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級地理的優質教案
地理作為一門邊緣學科,很多學生對其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因此,在地理課堂上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湘教版八年級地理的優質教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湘教版八年級地理的優質教案1
教學重點:
1.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
2.我國氣候為農業生產提供的有利條件。
教學難點:分析、歸納、概括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
教學媒體:我國溫度帶和干濕區掛圖或投影片,幾個城市的氣溫曲線圖、降水柱狀圖。
課時安排: 計劃授課1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前幾節我們雪線了中國的氣溫和降水等知識,請同學們回憶兩個問題:
(1)我國冬季和夏季氣溫分布的有什么特點?
(2)我國年降水量在地區分布和幾節分配上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
〔導入新課〕知道了我國氣溫和降水的一些特點,我國氣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將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歸納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國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板書〕第四節 氣候特征
〔讀表提問〕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57頁,“我國與世界緯度相近地區氣溫的比較”表,回答下列問題:
(1)1月份,我國的齊齊哈爾、北京的平均氣溫,分別比法國的巴黎、美國的紐約低多少攝氏度?
學生回答:分別低22.7°C和3.7°C。
(2)7月份,齊齊哈爾、北京的氣溫分別比巴黎、紐約高多少攝氏度?
學生回答:分別高26.3°C和7.3°C
(3)齊齊哈爾、北京的氣溫年較差,分別比巴黎、紐約大多少攝氏度?
學生回答:齊齊哈爾比巴黎大26.3°C,北京比紐約大7.3°C。
〔提問〕對上述問題,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學生討論回答)
〔分析歸納〕冬季,我國比同緯度地區冷,夏季我國大部分地區又比同緯度除沙漠地區以外暖熱。因此,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年較差比同緯度地區的氣溫年較差偏大。由此得出氣溫冬冷夏熱的特點。大陸性氣候顯著。
〔展示〕北京、齊齊哈爾、巴黎、紐約降水量柱狀圖。使同學們閱讀柱狀圖,比較四個城市降水的季節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學生討論、回答。
〔歸納總結〕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的季節分配很不均勻,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節變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際變化也較大,由此得出我國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陸性強的氣候特點。歸納起來,一是說明我國季風氣候顯著,二是具有大陸性的特點。
〔板書〕一、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
季風氣候顯著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溫多雨
〔讀圖提問〕展示北京、武漢、哈爾濱等城市氣溫曲線降水量柱狀圖。請同學們讀圖,思考我國夏季氣溫、降水的共同特點是什么?
學生回答:我國夏季普遍高溫,降水集中。
〔總結〕這就是我國氣候的第二個特征:雨熱同期。
〔板書〕二、雨熱同期
〔啟發提問〕雨熱同期。夏季我國除了青藏高原,天山等少數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溫,而且是世界同緯度除沙漠以外最暖熱的地區。因此,我國熱量條件優越。這種優越的熱量條件對農作物生產有沒有好處?請同學們思考回答。
學生討論、回答。
〔概括總結〕正如同學所說,我國優越的熱量條件,對農業生產很有利,可以使一些喜溫的高產作物如水稻、玉米、棉花等。在我國廣大北方地區也有大面積種植;使得水稻、棉花的種植界線的緯度之高,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的。由此可見,夏熱是我國氣候資源的一大優勢。
〔板書〕1、夏熱是我國氣候資源的一大優勢。
〔啟發提問〕在高溫的夏季,也是我國降水量集中的季節,雨熱同季對農作物有什么影響?
學生討論、回答。
〔歸納、總結〕農作物在高溫的季節生長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我國高溫多雨的夏季,正適合農作物森林和牧草的生長。因此,高溫期多雨期與農作物的生長期一致,是我國氣候資源的又一大優勢。
〔板書〕2、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對農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長十分有利。
〔啟發提問〕請同學們回憶一下:(1)西亞、北非在北緯15°-30°的地區,氣候景觀有什么特點?
