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一年級語文下
經過一段時間的語文科目教學活動,作為一年級語文老師的你一定有著許多的收獲,那么你知道如何寫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嗎?它會對你教學帶來積極的影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教案一年級語文下,希望你喜歡。
教案一年級語文下1
一、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12個字,會寫6個字,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讀出自己的語感。
3.了解課文內容,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親人的惦念。教育孩子從小懂得關心、熱愛家人。
二、教學重點
1.會寫6個會寫字,特別是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分析字的結構,辨析字形,培養獨立寫字的能力。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感悟課文中飽含的親情。
三、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讀中感悟,激發閱讀愿望,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情感體驗。
2.創設真實情境,引導學生把對課文的感悟轉化為對自己家人的關愛。
四、教學準備
1.識字、詞語卡片
2.布置學生收看天氣預報
3.重點語句投影片
五、教學時數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激趣引情。
1.同學們,你們收看過天氣預報嗎?誰能說說今天的天氣情況?
2.你收看天氣預報時,最關心哪里的情況?心情有什么變化?為什么?
3.有這樣一家人,天天隨著天氣預報的情況,一會兒擔心,一會兒高興,一會兒又心焦,這是怎么回事呢?讓我們快來讀讀課文吧!
(二)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1.借助拼音朋友,認真讀準每一個字音,并把生字畫出來。
2.同桌抽讀識字新詞卡,互相幫助讀好每個詞的字音。
3.把會認字朋友放回課文中,學生再次練讀,并標出自然段序號。
4.指名讀書,師生評議,教師重點指導學生讀不好的語句。
(范讀或引讀。)
(三)整體感悟,重點質疑。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想一想課文每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全文又寫了什么?然后練習說一說,注意把話說完整。
2.再次讀文,把自己不懂的詞語畫出來,先在小組內討論解決,再拿到班里討論。
3.分小節指名讀,同學們會有什么感受?
(四)創設情境,體驗真情。
1.導入:這個故事,會發生在每一個同學的家中,爸爸出差了,咱全家人怎樣時時刻刻惦記著他呢?
2.從二、三、四小節中自選一小節,反復練讀,把你的真情讀出來。
3.評讀引導:你從哪聽出了關愛和擔心?
例:第二小節,“奶奶直念叨爸爸沒帶棉襖。”如果你是奶奶,你會念叨些什么?把你這種心情讀出來。
4.自讀第五小節,你能讀懂什么?是從那些詞句讀出來的?——引導學生感受一家人對爸爸的關心。
(五)自主表達,抒發真情。
1.生活在這樣溫暖的家里,你有什么感受?
2.你能像小作者一樣,也說說你溫馨的家嗎?先自己練,再和同桌互相說,幫助對方把語句說生動。
第二課時
(一)積累詞語,品讀欣賞。
1.生生交流,指導積累:
學完這篇課文,你最喜歡的詞語有哪些?
2.把這些詞語,反復誦讀,然后抄在積累卡上。
3.你能用上幾個詞語,說一個完整的句子嗎?
