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政治下人教版教案
學習政治有助于提高廣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實現決策的科學化和管理的民主化。所以八年級的同學要好好學習政治。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八年級政治下人教版教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八年級政治下人教版教案1
公民的義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公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義務的內容;道德義務含義,法律義務和道德義務的關系;
能力目標:
增強對公民在行使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對履行道德義務重要意義的認識能力,提高踐行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明確履行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的重要意義,明確忠實履行應盡的義務的要求;增強對國家、對社會、對集體、對他人的責任意識,做負責任的公民。
★重點和難點重點:
公民為什么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
★課前準備:
制作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填好教師事先發下來的調查表,目的是了解學生對有關義務知識的認識狀況;請學生總結自己升入中學以來履行過哪些道德義務,并寫成書面材料,共班級展評;將自己了解的三類行為,即法律鼓勵做的行為、法律要求做的行為、法律禁止做的行為,寫成書面材料,為參加教學活動做好準備
★教學方法:課前調查法;情感激勵法;小品表演法;設疑討論法
★授課過程導入新課:從活動“小明履行了哪些義務?”導入(幫助學生認識義務來自親情、道德、法律等各個方面,法定義務是必須履行的義務。)
1、請學生仔細閱讀圖文資料
2、經過思考,分四組分別討論其中的一個方面,將相關內容分別填在表格中。
3、幾個學生介紹自己填寫的內容后,教師對此發表自己的見解。
4、小明的上述活動,分別履行哪方面的義務?哪項是法定義務?哪一項義務是我們必須履行的?
小結:我們在社會中生活,不僅享有憲法規定的各項基本權利,還要對他人、對社會履行相應的義務。這些義務來自親情、道德、紀律、法律等各個方面。其中,法定義務是憲法和法律規定公民必須履行的。
我們不能只獲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權利而不履行義務(強調)。對于法定義務,我們必須履行。
朗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規定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探討一下關于公民的義務的問題
新授:公民的義務(板書)
一、我們的法定義務(板書)
(一)我們為什么要履行法定的義務。
案例分析:小珊應該納稅嗎?
1、小品表演
2、在思考,小組辯論(甲方認為小珊是未成年人不要納稅;乙方認為小珊是中國公民要依法納稅,這是公民的義務)基礎上,在班上交流見解。(辯論中論述精彩的學生加5分,參加辯論的加3分,獲勝團隊每人加1分)
3、教師小結
在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我們每個人既是享受權利的主體,又是履行義務的主體。因此,我們不僅要增強權利觀念,依法行使權利、維護權利,而且要增強義務觀念,依法履行義務。我們每個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責任感,自覺履行應盡的義務。因為這還是愛國的表現。比如公民有依法服兵役的義務。
朗讀并請學生說說馬克思的話的意思。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馬克思
(二)我國公民應履行哪些義務?
1、學生朗讀憲法規定的公民的義務,教師作簡單分析。
2、除了上面談到的義務,我們還應該法律履行哪些義務?
3、“只想享受權利,不想履行義務;想多享受權利,少履行義務”的認識正確嗎?為什么?(學生討論,教師適時發表自己的見解)
總結提問: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我們要履行法定的義務,為什么公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呢?(三點見書)
二、我們的道德義務(一)
道德義務和含義以及道德義務與法定義務的區別和聯系
1、分析小龔的案例引出道德義務的含義。
2、廣義的義務,既包括法定義務,又包括道德義務。
3、公民履行道德義務的意義
4、道德義務和法定義務的區別和聯系
5、列舉各種義務讓學生分辨哪些是法定義務,哪些是道德義務?
(二)我國基本道德規范的內容
1、案例分析單先生的行為為什么受到人們的稱贊?(感受不能僅僅局限在拾金不昧上,引導學生擴展思路)
2、基本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愛、勤儉自強、敬業奉獻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公民要履行很多的義務。義務分為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公民履行義務,是每個人責無旁貸。
八年級政治下人教版教案2
我愛我家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每個家庭成員的責任,并承擔起自己的對家庭的責任,培養學生權利與義務的意識。
2.能力目標:通過活動鍛煉學生與家長溝通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和分析判斷的能力。
3.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體會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密情感,對于“家”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感受家庭的溫暖
<三>.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小時候與家人的合影;
和父母一起回憶在你們的家庭生活經歷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禍、比賽成功等)是什么?父母當時是怎么做的?
四、教學過程:
課前導入:展示學生小時侯與家人的合影,分別請大家來猜一猜照片上的人是誰?
【點明課題】:《我愛我家》
活動一:“我說我家”。
我們每個人都有“家”,每個“家”都是不一樣的,在每個人的“家”里都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所以今天的第一個活動叫“我說我家”。
【過渡】:對于“家”,我們是不是還有其他更深的認識呢?
活動二:“家”是什么?