(2)為什么我國處于同一緯度地帶的長江以南地區,卻成為降水豐沛的“魚米之鄉”?
學生討論、回答。
〔概括總結〕在世界上北緯15°-30°的緯度帶內,由于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影響,氣候炎熱干燥,大多數呈沙漠和荒漠景觀。我國處于同一緯度地區的長江以南地區,由于受到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的影響,降水豐沛,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并且雨熱同季,利于水稻的生長,是我國重要的稻米產區,河湖眾多,淡水魚產量很大,從而成為我國的“魚米之鄉”。
〔展示掛圖或投影片〕展示我國溫度帶和干濕地區劃分圖。
〔復習提問〕請同學們讀我國溫度帶劃分圖和我國干濕地區劃分圖,說說我國可劃分為哪幾個溫度帶和干濕區?
學生指圖回答。
〔講述〕我國既有五個溫度帶和一個高原氣候區,又有四個干濕地區,(投影片迭加演示)多種多樣的溫度帶迭加在多種多樣的干濕地區上,這說明我國的氣候復雜多樣。氣候的復雜多樣是我國氣候的又一顯著特點。
〔板書〕三、 氣候復雜多樣
1、多種多樣的溫度帶和干濕區是我國氣候復雜多樣的一個重要標志。
〔讀圖思考〕請同學們讀課本第38頁4.23圖,“橫斷山區氣候和植被的垂直變化”,和第59頁4.24圖,“秦嶺南北”,思考說明地形對氣候和植被有什么影響?
〔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回答問題〕橫斷山區海拔很高,達數千米,隨著山勢的增高,氣溫降低,植被隨之發生變化,從山下的常綠闊葉林依次過渡到針闊混交林-針葉林-高山草甸-雪線以上。說明地勢的高低對氣候影響很大,進而影響植被種類的生長分布。
秦嶺南北一圖,表示了山南、山北在植物和景觀上的差異。山南生長的是亞熱帶植物――柑橘樹,山北生長的是溫帶植物――蘋果樹。這是因為秦嶺在氣候上起著屏障作用,可阻擋北部冬季風的南下。所以秦嶺南坡氣溫高,為亞熱帶景觀;北坡氣溫低,為暖溫帶景觀。
〔講述〕由以上分析得出:地形是影響氣候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地勢高低懸殊,使得我國的氣候更加復雜多樣。
〔板書〕2、地勢高低懸殊,地形多樣,使我國氣候更加復雜多樣。
〔啟發提問〕我國氣候的復雜多樣,對農業生產有什么好處,多樣的溫度帶和干濕區對各種植物和農作物品種的生長有什么影響?
學生討論、回答。
〔歸納總結〕我國氣候復雜多樣。因此,世界上大多數農作物和動植物都能在我國找到適合生長的地區,使我國的農作物及各種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
〔板書〕3、氣候復雜多樣,使得我國的農作物和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
〔復習鞏固〕選作復習題
(1)我國氣候有哪些主要特征?(3條)
(2)我國氣候對農作物生產提供了哪些有利條件?
