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傳承良好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
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中孕育了無數(shù)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其中很多傳統(tǒng)美德是以“家風”的形象代代相傳、延續(xù)至今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傳承良好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關于傳承良好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篇1)
“一粥一飯,當思來自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堅。”每當看到這句話,就想起了爺爺常對我說的話。
我的爺爺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雖然現(xiàn)在年紀大了,很少做事,但他還是經常教育我們要愛惜糧食。我們小時候,他告訴我們李紳的《憫農》,并且常常說:“每一粒米都是汗水換來的,俗話說‘一粒糧食一粒汗’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他在家主張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費糧食。這是——儉養(yǎng)德。
除了這,我們家還有另一條家規(guī)——孝當先。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我家也崇尚這一條,孝其實很簡單,早上起床為父母,爺爺奶奶各泡一杯茶。在他們累時為他們揉揉肩,他們工作回來之后,為他們倒一盆水泡泡腳,在他們吃飯時為他們夾一塊肉,在晚上睡覺時問候一句晚安,孝,就是這么簡單。不僅我們這樣,爺爺更是做出了表率。我的爺爺大約5歲就沒有了母親,后來,他的爸爸又娶了一位,也就是現(xiàn)在的太太,爺爺跟著太太生活了約6、7年,之后便出去做事了。太太有3個兒子,1個女兒,但是沒人養(yǎng)她,結果,爺爺養(yǎng)了太太22年之后,太太的小兒子,也就是我的幺爹,把太太接去住了約7年。今年太太已經97歲了,又送回了我們家,爺爺盡心盡力的關心她的冷暖。因為爺爺說:“好歹是跟太太生活了幾年,要報答養(yǎng)育之恩。”這就是我爺爺要教導我們孝為先的原因。
爺爺是一個平凡的人,但爺爺?shù)脑捠刮医K身受益。我一定會遵守我們家的家規(guī)——儉養(yǎng)德和孝當先。良好家風,從我做起。加油!
關于傳承良好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篇2)
今天早上的時候,陽光明媚,爸爸媽媽說來說去的,商量著今天早上去哪呢?去小將?去回山?我決定了先去回山,再去小將。他們非常贊同我的意見。
我們一起拿著好吃的東西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我們坐著小轎車去了回山的方向上,沿著彎彎曲曲的盤山公路,我們到了回山。我們一起去回山的,不,不止我們三個,還有哥哥姐姐妹妹一起來了,而且要一起去探親呢!
隨后我們吃了個午飯,說說家常話就下來了,我們在家里先準備了一下,爸爸媽媽實在太會磨蹭了,我說先下樓了,我就“唰”的一下就跑到了樓下,我開始在樓下耐心的等待著,等了會兒,我實在等不下去了,我一個人跑了下來,大聲地跟媽媽說:“我在叔叔的理發(fā)店里等!”媽媽給我一百元去買水果,十元的橘子,還有一串香蕉,只要二十元,爸爸媽媽知道后,直夸我挺會買東西的。
我們的車子來了,和哥哥一起去小將看望外公外婆,我們說了幾句話,就下來了,下來前拿了很多東西,有毛豆,有青菜、菠菜,有番薯,還有野生的獼猴桃……收獲多多,這個星期看來不用買蔬菜了,都是綠色環(huán)保的蔬菜,我可有口福了。
我們回來了,一天的牢累并幸福著。開始整房間,爸爸媽媽正在整理自己的東西,我在整我自己的房間,你看,我們家的人多么的勤勞啊!而且我媽媽也很講衛(wèi)生哦!比如:媽媽吃東西前都要洗一遍手,就連我想要偷懶的人也被我媽媽調教過來了。
