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文教師教學教案
教案的作用有很多。作為老師,教案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覷的。首先在編寫教案的過程中,要熟知教材,教參和作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課文教師教學教案,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語文課文教師教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讀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假”的讀音,會寫“落、荒”等13個字,正確讀寫“陣雨、荒野”等詞語。
2.朗讀課文,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意境。
3. 抓住文中有新鮮感的表達,品讀感悟積累語言,并嘗試遷移運用。
教學重點:
1.認讀5個生字,會寫13個字,能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 朗讀課文,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意境。
3. 抓住文中有新鮮感的表達,品讀感悟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
1.理解“關了門做功課”“地下的學校”“他們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等充滿奇特想象的詞句。
2.能仿照“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的表達寫句子。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鏈接詩人,激趣導入
(一)談話引入
(屏顯)“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我會……”
引導學生思考并交流:假如你變成了金色花,你會怎么做?怎么想呢?
(二)鏈接詩人
1.出示泰戈爾散文詩《金色花》,讀句子。
(屏顯)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
2.交流讀后感受:把人當作花來寫,想象奇特。
3. 揭題引入
如果把花當作人來寫,又會是怎樣有趣的事情呢?揭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把握內容
(一)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花怎么會有學校?花的學校是怎么樣的呢?
(二)檢查朗讀
1.指名逐段讀課文,檢查字音字義
讀準多音字“假”:讓學生聯系第三、四自然段,理解“放假”的意思是暫時離開工作、學習場所的時間,讀第四聲,如“假期”“假日”“度假”;表示不真實,讀第三聲,如“真假、假話”。
讀準輕聲詞:“衣裳” 讀音“shang”,擬聲詞:“簌簌” 讀音“sù”。
2.指導讀好長句子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
你沒看見/他們怎樣地/急著要到那兒去嗎?你不知道/他們為什么那樣/急急忙忙嗎?
我/自然能夠/猜得出/他們/是對誰揚起雙臂來,他們/也有/他們的媽媽,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媽媽一樣。
(1)讀好短語
先指導學生讀好“無人知道的地方”“一群一群的花”“突然跑出來”等短語。
(2)指導把短語連成句子讀。
(三)了解大意
1.讀文后,引導學生自由說說自己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2.朗讀第一、第二自然段,老師示范圈劃詞語:跳舞狂歡
3.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自主說畫面,圈劃詞語:關門做功課、放假了、揚起手臂。
4.自主概括,串說大意,連起來說說花的學校是怎樣的。
三、情境朗讀,想象畫面
(一)情境創設,想象“狂歡”
花孩子們是怎樣跳舞狂歡的呢?找出文中有新鮮感的句子,讀一讀。
預設一: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
1.識字:舞
甲骨文:一個人兩手舞動花枝,后來加雙足,強調雙足配合雙手,和著樂曲,有節奏地踢踏跳躍。
書寫指導:四豎要均勻,第二個長橫要舒展。
2.根據“舞”字的意思,交流:花孩子們會怎樣跳舞呢?(擺動身體、搖晃手臂)花兒們會從哪里跑出來?周圍環境如何?
3.雨中“Party”:兒歌律動
抬起頭,向上看,對著天空招招手;低下頭,地上看,對著草地抖抖手;
抬起頭,向前看,對著蝴蝶點點頭;轉過身,向后看,對著蜜蜂握握手。
4.想象畫面
情境創設:小朋友們,我是一只愛睡懶覺的小蜜蜂,剛才沒趕上舞會,誰能向我介紹一下剛才花寶寶們開舞會的情景啊?
