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老師教學活動教案
教案的作用有很多。作為老師,教案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覷的。首先在編寫教案的過程中,要熟知教材,教參和作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老師教學活動教案,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小班老師教學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感受A段與B段旋律不同的情緒,初步了解作品所表達的主要內容。
2、嘗試用身體動作表達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3、體驗小狗嬉戲的快樂。
重點:感受A段與B段旋律不同的情緒,初步了解作品所表達的主要內容。
難點:嘗試用身體動作表達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幼兒人手一條自制的"尾巴";《小狗圓舞曲》的音樂、小狗的叫聲;相關的PPT
經驗準備:和家長一起了解小狗的生活習性和小狗喜愛的活動。
活動過程:
一、音樂欣賞A段。
1、幼兒聆聽A段旋律第一遍,感受快速、活潑的音樂情緒。
2、幼兒聆聽A段旋律第二遍,初步感知旋律與音樂形象。
提問:"聽了這段音樂,你覺得開心嗎?""音樂是快快的還是慢慢的呀!"(快快的)
3、幼兒聆聽A段旋律第三遍,初步感知音樂形象
提問:"其實,這段音樂里還藏著一只小動物,會是誰呢?你們來聽聽。"
4、請幼兒用動作表現,請其他幼兒模仿跟學。
二、音樂欣賞B段。
1、播放B段音樂,感知音樂變化。
提問:"小狗玩累了,這個時候它會干什么呢?"(播放B段音樂)
讓幼兒用動作表現。
提問:"你怎么知道的?你從哪里聽出來的。"(音樂里)
"那這個音樂是變快了還是變慢了?"
2、隨樂集體表演。
三、再次欣賞——A段。
再次欣賞A段音樂,體驗音樂得再次速度變化。
四、欣賞《小狗圓舞曲》,并提供自制"尾巴"讓幼兒嘗試用動作表達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1、邊完整欣賞音樂,邊游戲。
2、介紹音樂名稱及作者。
五、結束部分
完整播放《小狗圓舞曲》,在結束部分引導幼兒隨著配班教師離開活動現場。
延伸活動:提供自制樂器、傳統樂器讓幼兒嘗試隨著節奏演奏,細細品味樂曲的旋律及樂曲所表達的情感。
活動反思:
音樂對學生的美育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其中蘊涵著道德哲理和豐富的情感體驗,因而在欣賞教學中,通過讓學生仔細地聆聽樂曲,張開想象的翅膀,在廣泛的時間,空間里遨游,用心去感受,體驗音樂的美,從中找出的答案。
1、如在欣賞課《小狗圓舞曲》中,初聽時,讓學生初步感受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再聽時,讓學生按節奏的變化區為樂曲分段,并辨別哪兩個部分基本相似。
2、分段聽時,分析比較兩個主題在旋律進行及節奏上的特點,聯想這兩個主題各描寫了小狗怎樣的形態,并隨著音樂模仿小狗的不同神態,動作;接著分小組討論,可用哪些形式來表現樂曲。
3、于是學生們充分發揮想象,有的創編故事,有的創編小品,有的用繪畫等形式惟妙惟肖地表現樂隊員后出示一條旋律,學生仔細觀察后找出提示中的旋律進行及變奏規律,進行創編樂曲。
4、然后分別視唱改編前后的樂曲,再次體驗旋律,節奏等因索與樂曲情緒的關系。這樣經過在不同層次上的反復聆聽及親身體驗,合作參與后,使學生在體驗,內化的基礎上得出音樂的旋律進行及節奏變化與音樂所表現的情緒之間的內在聯系。
5、最后通過再次合作,讓學生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這樣的欣賞教學,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及實踐能力均有提高;思維及反應能力較前敏捷;自修心增強;研討氣氛形成。
小班老師教學活動教案2
一、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運用多種感官感知8以內的數,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2、培養幼兒對計算活動的興趣。
二、重點及難點:
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數量;通過觸摸感知數量。
三、活動準備:
屏風一個,紙箱制操作人手一個,上有魔法書(紅、黃、綠、黑)4本及圓點卡片(2-8)一套,內藏一串珠子(4顆)、錄音機、磁帶。
四、活動過程:
(一)、語言引導、激發興趣表情娃娃和我們一起玩游戲,動動腦筋把它們找出來。
(二)、感官練習、感知數量
1、運用視覺感知數量。
(1)、打開紅色魔法書:6只蘋果,找出6號房間的娃娃:鬼臉娃娃。
(2)、打開綠燈魔法書:8條魚,找出8號房間的娃娃:驚訝娃娃。說明:注意幼兒點數習慣的培養,鞏固幼兒手口一致點數的能力。
2、運用聽覺感知數量。
打開黃色魔法書,請小耳朵幫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聲,舉起5點卡片,找出5號房間的娃娃:開心娃娃。
(2)7下鼓聲,舉起7點卡片,找出7號房間的娃娃:生氣娃娃。說明:聽、默數對大部分幼兒來說尚有困難,老師予以適當指導并提醒幼兒數在心里。
3、運用觸摸覺感知數量。
打開黑色魔法書,請小手幫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內的珠子數(4顆),舉起4點卡片,找出4號房間的娃娃:傷心娃娃。
說明:通過觸摸感知數量是幼兒從來未嘗試過的形式,教師可提醒幼兒摸一顆、數一顆,使幼兒能獲得成功體驗并了解方法。
4、請寶寶們學做各種表情,隨著音樂歡快起舞。
活動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采用變魔術的形式,能讓幼兒在神奇、魔幻的快樂體驗中,積極參與到游戲之中,首先讓幼兒打開魔法之書,誰也不知道魔法之書里藏著什么,當出現物體時,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有了足夠的動力去開展剩下的游戲,本次活動重點是在游戲中運用多種感官感知7以內的數,理解數的實際意義,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點一點等多種形式,能達到更好地學習效果。
小班老師教學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內容,較合拍地做律動《小手爬》。
2、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學習仿編歌詞和動作。
3、能較積極地參與仿編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已有合拍做動作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復習律動《拍手點頭》
1、集體復習,教師與幼兒隨著音樂做動作。
2、仿編,“拍拍小手點點頭很快樂,我們拍拍小手還可以干什么呢?”(教師可請仿編出新內容的幼兒當小老師,帶大家做新動作。)
二、教師示范。
1、教師以較慢的速度邊唱邊示范。
2、幼兒說說小手先爬到哪里?后來又爬到哪里?
