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教案設計優秀教案
《灰雀》是阿列克謝耶夫創作、李聲權翻譯的一篇短文,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三年級灰雀教案設計優秀教案,僅供大家參考!
三年級灰雀教案設計優秀教案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本課的教學設計以讀貫穿始終,“初讀”“默讀”“品讀”“研讀”“拓讀”,讀的層次勢如剝筍。注重“閱讀教學策略”的指導,以讀促講,以讀悟情,讓學生在讀中學到方法,達到學習的目的。引領學生聯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詞句;通過人物的對話、神態,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體會人物身上的優秀品質,并使學生受到熏陶和感染。與此同時,結合具體的文本語境,給學生提供多樣的語言實踐平臺,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搜集和課文相關的圖片及文字等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課前預習課文;初步自學生字;搜集列寧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直接導入,引發疑問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板書課題:灰雀)。(課件演示三只灰雀)看,這就是灰雀,它們的體形比較小,羽毛的顏色豐富,叫聲悅耳。跟它們親切地打個招呼吧!
2.剛看到這個課題,你猜想課文會寫些什么內容?
3.課文是不是寫這些內容呢?讓我們一起打開課本,到課文中去看一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猜一猜課文會寫些什么內容,目的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好地引導學生走進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出示自讀要求,學生根據自讀要求自學。
自讀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標上自然段的序號。
3.想一想:課文中有哪些人物?他們做了什么?
(二)檢查學生自讀情況,教師相機正音識字。
1.重點指導讀第1自然段,相機學習生字新詞。
(1)指四名學生按句子順序合作朗讀第1自然段。
(2)小老師領讀重點詞語,多種方法識字學詞。
課件出示詞語:
列寧 胸脯 婉轉 仰望 面包渣 惹人喜愛
①學生領讀“列寧”時:
說說對列寧的了解,相機出示人物圖片,簡要介紹人物。
②學生領讀“胸脯”時:
教師強調:“胸脯”在哪兒?(生拍拍自己的小胸脯。)
③學生領讀“婉轉”時:
出示“婉轉”在詞典中的兩個釋義:A.(說話)溫和而曲折(但是不失本意)。B.(歌聲、鳥鳴聲等)抑揚動聽。課文中的“婉轉”應當選哪種解釋?
④學生領讀“仰望”時:
結合課文想一想,“仰望”是什么意思?請同學做一做動作,加深理解。給“仰望”找個反義詞。引導學生識記字形,“仰”在字形上容易和“迎”和“柳”混淆,在詞語中辨析字形,如“仰望—歡迎—柳枝”。
⑤學生領讀“面包渣”時:
教師強調“渣”是翹舌音,借助圖片識記“渣”。
⑥學生領讀“惹人喜愛”時:
引導學生識記“惹”并嘗試用這個詞語說一句話。
(3)引導學生連起來再讀讀這些詞語。
2.指名讀其他幾個自然段,教師相機正音。
重點指導“或者”的讀音,強調“誠”是后鼻音。
3.賽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讀課文競賽,互相提提意見,幫助別人讀得更好。
(三)指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1.找一找,圈一圈。(比比誰畫得最準確。)
這篇課文有好幾個自然段的開頭都有表示時間的詞語,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圈一圈。(課文中提示時間的詞語有:“有一年冬天”“一天”“這時”“第二天”。)
2.分一分,想一想。(比比誰說得最簡練。)
(1)依據時間把課文分成三個部分,想一想,在每一段時間里,發生了什么事?