引導學生大膽想象,描述看到的畫面。
5.朗讀品味。朗讀重音指導:突然、跳舞、狂歡。
預設二:
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
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雷云拍著大手。這時,花孩子們便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沖了出來。
1.從哪里感受到花孩子們在“狂歡”?(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沖)
借助圖片理解:白色的是誰?紫色的是誰?黃色的是誰?從哪里沖出來?出示梨花、薰衣草、紫云英、紫藤、迎春花、油菜花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開在樹叢里、草地上、墻上、田野里的花朵。
2.在欣賞圖片的同時,引導學生說說看到的畫面。
3.朗讀品味。讀出“快樂興奮”的心情,朗讀重音指導:沖了出來。
(二)引導發現,關注表達
1.再讀句子,聯系生活,思考:作者寫的是大自然中的什么現象?(植物生長,花開了。)
2.討論:作者是怎么寫的呢?通過交流,引導學生發現作者把花當作人來寫的表達特點,感受這樣的表達特別地有意思,特別有新鮮感。
3.嘗試仿寫。
仿照“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的表達寫句子
清風一來,他們……
蝴蝶一來,他們……
蜜蜂一來,他們……
……,他們……
你能學著詩人的樣子,寫一寫花孩子們的表現。
學生練習,交流小結。
四、學寫生字,積累詞句。
1.“荒”“笛”書寫指導
根據形聲字特點識記,如“荒”字聲旁是“亡”,所以沒有一點;“笛”竹子做的,所以是竹字頭。
2.積累語句。
當雷云在天上轟響,六月的陣雨落下的時候,潤濕的東風走過 huāng( )野,在竹林中吹著口dí( )。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 wú( )狂歡。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積累運用
回憶雨中“Party”的情景,用文中的詞句填一填。
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來參加舞會了。
花孩子們(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來參加舞會了。
設疑:還有誰也來參加舞會了呢?
二、想象品味,關注表達
(一)想象品味,體會把萬物當作人的寫法。
1. 劃出描寫“雷云、樹枝、東風、綠葉”的句子,讀一讀。
當雷云在天上轟響,六月的陣雨落下的時候,潤濕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
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雷云拍著大手。
2. 劃出覺得有新鮮感的詞句,通過聯系自然現象,引導學生理解“吹著口笛”
“互相碰觸著”“拍著大手”的意思。
3. 情境朗讀,想象雷云、樹枝的動作,讀出輕松快樂的心情。
4. 思考:這樣寫為什么讓人覺得特別有意思呢?
5. 交流:把自然萬物當作人來寫。
(二)聯系生活,體會充滿奇特想象的詞句
1. 質疑問難,課文中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 交流。
預設1:
他們關了門在做功課。如果他們想在放學以前出來游戲,他們的老師是要罰他們站墻角的。
學生質疑:花孩子們做什么功課呢?
(1)聯系植物生長知識,想一想。通過交流,明白花孩子們做的功課是吸收營養、吸收陽光雨露、努力往上、頂尖冒出、努力往下,扎根生長……
(2)通過朗讀指導體會花孩子的心情:植物從種子到開化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呢,有時需要經過一個漫長的冬季,這么漫長的時間,花寶寶們都要待在黑黑的泥土里,心情怎么樣?(厭煩、想透口氣、想偷偷溜出去玩)
(3)結合生字“罰”的教學,體會花孩子厭煩的心情。
(4)聯系自己經歷,說說被罰的滋味。老師順勢引導,做功課時不能貪玩。
(5)再讀句子,體會作者奇特想象。
預設2:
你可知道,媽媽,他們的家在天上,在星星住的地方。
你沒看見他們怎樣地急著要到那兒去嗎?你不知道他們為什么那樣急急忙忙嗎?
我自然能夠猜得出他們是對誰揚起雙臂來,他們也有他們的媽媽,就像我有我的媽媽一樣。
(1)提出疑問:花孩子的家為什么在天上?他們的媽媽是誰?
(2)聯系自然現象理解:他們的媽媽可能是陽光、雨露、大自然,所以他們的家在天上,是在天堂里。
(3)聯系自己放學后找媽媽的情景,進行想象寫話:花寶寶們會怎么找媽媽呢?請學著詩人的樣子,寫一寫。
(4)滲透母愛教育:在小朋友的筆下,花孩子們也和我們一樣,愛自己的媽媽。有媽媽的孩子,是幸福的孩子。再讀最后三段。
(5)再讀句子,體會作者奇特想象。
三、回顧寫法,聚焦想象
(一)著眼全文,回顧寫法
提問:你覺得花的學校有意思嗎?你知道泰戈爾成功的小秘訣是什么嗎?