你看看,這就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關于傳承良好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篇3)
家風是家的傳承,是家的風氣。它如同我們的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我們家的家風也跟浙江許多戶家庭一樣,有著優(yōu)良的傳統(tǒng)美德。
有一首詩叫作“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而我父母也從小這樣教育我的。記得小時候,有一天,我實在吃不下飯了,就把米飯給倒了,沒想到,我就聽到了爸爸媽媽嚴厲的斥責聲,“你怎么能把飯倒了呢?你應該珍惜糧食,如果這個是你種的大米,收獲的糧食給人倒了,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我不過是倒了一碗飯而已嘛,至于這么大驚小怪嗎!”我心里很委屈。爸爸語氣稍微柔和一點兒對我說:“璐璐,剛才是我聲音對你大了一點,可是你想一想,現(xiàn)在有這么多山區(qū)里的孩子,吃不飽穿不暖,但我們城市里的人還總是把剩菜剩飯扔掉。”話音剛落,媽媽用慈祥的目光看著我,然后勸我說:“剩余的飯還是吃了吧,這么點飯吃完就當是積德。”他們注視著我,我都有點不好意思了,頓時我的小臉變得紅撲撲的,也知道了自己的錯誤,拿起碗筷吃得一顆不剩。我低下頭,說:“爸爸媽媽,我以后再也不會浪費糧食了,對不起!”爸爸就好像變了一個人一樣:“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我們一家子又充滿了笑聲。
家風就像我人生的指南針。指引我方向;家風就像為我鋪的小路,讓我踏著它繼續(xù)前行。這種勤儉節(jié)約的家風讓我受益匪淺,我也希望這種良好的傳統(tǒng)美德能夠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發(fā)揚下去。
關于傳承良好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篇4)
何為家風?家風是一個家庭的傳統(tǒng)風尚和信仰,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現(xiàn)代傳承,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家風也是一個家族歷經歲月的沉淀,世世代代的相傳,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優(yōu)良的風氣,是一種讓后代繼承人立身于社會,讓后代繼承人終身受益的品質。
治家嚴,家乃和;居鄉(xiāng)恕,鄉(xiāng)乃睦。如果一個人從小就受良好家風的熏陶,那么在生活、處世上則會有“法”可依,堅守內心。人無信不立,誠信,是立人之本。無論對人還是對事都要把誠信放到第一位。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我要勤儉、孝敬,做一個善良、正直的人。做人做事要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千萬不能投機取巧鉆空子,不能貪小便宜,那樣是對自己不負責任,遲早是要吃大虧的。爸爸媽媽還經常給我講一些歷史上的故事,以及報紙上登載的新聞,用生動的例子告訴我,腳踏實地對我的成長和我的未來是多么地重要。如今,我也牢牢記住了媽媽的話,在學習上認認真真,做人和對待身邊的人老老實實。我要像媽媽期望的那樣,做人就要做個認真踏實的老實人,即使不能做像雷鋒叔叔那樣的大好人,起碼也要做一個對得起自己良心的善良的、誠實認真的好人!
我們要對家風有更深入的了解,傳承向善向美向上的文化基因,積極傳播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樹遠大理想,從當代學生做起。好家風是一束陽光,照亮人生的道路;好家風是一滴水,讓一滴滴的水匯成一條小溪;好家風是一盞明亮的燈,照亮了我們前進的的道路....
