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教案
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2022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2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教案1
《明天要遠足》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小朋友們,秋天的時候,我們與家人、老師、同學經常會進行什么活動?(郊游、登山……)如果明天你要去郊游,你的心情會怎樣?你會想些什么呢?
2.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首兒歌《明天要遠足》。
師板書課文題目,生齊讀課文題目。
①學習“明”字:后鼻音,音節是míng,左右結構;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日+月=明。或者結合字義巧記:日月同輝——明。可以組詞:明天。
②引導學生理解“遠足”。師問:“足”是什么意思?(腳)“遠足”呢?(比較遠的徒步旅行)
3.讀了課文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預設:生1:小作者要去哪兒?
生2:他去遠方干什么?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談話,以學生感興趣的郊游導入新課,引起學生共鳴,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恰當地揭示并理解課文題目,使學生自然地理解了“遠足”的含義,可以說是潤物無聲。而且通過設置問題——“讀了課文題目,你想知道什么”激發起學生探究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請同學們認真聽,注意聽準字音。
2.同學們喜歡這首小兒歌嗎?請試著輕聲讀一讀。
提出讀文要求:(1)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把這首兒歌讀通順。
(3)用筆圈出本課需要認識的生字。
3.指名讀文,其他同學想一想:這首兒歌有幾小節?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教師引導學生明確這首兒歌有3個小節。主要內容是一個小朋友明天要遠足,今天夜里翻過來翻過去,睡不著覺了。)
4.她都想到了什么?
(完成活動設計卡,小組內交流。)
設計意圖: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循序漸進地感知課文內容——先通過教師范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感知;再通過自己試讀,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最后通過劃分小節完成對課文的初讀。
三、細讀課文,隨文識字
1.讀文識字。
(1)指名讀第一小節。思考:遠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睡不著)
課件出示“睡”字,介紹目字旁。當“目”字放在字的左邊時,就變成了目字旁。帶目字旁的字,通常都和眼睛有關。因為睡覺的時候要閉上眼睛,“睡”和眼睛有關,所以是目字旁。
(2)小作者睡不著覺,首先想到了什么?(大海)
認讀“海”字,引導學生運用字謎記字法識記:每天都有水。
(3)小作者想的是什么地方的海呢?“那地方”指的是什么地方?
認讀“那”字,組詞:那里;“那”的反義詞是“這”。
(4)在小作者的心里,那地方的海怎么樣?(顏色很多)
你們想去看看大海嗎?(課件出示大海的圖片)
你們知道大海都有什么顏色嗎?(藍色、黑色、綠色)
教師邊出示課件邊解釋大海顏色的變化。
(5)小作者是聽誰說的大海有很多種顏色?(老師)
識記“老”字。
你能用“老師”說一句話嗎?
(6)小作者對老師的話持什么態度?(懷疑、不相信……)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預設:
(生:真的)學習“真”字,強調里邊有三橫。
(生:從問句可以看出)學習“嗎”字,它表示疑問。
(7)指導朗讀。
“真的”讀重音,句末語氣上揚,要讀出疑問的語氣。學生練讀。
2.鞏固生字。
(1)開火車讀學過的生字:睡、海、那、老、師、真、嗎。
(2)說出下面的部首的名稱,并說出帶有下面部首的字。(課件出示)
目——()耂——()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小節。
同學們認識了這些字寶寶,現在我們把它們送回到第一小節,你們還認識嗎?請大家試著有感情地讀一讀第一小節。
設計意圖:識字是小學階段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特別是小學一年級,必須每堂課扎扎實實地指導。本環節教學的的特點就是融把握文本、朗讀指導、識字于一體,通過朗讀第一小節,順勢引出7個生字,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識記,并相機進行朗讀訓練,識字教學和朗讀感悟相結合,提高了教學效果。
四、課后小結,激發探究
這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知道了小作者要去遠足,因興奮,想到了大海而睡不著覺。小作者還想到了什么呢?下節課我們再來學習。
設計意圖:在課時結束時,教師對課文內容進行了簡單的總結,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本節課的內容,然后通過設疑“小作者還想到了什么”,激發起學生對下節課繼續學習探究的興趣。
2022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教案2
《大還是小》
一、激趣導入,引出課題,啟發質疑
1.出示字卡“大”。
師:同學們,請大聲地讀這個字。(生讀:大)
師:上課時,回答問題的聲音要大。你知道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是什么嗎?(生答:小)
2.出示字卡“小”。
師:請小聲地讀這個字。(生讀:小)上課時,回答問題聲音不能太小,否則別人就聽不到了。老師要看看這節課誰的表現最棒。(同時出示字卡“大小”)現在,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生讀:大小)
3.質疑:你認為自己是大還是小呢?能說說為什么嗎?(指名回答)
師:有一個小朋友也遇到了這個問題,他是怎么回答的呢?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大還是小》。(板書課文題目)
4.讀了課文題目,你有什么疑問?