(二)交流總結,聚焦想象
小結:把花當作人來寫,把花想象成人,讓它們具有像人一樣的動作、行為、心情,多么富有想象力呀!我們以后要像詩人那樣,多觀察大自然,當我們的心靈與自然相結合才能產生智慧,這種智慧,就叫想象力!
四、鏈接文本,推薦閱讀
(一)鏈接文本
出示泰戈爾散文詩《榕樹》片斷,讀一讀,體會奇特的想象。
婦女們常到池邊來汲滿水罐,你的大黑影便在水面上蠕蠕而動,仿佛睡眠掙扎著要醒過來似的。
(二)推薦閱讀《新月集》
語文課文教師教學教案2
教學要求:
1.會寫本課生字,正確認讀“罰”等5個生字。掌握“假”這個多音字。會寫“落、荒、笛”等13個生字。認讀“濕潤、荒野、簌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花在綠草上跳舞的情景。
3.在閱讀、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的意境。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教師簡介作者,導入新課。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年—1941年),印度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飛鳥集》《眼中沙》《四個人》《家庭與世界》《園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詩篇》《戈拉》《文明的危機》等。
二、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的情況。
1.讀準下列字的字音。
荒笛罰假裳
2.交流、識記生字。
A.加偏旁記憶的字:荒—謊
B.換偏旁記憶的字:笛—油
3.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濕潤:潮濕潤澤。
荒野:荒涼的原野。
狂歡:縱情的歡樂。
急急忙忙:心里著急,行動加快。
三、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學生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2.指名同學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其他同學思考每一段講了什么內容?教師相機指導。
3.說說每段的內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想象陣雨降落時,花兒在綠草地上跳著狂歡的舞。
第二段(第3自然段~第5自然段):想象雨來時,關了門在做功課的花朵們便放假了。
第三段(第6自然段):想象花孩子們在雨中穿著各色的衣裳,沖了出來。
第四段(第7自然段~第9自然段):想象花孩子們急急忙忙趕回家,他們對準媽媽揚起了雙臂。
四、朗讀課文,畫出自己最欣賞的句子。
1.聽教師朗讀。
2.教師領讀,學生齊讀課文。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自己最欣賞的句子。
4.同桌交流,說一說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師利用課件出示佳句。
6.讓同學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賞。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開火車讀課文,邊聽邊思考:每一段講的是什么?
2.指名學生用簡潔的話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內容。
二、讀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學習第一段。
A.教師指名讀。
B.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一句話,并說明喜歡它的原因。
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
理解體會:哪一個詞語概括了東風的特點?(濕潤)從“走過”“吹著口笛”這兩個詞語中,你感悟到了什么?這句話該怎樣理解?讀了這句話,你會想到怎樣一幅畫面?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
理解體會: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你認為花會從什么地方跑出來呢?教師引導,啟發想象。你從“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這句話中感悟到了什么?“狂歡”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兒在綠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嗎?
C.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2.學習第二段。
A.學生齊聲朗讀。
B.讀中感悟,合作探究。
為什么“我”覺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里上學”?你是怎么理解“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
3.指導學習第三段。
A.教師范讀。
B.合作探究。
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說明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一句的?
“雷云拍著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們便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的?
你認為花孩子們沖了出來,要到哪里去?為什么?
C.教師指導朗讀。
D.學生自由朗讀。
4.學習第四段。
A.學生齊聲朗讀。
B.指導學生理解、感悟、朗讀。
小作者認為花孩子們的家在哪里?“那兒”是指哪兒?你能想象出花孩子們急急忙忙趕回家的情景嗎?在作者看來,花孩子們急急忙忙趕回家是為了什么?
