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八年級物理上冊的課文教案
物理作為貼近生活的一門學科,其實對學生而言,并不陌生,從小學的科學自然課程中,以及生活中的種種現象,都包含物理知識。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2021八年級物理上冊的課文教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21八年級物理上冊的課文教案1
透鏡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了解透鏡的焦點、焦距。
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2、過程和方法
觀察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能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象的美好與和諧。
重、難點:
焦點、焦距的定義。
透鏡對光的折射作用。
教學器材:
激光源、各種透鏡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完成光路圖:
空氣玻璃
水空氣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我們經常用到一些玻璃器件。如:眼鏡、照相機的鏡頭,它們有什么作用?
進行新課:
1、透鏡:一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實物觀察)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
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圖3.1-1示)
2、透鏡的做法:
主光軸:連接圓心的直線
光心:透鏡的中心光心在主光軸上。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
3、透鏡對光的折射作用:
(1)、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又叫會聚透鏡。
(2)、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又叫發散透鏡。
4、焦點和焦距:
焦點: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后會聚到一點,叫凸透鏡的焦點。
焦點有幾個?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單位是什么?
5、凹透鏡的焦點和焦距
6、兩種透鏡上能畫三條特殊的光線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內容。
小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完成課本練習。寫出日常生活中你見到的透鏡。
教學后記:對光心、主光軸的知識進行補充。會聚、發散的結論。
2021八年級物理上冊的課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了解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的應用。
2、通過觀察、參觀或看錄像等有關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獲得社會生活中聲的利用方面的知識。
3、通過學習,了解聲在現代技術中的應用,進一步增加對科學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聲可以傳遞信息,聲可以傳遞能量。
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的應用。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學情預設】:學生舉例:聽天氣預報,知道天氣情況;聽老師講課,獲得知識;碎石;樓道聲控開關;聲吶。
這一章我們學習了有趣的聲現象,知道了聲的概念非常廣,包括我們能聽見的聲音和聽不見的超聲和次聲,同學們你們知道生在我們生活、生產和現代技術中有哪些應用呢?
可見聲的利用非常廣泛,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聲的利用
【設計意圖】:由學生熟悉的現象引入,體現生活與物理的聯系,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二、學導并舉、約26分鐘
為了便于研究,我們把聲的利用進行以下分類:
(一)聲在生活中的應用
【學情預設】:舉出生活中利用聲的例子。
在生活中我們利用聲音獲得信息:如聽老師講課,人與人的交流,聽廣播,根據打雷聲判斷要下雨了等等,可見聲音是我們獲得信息的主要渠道。
【設計意圖】:讓學生養成勤于觀察的習慣。
【學情預設】:觀看圖片,了解超聲波加濕器原理。
(多媒體展示)超聲波加濕器:北方干燥的的冬季,把超聲波通入水罐中,灌中的水會被破碎為許多小霧滴,再用小風扇把霧滴吹入室內,就可以增強室內的濕度。
【設計意圖】: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學情預設】:思考,回答,進行對比,區分傳遞信息和傳遞能量。
提問:超聲波加濕器是用來傳遞信息嗎?
總結:可見聲除傳遞信息外,還可以傳遞能量。
【設計意圖】:讓學生知道聲可以傳遞信息還可以傳遞能量。
(二)聲在醫療上的應用(多媒體)
(1)【學情預設】:舉出醫療上聲利用的例子。聽診器:中醫中的:“望、聞,問、切”,其中聞就是聲,這是利用聲音診斷病的最早的例子。
【設計意圖】:學生了解聲音在醫學上的應用。
(2)【學情預設】:觀看圖片了解原理。B超:向病人體內發射超聲波,同時接收體內臟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攜帶的信息通過處理后顯示在屏幕上。
(3)除去結石 :向體內發射超聲波,解釋被擊成細小粉末,從而排除體外。
(4)藥液霧化器:對于咽喉炎、氣管炎等疾病,藥力很難到達疾病的部位,利用超聲波將藥液破碎為小霧滴,讓病人吸入,增強療效。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舉例子,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通過老師補充,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知道聲在醫療中的重要作用。
上面應用,哪些是傳遞信息的?哪些是傳遞能量的?
