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
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風尚,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精選篇1)
“家風”這個詞,首先讓我想到了爸爸。
小時候爸爸是個軍人,能吃苦、打硬仗的作風刻到了骨子里,對我這個女兒也不例外。我三歲半學舞蹈,不管刮風下雨,他從不懈怠,騎著電動車按時接送。下腰、前橋、后橋、壓腿,只要有時間就陪著我練習,嚴厲的表情讓我絲毫不敢松懈,流著淚也得堅持。
媽媽是大學老師,做事嚴謹認真、精益求精。四歲開始學鋼琴的時候,媽媽就坐在老師身邊認真的記筆記,回家陪我一遍遍的練習,一堅持就是六年。當我任性哭鬧的時候,媽媽慈愛的擁抱任我發泄釋放;當我貪玩懶惰的時候,媽媽嚴厲的目光讓我無地自容;當我考過十級開始放松的時候,媽媽沒有逼迫、沒有苦口婆心的說教,而是任我放縱之后主動重回鍵盤之舞,媽媽知道音樂是我的最愛。
大家是不是以為我每天都生活在父母的“壓迫”中,對我深表同情呢?其實我有一個開明民主的家庭。爸爸媽媽從來不強迫我參加任何學習班,反而是各種興趣愛好,只要我喜歡,并且自己安排好學習時間,他們都無條件的滿足。舞蹈和鋼琴是我自己的選擇,只不過小孩子嗎,遇到困難容易退縮。是爸爸媽媽的堅持和不辭辛苦成就了今天的我。小學的幾年里,我堅持打乒乓球,學習舞蹈、鋼琴、聲樂、非洲鼓、尤克里里,現在又瘋狂的迷戀上了韓語歌。
爸爸媽媽以身作則、堅持不懈,使我養成了吃苦耐勞、持之以恒的好習慣。
我還參與家里大小事情的安排。什么時候去農村的爺爺奶奶家,什么時候去看望遠在吉林的姥姥,去哪里旅行,買什么牌子的'家電,我都有發言權,我的意見也經常被采納。
全家人在一起的時候,要么關注國家社會熱點,要么做些趣味游戲、戶外運動。從來聽不到爸爸媽媽講鄰里是非,也從不爭親朋得失。他們一直認真做事,坦誠做人。也讓我懂得了做人要真誠善良,要做坦蕩君子。
我是在溫馨和諧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幸福的孩子,歡樂的笑聲,優美的音樂聲,瑯瑯的讀書聲一直縈繞在我的幸福小屋,伴隨著我成長。
好的家風是傳遞美德的火炬,我要讓這把火炬代代相傳下去,讓它經久不息,讓它溫暖我的家庭、我的家族,也為我們的社會帶來光芒!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精選篇2)
央視和光明日報以道德話題為切入點,組織家風家教大討論,抓住了當前社會問題的關鍵。前段時間,我和一個年輕人曾就家教與家風問題談及教育問題,我的看法是:沒有好的家教,何談好的家風?
