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五教案
詳案是針對簡案而言的,主要是指在教學備課方面。一般的話寫簡案較多,不過對新老師還是寫詳案比較好。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五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五教案,供大家參考。
五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五教案1
口語交際 習作一
教材簡析
本次“口語交際?習作”是本組教材的專題“走進西部”的有機組成部分,目的是通過設計和討論和遠方的同齡人建立聯系,加強交流,并開展活動,從而增進對彼此的相互了解。這次活動是學生自己設計并付諸實踐的活動,通過他們自己的策劃與開展,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溝通和交際的能力。隨后安排的“習作”是口語交際的延續,是與“手拉手”同學進行交往的開始,同時也是一次應用文的習作練習。
學生對西部缺乏了解,交往的范圍不廣,缺乏手拉手的對象。本次教學,既要引導學生同遠方的同齡人取得聯系,還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多作一點有關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紹,以加深對西部自然風光、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和建設者的認識。然后引導學生進行習作。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溝通和交際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策劃一次和遠方小學生的“手拉手”活動,商量、討論活動的方案。
2.能有條理、較為具體地說出自己的活動方案。
3.利用書信開展交際活動,在信中有條理地進行表達,寫出真情實感,培養學生的實際交際能力
4.能在信中把自己對活動的打算做具體清楚的描述,同時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議。
課前準備
1.搜集有關“手拉手”活動的一些資料。
2.準備各地風土人情方面的圖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基本程序 教學調整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激發興趣,組織討論
1.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江南水鄉,塞外風光,西部高原,濃郁的地理特色,迥異的風土人情,作為中國人,我們無比自豪和驕傲!
(出示各地風土人情方面的圖片,了解祖國各地的特色。說說自己的向往:最想去哪里?了解哪里?)
2.各地的風格迥然,你們想結交更多的異地朋友,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嗎?想更深入地了解他們那里的風景和物產嗎?今天我們就來策劃一次和遠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動。
3.組織討論:用哪些方式才能與素不相識的遠方小學生建立聯系?
方式:網絡 報刊雜志 各類書籍 電視欄目……
二.合作討論,匯集精華
1.聯系上以后,我們可以開展哪些活動呢?同學合作討論,策劃活動方案。
2.教師到各組聽到方案,參與討論、合作。
3.全班交流活動方案:
(1)首先寫信,建立聯系。
(2)比較熟悉后,發出邀請,一同參與活動。
(3)若對方生活困難,我們就對他給予生活上的資助。
(4)……
三.確定方式,開展聯系
1.既然我們已經確定與遠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聯系,那么我們該如何開展“手拉手”活動來增進彼此的了解了?現在大家集思廣益,確定交際方法,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就請大家先在組內商量和交流。
2.學生分小組商量。
(教師參與各小組的探討活動中,要對活動的可行性以及可以為對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來進行具體的指導。)
3.學生全班交流各小組的策劃情況。
⑴ 學生的策劃可以有充滿關懷的支助活動,有情真意切的書信往來,有簡潔流暢的情況介紹,有豐富多彩的聯誼活動,還有方便快捷的網上交流……
⑵ 同學們設計的活動方案都不錯,但要開展好每一項活動,都要有一個可行性的計劃,現在就請你談一談你自己設計的活動的可行性。
學生交流活動設計的可行性,對其他同學進行啟發。
⑶ 學生自由交流,其他同學幫助完善設計的可行性。
四.深入探討,課外延伸
1.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策劃的活動付諸實踐呢?那么我們利用書信把這個活動告訴他們好嗎?
2.備課的時候老師在報刊雜志、網上、電視節目和搜集了一些小伙伴的聯系地址,你愿意把自己的“手拉手”活動構思告訴他們,與他們一同架起友誼的長橋嗎?
教師提供聯系地址:
3.經過剛才的商量,你們一定還有很多與小伙伴建立聯系的方法,請大家課后再收集一些,然后我們下節課把自己的建議告訴他們。愿我們的“手拉手”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讓我們和遠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牽。
(設計好策劃的內容,決定付諸行動 ,為行動的實施作好準備。)
第二課時 習作指導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古時候,人們把朋友見互通書信稱之為鴻雁往來。看,這一封封信就像一只只鴻雁,它們將把你們的心愿帶到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不論相隔多么遙遠,我們和遠方小伙伴一定會“心連心,手拉手”建立相關的聯系的。記得在上節課我們已經討論過活動的方案了,今天就開始行動,第一步──寫信,建立聯系。
二.討論內容,激發靈感
1.小組討論:信的內容包括哪幾方面?
