的挖掘,體味出詩歌更為豐富的韻味。

學生剛升入高中,對詩歌鑒賞的理解可能還停留在初中的水平層面,應適當?shù)匾龑麄儚亩嘟嵌热ダ斫庠姼瑁嘣ヨb賞詩歌。

三、設計思想

依據(jù)新課程教育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主體的積極思考、大膽創(chuàng)新,在充分閱讀文本的基礎上,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讀文本。

詩歌的欣賞應該是多元化的,因此,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思考,不應僅僅拘泥于一些概念化的經(jīng)驗化的解讀,在鑒賞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力求讓學生從更深刻更新穎的層面去閱讀文本。

“以讀帶講”一直是詩歌教學奉行的教學準則,而《再別康橋》本身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作,學生對這首詩已經(jīng)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只是學生不一定真的能夠理解其中的豐富內涵,“以講帶讀”或許可以幫助學生真正感悟這首詩的真意。不為教一首詩而教一首詩,應力爭通過對一首詩的解讀,讓學生走近詩人,從而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乃至內心世界。

基于以上的考慮,在教學中最好輔以多媒體,以提供更為全面更為廣泛的相關信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解讀作品,讓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有一定的收獲。

四、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明確詩歌的意象、意境以及它們對于詩歌的重要作用;了解新月詩派的“三美”主張,欣賞詩歌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2、情感教育目標:領悟徐志摩與母校的深厚情感以及抒發(fā)情感的恰當方式。

3、能力培養(yǎng)目標:了解詩歌鑒賞的一般步驟以及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發(fā)揮充分的想象去感悟詩歌的意境;通過解讀意象去把握詩歌的主旨;欣賞詩歌創(chuàng)作的藝術特色。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1、《再別康橋》是如何體現(xiàn)新月詩派的“三美”主張的?《再別康橋》美在何處?

2、《再別康橋》的意象選擇非常獨特,如何理解意象的獨特之處?這些獨特的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3、徐志摩為何對康橋情有獨鐘,僅僅是學生對母校的情懷嗎?有沒有其他原因?

高中語文教案模板電子版篇3

學習目的

1、學習通過人物對話、景物烘托、細節(jié)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寫法。

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爭中的生活,學習他們愛國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

3、培養(yǎng)學生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閱讀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水生女人等婦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景物描寫和人物對話的作用。

教學設想:

本文是課內自讀課,要求學生掌握學習小說的一般方法,即根據(jù)小說的特點,從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描寫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進而理解小說所揭示的主題。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戰(zhàn)爭是一個讓人思考、讓人感悟的名詞,它演繹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進程,見證了人性中的正義與。

列舉有關描寫戰(zhàn)爭場面的詞語(提問):血肉橫飛、血污淚痕、槍林彈雨、硝煙烈火、斷壁殘垣……

《荷花淀》寫于1945年春天,是一部以戰(zhàn)爭為題材的小說,記敘的是抗日戰(zhàn)爭中發(fā)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場伏擊戰(zhàn)。但它沒有硝煙彌漫、血肉橫飛的場景,而是另外一副截然不同的戰(zhàn)爭場面。(閱讀過程中要注意。)

二、作家作品:

孫犁(1913——1996),原名孫樹勛,河北安平縣人,現(xiàn)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風云初記》,中篇小說《鐵木前傳》,短篇小說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臺》、《囑咐》,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等。

孫犁小說語言清新自然、樸素洗練,被稱為“詩體小說”。他和作家劉紹棠、叢維熙、韓映山、房樹民等,在創(chuàng)作風格上有共同的特點:如荷花一樣根植于水鄉(xiāng)泥土,帶著自然的清新純樸,充滿詩情畫意,被稱之為“荷花淀”派,與“山藥蛋派”(趙樹理風格)齊名。

三、整體閱讀,理清情節(jié):

學生快速閱讀,理解課文內容,理清小說情節(jié),體會“詩體小說”的特點,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寫的三個片段內容:

注意:隔行是小說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話別。(開端)

第二部分:探夫遇敵。(發(fā)展)

第三部分:助夫殺敵(、結局、尾聲)

本文是以時間的推移為線索安排情節(jié)的:月亮升起來──很晚──雞叫的時候──第二天──過了兩天──快到晌午──正午──這一年秋季──冬天

從小說三要素看,本文是虛化的人物,淡化的情節(jié),特定的環(huán)境。

四、分析鑒賞“充滿詩情畫意的景物描寫”

這篇文章沒有驚險的戰(zhàn)斗故事,也沒有纏綿的愛情情節(jié),甚至沒有留下一兩個具體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卻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藝術感染力呢?它給人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明確:給人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那美麗坦蕩的荷花淀,那里的荷花荷葉充滿生機、充滿活力,象征著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這是一副純美的畫面,荷花荷葉是畫面的主體,人物只是融入畫面并融入荷花荷葉的精魂,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藝術魅力所在,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藝術化、審美化的結晶。

1、第一部分第一層,描繪的是白洋淀夜景的風景畫和風俗畫。

夜景美:月光映照,院子涼爽,蘆葦潔白,荷花飄香。

生活美:勤勞的雙手,熟練的技藝,富饒的出產(chǎn)。情景相生

人情美:熱愛勞動,熱愛親人。

特別是兩個充滿想象的貼切的比喻,把勞動的場面詩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景物牽動著情思──天這么晚了,丈夫還沒回家。

通過分析,我們認為這段景物描寫有如下作用:

第一,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它渲染了一種清新寧靜的氣氛,水生嫂就在這樣的背景里生活、勞動,烘托了水生嫂勤勞純樸,溫順善良。

第二,情景相生,展現(xiàn)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語皆情語”,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著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們的眼里,家鄉(xiāng)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這樣美好的家鄉(xiāng)豈能容忍外國強盜來侵犯?水生嫂正出于對祖國美好河山的熱愛,對幸福生活的熱愛,才激起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無比仇恨,毅然送夫參軍,毅然組織隊伍,參加戰(zhàn)斗。這種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廣闊而深邃。

第三,為情節(jié)的展開作了鋪墊。開頭部分對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寫,不僅為“話別”提供了時間、地點和和諧的氛圍,而且也為下文荷花淀伏擊戰(zhàn)的環(huán)境作了鋪墊。

2、第二部分第二層正午淀上風光的描寫:

幾個女人探望丈夫的歸途上,有點失望,有點傷心,這種遼闊而靜寂的環(huán)境烘托了這種情緒,但淀上萬里無云的開闊、明朗的風光,使她們受到感染,增強排遣憂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歡笑起來──以景寫人,情景相生。

3、婦女們急中生智,把船搖進荷花淀,又對淀上風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寫(第二部分第三層):描寫日光下的水鄉(xiāng)風光。第61段。

作者運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詩意地描寫了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象“銅墻鐵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監(jiān)視白洋淀的哨兵”,這威武雄壯的景色,不僅突出了水鄉(xiāng)游擊戰(zhàn)的特點,暗示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將發(fā)生一場激烈的伏擊戰(zhàn),而且寫出根據(jù)地人民同仇敵愾的心理和克敵致勝的信心,洋溢著歌頌人民戰(zhàn)爭的思想感情。對照下文荷葉下認出她們丈夫的情景,更會驚嘆小說構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當。

到此,全部畫面融為一體,由朦朧逐漸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現(xiàn),前后畫面遞進,具有流動感,又層次分明,顯得意境縱深而高遠。概括起來說,荷花淀的景物是美麗的,水和天,荷和葦無一不美,明麗,讓人心醉。這么美的家園,誰人不愛!怎么肯讓敵人蹂躪!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點。這么美麗的一方水土,當然會養(yǎng)育一方英雄兒女,他們美麗的身心不容玷污,他們平時有多少溫情,戰(zhàn)時就會有多少勇氣,這是景和人的契合點。

五、分析鑒賞“簡潔而傳神的對話”

分角色朗讀“話別”一節(jié),朗讀要求切合人物身份,表達人物感情。并討論:這一節(jié)對話可分幾層?

明確:可分為追問真情、贊同丈夫參軍、應承丈夫的囑咐等三層。

請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結合上下文和語境,認真分析水生嫂的對話,說說這些對話對刻畫人物性格、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有什么作用?

