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大全
教案,在上課進程中可根據具體情況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課后隨時記錄教學效果,進行簡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大全,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大全1
§5—1透鏡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了解透鏡的焦點、焦距。
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2、過程和方法
觀察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能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象的美好與和諧。
重、難點:
焦點、焦距的定義。
透鏡對光的折射作用。
教學器材:
激光源、各種透鏡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完成光路圖:
空氣玻璃
水空氣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我們經常用到一些玻璃器件。如:眼鏡、照相機的鏡頭,它們有什么作用?
進行新課:
1、透鏡:一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實物觀察)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
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圖3.1-1示)
2、透鏡的做法:
主光軸:連接圓心的直線
光心:透鏡的中心光心在主光軸上。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
3、透鏡對光的折射作用:
(1)、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又叫會聚透鏡。
(2)、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又叫發散透鏡。
4、焦點和焦距:
焦點: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后會聚到一點,叫凸透鏡的焦點。
焦點有幾個?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單位是什么?
5、凹透鏡的焦點和焦距
6、兩種透鏡上能畫三條特殊的光線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內容。
小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完成課本練習。寫出日常生活中你見到的透鏡。
教學后記:對光心、主光軸的知識進行補充。會聚、發散的結論。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大全2
§4—1光的直線傳播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c=3×108m/s。
2、過程和方法
?閱讀“我們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內容,了解宇宙的信息。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親身的體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通過親身的體驗與感悟,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
?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重、難點:
1、光的直線傳播的內容。2、分析解釋有關現象。
教學器材:
激光源、玻璃杯、水、煙霧、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學達標:引入課題:①我們為什么可以看見物體?……物體有光線射
入我們的眼睛。例如:陽光、日光燈、電視等。
②學生探討:光線是如何傳播的?
二、進行新課:
1、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例如:……………………學生舉例
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幾種類型?(1)、自然光源(2)、人造光源
2、探究:光的傳播
演示試驗①:圖片……陽光穿過樹林
演示試驗②:激光在水中穿過
演示試驗③:激光在煙霧中穿過
結論: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應用:影、排隊、射擊、日食、月食……
(可以讓學生先討論,部分現象要解釋)
3、光的速度:
討論:光有沒有速度?(有,非常大)
在真空中,光的傳播速度為c=3×108m/s,是宇宙中
最快的速度。
利用對比說明:34頁圖示。在其他介質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
4、分析總結小孔成像的原理及特點:倒立的實像。
5、影子與像的不同:
三、小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四、課后活動:
1、完成物理套餐內容。
2、課本后練習。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大全3
教學目標:1、理解溫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
3、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重、難點:1、設計測溫度的儀器(溫度計) 2、正確使用溫度計
教學器材:燒杯、冷熱水、溫度計、體溫計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欣賞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問題:你知道物質有幾種狀態嗎?這些狀態如何轉化?受什么因素的影響?(學生猜想)
教師:剛才有同學說“溫度”(熱),下面我們就來學習
有關溫度的知識 → 溫度計
二、 進行新課: 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做溫度。
(1)、試驗:課本70頁試驗:圖4.4-1示
結論:人們憑感覺判斷物體的溫度往往不可靠, 必須采取其他較好的辦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較好的判斷出這哪杯水的溫度比較高?
學生結論〔 …… 〕
2、溫度計:測量溫度的儀器
實物觀察……各種溫度計
結構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規律制成的。
分類:實驗室用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實物、錄像觀察)
3、攝氏溫度:字母C代表攝氏溫度 ℃是攝氏溫度的單位,讀做攝氏度;
它是這樣規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零攝氏度,
把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攝氏度,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低于0℃用負數表示
例:37℃讀作37攝氏度 -45℃讀做零下45攝氏度
4、體溫計: ○1 結構、量程、分度值 ○2使用
5、實驗用溫度計的使用:
探究:怎樣使用?要注意些什么問題?
總結:(1)使用前 觀察量程……所測溫度不能超過或低于量程
認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數值
(2)使用時 ①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② 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③ 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繼續留在被
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讓學生讀數,把結果寫出來)……單位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的本節內容。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
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課堂未完成的內容。
課本后練習。
教學后記:
溫度計的使用方面,按課本要求讓學生進行探究,但一定要把步驟總結并進行板書。
可以對幾種溫度計進行對比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大全4
§2—1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學習目標:1、知道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2、知道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知道聲音在不同介質的傳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見的聲現象。
重、難點:(重)1、學生對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過程的探究。
(難)2、設計探究的實驗。
3、聲現象的分析、解釋。
關鍵:指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總結結論。
教學過程:
導學達標:
學生觀看第一部分錄像——各種各樣的聲音。引入課題:聲音是怎樣產生和傳播的?
1、聲音的產生
演示實驗:(1)、敲打音叉——音叉振動,發聲。
(2)、握住振動的音叉,聲音馬上停止。
(3)、放一段聲音的錄像。
指導學生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停止。
(4)、擴展:錄制聲音
2、聲音的傳播:
(1)、得出:固體、氣體可以傳播聲音。
(2)、實驗14頁圖1-4示:得出: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指導學生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固體、液體、氣體都能傳播聲音,真空不能傳聲。
學生活動:月球上的宇航員如何交談?
學生活動:如何證明液體可以傳聲?
(3)、聲波:利用錄像讓學生知道什么是聲波?同水波進行對比。
3、聲速:不同介質中的聲速是不同的。
學生活動:(1)、看15頁的表格內容
(2)、聲音在固體、液體、氣體中的速度誰快?
15℃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
學生活動:對著遠處的高山喊可以聽到回聲,為什么在教室里講話聽不回聲?