(2)請三名同學分別來讀這三個部分,其他同學仔細聽,認真想。
(3)出示填空,引導學生概括每一層的意思。(生每讀完一個部分,概括每一部分意思。)
①有一年冬天,列寧看見____________。
②一天,一只____________的灰雀____________,列寧遇見了____________,并與他交流。
③第二天,列寧又看到____________。
3.連一連,說一說。(比比誰連得最通順。)
嘗試把三個時間段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桌互說,指名說。
4.教師小結方法:我們根據時間把課文分成了三個部分,讀懂了每個部分的意思,再把三個部分的意思連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利用圖片、做動作、結合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等多種形式,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指導學生認識生字、理解詞語,既能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又能把識字教學落到實處。另外對于剛跨進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概括主要內容是一個難點。精心設計“方法引路,扶放結合”的步驟,能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歸納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
三、品讀詞句,聚焦喜愛
1.觀察圖畫,引導說話。
(出示課文插圖)你看到了三只怎樣的灰雀呢?用文中的一個四字詞語來形容一下。(惹人喜愛)
2.默讀第1自然段,找找描寫灰雀的語句,畫出來。
3.結合相關語句匯報、交流,體會灰雀的“惹人喜愛”。
(1)出示重點語句:“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只胸脯是深紅的。它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地歌唱,非常惹人喜愛?!?/p>
引導學生對照圖文,感受灰雀的“惹人喜愛”。
(2)創設情境想象“來回跳動”。
(3)想象一下,這三只灰雀,(手勢)一會兒從這邊的樹枝跳到那邊的樹枝,一會兒從那邊的樹枝跳回這邊的樹枝,這邊——(那邊),那邊——(這邊)。這就是在樹枝間——(來回跳動),這真是——(惹人喜愛)。
(4)入情入境地感受“婉轉地歌唱”。
抑揚頓挫、變換調子。你聽,(播放婉轉的鳥鳴聲)一會兒高,一會兒——(低),一會兒短,一會兒——(長),像唱歌一樣,這就叫——(婉轉)。
(5)指導朗讀。
①指名讀,教師相機指導:
“來回跳動”讀得輕快些,突出灰雀的動態美。“婉轉地歌唱”要讀出聲音的高低變化,讀出灰雀“歌聲”的動聽。
②教師配樂范讀,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出灰雀的顏色、動態、聲音。
③引導學生齊讀。
如果此時此刻我們就站在樹下,聆聽著灰雀美妙的歌聲,欣賞著它們那歡快的跳躍,我們怎能不愛上這三只灰雀呢?一起來讀一讀。
4.關注列寧對灰雀的喜愛。
活潑可愛的灰雀也同樣吸引了一位名人——列寧。你從哪些語句中可以看出列寧非常喜歡灰雀呢?
(1)出示重點語句,指名讀:“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只歡快的灰雀,還經常給它們帶來面包渣和谷粒?!?/p>
(2)引導學生抓住“每次”“都”“仰望”“經?!边@些詞,感受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板書:仰望)
(3)仰望著灰雀的列寧,會在心里對灰雀說些什么呢?想象一下。
(4)指導朗讀。
①引導學生在重點詞語下面標好重讀記號,著重突出列寧對灰雀的喜愛之情。 朗讀時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邊讀邊想象。
②教師引讀。
寒冷的冬天,四周光禿禿的,三只灰雀給公園帶來了生機——(生讀)。
養病的日子,孤獨又無聊時,三只灰雀給列寧帶來了快樂——(生再讀)。
設計意圖:此環節聚焦“列寧喜歡灰雀”,從兩個方面引導學生體會、感悟。首先是灰雀“惹人喜愛”,其次是列寧的言語和行動表現了他對灰雀的喜愛。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通過創設情境想象、還原畫面,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感受,歷經“讀進去”“想起來”“讀出來”的過程。
四、觀察生字,指導書寫
1.把課后要求會寫的生字按間架結構重新排排隊。
左右結構:郊、粉、粒、凍、惜、誠。
上下結構:雀、養、男、肯、谷。
半包圍結構:者、或。
2.指導書寫左右結構的字,教師按學生要求相機范寫,并讓學生在本子上練習寫一個,把自己寫的和書上的對照后,再寫一個。(強調注意“凍”右半部分不要多一橫;“粉”“粒”中米字旁的最后一筆、“郊”中的“”最后一筆都由捺變成點。)
3.指導書寫上下結構的字,教師相機范寫,學生觀察后再寫。(強調“男”上邊是“田”,下邊是“力”;“肯”第五筆是豎,“雀”的下部右邊有四個橫。)
4.半包圍的“或”斜鉤上的一撇不要丟。
5.同桌之間比一比,賽一賽,看誰寫得更漂亮。
設計意圖:注重學生寫字興趣的培養和方法的指導。通過歸類整理,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掌握字形,發現書寫規律。讓學生在“自己寫完和書上對照”和“同桌比賽看誰寫得漂亮”中養成認真書寫的好習慣。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這節課,同學們讀書讀得認真,寫字寫得漂亮。課后請同學們把記不牢的生字多寫幾遍,并且熟讀課文,下節課咱們比比看誰讀得最有感情。
2.積累表達:用“跳動”“歡快”等詞語寫一寫自己平時看到的小鳥。
設計意圖:在識字、寫字中夯實基礎,在充分讀書中積淀情感,扎扎實實地進行練筆。
第二課時
一、鞏固詞語,回顧內容
1.出示課文中的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指名朗讀。
列寧 胸脯 仰望 面包渣 或者 可惜 誠實 惹人喜愛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對課文有了哪些了解呢?你能選用其中的幾個詞語來說一說嗎?