“今天怎么回來得這么晚?”——表現(xiàn)水生嫂對丈夫的憂慮和關切之情。

“她們幾個呢?”——水生答非所問,故意岔開話題,水生嫂覺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問,只得再次試探。

“怎么了,你?”——水生對妻子的問話用“還在區(qū)上”,虛晃一槍,又岔開了話題,無話找話。水生嫂察顏觀色,感到今天事情有點蹊蹺,只得逼問。

以上幾句對話,表現(xiàn)了水生嫂體貼、溫柔、機敏和穩(wěn)重的性格。

“你總是很積極的。”——在妻子的逼問下,水生終于說出自己“第一個舉手”報名參加大部隊。水生嫂此時的心情是十分復雜的,她愛丈夫,愛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個報名參軍,她為自己有這樣一個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對丈夫責怪中含有贊揚。

“你走,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丈夫參軍去打鬼子,她沒有理由也不會阻攔,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畢竟是一個普通的勞動婦女,自然會聯(lián)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產(chǎn)和生活的擔子該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難處就好了。”——經(jīng)過水生的一番勸說,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確實是個好丈夫,他不僅為革命事事走在頭里,而且能體諒家里的難處,所以,水生嫂擺正家庭和民族的關系,統(tǒng)一對丈夫和對祖國的愛,決心挑起生產(chǎn)和生活的重擔,支持丈夫參軍。

以上幾句對話,表現(xiàn)了水生嫂識大局、明大義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話,囑咐囑咐我吧。”——水生嫂為了讓丈夫放心,自覺承擔任務。

“嗯。”——水生鼓勵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進步,勸誡妻子不要當俘虜,要與敵人拼命。兩個“嗯”字,表現(xiàn)了水生嫂既有中國婦女吃大苦、耐大勞的傳統(tǒng)美德,又有新一代勞動婦女勇敢戰(zhàn)斗的精神。

小結:“話別”這段對話,刻畫了水生嫂這樣一個勤勞純樸,摯愛丈夫,熱愛祖國,識大體,明大義的農(nóng)村婦女形象,為后來寫水生嫂等機智勇敢地與敵人斗爭,發(fā)展成為抗日游擊戰(zhàn)士作了鋪墊,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同時,“話別”也刻畫了水生熱愛祖國,處處以民族利益為重,事事爭先,也愛家庭、妻子、孩子,體貼理解妻子,鼓勵妻子進步這樣一個革命戰(zhàn)士的形象。

五、布置作業(yè):

1、認真朗讀課文。

2、改編仿寫“話別”一節(jié)(品味人物對話,分析水生嫂的性格)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

1、請朗讀改寫后的對話:

(很晚丈夫才回來……)女人抬頭瞪著他說:“死到哪里去了,這么晚才回來!沒你的飯了。”說著,拍拍手站起來要往灶間走。

水生坐在臺階上說:“吃過飯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著丈夫的臉,她看出他的臉有些紅漲,說話也有些氣喘。她說:“有事快說。我知道,回來晚了一準沒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盡瞎猜。”四下里看看又說“爹呢?”

“你還有爹呀?早睡了。”

“小華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么事?給我痛快點。”

水生小聲說:“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兒,怔了一下,站起來,并不看水生的臉。“不就是這么點事嘛,還又問爹問小華的,婆婆媽媽不直說。我給你弄點飯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過了。今天在縣里開會,會上決定成立一個地區(qū)隊。我第一個舉手報了名的。”

女人的眼睛熠熠閃光:“這才是我的好丈夫,爹的好兒子。你要是不積極,爹和我都不依你。”

比較原文中的女人和改寫后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異同。

異——原文中的女人:溫順、體貼,對丈夫極為依戀,甚至有些纏綿,雖然她同時也是含蓄的,但她是有勇氣、有準備承擔丈夫交給她的任何責任的。(水)

改寫后的女人變得潑辣、外露,她用表面上的不在意掩飾內心的不舍之情,故意把事情說得輕描淡寫好讓丈夫放心。(火)

同——對丈夫的舉動都很敏感,都很愛自己的丈夫,都有一顆金子般的愛國心。

2、比較下列三段對話,選出最適合水生嫂性格的一段,并思考為什么其它兩段不適合?

人物——A——B——C

女人:“你走我不攔你,小華和爹你也帶走。”、“你走,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你走我不攔你,我跟你一塊去。”

水生:“我又不是去走親戚。”、“家里的事只有靠你了。”、“我是去打仗,不是去旅游。”

女人:“我在家還要干農(nóng)活,更忙。”、“你明白家里的難處就好了。”、“古有花木蘭,女人能打仗,我也跟你打仗去。”

水生:“等打完了鬼子我謝你。”、“打走了鬼子,我回來謝你。”、“等打完了鬼子,我謝你。”

女人:“哼,說的輕巧。”、“不嘛。”(嗲聲)

二、細細品讀(朗讀)四個青年婦女商量探夫的話,分析她們的個性特點。

畢竟,藕斷絲連的婦女們,對丈夫的不辭而別心存依戀,或許她們還有許多悄悄話還未來得及向自己心愛的丈夫表白;或許她們?yōu)檎煞虻陌踩栾埐凰?或許她們有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感覺。因此,幾個青年婦女就聚在水生家里商量探夫的事。

“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說,于是找個借口,感情表達得委婉含蓄。(機敏多智)

“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這位大嫂與前一個一樣,也說得很含蓄,不說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說有要緊的話。(心直坦率)

“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jù)點……”——水生嫂的話提醒她們途中不安全,為下文伏筆,顯示了她謹慎、穩(wěn)重的性格,考慮問題比較周密。(心細成熟)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們快去快回。”——可見她探夫心切,不顧一切,有點冒冒失失。(性急僥幸)

“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啊!”——這位大嫂羞羞答答,“猶抱琵琶半遮面”,假話里寓有真情。(害羞忸怩)

短短幾段對話,幾個鮮活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至于水生嫂的謹慎周密,顯然跟丈夫走前的囑咐有關。

三、概括水生嫂等幾個青年勞動婦女的特點:

本文選材新穎,沒有集中、細致地寫水生等七個青年參軍和第一次參加戰(zhàn)斗的情景,而是著重寫水生嫂等迅速成長的過程。

水生嫂等具有勤勞、勇敢、質樸的品質,但也具有一般家庭婦女的特點。她們守著自己的家庭,憧憬著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離開。當大敵當前,國難當前頭時,卻能把對丈夫的愛和對祖國的愛統(tǒng)一起來,積極支持丈夫參軍,參加抗日戰(zhàn)爭。在經(jīng)歷了荷花淀的伏擊戰(zhàn)之后,她們受到了教育、鼓舞,她們認為: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婦女也能做到。當水生說她們是“一群落后分子”時,她們更不甘示弱,商量著回去成立隊伍,參加戰(zhàn)斗。這種抗擊敵人的侵略,保衛(wèi)祖國、保衛(wèi)家園的熱望所激發(fā)的向上的要求,在斗爭中對自己力量的堅信和具有的雄心壯志,是她們具有革命樂觀主義的思想基礎,展示了她們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現(xiàn)出她們高尚的情操,同時揭示她們迅速成長的根本原因。

結尾,形象說明她們熱望參加戰(zhàn)斗的愿望得到了實現(xiàn),充分顯示了勞動婦女的戰(zhàn)斗力量和作用使她們性格更完整、突出,合乎情理的發(fā)展和結尾,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主題:表明了黨領導下的人民抗日武裝力量地迅速發(fā)展壯大,充分顯示了人民戰(zhàn)爭的威力,展示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前景,使作品充滿鼓舞人心的力量。)

四、分析鑒賞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

1、“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請理解“震動”和“吮”這兩個詞的深刻含義?