我們都是受黨的教導、中華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長大的。對黨的恩情,從小的家教,永遠刻骨銘心。比如說,“自古忠孝不能兩全”。
講忠。我的爺爺早逝,奶奶把父親一手帶大。五歲時,奶奶就仿效岳母,在父親背上刺字,唯愿其“精忠報國”。奶奶不識字,但對岳家軍、楊家將、花木蘭等英雄耳熟能詳。
講孝。從小父親教給我們兄妹最多的是《二十四孝圖》:“王祥臥冰求鯉”“香九齡溫席”“親嘗湯藥”“鞭打蘆花”等,以及明代顧憲成的“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孟母的“斷機杼”,李白的'“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成為我們安身立命的座右銘。
當前,我國經濟經過跨越式發展后,“黃賭毒”“假丑惡”等已成為影響社會秩序不可忽視的現象。從大的方面看,社會各方面責任重大,尤其是教育等相關部門應擔負起更多的責任。但社會與家庭不可分割,追根溯源,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教育淡化與好的家風缺失,是不可回避的問題。當前,黨中央提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其成長的根基在家庭,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在家庭,傳統美德的塑造在家庭,家庭的責任無限大。
聯想前幾年,我有一個在部隊老首長身邊工作多年的好友,專門成立了一個“走進崇高”研究院,以“淡化信念、恥言理想、蔑視道德、躲避崇高”的社會現象為研究課題,搞出一些成果,我聽后感覺受益良多。
“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家教與家風,緊密依偎,息息相關。由中央主流媒體來抓,力度很大,應當以此喚起全社會、每個家庭的認知,點點滴滴、認認真真、全力抓好。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精選篇3)
素有“文明禮儀之邦”的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是文明的傳承人,每一個家庭都要弘揚時代好家風。
我的家庭重家和,講孝道,懂禮節,鄰親里,爸爸媽媽還時常教導我要寬容待人,不為小事計較,要保持一顆健康、積極向上的心……
古言道:百善孝為先,孝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的爸爸媽媽都是孝子,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非常孝順。有一次,奶奶生病了,血壓很高,老頭暈,爸爸媽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自己都顧不得吃飯,一會兒給奶奶喂藥,一會兒幫奶奶量血壓,一會兒給奶奶按摩,對奶奶噓寒問暖……奶奶在爸爸媽媽的細心照顧下,身體漸漸地康復了。爸爸媽媽的一言一行,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受到了啟發。奶奶年紀大了,平時經常腰酸背疼,我就會當個小小按摩師,幫奶奶捶背,陪奶奶聊天,逗奶奶開心,奶奶心里感到很欣慰。
爸爸的勤學上進、有耐心也是我學習的好榜樣。他是一名基層公務員,每天都要和群眾打交道,工作任務繁重,但是,爸爸總是很有耐心地下到基層和群眾分析問題,解決群眾提出的各種困難。為了能更保質保量地完成工作,爸爸每天還細讀文件,領會文件精神,并做好工作筆記,他的積極、勤奮時刻激勵著我。
媽媽常說:“要擁有一顆善良的心,要樂于助人。”我和媽媽出門,每當看見路邊乞討的人,媽媽總是會拿出一些錢讓我給那些遇到困難的人,雖然錢并不是很多,但是至少可以讓他們吃上一頓熱乎乎的飯菜,感覺世間還有溫暖……
俗話說:“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良好的家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我們長時間地堅持,讓我們一起來樹立端正的家風,弘揚民族文化,做美德少年!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精選篇4)
我們中華民族被稱為“禮儀之邦”,也就是說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有道德,講禮節的高尚民族。
在中國家家戶戶都有自家的家風,我家也不列外,我家的家風就是“禮貌待人”,這四個字已經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