板書設計
第四節 氣候特征
一、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
二、雨熱同期
1、夏熱是我國氣候資源的一大優勢。
2、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對農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長十分有利。
三、氣候復雜多樣
1、多種多樣的溫度帶和干濕區是我國氣候復雜多樣的一個重要標志
2、地勢高低懸殊,地形多樣,使我國氣候更加復雜多樣。
3、氣候復雜多樣,使得我國的農作物和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
探究活動
活動目的: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方式:
學生根據所給資料分組討論——同樣是在北緯15°-30°范圍內的西亞、北非和我國長江以南地區在氣候特征上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教師提供資料,包括兩個地區的景觀圖、氣溫降水圖、洋流圖。
學生分組討論后,派代表發表結果,最后由教師總結。
湘教版八年級地理的優質教案2
祖國的心臟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使學生通過運用地圖了解北京的位置、范圍,并會對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簡要評價。
2.讓學生學會利用資料了解北京的自然條件、城市職能和名勝古跡。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分析、整理資料的能力。
2.使學生初步領會運用地圖和資料,認識、分析和評價一個 區域的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對北京的熱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城市職能
2.教學難點: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評價
【教學方法】
討論法、啟發式講述法、談話法等
【教學過程】
一、師生互動、導入新課
二、組織活動、學習新課
課本第19頁,地圖冊第16頁,讓我們學會從地圖上尋找北京、認識北京。請每個小組積極合作,作好記錄。并把結果整理到相應表格中。咱們比一比哪個小組學習最認真、最主動。[出示問題:1.請查圖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相對位置),自然環境 (地形、氣候和河流)和交通狀況,看你能說出北京長期作為全國政治中心,其地理位置有什么優越性嗎?]
生:小組活動、探究、組織答案。
師生互動,以任一組為中心,提問交流,其他組適當補充,反饋、檢查學習情況,督促、矯正學習結果。提問問題依次如下:北京的緯度位置怎樣,屬于什么溫度帶,是內陸還是沿海,有哪些鄰省,北京的地形有什么特點,附近地形區分別是什么,屬于什么氣候類型,什么特點,有哪些主要河流,流向……北京的交通狀況怎樣,請上來指圖說明。
北京的確交通便利,不僅是全國的鐵路樞紐,還是全國重要的航空港,另有多條公路、高速公路、京杭運河在這里穿行。你能不能結合地圖冊把課本第18 頁的主要鐵路線指認出來呢?找一同學指圖講解,其他同學予以更正、補充。
找多組代表回答、補充,并及時予以激勵性點評。
總結:北京緯度位置優越,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地區,干濕適中;海陸位置優越,雖居內陸,但距海較近,交通發達;戰略位置優越,戰爭年代,三面環山,易守難攻,和平年代,東南平坦,適宜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經濟區位優越, 西有黃土高原,北有內蒙古牧區,南有黃淮海平原,能源、原材料、食物等供應豐盈。難怪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后再次定都北京。
作為首都,她又為祖國的騰飛發揮著哪些主要城市職能,輻射全國,起著什么中心帶動作用呢?請結合課本第18頁、第20頁,舉例說明。[出示習題:2.你知道北京主要的城市職能是什么,分別體現在哪些方面嗎?]
師生互動,讓學生隨意搶答,補充。
北京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同時,作為古都,北京還擁有眾多的名勝古跡,你又知道哪些呢?請打開課本第22頁看一看
三、回顧活動、測試應用
四、升華情感、倡導行動
五、作業
1.請查圖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相對位置),自然環境(地形、氣候和河流)和交通狀況,看你能說出北京長期作為全國政治中心,其地理位置有什么優越性嗎?
2.你知道北京主要的城市職能是什么,分別體現在哪些方面嗎?
3.你了解北京的名勝古跡嗎,你能說出哪些?
4.根據你對北京的了解,你認為作為一名國內游客什么時節最適宜你去北京旅行,選擇什么交通工具最經濟易行,即將舉辦的北京奧運會什么時間舉行?
