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這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了無數的優秀傳統美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篇1】
家風是指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與作風。
我們家是教育世家,到我阿姨這一輩已經是第六代教師了。長輩經常告訴我們:“上要尊老,下要愛幼,用感恩的心去感受一切,讓家庭上下和睦。言必誠信,行必中正。”等等等等。其中“誠信”是我們家風之一。長輩們經常跟我們講起當年關于誠信的故事來……
我們也很喜歡聽祖輩父輩們當年的故事了。因為父母的故事里包括了他們的喜怒哀樂,有時覺得有趣,有時又覺得傷感。“誠信”二字隨之也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心中。我又聯想起了一件自己關于誠信的事情:
有一天我向何如借了一支筆,那是一支筆蓋上鑲著鉆石的水晶筆。我十分的喜歡,慢慢地心里就有了占為己有的念頭。可這是何如的,我不可以那么做呀。怎么辦?怎么辦?突然一個主意冒了出來,我就說我把筆弄丟了,找不回來了!這真是一個好辦法,我心里暗暗竊喜。于是我馬上與何如說了這支筆被我弄丟的事情。何如十分傷心地說:“這是我最喜歡的筆!”我看著十分心疼卻又十分開心,因為何如相信了!我就一直將這支筆藏在兜里。
一天,我與媽媽聊天中無意說起這件事情,媽媽嚴肅地批評了我,問我水晶筆還在不在,我輕聲回答:“在”。于是媽媽讓我馬上把筆還給何如,并向何如道歉,希望能得到她的原諒!第二天一早我就將水晶筆還給了何如,并向她道了歉。何如原諒了我,還將水晶筆當禮物送給了我,我太高興了!回家我告訴了媽媽,媽媽也替我開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誠信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品格!缺了誠信,就缺了信任,缺了信任,人與人之間就疏遠了!我以后一定得做一個誠信的人。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篇2】
都說家風是一個家的全貌,我家的家風有很多很多體現。做善事,不求回報、為人老實,不干壞事、常做好事,無怨無悔、家人們都做到心中有家,心中有國,給我的成長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
我還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培養我的動手能力。剛開始是給我一些小獎勵,引導我積極主動地去幫助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久而久之,就算沒有獎勵,我也養成了習慣,回到家會幫助奶奶洗洗菜、掃掃地;幫爺爺捶捶背;倒水喝的時候順便給長輩也倒一杯。
我上了學之后,每天放學回家寫作業總愛邊寫邊看電視或者聽音樂。常常是作業沒做多少,就該吃飯了,拖拖拉拉的樣子讓爸爸媽媽看見了,總要嚴厲地批評我。但我抵抗不了動畫片的誘惑,每次回到家還是偷偷這么做。有一次又被爸爸撞見了,爸爸沒有露出以往嚴肅的表情,而是溫和地說:“你先看完,再做作業,我先把作業拿走,好好看。”說著,拿著我的作業和家校聯系本,坐在沙發上檢查。爸爸這么做,我心里七上八下的,動畫片也沒心思看了。我忐忑地去把電視關了,坐在爸爸身邊觀察他在干什么。過了一會兒,爸爸說話了:“兒子,你知道今晚的作業是什么嗎?”我了一下,總是對著家校聯系本對照著寫作業,全部作業自己完全沒在腦子中記住。看我吞吞吐吐,爸爸又說:“你這樣寫作業,能記住多少內容,學習要認真專一。”我聽了,羞愧地低下了頭。
從此以后,我回到了臥室去寫作業。慢慢地把字也練好了,無論做什么事都不再三心二意了。
現在,我學習和生活中還是會有很多小毛病,但我知道,在這么一個和諧有愛的.家庭中,好的家風會伴隨著我的成長,讓我成為一個優秀的小學生。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篇3】
中國是一個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的風俗。《孔融讓梨》《孟母三遷》兩本書向我們展示了中華民族的高尚美德。
在上幼兒園時,媽媽要求我讀一些關于“中華美德”的書籍。上小學了,老師讓我們要弘揚中華美德。中華美德到底是什么?它為什么這么重要呢?