【設計意圖】:進一步區分傳遞信息和能量。
(三)在軍事上的應用
【學情預設】:學生看書,了解回聲定位。
蝙蝠夜間活動,但從不碰壁,為什么呢?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1)學生做動手動腦學物理第2題.學生計算。
聲吶:根據回聲定位,發明了聲吶,探測海洋的深度,匯出地形圖。
【設計意圖】:掌握回聲測距,進一步理解聲吶原理。
(2)雷達——根據回聲定位原理,判斷目標位置。
(四)在工業上的應用
(1)超聲波探傷:在不損壞樣品的前提下,檢測樣品的質量。(2)清洗鐘表等精細的機械。把被洗的物體放在清洗液里,超聲波穿過液體并引起激烈的振動,把上面的污垢敲擊下來而不損壞被洗物體。
(3)【學情預設】:自學書本p9—p10,學生舉例,有困難可以小組討論。
利用超聲波對鋼鐵,陶瓷、寶石等堅硬物體進行鉆眼、切削加工,這種加工精度和光潔度很高。
【設計意圖】:學士自學能力的培養,聲在工業上的應用,學生較陌生,通過老師的補充,利用多媒體視頻輔助教學,有助于學生了解工業上聲的應用。
課后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1)聲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聲在醫療方面的應用。
(3)聲在軍事上的應用。 (4)聲在工業上的應用。
板書
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超聲波加濕器
在醫療上的應用:B超、霧化、超聲波碎石
在軍事上的應用:聲吶
在工業上的應用:鉆孔、切削、清洗
2021八年級物理上冊的課文教案3
運動的快慢
教學目標:
l 知識與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
2.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l 過程與方法
1.體驗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2.認識速度概念在實際中的意義。
l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有用“運動有快慢”的觀點觀察和分析身邊事例的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速度的物理意義及速度的公式 。
難點:1.速度概念的建立;
2.研究物體運動的方法“頻閃攝影”。
教學資源: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1.什么是機械運動?
2、什么是參照物?
(設計意圖:回顧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以參照物作為標準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增加前后內容的聯系,引出詳細學習運動的相關知識)
二、新課教學
模塊一:引入新課,建構速度的概念。
【環節一】引入新課
在實際生活過程中,運動的快慢是人們關心的問題。
多媒體展示:出游時,人們希望最快到達目的地;劉翔比賽時,第一個沖到終點;草原上,獵豹追捕鹿。
此時,運動的快慢決定的不只是是否快捷或者榮耀,而關系到生死的角逐。
演示實驗:
將兩個等大的圓紙片剪去不同大小的扇形后粘貼成兩個錐角不等的紙錐。比較這兩張紙錐從相同高度下落的快慢,然后匯報觀察到的現象,
問題:如何來比較運動的快慢呢?
(設計意圖:初中學生思維活躍,用學生熟悉的身邊事例來讓學生了解運動的快慢很重要從而提出問題如何比較運動的快慢,引出新課)
【環節二】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1.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前面三個事例,結合生活實際分析比較物體快慢的方法;
2.交流總結;
3.展示各組討論成果。
教師對學生的成果進行評價并總結:比較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①路程相同的情況下,所用時間的長短;(用時短的就快) ②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看路程的大小。(路程大的就快)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結合生活實際總結規律,培養小組合作精神。)
【環節三】創設情境,建構速度概念
教師提出新問題:若路程不相同,時間也不相同時,那如何去比較運動的快慢呢?
1.創設情境
學校的百米冠軍的成績是12s,而24屆奧運會一萬米比賽冠軍的成績是28 min,怎樣比
較他們運動的快慢?
教師啟發:時間和路程都不一樣,我們可不可以把他們其中一個量設置成一樣呢?
學生思考討論:可以計算兩位冠軍每1s內運動的路程,每一個相等時間內運動的路程長的物體運動的就快。這樣就將問題轉化為在時間相等情況下進行比較。
2.速度
我們平時就是用這種方法來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稱作速度,用符號v表示。它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也就是 ,路程用s表示,時間用t表示,所以 。物理量都有單位,那么速度的國際制單位是什么呢?