記得有一個周末,媽媽說帶我去買條新裙子,我們興高采烈地出發了,走到半路上,我們遇見了一位大媽媽,媽媽和大媽媽打了個招呼,并對我說叫聲大媽媽好!我心想:這個大媽媽我又不認識,不叫也沒關系,所以我看了她一眼就往前走了。沒想到等大媽媽走遠了,媽媽就拉著我的手掉頭說:“我們不去了。”我一下子還沒反應過來,連忙問媽媽:“為什么呀?”媽媽說:“你剛才這么不懂禮貌,把媽媽的臉都丟盡了。”
我低著頭默默地走到家里。媽媽告訴我:如果一個人沒有禮貌,就很容易使人對你產生討厭地感覺,長久下去,別人就會遠離你,這樣下去你就很難得到別人地幫助。別人還會認為你是一個沒有教養的人。反過來,如果你對人有禮貌,別人覺得你是一個有良好家庭教育和有修養的人,以后別人見到你都會喜歡你,如果再加上你的才干和智慧,那你以后做什么事都會很順利的。所以我們必須從小要養成有禮貌的良好習慣。
媽媽還說:“只有在有禮貌有文明的環境中生活才能愉快,人與人之間相處才能更加融洽,那么,這樣就可以減少很多不愉快的事件發生了。因此,我們必須對“禮貌”十分重視。
我聽了媽媽的教導,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要懂禮貌,受到別人幫助要道謝;見到長輩要問好;我們不僅僅在家里要尊敬長輩,在外面遇見老師,鄰居或其他長輩都要主動和他們打招呼。
現在我已經習慣這樣做了,大家都認為我是一個講禮貌懂事的好孩子,作為家里的一員,我會把我家的家風永遠傳承下去,讓良好的家風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精選篇5)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家家之訓”形成了“家家之風”。我們體會著父母言傳身教,老一輩的諄諄教導在生活中學到了很多。我的家庭是幸福而又溫暖的,在這家庭中成長,從牙牙學語的小嬰兒,到現在的亭亭玉立的小姑娘,伴隨我的是父母的教誨。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就因為這個“孝”字,還發生過一件事呢。記得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我正在做手工制作,我先從書上把東西剪下來,再把它們一一按照上面的對折,粘貼。過了25分鐘,所有的東西都準備完畢,我樂呵呵的,心想:只差樓梯沒有折了,我的灰姑娘劇場馬上完工。于是,我便先把背景打開,再把人物、建筑和植物依次用雙面膠固定在背景上。眼看作品就要完了,就差樓梯了。
我開始制作樓梯,我一個一個地折,一層一層地折。結果,我反反復復不知對折了多少次,都支撐不起來。這時,奶奶走過來親切地說:“我來幫你吧!”奶奶接過東西,開始折。過了一會,奶奶快折好了,我一把搶了過來,結果越折越不像,又遞給奶奶,我看奶奶弄不好了,心里又火,便沖奶奶吼道:“都怪你,把我的東西弄壞了!”奶奶聽了,不出聲。這里的一切都被媽媽盡收眼底,嚴肅地對我說:“悠悠,這是你不對,你怎么能對奶奶大聲吼呢?我平時是怎么和你說的,快道歉!”我聽了,臉紅得低下了頭,吞吞吐吐地對奶奶說:“對不……起,奶奶。”奶奶聽了,笑著說:“沒關系。”怎么樣,這就是我家的家風之一“孝”,我時時刻刻都牢記在心,除了這個,還有“誠實守信”、“勒勞節約”、“知足常樂”等,我就不一一介紹了。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精選篇6)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雖然我們是一個平凡的家庭,可也有著讓人敬佩的家風。
可每當有人問起家風是什么時,我們都會張開結舌,一個家的家風,里面包含的是規矩,是一個家族的文化。我們有著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的家風。因為父母有著這些習慣,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慢慢著也有了家風。
因為爸爸很忙,所以我們去很多地方都要要坐公交車,我們登上了公交車,慢慢習慣公交車的喧嘩與躁動,公交車上的人越來越多,空氣中彌漫著一絲惡臭,有很多老人沒有座位,可別人好像沒看見一樣,可媽媽突然站起身對身旁一位公公說:“您來坐吧”。那位公公說:“不用,謝謝”。媽媽讓公公坐,公公只好坐了下來,感激地說著謝謝。
我問起媽媽,“媽媽,你為什么要把座位讓給別人呢?”媽媽說:“這些老人年紀都比較大了,車上又這么顛簸,要是他們摔跤了可怎么辦呢?”我聽了媽媽的話,深刻感受到了媽媽尊老愛幼的品質,我也站了起來,把座位讓了出來。
不僅僅是媽媽有著這樣的好家風,爸爸也有著呢。
每次爸爸吃飯都小心翼翼,不把一粒米弄掉,盛飯時也只盛一些,他從來就沒有浪費過。
可有一次,爸爸看見了一個幫助貧窮地區的集團,立即捐出了三百元錢,我疑惑地想:為什么爸爸平時省吃儉用,還捐出有幾百元呢!我把我的疑惑說了出來,爸爸笑著說:“有好多人都過著貧窮的生活,有些山區里的孩子,他們都沒辦法上學,你說我們是不是也要對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呢!”
