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的公開課教案
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創新,需要把握最為根本的努力方向,確保語文教學能夠抓住教學的重點,又能突出創新的理念。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年級語文的公開課教案,供大家閱讀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一年級語文的公開課教案1
設計理念
本文是一篇介紹火車種類的常識性課文。分別向我們介紹了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火車、磁懸浮火車以及火車提速、修建青藏鐵路等有關我國鐵路建設的成就,展現了我國鐵路建設迅速發展的大好形勢,借以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在設計本課時,我重點體現“以讀為本”,讓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根據低年級好動、好勝的特點,在教學時,巧妙設計教學活動。例如“小組擂臺賽”。通過活動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學習目標:
1、認識“郊、列”等14個生字。會寫“名、發”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簡單了解課文介紹的幾種火車及它們的特點。
4、在學習中調動大家學科學、愛科學的積極性。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學會所需認寫的生字。
2、簡單了解課文介紹的幾種火車及它們的特點。
3、學文中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課件、課前查閱有關火車的資料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火車嗎?有關火車的知識你們知道多少?(交流課前查閱的有關火車的知識)
今天,咱們一塊來學習有關火車的故事(板書:火車的故事)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把生字從文中劃出來,再讀兩遍。
2、師生開火車讀課文
3、學生評議
三、再讀課文,讀中感悟
開展小組擂臺賽:
A、鼓勵學生再讀課文
B、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C、擂臺賽:談收獲(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解決重點詞語“飛馳而過”“夕發朝至”“世界屋脊”“創舉”等)
D、課件展示:蒸汽機火車、內燃機車、電力火車、磁懸浮火車(課件展示,教師簡單介紹,幫助學生解決)
四、交流、討論:
1、同學們獲得了那么多的收獲,你們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是最想知道什么?
2、大家交流(教師根據學生情況,進行教學設計)
五、課內升華,課外延伸。
同學們,你們想象中的新型高速火車是什么樣的,展開豐富想象。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設計一列未來的火車,畫下來準備交流。
第二課時
一、交流、匯報
1、以小組為單位,把你們小組設計的新型火車向大家介紹。
2、對其設計進行鼓勵、表彰。
二、識字練習:
1、開展“我是識字小能手”活動。
A、教師出示生字,學生自己認讀。
B、小組內說說,你是用什么好辦法(鼓勵學生用拆分,整合識字認字及自己喜歡的方法認)。
C、鼓勵學生,當小老師幫助小組同學識字。
D、評選識字小能手。
2、給字寶寶找朋友。(在學生識字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用字擴詞)
三、寫字指導: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里的范字,說說每個字的哪個筆畫最關鍵,在田字格中占什么位置。
2、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學生評價。
3、教師再范寫,幫助學生掌握書寫方法。
4、學生以正確的姿勢描紅和臨寫,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一年級語文的公開課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7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9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新偏旁“母”。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完整理解長句所表達的意思,讀好長句。
3、了解植物的睡眠,樂于關注大自然的奧秘。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完整理解長句所表達的意思,讀好長句。
教學難點:
完整理解長句所表達的意思,讀好長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睡覺”。問:同學們,我們在什么情況下會睡覺呢?
2、你們知道,我們人為什么要睡覺嗎?
3、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課文也與“睡覺”有關。看老師寫題目。【完成題目“會睡覺的植物”】問:同學們,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4、老師歸納學生問題,并板書于黑板上。
5、帶著學生朗讀所歸納的問題。
二、讀一讀
1、老師范讀課文,學生認真聽。
2、按要求讀一讀課文。
①大聲地朗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拼讀拼音,再多讀幾遍;遇到讀不通順的句子也要多讀幾遍,直到讀通順、讀順嘴為止。
②給課文標上小節號,每小節有幾句話。
3、檢查朗讀,隨文識字。
請學生逐節朗讀課文,隨文識字。
4、出示“積累運用”中的詞語,學生認讀——開火車讀——男女生比賽讀。
5、出示長句
①在陽光下,它每個葉柄上的三片小葉,都展開在空中。
②夜晚,蒲公英的花兒向上合攏,胡蘿卜的花兒向下低垂,都表明它們已經進入夢鄉。
老師帶領學生朗讀理解,體會“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什么怎么樣”。
三、想一想
1、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植物會睡覺?
2、它們是怎么睡覺的?
3、它們為什么睡覺呢?
老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在文中尋找信息。
4、如果能把這三個問題連起來說一說,那就更好了。大家試試看。
5、拓展,還有哪些植物會睡眠呢?
四、做一做
1、出示詞語
折疊展開合攏低垂
2、朗讀詞語。
3、你能用手做做動作嗎?
4、你能用手做一做“閉”的動作嗎?“合”你會做嗎?