(二)自主識字,掌握生字。
1.觀察本課的生字,按結構把字分成兩類:
(1)獨體字:南、萬。其中“萬”的筆順是:
(2)上下結構的字:關、方。
2.獨立識字:觀察字形、描紅體驗,哪些字、哪一筆容易寫錯?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
3組詞識記。
4.抄寫字頭,完成生字作業。
(三)課外延伸:開設氣象預報小專欄。
教案一年級語文下2
教學目標:
1. 了解有關氣象的基本知識:天氣、氣象、氣候的含義與區別。
2、了解動物對天氣變化的特殊反應。
3、知道天氣預報的出臺流程。
4、能夠識別預報天氣的常用圖標,會看天氣預報。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 談話導入,確定主題。
同學們,今天的天氣怎么樣啊?(……)那明天的天氣會什么樣呢?誰知道?你知道嗎?我們如何才會知道呢?誰來替大家想想?我們每天回家都看電視,聽廣播,有沒有什么節目告訴我們明天的天氣呢?(看/聽天氣預報)看來大家都收看過天氣預報,現在我先把它給寫下來。(板書:天氣預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些跟天氣預報有關的科學知識。
2、 討論交流:天氣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關心天氣預報的意義。
同學們,我們知道電視里,廣播里,每天都定時的為人們播放天氣預報,由此可見,天氣預報對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定很重要。現在,我們先來分組討論一下:為什么我們要了解每天或一段時間的天氣情況,了解天氣情況對我們有什么好處?還有哪些人比我們更加關心天氣,為什么?(如漁民、旅客、農民、戰士、建筑工人等。) 一會我們再來交流。好,開始。(增減衣服,帶雨具,選擇時間出門,耕作,出海……)
同學們說的都很對,由于天氣變化影響著生產、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活動,所以天氣預報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因此,我們要學會如何正確收看或收聽天氣預報。
在學習如何正確收看天氣預報之前,我們先來分清兩個跟天氣預報有關的科學概念。
3、科學概念: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天氣預報是由氣象臺發布出來的。那么,天氣和氣象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呢?下面請看這兩個概念:
氣象:大氣中的冷熱、干濕、風、云、雨、雪、霜、霧、雷電等各種現象。比如,我們說:“下雨了”、“刮風了”等等,指的是一種氣象。
天氣:是指短時間內各種氣象的綜合狀況。例如,我們可以說:“今天天氣很好,風和日麗,晴空萬里;昨天天氣很差,風雨交加”等等。
對于這兩個概念,我們可以說,天氣其實就是各種氣象的綜合。
4、動物的一些行為可以幫助人們預知天氣變化。
下面我們來調節一下,看一幅連環畫,名字叫《下雨了》,請大家把書翻到21頁。(請同學來分段朗讀。)
從這個連環畫里面,你獲取到哪些下雨前的特殊現象呢?(空氣悶、龜殼上結水、燕子低飛、烏云)。很好,那么除了這些之外,你還知道哪些事物和現象也可以用來預報天氣呢? (……)大家說的都很好,看來你們平常很注意觀察,真是很有科學家的潛質。下面我們來看看書上還給我們列舉了哪些例子。P21
5、氣象臺利用現代科技制作天氣預報的過程。
同學們,雖然很多動物和事物的現象可以為我們預報天氣變化,但都很粗略,不夠詳細和具體,而專業的氣象臺卻可以利用現代化高科技為人們精、準、快的預報天氣。下面就讓我們來分析一下,氣象臺是如何制作出天氣預報的。請大家看書上22頁的圖片,小組成員共同觀察每一個小圖片與它們之間的箭頭方向,分析一下天氣預報的制作流程是怎樣的。(3分鐘左右之后學生表達匯報)。
這幾位同學分析的很到位,這幅圖基本說明了天氣預報的出臺過程,我們大致可以把這些過程劃分成三個環節:首先是“搜集信息”,通過氣象衛星、談空氣球、氣象飛機、氣象雷達、氣象站來搜集大量的氣象信息。然后通過氣象臺的專業人員分析數據,“處理信息”。最后,通過電視臺、收音機、手機等通訊設備來“傳遞信息”。
6、識別預報天氣的常用圖標。
現在,我們來學習一些天氣預報中,常用的氣象圖標含義,請大家來看老師手中的圖標卡片,你來猜猜它代表什么含義:
晴,多云,陰,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雷陣雨,小雪,中雪,大雪,霜,霧,霜凍,冰雹,沙塵暴。
下面我們來看幾個城市的天氣預報(出示卡片,請學生來為大家講述圖片上預告的是什么天氣)。
教案一年級語文下3
一、以情導入:
1、播放從中央1套錄制的天氣預報全段錄音。
2、詢問學生最關心哪兒的天氣,并說出為什么。
3、導入語設計:“老師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家人,他們天天都看天氣預報,并且在看的時候還會一會兒高興,一會兒心焦。這是怎么回事呢?讓我們來讀讀課文吧。”(板書課題:《天氣預報》)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兒歌有幾節組成?
2、互相讀一讀課文,糾正讀錯字的讀音。
3、出示詞語卡片檢查認讀情況。
4、指名匯報讀書情況。
三、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1、范讀課文。
2、指名朗讀第一節。問:全家人為什么要天天看天氣預報?