請大家用一句話把你對“家”的認識概括出來。學習小組先交流,然后課堂上發言。
教師把學生發言記錄在黑板上,然后和學生一起概括。
【小結】:“家”是情感的棲息地;天然學校;經濟物質來源;娛樂天地;發展大本營。
活動三:聽“丟丟的故事”(材料)
小組討論:A、你認為丟丟有家嗎?
B、丟丟的爸媽愛她嗎?(愛是一種責任。不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規定,不履行撫養義務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活動四:我們每個家庭成員在家庭中都有責任。下面就來說說各自的責任吧!(課本P8)
【總結】:家庭是我們成長的搖籃、我們的港灣和第一所學校;父母是我們最親的人,
也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在家庭中,我們盡享親情和溫暖。希望同學們在享受家庭溫暖的同時,不要忘記獻上自己的一份愛,承擔起自己對家庭的責任。
7、【作業】:給父母的一封信寄言——在感激父母養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礎上,把你最想對父母說的話寫出來。(對父母的感謝;心里話;對父母的祝福或期望等)
(材料)丟丟的故事
丟丟的父母嫌她是個女孩兒,出生以后就將她寄養在外婆家,很少過問,也不負擔撫養費。隨著丟丟一天天長大,外婆家的生活越來越困難。丟丟長大懂事了,自己向父母要撫養費,可他們總是搪塞推諉。丟丟只好到法院起訴,法院只好判決其父母補償外婆多年來的撫養費,并定期支付丟丟的撫養費(含教育費用),直到她有獨立生活能力時為止。
問題:1、你認為丟丟有家嗎?
2、你認為丟丟的爸媽愛她嗎?(愛是一種責任。不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規定,不履行撫養義務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八年級政治下人教版教案3
國家的主人廣泛的權利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我國的國家性質;人民和公民的區別;公民基本權利的含義;我國的權利保障體制;我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如何正確行使公民權利。能力目標:正確認識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認清公民可以享有的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的能力;提高正確行使權利的能力;自覺遵紀守法,學會尋求法律保護。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增強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和我們是中國公民的自豪感。在行使權利時,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視他人的權利,要維護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規定。
★重點和難點國家的性質;人民和公民的區別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
★課前準備:
制作多媒體課件;布置學生翻閱憲法第二章,了解我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請學生搜集不正確行使權利的案例,并指出這樣做的后果;編排書本中的案例小品。
★教學方法:情感激勵法;討論法;小品表演法;
★授課過程導入新課:播放flash《灰色的震撼》,可能在新年,新的學期看了這樣的片子,心情會比較傷感,但這就是社會的現實,會這樣有很多的原因,從自身來看,無論是孩子還是民工、農民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的權利,所以沒有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舉例:比如學生有受教育的權利,它可以得到國家社會的幫助;而民工他有勞動義務,也有獲得報酬的權利等等。我們未成年人的權利問題已是當代一個世界性問題。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青少年作為中國公民,享有廣泛而真實的權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第一單元權利義務伴我行,第一課國家的主人廣泛的權第一框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的知識。新授:板書第一課國家的主人廣泛的權利第一框 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
一、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一)大家了解我們的國家嗎?我們先來談談我們的國徽。
1、大家看見哪些地方懸掛國徽的?
2、所有的公共和私人場合都能懸掛嗎?為什么?(國家的象征和標志)
3、請大家觀察國徽的圖案是怎樣的?你知道每個圖案和整個圖案體現了什么嗎?(多媒體出示或請同學準備一個一元的硬幣)
(二)國家的性質
1、國徽的圖案正是體現了我們國家的性質,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2、誰是我們國家的主人?(人民)
3、人民包括哪些人?P4 4、哪些人不屬于人民的范疇?(少數敵對分子)說明:人民當家的地位只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才能真正實現。
二、法律確認、保障權利(一)大家屬于人民嗎?你們覺得自己是國家的主人嗎?在我國,作為人民,憲法賦予了人民管理國家的權力。作為國家的公民,憲法和法律賦予了公民各項權利。
1、閱讀P5材料,舉一些選舉人大代表的例子。提問: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我國人民享有管理國家的權力,其具體途徑是人民選舉自己的代表即人大代表,組成各級人代會,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
2、公民權利的含義(舉例:受教育的權利、人身自由權利、隱私權、名譽權)
3、什么是公民基本權利?(舉例:政治權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會經濟權利、文化教育權利)
4、看漫畫,思考問題
(1)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嗎?是不是年滿18周歲才成為公民?(人民——政治概念,與其相對應是敵人;公民——法律概念,與國籍密不可分;公民的范圍大于人民;)
(2)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們是否享有公民權利?(是,比如同樣享有隱私權但不享有全部權利如選舉權、被選舉權,不能履行服兵役義務)
(二)我國的權利保障體制
1、案例分析
(1)閱讀案例(小品表演)
(2)小寒的哪些權利受到了侵害?(撫養的權利、受教育的權利、)
(3)小寒作為公民理應享有各項權利,可她的權利為什么未能實現?(沒有得到家庭的保障)
小結:
我們享有的權利,通過家庭、學校、社會以及他人來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我國通過建立以憲法為核心(母法)、以立法保障(制定各部法律)和司法保障(公、檢、法)為主要內容的權利保障體制,保障公民的權利。
2、法律和保障公民權利的關系是怎樣的?(P7寫一寫、說一說)
3、案例分析
(1)閱讀案例
(2)討論:傅某把6名同學帶到治安室強行搜身是否侵犯了學生的權利?什么權利?(人身自由權利——公民的人身(包括肉體和精神)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經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的權利。)
(3)6名同學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得到司法保障)
4、司法保障的含義小結:
法律是保障我們權利的法寶,有了法律,我們就有了維權的利劍。從某種意義上說,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在于人權能夠得到尊重和保障。
八年級政治下人教版教案4
難報三春暉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心和撫育,尊重父母的勞動和情感,體驗盡孝后的快樂。
2.能力目標:辨證分析孝敬父母的好處與不孝之壞處的能力,辨別具體行為是否屬于孝的能力。
3.知識目標: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敬父母長輩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教學準備:給長輩洗一次腳.