(師生梳理出主要問題)
5.自主探究學習。
教師出示自探提示一。
溫馨提示一:
(1)自由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把詞語讀正確,句子讀通順。
(2)拼讀課前圈畫的生字,要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這些生字。
6.根據自探提示先自主學習,然后在小組長的組織下在小組內交流。
設計意圖: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質疑問難的過程,是積極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鼓勵學生質疑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重要措施,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起點,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做了鋪墊。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檢查自主學習情況。
(1)我會讀
課件出示詞語:
時候覺得穿衣服
自己很小快點兒
(注:“時、候、覺、得、穿、衣、服、自、己、很、快”要帶拼音。)
①指名開火車朗讀,師生正音。
②齊讀。
③自主選擇一個詞語說一句話。
④去掉拼音指名讀,齊讀。
(2)我會認
①這些詞中有些生字需要我們記住,瞧,它們已經從詞中跳出來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
課件出示生字,指名讀。
時候覺得自己很穿衣服快
②識記生字:
接下來在小組中相互讀一讀本課的這些生字,并選擇你喜歡的生字說說記住它的辦法。(學生小組內合作交流,教師在各組中巡視,解答疑難。)
③我來考考大家:
“我在洞穴里發現了一顆牙。”(穿)
這是我們的識字辦法之一——編謎語,猜謎語。接下來要看你們的本領了,說說你們的識字辦法吧!(學生自由選擇生字說說自己的識字方法。)
④小結:識字的時候,我們不僅可以用加一加、換一換的方法,還可以用猜字謎的方法,但要注意編的字謎要合理。
⑤指名認讀,齊讀。
設計意圖:識字教學要特別注意趣味性和方法性,這一環節,我設置了猜謎語識字法,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識字。
三、寫字指導(自、己)
1.交流談話。
師:你覺得在這十一個生字中哪個字最簡單?(己)組一個詞好嗎?(自己)現在我們就來寫好下面這兩個字。
(課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自、己)
師:聽,這兩個字寶寶在說悄悄話呢!它們正在問大家:“我們有相似的地方,你們發現了嗎?”(發現了,它們都是獨體字)
2.教師示范書寫,學生觀察,跟著書寫。
3.學生描紅、寫字,教師指導點撥。
4.展示評價。
設計意圖:讀帖、描紅、仿寫、評價是學生自主寫字的四個環節。在這四個環節的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以前的學習經驗,發展并完善學生的認知方式和學習風格,所有的策略均以學生為主,旨在促進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學能力的培養。
四、再次朗讀,解決問題
1.認識了這些字寶寶,并寫了兩個生字。
教師出示自探提示二。
溫馨提示二:
(1)再次讀一遍課文。邊讀邊找書中的小朋友到底是怎樣回答的,標出相關語句。
(2)練習讀好這些句子,為朗讀展示做準備。
2.學生先自由讀課文,畫出相關語句,然后在小組內展示朗讀。教師巡視。
3.指名展示朗讀。
設計意圖:學習過程中,兒童的需要就是滿足自我表現的欲 望。表演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發掘了個人的創造思維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課堂上展示讀,變“講臺”為“舞臺”,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深刻,從而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語感。同時,學生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更給了學生自由的空間。
五、再次質疑
師:課上到這里,請同學們看看課前提出的問題你們都弄明白了嗎?你有新的疑問嗎?
預設:
(1)“我”為什么一會兒說自己大,一會兒又說自己小?
(2)“我”到底是大還是小?
