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主題征文
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中孕育了無數的優秀傳統美德,其中很多傳統美德是以“家風”的形象代代相傳、延續至今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主題征文,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主題征文篇1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家訓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在我家也有家訓就是勤儉節約。
我的外公是一個有著六十余年的老黨員了,他一生清貧,非常注重勤儉節約這四個字他的衣服很舊甚至還有的打了小補丁還是不舍得丟,媽媽和姨媽要給他賣他也會拒絕,他總是說:“只要能穿不就行嗎,你們看這小補丁還很別出心裁呢!”他的勤儉影響了身邊的外婆,同時也教育好了姨媽和我的媽媽,“堂前教子,枕邊教妻”,把嚴于管教作為培育良好家風的重要環節。“儉以養德,德由儉來”,把樂于節儉作為培育良好家風的行為準則。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物質生活極大改善后的今天這更是不能丟棄的珍寶。因此,節儉與勤勞是人最基本的美德。
就拿我的小家庭來說說吧:我的爸爸是一個網絡外線維護員,他的工作非常的辛苦,不管刮風下雨,也不管時間早晚,只要哪里出了故障他就得開始工作,有時連續好幾小時時都是以一個姿勢不停的工作,非常的難受哦!我的媽媽是一個小店的小老板,每天工作的時間都超過十幾小時,工作也是非常的煩瑣,但收入只是一般,因此時時能聽見媽媽的嘮叨:“我們要節約啊,我們要勤勞啊!”衣服能穿就不要賣了,零食可以不吃就不要浪費,在家用水用電也得節儉,不能浪費等。在我家還有這樣的規定,在家吃飯都是先吃不管后吃洗碗的原則,這樣一來也讓我做事拖拉的壞毛病有所改善,這一舉動還帶動了我的兩個妹妹,讓她們也加入到了我的行列,努力改掉壞毛病一起加油!這就是我生活的小家。
家訓家風家規是一個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成分,而我們家的家風家訓就是向外公學習勤儉節約,只要我們大家都可以做到節約糧食,節約用水用電,相信這個世界會變得更美好。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主題征文篇2
如果家是一支蠟燭,那么家風就是蠟燭的燈芯;如果家是一條小路,那么家風則是照亮我們前進的路燈;如果家是一條船,那么家風一定是它的船坨。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
今天,我問媽媽:“我們家的家風是什么呢?”媽媽微笑著對我說:“你要注意觀察,家風就體現在我們的行動中。”我怎么沒有印象了呢?我使勁撓了撓腦袋,疑惑不解的看著爸爸,可爸爸卻懶洋洋地說:“一定要找家風。”我十分無奈,知道他們肯定是不會告訴我的,那我就只好自己觀察了。
“吃飯了。”奶奶已經做好了香噴噴的飯菜,我搶著先拿了筷子,準備向美食發動強勢攻擊。這個時候,爸爸皺著眉頭問我:“家風去旅游了嗎?”聽了爸爸的話,我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家風!我趕緊放下筷子,去廚房幫奶奶把最后一道菜端了出來,端正的坐在餐桌前,等奶奶坐好了,大人們開始動筷子了我才開動筷子,開始大口大口地吃飯菜。這時,老爸拍拍我的頭,微笑著說:“家風回來了。”
吃完飯后,我又問爸爸:“我們家還有什么家風呢?”爸爸說:“自己再找找吧!”這時,媽媽讓我去買瓶飲料。我拿著錢,來到了超市,我把錢交給了收貨阿姨,阿姨微笑著遞給我一瓶飲料,還找給我了一角錢。回到家我把飲料遞給媽媽,順手把剛才找回來的一角錢扔到了沙發上。
媽媽問我為什么這么做,我說:“一角錢留著有什么用?現在一角錢什么都買不到呀?還是扔了算了。”媽媽說:“一角錢雖少,可它也是錢呀,如果每天存一角錢,一年就會有365角錢呢,你要學會節儉。”說著便把那一角錢拿了起來,放進了一個小盒子里。從此,我便往小盒里存零錢,養成了節儉的習慣。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主題征文篇3
有人問我:“小萱,你知道什么是‘家風’呢?”我回答:“我認為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家規,風氣。也就是我們小輩從長輩身上學到的各種行為。”
有份好的家風就能在社會上立穩了腳跟。我們的家風沒有長篇大論、滔滔不絕的講述,只有以身作則,從我做起。
(一)誠信
