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師語文教案模板
語文教案是教師在教學之后再回過頭來對當時的教學情境回顧、反思而寫成的文字。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2022教師語文教案模板(5篇),衷心希望能為您提供幫助!
教師語文教案模板 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繼續練習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
重點難點:
1、認識珍珠鳥在“我”的照料和呵護下發生變化的過程。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理解詞語意思,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哪些小朋友家里養了小動物?誰來說說你和家中的小動物是怎樣相處的?
2、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只珍珠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珍珠鳥》,你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誰嗎?(馮驥才)
馮驥才既是作家,又是一個畫家。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好象是一幅美麗的畫。馮驥才也曾經養過鳥,他和鳥之間是怎樣的關系呢?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朗讀課文(表揚采用默讀方式的學生)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三、質疑。
在初讀課文的過程中你覺得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可以提出來。
(為什么這只怕人的鳥能和作者相處得那么好?文章最后一句話是什么意思?)
四、根據導讀交流討論,理解課文內容。
1、出示導讀要求。
認真讀讀課文,想一想,珍珠鳥在“我”的照料和呵護下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些變化?從哪里體現了“我”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
2、以學習小組的形式討論研究。
3、交流討論。
(1)珍珠鳥在“我”的照料呵護下發生了哪些變化?找出有關語句,仔細體會交流,指導朗讀。
(2)為什么會發生這些變化?
(3)從哪里體現了“我”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指導朗讀。
a.當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時,作者是怎樣照料它們的?
b.三個月后這一對珍珠鳥有了雛兒,作者對它更是疼愛有加,把它當作了一個活潑調皮的小孩,稱它“小家伙”。快速默讀課文,找找看,課文幾次出現了“小家伙”,哪些字詞體現了作者對這個小家伙的喜愛之情?
(第一次:作者對它觀察仔細,“好肥”。
第二次:小鳥的活動范圍越來越大,膽子越來越大,而“我”不管它,不傷害它,微微一笑
第三次:重點體會“摸、啄”。
第四次:小鳥對作者非常信賴,把他的肩頭當成最安全的地方。)
4、課文讀到此時,看了這張人鳥相依圖,你有什么想法呢?是啊,作者此時的內心感受和我們是一樣的: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5、你能舉出生活中“信賴創造美好的境界”這樣的例子來嗎?
五、作業。
1、從以下題目中選擇一個寫一段話。
(1)溫暖舒適的巢
(2)可愛的小紅嘴
(3)淘氣的小家伙
(4)人鳥相依圖
2、這篇文章一個自然段就是一幅畫,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挑一個喜歡的自然段畫下來。
教師語文教案模板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理清文章脈絡,能連貫地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講讀課文第一段,體會“我”對鳥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作家馮驥才寫的一篇散文——《珍珠鳥》。(師板書課題:珍珠鳥)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珍珠鳥圖問:這就是珍珠鳥,你們見過嗎?那么通過預習,你對珍珠鳥有了哪些了解呢?
(學生交流后教師補充:珍珠鳥的家鄉在澳洲東部,這里鳥語花香,是個人間仙境。珍珠鳥羽毛艷麗,體態嬌小玲瓏,叫聲細柔清脆;同時又有些膽小,常常躲在繁密的樹林中,悄悄地探出小腦袋,露出紅紅的小嘴。)
2.課文圍繞珍珠鳥寫了哪些內容?請大家打開課本,快速讀一讀課文,然后回答(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我”為珍珠鳥精心做巢;小珍珠鳥非常可愛;小珍珠鳥跟“我”越來越親密)
3.指名讀,檢查學生朗讀。
4.對學生預習進行評價。
三.指導分段,概括主要內容。
1.根據老師的板書,你能給課文分段嗎?
(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第一段(1—2節)第二段(第3節)第三段(4—7節)
2.請同學按照每段大意連貫地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我”精心為它們做了一個巢。這對珍珠鳥生了一只可愛的雛兒。這小家伙在跟“我”相處后越來越膽大,跟“我”越來越親密了。由此,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信賴,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四.講讀1—2節:
過渡:“我”得到了朋友送的這對珍珠鳥,心情怎樣?你從哪看出的?
1.講讀開頭第一句話。
(1)媒體出示: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
(2)品讀,體會“我”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
2.講讀后面的內容。
過渡:“我”對珍珠鳥是如此喜愛,接下來“我”又為它們做了什么呢?