師:這兩個問題特別值得我們研究,下節課,我們再繼續。
設計意圖:再次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課堂是學生的,就該鼓勵他們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知說出來。
六、課堂總結
1.說說自己的收獲。
2.學生談收獲。
設計意圖:一節高效的課不僅要有有趣的開頭,還要有完美的結尾,這叫“善始善終”!良好的課堂小結能產生“課雖終,趣猶存”的境界。
2022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教案3
《共同的家》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首兒童詩,形象地寫出了世界上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家,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滲透了熱愛地球就是熱愛自己的家的教育。全文共6句,1至4句按從上到下分別指出“藍天、樹林、小河、泥土”是“白云、小鳥、魚兒、種子”的家。第5句指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家。第6句是總結,又是升華,告訴我們世界上萬物雖然都有自己的家,但都生活在地球的懷抱里,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學生分析:
在本課之前學生已學過二首兒童詩,對詩的結構和誦讀已有初步的了解。從本課內容看,學生對本課文中所提事物都比較了解,也比較有興趣,但對“共同的家”的理解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需要通過多讀多體會來突破難點。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初步懂得應該愛護人類和動、植物的生存環境。
2、練習用“()是()的家”句式說話。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回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教學思路:
第一,我根據教材特點(句勢相同),主要帶領學生學習課文第一句“藍天是白云的家”。即引導學生觀圖說話,讀句子提問題,再讀句子體會情感。然后師生一起學習第二句,鞏固學習方法。
第二,放手讓學生學習“小河是魚兒的家,泥土是種子的家,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家。”而且提出喜歡哪句就學哪句,把學習的權利全部給學生。最后集體學習最后一句,突破難點。并且練習用“()是()的家”句勢說話,分組討論作詩,延伸了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放學以后,你們都回哪呀?(板書:家)多好呀!我們人人都有一個幸福溫暖的家。那咱們都想想,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有我們人類之外,還有什么?它們的家在哪呀?
師: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同來學習一首非常好聽的關于家的兒歌。(板書:共同的家)
師:誰能讀題目?
二、學習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師出示大屏幕,學生觀察,并用一句話表示圖上的意思。學生說時,老師再隨機出示圖畫“藍天是白云的家。”
(1)讀課文后,回答白云的家在哪兒?
(2)體會情感。再看大屏幕,體會其中的美,用語言表達出來。這其中可學生試讀,教師范讀`,同桌互讀。
(3)進一步討論體會藍天還是誰的家。
2、師生一起學習“樹林是小鳥的家”。
(1)指名讀這句話。
(2)學生自由讀,也像老師那樣自己提個問題。
(3)集體交流,自愿讀這句話,提出問題并指名回答。
(4)出示圖畫,進一步體會。
(5)朗讀這句話。
3、自學“小河是魚兒的家,泥土是種子的家,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家”。
(1)師生一起總結學法。一讀,二提問題,三指名回答,四有語氣朗讀。
(2)學生自學,可喜歡哪句就學哪句。學會可在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從以下幾方面:
第一,“小河是魚兒的家”,可引導學生抓魚兒的家在哪兒?小河為什么是魚兒的家?小河還是誰的家?幾個問題。
第二,“泥土是種子的家”,可出圖畫考學生。首先讓學生用書上的一句話表示圖意,然后互提問題,進行解答,最后朗讀比賽。
第三,交流“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家”。
4、集體學習“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1)出示大屏幕,齊讀: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2)討論為什么說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學生討論后,師小結順勢引導學生熱愛地球,保護地球。
(3)體會情感,朗讀指導。
5、自由讀全文。
三、鞏固課文內容。
1、游戲:“找家”。老師請同學們為白云、小鳥、種子、小魚找家(把白云、小鳥、種子、小魚的圖片貼到黑板上的地球簡筆畫中)。
2、指導背誦課文內容。
引導學生先找規律,再背誦。如,詩中每句最后都是“家”;有5句話句式相同;前4句按從上到下順序寫等等。
3、照樣子說一說。(考考你)
(1)泥土是種子的家。藍天是()的家。小河是()的家,大山是()的家。
(2)()是()的家。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討論,每人說一句,試者連起來,看看是不是一首兒童詩。
四、總結全文。
1、學生匯報,學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師生一起背誦課文。(可自愿加動作)。
2022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教案4
《小老虎的狗媽媽》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認識本課生字,會寫"可"。
2、技能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通過讀課文,了解大花狗精心喂養小老虎的故事。并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講故事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想去動物園嗎?誰想去?睜大眼睛,老師要帶你們去動物園了。(課件演示)
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小老虎的畫面):瞧,誰來了,他們的媽媽哪去了?讓我們一起喊:老虎媽媽快出來。
(畫面出示;大花狗)小老虎的媽媽出來了。疑,它是誰呢?這只大花狗就是三只小老虎的媽媽。愛動腦筋的孩子們想知道什么?(引導學生質疑):小老虎怎么會有狗媽媽?這位狗媽媽當得怎么樣呢?是怎么做的?