C.學生自由感悟、想象。
5.小結。
三、拓展延伸。
說說你想象中花的學校是什么樣的。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先在組內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語文課文教師教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壩、漢”等10個生字;通過找近義詞、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會寫“早晨、穿戴”等21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畫面。能找出課文中有新鮮感的詞句,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理解,并積累運用。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大青樹下的小學”特別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說出自己學校生活的某個場景。
教學重點:
找出課文中有新鮮感的詞句,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理解,并積累運用。
教學難點: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大青樹下的小學”特別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說說自己學校生活的某個場景。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篇章頁”,明確學習目標。
(一)課件出示“篇章頁”。
(二)引語:同學們,打開三年級的語文書,你會發現:與以往一、二年級的語文書相比,在每個單元前多了這么一頁學習提示。我們管這一頁叫篇章頁。
1.指名讀。
2.老師引導概括。適時板書:校園生活 關注有新鮮感的詞句。
二、看圖片說場景,引發閱讀期待。
(一)看圖片,說場景。
1.課件出示學生生活、學習的圖片;
2.學生描述場景;
3.揭題,板書課題;
(二)設疑,引發閱讀期待。
這所學校與我們學校相比,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呢?
三、默讀課文,初步感受其特別之處。
(一)根據要求,學生再讀課文。
要求:邊讀邊找出你認為這所學校比較特別的地方,用“ ”劃下相關句子。
(二)反饋預習作業,以學定教,學習生字詞。
1.學習生字;
2.學寫難寫的字;
(操作步驟:反饋預習—學生觀察、交流—老師范寫—學生練寫——評價)
3.運用“七彩云南風光片”介紹云南,幫助學生認識不熟悉的事物。
【云南省位于我國西南邊的云貴高原上,那兒四季如春,景色宜人。這里的竹子,形同鳳尾,我們把這種竹子叫做鳳尾竹;在山與山之間,這里有大片大片寬闊平坦的空地,這就是坪壩;這里的山貓,有豹般的花紋,叫做山貍;這里的銅鐘響亮而清脆。云南還是一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國56個民族中,云南就有52個,比如傣族、阿昌族、景頗族、德昂族。】
(三)交流反饋,這所學校有哪些特別的地方。
1.學生反饋;
2.教師引導,逐漸形成如下板書:
上學路上,絢麗多彩,多民族學校
上課時,安靜,小動物們聽課
下課時,熱鬧,動物們看熱鬧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聚焦“新鮮”,感受其表達效果。
(一)默讀第一自然段,劃出有新鮮感的句子,教師巡視指導。
(二)匯報交流。
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漢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1.學生自由說說帶給你新鮮感的地方;
2.引導比較;
原句: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漢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改句:早晨,許多小學生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有漢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⑴比較不同;
⑵引導思考:作者把表示地點的3個詞語放在句子的前面有什么用意?
(把3個表示地點的詞語放在句首,強調了小學生是從四面八方走來的。)
3.想象:學生還會從什么地方走來;(預設:田野里、馬路上、小溪邊……)
4.引導思考:這個句子還有沒有你認為比較新鮮之處呢?
⑴學生交流;
⑵思考:作者連用了四個“有……的”用意是什么?
(連用4個“有……的”突出了這是一個多民族的學校。)
5.遷移運用;
_______(時間),從________,從________,從___________,走來許多小學生,有_________的,有_________的,有________的,還有_______的。
示例:早晨,從小河邊,從田野里,從馬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壯族的,有苗族的,有哈尼族的,還彝族的。
6.想象畫面。
⑴老師范讀;
⑵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
示例:我看到了在一座郁郁蔥蔥的山坡上,在一片綠油油的坪壩里,一群群孩子穿著絢麗多彩的民族服裝,有的蹦著跳著,有的唱著歌兒,有的津津有味地聊著,還有的翻著跟頭向學校走去。
⑶齊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一)課件呈現。
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漢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二)老師小結。
同學們從這句話中的三個“從……”感受到了孩子們是從四面八方來到了大青樹下的小學;連用了三個“有……的”感受到了這是一個多民族的學校,孩子們在這里開心愉快地學習。
二、學習三、四自然段,品讀有新鮮感的句子,感受“安靜、熱鬧與可愛”。
(一)學生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有新鮮感的句子,教師巡視指導。
(二)反饋交流,課件呈現。
◆大家一起朗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朗讀課文。最有趣的是,跑來了兩只猴子。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樣好奇地聽著。
1.學生自由說;
2.思考:大家朗讀課文聲音“真好聽”,到底怎么好聽呢?