(1)講讀“我”為它們做巢:
提問:這是一個怎樣的巢?學生自由讀課文后組織學生交流。
出示填空:這是一個( )的巢( )。
(2)講讀“我”把鳥巢掛在窗前。
“我”為什么把鳥巢掛在窗前?
3.小結:“我”珍珠鳥的照顧真是無微不至呀。
4.有感情齊讀。
五.教學生字:
過渡:在預習時,老師布置大家自學生字新詞,大家學得怎樣?老師來檢查一下。
1.出示生字組成的詞語,讀一讀。
2.出示生字,找出難寫的字和容易寫錯的字。
3.組織交流,指導書寫。
六.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
2.朗讀課文。
教師語文教案模板 篇3
教學目標
(一)朗讀課文,感受語言的節奏感和音韻美。
(二)邊讀邊想象畫面,能說出對花的各種形象的理解。
(三)感受并交流課文中想象奇特的地方,體會作者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詩人奇特的想象。
教學難點:學習并運用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感知“我”是花
1.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2.結合日常生活經驗,交流對花的認識。
3.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懂詞語。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借助“/”符號,讀好長句子的停頓。
(3)理解“亮晶晶的眼睛”“碩大無朋的獨眼”指的是星星和太陽,初步感受想象奇特。
(二)走進課文,理解“我”是花
1.朗讀課文,學生找出從哪些內容可以看出“我”是花,畫上波浪線,并做批注。
2.交流指導,形成板書。
3.引導學生比較發現:仔細看板書,讀一讀花瓣上的關鍵詞,你發現了什么?
4.學生交流。(板書:由花的特點想開去)
(三)研讀課文,感受奇特想象
1.默讀1-4自然段,畫出花有哪些別名,并想想作者為什么賦予花這樣的別名?
(1)交流反饋,關注“大自然的話語”“星星”“諸元素之女”“禮品”“冠冕”“祭獻”等詞語。
(2)小結:作者由花的各個方面想開去,賦予了她獨特的名稱,讓我們不得不感嘆作者想象的獨特。
2.關注“我”的行為,感受奇特的想象。
(1)出示句子,畫出表示花的“行為”的詞語
(2)引導學生關注“歡迎”“送行”“搖曳”“呼吸”等擬人化的動詞,想象花的“行為”,感受想象的獨特。
(四)感受作者對人生態度的獨特感悟
出示句子,學生思考并選詞填空,得到啟示。
(五)作業
小練筆: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或閱讀經驗想開去:如果請你也來想象花的形象,你會想到“我”是什么?或者“我”還會做什么?
教師語文教案模板 篇4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穹”、“孕”等10個生字。會理解“蒼穹”、“旖旎”、“瓊漿”等詞語的意思。
2.閱讀詩一般的語言,并展開豐富的想象,感悟花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花的贊美與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理解花的形象,感受生活中的美。
2.難點:借助語言文字展開豐富想象,體會花兒向往光明,從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的人生態度,流露出作者對花的贊美之情。
三、教學準備:
1.關于花的詩句。
2.黎巴嫩紀伯倫的《啊!風》的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請看下面一組詩。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這三首詩中都寫到花。花是美麗的,帶給大自然以多姿多彩,帶給大自然以芬芳。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一首散文詩《花之歌》,詩人紀伯倫有一顆敏感而多情的心,所以他筆下的花有生命,有靈氣,有個性,它與自然萬物和諧相處,構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這花給人以啟迪,富有生命的內涵,接下來請跟隨詩人,走進花的世界吧!