3、小組討論學習:“家里的哪些人在關心爸爸,怎么關心的?”
(用筆畫一畫是哪些人,讀一讀是怎么關心的)
4、匯報學習成果:
課件上紅點標出人物,指名分節讀讀大家是怎么關心爸爸的。
5、指導讀書,問:你喜歡文章中的誰?讀一讀。讀得好,表揚,還問一問為什么這樣讀?
A、指導讀第二節。
(1)、視覺感受哈爾濱的寒冷,為理解句子做鋪墊。
播放寒冷的哈爾濱圖片,問:學生的感受。
(2)、聽覺理解句子:
播放奶奶說話的錄音帶,幫學生體會“念叨”。
(3)、讀出關心之情:
比較句子:A、奶奶直念叨爸爸沒帶棉襖。
B、奶奶念叨爸爸沒帶棉襖。
(4)、延伸:“奶奶會念叨什么?”
(5)、比賽讀句子,評出朗讀之星。
B、指導讀第三節。
(1)、播放海南天晴時的圖片,問:爸爸出差到了這兒,你們感覺這里怎么樣?
(2)、老師渲染:聽到海南這么熱,媽媽又擔心起來了,你們能學學媽媽來關心爸爸嗎?
(3)、小組內互相聽聽對方讀得怎么樣,選一個讀的的,等會讀給全班同學聽。
(4)、老師采訪讀的好的同學,問問他把哪個詞讀重了,為什么這么讀?
(5)、全班再讀此節。
C、學生自讀第四節。
用打擂臺賽的方式充分讀這一節。
突出讀“千萬”、“大”。
6、再次合作學習:“全家人為什么天天隨著天氣預報,一會兒高興,一會兒心焦?”
(實為學生自由再讀兒歌)
四、齊讀兒歌。
五、拓展:
1、學了這首兒歌,知道了什么?
2、畫一畫、說一說,或寫一首小詩,表達家人之間是怎樣互相關心的?
3、同唱一首自編的“幸福”歌。
歌詞:我的家庭真幸福,爸爸、媽媽、奶奶和我,大家相互都關心,每天過得很開心。
板書設計:
天氣預報
爸爸
奶奶 媽媽 我
關心
教案一年級語文下4
一、教材簡說
在景色秀麗的江南水鄉,一個男孩撐著小竹排順流而下,他觀賞著兩岸美麗的風光,感覺自己如同字畫中游覽一樣。課文貫穿著一條明顯的情感線索,易激起學生身臨其境之感。小竹排順流而下,“鳥兒唱,魚兒游”,表達了作者歡快的心情。課文對兩按樹木、禾苗的描述,飽含著贊美的感情。全詩形象生動,語言優美,節奏感強,適宜學生誦讀。
二、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王、中、葉、打、江”5個字,認識“豎鉤”和“提”兩個筆畫和偏旁“艸”。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是美麗、富饒的地方,萌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四、教學準備:課前收集江南有關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認字入手 導入課題
1.小朋友,現在看老師寫一個字,如果你認識就把小手舉起來。(板書“排”)
2.(指名讀)你是怎么認識這個字的?(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誰愿意當小老師帶大家認識這個字?(板書“排”的拼音)
3.用這個字可以組哪些詞語呢?
4.老師也有一個詞,你們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板書“竹”)
5.齊讀“竹排”。誰知道“竹排”是什么?(先指名說,然后播放課件,讓生知道“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筏子,是江南水鄉的一種水上交通工具)再次齊讀。
6.今天,我們要學一首與竹排有關的兒歌。(補充課題其它的字)誰愿意讀一讀課題?(指名讀然后齊讀)
7、讀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8、你們可真會提問題。如果你認真學習,認真思考,這些問題你自己就會弄明白,想不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弄明白這些問題呢?
(二)初讀課文,文中識字
1.要想弄明白這些問題,首先我們要讀兒歌,我們來讀一讀兒歌好不好?
2.讀兒歌之前老師想問問小朋友,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該怎么辦?你有什么好辦法解決呢?