這就是我們的好家風,雖然并不重要,可我卻深深地刻在了腦海中,永遠記憶猶新。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精選篇7)
好的家風,成就了每一位有名的人士。
——題記
在茫茫人海中,我便是最渺小的一員。可亦在茫茫人海中,我找到了自己的歸屬地。那是一個常見的字,家。
家中,即有家風。我的家風只是一個平平淡淡的詞匯,那便是堅持。它,是爸爸對于廚藝的信心;它,是外婆為我縫補衣物的疼愛;它,亦是我學習路上的那一盞明燈。
爸爸是一名商人,每日忙于工作。那幾個月里,媽媽懷著妹妹在醫院的病床上。他不得不“白手起家”,來照顧我的衣、食、住、行。其中,他對于廚藝一竅不通。媽媽入院的次日早晨,他端著一盤黑乎乎的東西,招呼我:“快點過來吃飯了!”我看見盤子上的東西,生硬的嚼了嚼,吐了出去。“這是什么東西?”我吼道。爸爸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
后來,我每每看見他捧著菜譜,皺著眉,知道自己深深地對不起他,不應該發脾氣。
有一次,他留給我一張字條:趁熱吃。明明是如此平淡的字眼,卻不知為何戳中了我的淚腺,手擅抖地拿起勺子,吃了一口擺在一旁的蛋糕。那一刻,我想到了很多很多,想到了那盤黑乎乎的東西,想到了深夜廚房未熄的燈火,想到了對著菜譜懊惱不已的父親……我看著這盤蛋糕,一切源于爸爸的堅持。
如此之好的家風,也被我放在了學業上。
初中,壓力很大,而我也在一個很好的學校里讀書。第一次大考,年級69名,自然無所謂,可第二次大考,直刷刷地掉到89名。一直爭強好勝的自己,當然不甘心。
知道自己退步了后,逼著自己每天晚上9點鐘之前寫完學校的作業,之后的時間里都在刷題,買來的一本本輔導書,被我刷完了一半。
終于,大考來臨,我必須要一雪前恥。功夫不負有心人,考上了62名,我看著那一張成績單,一切源于我的堅持。
好的家風,成就了一個人;敗壞的家風,毀滅了一個人。我的好家風,堅持!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精選篇8)
在每個家庭中都有一些規規距距,這些規規矩矩也是家風越來越好。
家風相當于家的精神面貌,家風好,家的精神面貌也就好了。在往常的生活當中,我們家是這樣的。我們家這兒雖然談不上是農村,但是有很多的地和農田,爸爸媽媽每天起早貪黑的下地干活,回來時身上,腳上,難免會帶著一些土,一進屋,地上便多出了許多土和大腳印子,沒有人收拾,地上便有很多土,越積越多,非常臟。
對于沙發,起先收拾的干干凈凈,擦的非常閃亮,可是時間一長,沙發上的東西非常多,我們家人每拿一個東西,不用的時候隨手就放在沙發上,越來越多,自然也就非常亂,我也懶得收拾,因為收拾過后時間一長,就又恢復了原樣,收拾和不收拾的結果都是一樣。
這樣長期也不是辦法,家里這么亂,會產生很多細菌,人就容易生病。為此,我的媽媽就制訂了一些規矩,來約束我們:
1。不隨地扔垃圾,要隨手撿垃圾。
2。出門進門要換鞋,不許把臟鞋帶入屋內。
3。一星期內要大掃除3次,最低2次。
4。定期換衣服,注意衛生。
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規矩,卻約束著我們家人的行為,使我們的家變得越來越干凈,使我們家的良好風氣也越來越好。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精選篇9)
家是什么?家是一杯暖茶,給你溫暖和香味,家是一群音樂給你帶來快樂和美滿,家是你的避風港。俗話說得好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小窩。我就有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爸爸媽媽哥哥和我快樂的生活在一起,“庭院好像一個家,爸爸是樹,媽媽是花,我們是蝴蝶和小鳥……”這首歌唱出了我們一家四口。
爸爸媽媽還有哥哥都對我百般疼愛,使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家中的溫暖。每逢放學回來,媽媽都忙著為我們做可口的飯菜,爸爸坐在客廳看報紙。哥哥則負責輔導我做作業,并監督著我,我們一家人吃過飯后,哥哥和我總會和爸爸一起洗碗,讓親愛的媽媽放松一下。