“民無信不立。”誠信是為人之本,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必要的。
在我眼里是一個大忙人,一天到晚有忙不完的事,但他從不忘記和我的約定。這天,和我拉鉤約定明天去“茶語公園”玩。可是一早爸爸就有接不完的電話,我擔心爸爸會食言,偷偷的在旁邊聽,突然聽到爸爸說“今天不行,要不明天吧”,這時我心里偷偷的樂,說明爸爸今天真會帶我出去玩。當爸爸打完電話笑瞇瞇對我說:“今天爸爸答應出去玩就一定去,做人要說到做到,要守信,這樣才會有更多的人相信你。”
(二)孝敬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每個兒女都應盡的義務。
外婆腰扭傷住院時,就經常帶好吃的給外婆,幫外婆擦身,洗腳,整日整夜陪著外婆,偶爾小睡一會兒,直到外婆出院。
媽媽回到家很抱歉地對我說:“對不起寶貝,這幾天媽媽都沒時間陪你。” “沒關系,媽媽你讓我明白什么是孝敬。”我說。“真聰明,媽媽就是這個意思,等媽媽老了你也要這樣哦。”媽媽笑道。
(三)節約
節約水、節約電、節約糧食……節約身為一名小學生都應該做的。
我是個勤儉的老人,早餐從來不在外面吃,每次吃飯都是一句話‘吃多少,盛多少,不要浪費’。有一次吃中飯,等我們都吃的差不多飽時,鍋里還有半碗飯多。讓我和他一起去騎自行車,騎了半小時左右,我們氣喘吁吁地回來,外公拿起鍋和瓢吭哧吭哧地把剩余的飯都吃了。我這才明白:外公騎車是為了更快的消化,把剩余的飯干掉。
好家風就是一盞盞燈火,照亮面前的道路;就是一塊塊墊腳石,渡過流言的漩渦;就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生活更美好。好家風,世世代代相傳。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主題征文篇4
最近放學回家的路上,路過南門橋的時候,超市門口的大屏幕上總會播放一段視頻:一個小女孩在唱歌:“做一個家,善于做一個靈魂,勤儉持家,守德,誠實,孝順,和諧”。這是一個宣傳中國傳統美德的廣告,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我有一個五口之家。有勤勞善良的老爺爺老奶奶一生都在黃土地上灑汗水。有慈愛有愛心的爸爸媽媽。當然也有一個開心貪玩的我,整天唱著tfboy的歌,夢想成為阿凡達。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里,我覺得很幸福,因為我家有一些不成文的規矩。在家里,爺爺奶奶總是教我養成勤儉持家、艱苦樸素的習慣。
因為我爺爺奶奶長期住在農村。通常在家里,總能聽到這樣的“嘮叨”:“不要灑,不要存,不要亂扔,不要亂扔”等等。我要包沒完沒了的飯,自來水總是重復使用,不允許我買名牌衣服。他們當然不知道這叫環保,但我知道就是這個。因為這個原因,我曾經很生氣,現在想想都覺得丟人。記得有一次,我不喜歡吃蛋黃,就悄悄地把它扔進了垃圾桶。我爺爺知道了,給了我很好的教育,還因為背《鋤禾》被處分。
爸爸媽媽更是厲害的人!生活要求我誠實守信,善待他人。總說沒有誠信,就無法立足于社會生活。說可以允許我犯錯,但絕對不允許我欺騙我說謊。一旦說了謊,就像滾雪球一樣,需要不斷重復。結果你會像《狼來了》故事里的小男孩一樣,最后害了自己。自古以來,樂于助人、尊老愛幼是我國的優良傳統,我們家也不例外。“老了,老了,老了的人;”年輕,年輕,年輕”時常在我耳邊響起,提醒我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少先隊員。關愛老人,關愛他人,隨時幫助身邊有困難的人,為社會盡微薄之力。我家書房有句話:“修身齊家,然后治國,然后天下太平”。
雖然不太懂意思,但我知道我家是祖國大家庭的一員。因為嚴格的家庭作風,家庭會更幸福,祖國會更強大。我媽說,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雖然我還是不懂道理,雖然我家不富裕,有時候也會吵架,但是我更愛我的家人,更愛我的祖國。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主題征文篇5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熏陶下,才能出來拔萃。
最近隨著曬家風一詞(火)了起來,腦海中不禁想起在家爸爸媽媽教育我的景象。
記得我第一次踏入校園學習無窮的知識,媽媽在家千叮嚀萬囑咐千萬別和同學吵架,如果有什么困難一定要及時告訴老師,在家聽父母的,在學校一定要聽老師的。老師就像父母那樣把最好的都傳授給你,更要讓我記住給我講一些教育我的故事,告訴我遇事要寬宏大量,要與人和善,在校要和老師同學之間和睦相處。