3.課文是怎么寫出安靜的呢?
參考:文章沒有直接寫,而是用窗外的“安靜”,用樹枝、鳥兒、蝴蝶的表現來襯托“真好聽”。這種寫法很新鮮。
4.朗讀指導
5.遷移運用
晚上的廣場上真熱鬧,
三、回歸整體,用自己的話說說這所學校特別的地方。
(一)借助板書,學生練說。
(二)引導學生不僅要說出這所學校特別的地方,更要說出自己的感受。
四、建立聯系,滲透運用,說一說自己的學校。
(一)引導:吳然的《大青樹下的小學》,讓我們看到了一所可愛的邊疆小學的樣子和這所小學里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如果請你來向別人介紹一下我們自己的學校和校園生活,你會介紹些什么,怎樣介紹呢?
(二)提出要求:選擇校園里的一個場所,練習說一說它的樣子或者同學們在那里學習、活動的場景,說的時候想一想這篇課文中有新鮮感的詞句,努力說得既準確又有“有新鮮感”。
1.選定場所、情景,獨立練習說一說。
2.小組內說一說。
3.推薦班級內說一說,教師引導評價,關注說準確、說清楚和說得“有新鮮感”。
語文課文教師教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借助繪本閱讀,在觀察、想象、發現中,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情趣。
2、以故事的形式引領孩子們豐富的情感世界,讓他們體會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3、以讀寫繪的方式引領學生續編故事或創編故事。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小朋友們,今天有位特別的先生來到了我們的童話樂園里,他是誰呢?
二、觀察封面:
1、請你們睜大眼睛仔細看看,你看到了誰在干什么?
2、你覺得他看上去是一位怎樣的老先生?這位老先生就是故事的主人公胡蘿卜先生。這位老先生就是故事的主人公胡蘿卜先生。我們一起和他打聲招呼吧。我們的故事開始了。
三、共讀故事,隨機設疑:
(一)板塊一
1、一天,胡蘿卜先生匆匆忙忙地拿著一片果醬面包就上街去了。當長胡子蘸到了甜甜的果醬,就飛快地——長了起來。他一步一步往前走,長胡子被風吹到了身體后面。
2、那么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呢?聰明的你大膽猜猜。小朋友的想象力可真豐富。我們來看看書中的故事吧。
(二)板塊二
1、一個小女孩站在街口放風箏,因為風箏的線太短,她的風箏怎么也飛不過屋頂。小女孩的心里可著急了。
2、當胡蘿卜先生經過的時候,小女孩看見了風里飄動的長胡子,高興地說:“我可以用它來做放風箏的長線了。”女孩剪了一段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用來放風箏。風箏一下子就越過了屋頂。
3、當他走過鳥太太的樹下,鳥太太正為找不到繩子晾寶寶的尿布而發愁呢!這時鳥太太最希望的就是什么?當鳥太太看見胡蘿卜先生風里飄動的長胡子,高興地說:“可以用它來晾寶寶的尿布呀。”哪位鳥太太來高興地說一說。你們看到了什么?鳥太太剪了一段胡蘿卜先生的胡子,系在兩根樹枝的中間,晾起了一長串鳥寶寶的尿布。他們再也不用擔心沒有干凈舒適的尿布了。
4、教師繼續聲情并茂地講故事,鼴鼠老師帶著學生過馬路,他們挨著個,但不是前面的撞了后面的,就是后面的踩了前面的,可真難走啊!