在家里我最愛的就是我的小小世界,我的房間里有一張床,一張書桌,一個書柜,一個衣柜和一臺電腦,我每天在書桌上寫作業,讀書,看書,在大床上睡覺,有時候我還坐在電腦前輕松輕松。
有一次我考試取得了好成績,爸爸媽媽和哥哥便為我慶祝,爸爸親自下廚為我們做大餐,我和哥哥幫爸爸打下手,媽媽便在旁邊開心地看著我們。
家,不僅是一棟房子,他更是漂泊的避風港,靈魂的棲息地,良好的家風是一種很好的生活方式,我愛我的父母,我愛我的哥哥,我更愛我的家,良好家風在我家。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精選篇10)
良好的家風在一個家中的地位非常高,有了它才能讓家更好。
良好家風在我家。要學會禮讓,做人不能太自私。有東西擺在眼前不能總想要得到最好的,要把最好的讓給別人,只有這樣下次別人才有可能讓給你,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這句話說的一點兒也不假。要學會分享,有什么好東西不能獨吞,要與同伴分享。有句話說的好: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要尊師敬長。對于長輩一定要尊敬,長輩說你有錯,你也不能頂嘴,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對于長輩的話也要注意點,俗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長輩的經驗閱歷都比我們要多的多。要孝敬父母。百善孝為先,對于父母一定要孝。父母養育子女不容易,是個人就要孝敬父母,具體的做法可以借鑒《三字經》,圣人之訓。要趁早孝敬父母,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之時,你會后悔莫及。要樂于助人。幫助他人快樂自己,幫助了其他人,其他人才會幫助你。這和“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一個道理。這些都是我家的良好家風,有了他們,我在為人處事一道上會做的更好。
良好家風在我家,這些家風都在無形中規范著我,讓我變得越來越好。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精選篇11)
“家風”又稱門風,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生活作風,是一個家庭當中的風氣。家風是給家中后人樹立的價值標準,是每個個體成長的精神足印。
百善孝為先是我家的良好家風。
說到孝順,首先得說說我們家的大孝子爺爺。聽爸爸說,祖奶奶年紀大了,眼睛患了白內障,生活非常不便,需要別人照顧。爺爺為了方便照顧祖奶奶,把床安在祖奶奶的床旁和祖奶奶一個房間住著。當祖奶奶想要坐起來的時候扶她起身,當祖奶奶冷的時候為她蓋好被子,當祖奶奶渴的時候遞上一杯熱水。后來祖奶奶患了老年癡呆癥,有時連爺爺也不記得了,可是爺爺都沒有嫌棄她,照樣每天早起做飯,等祖奶奶醒了,把飯一口一口地喂給祖奶奶吃,經常說一些老人家能記得的往事,陪她聊天讓她不感到孤獨。我的爺爺真是一個大孝子!
爺爺用他的行動將孝道傳承給了下一代,我的爸爸對爺爺奶奶也是百般孝順。
爸爸的工作很忙,經常在福州和平潭兩頭跑。每次他一回到平潭,剛放下行李就跑到樓上看看爺爺奶奶,用暖心的話語,俏皮的說笑逗爺爺奶奶開心,奶奶一見到我爸爸就百病消除了。一次奶奶的腳趾擦傷了,留下一個傷口,因為奶奶患有糖尿病,傷口不容易好,常常要去換藥。爸爸就開著車送奶奶去包扎,兩三天就去一次,直到一個多月后,奶奶腳上的傷口完全愈合。
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的心靈,塑造著我的人格,家風對我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我的性格特征、為人處事及生活習慣等,每個方面都會打上家風的烙印。我要把孝順的優良家風傳承下去,當爸爸媽媽老了的時候,我要像爺爺照顧祖奶奶那樣服侍爸爸媽媽;我要像爸爸一樣,常常陪爺爺奶奶聊天,多關心老人家;現在我應該像姐姐一樣幫著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減輕媽媽的家務負擔。帶回一張張寫滿優的成績單和獎狀,讓爸爸媽媽安心。