3.現在翻到課本56頁,請小朋友們豎起小耳朵聽好讀書的要求:讀兒歌的時候遇到不認識的字用筆圈出來,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認識它,遇到難讀的句子,你就多讀幾遍,老師要看看哪個小朋友讀的認真,識字最快。(生讀師巡視指導)
4.檢查認字情況。
⑴誰愿意說說通過自己的努力你都認識了哪些字?
⑵大家都用喜歡的方式認識了字,現在老師想考考你們,敢接受挑戰嗎?
⑶(屏幕顯示不帶拼音的生字)誰能勇敢地站起來讀一讀這些字?(指名讀。如果有些字讀得不太準,可請別的小朋友當老師教,然后點擊屏幕出現拼音,讓生自己讀一讀,最后再去掉拼音讀)。
⑷你們用什么好辦法牢牢記住這些字的樣子呢?(引導學生利用喜歡的識字方法,提高識字能力)。
⑸利用識字卡片開火車,識字組詞。
(三)創設情境,入情朗讀
1.播放配樂課件(根據課文內容制作)
2.你看到了什么?
3.看到這些你有什么感覺?(引導生感受畫面的美)
4.就讓我們帶著這種美的感覺讀一讀兒歌好不好?(齊讀)
5.“小小竹排順水流”怎么就叫順水流呢?(指名回答后播放“順水流”課件)
6.你看,這小小的竹排流得多自在呀,如果你坐在上面,會看到哪些美麗的景物呢?(指名自由說)
7.在課件畫面中(出示從“鳥兒唱——綠油油”齊讀)
8.小朋友們“樹木密”是什么意思?(利用課件引導學生認識“樹木密”就是樹木一棵挨著一棵而且長勢旺盛)。“禾苗”在哪兒?你能下來指一指嗎(指名)?這禾苗什么樣子呢?“綠油油”是什么意思呢?(理解后,練習“綠油油”的正確讀音。“油”變成一聲)。
9.你還看到了什么綠油油的呢?(拓展練習)
10.小朋友看著這么美的景色快樂嗎?那就帶著快樂的心情讀一讀這幾句話。(出示前后句,配樂熟讀成誦)誰愿意自己快樂的讀一讀?……誰還能比他更快樂?(采用多種朗讀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江南的美景,為學習最后一句打下基礎)
11.小朋友們,看著美麗的畫面,聽著你們快樂的朗讀,老師都要陶醉了,也很想讀一讀,可以嗎?你們閉上眼睛,在腦中想像江南的美景好嗎?
12.從老師的朗讀中你感覺到了什么?(美)
13.江南是個好地方,還有更美的呢。(播放課前收集的有關圖片,簡介江南,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感情)
14.看到這些美景,你想說什么?(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
15.看到這些美景,老師情不自禁地想說——(屏幕出示最后一句師感情朗讀。)
16.小朋友們,喜歡江南的美景嗎?請你也發自內心的發出你們的贊嘆吧(指導感情朗朗最后一句,再讀中感悟)。
如:師:小竹排……魚兒游。——生接:(最后一句)
師:兩岸樹木密……綠油油。——生接:(最后一句)
師:多美的江南啊,看著這美景,我們要高聲說——生接最后一句。
17.小朋友們,現在弄明白小小竹排為什么在畫中游了嗎?這“畫”字指的是什么呀?這“游”是指……(游玩……)
(四)課內拓展
1.小朋友們,我們背過一首詩就是描寫江南景色的,誰能背這首詩?(指名背誦《江南》)
2.出示詩齊讀
(五)課外延伸
當小導游,把江南美景介紹給爸爸媽媽。并背一背課文。
板書:
小小竹排畫中游
→美→畫中游
鳥兒
魚兒
樹木
禾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老師想欣賞一下美麗的江南景色,哪個小導游愿意帶我去?
2.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學過的生字還認識嗎?(出示生字,單個讀,齊讀)
3.試背課文:小朋友,江南的景色這么美,你有沒有永遠把它記在腦中呢(指名背誦)?