中華美德就是樂于助人,尊老愛幼,尊敬師長……雷鋒叔叔就是我們生活中的活例子,我們應該學習他那樂于助人、善待他人的精神。我明白了中華美德是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的,只要你樂于助人你就擁有了;尊敬師長你就擁有了;節約你就擁有了………如果沒有中華美德,一個承載著幾億人民的大國就不可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脫穎而出,所以傳承中華美德是一個國家好壞的見證。
家風是一個家的頂梁柱,我們家的家風就是誠實,和諧,守信。家庭關系和諧,融洽,這與良好的家風是不可缺的。因為家庭的.教育,灌輸文明的思想,可以影響人的一生。它既有歷史的遺傳性,更有鮮活的現實存在。在我們的周圍,許多人都喜歡鋪張浪費。有一些大老板,總以為自己很有錢,辦一大桌一大桌的酒席,留下很多的剩菜,有的根本沒吃,煙酒更是肆意揮霍。他們難道不知道非洲有些國家連水都沒有,更別說吃飯了。有時甚至跟狗搶東西。那一桌剩菜夠他們吃幾個星期呀!在我們學校,雖然有管理人員,但還是有同學想蒙混過關,把飯壓在菜下面,隨手倒進了剩菜桶里。我們要節約糧食,珍惜每一粒米飯。
俗話說:“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有什么樣的孩子。”如果沒有好的家風,會影響人的一生。
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和良好的家風不能被我們遺忘,不能丟掉,要繼續堅持弘揚傳承下去。因此我們必須加強中華優秀文化的學習。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篇4】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氣,是一種風格和風尚。家風,其實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道德準則。每個人家里的家風各不一樣,正是有了家風的約束我們才能夠更加嚴格規范自己,嚴格要求自己。
我家也有家風,我家的家風就是處事要公、為人要善、做人要孝。首先可能由于我爸爸的工作性質和所處工作崗位的原因吧,爸爸經常對我和媽媽說,在對待人和事上要公道,不能興一家敗一家,要公平公正的.對待每個人和每件事。其次我父母都是誠實友善的人,他們經常教育我要有一顆善良的心,要關心幫助處于弱勢群體的人們,比如每次在大街上遇到乞討的老人和孩子不管他們是真正的乞丐還是假的,我媽媽都會給他們幾個硬幣的,我有時對媽媽說,這可能是騙人的,可是媽媽卻說,甭管是真是假,有一點肯定是真的,那就是他們的家庭條件絕對不是很好,要不然誰會讓自家的老人和孩子流落街頭,遭受風吹雨打的。再次我父母要我做一個孝順的孩子,這一點他們也在身體力行著,每逢節假日,爸媽總會買好多好吃的,大包小包的拎著去看望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其實我家的家風還表現在其他方面,比如學習,要勤奮踏實,不能對學問來半點虛假,要不恥下問。還有在穿衣風格上,不能不倫不類,不能花里胡哨。其實家風雖然有些約束,但是我認為正是有了家風,所以我現在才這么積極向上,沒有學壞。不管以后是對人還是對事物,我們都要虛心,不要做一個浮躁的人。我尊重的我家風,我也會按照家風嚴格的要求自己,因為我相信在家風的樹立下,我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讓我養成了許多好品質。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篇5】
家,是溫暖的搖籃。白色的墻,米色的地板,它就是我普通的家,可它給我的感覺又是那么的特殊。走進我的臥室,每當我撫摸著爸爸從遠方帶來的書桌時,溫暖總是一瞬間涌進我的心里;每當我靠著媽媽的肩膀時,就像躺在那溫暖的搖籃里,感覺是那么的輕而柔,溫馨與舒適總是圍繞著我。家的感覺是一只輕緩溫馨的搖籃
家,是在風平浪靜的海洋里的一葉舟。我的家是那么的平靜,沒有洶涌澎湃,也沒有狂風呼嘯,溫柔的話語總是在我耳邊徘徊,一盤磁帶中珍藏著爸爸和媽媽臨走時留下的叮嚀。我的幸福隨處可見,美麗的旋律飄揚上空,幸福也隨著波光粼粼的水一直流進我的身體里,流入我的心田,家的感覺是一葉輕蕩湖心的小舟。
家,是樂章。我的家存蓄著天然美感的音符。那一句句話語滲入我的腦海中,就好似一縷縷的合成琴弦,奏出飄渺而又神奇的無調無聲的音樂。仔細聆聽,就如《月光曲》般舒緩;如《梁祝》般悅耳;如《命運》般震撼人心;如《小夜曲》般安謐沉靜……家的感覺就是和美、質樸的樂章。
家,是一首沒有題目的詩。它以快美的詩情,描繪著我生活的喜怒哀樂;它以本身卓越的`哲理,慰藉著我心靈的空虛。我想知道詩的名字,可是只有一縷清煙隨風飛舞,隨風而逝。家的感覺是一首無字的詩。
家,是一個和藹的長者。他的皺紋就像是家的經歷,家的滄桑,他粗糙的大手就像家的坎坷,家的艱難。在我傷心的時候,他總是不厭煩地傾聽我的訴說,在我傾吐的同時,他又用手抹去我苦澀的淚。家的感覺是一位慈祥隨和的老者。
我愛我的家!他是無限愛的無限,是月明星稀的漣漪。我只覺得家是那么的溫暖,那么的和美。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篇6】
我的家很溫馨,有勤勞的爸爸跟善良的媽媽,他們常常教導我做人要有愛心,要幫助人,做個善良的人。
這是從我爺爺這一輩傳下來的甚至更早的時候傳下來的,因為我爺爺等許多人愛幫助人,所以,我們的家風就這樣形成啦,而且大家都是這樣做的。
有一次,我上學坐公交車,坐到第六醫院的時候,有許多老人上車,隨后,有許多人都站著,我穿過了三位老人,把哪位腿腳不利索的老爺爺讓到了我的座位上。這位老爺爺跟我說了好多話,我并不感到厭煩,而是覺得很開心,人都有老的時候啊,我們要有愛心啊!