明確:這是水生嫂聽到丈夫報名參軍之后出現(xiàn)的一個細節(jié)描寫。丈夫“明天”就要參軍到大部隊上去,的確出乎水生嫂的意料,心里受到震動,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動了一下。我們不難想象,這時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復雜的:幾年的恩愛,家中生產(chǎn)生活兩副重擔,上前線前途莫測……但水生嫂畢竟是一個識大體、明大義的人,很快地把一個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這個動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緒,她不能讓丈夫看出自己有軟弱的表現(xiàn),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參軍的決定,顯示了她的堅強性格。

2、把緊張的戰(zhàn)斗情景和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揉合起來,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詩情畫意。

如:一場激烈的伏擊戰(zhàn),發(fā)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鮮艷的荷花淀里,發(fā)生在婦女們探望丈夫的歸途中,這種戰(zhàn)爭環(huán)境充滿詩情畫意。當戰(zhàn)斗打響以后,幾個婦女“漸漸聽清楚槍聲是向著外面,她們才趴著船幫露出頭來”尋找自己的丈夫。這一細節(jié)描寫十分生動,丈夫在瞄準敵人射擊,沒看妻子一眼(聚精會神),妻子卻在緊張戰(zhàn)斗中尋找自己的丈夫(也是聚精會神),為下文議論戰(zhàn)士們“橫樣子”伏筆。這個細節(jié),使緊張戰(zhàn)斗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起到了一石三鳥的作用,重寫奇襲、巧遇,是故事的。

3、小說中三處對于“撈”與“丟”的細節(jié)描寫。

第一處見于“尋夫遇敵”一場。

“她們輕輕劃著船,船兩旁的水,嘩,嘩,嘩。順手從水里撈上一棵菱角來,菱角還很嫩很小,乳白色,順手又丟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穩(wěn)穩(wěn)浮在水面上生長去了。”

這是很愜意、很詩意的一筆。“四處野鴨和菱藕,秋收滿畔稻谷香”,婦女們信手一“撈”一“丟”的是菱角,流露出來的卻是她們心中對美麗富庶的家鄉(xiāng)的熱愛與自豪,而那“安安穩(wěn)穩(wěn)浮在水面上生長”的“乳白色”的菱角和“像哨兵一樣高高地挺立”的“粉色荷花箭”相映成趣,構成了白洋淀上一道美麗和諧的風景。相形之下,《洪湖水,浪打浪》“人人都說天堂美,怎比我洪湖漁米鄉(xiāng)”,辭意熱切卻略嫌直露,而與《赦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樣淳樸雋永、凝煉含蓄的意境,有著異曲同工之美。

第二、三處描寫均見于“助夫殺敵”一場。先是水生將漂在水上的裝著餅干的精美紙盒“撈”起來,“丟”在女人們的船上;接著是女人們將掉在水里的小包裹“撈”起來“丟”給他們,這一“撈”一“丟”,不僅僅表現(xiàn)了抗日軍民打撈戰(zhàn)利品時樂觀的精神,以及間似嗔實喜、似怨實愛的小兒女心態(tài),更重要的是在這一“撈”一“丟”里,早就融進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親人的關愛,以及對祖國、對家鄉(xiāng)的摯愛,正可謂一“丟”一“撈”,字字關情。

《荷花淀》雋永如詩,清新如畫,雖不著一個“愛”字,卻將水鄉(xiāng)兒女的民族大義與間的濃情蜜意,融進在凝練精妙的細節(jié)描寫之中,實為一曲洋溢著,飽蘸著至愛的英雄之歌。

五、簡單小結:

情節(jié)不離奇、不曲折——淡化

人物無姓名、無肖像——虛化

寫作視角獨特,意境詩化純美

六、作業(yè)布置

課外閱讀海明威的《永別了,武器》,體味戰(zhàn)爭小說的視角與《荷花淀》的區(qū)別。

高中語文教案模板電子版篇4

教學目標

1、感受康橋柔美秀麗的風光,在誦讀中體會作者對康橋的情感。

2、體會詩歌中的意象美。

教學過程

一、導標明學(見上)

二、導入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寫出了離別之情的深厚,“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寫出了離別之情的悲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寫出了離別的灑脫,“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寫出了離別之情的苦澀。今天我們也要學習一首離別詩《再別康橋》。

三、導航預學

1、作者介紹(請學生介紹)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寧人,筆名云中鶴、南湖、詩哲。1918—1920年,他先后就讀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作品有《志摩的詩》《猛虎集》等。

2、了解背景康橋,即劍橋,英國劍橋大學的所在地。徐志摩留學英國兩年,大部分時間在此度過。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時光。1925年和1928年,他出國途徑英格蘭,兩次重返母校。本詩是他1928年故地重游以后,在歸國的輪船上寫的。康橋的一切,早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涌上心頭。

3、欣賞劍橋大學圖片。

4、掃清障礙(在書中標注好齊讀兩遍。形近字講解一下)

青荇(xìng)長篙(gāo)(蒿、嵩)漫溯(sù)(朔)笙(shēng)簫滿載(zài)斑斕(lán)

5、自由閱讀課文,讀準字音、節(jié)奏,初步把握詩歌的韻律,加點字是韻腳。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四、導問助學

1、把古人的離別詩和本詩比較一下,在送別對象上有何不同?

明確:一般別離詩告別的是人,這首詩告別的卻不是人,是自然景物。

好處:詩人好似不食人間煙火,跳出了“執(zhí)手相看淚眼”或寒暄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

2、詩人與康橋里的哪些景物作別?

明確:云彩、金柳、青荇、清潭、星輝、笙簫、夏蟲等。

詩人對康橋的一草一木、一波一潭都是有著特殊情感的,而這些日常所見的景一旦融入了詩人的情感,詩歌中常常提到的意象便產(chǎn)生了。

3、品讀詩歌,看看詩人是怎樣通過描寫這些意象來表達他的情感的?又傳達了他什么樣的情感?并試著把你體會出的情感融入到朗讀之中。(小組為單位,選取意象,可從關鍵詞語、修辭、意境等方面入手)

教師范例:云彩是康橋的化身,不直說與康橋離別,卻與“云彩”輕輕的作別,顯得清新脫俗。三個“輕輕的”表現(xiàn)了環(huán)境的寧靜和諧,詩人不忍讓自己的離別破壞這種境界,所以動作都是輕輕的,表達了詩人離別的淡淡的惆悵。

教師范讀

……(在分析過程中結合反復的朗讀)

分小組討論2-6詩節(jié)。(千萬不要忘了小組爭星)

教師以第7小節(jié)做結:最后一小節(jié)與開頭在結構上呼應,也是通過云彩這個意象來傳情。語句上略有變化,經(jīng)過中間一部分感情上的回蕩,詩人珍愛康橋、不愿驚動康橋的眷戀之情,更加顯得哀婉纏綿。

理清詩人情感變化的脈絡。

每一詩節(jié)都是一個色彩絢麗的畫面,畫面中的一草一木都傾注著詩人至純的情感。

明確:閱讀詩歌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抓住意象、體會情感。

在讀詩的時候,學會去探尋意象背后的詩人情感,那你便離詩人的心又近了一步。而現(xiàn)在,我們就不難理解詩人此次重返母校,雖未見故交,但康橋熟悉的風景依然讓他駐足流連的原因。

(有感情的自由朗讀全詩,注意情感的起伏變化。)

五、導思慧學

歸納以往所學詩歌中的常見意象的內涵。

月——思鄉(xiāng),懷人

大雁——思鄉(xiāng)懷親,羈旅之悲,也是古代詩歌中傳書的信使

荷花——高潔的情操,

鴛鴦——永恒愛情的象征

梅花——高潔人格的寫照

蟬——表現(xiàn)自己品行的高潔。

柳樹——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托依依惜別之情,由此引發(fā)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

六、導練評學

1、嘗試背誦全詩。

2、搜集關于離別的意象。

七、結束語

“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詩人的生命中曾有過有康橋的金柳、青荇、斑斕的星輝作伴,那也是一件幸事了。

高中語文教案模板電子版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學習詩人用評議的彩筆向讀者展現(xiàn)了康橋秀麗的風光,創(chuàng)造空靈、飄逸意境的寫法;⑵體會這首詩章法整齊、韻律優(yōu)美的藝術特點。

2、情感與價值:

激發(fā)學生對詩歌的興趣,陶冶學生的性情,接受美的熏陶。

3、過程與方法:

朗誦,讓學生通過朗誦深入理解作者當時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怎樣理解這首詩別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構思?