學生數學中學過路程的國際制單位是米,時間的國際制單位是秒,所以會很容易想到速度的國際制單位是米每秒,符號為m/s。
教師補充在交通運輸中我們還常用到千米每小時做速度的單位,符號為km/h。1m/s=3.6km/h。并用多媒體展示一些物體運動的速度,并強調常用的幾個。
【環節四】速度應用(多媒體展示)
例題1: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物理計算,規范計算步驟:①要把必要的文字說明寫出來。②如果相同的物理量單位不同,要統一單位。③把已知量代入公式時,數字后面要寫上正確的單位。
例題2:火車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間的運行速度約為104 km/h,兩地之間的鐵路線長1453 km,火車從北京到上海大約要用多長時間?
強調公式變形,用速度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例題3:一位百米賽跑運動員跑完全程用了11 s,一輛摩托車的速度表指示為40km/h,哪一個的速度比較快?
學生自主解答。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聯系生活實際,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速度概念;例題展示規范學生解決物理題的步驟并學會速度公式的變式,同時注意將物理知識應用于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模塊二:勻速直線運動
【環節一】研究物體運動的方法——“頻閃攝影”
多媒體展示兩個網球運動時頻閃照片,提出問題:①哪個球運動的時間比較長?
②哪個小球運動的速度(即運動快慢)基本保持不變?③哪個小球的運動越來越快?(提示可以用兩種比較快慢的方法)
第一個網球任何相等時間通過的路程相等也就是運動快慢不變,并且一直沿著直線運動,并且運動方向不變,我們成這樣的運動為勻速直線運動。
(設計意圖:用頻閃攝影形象直觀的向學生展示物體的運動情況,加深學生記憶;提出問題,學生自主討論思考,引出勻速直線運動)
【環節二】勻速直線運動
1.勻速直線運動
物體沿著直線快慢不變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注意:運動路線是直線,運動快慢不變即速度不變)
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2.平均速度
物體沿著直線快慢改變即速度改變的運動,叫做變速運動。
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運動基本上都是變速運動。物體做變速運動時速度時快時慢,怎樣描述它的運動情況呢?
變速運動比勻速運動復雜,如果只做粗率研究,也可以用 來計算,這樣算出來的就是用以描述變速運動物體的運動情況的平均速度。此時s是某段的總路程,t是某段的總時間,v表示的就是某段時間或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例題:火車從北京行駛1小時到天津,通過的路程是140 km,求火車的平均速度.
三、課堂小結
讓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獲,教師給予總結提升,構建本節知識網絡。
一、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2、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的計算公式是v=
3、速度的單位是米/秒(m/s)、千米/時(km/h).
1 m/s=3.6 km/h
二、在變速運動中,v= 求出的是平均速度。
2021八年級物理上冊的課文教案4
光的直線傳播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c=3×108m/s。
2、過程和方法
閱讀“我們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內容,了解宇宙的信息。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親身的體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通過親身的體驗與感悟,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
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重、難點:
1、光的直線傳播的內容。2、分析解釋有關現象。
教學器材:
激光源、玻璃杯、水、煙霧、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學達標:引入課題:①我們為什么可以看見物體?……物體有光線射
入我們的眼睛。例如:陽光、日光燈、電視等。
②學生探討:光線是如何傳播的?
二、進行新課:
1、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例如:……………………學生舉例
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幾種類型?(1)、自然光源(2)、人造光源
2、探究:光的傳播
演示試驗①:圖片……陽光穿過樹林
演示試驗②:激光在水中穿過
演示試驗③:激光在煙霧中穿過
結論: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應用:影、排隊、射擊、日食、月食……
(可以讓學生先討論,部分現象要解釋)
3、光的速度:
討論:光有沒有速度?(有,非常大)
在真空中,光的傳播速度為c=3×108m/s,是宇宙中
最快的速度。
利用對比說明:34頁圖示。在其他介質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
4、分析總結小孔成像的原理及特點:倒立的實像。
5、影子與像的不同:
三、小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四、課后活動:
1、完成物理套餐內容。
2、課本后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