當然還有我的爺爺總愛給我講很多關于他當年服兵役的經歷,部隊的生活特別艱苦“告誡”我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你要從小學會吃苦,否則長大后不會有什么大的本事。爺爺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在有就是最讓我感動的是爸爸媽媽,奶奶身體不好經常吃藥,媽媽不管怎么累,也不忘了每天晚上給奶奶洗腳。記得有一次,媽媽的手背開水燙傷了,起了大泡。但還是堅持不忘給奶奶洗腳。當時我看見了,眼淚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我跑過去抱著媽媽說:“媽媽等我長大了,也要向你對爺爺奶奶那樣,孝順您。”而爸爸每天下班都要陪爺爺聊聊天,下下棋。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
從小我就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不管到哪,我都會有樂于助人,舉止文明的好習慣,爸爸還時不時給我講一些關于勤儉節約道德文明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父母就是我們學習得好榜樣,我非常喜歡他們的一言一行。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家風。
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良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民族文化正能量得已傳遞,我們每個人要為社會樹立榜樣。一起努力凝聚更多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堅守高尚文明道德情操。
我們要從小事做起,要互相幫助,舉止文明,團結向上的好孩子好學生,勤儉節約,中國風尚。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主題征文篇6
家風,是一面鏡子,我們的言行舉止都和家風有關,它照應了我們家庭的氛圍;家風,是一種秉性,它承載了一代又一代人留傳下來的優秀品格,在我們的身上是不可磨滅的;家風是子孫后代學習的典范。好的家風意味著有好的品質與好的行為習慣。
我們家的好家風雖未形成文字,但卻在每天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流露出來。
爺爺告訴我:“勤勞致富。”他也以身作則了,他從來就沒想過要休息,一直在勤勤懇懇、默默無聞地工作著,直到現在他還在學習先進的技術,設計新奇的產品,為社會做貢獻。他,用實際行動把家的天地給撐了起來。現在他雖沒“致富”,但他有信念,有勤勞、堅持的品性,他一直在為他的目標努力著。總有一天他會取得成功。
奶奶認為,人心要善,心中不能想著去占別人的便宜。奶奶是佛教信徒,所以她一直很相信有因必有果,做了壞事會受到上天譴責的。所以要行善積德,多做一些好事。每逢下雨,鄰居不在家,她都會幫鄰居收衣服;每次起大風,把垃圾吹進來,她便會把整個樓道都給掃一遍,讓鄰居們省心。現如今,她已經為社區做了很多事,鄰居們都念她的好。
媽媽經常勸我多參加集體活動,她堅信集體是打開人際交往的一把必備鑰匙。她還告訴我不懂得要向同學請教,同學不懂的也要主動去教他們,相互取長補短,這樣才可以進步。媽媽還告訴我要友善對待同學,心胸要寬闊一些,不要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去爭吵,這樣只會傷了和氣。
粑粑告訴我要有禮貌,看見熟人要主動熱情地打招呼,這是對人最起碼的尊重。爸爸還常常在我耳邊念叨:“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人走出去要像個人樣,有精神,不能軟綿綿的。”是啊,精神風貌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我在這一方面還略有欠缺,今后一定要多加注意。
我家的家風教給了我很多:爺爺告訴我要奮斗,要努力;奶奶告訴我要善良,樂于助人;媽媽告訴我要與人交往,友善待人;爸爸告訴我要有禮貌,有精神。這些便是我家的好家風。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主題征文篇7
如果說家是溫室,那孩子便是溫室里嬌艷動人、純潔無瑕的花朵,家風、家訓則是那甘霖,澆灌著我們,使我們健康的成長。“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滋潤著我們的心田,為我們以后的優良品格輸送著營養。