2、怎樣理解全詩的“畫面美”?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作者及時代背景: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筆名云中鶴、南湖,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不少詩作,神秘、膘朧、感傷、頹廢的傾向明顯,但也不乏語言清新、比喻貼切,具有輕柔明麗風格的佳作。選自《猛虎集》的《再別康橋》就以音節(jié)和諧、意境優(yōu)美,備受讀者們的青睞。

(二)、吟誦詩作。

1.讓學生在吟誦中體會這首詩章法整齊、韻律優(yōu)美的藝術特點。師生明確:這首詩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四行一節(jié),每一節(jié)詩行的排列兩兩錯落有致,每句的字數(shù)基本上是6.7字(間有八字句),于參差變化中見整齊;每節(jié)押韻,逐節(jié)換韻,追求音節(jié)的波動和旋律感。此外,“輕輕”“悄悄”等疊字的反復運用,增強了詩歌輕盈的節(jié)奏。詩的第一旋律上帶著細微的彈跳性,仿佛是詩人用腳尖著地走路的聲音;詩的第2節(jié)在音樂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滿弓奏出的歡樂的曲子;詩的尾節(jié)與首節(jié)句式相似,遙相呼應,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

2.讓學生在吟誦中體會全詩意境鮮明,富有流動的畫面美。教師可播放藍天浮云、岸邊垂柳、有水草的混混小溪的錄像或幻燈,伴以輕柔的有歐洲田園風情的樂曲,以感受個人自由天性和自然景色融合,所營造的別具一格的意境。

(三)、了解詩中內容大意。

1、徐志摩的這首詩,在送別的對象上有什么不一樣呢?明確: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天空轉移,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教師板書:離別的對象特別)繼續(xù)啟發(fā):大家看過柳永《雨霖鈴》這首詞嗎?“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這種離別的氣氛帶給我們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沉重)就是詞中所說的“多情自古傷離別”,自古以來,離別總是免不了一種沉重愁緒,或執(zhí)手叮嚀,或牽手頓足,其中總帶點“傷離別”的味道。如柳宗元有《別舍弟宗一》:“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都是兩眼淚汪汪的離情別緒,但徐志摩的這首詩呢?大家讀了有沒有這種沉重之感?這首詩只著色繪景而不摹聲,以“輕輕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種寂然無聲的寂靜環(huán)境,排除了離別中因傷別而產(chǎn)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飄逸的成分。(板書:營造的氣氛輕松)

2、設想一下,如果是你們要遠行,面對父母親友,你們眼中所看到會是什么樣的情景呢?照一般情況設想,詩人告別康橋時,當有送行的人,詩人的眼中也會看到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耳中也會聽到機械的轟鳴。但這一切,詩人都沒有攝入鏡頭,寫入詩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是“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物,這些物象給我們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營造出的是一種清新之感。“詩人擇用一個適當?shù)囊庀罂梢詥酒鹑钪娴男涡紊珌怼薄#ㄖ旃鉂摚ò鍟阂庀蟮倪x擇新穎)第1節(jié),寫久違的學子作別母校時的萬千離愁。

第二課時

(一)、接下去二、三、四節(jié),直接描寫了康橋的迷人景色,表現(xiàn)了詩人對康橋的具體感受和留戀。第2節(jié),寫岸邊柳樹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河畔的金柳”,像夕陽中的新娘,對康橋的愛何等濃烈,又何等溫柔。第3節(jié),寫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詩人對康橋永久的戀情。“在康河的柔波里”,詩人“甘心做一條水草”,對康橋的依戀何等強烈,又何等纏綿。第4節(jié),寫榆樹下的青潭。詩人融情人景,將留戀全都融入康橋的風光中。“天上虹”倒映在清泉中,二者交相輝映,康河更加美麗;而美夢“揉碎在浮藻間”,又散發(fā)出一縷淡淡的哀傷,大約是回國幾年所見所聞粉碎了他初別康橋時的理想,現(xiàn)在再返康橋,重新尋夢來了。(“夢”給人的感覺一般是輕盈的、飄渺的,然而詩人的康橋之夢居然下了“沉淀”一詞,可見詩人對康橋記憶之深重。)第5節(jié),詩人感情達到了高潮。他幻想著撐一桿長篙,泛舟到青草更青處尋他“彩虹似的夢”,“向星輝斑斕里”放聲高歌。于是詩人緬懷起昔日暢游康河的情景:“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星輝”,在星空中“放歌”,是回憶,也是憧憬,詩人不能自已,感情達到了沸點……然而畢竟是夢,星輝終究不能長存于天際,離別是注定了的。(從上節(jié)的尋夢,回到離別的現(xiàn)實中,一個但字表現(xiàn)出心緒的轉折與起伏,在緩緩的總體情調中又造成一種變化的跌宕感。第四、五、六顧的首段和尾段之間暗用頂真手法,使之詩意上有一次呵成的效果。)第6節(jié),現(xiàn)實使詩人的歌聲降下了調子,只能吹起笙簫。

第2節(jié)至第6節(jié),描寫詩人在康河里泛舟尋夢。

第7節(jié),跟開頭呼應。四、詩歌中的情景交融,意境美:詩人是以康橋的自然景致為抒情對象的,詩中寫盡了康橋的秀美,寫透了詩人與康橋難舍難分的依依之請。在康橋的夕陽中、榆蔭下、青草更青處,在康河的波光里、浮藻間,到處飄灑著詩人的情,到處沉淀著詩人的夢。但康橋并不只是抒情客體,在詩中,在詩人心中,康橋的山山水水已經(jīng)成為一種化身,一種象征,詩人的情和意都已融化在康橋的山光水色之中——“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康橋的一草一木都顯現(xiàn)著詩人的性靈。康橋自然景物的人情化,詩人主觀感受的自然化,貼切柔合得就象飄動在康河柔波里的那條水草一樣,已經(jīng)分不出哪兒是自然景物,哪兒是人情人性了。

(二)本詩富有繪畫美、音樂美、語言美。

(三)、補充:胡適曾言:“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里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會合在一個人生里,這是他的‘單純信仰’。他的一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實現(xiàn)的歷史。”(《追悼徐志摩》)果真如此,那么詩人在康河邊的徘徊,不正是這種追尋的一個縮影嗎?詩人的本領就在見出常人之所不能見,讀詩的用處也就在隨著詩人所指點的方向,見出我們所不能見;這就是說,覺到我們所素認為平凡的實在新鮮有趣。······它在使人到處都可以覺到人生世相新鮮有趣,到處可以吸收維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詩是培養(yǎng)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賞詩的人們不但對于其他種類文學可有真確的了解而且也決不會覺到人生是干枯的。沒有花的地方是荒原,是沙漠。人間不能沒有詩,詩歌是人的“生命的花朵。”讓我們因為愛詩而更加地熱愛生活,因為愛詩而更深地審視世界,因為愛詩而更好地規(guī)范自己。“讓我們作詩的知己吧!讓無數(shù)珍貴的生命的花朵,帶著靈魂的閃光、思想的色澤、感情的汁液,融入我們的生命,使我們的精神世界永不成為沙漠和荒原吧!”

四、板書設計:

再別康橋

徐志摩

繪畫美音樂美語言美

抒寫以對母校深深地依戀之

教學后記:

《再別康橋》知識點積累

1、開頭結尾連續(xù)使用輕輕、悄悄的作用?【1、反復修辭,增加了詩歌輕盈、飄逸、灑脫的節(jié)奏2、營造了一種寧靜、和諧的氛圍3、反映了詩人對康橋的喜歡,眷戀以及離開時的惆悵4、只身而來,只身而去,并不打擾誰,雖為灑脫,內心不舍,無奈惆悵。】

2、“西天的云彩”。【康橋的化身。人文與自然景色的融合,生活理想的結合體。】

3、為什么柳樹是金色的?【河畔的柳樹沾染了夕陽的顏色。】

4、如何理解“新娘”?【比喻、擬人。狀柳枝的婀娜,鮮明動人,美麗而甜蜜,從而有力的抒發(fā)了詩人內心的喜悅和眷戀,對母校的難分難舍(在心頭蕩漾)。】

5、青荇為什么是油油的?招搖可以改成“搖動”么?【1、寫出了青荇的鮮活、明亮,具有生命力2、不可以,擬人修辭,寫出了青荇有情有意,作者賦予青荇人的情感、生命,把植物寫得情意綿綿,活靈活現(xiàn)。3、青荇似乎在向詩人招手致意,體現(xiàn)了一種難分難舍,依依惜別的深情。】

6、為什么我甘愿做一條水草?【可以永遠和康河相依相偎,永不分離,表達詩人對康河的永久眷戀之情。】7、“天上虹和彩虹”象征什么?為什么天上虹被揉碎?【1、象征詩人的理想,美麗卻易碎,美好的事物往往不長久2、暗示詩人的夢想破滅,彩虹又把無形的夢想具體化了。】