還有一次,我在上學的路上看到有一位老爺爺突然摔倒在地,我忙跑過去扶,因為要上學啦,所以心里又著急又害怕,又因為當時急于上學去,剛剛把老爺爺扶起來,也沒看身邊,轉身跑向學校。結果,又不小心碰倒了一個路人,當時也還是非常著急,只是小聲嘀咕啦一聲“對不起”便跑走了。
沒想到,媽媽就在后面遠遠地看著我,她回頭給別人說話,沒看見我扶老人,只看見我撞倒了路人,媽媽很失望,回到到家不停的批評我,我很冤枉,我給媽媽訴說自己的`苦衷,媽媽聽了恍然大悟,接著媽媽告訴我:“你的做法又讓無辜的路人受到了傷害,這不是我們家人的作風,要引以為戒啊。”
我默默的懲罰自己,半個月不許玩電腦。
自從這件事過去之后,我越來越明白,愛心要真心對待,幫助人要全心全意,一定不能漫不經心的去幫助別人。
這就我們家的家風,跟國法一樣,一點兒也不可觸犯,否則后果會很嚴重。你喜歡我們家的家風嗎?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篇7】
家,是溫暖的搖籃。白色的墻,米色的地板,它就是我普通的家,可它給我的感覺又是那么的特殊。走進我的臥室,每當我撫摸著爸爸從遠方帶來的書桌時,溫暖總是一瞬間涌進我的心里;每當我靠著媽媽的肩膀時,就像躺在那溫暖的搖籃里,感覺是那么的輕而柔,溫馨與舒適總是圍繞著我。家的感覺是一只輕緩溫馨的搖籃
家,是在風平浪靜的海洋里的一葉舟。我的家是那么的平靜,沒有洶涌澎湃,也沒有狂風呼嘯,溫柔的話語總是在我耳邊徘徊,一盤磁帶中珍藏著爸爸和媽媽臨走時留下的叮嚀。我的幸福隨處可見,美麗的旋律飄揚上空,幸福也隨著波光粼粼的水一直流進我的身體里,流入我的心田,家的感覺是一葉輕蕩湖心的小舟。
家,是樂章。我的家存蓄著天然美感的音符。那一句句話語滲入我的腦海中,就好似一縷縷的合成琴弦,奏出飄渺而又神奇的無調無聲的'音樂。仔細聆聽,就如《月光曲》般舒緩;如《梁祝》般悅耳;如《命運》般震撼人心;如《小夜曲》般安謐沉靜……家的感覺就是和美、質樸的樂章。
家,是一首沒有題目的詩。它以快美的詩情,描繪著我生活的喜怒哀樂;它以本身卓越的哲理,慰藉著我心靈的空虛。我想知道詩的名字,可是只有一縷清煙隨風飛舞,隨風而逝。家的感覺是一首無字的詩。
家,是一個和藹的長者。他的皺紋就像是家的經歷,家的滄桑,他粗糙的大手就像家的坎坷,家的艱難。在我傷心的時候,他總是不厭煩地傾聽我的訴說,在我傾吐的同時,他又用手抹去我苦澀的淚。家的感覺是一位慈祥隨和的老者。
我愛我的家!他是無限愛的無限,是月明星稀的漣漪。我只覺得家是那么的溫暖,那么的和美。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篇8】
大概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吧,作為高級工程師的老爸會把“學習第一”作為口頭禪,作為教師的老娘會時常念叨“應該文質彬彬”。這兩句把我耳朵都磨出厚繭的“圣詔”也可以說成是我的家風。
從記事起,每逢來客都會看到父母滿臉堆笑,落落大方接待客人。于是,不是一頓香甜可口的飯菜,便是一場“之乎者也”類的高談闊論。我和哥哥則不問不開口,有問必答,大人說話不插言,大人吃飯不上桌,于是博得了客人的夸獎:“你家的孩子真懂事。”“不愧是知識分子,就是與眾不同。”但是平時,淘氣的我和哥哥會時不時“犯上”的。例如給睡覺的老爸別上一只發卡,再梳兩個標致的小辮,于是老娘手執笤帚將我們統統趕到廁所或陽臺上,還能聽到老爸的怒斥:“竟敢在皇上頭上動土。”
雖說是二十一世紀了,但由于封建意識的影響,父親總是用些封建教育方法來管制我們。但正是這些教育方法,使天生賤皮子的我和哥哥在學習上總是名列前茅。每當夜晚;家中從無嘩啦啦的搓麻將聲,也無地動山搖的音響聲,只有我和哥哥寫作業的沙沙聲和父母翻書報的聲音。有時,全家人也會為了一道數學題而爭得面紅耳赤。但畢竟是封建的`教育,于是出現了一切的封閉政策!收音機不讓聽,假日不許出去游玩,似乎想讓我和哥哥成為書呆子。不,連課外書也只能在廁所或被窩里偷看。我真想對父親說:“都二十一世紀了,老掉牙的教育方法也該改改了。”但怯于父親的威嚴,話到嘴邊總是又咽了回去。
這就是我的家風,有利有弊。但我堅信,隨著時代的進步,新時代的家風會落腳于我家。我的家庭將變得更充實,更美好!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篇9】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家風對每個人都有著潛移默化而重要的影響。它就像春風吹人、下雨淋人一般滋潤,影響著人們。