關于傳承良好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篇5)
“愛國如愛家,愛家如愛國,人講精氣神,國講正清和;家風連國風,國風興家風……”每當聽到這首《中華好家風》,我就想到了那一次,媽媽對我的教導。
以前,我每次吃完了東西都會隨手一扔,不一會兒家里就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垃圾,讓人看了很是不舒服。這時,我那勤勞的媽媽二話不說,拿起掃把就開始打掃起來,不一會兒她的頭上就爬滿了汗水,但是從來不喊一聲苦,叫一聲累。
這天,家里來了許多客人。客人走后,客廳,房間都亂糟糟的,我還在沙發(fā)上吃著零食。媽媽又準備打掃了,看到沙發(fā)上的我,語重心長地說:“孩子,你長大了,也是家里的一份子,你可以一起來打掃衛(wèi)生了,而且一個干凈的家會讓我們的心情也變得舒服,不是嗎?”聽了媽媽的.話,我心想:是啊,我已經不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朋友了,該做些事情了,該懂事了。我沖著媽媽笑著說:“好的,我馬上就來。”
我先打掃客廳,地上的垃圾真是多,桌子上的也數(shù)不勝數(shù),一開始有些手忙腳亂。媽媽看了,指導我:“先拿空的垃圾袋,把大的垃圾撿到垃圾袋里,小的抹到地上再掃。”我一直彎腰撿垃圾,時間長了,腰酸了,腿麻了,說不出的難受。想著媽媽說的話,想到平時自己總是隨手扔垃圾,真的難為情。撿好垃圾,掃好地,我又認認真真地把地拖了一遍。
在家里變得勤勞的我,在外面就更不用說了,再也不會亂扔垃圾了。勤勞的家風,我傳承下來了。
關于傳承良好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篇6)
人們都說,家長是最好的老師,我回頭看看走過的路,一想,可不是嗎?爸爸媽媽在我犯錯的時候會安慰我,讓我積極改正。父母教育我的事情太多太多了,下面我來給你講一講吧。
有一次,我正在看書,這本書足足有200多頁,有十幾萬字,我看得津津有味,但我看得很快,三個小時就會看完了。結果,爸爸發(fā)現(xiàn)了以后,我以為爸爸會表揚我,反而我被爸爸批了一通:“你難道不知道看書要認真嗎?如果你只看個熱鬧,還看書干什么呀?”然后,爸爸語重心長的說:“看一本書就得認真看,不能光湊個熱鬧。還有在看書的時候,要看完整的一個故事。看出這個故事里的道理,而且得知道用到哪里,如果只說不做,等于沒有知道,只有知行合一,才算是知道。”聽了爸爸這么一說,我才明白了,爸爸的良苦用心。以后看書要認真思考,學以致用。
還有一次,我對老師,作業(yè)布置太多而苦惱,媽媽知道后,告訴我說:“老師也是為你們好,因為你學習是給自己學的,不是給老師學的,而你學過的知識別人永遠也拿不走。”聽了媽媽的一席話,才明白了老師為什么布置作業(yè)了?他是為了加深我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認真完成家庭作業(yè),是我們學習的重要方法。
父母是我的人生中最明顯的指路牌,所以,讓好家風好家教,繼續(xù)傳揚下去吧。
關于傳承良好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篇7)
每人的心中都會有四五條父母要你銘記于心的家訓。我也不例外,此刻就讓你來跟我體驗一下我家的家風吧!
有一年新年,我遠方的姑姑來我家做客,爸爸讓我去接大姑,要我客客氣氣的跟大姑打招呼、熱情的.和大姑打招呼、熱情地幫大姑拎東西。我把大姑請進了屋里,姑姑坐下了,我突然發(fā)現(xiàn)桌子上有水,我就想去擦水,媽媽立刻把我叫了回來,說:“你在擦水的時候要注意一件事,不要朝著客人的方向擦,這是對客人的不敬,要往自己的方向擦。”我當時還嫌媽媽嗦呢。飯做好了,是我最愛吃的餃子,我要吃了,爸爸趕緊攔住了我,說:“孩子,等一下,吃飯的時候要等客人,這是禮貌。”姑姑坐下來吃飯的時候,還夸我是懂事的好孩子呢。
記得還有一次,我在家里自己做木偶,做木偶的事對我這個笨手笨腳的男孩來說簡直是天大的難事。做木偶既費時有費力,做到一半我就生氣的把木偶扔到了一邊,坐在邊上生悶氣。這是爸爸走了過來,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這只是人生當中很小很小的挫折,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時要有不服輸、堅持不懈的精神,再苦再難也要堅持,只有堅持才能取得成功。”聽了爸爸的話,我又重新拿起了木偶,耐心地做出了一個木偶。這只木偶到此刻我還一向保留著。
就是這樣,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我、教育我、鼓勵我。教育我怎樣做人、怎樣為人處事,就應具備著什么樣的精神,使我健康、快樂地成長著。此刻我也漸漸懂得了,父母為什么要對我進行這樣的教育:因為我們是祖國的期望,祖國也要靠我們這一代去建設。
這就是我的家風,相信你們的家風也和我一樣吧!