3.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這個發生在列寧、小男孩和灰雀之間的故事。
設計意圖:通過多次再現,引導學生牢固識記。運用生字詞語來說說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既是對課文內容的回顧,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又可以引導學生準確地積累運用,促進學生運用的意識,提高運用的能力。
二、研讀對話,揣摩心情
(一)創設情境,抓關鍵段,引導質疑。
1.(出示課件)聽,灰雀的叫聲多么動聽!列寧每天到這里都和它們打招呼??墒怯幸惶?,當列寧拿著精心準備的面包渣和谷粒來到白樺樹下,卻發現——(那只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了),女生齊讀第2自然段。
第二天,列寧來到白樺樹下,又發現——(那只灰雀回來了),男生齊讀第11自然段。
2.讀到這兒,你有什么問題嗎?
預設:
灰雀去哪兒了?灰雀怎么又回來了?
3.過渡:要想解決這兩個問題,那就讓我們跟隨列寧和男孩,走進公園,來到白樺樹下,看看有什么發現。
(二)再讀對話,啟發思考。
1.默讀課文第3~10自然段列寧和男孩的對話。用波浪線畫出列寧說的話,用橫線畫出男孩說的話。
2.交流解決的問題。(灰雀被男孩捉走了,后來男孩又把灰雀放回來了。)
(三)補白提示語深入品讀,走進心境。
1.品讀之一:列寧失之痛。
(1)我們仔細地讀一讀列寧的話,想一想,每句話中包含著列寧怎樣的心情?你能填上合適的提示語,并且通過朗讀讀出這種心情嗎?(學生補充提示語,讀句子。)
(2)課件出示重點語句1:
這時,列寧看見一個小男孩,就( )問:“孩子,你看見過一只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
①引導學生補充“焦急地”,體會列寧找不到灰雀時焦急、難過的心情。
②指導朗讀。指名用焦急的語氣讀一讀。
(3)引課件出示句2:
列寧( )說:“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p>
①引導學生補充“擔心地”“擔憂地”“難過地”等詞語,在補充提示語時引導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體會列寧對灰雀的關心。
②指導朗讀,讀出擔心、焦慮的語氣。指名讀,齊讀。
(4)課件出示句3:
引導學生回憶平時什么情況下會自言自語。
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
①引導學生抓住“多好”“可惜”來體會列寧對灰雀的喜愛和惋惜之情。(板書:可惜)
②角色體驗朗讀?,F在我就是那個小男孩,你怎樣讀才能打動我?(指名讀。)
③小組討論交流:列寧真的是自己說給自己聽嗎?你能讀懂列寧的心思嗎?(引導學生懂得列寧明明知道灰雀是被男孩捉走的,可他對男孩沒有批評,沒有指責,只有感染,只有啟發。表現了列寧對孩子的尊重和愛護。)
(5)課件出示句4:
列寧( )問:“會飛回來?”
①引導學生補充“高興地”“喜出望外地”,體會列寧喜出望外的心情。
②指導朗讀。
2.品讀之二:男孩得之悔。
(1)過渡:列寧用話語和愛鳥的情感打動男孩、感染男孩、啟發男孩。這一過程中,男孩的心理活動也是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我們也來給男孩的話加上提示語,讀懂男孩的心思吧!(學生補充提示語,讀句子。)
(2)學生交流,課件出示句子1:
男孩( )說:“沒……我沒看見。”
①引導學生填入“吞吞吐吐地”“臉紅地”“慚愧地”“小聲地”等詞語,從而體會男孩的矛盾心理。
②體會男孩的心理活動:這時男孩為什么想講又不敢講?他會想些什么?(板書:捉走)
(3)課件出示句2:
男孩看看列寧,( )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p>
①引導學生補充“堅定地”“鼓起勇氣地”,體會男孩下定決心、鼓起勇氣的心理變化過程。
②指導朗讀。
(4)課件出示句3:
“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
①思考:男孩為什么這么肯定呢?(板書:放回)
②了解引用對話的兩種形式。出示句子,引導學生讀一讀。
A.男孩肯定地說:“一定會飛回來!”