古人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勤儉節約”便是我們家的'家訓之一。記得有一次,弟弟吃米飯時,把米粒都掉在了地上,浪費的米粒多得都可以喂飽一只小雞了。媽媽見狀,立刻滿臉黑線,火冒三丈,用古詩教導弟弟說:“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米都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你這樣浪費,真是太對不起他們了。”說完,媽媽又對弟弟一番教誨,弟弟的臉紅得像蘋果,頭垂了下來,眼含淚花,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連忙向媽媽承諾,以后再也不會浪費食物了。
除此以外,媽媽一直是我們家優良家風的倡導者和捍衛者。
還記得她經常給我們講漢朝時期孝子劉恒的故事。他的仁孝聞名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待,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媽媽告訴我們“百善孝為先”,更有言道:“無暇之玉,可以為國器;孝悌之子,可以為國瑞。”一個人如果沒有孝心,是干不了大事的。所以,孝也是我們家的家訓之一。
有言道:“人無信不立。”所以,誠信是我們家最重要的家訓。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年少時很貧窮,過著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生活,還好有一位老婆婆每日給他飯吃,還支持他讀書。韓信十分感激老婆婆,并立下誓言:“我長大以后一定會報答您的。”后來,劉邦封韓信為楚王,他并沒有忘記當時對老婆婆的承諾,于是他找到了這位老婆婆,像對待母親般對待她。正所謂“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家風家訓如同一把利劍,時時督促著我們,讓我們在彷徨時當機立斷;在失落時振作精神;在身處逆境時披荊斬棘,所向披靡。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主題征文篇8
最近我經常在電視里,廣播里聽到“家風“二字。“家風”在我的腦海里畫了一個問號。媽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她告訴我: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也是平時我們說的尊老愛幼,團結互助,謙虛禮讓,為人老實,做事勤勤懇懇。經媽媽一解釋我煥然大悟。
看看我的家庭,一直保留著良好的家風:“做事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孝敬長輩;待人有禮貌。”記得從小開始,媽媽教我學會了孝親敬長,爺爺教會了我勤勞,爸爸卻教會了謙和。讓我至今銘記于心。
百善孝為先,要說孝敬長輩我的家人都是我學習的榜樣。那年爺爺的媽媽生病臥床不起,是奶奶不分晝夜的去照顧,奶奶雖然也已年邁,但卻沒有任何怨言。爺爺每天天剛蒙蒙亮起床,為自己的老母親準備早飯。幫老人擦身體,解決大小便。他有時累的滿頭大汗卻從不叫苦叫累。媽媽經常為爺爺奶奶做家務。在爺爺、奶奶過生日時為他們做上一桌好菜,送上最美好的祝福。我也學著他們只要有好吃的我總是先給爺爺、奶奶吃,再給爸爸媽媽吃,最后自己吃。媽媽經常告訴我:“爺爺、奶奶對你付出的最多,長大了你一定要報答爺爺、奶奶對你的'養育之恩啊!”我懂了媽媽是想讓我做一個孝順的孩子。我有時看著爺爺、奶奶累了會為他們捶捶背,揉揉肩。
每逢來客,我都會看到父母滿臉掛笑,落落大方接待客人。在他們的影響下,每次我在路上遇到熟人都會主動打招呼。家里來了客人我學著媽媽的樣子給他們倒水,找水果。大人們經常夸我是個懂事的孩子,每當聽到這樣的話我這心里美滋滋的,比吃了蜂蜜還甜呢!但爸爸告訴我一定要謙虛,為人處世要謙和。我會努力的,做一名講文明、懂禮貌的小學生。
我們良好的家風像是太陽,空氣和水一樣,時時刻刻照耀著我,包裹著我,滋潤著我,伴隨著我。使我能夠漸漸長成參天大樹。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主題征文篇9
告訴你,我們家可是少有名氣的惜時之家,所謂的惜時就是指珍惜時間,我家家風就兩字:惜時。
要說,就從奶奶說起。我奶奶這把年紀,也是忙個不停。在我們各自外出學習、工作之時,她就利用時間,在家里左洗右刷,從沒閑著。
早晨,奶奶都起得很早的,她幫我們準備好早餐,就開始干其他活兒。我起床目視奶奶的一舉一動,她拖地時聲音十分輕,似乎生怕打擾我的睡眠。
我知道,奶奶的身體不是特別的硬朗。干體力活過久,對身體有些許的影響。她為我們,累垮了身體。瞧,奶奶的動作緩慢,但她拖地拖得很干凈,如果一些地方她還認為臟的,要重復著拖來拖去,不拖干凈決不罷休。如果實在不行,她會皺緊眉頭,搖搖頭,拿來洗潔精拖而再,再而拖。奶奶,為我們付出這么多,我們都心疼你,感激你!