我們將繼續秉承優良家風,踏踏實實走好每一個精神足印,快快樂樂地成長,最終走出一條完美的人生路。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精選篇12)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可以看出我國從古至今對家規的重視。
家,是我們成長的根據地,是我們感情的棲息地,是我們物質生活的基礎,是我們安全健康的保證。沒有了它,就像一只折翼的鳥,再也不能飛翔,就像一片枯黃的樹葉,再也不能重獲新生。
在我讀幼兒園的時候,我的爸爸媽媽就開始嚴格要求我了。有一次,我看見一次很酷的玩具,我非得讓我爸爸給我買,以至于我最后哭著在地上打滾兒。但是爸爸并沒有因此而心軟。并沒有給我買那個玩具。因此,我懂得了并不是我可以想要的就可以要到任何東西。 在我讀小學的時候,爸爸媽媽的工作很忙,由于外婆在家里帶我。每次外婆去接我,我就會向外婆要垃圾食品,外婆就會為我去買。有一次,外婆回老家有事去了,放學自己回家,就由我自己去買。由于人太多,最后我以踉蹌的步伐擠了出來。這時候,我想起了奶奶,那么大的年紀,還去擠,那是有多困難啊!于是之后,我就從來不讓她為我去買東西了。我懂了老人比我更需要照顧。
我國古代許多名家都是從嚴格的家庭中走出來的,我相信我的未來全身其中的一員。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精選篇13)
在課堂上,我總是會聽見關于一個好的家風與一個孩子成長的故事。這時,我的腦袋里就會充滿了疑問,什么是家風呢?我們家的家風又是什么呢?回到家中,我想媽媽提出了我的疑問。媽媽嚴肅的說:“我們家的家風有四條。第一,為人要善良。第二,要孝敬。第三,要誠實。第四,要學會感恩。之后媽媽就開始為我解讀這四條家規。
善良善良就是及時的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并盡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遇到不公平之類的事情,會主動去主持公道。幫助那些無辜的人。并時常去做一些幫助人們的工作。為社會帶來一點歡樂、溫暖、陽光。使社會變得更加美好。
誠實當你做錯了事情時,不要害怕,你需要誠實地說出自己的過錯,并承認自己的過錯,這樣的話你家就是個好孩子。而且,不僅僅是自己的做錯了事情要勇于承擔,當別人做錯了事情時,你也不能包庇他。這樣子你只能害他。會讓他變得更加不誠實。所以面對任何事情你都要誠實的回答。
孝敬童年時、嬰兒時,媽媽和爸爸都,十分費勁的把我拉扯大。他們早出晚歸,就是為了我和弟弟的生活變得更好。他們把煩惱隱藏在心靈深處,不讓我們知道,問的就是讓我們在歡樂中成長。所以長大后,我們也要孝敬父母,讓他們也過上歡樂的生活。讓他們像現在的我們一樣沒有任何煩惱,每天臉上都掛著微笑。他們現在每天都這么勞累,我們長大后,也該讓他們歇一歇了。
感恩當別人幫助你的時候,你也回去感恩與他。當他有困難時,你也會去幫助他,感恩他。就像我們感恩與父母一樣。當我們被困于困境當中時,別人拉了我們一把。如果別人被困于困境當中時,你會拉他一把,還是置之不理呢?如果是我,我就會去幫助他,因為他幫助了我。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顆感恩的心。
于是我每天都牢記、遵守著這四條家規。相信吧!我會在這優良的家風熏陶下成長得非常好。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精選篇14)
最近,我讀了《浙江好家風》這本書。這本書分為學習篇,修身篇,治家篇,處事篇,愛國篇五個部分。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