師:這里面可有一個故事呢,想知道嗎?就是我們要學的課文第14課,板書課題
引導學生讀題:齊讀課題引導:誰的狗媽媽小老虎的什么媽媽?讀清楚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又輕又快地把書翻到100頁,讓我們出生的來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根據音節把它讀準。
2、再讀課文,讀完后,把課后的生字多讀幾遍
3、檢測字音
①出示生字:動物園吃飽自己漸只可
②合并詞語:動物園吃飽自己(每天是自己收拾書包嗎?鞋帶開了自己會系嗎?引導學生說:每天都是我自己收拾書包,鞋帶開了我自己會系。好孩子都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左)
漸漸(漸字成詞語還需要一個漸字,出示:漸漸漸漸長高了還可以說漸漸什么?)
只一只一只()(師:看來這個只字可以用來說一些動物的數量)
可(我們也來給這個可字找個朋友組成詞語吧。誰想道了出示:可愛大家讀詞語
想一想:可愛的什么?書中還有這個詞語呢,你認識嗎?出示:可是)
③學習生字"可"
A我們認識了可字,誰會寫他呢?指名先試一試。看筆順跟隨表,她說的對嗎?學生書空練習
B再來看看田格房子里的"可"字,認真觀察,怎么才能把它寫漂亮呢?
C教師范寫,學生伸出小手跟著一起書空。學生在田格力描一描,寫一寫。(提示坐姿)展示評價。
④指導讀好長句子
師:這些字詞我們都會讀了,一篇課文是由一個一個的句子組成的。在這篇課文中有個很長的句子,你能把它讀好嗎?
出示:動物園里的一只大老虎生了三只可愛的小老虎。
學生嘗試著讀教師泛讀指名讀齊讀
4、教師范讀,學習讀好逗號、句號的停頓。
師:課文中有字、詞語、句子,還有不可缺少的逗號、句號呢。知道嗎讀書時,見到逗號停頓的時間短一些,見到句號停頓的時間長一些。下面就來聽聽老師是怎么讀的,
照老師的樣子練習讀。
5、認識自然段
師:細心的孩子們,發現我們今天學的課文有什么不一樣啊
開頭空兩字的地方,下面也又是嗎老師告訴大家,這是一個自然段的標志,也就是說,一個新的自然段開頭要空出兩個字的地方。利用實物投影帶領學生標出自然段,這是第一段用1標出……
師:男生讀第一段女生讀第二段
像剛才這樣,和你的銅桌一起分段讀書,看誰讀的流利(提醒學生認真聽)
三、細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過渡:這回大家都來讀讀第一段,來了解一下小老虎們為什么會有狗媽媽
1、學生讀第一段,讀后標出有幾句話。利用實物投影訂正有幾句話
①指名讀第一句話,問:通過這句話你們知道了什么?
②問:誰生病了?不能喂養誰?
③再讀這句話,把知道的讀清楚
2、哎呀,真糟糕,大老虎生病了,沒有媽媽了,小老虎會怎樣?(學生想象)那可怎么辦呢?飼養員有辦法,他是怎么做的呢?
3、這回大家知道小老虎為什么會有狗媽媽了吧,誰說說
4、齊讀第一段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過度:大花狗做了小老虎的媽媽,當得怎么樣呢?想知道嗎?
1、讀第二自然段
2、理解"像對待親生的孩子一樣"
大花狗的親生孩子是誰?現在大花狗的孩子是誰?它是怎樣對待小老虎的?(吃自己的奶)
(出示課文掛圖:看看大花狗、小老虎,你看出什么了?)
3、小老虎吃飽了,要睡覺了,怎么辦呢?