向對方介紹自己的情況:可以包括學習、生活、學校、班級等的情況。
詳細地進行介紹一下自己班級所策劃的活動方案。
提出自己對這次活動方案的實施建議。
并希望活動開展成功及建立永久聯系。
……
2.回憶書信的格式及封皮的填寫:
想了解對方的哪些情況。……
3.注意書信和信封的格式
(1)書信的格式:書信由稱謂、正文、敬語、落款及時間四部分組成。稱謂應在第一行頂格寫,后加冒號,以示尊敬;正文是信函的主體。可以根據對象和所述內容的不同,靈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筆和風格;敬語在書信結束時向對方表達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語。落款及時間在信文的最后,寫上寫信人的姓名和寫信日期,寫在敬語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
(2)信封的格式:左上方寫收信人所在的郵政編碼,上方寫收信人的地址,中間寫收信人的姓名,姓名寫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寫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郵政編碼。
三.動筆寫作,開啟心扉
1.寫信方式:可以小組合作寫信,分工合作,一人寫一個部分。比如有的寫自己的情況介紹,有的寫活動設想,有的對對方的請求等,最后一起修改合成一份完整的信;也可以自己獨立完成。
2.開始寫信。
第三課時 習作講評
一.典型評價
1.回顧交流:寫好這封信要注意哪些?
(1)學生討論。(2)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習作。
全體學生自由讀這篇習作,對照評議標準進行評價。引導學生先評議這篇習作的成功之處,有什么不足,說說理由,并且加以修改。
3.投影一篇較優秀的習作。
(1)讓小作者本人朗讀全文。
(2)學生再次根據評議標準思考,評議。
(3)學生聽完后各抒己見。
二.交流充實
1.交流第一部分內容:自我介紹。
在交流中知道自己還需要如何修改,如何補充材料,才能讓對方更了解自己,了解我們的大家庭。
2.交流第二塊內容:活動的方案
學生各抒己見,過討論邊修改,把自己的內容改得更加豐滿。
3.注意檢查信的書寫格式。
三.合作修改
1.小組合作寫信的同學,把自己所寫的一個部分與其他幾位同學合起來,再讀一讀,一同修改:是否有錯別字,語句是否通順,文章內容是否飽滿。
2.課堂交流。
把自己認為最滿意的一部分文章與大家一同分享。
小組合作寫的文章就把自己組認為比較有新意的語句讀給大家聽。
四.謄寫郵遞
1.把自己認為最滿意的一部分或整篇文章與大家一同分享。
2.工工整整的寫在稿紙上 。
3.郵遞出去。
教學反思
五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五教案2
回顧?拓展一
教材分析
“回顧?拓展一”包括三個欄目:交流平臺、日積月累和趣味語文。交流平臺是對本組四篇課文的內容的回顧與交流,本次交流應抓住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對西部的認識與感受;走進西部,要引導學生結合四篇課文和課外搜集的資料,交流對祖國西部自然環境、歷史文化、民俗風情、西部大開發建設等方面的了解和感受。二是文章的表達方法及其他方面的收獲的交流。這個交流的內容是兩篇精讀課文的表達特點,《草原》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白楊》的借物抒懷,托物言志。學習中的其他收獲,如,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優美語言的表達效果和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質疑、背誦、搜集資料等方面,只要有所收獲,都可與同學交流。“日積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一首詩,目的是繼續增加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積累。本單元的趣味閱讀主要講了標點符號的妙用。引導學生體會這個故事的趣味性。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交流在課內外學習中的真實感受,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對西部建設、發展的看法或者建議,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建設西部的豪情。
2.從課文中汲取寫法特點,在交流探討中提高習作水平。
3.就自己的某一點體會暢所欲言,學會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4.引導學生朗讀、大概的了解詩意,背誦古詩詞,積累古詩。
5.通過“趣味語文”的學習,感受到標點符號的魅力。
教學重點:學會總結與回顧,并能理性的分析學習所得,不斷改進學習方法
教學難點:從三個角度來展示交流綜合性學習的學習成果,在豐富的形式中交流、匯報。
課前準備:
1.搜集有關西部情況介紹、發展狀況、西部建設等方面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2.閱讀并背誦古詩詞。
3.搜集與詩詞有關的趣味語文故事。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基本程序 教學調整
第一課時
一。交流平臺
1.談話引入:
在近兩個周的時間里,我們與蒙古族同胞共話夕陽,我們走進了古老蒼涼的雪域高原,觀賞了風沙漫卷的茫茫戈壁上頑強生存的白楊。駝鈴聲聲的絲綢之路,西部的旖旎風光還歷歷在目,西部建設者可歌可泣的故事還縈繞在我們腦際。
2.相信你們收集到的資料更多,能介紹給我們大家嗎?