關于傳承良好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篇8)
要說好家風,我家的好家風是勤勞和守時,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守時是誠信的一種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家風是一個航行燈、一個風向標指引著我們。
早上,不到五點鐘奶奶就起床了,起來的時候,我也醒了,發(fā)現(xiàn)天還沒有亮呢!奶奶總是輕聲輕腳的穿上衣服,生怕打擾了我們的睡眠,給全家人做早飯,做完早飯,又開始忙東忙西---奶奶先用凈水把拖布涮干凈,然后就開始擦地,再然后,用電磁爐燒一鍋熱水,讓我們全家有熱的水可以刷牙洗臉。大約到六點鐘,我的爸媽也陸續(xù)起床了。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奶奶的影響下,我和媽媽也被帶動起來,早晨從來不貪床,即使是節(jié)假日也不例外。每天早上奶奶忙著給我們做飯,媽媽忙著打掃房間,而爸爸卻在聽音樂,我在念英語。不到七點,奶奶的飯做熟了,媽媽把房間也收拾的干干凈凈,我更是收獲巨大,把英語單詞背得滾瓜爛熟!接下來就是我們全家其樂融融地坐在餐桌旁享受美餐了!俗話說得好啊,一天之計在于晨,早晨這段時間我還真是蠻享受的'嘛!
我家祖孫三代早起不貪床,守時更是是我家的一個良好的家風。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時間時,媽媽總是要提早幾分鐘到達。她說,這樣,才不會讓別人等我們。有一次我和媽媽參加聚會,媽媽對我說,你快點,時間快到啦,我說離約定的時間還有好長時間呢。媽媽鄭重其事地對我說“咱們要提前幾分鐘到,不能讓別人等咱們。”我還戲謔道"寧教天下人等我,休教我等天下人"。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著媽媽,養(yǎng)成了守時的好習慣!
一個好家風是家庭的航行燈,是家庭的風向標,每個家庭的家風都是好的學習典范。
關于傳承良好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篇9)
家風就是每個家庭的道德標準:誠實、勤奮、節(jié)約。
勤儉節(jié)約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因為我爸那一輩從小生活拮據(jù),所以不管吃、穿、用、度都非常節(jié)省,久而久之,我也漸漸的受到了節(jié)約的熏陶,因而養(yǎng)成了許多優(yōu)良的習慣:愛惜糧食、珍惜時間、合理用錢……
當然,過程是非常艱辛的.,家人為了讓我養(yǎng)成習慣,不惜對我嚴格要求,哪怕犯了一點兒錯誤都會立即讓他們火冒三丈。所以,我也盡力地去做,默默地去忍受,因為我也知道這是優(yōu)良的習慣。但是有一次我卻受到的嚴厲的懲罰。
記得有一次,吃早餐的時候,眼看要遲到了,我趕緊吃著蛋炒飯,但非常難吃,情急之下,我索性把吃到一半的蛋炒飯全部丟進垃圾桶里,然后長舒一口氣,背著書包揚長而去。下午放學回來時,發(fā)現(xiàn)爸爸坐在沙發(fā)上,陰沉著臉,喝道:“羅皓揚,過來!”我聽了不僅寒毛一豎——因為通常會有大事發(fā)生。果然,爸爸把我叫過去后,先用各種大道理訓斥我,再對我用荊條用力狂抽,并且要我發(fā)誓以后不要浪得糧食……訓完后,我不顧一切沖進臥室,捂進被子里哭了,淚水沾濕被子,好不容易安靜下來,我又細想:“這畢竟是我不對啊,要是我不浪費糧食,他不是就不會罵我嗎?”于是,我停止了對那事的耿耿于懷,繼續(xù)努力節(jié)約,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養(yǎng)成了這樣不易養(yǎng)成的習慣。