說起家風,我認為是家里人的一種行為,對別人熱情爽快,做事遇到困難時有執著性、不食言,這些都能算得上是家風。一個家庭的興旺發達,不在于一時的富有,也不在于財產的多少,而在于家風的好壞。家風靠的是家教,把良好的家風融化在一家人的心靈和血液之中,才是最重要的。有良好家風的一家人就會懂得勤勞是一生中的第一目標。
說真的',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能很好的成長,而我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很好的家風中,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為一些小事爭吵,但他們從不會互相指責、斥罵,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母親也會常常嘮叨:在學校應該怎么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是出現這幾句話,與其說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不如說她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個導師。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同學和任何有殘疾的人;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遠親不如近鄰,好好對待鄰居;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些家訓,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爺爺奶奶父親母親把它們定為家訓,是為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璀璨,我會努力做到,同時也會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做到。
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成功的人必定有好的家風和家訓。而良好的家風家訓需要每個家庭成員來共筑,只有嚴格筑好家風家訓,我們才能少走彎路。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篇10】
中國是一個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的風俗。《孔融讓梨》《孟母三遷》兩本書向我們展示了中華民族的高尚美德。
在上幼兒園時,媽媽要求我讀一些關于“中華美德”的書籍。上小學了,老師讓我們要弘揚中華美德。中華美德到底是什么?它為什么這么重要呢?
中華美德就是樂于助人,尊老愛幼,尊敬師長……雷鋒叔叔就是我們生活中的活例子,我們應該學習他那樂于助人、善待他人的精神。我明白了中華美德是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的,只要你樂于助人你就擁有了;尊敬師長你就擁有了;節約你就擁有了………如果沒有中華美德,一個承載著幾億人民的大國就不可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脫穎而出,所以傳承中華美德是一個國家好壞的見證。
家風是一個家的頂梁柱,我們家的家風就是誠實,和諧,守信。家庭關系和諧,融洽,這與良好的家風是不可缺的。因為家庭的教育,灌輸文明的思想,可以影響人的一生。它既有歷史的'遺傳性,更有鮮活的現實存在。在我們的周圍,許多人都喜歡鋪張浪費。有一些大老板,總以為自己很有錢,辦一大桌一大桌的酒席,留下很多的剩菜,有的根本沒吃,煙酒更是肆意揮霍。他們難道不知道非洲有些國家連水都沒有,更別說吃飯了。有時甚至跟狗搶東西。那一桌剩菜夠他們吃幾個星期呀!在我們學校,雖然有管理人員,但還是有同學想蒙混過關,把飯壓在菜下面,隨手倒進了剩菜桶里。我們要節約糧食,珍惜每一粒米飯。
俗話說:“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有什么樣的孩子。”如果沒有好的家風,會影響人的一生。
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和良好的家風不能被我們遺忘,不能丟掉,要繼續堅持弘揚傳承下去。因此我們必須加強中華優秀文化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