4、回聲:聲音的反射。<0.1秒<17米
二、小結:
小結本節內容,明確目標,強調重、難點
三、達標練習:
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本節內容,因內容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課外練習。
四、課后活動:
動手動腦:1、2、3題。
教學后記:
在課堂上對聲音的知識不能擴展太多,這只是聲音的第一節課,可降低難點。
要測一測學生的接受情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大全5
物體的質量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質量的概念。
2.知道質量是物體的基本屬性。
3.能對質量單位形成感性認識,會粗略估計常見物體的質量。
4.會正確使用托盤天平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重、難點
教學重點:質量的概念,質量單位,用天平測量質量。
教學難點:質量的概念和質量是物體的屬性比較抽象;
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器材準備
托盤天平、砝碼等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明確兩個概念:物體和物質。
物體:我們常見的一個個具體的實物都是物體;
物質:則是指組成這些物體的材料。
例如:一把椅子和一張桌子。
1.椅子是一個物體,桌子也是一個物體,它們都是由木材組成的。
2.椅子、桌子都叫做物體,木材就是組成它們的物質。
那么下面我們再來觀察幾組物體,請同學們注意比較(課本插圖)。
二、新課教學
(一)物體的質量
1.質量的概念
通過圖片展示至少3組物體,每組都是由同種物質組成的,每組
的兩個物體含有的物質多少明顯不同。
比較:
(1)兩個物體都是由同種物質組成,有什么不同?
(所含物質的多少不同)
(2)再將3組物體綜合起來,能得到什么結論?
(組成物體的物質有多有少)
質量的概念: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
2.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
通過教材三個物理事實說明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
(抽象概念的方法)
(二)質量的單位:
要衡量質量的大小,首先要規定一個標準——單位。
閱讀有關千克的規定和單位換算關系。
1.質量的主單位:千克(kg)
2.介紹它的由來:最初的規定
3.千克原器
4.質量單位的感性化:
通過學生較熟悉的一些實物的質量與一些質量單位近似比較,來
幫助學生形成較為具體的認識。
(三)學習使用托盤天平
1.認識托盤天平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作用。
認真觀察天平結構,弄清楚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活動:每桌一套托盤天平和砝碼,對照課本圖示,讓學生觀察托盤
天平,認識各主要部件的名稱。
利用投影,讓學生指認各部件,并試著說出其作用。
2.學習使用托盤天平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1)對照托盤天平實物,閱讀《托盤天平使用說明書(摘要)》。
(2)嘗試調節天平的橫梁平衡。
(3)練習:用多媒體展示一些錯誤操作,讓學生判斷錯誤所在,
并提出正確操作方法。如:
① 天平沒有放在水平臺上;
② 調節天平平衡時,游碼未歸零;
③ 加減砝碼用手拿取;
④ 超過量程;
⑤ 物體放在右盤,砝碼放在左盤。
⑶使用托盤天平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活動1:測固體的質量
活動2:測液體的質量
(4)交流,了解學生對托盤天平的掌握程度。
①使用托盤天平時,關鍵的步驟有哪些?
如果天平的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的左側,應如何調節平衡螺母?
如果指針偏右呢?
②判斷天平橫梁是否平衡時,是否一定要等指針靜止下來?
怎樣快速判斷橫梁是否平衡呢?
③你是怎樣安排測量一杯水的質量的操作程序的?
④你是怎樣讀取待測物體質量的?
(四)其它一些測量質量工具:
課后調查這些測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學習通過互聯網或產品說明書
獲取相關信息。
五、信息瀏覽:
物體的速度接近光速時質量會變得極大的。
小結
1.質量的概念。
2.質量是物體的基本屬性。
3.質量單位。
4.正確使用托盤天平測質量。
練習設計
1.調查各種球類的標準質量,填寫在下表中。
乒乓球 羽毛球 網球 壘球 排球 籃球 足球
2.填上合適的單位:
(1)你同學的質量大約為60 。
(2)我們所用的物理課本的質量約為200 。
(3)體育課上,我們投擲的鉛球的質量約為4000 。
(4)一桶標有“5L”字樣的花生油的質量約為4.2 。
3.如圖所示,甲為商店里使用的臺秤,其工作原理與天平相同。現用該臺秤
稱某物體的質量,通過在砝碼盤中添加槽碼,移動游碼使秤桿平衡,所加
的槽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該物體的質量為 ㎏。若把該物
體帶到太空,它的質量將 (選擇“變大”、“變小”或“不變”)。
4.在“用天平稱物體質量”的實驗中,張強同學用已調節好的天平在稱物體
質量時,通過增、減砝碼后指針指在分度盤中線左邊一點,這時應該( )
A.把橫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橫梁右端螺母向左旋進一些
C.把天平右盤的砝碼減少一些
D.向右移動游碼
5.一架托盤天平,由于更換了其中一個托盤,稱量前無法把天平調節平衡,
即使把平衡螺母旋到最右端,指針最終也只能指著分度盤中央左邊一個
分度的地方?,F要使用這架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請你設計兩種應急的
使用方案。
方案一: 。
方案二: 。
6.學習了“質量”后,小明有一個疑問:物體的質量與其形狀是否有關呢?
為此,他設計了一個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用一塊橡皮泥作為被研究的
物體,將橡皮泥捏成各種形狀,用天平分別稱出其質量,并記錄數據于
下表中。
橡皮泥形狀 長方體 圓柱體 圓環形 碎塊
橡皮泥質量m/g 28 28 28 28
(1)小明實驗時選用橡皮泥作為實驗的材料,你認為選用這種材料對
他的實驗操作有什么好處?
(2)由小明的實驗,你得出的結論是 。
(3)表格中,并沒有也不可能將橡皮泥所能捏出的形狀都列出,但仍然
能由此得出結論,這種研究問題得出結論的方法叫做( )
A.類比法 B.綜合法 C.歸納法 D.等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