8、為什么而想放歌?為什么“向青草更青處漫溯”?【1、為了追尋他人生的夢想;為美麗的母校而放歌2、載著星輝去追尋人生夢想。】

9、為什么又不能放歌?【1、即將離別康橋,幻夢回到了現(xiàn)實;2、尋到的不是理想,是哀愁、沉默。】

10、詩歌情感線索。【惆悵=眷戀=放歌=哀愁=沉默=離別】【入夢=尋夢=夢破】

11、“悄悄是別離的笙簫”。【悄悄:離開時的心情,無形;笙簫:奏出哀怨的樂音,把離愁具體化,形象化。】

12、“不帶走一片云彩”。【不帶走康橋的一草一木。帶走的是詩人在康橋的美好回憶。】

13、為什么詩人只選擇了“金柳、青荇、青草、星輝、清泉”等物象入詩?這與詩人表現(xiàn)的情感有什么聯(lián)系?【1、康橋是詩人的精神歸宿地,他所留戀與告別的是康橋的人文景觀和與之融合在一起的自然景觀;2、這些物象表現(xiàn)了詩人內心的沉靜、依戀、眷顧。】

高中語文教案模板電子版篇6

教學目標:

1、了解燭之武的說服技巧;

2、了解燭之武、秦公、晉文公等人物的形象特點

3、概括全文內容,歸納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文言特殊句式等。教學重點:

1.準確理解和把握燭之武說退秦師的原因。

2.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積累文言詞語的用法,掌握特殊的語法現(xiàn)象。

3.結合時代背景,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學難點:對古今異義詞、被動句的掌握。

預習要求:

1、了解《左傳》這部編年體史書的概況。

2、了解寫作時代背景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則情形,不知大家還記得不?

“如血殘陽下,有一位衣著灰褐色戰(zhàn)袍,胯下一匹膘壯大馬、手持丈八蛇矛的武將立于長板坡當陽橋頭,但見他髭須倒豎,怒目圓睜,厲聲喝道:“燕人張翼德在此,誰來與我決一死戰(zhàn)?”再看對面,滿山遍野,旗幟遮天,陣前一面書有斗大的“曹”字的戰(zhàn)旗正迎風招展。原來是曹操的軍隊列陣在此。

但見對面那些戰(zhàn)旗被武將的斷喝亂了分寸,出現(xiàn)了一片慌亂。武將又大喝:“張翼德在此,誰與我決一死戰(zhàn)?”對面曹軍的后陣竟出現(xiàn)了混亂。武將見此,又大喊:“戰(zhàn)又不戰(zhàn),退又不退,卻又如何?”話音未落,只見曹軍中有一戰(zhàn)將(夏侯杰)墜于馬下,百萬曹軍如退潮的海水般“嘩”地退后十幾里。同學們知道這個武將是誰嗎?”

教師分析:張飛!桃園三結義之一的張飛!對,就是張飛。他在我們的印象中是一個武夫的形象,喝退百萬雄師,倒也不足為奇。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文人,看他是如何在溫言細語中退卻百萬雄師,使自己的國家免于覆亡的厄運的。這就是我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燭之武退秦師》主角燭之武。

二、解題:燭之武是一個人,而秦師,雖然我們不知道具體的數(shù)目,但是就算沒有十萬百萬也有成千上萬吧。一人退一萬人,這可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牛多了,后者只是把人擋在門外就可以了,而燭之武,本文的主角卻是讓這攻城的幾萬人老老實實的請回家了,這氣魄,這能力,不平常吧!他是怎么退的,是像張飛一聲大吼,用勇退,還是像諸葛亮用自己的智慧智退,這個問題相信我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之后都會有一個答案的。

三、相關知識介紹:

《燭之武退秦師》選自《左傳》,大家請看注釋①,《左傳》又稱《左氏春秋傳》,作者左丘明。它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它記敘了東周前期240多年的歷史、經(jīng)濟、軍事、外交等方面的內容,既具有研究先秦歷史的史料價值,又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它與《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四、課文講解:

(1)第一段

原文: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請全體學生一起朗讀,并回答這一段話主要講了什么?)

字詞分析:

1、實詞:

1且貳于楚也。“貳”原為數(shù)詞,這里活用為動詞,屬于此類活用現(xiàn)象,譯為從屬二主。○

2晉軍函陵,秦軍氾南。“軍”原為名詞,意思是軍隊,在這個句子中活用為動詞,譯○

為駐扎,駐軍。

2、虛詞

1“以其無禮于晉”。“以”是表示原因的連詞,譯為因為。○

2“以其無禮于晉”。“與”是介詞,譯為對。○

譯文:晉文公、秦穆公聯(lián)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并且在與晉國結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盟。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南。

教師提問:這一段只有短短的25個字,卻蘊含了豐富的信息,哪位同學能回答一下這一段提供了哪些信息?(學生答,事件:秦晉圍鄭,以及事件的起因)

教師分析:

“晉侯、秦伯圍鄭”,兩個超級大國加兵一個弱國,類似于20__年爆發(fā)的伊拉克戰(zhàn)爭,美英聯(lián)軍進攻伊拉克。且秦國和晉國的關系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比一般的親密的還要親密,就像夫妻一樣,我們不是常說“秦晉之好”嘛,這關系可比于美英兩國親密多了;好了,找好幫手了,接下來要弄個師出有名。總不能一聲不吭上來就打吧,理由呢,人家找的很充分,就是“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你看,理由還不只一個,這理由夠充分了吧;“晉軍函陵,秦軍氾南”,這兩處肯定是軍事咽喉之地,從軍事學角度言,秦晉聯(lián)軍是占盡天時、地利、人和,鄭國“危矣”,鄭國呢,它該怎么辦,是舉白旗投降,還是謀

算著把這兩老大哥給請回去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第二段,看鄭國是如何解決這兵臨城下的危機的?

(2)第二段

原文: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教師朗讀,并提出問題,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鄭伯怎么說服燭之武接受任務的)

字詞分析:

1、通假字:

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已,通“矣”,了。)

2、句式

1省略句○

(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省略主語“燭之武”)

②倒裝句/狀語后置

佚之狐言于鄭伯。(介詞結構后置句,句意是:佚之狐對鄭文公說。

3、判斷句○

是寡人之過也(“??也”表示判斷,“是”為指示代詞,譯為這。)

4、省略句○

許之。(省略主語“燭之武”。句意是:燭之武應許了他。)

(教師明確譯文)

譯文: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于危險之中,如果能派燭之武去見秦伯,一定能說服他們撤軍。”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xiàn)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鄭文公說;“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xiàn)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

教師提問:鄭伯是怎樣說服燭之武接受任務的呢?

(學生回答,??)

教師分析:

在這一段出現(xiàn)了三個人物:佚之狐、燭之武、鄭伯,我們來看一下他們在這一段各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這一段主要運用了語言描寫,那我們大家一起來看一下這些語言各自體現(xiàn)了他們怎樣的性格特點。

①佚之狐: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A佚之狐對國家所面臨的局勢有非常清晰的認識。這個時候如果貿(mào)然應戰(zhàn),無異于是一以卵擊石。所以派遣使者去進行游說才是最佳的選擇。這說明佚之狐頭腦清醒,能夠準確的評估局勢,審時度勢。

B對于使者的選擇,他認為被鄭文公所冷落的燭之武有勸退秦師的才能。足見佚之狐眼光之獨到,能夠慧眼識英才,充當伯樂。

C“見秦君”而不是晉君,發(fā)動戰(zhàn)爭的是晉國,秦國與鄭國并無太大的沖突。所以從秦方面入手就較為容易。可見,佚之狐考慮周全,深謀遠慮。

②鄭文公:

“公從之”,——佚之狐的意見很容易被采納,鄭文公決策及時果斷,并且善于采納建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面對燭之武的抱怨推辭,他將錯誤攬到自己身上態(tài)度誠懇。而后,又一針見血指出亡鄭于燭之武也是不利的&39;,可說是軟硬兼施,迫使燭之武答應退秦。這樣,一位善于納諫,勇于認錯,善于言辭的君主形象就躍然紙上。

③燭之武:

先是推辭:“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言語中含有抱怨發(fā)牢騷的成分。燭之武長期不被重用,知道國家面臨危難是,鄭文公才任用他。有些不滿的情緒無可厚非。況且鄭文公所指派給他的任務意義重大,這句話其實也蘊含了試探的意味,可見燭之武的謹慎。

“許之”,在鄭文公的勸說下,燭之武接受任務答應前往說服秦君,足見其深明大義。既然有退秦師的人才,那么他有時怎么退的呢?接下來進入本文最精彩的環(huán)節(jié)——智退秦師。