三、幼兒學做律動。
1、和著教師的歌聲,一拍一下地拍手。
2、跟著教師邊唱歌邊拍手。
3、教師與幼兒以較慢的速度邊唱邊做動作。
四、幼兒仿編律動。
“小手向上爬,還能爬到什么地方?小手向下爬,又爬到了什么地方?”
1、教師與幼兒一起做幼兒仿編的新動作。
2、幼兒做小老師帶大家做仿編的新動作。
五、復習活動。
“喵!小花貓發現小老鼠了,我們都來做可愛的小花貓吧!“邊唱歌邊表演《咪 咪小花貓》然后走出教室。
課后反思:
我根據音樂的特色及歌詞內容,結合幼兒的年齡及對事物的好奇心設計了這節課。制定了兩條活動目標:第一條是感受小手在身體上爬上爬下的樂趣,第二條是能隨音樂旋律的上行與下行。合拍的做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的動作。我把我活動的第一個目標做為了我活動的重點,第二個目標就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我的活動準備是幼兒每人一個小手寶寶,課前學會小手爬這首歌。我的活動設計是始終以小手寶寶為客人的方式貫穿其中,以小手寶寶要表演節目為鋪墊,引發起幼兒的表演欲 望,從而體驗到小手爬的樂趣,來完成我活動的第一條目標。通過提問及文字描述,感知上行與下行,來完成我活動的第二條目標?;硬糠謥硗瓿闪宋一顒拥闹攸c。最后的互動環節,由于我的引導不到位,個別幼兒沒有體驗到相互爬的樂趣,這是我在今后的學習中需要加強和努力的。
小班老師教學活動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樂意用動作、歌曲、表情,表達對小小雞和雞媽媽的喜愛之情。
2、在唱唱玩玩中學習做音樂游戲《小小雞》。
二、活動準備
1、情景課件。
2、區域活動中,幼兒自由聽賞過歌曲的旋律。
3、創設在游戲中學習的氛圍。
4、準備雞媽媽頭飾一只,音帶,錄音機。
三、活動流程
1、引出課題:聽小雞叫,問"誰來了?"幼兒回答,打開課件引出小雞及音樂。
2、看小雞、聽節奏、做動作。
①引導幼兒看小雞,模仿學做各種小雞的動作,激發幼兒的興趣。
②引導幼兒欣賞音樂,并學做小小雞。
四、聽歌曲,講解游戲規則。
1、教師聽音樂,表演小小雞,讓幼兒模仿。
2、引出雞媽媽。教師表演雞媽媽找小雞。(初步感知游戲規則)
3、告訴幼兒這是一個音樂游戲,游戲是有規則的。(幼兒表演小小雞在草地上玩耍,做各種動作,雞媽媽來找小雞,按音樂旋律進行游戲)
五、幼兒游戲
1、邊聽音樂,邊哼唱歌曲進行游戲,再次激發幼兒愛小雞的情感,強化游戲規則,以此來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2、在游戲中結束本次活動。
六、活動反思
《小小雞》是我們根據外國樂曲創編的一首幼兒歌曲。小班幼兒思維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喜歡在動作模仿和游戲情景中學習。因此,設計小小雞到草地上玩和允許媽媽找小雞的游戲情節。在游戲中讓幼兒扮演自己喜歡的小小雞,在唱唱玩玩中,反復感受音樂的旋律和歌詞。從看小雞、做小雞,一直到唱小雞的整個過程中,幼兒自然地產生了愛小小雞、愛雞媽媽的情感。幼兒始終保持活潑、愉快的積極情緒。真正做到了玩中樂,玩中學。
小班老師教學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知道糧食的來歷和愛惜糧食的道理。
2、培養幼兒良好的幼兒園進餐禮儀。
活動準備:提前熟悉故事《小豬請客》、熟悉音樂游戲《我愛吃》
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教師通過唐詩《憫農》引出愛惜糧食的主題。
(二)關鍵步驟:
1、介紹糧食的來歷:
(1)提問:“你們知道糧食是怎樣來的嗎?”
(2)結合《憫農》這首古詩,講解古詩大意,讓孩子知道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得之不易。
古詩大意:“在夏天的中午,農民伯伯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在田里給禾苗除草、松土。他們累得滿頭大汗,一滴滴汗水滴在泥土里??墒牵姓l知道這碗里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民伯伯辛苦勞動種出來的呢!”
(3)和孩子一起探討糧食的來歷和為什么要愛惜糧食。
2、帶領幼兒大聲地、有韻律地朗誦古詩《憫農》
(三)引歌套詞、古詩新唱活動延伸:
1、講故事《小豬請客》
通過故事《小豬請客》,教育幼兒怎樣愛惜糧食。
2、音樂游戲《我愛吃》
組織幼兒做音樂游戲《我愛吃》,加深幼兒對各種主食的熟悉和了解,激發幼兒的食欲,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3、開展“小小檢查員”活動邀請班上的幼兒輪流當“小小檢查員”。每餐之后檢查幼兒的餐具是否還有剩飯剩菜?督促幼兒愛惜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