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師教學備課教案
教案是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統一。因此在要求上、內容上及方法上都有一個是否科學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幼師教學備課教案,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大班幼師教學備課教案1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統計物品,提高計數能力。
2、感受統計給生活帶來的幫助。
3、體驗同伴合作完成任務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記錄紙4張、記錄板8塊、計數條4套、記號筆8支。
2、4個櫥子內擺放4種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活動流程:
1、創設情境,幼兒初次合作,分享統計結果。
(1)交代任務,分組記錄。
"今天,請你們來統計每個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商品有多少。"幼兒分組統計商品并記錄,教師指導。
(2)交流分享統計結果。
"每組請一個小朋友來介紹,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商品有多少。你們是用什么辦法記下來的?"小結:你們用了數字、圖畫、表格的辦法進行了統計,知道了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種商品最多,哪種商品最少。
2、嘗試用計數條進行二次統計,分享新的統計經驗。
(1)介紹材料,提出要求。
"請你們用記錄板和計數條再來做一次統計,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種東西最多?哪種東西最少?"
(2)指導幼兒使用計數條再次統計。
(3)分享新的統計經驗。
"貨架上有幾種商品?哪種最多?哪種最少?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小結:用計數條統計,能夠很快地知道貨架上有幾種商品,哪種最多,哪種最少。還會知道的計數條代表的商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計數條代表的商品是最少的。
(4)引導幼兒根據統計結果確定進貨商品。
"一起說說看,需要進哪種貨?"小結:你們用不同的統計方法讓我知道了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商品有多少,還能很快知道哪種商品最多,哪種最少。
3、觀看課件,激發興趣,拓展生活經驗。
"在我們生活當中,很多時候還會用到統計,能幫助我們解決更多更復雜的問題。一起來看一看,還有什么時候會用到統計。"分別觀看幼兒身高、營養搭配、全年平均氣溫、奧運會獎牌榜統計圖表,再次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幼兒對統計的興趣。
大班幼師教學備課教案2
一、設計意圖: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在老師給孩子們滲透新年和幼小銜接的一些知識時,很多孩子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一年是多久呀?幾個月是多長時間啊?有多少天呢?"幼兒對于"年、月、日"這樣抽象的要領掌握起來有很大難度,而數學教育能激發孩子多方面智能的發展,因此,我從孩子們的問題入手,設計了"年媽媽的一家"這個活動,將"年、月、日"人物化并帶入到故事中,設計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以禮物的"形式"出現,以童話般的生動形象展示12個月、大月、小月、365個日娃娃,使原來抽象、復雜的概念變得具體、簡明、易于理解。
二、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間的關系;了解一年有12個月,一個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通過游戲,知道掛歷等是記錄或查看日期的工具;學習查看它們的方法。
3、培養幼兒觀察和想象能力。
三、活動準備:
字卡(年、月、日)各一份、房子圖卡1月-12月的月歷(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區分);日歷、臺歷和掛歷各一份、小字卡(年、月、日)和數字卡片(12、28、30、31、365)水彩筆、人手一份、2011年日歷表人手一張
四、活動過程:
(一)、以到朋友家做客的形式,引導幼兒觀察十二座"房子",引起興趣。
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哪幾座房子大,哪幾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二)、以"年媽媽"贈禮物的方式,出示數學卡:12、28、30、31、365,猜猜與"房子"有什么聯系,明確探索任務。