2.板書課題:花之歌
3.介紹作者。
紀伯倫是黎巴嫩詩人、作家、畫家,被稱為“藝術天才”、“黎巴嫩文壇驕子”,是阿拉伯現代小說、藝術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紀阿拉伯新文學道路的開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蘊含了豐富的社會性和東方精神,不以情節為重,旨在抒發豐富的情感。代表作品有《我的心靈告誡我》,《先知》,《論友誼》。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出示自學提示,借助字典等工具書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理解課文內容。
2.教師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蒼穹(qióng)孕育(yùn)搖曳(yè)馥郁(fù)贈予(yǔ)
碩大(shuò)瓊漿(qióng)鳴囀(zhuǎn)婆娑(suō)冠冕(miǎn)
3.檢查詞語的理解。
①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我是星星,從蒼穹墜落在綠茵中。
“蒼穹”的意思是:天空。
②難字突破法。
“心馳神往”中“馳”的意思是飛奔,詞語的意思是:心神奔到所向往的地方。形容一心向往。
③查字典理解。祭獻:祭祀供奉。
冠冕:古代帝王、官員的帽子。這里指婚禮的禮帽。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氣濃厚。
顧影自憐:回頭看看自己的影子,憐惜起自己來,形容孤獨失意的樣子。
孤芳自賞:把自己比作僅有的花香而自我欣賞,比喻自命清高。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談談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或者感悟。
3.交流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講述了花的成長與芬芳,以及花凋謝的過程。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通過對花的描述,表現了花積極樂觀的態度,展現了花的精神。
4.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這首散文詩運用第一人稱的手法來寫,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話語、星星、諸元素之女、親友之間交往的禮品、婚禮的冠冕以及生者贈予死者最后的祭獻,講述了花的成長與芬芳,以及花凋謝的過程,表現了花積極樂觀的態度,展現了花的精神。
(四)品讀句子,展開想象,感受花的美好。
出示句子一:我是大自然的話語,大自然說出來,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間,然后又說一遍……
作者把花比喻成什么?你從中感悟到了什么呢?
大自然的話語。讓人感受到花是那樣的可愛,那樣的神秘,總能給人帶來美好的享受。
出示句子二:清早,我同晨風一道將光明歡迎;傍晚,我又與群鳥一起為它送行。
這句話讓你想到了什么畫面呢?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我的腦海里浮現出這樣的畫面:。
花兒悄悄開放的時候,有早晨的風相伴,風兒在祝賀我,為我的開放而鼓掌……傍晚,太陽就要遠去,我和一群群鳥兒送別太陽,很真誠地對太陽說:“太陽,明日見!”
師:對呀,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和諧,這就是生命的芬芳,非常的自然!
出示句子三:我總是仰望高空,對光明心馳神往;我從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而這些哲理,人類尚未完全領悟。
讀著這些句子,你受到了哪些啟迪與感悟呢?
生:我知道了要像花兒那樣樂觀地對待生活,享受生活,不張揚,也不自卑。生:我懂得了人要追求光明,追求屬于自己的世界,便樂觀地、開心的生活。
(五)總結課文,拓展主題。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出示拓展美文。
你時而歌唱,歡笑;時而又悲嘆,哭號。我們能聽見你的聲音,卻見不著你的面貌;對于你,我們能覺察出,但卻看不到。你仿佛是愛情的海洋,淹沒了我們的靈魂,撫慰著我們寧靜的心。
你逢山而升,遇谷而降,在原野上則伸展開去,浩浩蕩蕩。升時,可看出你的剛毅、堅忍;降時,可看出你的謙恭、禮讓;伸展時,則顯示出你的輕盈、靈敏。你猶如一位尊貴而仁義的國王,對下層弱者顯得和藹可親,對倨傲的強者則威風凜凜。找一找作者想象奇特的地方,并談談你的感受。
教師語文教案模板 篇5
教學目標
1.在朗讀中品味優美的語言,理解課文內容。
2.整體把握這首散文詩獨特精巧的構思。
3.學習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體會以物喻人、寄托詩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寫法。
4.把課文與“閱讀鏈接”中的材料進行比較閱讀,體會作者想象的奇妙。
教學重點
在朗讀中品味優美的語言,感受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教學難點
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教師播放以花為主題的音樂片段(如民歌《茉莉花》、世界名曲《花之圓舞曲》等),讓學生靜靜傾聽,并談談聽曲的感受。
#教案# 導語:同學們,老師剛才給你們播放了幾段樂曲,它們都是以花為主題的,有民歌,有流行歌曲,還有西方的古典音樂。你們的腦海中是不是浮現出了曾經見過的花朵的模樣呢?這些都是名副其實的“花之歌”。今天我們要學習紀伯倫的《花之歌》,這是一首散文詩,是一首花的贊歌。學習這篇文章,也需要我們發揮想象力,就像剛才大家聽那些美妙的音樂一樣。