教學反思:
湘教版八年級地理的優質教案3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西北地區的范圍、及高原、盆地為主的地形。
2.使學生掌握西北地區以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3.培養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并使學生進一步學會認識與分析一個地區區域特征的方法。
重點
西北地區的自然特征
難點
以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請同學在地圖上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范圍,找出兩個地區的分界線(秦嶺—淮河線),并說說兩個地區有哪些差異。
【引入新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它們都位于東部季風區。今天我們學習非季風區的西北地區。
一、干旱的西北地區
【讀圖講解】西北地區大體上位于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包括內蒙古自治區、x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北部。
【讀圖】P5的5.5圖、5.7圖
1.西北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
學生回答課后的活動練習題。
【歸納】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處于東部季風區,比較濕潤,特別是南方地區更加濕潤,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本區因深居內陸,并有山嶺阻隔,年降水量多小于400毫米,從東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減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干旱是本區的主要自然特征。
2.西北的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
3.西北的自然特征:干旱
原因:西北地區位于非季風區,降水稀少。
學生讀圖:5.14,然后回答:
1、塔里木盆河我國最長的內流河,周圍的胡楊林耐鹽堿、生長快,是西北地區重要造林樹種。
2、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國面積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3、 西北地區高原、盆地為主的地形,風蝕作用顯著,多沙漠、戈壁的雅丹地貌。
【回答】由東向西,地表植被大體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區降水變化規律是:本區降水從東部向西逐漸減少。胡楊林耐鹽堿、生長快,是西北地區重要造林樹種。
(2)由東向西,植被變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是全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
【小結】通過學習這一節,我們了解了西北地區地廣人稀,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氣候干旱以及河湖、植被方面的自然特征,也了解到本區礦產資源豐富,畜牧業和灌溉農業發達。通過“干旱”這一主導因素,逐層分析區內其他因素、歸納區域特征的方法。
布置作業
完成P14的活動題
板書設計
第三節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一、干旱的西北地區
1.地形
2.氣候
3.自然特征
湘教版八年級地理的優質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能說明三江源地區高海拔的地勢,高寒的氣候,廣布的雪山冰川,星羅棋布的湖泊、沼澤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并能據此說明三江源地區是多條大河源頭的原因。
2.分析三江源地區存在的突出環境問題,理解保護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區保護江河源地與生態環境的成功經驗。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的能力,獲取圖文信息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學會運用地圖和資料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3.通過課堂活動、練習等,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鍛煉學生學習區域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以及拓寬視野,增強學習地理的興趣以及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對區域生態環保的學習,提高學生對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認識,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1. 分析三江源地區是大河源頭的原因 ;
2. 理解保護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直接引入:同學們知道長江、黃河是我國兩條重要的大河,但你們知道他們發源于同一個地區嗎?這個地方除了孕育了長江、黃河兩條母親河之外,還孕育了國際河流瀾滄江。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和認識這片偉大、神圣的土地--三江源地區。(展示三江源相關圖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板書:
第二節 高原濕地--三江源地區
[講授新課]
展示三組圖片:①高海拔,高寒氣候影響下的地貌景觀--雪山連綿、冰川高懸、冰塔聳立;②高原濕地景觀--湖泊星羅,沼澤密布、小溪潺潺;③生物多樣性及獨特的高原生態系統--細草如毯、羽族炫翎、蹄類競驕。
通過圖片的展示,培養學生審美情操的同時,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初步感知“高原濕地--三江源地區”
教師:介紹“三江源”名稱的由來。“三江”為長江、黃河、瀾滄江;“源”即源頭,發源地;“三江源”就是長江源區、黃河源區、瀾滄江源區的總稱。
板書:一、江河的源地:
1、包括:長江、黃河、瀾滄江源區
展示:青藏高原和青海省區域圖,請學生描述三江源地區的地理位置
學生:利用地圖找出三江源大概位置,教師指導并板書。
板書:
2、地理位置:青海省南部
閱讀:結合圖9.17、9.18閱讀教材92頁文字,引導學生了解“三江”水量數字,感受并理解三江源地區海拔之高、水系之多,被稱為“中華水塔”,是我國巨大的蓄水池和河流的輸水管。(板書)
轉折:既然被稱為“水塔”,就要有水源;(展示中國年降水分布圖)請同學們閱讀我國年降水分布圖,從干濕狀況來看,我國說與半干旱地區,降水量比較少,那么三江源水塔的水是從哪里來的?(板書)
4、水源
學生:發表見解,教師指導: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青藏地區的高寒環境下的地貌景觀--雪山連綿、冰川高懸、冰塔聳立;高原濕地景觀:湖泊星羅、沼澤密布、小溪潺潺。結合教材的資料,我們知道水源除了少量的降水還有雪山和冰川的融水。
討論:冰川、高山積雪和湖泊、沼澤是怎樣發揮作用,使“三江”水源源不斷地流向大海的。
學生:閱讀、小組討論并發言。最后教師總結:溫暖季節,“固體水庫”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細流,最后匯集成江河的源流;湖泊和沼澤是河流天然的調蓄器,雨季和冰雪融水豐盈時,湖泊起著消減洪峰的作用;冬、春季節時候。冰雪封凍,河流水量減少,湖泊講存儲的水補給河流,保持河流流量的相對穩定,因此湖泊和河流是天然的調蓄器。(板書)
4、水源
活動:教材93頁活動:模擬科學考察、探究黃河源頭通過師生互動,引導學生“體驗”地理科學家是如何確定河流的源頭同時從中受到地理科學方法、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的教育。
轉折: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一切生命活動都是起源于水,水對我們的生命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三江源作為三大河流的源頭,我們必須要保護好三江源的環境,保護水源不僅對當地人們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而且直關系到下游的流域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
板書:
三、三江源地區的保護
1、意義:①對三江源地區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
②對下游地區的意義
講述:但是,目前的三江源地區正經歷著令人擔憂的生態環境惡化問題。展示幾組圖片:淘金挖礦、樹木砍伐、源區污染、冰川消融、蟲鼠破壞、過渡放牧。從上面的圖片中我們了解到,三江源區受到不同程度的環境破壞。主要包括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導致的環境問題。(板書)
2、三江源地區的環境問題:
①自然原因:冰川消融、濕地縮小、蟲鼠猖獗、野生動物銳減等
②人為原因:過度放牧、亂采濫挖、水土流失、草場退化等
講述:三江源地區的問題不僅會影響它本身,也會給長江、黃河等河流的中下游地區帶來不利影響。下面我們來完成96頁活動題:三江源如果遭到嚴重破壞,會對我國長江、黃河中下游帶來哪些影響?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堂指導;學生整理討論結果,并反饋小組討論成果,教師指導并評價以及總結。
轉折: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采取措施,你有什么好方法去保護三江源地區啊?
學生:積極發表個人見解,教師知道并歸納板書。
4、措施與對策:設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退耕還草(林)全面禁獵 禁采砂金 休牧育草
天然林和天然牧場保護工程等
課堂小結:今天我們主要了解三江源地區,那么你有收獲嗎?
學生分享個人收獲,教師適當指導。
湘教版八年級地理的優質教案5
西南邊陲的特色旅游區——西雙版納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運用地圖說出西雙版納的位置。
2.知道西雙版納的資源優勢。
3.熟悉原始熱帶雨林景觀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標
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觀察能力、相互協作能力與分析探究能力。
德育目標
1.通過學習本節內容,引導學生懂得我國少數民族的發展離不開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持,其他民族的大力幫助。
2.懂得一個區域的旅游業要長盛不衰,獲得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管理,文明旅游,愛護旅游資源。
※教學重點
1.西雙版納的位置優勢和資源優勢。
2.原始熱帶雨林景觀的基本特征。
3.蓬勃發展的旅游業。
※教學難點
1.分析西雙版納熱帶季風氣候的成因。
2.通過分析西雙版納的旅游資源優勢,探討如何保持該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教學方法
讀圖觀察法、小組合作探討法等。
※教具準備
有關彩圖、投影片及錄像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我國哪一個省的民族最多?(學生:云南)云南哪一個少數民族最出名?(學生:傣族)云南的傣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的什么地區?(學生:云南南部的西雙版納)西雙版納每年為什么能夠吸引國內外許許多多客人紛至沓來,觀光旅游?本節課,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位于我國西南邊陲的特色旅游區——美麗的西雙版納。
板書:西南邊陲的特色旅游區——西雙版納
[講授新課]
出示投影:展示西雙版納的景觀照片,引導學生邊觀賞邊想,位于云南南部的西雙版納為什么每年會吸引大批國內外游人觀光旅游?(學生:西雙版納地處南北走向的橫斷山脈最南端,南部與老撾、緬甸接壤,還以瀾滄江—湄公河與泰國、越南等水路相連,有著十分豐富的旅游資源,尤其是風景旅游資源美麗誘人。教師激勵評價學生后及時板書:旅游資源十分豐富)
板書:旅游資源十分豐富
讀圖觀察:在展示西雙版納景觀照片的同時,穿插一些熱帶沙漠照片。之后,出示投影《西雙版納的地理位置圖》(圖7.10)引導同學讀圖析圖后,說出西雙版納位于我國云南省什么位置,在哪一條特殊緯線以南?與哪些國家為鄰?(學生:云南南部,北回歸線以南,緬甸、老撾等國。教師及時評價鼓勵)
提問:西雙版納臨近北回歸線,為什么卻沒有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樣,出現熱帶沙漠景觀呢?