五、寫一寫
1、習。
習在甲骨文中是由羽和日組成,表示鳥兒在日光下飛翔。本義指小鳥反復練習飛翔,引申為學習、復習、練習。現在的“習”取的是“羽”的一部分,指反復地學。
書寫要點:橫折鉤向左收,筆筆剛勁有力,提畫起筆向外伸。
2、作、休、你。提示:作,平舌音。
①觀察字形,發現共同點:都有亻,都是左右結構,都是左窄右寬
②示范。
③生描紅、臨帖。
3、每。
①認識“母”部。
②按筆順正確書寫。
4、合。
書寫要點:撇捺舒展,口字寫扁。
5、明。
①字理解析。
②書寫要點:日靠上,月窄長,上下錯落,才美觀。
一年級語文的公開課教案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綠線內的7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偏旁,理解新詞的意思。
3、了解花生果長在地下的特征,激發學生認識自然的興趣。本課以感情朗讀為基本任務,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邊讀邊悟。
課時安排:本課擬2課時完成。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松鼠及蚯蚓的頭飾。
一、猜謎激趣,導入課題
1、出示謎語: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個白胖子。(板書:花生果)
2、你們喜歡吃花生果嗎?(出示小松鼠)瞧,它也喜歡吃,你認識它嗎?誰來介紹它。(板書:小松鼠)
3、今天,我們就跟著小松鼠一塊兒去找花生果。(板書:找)
二、創設情境,感知課文
過渡:小松鼠上哪兒去找花生果?怎么找?快讀讀課文吧!
1、學生自由讀書。
2、指名分自然段讀。
三、角色遷移,體驗文本
1、細讀第一自然段。
(1)小松鼠到哪兒去找花生果呢?(媒體出示:樹林畫面)
我們跟著小松鼠來到樹林旁邊,看到了什么?
(2)出示第一自然段,你能把你看到的美麗景色通過讀表現出來嗎?(相機評價,如:綠油油的葉子真漂亮呀!)
2、細讀第二至五自然段。
過渡:小松鼠知道這是花生嗎?當它間到蚯蚓時,會怎么問呢?
(1)出示小松鼠和蚯蚓的對話,即“這是什么呀?”“這是花生。”分角色讀。
(2)引讀第二自然段。
(3)導讀第三、四自然段。
特別提醒學生,小松鼠是自己在對自己說話,相機出示“自言自語”一詞讀讀。
(4)小結:小松鼠多難過呀,快來幫幫它,告訴它吧!(小組學習第五自然段)
四、記誦積累,內化語言
1、分角色朗讀課文。(戴頭飾)
2、演讀背誦。
(1)師讀旁白,學生分角色背誦松鼠和蚯蚓的話。
(2)小組內選定角色嘗試背誦,并交流評價。
(3)小組合作演,要求加上動作。學生評價。
五、運用語言,超越文本
聽了蚯蚓的話,小松鼠會怎么做呢?它找到花生了嗎?(分組續編故事)
六、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小松鼠的花生果里還藏著幾個字謎呢,你想猜嗎?(出示3個花生果,里邊分別有4個左右結構的字,4個上下結構的字,1個獨體字)
1、學習生字,讀準音。
2、自學筆順。
3、每種結構,師各范寫一個,提示注意點。
4、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七、實踐活動,課外延伸
1、花生果長在泥土里,還有誰長在泥土里?泥土里的奧秘可多了,你愿意去揭開這些奧秘嗎?
2、老師給你們推薦一篇文章《一粒種子》,讀完后你會發現更多的奧秘。
一年級語文的公開課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10個生字,認真學會6個生字,并端正、整潔地書寫,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逐步培養孩子養成愛護學習用具的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
1、學會寫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感悟課文內容。
三、教學難點
1、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自己的語感。
2、指導學生把對課文的感悟轉化為自己日常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準備
1、識字、詞語卡片
2、學生學習習慣調查。
3、課文插圖。
五、教學時數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聯系學生生活,激發閱讀愿望。
1、展示學生丟棄的文具,引發思考:這么好的文具,怎么被我們丟掉了?文具們可傷心了!它們都要離開你們找貝貝去了。你們想不想留下它們哪?
2、快去找小貝貝商量商量吧。
(二)板書課題,隨文認讀生字:文具。
你有什么辦法記住“具”?提示:
1、“具”里面是三橫。
2、八筆寫成。
(三)給足朗讀時間,讀準生字字音。
1、借助拼音讀課文,畫下生字新詞反復朗讀。要把字音讀正確。
2、同桌互讀,互相幫助對方讀準字音。
3、反饋指導:
(1)文具、丟、時候、仔細、平時、已經。
(2)學生評讀,鼓勵與糾正并用。
(四)反復閱讀實踐,讀通課文內容。
1、自由讀文,邊標自然段序號邊把遇到困難的語句畫下來。
2、同桌互助,幫助對方把課文讀通順。如果兩人都讀不好,示意老師指導。
3、讀文,師生評議:能否做到了正確、流利。
4、師范讀課文,學生并聽邊認讀生字。
(五)整體閱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2、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談的問題嗎?