3.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圖文資料,并談談自己對西部的感受:
教師可從以下方面引導:
西部大開發建設
西部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
西部的旅游與開發
西部的人的生存狀態、生活環境
西部的教育,西部孩子的學習與生活
……
2.回眸課文內容,揣摩寫作特點:
⑴ 快速瀏覽課文《草原》和《白楊》,思考在寫法各有什么特點。
⑵ 小組交流:
① 把這兩篇課文中你最喜歡的部分或者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推
薦給大家,并說說原因。
② 你認為這兩篇課文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請分別說一說:
《草原》:按事情發展順序敘述寫,脈絡清晰、情景交融、中心明確、語言優美。(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白楊》:借物喻人: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借贊揚白楊樹來贊揚西部建設者)
⑶全班交流、點評、總結:語言大師老舍的文章行文流暢而且語言優美,時而直抒胸臆,時而精描細寫,我們學習他的寫法進行練筆,學以致用。其實借物喻人的寫法在很多古詩中也經常運用你能舉一例子嗎?(〈〈墨梅〉〉、〈〈馬〉〉等。)
3.暢所欲言,盡情交流:
⑴ 在學習中你一定還有其他的收獲,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利用本文的利用本文的寫法進行練筆,以達到學,并學以致用,收到學用兼得的效果。
⑵ 學生自由發言,交流自己在課內外學習和收集資料中的一些感受,談自己在學習上的收獲。
⑶ 總結:西部大開發的號角已經吹響,在我、你、他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必定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西部必將會迎來燦爛輝煌的明天!
五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五教案3
二。日積月累
1.導入
古詩是中華文學的瑰寶,我們應該多積累的,融進我們的生命中和血液中。如果長大后,多年以后我們還能吟讀,還能脫口而出,那時何等美妙的事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中唐時期素有詩豪之稱的大詩人劉禹錫寫的《浪淘沙》。
2.學習詩句
(1)輕聲讀詩句讀準字音,特別是“簸”字。讀后指讀隨機點評,再齊讀。
(2)這首詩到底寫了什么?請邊讀邊想,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
(3)交流:隨機提問作者為什么會有上銀河的想法?在你眼前出現了一副怎樣的畫面?
(4)想象畫面,再讀詩句。熟讀成誦。
3.積累古詩。
把你讀過的有關描寫黃河景色的詩抄錄在一起,反地朗誦比較。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白《將進酒》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涼州詞》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鵲樓》
第二課時
三、趣味語文
1.導入。
剛才我們背誦的王之渙《涼州詞》是一首的邊塞詩,被歷來文人墨客傳誦。傳說,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請一位的書法家為她 的扇子題。書法家寫了唐朝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但由于書法家的一時疏忽,題詩時漏掉一個“間”字。慈禧看后大怒,認為書法家故意欺她沒有學識,一氣之下要治他的死罪。書法家急中生智,趕忙解釋道:“老佛爺息怒,這是用王之渙的詩意填的詞。”他當場斷句吟道。慈禧聽后,轉怒為喜,連聲稱妙,賜給他銀子壓驚。你猜這位書法家是怎樣斷句的?斷句是什么意思?
2.嘗試加標點。
黃河遠上,白云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3.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4.那么漏了一個間字,用不同的標點,化詩為詞,兩者的意思果真沒有發生改變嗎?
5.課外拓展。這樣的趣味故事還真不少呢!
(1)唐代詩人杜牧的七言律詩《清明》,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好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有人把標點一改,變成了一首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還有人就《清明》一詩,不增減一字,只加標點,變成了電影的一個鏡頭,時間、地點、場景、對話皆有: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
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2)《紅樓夢》中在描寫林黛玉臨終時,作家是這樣運用標點的:“寶玉!寶玉!你好……”兩個“!”寫出黛玉用生命在呼喊;一個“……”將黛玉百感交集、難以用言語表達的復雜心情和神態刻劃了出來。句子省略的部分可以讓讀者充分想象,這樣更能打動人的心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個省略號起到了許多文字不能起到的妙用。
6.總結。
一個標點使那個書法家化險為夷,保住了身家性命。標點的正確運用,不僅使文章語言通順、脈絡清楚,而且在文學作品中,對塑造人物形象,有語言起不到的作用,希望大家平時在寫作時能正確使用標點,為你的文章增添風采。
四.課外作業.
完成《語文課堂作業本》。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