投影:“影響我國的夏季風圖”,引導學生邊讀圖邊分析邊探討,然后派小組代表將本組分析的結果告訴大家,其他小組代表可作補充回答。
影響我國的夏季風
評價點撥:學生小組討論,代表發言,教師激勵評價后,著重指出:由于我國地處亞洲東部,面對太平洋,西南臨近印度洋,所以形成獨特的季風氣候,特別是來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風,對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的形成有著獨特的意義。
投影:“景洪市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7.13)
讀圖7.13,分析西雙版納的氣溫和降水分布特點,并確定其氣候類型。
景洪市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
評價點撥:學生分析回答,教師激勵評價后點撥:西雙版納地區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氣溫出現在每年5月;降水受季風影響很大,全年明顯地分為兩大季節:雨季和旱季。每年5~10月盛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降水較多,為雨季;每年11月~次年4月盛行來自大陸內部的東北季風,降水很少,為旱季。因而形成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在熱帶季風氣候影響下,西雙版納地區形成了典型的熱帶雨林景觀。
過渡:受來自印度洋上濕潤的西南季風影響,西雙版納地區形成了原始的熱帶雨林景觀,這是除海南省以外,我國原始熱帶雨林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有什么特征?為什么西雙版納被稱為“熱帶動物王國”?
投影:“多姿多彩的雨林植物彩圖”(圖7.11)和“可愛的雨林動物彩圖”(圖7.12),并引導學生根據以上兩個問題分組討論,派代表發言。
評價點撥:學生分組討論,代表發言,教師激勵評價后指出:(1)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是我國寶貴的自然資源,它有著獨特的景觀特征:雨林植物密集,各種植物相互依存、高低錯落,形成7、8個層次的自然植物群。高大挺拔的望天樹、巨大的板狀根、絞殺植物、“獨木成林”等都是高溫多雨、濕熱氣候的產物。(2)植物分布是制約動物分布的一個重要因素。雨林良好的隱蔽場所和充足的食物來源為熱帶動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條件,共同構成了西雙版納特有的生物群落。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著上千種動物,其中有亞洲象、綠孔雀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因此人們形象地把西雙版納稱為“熱帶動物王國”。
過渡:美麗誘人的西雙版納之所以每年能夠吸引大批的國內外游人前往觀光旅游,不僅是因為它有著十分豐富的風景旅游資源,還因為它有著文化底蘊相當深厚的人文旅游資源。西雙版納還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個少數民族在這里和睦相處,創造并保留了各自別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以傣族為主體的多樣性民族風情為西雙版納增添了無窮魅力。
提問:云南傣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是什么?(學生:潑水節)
教師:回答得很對!這是傣族的一個什么樣的傳統節日呢?請閱讀材料《歡樂的潑水節》并觀看投影。
傣族男女在潑水節潑水嬉戲 ——歡樂的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歷新年,也是傣家人最歡樂的日子。這一天,人們身著節日盛裝,相互潑水,相互嬉戲,傳遞真誠的祝福。傣家人常說:“一年一度潑水節,看得起誰就潑誰。”歡樂的“圣水”把傣家人一年的煩惱和憂傷沖洗得干干凈凈。