5、這時,鼴鼠老師看見胡蘿卜先生的胡子,突然有了好主意。聰明的鼴鼠老師想到了什么?她剪下一段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讓每個小鼴鼠都拉住這段胡子,自己牽著胡子走在最前面。這樣,小鼴鼠順利地過了馬路。
6、當鴨子先生對掉落在地上的書正發愁時,看見了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他說:“這下我總算找到捆書的繩子了。”鴨子先生剪下一段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把書捆成兩包,然后,拎著書一搖一擺地走了。
7、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飄在后面,不知不覺被許多人剪下,派上了許多用處。仔細觀察這副圖,你能找到胡蘿卜先生的胡子在哪嗎?看誰發現得最多,還要試著像前面一樣給他們編編故事。同桌可以討論一下。
8、情境故事:誰是我們班的故事大王?老師請四位。老師先給四位故事大王提個要求,你可以大膽地編,但是別人已經講過的地方不能重復。老師和其他同學一起當旁白,還要注意認真地聽。
9、胡蘿卜先生想為自己配一副近視眼鏡,就走進白菜小姐開的眼鏡店。配完眼鏡,白菜小姐說:“如果你用長胡子做繩子,把眼鏡系住,就不怕找不到眼鏡了。”白菜小姐說這些話的時候,用一根長胡子系住了眼鏡。當胡蘿卜先生的眼鏡不小心從鼻梁上滑落下來的時候,他的胡子系住了眼鏡。胡蘿卜先生說:“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
四、整體回味,感悟主題
1、你覺得胡蘿卜先生的胡子怎么樣?
2、出示:“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誰來當胡蘿卜先生夸夸自己的胡子?指讀——齊讀。
3、設疑感悟:胡蘿卜先生的胡子真是太棒了,不僅幫助了自己更幫助了別人。可是,胡蘿卜先生是那么喜歡自己的胡子,當他發現自己心愛的胡子被別人用掉的時候,他會生氣嗎?為什么?想一想。
小結:我明白了,胡蘿卜先生不會生氣還會很快樂,因為幫助別人就是一種快樂。可是假如有一天,胡蘿卜先生的胡子越來越少了,甚至用光了,沒有了,他還會快樂嗎?不管快樂還是不快樂,我們都能感覺胡蘿卜先生有一課樂于助人的心。
4、故事取題目:故事講完了,可是我們還不知道故事的題目呢,你想給這個故事取什么題目?這個故事的題目就是《胡蘿卜先生的胡子》,故事的作者是王一梅阿姨。
五、創編故事,繪寫結合:
(1)胡蘿卜先生的胡子真的很神奇啊,幫助了那么多人,讓那么多人快樂。當胡蘿卜先生繼續往前走,還會發生什么樣神奇的故事呢?用你的畫筆畫下來并寫一寫你的故事吧。
(2)評價交流。
語文課文教師教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分階段閱讀,逐步推進故事情節,讓學生學習根據已有內容進行猜測,做到有理有據。
2.結合反復情節的內容,發現文中描述胡蘿卜先生胡子用途的方式,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合理的推測,將學生的個性化思考和原文對比,逐步修正和調整,讓推測走向合理化。
3.進行策略遷移,練習根據題目、內容、插圖進行猜測和想象,激發廣泛閱讀的興趣。
教學重點:
結合故事情節和文字敘述方式練習猜想和推測的方法策略。學會從題目、插圖去猜想,結合文字和生活實際進行合理有據的推測。
教學難點:
發現文本中的細節,有理有據地合理推測。
教法:伏筆示范引導。
學法:觀察討論、對比修正。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自讀課文
課時安排: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這節課,老師要帶大家走進童話世界,讀讀兒童文學作家王一梅的作品。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作者!
(課件出示,指明朗讀。)
看看她的作品,有什么共同點?