B.“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
3.練習整體朗讀對話。同桌分角色讀;師生分角色讀。
(四)質疑內容,完成課堂小練筆。
過渡:看,那只胸脯深紅的灰雀果然回來了,列寧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著說——(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兒去了?)
1.讀到這兒你有什么疑問?
2.小組討論交流:列寧為什么不問男孩卻問灰雀呢? 引導學生了解列寧尊重、理解男孩,這也是對男孩的愛護。
3.引導學生體會列寧見到灰雀之后的驚喜之情和列寧對男孩的愛護。(板書:愛)
4.指導朗讀。
5.出示課堂小練筆:如果灰雀會回答,它會怎么說呢?選擇一種句式,寫下來。
出示:(1)灰雀說:“________________?!?/p>
(2)“________________。”灰雀說。
6.學生交流,師生點評。
設計意圖:教學中,通過研讀人物語言和神態描寫透視人物的心理活動,緊緊抓住對話提示語的補白,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填上恰當的提示語,從而感悟人物的心理活動,讀出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引導學生關注引用對話的不同方式,進行課堂練筆,從有規律的、特殊的語言現象中,得意、得言、得法。
三、觀察生字,指導書寫
1.練寫詞語“可惜、肯定、誠實”,注意強調“肯”的第五筆是豎,“誠”的部首是“讠”。
2.重點指導書寫半包圍結構的字:或。
強調筆順,注意“或”的斜鉤和點。
3.展示評價:生生評價、師生評價。
設計意圖:注重對學生寫字指導的評價。通過評價,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掌握字形,發現書寫規律,激發學生良好的書寫興趣。
四、總結談話,升華情感
過渡:列寧不僅愛灰雀,更愛孩子。他巧妙地引導孩子改正了錯誤,呵護了童心,才有了這幅和諧的畫面。此時此刻,如果你也走到了樹下,你想對誰說些什么呢?
1.課件出示:列寧和男孩一起觀賞、喂養三只灰雀的畫面。
2.教師總結:因為有愛,小鳥是幸福的;因為有愛,男孩是幸福的;因為有愛,我們大家都是幸福的。只要我們都能學會去愛,那么我們都是幸福的。
設計意圖:傾注人文關懷,激發學生情感的渴望,讓他們把心里的情感表達出來,不管學生是對列寧說,對小鳥說,還是對男孩說,都離不開“愛”。這一環節通過“愛”這一主線,再次激發學生的情感,并把這種情感由語言文字內化為學生的內心情感,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拓展閱讀,課外延伸
1.補充閱讀列寧小時候的故事《斗鵝》。
2.引導學生收集、閱讀列寧其他的故事以及其他名人的故事。
設計意圖:課文只是一個例子,此環節從例子出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閱讀量,豐富學生的積累。
板書設計
灰雀愛
教學反思
在研讀兩個人的對話時,課堂中出現了很多精彩的情節。首先讓學生找到列寧和小男孩對話的句子,再補充上合適的提示語。在研讀所填的提示語時,學生們討論得熱火朝天,不時閃出思維的火花。有的同學把自己放在了這一情景中,假設自己就是那個小男孩,體會小男孩的心理。圍繞列寧和小男孩的對話,猜測人物的心理活動,真正體會出不同的感情,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灰雀課文原文
有一年冬天,列寧在郊外養病。他每天到公園散步。公園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樺樹,樹上有三只灰雀: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只胸脯是深紅的。它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地歌唱,非常惹人喜愛。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只歡快的灰雀,還經常給它們帶來面包渣和谷粒。
一天,列寧又來到公園,走到白樺樹下,發現那只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了。他在周圍的樹林中找遍了,也沒有找到。
這時,列寧看見一個小男孩,就問:“孩子,你看見過一只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
男孩說:“沒……我沒看見。”
列寧說:“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
那個男孩本來想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但又不敢講。
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p>
男孩看看列寧,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
列寧問:“會飛回來?”
“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
第二天,列寧來到白樺樹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歡蹦亂跳地在枝頭歌唱。那個男孩站在白樺樹旁,低著頭。
列寧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著說:“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兒去了?”
當然,灰雀沒有告訴列寧昨天它去哪兒了。列寧也沒再問那個男孩,因為他已經知道男孩是誠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