(3)第三段

原文: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全體同學一起朗讀,并思考問題:燭之武是怎么樣一步步說服秦公的)

字詞分析:

1、實詞

1“越國以鄙遠”,“鄙”原為邊遠地區(qū),邊疆,為名詞,這里活用為動詞,譯為“把??○

作為邊境”。

2“焉用亡鄭陪以鄰”,“陪”,讀beì,增加的意思。○

3“若舍鄭以為東道主”,“東道主”一詞為古今異義現(xiàn)象,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請客的主○

人,而在本句中譯為“東方道路上接待客人的主人。”

○4“行李之往來”,“行李”,一詞為古今異義現(xiàn)象,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出門時所帶的包裹等,而在本句中譯為出使的人。

○5“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給、供應。讀gōng;“乏困”,一詞為古今異義現(xiàn)象,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疲勞的意思,而在本句中譯為缺少的東西。

○6“夫晉,何厭之有”,“厭”通“饜”,滿足。

⑦“即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東”,“西”,名詞作狀語,向東,向西;“封”名詞意動用法,使??成為疆界。)

○8“若不闕秦”,”闕”,動詞使動用法,使??削弱。

○9“闕秦以利晉”,“利”,名詞使動用法,使??獲利。

10“秦伯說,與鄭人盟”,“說”通“悅”,高興。讀yuè。○

2、虛詞

1“將焉取之”,“焉”譯為“于何”,“在哪里”。○

2“唯君圖之”,“唯”是句首語氣助詞,表示希望語氣,譯為“還是”。○

3、句式

1省略句○

A、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省略介詞“以”的賓主“之”)

B、(燭之武)夜縋而出。

2、賓語前置句○

“夫晉,何厭之有?”,“有”的賓語“何厭”前置,“之”作為標志。翻譯時要調整為“有何厭”。

(譯文:夜晚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去見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jīng)知道要滅亡了。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那就煩勞您手下的人了。越過晉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是困難的,您何必要滅掉鄭國而增加鄰邦晉國的土地呢?鄰邦的國力雄厚了,您的國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假如放棄滅鄭的打算,而讓鄭國作為您秦國東道上的主人,秦國使者往來,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所缺乏的東西,對您秦國來說,也沒有什么害處。況且,您曾經(jīng)對晉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應把焦、瑕二邑割讓給您。然而,他早上渡河歸晉,晚上就筑城拒秦,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有什么滿足的呢?現(xiàn)在它已把鄭國當作東部的疆界,又想擴張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損秦國,晉國從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國受損而晉國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秦伯高興了,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并派杞子、逢孫、楊孫幫鄭國守衛(wèi),就率軍回國。

高中語文教案模板電子版篇7

教學目標:分析文中人物言行,體會人物性格形象

能力目標:學會用現(xiàn)代的眼光、自己的眼光,評價人物

方法介紹:結合時代,結合人物,結合文本(三結合)

其中文本閱讀最重要,也最理性,最具有說服力

重難點突破:

一、閱讀全文,找出有關項羽心理的詞句

1、項羽大怒曰

2、項王默然不應

3、項王未有以應

二、分析原因

1、項羽為何大怒

1)沛公欲王關中(欲和項羽爭奪天下)

2)使子嬰為相(秦項不兩立—收買人心)

3).(占有財物

2、項王的怒,說明了什么。結合史記項羽本紀,一生最多的表情就是大怒

不理智,因個人好惡而做決策

3、項王默然不應,為什么?

項王已經(jīng)不想殺劉邦,為什么不想殺?

劉邦:

1、戮力攻秦——敘舊(事實:早就想爭奪天下)

2、不自意先入關——奉承(蓄謀已久)

3、今有小人之言——討好(回避劉項不兩立的重點)

——劉邦以情動人,以退為進

而項羽反應如何——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項羽內心慚愧,拋出曹無傷,掩飾自身的理虧(缺乏政治眼光,局限于個人情感)

4、項王未有以應,為什么?

1)秦末之亂

2)懷王之約

3)劉邦之功

——樊噲以理服人,直言進諫,殺劉則將走秦朝滅亡之路

項王無以應,不知如何應對,看重道義,但缺乏政治才能,更無政治眼光,和相應的權術

歸納:不理智、重感情、重道義

三、拓展

對比項羽和劉邦的兩首詩歌,分析形象

項羽

勇武過人,但至死都迷信武力,有情有義,但不懂政治;

劉邦

人品低劣,但精于政治,渴望人才,善于用人,終成帝業(yè)。

高中語文教案模板電子版篇8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體會詩歌重疊復沓、一唱三嘆的形式美。

2、理清線索,欣賞詩歌鮮活俏麗的意象美。

3、把握脈絡,領會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美。

教學重點:

理清線索,欣賞詩歌鮮活俏麗的意象美

教學難點:

把握脈絡,領會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美。

教學方法:

誦讀吟詠法、探究討論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詩歌

十六歲花季,十七歲的雨季,這時正是最愛做夢的年齡吧,相信在坐的各位同學都有各自最美的夢想,有了夢想之后,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要學追尋夢想。今天我們跟大家一起走近戴望舒先生的《尋夢者》,看他是如何尋夢的。

二、走近詩人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1932年參加施蟄存主編《現(xiàn)代》雜志的創(chuàng)作,并成為30年代“現(xiàn)代派”詩人群體的領袖。詩集有《我的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和《災難的歲月》。

三、時代背景

“五四”運動前后,科學與民主的洪流震醒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美好的理想與黑暗的現(xiàn)實的激烈矛盾,籠罩了他們敏感的心靈。比“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更強烈的社會使命感造就了一個龐大的“尋夢者”群。從魯迅無數(shù)痛苦的夢結出的果實《吶喊》,到何其芳在精美中浸滿了熱情的《畫夢錄》,雖然個人的心同現(xiàn)實的距離有遠有近,但是,尋求美好的夢境變?yōu)楝F(xiàn)實的愿望與他們執(zhí)著艱辛的尋求精神,卻大體是一致的。戴望舒就是其中一位由現(xiàn)實世界轉到詩的世界中最忠實的尋夢者。

四、賞析詩歌

1、初讀詩歌,體會音韻美

詩每節(jié)三行,節(jié)奏大體整飭。

每節(jié)一二句或重復、或排比,甚至各句大部重復。這首詩在結構上重疊復沓、一唱三嘆。全詩中每節(jié)“走勢——蓄勢——升華”的詩格形式,具有一種重疊復沓、一唱三嘆的美感,富于音樂美。

2、品讀詩歌,感悟靈動詩緒。

1).“夢會開出花來”,“夢會開出嬌妍的花來”,這樣的夢給你怎樣的感受?又激發(fā)你怎樣的欲望?

夢,美麗,甚至絢麗。如無價之寶般珍貴,值得人一生去尋求。

2).“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兩句之間有著怎樣的關聯(lián)?夢呈現(xiàn)給我們怎樣一種姿態(tài)?

“大海里”已是難尋,“大海的底里”更加難尋,層層遞進,可見夢是“深藏”的,不易尋找的。

3).“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瀚海”,尋夢是怎樣的一種歷程?

——“九”這個數(shù)字并非實指,只言歲月之久長,“冰山”“瀚海”則指道路之艱難,可見尋夢要付出巨大的艱辛。

4).這個夢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值得我們去追尋?

——它有天上的云雨,有海上的風濤,會讓人心沉醉。

5).要真正實現(xiàn)這個夢,還需付出怎樣的努力?

——“在海水里養(yǎng)九年”,“在天水里養(yǎng)九年”,如此精心呵護,才能在“一個暗夜里開綻”。在“暗夜里”,預示著夢的來臨又是如此的不可預知。

6).何時夢才會降臨?

——當我們“鬢發(fā)斑斑”“眼睛朦朧”的時候,金色的貝才會吐出桃色的珠。

7).這“桃色的珠”還需如何呵護?