吃飽了的小老虎躺在狗媽媽的懷里睡大覺,會覺得怎么樣?(溫暖、舒服)
4、狗媽媽讓小老虎吃自己的奶,在自己的懷里睡大覺,對這幾個孩子真是精心喂養。(板書:精心喂養)
師生對讀,師讀前半句,學生接后半句
5、狗媽媽做的好不好,它是怎么做的,現在不看書你能說嗎?學生敘述或讀書
6、想象激情:如果你是小老虎,你有什么話要對狗媽媽說呢?
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話對小老虎說嗎
課中休息
小老虎有了這位狗媽媽漸漸長大了,動物們都跑來向小老虎祝賀,像狗媽媽致敬,聽動物們在說話。播放歌曲:動物說話
四、指導學生講故事
動物們都說什么了,你們聽懂了嗎?
我來翻譯一下,它們說,這可是發生在動物園里的真實的故事,它們請求同學們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愿意嗎
1、要想講好這個故事,必須把課文讀熟,必須講清楚:小老虎為什么有狗媽媽,這位狗媽媽是怎么做的?
2、指名試講師生評價
五、總結:
其實動物之間的故事還有很多,有誰還知道嗎?你還想知道嗎?那怎么辦呢(打聽、看書)記住動物們的請求還讓你們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呢?好了和動物們說再見吧。
2022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教案5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九九歌》是長春版國標教材小學語文第一冊中11課中的第二課。是一首在我國廣為流傳的農諺。課文圖文并茂,情景交融,生動地呈現了冬季中這八十一天的氣候變化規律。課文節奏感很強比較適合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教學時注重讀中識字,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
2、教學對象分析
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模仿性、記憶力強,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熟讀成誦。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本課7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學會1個新筆畫“豎彎”。能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隨圖、隨文識字的方法。掌握引讀、接讀、拍手讀、看插圖背等多種朗讀和背誦的策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農諺這種中華民族特有文化的魅力,體會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
三、教學重難點:
1、認識7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學會新筆畫“豎彎”。
2、背誦諺語。
四、課時安排:
兩課時
五、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翻看日歷或者詢問爸爸媽媽,弄清“一九”“二九”……都是哪些天。
2、準備本課的生字詞語卡片,放大的插圖等用課件出示。
六、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解題。
1、同學們喜歡唱歌嗎?今天我們一起學一首《九九歌》,板書課題。雖然叫《九九歌》但它不是歌曲,是一首在我國廣為流傳的農諺,是我國勞動人民在農業生產和生活中積累的經驗總結而成的。
2、同學們知道一年有多少個節氣嗎?(24個)從冬至開始,每九天為一個“九”,叫數九,這樣從冬至起,一九、二九……一直數到九九,共81天。想不想了解《九九歌》?
(二)初讀諺語,整體感知
1、電腦出示文中六張圖片,師范讀生邊聽文邊看相對應的圖片。
2、領讀。注意字音,語氣。
3、自由讀,圈畫出本課生字。
4、指名讀。
(三)細讀諺語,隨文識字
1、出示第一幅圖和第一句諺語。學習“九”、“出”、“手”
師問:“同學們看這副幅圖上畫了什么?”(冬天來了下雪了,小朋友們在雪地上堆了一個雪人,他們都穿著棉衣戴著手套和棉帽,給雪人也戴上了帽子和圍巾。圍著雪人唱啊,跳啊。)
師問:“冬天剛到是幾九啊?(一九接著是二九)
(1)出示生字“九”。學生開火車拼讀,組詞。師范寫“九”,電腦課件出示九的書寫順序,讓學生在本上書寫三個。
師問:“看圖冬季有什么特點?”(很冷,拿不出手,得戴手套。)
(2)出示生字“出”。學生開火車拼讀,擴詞。“出”是會意字,課件出示“出”的字理。
(3)出示生字“手”開火車拼讀,組詞。“手”是象形字,課件出示“手”的字理。“不出手”是什么意思?(說明天氣已經冷了,手拿出來就凍手。)
指讀這句話,練習接續讀。感情讀。
2、出示第二幅圖和第二句諺語。學習生字“四”和筆畫“豎彎”。
師問:“這幅圖上畫了什么?”(兩個小朋友在冰上滑冰,很開心。)
師問:“已經開始凍冰了,就是比一九二九冷一些,是幾九了呢?”“冰上走”是什么意思?(就是在冰上玩耍。)指讀第二句諺語。
(1)出示生字“四”,開火車讀,注意整體認讀音節。學習筆畫“豎彎”。電腦出示“四”學生寫三個。
3、出示第三幅圖和第三句諺語,學習生字“六”、“柳”。
師問:“這幅圖上畫了什么?”(天氣變暖了小朋友在河邊看柳樹發芽了。)
出示生字“柳”,開火車拼讀,組詞。怎樣記住這個字?(想象法、組合法或編成兒歌等)
師問:“天氣開始變暖了是幾九和幾九了呢”(五九、六九)
出示生字“六”拼讀,擴詞。
指導朗讀這一句。接續讀。
(課間休息:把九九歌編成歌曲加律動,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做律動。)
4、學習生字“力”、“加”、“邊”。
師:“剛才同學們做律動不但姿勢優美而且看起來特別有力氣呀!”出示“力”拼讀,組詞。電腦出示“力”字的字理。“如果給它加偏旁,可以變成哪些字?還可以到文中找一找,看誰找得快!”