1、幼兒擺弄數字卡并認讀。
2、你認為數字與房子有什么關系?(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三)、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數字之間的關系。
1、教師利用大字卡(逐一出示)講述故事,在講述過程中,設置問題,引導幼兒發現大、小"房子"里日娃娃數量的差異和聯系。
2、幼兒操作小字卡、數字卡來回答問題年媽媽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年媽媽共有多少個日娃娃年媽媽為日娃娃蓋了多少座房子?年媽媽給房子起了什么名字大月房子有哪幾座?為什么這些房子比較大小月房子有哪幾座?為什么這些房子比較小最小的月是幾月?為什么二月房子是最小的
五、學習查看年歷的方法。
1、認識日歷、臺歷和掛歷。
2、學習查看年歷的方法:認識年份、生肖、月份、幼兒嘗試在日歷上找節日和自己的生日(例如:五一、六一)。
附故事:
年媽媽的孩子真多呀!她給孩子起了一個奇怪的名字叫做"日"。年媽媽到底有多少個"日"娃娃呢?數呀數呀,一共有365個日娃娃。
這365個日娃娃住在一起嗎?不不,那么多的日娃娃擠在一起怎么能行呢?于是,年媽媽就為它們蓋了12座小房子,讓所有的日娃娃分別住到這12座房子里,并且給這些房子起名: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
咦?這些房子怎么看起來有的大,有的小?而且還有一座頂小頂小的房子,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原來,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的娃娃多一些每座有31個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的日娃娃少點兒,每座有30個娃娃。那座頂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個日娃娃。
年媽媽是那么地疼愛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擔心她的孩子因貪玩而找不到家。于是,房子蓋好了以后,年媽媽就從一月房子開始數著自己的孩子的名字:一月、二月、三月……從早數到晚。當它數到第十二個月里的最后一個娃娃時,就要帶她的所有孩子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再也不回來了。到那個時候就會有一位新的年媽媽,帶著她自己的孩子又住進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里,重復過著同樣的生活……
大班幼師教學備課教案3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運用數學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幫助孩子進一步了解“正好”和“夠了”的錢幣概念。
2、培養幼兒相互合作的能力。
3、幫助幼兒體驗到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手指偶、每位幼兒一張5元錢、畫紙、彩筆。
2、超市商品圖每桌一張。
3、超市的環境創設。
活動過程:
一、手指游戲:復習5的組成,導入活動。
小朋友,看老師帶來了誰,愿意和他們做游戲嗎?
教師介紹游戲做法:師說:動動我的小手指,我出1。
幼說:我出4,4和1組成5.
師幼齊說:5個手指做游戲。以此類推。
(分析:游戲可及時調整速度,既增加趣味性又能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且通過游戲,可以幫助孩子整理已獲得的經驗。)
二、幼兒嘗試用5元錢買一樣、兩樣不同的商品。
1、我們的小手真能干,看,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什么(出示5元錢)?小朋友還知道有哪些面值的錢(1元、2元、10元、20元、100元等)?我們用錢來干什么?你去超市買過東西嗎?是自己去還是跟爸媽去?
2、第一次購物:下面我就來考考小朋友,如果給你5元錢,找出用5元錢可以買一樣的商品。(翻開超市商品圖,先認識一下商品和標價)
幼:可以買5元的、1元的、2元的、3元的、4元的,6元的能買嗎?
師:誰能總結一下,為什么6元的不能買,別的可以買,強調“正好”和“夠了”的概念。
3、第二次購買:找出5元錢可以買兩樣不同的商品。
小組討論,共同找出答案:可以買1元和2元的、1元和3元的、1元和4元的、2元和3元的。
小組介紹:
教師評價:進一步讓孩子理解“正好”和“夠了”的概念。
師:剛剛小朋友在找的時候,有的小組漏掉了,有的小組重復了,為什么他們這一組找的很全?大家能看出他們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嗎?
幼:他們先將草莓找完了再往后接著找。
總結:原來這樣有順序的找,能夠一個不漏的找全。你們也愿意嘗試一下嗎?(讓沒找全的小組再嘗試一下)
(分析:教師根據小組合作情況進行總結提升,這是本節活動的難點。)
4、能不能用5元錢在商品圖上買三樣不一樣的商品?