播放錄像:引導學生觀看敬愛的周總理參加云南傣族潑水節時的情景錄像以加深印象。
提問:傣族的文化習俗與自然環境有什么關系呢?(同學們邊看圖邊分組討論)
投影:“深受自然環境影響的傣族文化生活圖”(彩圖7.14)
讀圖7.14,說明傣族的文化習俗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深受自然環境影響的傣族文化生活
評價點撥:學生分組討論,代表回答,教師激勵評價后點撥:傣族人世代居住在西雙版納,由于臨近泰國、緬甸等佛教國家,小乘佛教在這里深入人心,處處可見佛寺、佛塔,傣族人基本上都是虔誠的佛教徒。傣族特有的文化生活習俗,深受西雙版納自然環境的影響,構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傣家竹樓是一種竹木結構的空中樓閣,形狀很像孔明帽的屋頂斜度很大,底部離地面2米左右。這與當地降水豐富,氣候濕度很大有關;傣家人喜跳美麗多姿的孔雀舞,與當地多美麗多姿的孔雀有關;傣家人喜吃竹筒大米飯,與當地竹林茂密,廣種水稻密切相關。西雙版納如此豐富、如此美麗、如此誘人的風景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哪能不吸引國內外眾多的游客前往觀光旅游呢?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西雙版納蓬勃發展的旅游業。
板書:蓬勃發展的旅游業
讀圖觀察:引導學生閱讀并觀察《西雙版納旅游景區和跨國旅游線路的分布圖》(圖7.15),觀察一下西雙版納與鄰國的通達狀況,思考并回答這種規劃對西雙版納的旅游業發展有什么好處?
評價點撥:學生回答,教師激勵評價后點撥:西雙版納與鄰國的相關位置及與鄰國的交通通達性,可使西雙版納旅游業形成規模效益,開辟更廣泛的旅游空間,獲得可持續發展。
投影:《1991~2001年西雙版納旅游收入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占的比重》(圖7.16)引導學生觀察后,想一想本圖說明了什么?
評價點撥:學生分析本圖回答后,教師及時激勵評價并點撥:本圖說明了近年來,西雙版納地區因地制宜、揚長避短,以旅游促發展,不僅帶動了其他行業的發展,增加了就業機會和人均收入,而且改善了人民生活,促進了本區經濟的迅速發展。
提問:西雙版納地區原來以農業為主,為什么現在它的旅游業會迅速崛起,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呢?
分組討論:引導學生聯系前面已學知識分組討論,代表發言。
評價點撥:小組討論,代表發言后,教師激勵評價并點撥:西雙版納長期以農業為主,近年來,旅游業迅速崛起,首先得惠于20世紀80年代黨中央、國務院和云南省實施的改革開放政策的鼓勵和支持;其次得惠于西雙版納的位置優勢和資源優勢,形成了獨具民族特點和地方特色的旅游資源。西雙版納人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開發了形式多樣的旅游活動。如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傣族園、野象谷等一大批旅游景區和多條州內、邊境旅游精品線路。第三,西雙版納以旅游業促發展,不僅帶動了有關部門和行業的發展,同時也得到它們的支持和配合。西雙版納地區正是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三大有利條件,所以它的旅游業能夠迅速發展并成為本區的支柱產業。
角色扮演:請五位同學分別扮演西雙版納政府官員、商人、學生、賓館服務員、今日橄欖壩的傣家人,來談談西雙版納是如何以旅游業為龍頭,來帶動本區其他行業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
過渡:旅游業的發展,曾促進了西雙版納經濟的發展,改善了人民生活,但近年來,西雙版納旅游業的發展卻呈下滑趨勢。這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閱讀分析:引導學生閱讀下面材料,分析西雙版納旅游業的下滑與哪些因素有關?