出示“加”、“邊”,開火車拼讀,擴詞。
5、出示第四、五幅圖及第四句諺語。
師問:“這兩幅圖上畫的是什么?”(河水都融化了,大雁也排著隊伍飛回來了。)
出示生字“雁”,拼讀,組詞。說一說如何記住這個字。“河開”、“雁來”是什么意思?
指導朗讀這一句,指讀接續讀。
6、出示最后一幅圖及最后一句諺語。
師:“這幅圖畫了什么?”(農民伯伯正在趕著牛在田間耕地。)
出示生字“耕”“遍”,開火車拼讀,擴詞。說一說你是如何記住這個字的?“遍地”是什么意思?可以換一個什么詞?
(四)整體感知,鞏固識字
1、用多種方法鞏固識字。
(1)師領讀。
(2)生當小老師領讀。等方法。
2、游戲鞏固識字。
課件出示:小兔子過河
課件出示:小猴劈柴
(五)回文識字
齊讀課文
(六)趣味作業,課外延伸。
師小結: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域氣候也不盡相同。《九九歌》中指出的天寒、冰凍、柳綠、冰消、雁來、春耕等現象主要針對華北黃河流域一帶而言,有時我們查日歷就會發現現實生活中的氣候與《九九歌》中的描述的不一樣。我們東北就有“七九河開河不開,八 九雁來雁不來”之說。《九九歌》也因地而異,課后可以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收集祖國各地《九九歌》的資料,體會不同地區不一樣的泥土氣息和甘醇如酒的親情,也可以查一查《夏九九歌》。我國還流傳著許多諺語大家可以查一查或問一問家長。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
1、開火車復習生字:
師:上課之前讓我們開火車見一見老朋友(出示上節課生字卡片),認識它就大聲讀出它的名字,代表我們的友好,你們愿意嗎?
2、朗讀諺語。
選擇你喜歡的方式朗讀,可以拍手讀、也可以合作讀,接續讀,能背誦的可以背誦。
(二)指導寫字:
1、寫“力”字
強調寫字要做到三個一,注意寫字的三個步驟。
(1)看
先整體看“力”字,請同學說一說,寫字時應該先寫哪一筆。
(2)寫
范寫:師在虛宮格里一筆一畫寫“力”字。
生練寫:先觀察書中虛宮格里的字,再練習寫一個。
(3)對照
對照虛宮格里的“力”字,看看哪一筆不漂亮,改正以后再寫一個。
2、歸納寫字步驟,明確以上三步。
3、按照寫“力”字的步驟,學生練習寫“四”、“六”、“九”、“手”、“加”5個字。
4、寫完以后小組交流寫字體會。
5、全班交流。
(三)完成課后題
1、看插圖背諺語。
2、讀詞語走迷宮。
3、做一做。小組交流“一九”“二九”……都是哪一天。
4、學了這首諺語你有什么發現?(一九到四九天氣越來越冷,從五九到九九天氣逐漸變暖。)
(四)拓展:
全班交流有關《夏九九歌》的資料。你還會哪些諺語給大家背一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