幼:不能,錢不夠。
三、游戲《超市購物》
玩法:小朋友真棒,剛才都很快找出了商品,現在,老師每人給你5元錢,到我們的超市里買你最喜歡的東西,商品上都有標價,要不多不少,正好花完5元錢,買一樣也可以,買兩樣也可以,我特意請了張老師當收銀員,你們拿了商品要到她那兒去付錢,付完錢就拿著東西到我這邊來,我有獎勵,買的不正好的可以再重新去挑商品。
總結:小朋友都很棒,都是購物高手,以后就能幫爸媽到超市買東西了,但要買我們需要的,千萬別浪費錢。
(分析:角色游戲的創設便于孩子體驗到真實的購物場景,孩子參與的熱情很高,很好地體現了數學生活化、游戲化的特點。)
延伸:現在小朋友都把我小超市的商品買光了,我們班還有很多小朋友沒來參加購物活動,我還得去進貨,這樣吧,為你的好朋友畫一張購物單,購物單就是畫出商品并標出價格(可以只寫上數字),不多不少也正好5元(可以畫一件、也可以兩件商品),可以畫跟自己一樣的,也可以另外挑選,這樣畫清楚了,我就可以進貨了。
你們回去告訴其他小朋友,我去進貨了,讓他們一會來買我新進的商品。
大班幼師教學備課教案4
活動目標:
1、了解煤氣的作用和危險性,知道人在煤氣中毒時,會產生的一些生理反應。
2、知道在發生危險時,如何解救自己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因漏氣而造成的事故事例。
2、煤氣灶一個。
3、關于一些煤氣發生的事故錄象。
活動過程:
一、認識煤氣灶、煤氣包,了解煤氣的用處
1、出示煤氣灶和煤氣包,提問:這是什么?你們家使用煤氣嗎?你們家的煤氣是從哪里來的?煤氣有什么用?
2、教師進行簡單的小結:我們家用的煤氣有兩種,一種是管道煤氣,一種是煤氣包。
它們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方便,能燒水、燒飯、燒菜┄┄
二、觀看錄象,了解煤氣的危險性。
1、教師:煤氣的用處很多,可是如果不正確的使用煤氣,煤氣也會給我們帶來許多危害。
2、展示有關圖片或相關的報道,使幼兒初步了解在哪些情況下,會發生漏氣或爆炸事故。
3、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經驗談談煤氣造成的危險性有哪些?
教師小結。
三、組織幼兒討論,知道安全使用煤氣的方法以及發生以外后的自救方法
1、怎樣安全使用煤氣。
2、怎樣知道漏氣了?如何辨別呢?
3、我們人體吸進了這些有毒的會有哪些反映呢?
四、教師結合幼兒的具體情況,重點講解幾個問題。
1、當成人在廚房使用煤氣烹飪時,小朋友盡量不要到廚房。
2、小朋友在家中,不要自己隨便動煤氣灶的開關。
3、如果聞到異味,要及時提醒爸爸媽媽。
大班幼師教學備課教案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大體內容,激發幼兒對自然界動物的興趣。
2、引導幼兒了解動物尾巴的不同作用。
3、引導幼兒正確認識的長處和短處。
活動準備:牛和狐貍的圖片,《借尾巴》課件。
活動過程:
1、先出示牛和狐貍的圖片,提問:你知道它們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嗎?
2、請幼兒完整的欣賞故事
提問:
A、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幼兒可隨意說出故事中的情節)
B、小白兔都向誰借了尾巴?借到了沒有?為什么?
3、利用課件讓幼兒完整的欣賞故事。
再次提問:
A、小白兔先向誰借尾巴,又向誰借尾巴?(引導幼兒按順序說出故事情節)?
B、為什么沒借到尾巴?(尾巴的作用)。
4、引導幼兒討論:(出示相應動物對話場景,停止講述)。
A、小動物們為什么沒把尾巴借給小兔?(深入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假如你是小動物會怎么辦?(引導幼兒明白助人必須量力而行的道理)。
B、小白兔向別人借尾巴對不對?(引導幼兒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5、活動延伸:
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的作用?怎樣能知道更多的動物尾巴作用?
引發幼兒繼續進行科學探索,并與家長溝通,深入查找資料,發揮家長資源的作用。
課后反思:
《借尾巴》是一篇童話故事,充滿了知識性與趣味性,借助形象化、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小白兔向大黃牛、猴子、袋鼠、麻雀、狐貍借尾巴的故事,使小朋友們知道了小動物們的尾巴各有各的用處和小白兔的短尾巴的特殊用處。教學中,充分利用采用掛圖、書本結合、聽說結合的形式,有效地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充分地讓孩子去思考、交流、表達,讓孩子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孩子們在活動中交流各自的看法,閃現思維火花,表現出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在活動中既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拓展了幼兒的知識面,使幼兒在興趣盎然中學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