在奶奶的影響下,媽媽也是一位珍惜時間的'人。是我們值得一提的人。她白天在單位認真工作,正因為這種態度,每年都被評為“優秀職員”。媽媽下班后,我總能聽到她匆匆的腳步聲和氣喘吁吁聲。媽媽一手提著包,一手提著為我們準備晚餐的菜。她表現得沒有特別的夸張,只是為了避免引起人家的注意,只是小聲喘氣。晚飯后,媽媽放棄了娛樂項目,也沒有倒頭休息,而是幫著家里做家務活。白天奶奶干,晚上媽媽搶著干,讓奶奶休息。
一天深夜,我不知怎的,驚醒。模模糊糊中,我看見書房里閃著微弱的燈光,媽媽還在收拾書架!左一擦,又一理,持續不斷。我看見媽媽臉頰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媽媽的背微微駝著,曾經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兒怎么有些駝呢?我的睡意全無,書房里的燈依舊亮著。媽媽,白天在單位工作,晚上還要不辭辛勞在家整理家務。媽媽不愧是我們的珍惜時間的榜樣!
我在奶奶、媽媽的耳濡目染下,也學會了珍惜時間。在學校我可是衛生部長,不僅勞動響當當,學習也不例外。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主題征文篇10
我的家是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我家有一個帥氣的爸爸,漂亮的媽媽,調皮的哥哥和可愛的我。爸爸媽媽經常教育我要做個孝順,善良,樂于助人的好孩子。
我的爸爸媽媽都來自農村。在我爸爸媽媽小時候讀書時,學校也沒有我們現在學校的嶄新漂亮,生活條件也很艱苦,我經常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說在我爸爸媽媽讀書時,經常有親戚朋友給我爸爸媽媽許許多多的幫助,現在我們要懂得感恩,好好回報幫助過我們的人,更要力所能及的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雖然我們沒有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但是我們一家人每到節假日就會帶上一些禮品去看望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媽媽常說:“每個人都會有變老的一天,子女應該經常回去看望父母,老人會很開心的。”我有孝順的'爸爸媽媽,我也繼承了他們的優點。
每天爸爸媽媽下班回來都會很累,我會給爸爸媽媽倒好開水,吃好晚飯,我會收拾桌上的碗筷,然后幫爸爸媽媽洗碗。睡覺之前我還會給他們洗洗腳,每到每年的父親節和母親節我都會用自己的零花錢給爸媽準備一份禮物,或者親手做一個禮物。
善良是爸爸媽媽一直以來對我最基本的要求。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要尊敬,對弱小的弟弟妹妹要多多愛護,對小動物也要保護起來。媽媽說我本來就是一個善良的小女孩,但是善良還體現在大方不計較,讓我以后也多多原諒哥哥和同學們偶爾的小事情,做一個大度開朗的女孩子。
父母的樂于助人也深深地影響了我。有一次,我們在回老家的路上看到了一位老奶奶,拎著一個籃子在馬路上慢慢的走著,看起來好像很累了,我爸爸把車子開到了老奶奶身邊問:“老奶奶去哪里?”老奶奶說:“由于沒有趕上公交車的時間,所以只好走路去縣城了”。爸爸就請老奶奶坐上我們的車,把老奶奶送到了縣城,到了縣城老奶奶要付車費給我們,我爸爸媽媽拒絕了老奶奶的車費,經過這次事情后,我也感受到了幫助別人能給我帶來快樂。
孝順、善良、樂于助人,這就是我家的家風。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主題征文篇11
在我們的國家,每個人的家庭里面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家風家訓,我家或多或少也會有一些。
做事情,做任何事都要用心去做,做的徹底,這句話是我媽媽經常說的話,每次我寫完作業拿給我媽檢查,要是我粗心做錯的題,媽媽就會七嘴八舌的說起來,把我快說哭了才肯停下來。
星期天,我的同學來找我玩,媽媽讓我把家里整理一遍,說:一會兒我來檢查,我好不在意的答應了,我胡亂打掃了一下,心里想應該沒事吧!管它呢,我就在那寫作業,過了一會兒媽媽來檢查說:你給我過來,看你怎么掃的地,媽媽怒氣沖天的說了起來:看你怎么做事這么馬虎,做事情就要有做事情的樣子,更要用心去做……這句話又出來了,救命啊!不要再說了,可憐我的耳朵啊!
