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教案
學生只有在了解美育的基本知識后,才能有效進行審視美、感受美、創造美的活動。可以這樣說,讓學生了解美是向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前提。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了有關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教案,供大家參考。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教案1
教學目標 :
1、感受開國大典時,人民群眾熱愛黨、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
2、學習生字詞。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引入
1、同學們,每個星期一,我們都要在學校的廣場上舉行升旗儀式,此時,我們的心情是多么激動啊!你們知道時誰在什么地方升起了我們偉大祖國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嗎?
2、對呀!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帶領全國人民推翻了國民黨的黑暗統治,建立了偉大的新中國。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舉行了開國大典。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誕生了。
3、解題[板書課題,齊讀]
典?大典?分別是什么意思?(創建國家的重大典禮。)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完成練習,[課件出示]
時間:
地點:
參加成員:
參加人數:
大典內容:
2、交流
時間:1949年10月1日
地點:北京
參加成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代表、工人、農民、商人、市民、各校師生、各機關工作人員、城防部隊、外國來賓
參加人數:30萬人
大典內容:會場、大典、閱兵、游行
過渡:就讓我們來到會場,看看會場的布置吧!
三、學習第一段
1、讀讀第二、三自然段,當解說員,介紹一下會場。[生自由準備→看課件準備→指名學生說→齊讀]
2、讀第四自然段,思考:你有什么感受?從哪些詞句體會到的?[生自由準備→交流分析→小節板書][形成如下板書:成員多、來得早、人數多、熱情高、秩序好]
四、總結延伸
天安門廣場上人如此之多,氣氛如此熱烈,我們一起期待大典的到來吧!
板書設計 :
7 開國大典
會場 成員多、來得早、人數多、熱情高、秩序好
大典
閱兵
游行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教案2
教學目標
①認識“擬、勛”等8個生字。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毛澤東在愛子毛岸英犧牲后的一段情感波瀾,從中領略他那偉大的慈父形象。
③初步領悟一些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
課前準備
①課前發動學生利用各種途徑搜集有關抗美援朝的相關資料。
②搜集了解毛澤東一家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而犧牲的6位烈士的資料。
教學過程
出示資料,導入新課
①師生一起閱讀課前收集到的有關抗美援朝的相關資料。
②導入:我們怎么能忘記抗美援朝中為了保家衛國浴血奮戰而犧牲了的幾十萬中華兒女?這些中華兒女中有普通勞動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澤東同志深愛的長子--毛岸英。
自主閱讀,讀通全文
①各自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拼音,遇到生詞查查字典、詞典。
②反饋自學情況。
讀字詞:擬定、殉職、奔赴、躊躇、黯然、功勛
讀詩句: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③在四人小組內分段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出現的問題互相幫助糾正。
④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個性閱讀,自主感知
①默讀課文,把自己深受感動的部分劃下來多讀幾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在文中做批注。
②學生交流讀后感受,教師引導學生重點感知毛主席內心的情感波瀾。
a.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犧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從哪里看出的?
(1)從收到這封電報起,毛澤東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接一支地吸著煙。桌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幾遍,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那里。
(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著緊鎖的眉頭,情不自禁地喃喃著。
(體會要點:岸英從小就顛沛流離,在父親身邊并沒有多少時間,慈父毛澤東深愛他的兒子。此時毛澤東已是近60歲的老人了,老來痛失愛子,使他悲痛欲絕。)
b.當“彭老總請求將遺體運回國”、“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鮮”時,毛主席是什么心情?從哪里看出的?
(1)主席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
(2)朝鮮戰場上我們有多少優秀兒女獻出了生命,他們的父母難道就不悲痛嗎?他們就不想再見一見兒子的遺容嗎?
(體會要點:作為一國的領袖、國家的主席,毛主席把犧牲的兒子埋在國內是無可厚非的。但他強忍悲痛,一切從大局出發,理智地處理了自己的情感。)
c.當毛主席要在電報記錄稿上簽字時,毛主席是什么心情?從哪里看出的?
(1)主席下意識地躊躇了一會兒。
(2)主席黯然的目光轉向窗外,右手指指寫字臺,示意秘書將電文稿放在上面。
(體會要點:毛岸英是毛澤東一家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而犧牲的6位烈士中的一位,毛主席在做最后的決定時心底又流露出對親人的無比眷戀。)
d..當毛主席在記錄稿上簽字時,他是什么心情?從哪里看出的?
(1)第二天早上,毛主席已經出去了,放在枕頭上的電文稿寫著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2)電文稿下面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
(體會要點:“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這錚錚的言語下,是毛主席那寬闊的胸懷的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
感情朗讀,深化感悟
師:毛主席把一生奉獻給了新中國,奉獻給了中國的勞苦大眾。此前,他的五位親人為了中國的革命已經相繼獻出了生命。此時,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又失去了他摯愛的長子,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說一句話、不吃一口飯,他黯然神傷,他淚水漣漣。但他卻毅然決然地把兒子的尸骨留在了遠在千里的異國他鄉,他的愛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懷如海似山!
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再一次去體會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偉人風范吧!