近幾年,由于周邊的州縣也紛紛建立旅游景區,發展旅游業,西雙版納面臨的旅游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旅游景點相對比較分散,沒有形成規模。旅游接待也沒有國際化,直接削弱了西雙版納在國內、特別是國際旅游市場的競爭實力。
一些不法商販,受利益的驅動,在某些景點或旅游沿線的購物點誘騙游客購物,影響了西雙版納在旅游市場的聲譽。
部分旅游景點建在自然保護區內,對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壓力比較大。
部分景點的參觀內容大同小異,沒有什么特色,對游客的吸引力不夠。
評價點撥:學生分析回答,教師激勵評價后點撥:近幾年,西雙版納旅游業的發展出現下滑趨勢,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1)周邊旅游景點紛紛出現;(2)景點分散,沒成規模,接待也沒國際化;(3)不法商販誘客購物,影響聲譽;(4)生態環境壓力較大;(5)一些景點大同小異,沒有特色。
提問:面對近年來西雙版納旅游業下滑趨勢,人們該怎么辦呢?
角色分配:下面我們全班分成四個大組(企業家組、學者組、商人組、學生組),以“為西雙版納旅游業獻計獻策”為題,展開討論。
評價點撥:分組討論,代表發言,教師激勵評價后點撥:一個國家或地區旅游業的興旺發達與否,不僅取決于旅游資源的數量和質量,還取決于對這些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在旅游業的發展上,必須要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一方面對旅游機構要加強管理,另一方面對旅游者也要加強教育引導,提倡文明旅游,愛護旅游資源。
[課堂小結]
方法1:讓學生結合板書內容簡要總結。
方法2:教師概括總結:通過學習本節內容,我們了解了西雙版納地區的位置、資源優勢和原始熱帶雨林的成因和景觀特征及豐富的民族文化習俗,知道了西雙版納為什么會成為國內外游人向往的旅游地區,為什么近年來西雙版納旅游業會出現下滑趨勢,西雙版納將如何重振旅游雄風。
知識要點與檢測
答案:國家政策 相當優越 旅游 雨林 熱帶動物王國 景點 分散 缺德 被破壞 大同小異 科學合理 可持續發展
[反饋練習]
1.判斷對錯(對者打“√”號;錯者打“×”號)
(1)歡樂的春節是云南傣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 )
(2)竹樓是云南西雙版納哈尼族的住宅樣式。( )
(3)美麗多姿的孔雀舞是云南西雙版納傣家人喜歡的舞蹈形式。( )
(4)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景觀是熱帶雨林氣候影響的結果。( )
(5)我國被稱為“熱帶動物王國”的地區是云南省的西雙版納。( )
2.列舉題
(1)我國原始熱帶雨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有:① 省;② 省的 地區。
(2)西雙版納最的熱帶雨林植物有:① ,② ,③ ,④ 。
(3)西雙版納可愛的熱帶雨林動物有:① ,② ,③ ,④ 。
答案:1.(1)× (2)× (3)√ (4)× (5)√
2.(1)海南 云南 西雙版納
(2)望天樹 板狀根 獨木成林 絞殺植物
(3)亞洲象 綠孔雀 長尾猿 長嘴犀鳥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假如你是一位旅游社的業務員,你的任務是向人們宣傳西雙版納旅游資源的優勢。請你擬寫一份宣傳提綱。
(1)這里地處邊境,可以就近發展邊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2)
(3)
答案:(2)這里地理位置優越,風景獨特,有“熱帶動物王國”之美稱。(3)這里少數民族集中,文化底蘊深厚,民族風情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