——放在懷里,放在枕邊。

8).經(jīng)歷了重重艱辛,付出了滴滴呵護,“桃色的夢”會讓我們獲得怎樣的心靈震顫?——即使我們已經(jīng)衰老,如果有一個“開了花的夢”,有一個“開出嬌妍的花的夢”,那么我們的人生已是最幸福、最無憾的了。

第一節(jié),寫夢是無價的珍寶;第二節(jié),寫在青色的大海底里深藏著金色的貝;第三節(jié),寫要逢到那金色的貝必須付出極大的代價;第四節(jié),艱苦的尋求是值得的;第五節(jié),寫尋求中種種艱苦與磨難;第六節(jié)寫漫長而艱苦的歷程;第七節(jié),寫獲得無價珍寶后的心情;第八節(jié),寫美好夢想實現(xiàn)的艱難。

全詩八節(jié)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1),這是詩歌的引子。第二部分(2-6)寫尋夢的過程。第三部分(7-8)寫實現(xiàn)美好夢想時的幸福與快慰。(板書)

五、再讀詩歌,品味詩歌意象美

詩歌運用多種意象,構成了獨特的意境

嬌艷的花象征夢的美好絢麗,讓人產(chǎn)生無限遐想,

充滿對夢的向往。

青色的大海象征夢的澄澈高遠,暗示金色的貝不能輕而易舉獲得,為下文作鋪墊

金色的貝象征夢的珍貴難得,突出夢的精美與絢麗

冰山、瀚海象征著尋貝的艱難,隱喻人生歷程中種種艱苦與磨難

云雨聲、風濤聲象征貝的豐美和價值,描繪了一個令人心醉的美好世界

海水、天水象征養(yǎng)貝的艱難

桃色的珠象征夢的美好誘人,突出夢的靜美與絢麗

鬢發(fā)斑斑、眼睛朦朧象征著尋夢的代價很沉重

六、鑒賞藝術手法

1.回環(huán)往復:

2.復沓反復:

3.意象傳統(tǒng)的象征手法:

七、小結

任何美好理想的實現(xiàn),任何事業(yè)的成功的獲取,必須付出人的一生追求的艱苦代價。

八、《尋夢者》是奏響于我們心間的一首優(yōu)美而動人的歌,有夢相伴,所以不孤獨。讓我們再次誦讀這首詩,讓詩歌賜予我們力量,讓夢想插上翅膀。

九、拓展延伸

每個人都是有夢想的,有夢想,人生才不會蒼白無力。那么你的夢想是什么?請同學們暢所欲言。

十、作業(yè)

夢想是理想,不是空想。實現(xiàn)夢想,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坐享其成。你未來的職業(yè)就是你最實際的夢想。請為你的職業(yè)做一個近景或遠景規(guī)劃,為夢想插上翅膀,讓夢想成為可能。

高中語文教案模板電子版篇9

【學習目標】

1、通過習題,復習鞏固上課所學內容

2、能正確掌握課文中的重點字音、字義、字形。

3、能活學活用,掌握做題方法。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所學課文內容

難點:分析理解題

【導學流程】

基礎回顧

1、本文選自《》,相傳是()國史官()所作。

史書體例《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著作。《左傳》也稱()、()。大約成書于戰(zhàn)國初。它依孔子修訂的魯史《春秋》的順序,記敘了上起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四十多年間東周前期各國()、()、()、()和()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也是優(yōu)秀的散文著作。

“春秋三傳”:《左傳》和()()

“春秋五霸”:春秋時代先后稱霸的五個諸侯,通指()、()、()、()和()。

2、①不間斷地記敘自古及今的歷史事件的是()如《史記》。

②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的是()如《戰(zhàn)國策》。

③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歷史事件的是()如《左傳》。

④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歷史的是()如《戰(zhàn)國策》。

小組討論問題

1.下列詞語中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秦軍氾南(fán)夜縋而出(zhuì)佚之狐(yì)

B.共其乏困(ɡònɡ)若不闕秦(quē)許君焦、瑕(xiá)

C.秦伯說(shuō)杞子(qǐ)楊孫戍之(shù)

D.逢孫(féng)微夫人之力(fú)失其所與,不知(zhì)

2、對下列句子中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且貳于楚也貳:第二

B.晉軍函陵,秦軍氾南軍:軍隊

C.猶不如人猶:尚且

D.無能為也已已:已經(jīng)

3、下面關于“之”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輟耕之壟上(動詞,往,到)

B.是寡人之過也(結構助詞,的)

C.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結構助詞,的)

D.何厭之有?(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4、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先秦散文分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兩大部分,《左傳》屬歷史散文。

B.《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39;紀傳體史書,其作者相傳是魯國史官左丘明。

C.解釋《春秋》的著作代表性的有三部,分別是《左傳》《公羊傳》《谷梁傳》。

D.《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左氏春秋》,而《春秋》是我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

5、下列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是寡人之過也臣之壯也,猶不如人B.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敢以煩執(zhí)事

C.以其無禮于晉吾其還也D.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6、情景式默寫

(1)燭之武見秦伯時,以退為進,態(tài)度謙恭,承認鄭將亡,迎合對方的驕傲心理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燭之武勸說秦伯,貌似謙恭,卻極有分量,以一個假設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談話的主動權,以退為進,柔中有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燭之武從地理位置說明“亡鄭”于秦無益而有害的結果。當時秦在西,鄭在東,晉置于兩國之間,秦鄭并不接壤,秦欲越晉據(jù)鄭,絕無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燭之武緊緊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聯(lián)系實際,指點迷津,循循善誘,娓娓說理,動之以情,誘之以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亡鄭”“舍鄭”的利害關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當怦然心動,坐收漁利。

(5)燭之武用雄辯的事實指出晉乃背信棄義、出爾反爾、過河拆橋、忘恩負義之徒的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燭之武說晉野心勃勃,貪得無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燭之武闡明了晉對秦的利害關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燭之武說退秦軍后,晉文公非常氣憤。晉國大夫子犯請求攻打秦軍,然而晉文公認為“不可”,他說“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又說“___________________”,這是不仁道的;“_______________”,這是不明智的;“____________________”,這是不符合武德的。于是晉文公對子犯說“___________________”,晉國軍隊就離開了鄭國。

問題探究

1、為什么讓燭之武去退秦師?

2、請你結合文章內容,談談本文寫作上的特點?

高中語文教案模板電子版篇10

【教學目標】

1.了解詩人相關常識;

2.品味詩歌的詩意美,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3.培養(yǎng)學生詩歌朗讀技巧及鑒賞方法。

【教學重點】

目標2、3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教學輔助】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電視劇《人間四月天》引出徐志摩,從而導入課文。

二、整體感知

1.介紹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名章垿,筆名南湖、云中鶴等。浙江海寧人。畢業(yè)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讀于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jīng)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1921年開始創(chuàng)作新詩。1922年回國后在報刊上發(fā)表大量詩文。1923年參與發(fā)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學研究會。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chuàng)辦《現(xiàn)代評論》周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時任翻譯。1925年赴歐洲,游歷蘇、德、意、法等國。1926年在北京主編《晨報》副刊《詩鐫》,與聞一多、朱湘等人開展新詩格律化運動,影響到新詩藝術的發(fā)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教授。1927年參加創(chuàng)辦新月書店。次年《新月》月刊創(chuàng)刊后任主編。1930年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同年冬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1931年初,與陳夢家、方瑋德創(chuàng)辦《詩刊》季刊,被推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飛機到北平,因遇霧在濟南附近觸山,機墜身亡。

著有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秋》,小說散文集《輪盤》,戲劇《卞昆岡》(與陸小曼合寫),日記《愛眉小札》《志摩日記》,譯著《曼殊斐爾小說集》等。他的作品已編為《徐志摩文集》出版。他的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像豐富,意境優(yōu)美,神思飄逸,富于變化,并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于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都是傳世的名篇。

2.相關背景。

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詩人曾游學于此。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jīng)自陳道:在24歲以前,他對于詩的興味遠不如對于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因此他后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吸煙與文化》)

1928年,詩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歸途的南中國海上,他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這首詩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說,“康橋情結”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而《再別康橋》無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3.學生聽課文朗讀錄音,注意朗讀節(jié)奏。

4.學生再聽課文朗讀錄音,之后模仿錄音朗讀課文。

5.教師點撥,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明確:《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xiàn)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詩歌描繪了康橋的秀美風光,表現(xiàn)了一種含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

第1節(jié),連用三個“輕輕的”,實寫只身悄悄來到和離開康橋時的情景,同時透露了難分難舍的離情,并且以輕微跳躍的節(jié)奏,襯托了緩步飄然而去的形象,給全詩定下抒情的基調。