(引導發現以動物童話為主,可以結合某一本書談談猜想,說出合理的依據。)
有時候,只看題目就可以猜想故事內容,今天就讓我們一路猜下去。
二、圍繞題目猜一猜:
出示課題:你猜猜這個故事會講什么內容?
(結合學生發言,點評角度,發現“胡蘿卜”的胡子才合理。)
三、認識人物猜一猜:
出示課文第一段:胡蘿卜先生常常為胡子發愁,因為他長著濃密的胡子,必須每天刮。
在心里認認真真讀兩遍,如果能讀出這句話中的重點詞,你就可以猜出下面會發生什么事了!
學生反饋:
預設1:常常發愁,有可能后面胡子就會惹出事來。
師:開頭就這么不開心,后面只能是一大串的不開心嗎?
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欲揚先抑的寫法,前面的“發愁”后面可能會成為欣喜。
預設2:“必須每天刮”,萬一他哪天忘了,會不會胡子就長得滿臉的。
師:越是小心,卻容易出事情啊!后面會不會真的出事了呢?
四、看看插圖猜一猜:
(出示課文“胡蘿卜先生”的形象插圖)
你能猜出發生什么事情了嗎?一定要說說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預設1:有一天胡蘿卜先生忘了刮胡子,胡子越長越長了。
師:真的是忘了嗎?那應該是滿臉濃密的胡子啊!
(引導學生抓住“眼鏡”,猜想是因為近視,沒有看清楚,忽略了一根胡子。)
預設2:他邊走邊吃漢堡,都沾到臉上了。
師:這個小細節和“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有什么關系呢?
(學生嘗試猜測)
五、讀讀發展猜一猜:
故事的發展和大家的猜測一樣嗎?請看!
(出示課文第2--4段)仔細讀一讀,看看哪些猜對了,哪些猜得還不夠準確。
(學生自讀反饋,引導學生學習抓住細節合理推測。)
看來推測還是要有根據!請大家再次讀讀這部分,仔細讀,哪里又讓你有了新的猜測,這次要說出合理的依據來。
(學生再次閱讀,嘗試推測。)
預測:他沒有發現胡子飛到身后,后面一定會有人動他的胡子。
真的是這樣嗎?我們接著看!
六、讀讀情節猜一猜。
1.默讀課文5、6段,看看發生了什么事情。
學生自讀,了解故事情節:小男孩用胡子做風箏線。
你覺得這根長胡子做風箏線合適嗎?
(結合課文內容了解胡子在飄動,又長又結實。)
2.讀到這里,你能推測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嗎?
(學生自主猜想,還有很多動物會用到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最后胡子被用完了。)
3.故事是這樣發展的嗎?看看吧!
(出示課文7--9段)讀一讀,說說你的發現或者想法。
這個故事沒有寫完,你能把它補充完整嗎?
(引導學生結合文章的表達方式去猜測,練習口頭表述。)
4.讀到這里,你能推測接下來的故事怎么發展嗎?把你的推測和同桌交流一下。
5.組織交流,說說胡蘿卜先生后來還會遇到誰,發生什么事。組織點評,引導發現:根據胡子的特點發揮作用,且越來越短。
6.有沒有同學推測到了故事的結局?(胡子被大家用完了)
讓我們看看故事的結局(學生自讀)
為什么沒有被大家用完?(引導體會故事發展的合理之處,滲透幫助他人,快樂自己的文本主旨。)
七、小結方法學會猜:
一個故事的發展有很多種可能,我們在猜想和推測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引導學生發現,要抓住文本的線索,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推測。)
八、只看題目大膽猜:
1.(出示故事題目及插圖),請大家任選一個,進行合理的推測。
2.組織交流,檢測推測的方法策略應用情況,及時再行點撥和提升。
九、鼓勵閱讀隨時猜:
大膽猜測,合理推測,讓自己真正走進作者的心里!
板書設計
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
大膽猜測、合理推測(有依據)
內容、人物、生活
語文課文教師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