布置作業,領悟寫法
找出本文中人物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側面描寫,并將其中自己喜歡的語句摘抄下來。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教案3
《毛主席在花山》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
1.認識本課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毛主席的革命情懷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學習通過具體事件表現人物思想品質、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關心群眾碾米和給群眾送茶水等內容,體會毛主席處處為群眾利益著想的思想作風;初步學習通過具體事件表現人物思想品質、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知道毛主席是誰嗎?他就是領導全國人民建立新中國的領袖,有一首歌叫《東方紅》,唱的是“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這首歌沒有專業的詞曲作家,是陜北的一位老農發自內心唱出來,唱出了陜北,唱遍了全中國。它的豐功偉績,說也說不完。這篇課文,講的就是1948年__,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從山西前往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的途中,發生在“花山”的幾件小事(邊說邊板書:毛主席在花山)。
二、提出學習要求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要求同學們按照“閱讀提示”用學過的學習方法獨立閱讀課文。
上閱讀課的目的,就是檢查學生掌握本單元知識特別是學習方法的有關情況。所以,教師要特別注意放手讓學生獨立解答問題,不要有過多的講解。但對于本課的個別問題,還要予以指導。
三、指導學習步驟
1.初讀課文,解決生字、新詞。
2.再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3.帶著“閱讀提示”中的問題細讀課文。
四、學生按學習步驟自學
前20分鐘獨立學習,然后用10分鐘時間安排兩人一組討論。這30分鐘的時間里,教師要巡視教室,發現個別問題,予以解決。
五、教師檢查學生自學結果
1.你解決了哪些生字、新詞?
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向大家匯報字、詞學習情況。
夜以繼日:晚上接著白天,日夜不停。也作“日以繼夜”。
操勞:辛辛苦苦地勞動,費心料理。
干擾:擾亂。
誠懇:真摯懇切。
簸箕:用來簸糧食或撮垃圾等的一種器具,用竹蔑、柳條、鐵皮等制成。
吱吱扭扭:象聲詞。
為難:(1)感到難以應付。(2)作對或刁難。本文取前一義項。
拘束:(1)對人的語言行動加以不必要的限制;過分約束。(2)過分約束自己而顯得不自然。本文取后一義項。
旮旯:角落,偏僻的地方。
在行:內行,對某事富有經驗。
苕帚:掃地、掃炕、掃東西的用具。
糝兒:谷類等磨成的碎粒。
端詳:(1)仔細察看事情的前后經過。(2)莊重安隱。本文取前一義項。 2.課文講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幾件事?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課文講了毛主席在花山的3件事。
第一件事是毛主席在花山時不因為自己的工作而影響鄉親們的正常生活,叫警衛員將集中到村里另外一臺碾子上碾米的鄉親們請到自己屋外的碾子上碾米。
第二件事是毛主席將一直舍不得喝的茶葉拿出來,讓警衛員沏給碾米的鄉親們喝。
第三件事是毛主席利用工作間隙,幫助鄉親們推碾子碾米。
從這些事情中,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毛主席對人民群眾無微不至的關懷,充分地認識到毛主席為了人民的利益而無私工作的偉大情懷。正因為毛主席無微不至地關心著人民群眾,所以他才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所以他所領導的革命才能夠成功,才能夠取得偉大的勝利。從這篇課文中,我們受到了很深的教育,那就是:關心人民,關心他人,才能贏得人民的支持,贏得他人的擁護。
3.你畫了哪些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
(l)他嚴肅地說:“這會影響群眾吃飯的,不能因為我們在這里工作,就影響群眾的生活。昨天傍晚,我們一起散步,你也看見了,這個村只有兩臺石碾,讓鄉親們集中到一個碾子上碾米,就會耽誤一半人的正常吃飯。”
毛主席的這段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從正面表明了他對人民群眾生活的關心,反映了他對人民群眾的關心和愛護;二是進一步從反面來說,說明如果照警衛員那樣的做法,會產生的一些不良后果。從這句話里,我們可以感到毛主席時時處處都在注意觀察和了解人民群眾的生活情況,時時處處都在關心和愛護著人民群眾的生活。反映了偉大領袖體察民情,關心、愛護人民群眾的崇高精神。
(2)主席說:“你想過沒有?我們如果沒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這個局面嗎?我們吃的穿的,哪一樣能離開群眾的支持?全國的老百姓就是我們勝利的可靠保證。反過來講,我們進行的斗爭,也正是為了全國的老百姓。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擺在特殊位置上了。”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毛主席精辟地闡明了人民群眾與革命軍隊之間的魚水關系。二者是辯證統一的,人民支持著革命,革命的目的也是為了人民,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革命就不會成功。而要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就要關心、愛護人民群眾,時時處處為人民群眾著想。同時,也表現出偉大領袖毛主席從來都將自己看作是革命隊伍中的普通一員,從不搞特殊化,從不需要特殊照顧的偉大風范和高尚的人格力量。
4.課文中哪些內容寫得比較詳細?哪些內容寫得比較簡略?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
(課文對毛主席讓警衛員請鄉親們到自己屋外的碾臺上碾米,毛主席要警衛員將自己舍不得喝的茶葉沏給鄉親們喝這兩件事情寫得比較詳細;而對毛主席利用工作間隙幫助鄉親們碾米這一件事和對毛主席為什么住進了“花山”這個村子,他住的農舍是怎樣的情形,他是怎樣夜以繼日地工作的這些內容,有的不寫,有的一筆帶過,有的寫得比較簡略。
作者這樣安排材料的原因是,前面兩部分的內容能夠鮮明、集中、突出地表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重點去寫,寫得較為詳細;而后面兩個方面的內容,跟這篇文章所要表現的中心思想關系不大或很遠,所以簡略去寫,或者一筆帶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