(六)聯系實際質疑,引發深層探究。
1、鉛筆,只用了一次,橡皮,只擦了一回,就找不著了。你有過這樣的問題嗎?你想過為什么嗎?
2、讀文,從哪些詞語中你能體會到貝貝像媽媽愛她一樣,愛著她的小伙伴們?
3、再次探究讀文:怎樣才能做到不丟文具呢?(小組討論)
4、鼓勵學生互動,結合課文或實際談自己的想法。
(七)選擇性閱讀、激發學生讀書興趣。
1、選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讀背積累。
2、賽讀、賽背。
(八)總結學習收獲,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看圖畫,訓練想象,培養習慣。
1、出示課文的插圖,假如你就是其中一個文具,你會想什么?說什么?
2、先自己想、練,再作交流,鼓勵學生與眾不同的想法,引發學生自主表達。
學生在以文具的身份,向主人訴說自己的遭遇時,受到自我教育。在學生交流中,滲透愛護文具的習慣培養。
(二)聯系自己,學習表達,學語育人。
1、看看自己的小書包說說,你有哪些小伙伴?
2、試著用書上的語言說說,你是怎樣愛它們的?
3、再用自己的語言練一練。
4、在小組里人人發言,推選說的的同學作總結。
(三)學習生字,辨析字形,正確書寫。
1、復習“文具”,并用“文具”說一句話。
2、自己拿出識字卡片,獨立分析:你能用什么辦法記住它們?
3、同桌檢查,匯報,再說說覺得哪個字有困難。
4、針對學生學習的難點,教師指導。
5、生字找朋友——組詞練習,鞏固記憶。
6、描紅、抄寫字頭。(寫字好的同學可以為有困難的同學抄寫字頭。)
7、教師巡視,隨時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
(四)鞏固識記,積累詞語,學以致用。
1、讀讀“我的詞語庫”,比比誰先記住它們。
2、用上幾個詞語,說說自己是怎樣愛護文具的。
按照“自己先練→小組練習→推薦全班交流”的流程進行。
一年級語文的公開課教案5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會寫“方、農、平、給、金、食、谷、完”8個字。
2、一邊看圖,一邊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在閱讀中感受炎帝的美好品質,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隨文識字,學習自主閱讀,提高閱讀能力。
【課前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有關炎帝的資料。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現在吃的飯是誰創造出來的嗎?今天我們來學習《炎帝的傳說》就知道了,看誰最認真哦。
二、初讀課文
1、老師范讀課文,使學生對故事有初步的印象。
2、自由朗讀課文,并畫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遇到生字時多讀幾遍。
三、再讀課文
注意把課文讀通順,做到不增減字詞;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設問:課文每個自然段說的是什么內容?
2、看圖讀讀,說說:
齊讀第一自然段,看圖。理解:傳說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看圖二。理解:莊稼、充饑
自由讀第三自然段,看課文上的圖,理解:金燦燦、谷粒
齊讀第四自然段,看圖。理解:稻穗
自由讀第五、六自然段,理解:采集、收獲、食物、方法
齊讀第七自然段,看圖。理解:保障“神農”
3、討論:人們為什么稱炎帝為“神農”
4、引導朗讀,組織討論,說說自己的看法;相機板書重點;最后歸納答案。
讀第三、四自然段,師生小結,板書:炎帝仔細觀察。
讀第五、六自然段,師生小結,板書:親自試種,有收獲教給種植方法。
反復讀第七自然段,師生小結,板書:人們生活有保障,尊稱炎帝為“神農”。
引導歸納:炎帝仔細觀察鳥兒吃剩的稻粒,在地上結出了稻穗后,他便函親自試種,獲得了豐收。炎帝把種植方法教給大家,從此人們生活有了保障,所以尊敬地稱炎帝為“神農”。
五、總結拓展:
1、讀了這個故事,你想說什么?
2、把炎帝的故事,說給小朋友聽一聽。
3、讀一讀:金燦燦金燦燦的陽光照亮了大地
4、哪位同學還知道炎帝的發明?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炎帝的傳說這一課,現在誰來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齊讀
2、開火車讀
3、自由充分認讀生字,并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
4、請同學用自己有把握的字來組詞并說一句話。
5、觀察幾個要求寫的字,讓學生說說發現了什么。
6、老師在田字格中示范寫字,邊聽老師念筆順邊書空。(教師提示學生注意難寫的地方,后讓學生自己動筆寫)
7、學生練習寫字后,老師檢評。
三、布置作業
1、把喜歡的詞語寫在詞語花籃里。
2、完成同步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