做人要有誠信,知錯就改,朋友之間最重要的是誠信,這是我爸爸經常說的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就要及時改正,不能對別人說謊。星期五放學回家的我,拿出作業就開始寫,心里想趕緊寫完下去玩,可是煩躁不安的我坐不下去了,心里想著,反正才星期五,還有兩天呢!明天再寫吧。于是我就玩起了游戲,媽媽下班回來看到我,上來就問:“作業寫完了嗎?拿來給我看,還沒寫完不還有兩天的嗎?今天的事今天做,明天還有別的事要做,你這樣做對嗎?”媽媽憤怒地說著,我不敢怠慢立馬去寫作業。
嚴格是大人從小對孩子要求的,每次我們做錯事父母說我們的時候,那都是對我們好,我們應記住每次的教訓。
以前我的作文寫的不夠好,爸爸經常給我拿各種類型的作文給我看,我寫的作文必須經過他的.檢查才行,有的時候,我不想讓我爸看作文的時候,我就撒謊說:老師看過了,不用了,誰知道爸爸后來翻開一看,說你怎么能撒慌……看,我爸爸也開始說起來了,爸爸媽媽給我說的話,我都牢記在心,時間長了,也就成了習慣。
這就是我的家風,讓我受到嚴格的管教,受到愛的呵護,慢慢地,讓我懂得了很多對我有幫助的道理。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主題征文篇12
家風是無聲卻有感染力的教誨,教導著我們為人處世;家風好似代代相傳的指明燈,指引著我們人生的方向;家風又似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滋潤著我們的心靈勤儉持家就是我家奉行的家風。多少年來,它就是我家的精神血脈,影響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
我們施家祖上幾代都是行醫的,開醫館,開藥鋪,當年在相公殿這一帶頗有名氣。這名氣不光是因為在當時施家家境十分殷實,更是因為有著勤儉的家風。為了能更好地教育子孫后代,到了我曾曾祖父的時候,把它作為家訓撰寫在紙上,裝裱成匾,懸掛在堂屋之上。所以,施家子孫從小就知道“開源節流,精打細算,用之有度,切不可坐吃山空,任意揮霍”。雖然我家祖屋幾經建造,但是那塊長方形的家訓匾至今依舊面對正門,掛在堂屋上方。
在我的記憶中,無論我的`曾祖父還是我的祖父,甚至是身為80后的爸爸,都身體力行,恪守家訓,傳承著勤儉之風。曾祖父從醫院退休以后,經常在家給鄰居街坊義診,用他的話說那就是“勤”,勤用醫術為他人服務。而對自己,我有時覺得曾祖父真有點“摳門”。餐桌上的菜從來不會超過三碗。而我的爸爸也是如此,一輛小破車開了十多年了,多少人勸他換掉,他總是笑笑說:“車是用來代步的工具,能夠安全駕駛就行。”
這樸素家風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這學期開學前,我買了一個新的筆袋。可是沒用上幾天,我看見了我的同學有一個更好看的新款筆袋,心動不已,也想買。正當我猶豫之時,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了那一塊匾,耳邊響起了曾祖父常說的那一句話:好好的東西,不要扔掉,能用的話就繼續用,不要講究好不好看。我突然覺得很慚愧,自己還不會賺錢,還只是一個“消費者”,居然這樣浪費東西。每當我被一些華而不實的東西吸引時,我都會想起我們家的家訓和言傳身教的長輩們。
不管時代怎么進步,不管社會多么發達,也不管物質多么富裕,作為施家的后人,我都要牢記勤儉的美德,把這一種精神和家風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