第2節(jié),寫岸邊柳樹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

第3節(jié),寫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詩人對康橋永久的戀情。

第4節(jié),寫榆樹下的青潭。詩人融情人景,將留戀全都融入康橋的風光中。

第5節(jié),詩人感情達到了高潮。他幻想著撐一桿長篙,泛舟到青草更青處尋他“彩虹似的夢”,“向星輝斑斕里”放聲高歌。

第6節(jié),詩人由幻想回到現(xiàn)實。悄悄吹奏別離的簽蕭,在沉默中體味別離的惆悵。詩境依舊復歸和沉浸于寂然。

第7節(jié),跟開頭呼應。“云彩”本來是不能帶走的,然而詩人卻說“不帶走一片云彩”。這種夸張手法,表露出詩人不愿驚動他心愛的康橋的一片情意。這里,節(jié)奏相同,但以詞句的變換融入更多的不得不離去的哀愁。至此,詩人把對康橋的“濃得化不開”的感情,于“沉默”“輕輕”“悄悄”中表現(xiàn)了出來。

三、合作探究

1.課文中出現(xiàn)了哪些意象?(意象美)

明確:詩人選取康橋有代表性的景色構成意象: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這些意象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全詩共七節(jié),幾乎每一節(jié)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搖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搖著似乎有話對詩人說……作者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給人以立體感。

意象的分類而言,大體可分為六類:

(1)實體意象(簡稱物象或實象)。即由現(xiàn)實中客觀存在的事物的具象在詩人胸中、筆下的藝術反映。

(2)虛幻意象(簡稱虛象)。系由詩人大腦對客觀現(xiàn)實作哈哈鏡式的變態(tài)反映、從而幻化虛構出的非現(xiàn)實中存在的幻象,諸如夢境或神仙鬼蚊世界中的種種意象,還包含一著神仙大顯神通與鬼蜮興妖作怪的虛構事象。

(3)事態(tài)意象(簡稱事象)。在詩人腦中和筆下反映出的種種事態(tài)的各自進程及其前因后果,諸如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的成因等。

(4)自然力意象。即自然現(xiàn)象中那些可見可聞可感可觸的現(xiàn)象在詩人腦中和筆下的反映,如朝暉夕陰、寒來暑往、雷鳴電閃、雨雪陰晴、風云變幻對詩人情緒的具體影響等等。

(5)時間意象。乃是反映在詩人頭腦中和行于筆下的晨昏晝夜、春夏秋冬、古往今來的諸多意象。

(6)空間意象。反映在詩人腦中、筆下的意象的空間位置與距離之類,諸如上下四方、遠近高低、長短寬窄、大小粗細等等。須注意的是:后面這兩種時空意象,在具體的詩歌作品中往往不是孤立存在,而總是與前面四種意象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因而更富有表現(xiàn)力。

2.課文在形式上有何特點?(建筑美)

明確:課文共七節(jié),四行一節(jié),每節(jié)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shù)上看,都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首尾回環(huán)呼應,結構嚴謹,給人以整體之美。

3.課文語言有何特點?(音樂美)

明確:詩歌語言具有節(jié)奏感、旋律美、彈跳性。

(1)押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

(2)音節(jié)和諧,節(jié)奏感強。

(3)回環(huán)復沓。首節(jié)與末節(jié),語意相似,節(jié)奏相同,構成回環(huán)呼應的結構形式。

4.小結。

本詩是新詩中一首典范的新格律詩。

徐志摩是主張藝術的詩的。他深崇聞一多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主張,而尤重音樂美。他甚至說:“……明白了詩的生命是在它的內在的音節(jié)的道理,我們才能領會到詩的真的趣味;不論思想怎樣高尚,情緒怎樣熱烈,你得拿來徹底的‘音樂化’(那就是詩化),才能取得詩的認識……”(《詩刊放假》)。反觀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jié),每節(jié)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典型地體現(xiàn)了新格律詩關于新詩創(chuàng)作的“建筑之美、音樂之美、繪畫之美”的理論主張,要多讀多體會。

5.學生朗讀課文,深入體會詩歌的意境美、建筑美和音樂美,爭取當堂成誦。

四、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詩歌;

2.課后進一步了解徐志摩及其詩歌。

附:板書設計

再別康橋

徐志摩

意象美

建筑美

音樂美

100378 主站蜘蛛池模板: Trimos测长机_测高仪_TESA_mahr,WYLER水平仪,PWB对刀仪-德瑞华测量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食安观察网| 陕西安玻璃自动感应门-自动重叠门-磁悬浮平开门厂家【捷申达门业】 | 气动隔膜泵-电动隔膜泵-循环热水泵-液下排污/螺杆/管道/化工泵「厂家」浙江绿邦 | 全自动贴标机-套标机-工业热风机-不干胶贴标机-上海厚冉机械 | 东莞猎头公司_深圳猎头公司_广州猎头公司-广东万诚猎头提供企业中高端人才招聘服务 | 地脚螺栓_材质_标准-永年县德联地脚螺栓厂家 | 桁架楼承板-钢筋桁架楼承板-江苏众力达钢筋楼承板厂 | 专业的新乡振动筛厂家-振动筛品质保障-环保振动筛价格—新乡市德科筛分机械有限公司 | 混合生育酚_醋酸生育酚粉_琥珀酸生育酚-山东新元素生物科技 | 玉米深加工机械,玉米加工设备,玉米加工机械等玉米深加工设备制造商-河南成立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 化妆品加工厂-化妆品加工-化妆品代加工-面膜加工-广东欧泉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 ?水马注水围挡_塑料注水围挡_防撞桶-常州瑞轩水马注水围挡有限公司 | 100_150_200_250_300_350_400公斤压力空气压缩机-舰艇航天配套厂家 | 电伴热系统施工_仪表电伴热保温箱厂家_沃安电伴热管缆工业技术(济南)有限公司 | 直流电能表-充电桩电能表-导轨式电能表-智能电能表-浙江科为电气有限公司 | 食药成分检测_调料配方还原_洗涤剂化学成分分析_饲料_百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PCB设计,PCB抄板,电路板打样,PCBA加工-深圳市宏力捷电子有限公司 | 柴油机_柴油发电机_厂家_品牌-江苏卡得城仕发动机有限公司 | 煤矿人员精确定位系统_矿用无线通信系统_煤矿广播系统 | 便携式高压氧舱-微压氧舱-核生化洗消系统-公众洗消站-洗消帐篷-北京利盟救援 | bkzzy在职研究生网 - 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咨询平台| 智能监控-安防监控-监控系统安装-弱电工程公司_成都万全电子 | 成都网站建设制作_高端网站设计公司「做网站送优化推广」 | 凝胶成像系统(wb成像系统)百科-上海嘉鹏| 食品无尘净化车间,食品罐装净化车间,净化车间配套风淋室-青岛旭恒洁净技术有限公司 | 耐酸碱胶管_耐腐蚀软管总成_化学品输送软管_漯河利通液压科技耐油耐磨喷砂软管|耐腐蚀化学软管 | 承插管件_不锈钢承插管件_锻钢高压管件-温州科正阀门管件有限公司 | 超声波成孔成槽质量检测仪-压浆机-桥梁预应力智能张拉设备-上海硕冠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 锂电池生产厂家-电动自行车航模无人机锂电池定制-世豹新能源 | 减速机电机一体机_带电机减速器一套_德国BOSERL电动机与减速箱生产厂家 | 聚天冬氨酸,亚氨基二琥珀酸四钠,PASP,IDS - 远联化工 | 半自动预灌装机,卡式瓶灌装机,注射器灌装机,给药器灌装机,大输液灌装机,西林瓶灌装机-长沙一星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 无味渗透剂,泡沫抑尘剂,烷基糖苷-威海威能化工有限公司 | 整合营销推广|营销网络推广公司|石家庄网站优化推广公司|智营销 好物生环保网、环保论坛 - 环保人的学习交流平台 | 鲸鱼视觉 -数字展厅多媒体互动展示制作公司| 塑料熔指仪-塑料熔融指数仪-熔体流动速率试验机-广东宏拓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 工业设计,人工智能,体验式3D展示的智能技术交流服务平台-纳金网 J.S.Bach 圣巴赫_高端背景音乐系统_官网 | 南溪在线-南溪招聘找工作、找房子、找对象,南溪综合生活信息门户! | 合肥抖音SEO网站优化-网站建设-网络推广营销公司-百度爱采购-安徽企匠科技 | 留学生辅导网-在线课程论文辅导-留学生挂科申诉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