從古至今,我們浙江人的好家風代代相傳,成就了許多名人。我為自己是浙江人而感到自豪與驕傲。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我們家的家風是:助人為樂。我的媽媽是一位老師,爸爸是一位公務員,從小,父母就教育我: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有一年,媽媽班上有個小女孩的父親因病去世,爺爺又身患重病,喪失了勞動能力,母親不堪生活的重擔,遠走他鄉,改嫁他人,年邁的奶奶成了家中的頂梁柱。從此,小女孩的臉上再也沒有笑容。媽媽知道了她的情況,經常把她接到家中,給她關愛與溫暖。那年暑假,我爸爸還帶著她去烏鎮旅游呢!小女孩的臉上終于展現出了久違的笑容。
父母的言傳身教對我的影響頗深,如今,我早已接過父母手中的愛心棒,將一份份愛心傳遞了出去。
記得在我五年級的時候,學校組織了一次聯誼活動:將農村學校的一些學生接到我們學校生活四天。他們由我們學校的學生自愿認領,放學后,跟我們回家,和我們同吃同住。于是,我家里就迎來了一位小客人——小邱同學。很快,四天過去了,我們在分別時,互相留下了聯系方式。
放假后,我和爸爸帶了許多禮物去看望他。當走進他那破舊不堪的房子時,我們才知道,原來他爸爸是殘疾人,她媽媽在生下兩個弟弟后就離家出走了,生活的重擔都落在了年邁的爺爺奶奶身上。知道這一切后,我的心無比沉重。回家的路上,我和爸爸決定幫小邱籌集一筆錢,為他以后上初中做準備,而且還要將他接到城里,讓他接受更好的教育。
皇天不負有心人,在我和爸爸的努力下,終于為小邱籌集到了一筆錢,而且我爸爸還幫他聯系學校,如今,他已經進入處州中學的重點班學習。我和爸爸都為他感到非常高興。周末的時候,我還會約他到我家來小住幾天。我們去萬地購物,看電影,我還教他騎自行車……
人們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什么樣的父母就會培養出什么樣的孩子。我想,這就是家風的魅力和神奇吧!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精選篇15)
父母,在成長過程中并不陌生,如《傅雷家書》中的父親,以寫信的方式影響著孩子、教育孩子。我的父母也是用心良苦的,用良好的家風伴我成長!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歌頌母親慈祥、有愛的偉大形象。那一次,是母親的寬容,慈祥伴我成長,第一次,真正覺得自己長大了。那天,母親如往常出去買菜,留我一人獨自在家,本來一切那么平常,可不知怎的,當我看見母親房中擺著一個漂亮的花瓶,我的心像被鉤子勾住了一般,禁不住拿起瓶子欣賞,突然,“啪!”的一聲,我全身冒著冷汗,心想:這下完了,我打碎了母親最喜愛的花瓶!于是,我立即跑去將房門上鎖,再飛快地跑回“案發現場”盯著這堆閃著似淚光的碎玻璃,在深深的懊悔與恐懼中,我漸漸的睡著了。
“嘭嘭嘭,快點開門呀!”房門外傳來母親的聲音,我被驚醒,猛地從床上跳起,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躊躇不決到底要不要開門?忽然的,我隱隱約約地聽到門口傳來幾聲哭聲,我急躁的心平息了,就像大海般的平靜、安詳。我打開了房門,“對不起!媽,我想……”話音未落,母親緊緊地抱住我,看到了房間內的那片“狼藉”她說:“我很擔心你,無論你做錯了什么,你用心道歉了,你勇敢地打開了房門——更是你心中的那扇門!所以,今天你長大了,媽媽以你驕傲!”我哭了,沉浸在母親的慈愛,更是寬容。
母親的“風”是寬容、勇敢、愛人,這些種種伴隨著我的成長。而有一種“風”是嚴厲、穩重如山,更是一絲不茍的。一次普普通通的進餐,父親卻使我懂得了不凡的意義。那天中午,我與父親兩人一起吃飯,看到桌面上有湯,便自然地拿了一柄勺子放置在我的碗前,突然,父親放下筷子,一臉嚴肅地看著我,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無論你與哪位長輩共同吃飯,應該由長輩先動筷,如果餐具不齊,應該主動拿給他。”我點點頭,盡管心有百般疑惑,可仍舊這么做了。久而久之,我漸漸地習慣了,不論是與哪位叔叔阿姨吃飯,他們都會如一地夸我有禮貌、真文明。聽到這些,我才明白。父親是教導我做一個尊重長輩,懂禮貌講文明的人。
母親與父親的兩股家風,讓我在這樣的一個家庭中,學會了很多,明白了,良好的家風伴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