(二)完成練習
1.出示課后“我會讀”(采取各種方法練讀)
2.(繼續擴詞)除了這些詞,你還能說出哪些詞?并練習用本課要認的其它字組詞。
3、選擇其中的一、兩個詞說一句話。
(三)指導寫字
1.小朋友們,字我們認識了,課文也背下來了。現在我們應該動手寫一寫了。今天我們要學寫五個字,老師要看一看誰寫得最認真,寫得最漂亮。
2.范寫生字。指導學生寫“木”“十”的寫法。然后要求學生依照課后練習描紅。再認真觀察字的每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注意把字左右兩部分寫的勻稱、美觀。
3.生寫師巡視指導。
4.在實物投影上評價部分生的字(從正反兩方面評價)。
5.同桌作業互相找找優點、缺點。
6.鞏固練習
教案一年級語文下5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在本課的設計中力求在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的基礎上,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自學、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等多種形式豐富學生的識字經驗。在教學指導中,針對生字的不同類型,不同特征,引導學生重視識字方法的總結與運用,幫助學生養成“舉一反三”的能力。
本文語言優美,充滿童真。因此,本設計著重對學生進行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激情中創新。讓學生意識到:任何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別人認為做不到的事,我做到了就是一種創新。
課前準備
1、制作相關課件,制作學生活動卡,準備四幅畫。(教師)
2、制作本課的生字卡片,彩筆。(學生)
教學過程
一、欣賞歌曲,導入新課
1、播放歌曲《種太陽》,引導學生說一說歌曲中提到了哪些有趣的事。
2、過渡:歌曲中的小女孩播種太陽、送太陽,讓世界處處充滿溫暖。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課文中,有一個可愛的小男孩,你們看他在干什么?(課件出示課本插圖)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小男孩的畫,想想自己有什么話要對小男孩說。
3、小結:小男孩為什么這樣畫?讓我們一起來讀課文,看看小男孩給出了怎樣的答案。
設計意圖:通過動聽、明快的歌曲導入,激發學生熱情表達的同時,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共鳴。通過欣賞小男孩的畫,讓學生對畫中不同顏色的太陽產生疑問,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集中識字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詞。可以向同桌或同組的同學請教,也可以用自己的辦法解決。
2、教師示范讀文,學生聽讀識字。認真傾聽老師的讀音,同時給自己不會讀的字注上拼音。
3、分段讀課文,請同學們從“字音、語氣、語調、聲音”等方面進行評價。
4、出示學習要求,學生按要求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1)依據各組學習能力情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生字。
①把自己認讀困難的字圈畫出來,在小組內重點學習。
②自學生字,對生字的音、形進行分析。
③指名讀生字,并說一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識記生字的。
(2)交流會認的字,按照先音、形,再組詞的順序進行介紹。
(3)認識兩個新偏旁“舌”“頁”。
5、全班匯報交流識字方法。
(1)各組先說一說學習收獲。
(2)認讀字卡,檢查小組合作學習情況。
(3)組織學生交流生字識記情況。
設計意圖: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自學、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等多種形式豐富學生的識字經驗。在學生進行識字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首先以自學要求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然后在交流中引導學生把生字分類,對學生歸納總結不完善的方面進行補充,對學生識記生字的方法進行更為理性的指導。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用筆在段落前標出序號。
2、分段指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每段寫了什么。
3、齊讀課文。注意讀得流暢準確。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讀文,讓學生一邊讀一邊理清思路,初步感受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豐富學生的認知和體驗,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四、指導觀察,書寫生字
1、出示“因”,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強調書寫規則:先進入,后關門。
2、強調書寫要領:“囗”的書寫不能頂格,要在四邊留有余地,“囗”要寫得方正。“因”里面的“大”的捺要變成點。
3、指導書寫。
(1)教師范寫,強調書寫姿勢。
(2)學生練習寫,同桌交流評價。
(3)評價之后,學生再練習寫3~5個。
(4)進行組詞練習。
4、出示“陽”字并指導書寫。
(1)觀察“陽”字,請同學們說一說“陽”字的偏旁。
(2)強調書寫規則:從左到右。
(3)教師范寫,要求學生書空練習筆順。
(4)學生練習書寫,同桌之間交流評價。
(5)組詞練習。
5、指導書寫“太、為、片、金、秋”。
(1)教師范寫,要求學生書空練習筆順。
(2)學生練習書寫,同桌之間交流評價。
(3)組詞練習。
設計意圖: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字形結構特點,了解書寫規則,并按照書寫規則正確寫字,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