節(jié)約,多么普通的詞兒,但又是多么難養(yǎng)成的習慣,這就是屬于我的習慣,屬于我醉可貴的品質!每當想起節(jié)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熟悉的詩則會立刻浮現(xiàn)在腦海中,久久不散……
關于傳承良好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篇10)
大概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吧,作為高級工程師的老爸會把“學習第一”作為口頭禪,作為教師的老娘會時常念叨“應該文質彬彬”。這兩句把我耳朵都磨出厚繭的“圣詔”也可以說成是我的家風。
從記事起,每逢來客,都會看到父母滿臉堆笑,落落大方接待客人。于是,不是一頓香甜可口的飯菜,便是一場“之乎者也”類的高談闊論。我和哥哥則不問不開口,有問必答,大人說話不插言,大人吃飯不上桌,于是博得了客人的夸獎:“你家的孩子真懂事。”“不愧是知識分子,就是與眾不同。”但是平時,淘氣的我和哥哥會時不時“犯上”的。例如給睡覺的老爸別上一只發(fā)卡,再梳兩個標致的小辮,于是老娘手執(zhí)笤帚將我們統(tǒng)統(tǒng)趕到廁所或陽臺上,還能夠聽到老爸的怒斥:“竟敢在皇上頭上動土。”
雖說是90年代了,但由于封建意識的影響,父親總是用些封建教育方法來管制我們。但正是這些教育方法,使天生賤皮子的'我和哥哥在學習上總是名列前茅。每當夜晚;家中從無嘩啦啦的搓麻將聲,也無地動山搖的音響聲,只有我和哥哥寫作業(yè)的沙沙聲和父母翻書報的聲音。有時,全家人也會為了一道數(shù)學題而爭得面紅耳赤。但畢竟是封建的教育,于是出現(xiàn)了一切的封閉政策!收音機不讓聽,假日不許出去游玩,似乎想讓我和哥哥成為書呆子。不,連課外書也只能夠在廁所或被窩里偷看。我真想對父親說:“都90年代了,老掉牙的教育方法也該改改了。”但怯于父親的威嚴,話到嘴邊總是又咽了回去。
這就是我的家風,有利有弊。但我堅信,隨著時代的進步,新時代的家風會落腳于我家。我的家庭將變得更充實,更美好!
關于傳承良好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篇11)
“少年強,則國強。"這個“強”是強大的意思,也是人們都知道的一句話,但一問道“你家的家風是什么?”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家的家風是‘強’。”很多人可能會不明白,不急,請聽我娓娓道來。
這個“強”并不是強者的意思而是堅強、頑強。
爸爸有著一雙強壯、有力的肩膀,可以扛起整個家。媽媽沒有工作在手機上找活干,每天都在用勤勞的雙手努力工作掙錢,還盡心照顧我們,一天到晚像個急驚風似的,忙來忙去的。爸爸媽媽為了給我們一個幸福的生活,付出了許許多多的精力和心血,讓我們一起加油!
論堅強,姐姐最棒。在姐姐16歲那年,剛好上高一,也不知道老天爺為什么如此狠心竟送給姐姐一份獨特的“禮物”——嚴重的腦出血。在一年里做了2次手術,那時的我才4歲什么都沒印象,只聽大人提起過,姐姐哭得眼睛都腫了,光是看著都會心疼。命運似乎和她開了一個大玩笑,而姐姐就勇敢地向命運宣戰(zhàn)。當姐姐躺上手術臺時,她的眼睛緊緊地閉上,但她卻想(手術結束后)“有的人生來就有一個富裕的家庭,有的`人卻生來就在一個窮苦的家庭,命運啊,你雖然能給每個人不同的家庭,但每個人的人生是要靠自己改變的,我要戰(zhàn)勝你——命運!我絕對不會認輸!”姐姐,加油!我和爸爸媽媽永遠是你堅強的后盾!
或許是受到了姐姐的影響,或許是受到了媽媽的言傳身教,我也慢慢地變得堅強起來。學習不再偷懶,我要變得好學起來,不管在學習上遇到了多大的困難我都要勇敢地去面對、克服它!
我要自豪地告訴大家:這就是我家的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