三、教學過程:
1、【音樂導入】:《愛的奉獻》
2、【故事】:“小鋒和媽媽”(課本P12)
小組活動一:媽媽為兒子的多動、成績差而傷心,卻為什么總在兒子面前露出笑臉、鼓勵他?
你理解小峰媽媽的一片苦心嗎?
小峰以什么方式回報母親?
你能說說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你的爸爸、媽媽為你付出的愛嗎?請具體說明。
3、【古詩欣賞】:《游子吟》
【小結】:唐朝孟郊的這首詩以歌頌偉大的母愛而著稱。它從母親為即將離家遠游的兒子縫制衣服的行動中,透露出母親的無限慈愛。
4、【承轉】:父母給了我們無私的愛,把我們養育長大。孝敬親長理應是我們的天職。
5、【經典回放】:“陽光學子的感人故事兩則”
6、【活動二:】:請結合課本P15表格并對照自己的日常生活說說你們有哪些孝敬父母的表現?能談談為父母盡了孝心以后的感受嗎?
例一:沈陽市文藝二校門前,準時出現了兩位掃街人。一個是中年女性,另一個是小伙子。中年婦女戴著厚厚的口罩,身穿橘黃色馬甲,揮舞著大掃帚在灰塵中出沒;小伙子則一身學生裝束,一絲不茍地清掃著每一個角落。
例二:……
【小結】:孝敬父母就是愛父母,心里想著父母,理解、關心父母;行動上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努力學習、積極上進,讓父母高興……
8、【倡議】:我們為爸爸媽媽只是做了一點點的小事情,可他們卻十分的感動。為此,我想對全體同學提出幾條倡議:第一:多關心自己的長輩,尤其在他們不舒服的時候。第二:早上走時對長輩說“再見”,回到家是主動打招呼,尤其是不對自己的長輩亂發脾氣。第三:每天給自己設立一個勞動崗,幫助家長分擔家務。我相信,在父母、長輩愛的渲染下,我們也一定會把愛回報。
9、【作業】:給長輩洗一次腳并談體會。
附材料:
葛曉嵐(理649分,考上浙江大學):小時候父母都身染重病,母親一直癱瘓在床,父親患了肝炎,但我們一家三口還是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直到母親去世。母親的去世給父親很大的打擊,他拖了幾年,也離開了我。現在我和外公一起生活,冬天的晚上,我經常聽到外公的咳嗽聲,好像要將他身體里的東西都吐出來。我很心痛很害怕,害怕外公也像父母一樣從我的生命中消失。一顆敏感脆弱的心就這樣長大了,我告訴自己,不能生活在陰影中,我還擁有很多珍貴的東西,比如意志、勇氣、樂觀和自信。我很少買新衣服,更沒有零用錢;炎夏的午后,一碗自己做的冰綠豆湯就能讓我擁有一天的好心情。
盛鋒鋒(理678分,考上復旦大學):我出生在新昌山區,很小的時候,父親常在外地打工,母親既要做農活,又要照顧我們姐弟倆,每天就一左一右兩個籮筐挑著我們上山,直到天黑才回家。每逢春節,別人家都開開心心地過新年,父親還要四處奔走,為我和姐姐的學費奔波。生活的艱辛,我深有體會。上高中時,我參加了許多興趣小組,讓我開闊了思維,使我克服了煩躁心理和單調的學習帶來的乏味。今年我考上了復旦大學,我們家是山村里惟一的一戶有兩個大學生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