2.出示課題,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課題并引發思考。
思考:“花之歌”,單從字面上看,我們可以理解為“花的歌”,它會唱些什么呢?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作者簡介。
紀?哈?紀伯倫(1883—1931)黎巴嫩詩人、畫家。著有散文詩集《淚與笑》《先知》《沙與沫》等。本文選自《淚與笑》中的《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詩,另四首是《美之歌》《幸福之歌》《雨之歌》《浪之歌》。紀伯倫的散文詩充滿濃郁的詩情和深刻的哲理,與印度詩人泰戈爾齊名,并稱為“站在東西方文化橋梁上的兩位巨人”。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曾稱他“是東方刮起的第一次風暴,席卷了西方,給我們西海岸帶來了鮮花”,而他帶有強烈東方意識的作品被稱為“東方贈給西方的禮物”。
2.聽音頻朗讀,一邊聽,一邊學習停頓和朗讀的語氣。
3.學生自讀課文,注意標注讀不通順的地方。
(1)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碰到不會讀的字、不理解的詞語可以采取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
預設難詞:[蒼穹]天空。[冠冕]古代帝王、官員戴的帽子。這里泛指帽子。
[祭獻]祭祀供奉。[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氣很濃。[婆娑]盤旋舞動的樣子。
[碩大無朋]形容無比的大。朋,倫比。
[心馳神往]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或思慕之極。
[顧影自憐]望著自己的影子,自己憐惜自己。形容孤獨失意的樣子,也指自我欣賞。
[孤芳自賞]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賞。孤,單獨。孤芳,單獨的一枝花。
(2)各自練讀,或小組內采取喜歡的方法朗讀。
可按下列步驟練習朗讀:
一讀:重在感知形象。要從整體感知花的形象,注意語音的飽滿與圓潤。
二讀:重在體味情感。要讀得順暢,注意把握好朗讀的節奏、停頓、快慢等。
三讀:重在進入情境。注意韻腳及語氣的輕重抑揚,要體現出散文詩的抒情性。
三、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指名分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思考:用自己的話說說你從中感受到的花的形象,在橫線上加一個修飾語:_______的花。
預設:此題沒有標準答案,只是引發學生思考,把握主要內容。回答可能是:美麗的花、永遠變化的花、可當禮物的花、自由的花、快樂的花……
2.教師出示“自主學習卡”,小組合作探究。
過渡:這么富有詩意的花,帶給我們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花在詩人的筆下到底是怎樣的形象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自主學習卡
(1)議一議:讀“閱讀提示”,思考其中的問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文中的“我”是花?
(2)說一說:全文可分為幾個部分?理清課文的思路,再分別說說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3)想一想:這篇課文只是單純地寫花嗎?作者在花中寄托了怎樣的情感?
(4)學一學:課文中的語言十分優美,恰當地運用了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請標示出相關語句,借鑒寫法,進行仿寫訓練。
3.匯報展示,品析美文。
(1)匯報交流“自主學習卡”上的第1小題。
預設:引導學生發現本文的寫作特點之一——第一人稱敘述。雖然文中并無一個“花”字,但通過文中的“我”可以很容易理解本文把花當作人來寫,說出了花的話,唱出了花的歌。特別是本文的前四段,可以很明顯地看出花的特征。可讓學生分別說說從第1—4自然段中可以看出花的哪些特征。
明確:在第1自然段中,“大自然說出來”喻指花開,“又收回去”喻指花落,“然后又說一遍”喻指花開花落的循環往復。
第2自然段交代了花的整體形貌和生長環境,遠觀那一朵朵花兒就猶如綠草中亮麗的星星點點。
第3自然段是說花的四季變化。
第4自然段是說花的功用,它可以作為表達情意的禮物,可以作為婚禮上的裝飾,還可以作為葬禮上的祭獻。
(2)匯報交流“自主學習卡”上的第2、3小題。
預設: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及語言表達上來劃分文章層次。比如課文前四個自然段都以“我是……”的句式對花的形象展開描繪,具體描述了“我”是什么,所以這幾個自然段可以歸納為第一部分。剩下的三個自然段主要圍繞“我在做什么”繼續描繪花的形象,可以歸納為第二部分。但劃分層次沒有統一的標準,只要學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就應予以肯定。
◆結構梳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這部分對花的形象展開了描繪,寫出了花對人類無私的貢獻。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這部分圍繞“我在做什么”繼續描繪花的形象,分別寫了“我”的一天如何度過,“我”怎樣和周圍的世界和諧相處,以及“我”在享受著世界無私地給予的同時堅持追求光明的決心和行動。
過渡:通過劃分課文層次和概括主要內容,我們也感受到了作者并不只是單純地描寫花的生長與美麗,而是在其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也就是運用了借物喻人的寫法。那么哪位同學能說一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花的身上又寄寓著哪些美好的品質呢?
(遵循自然的規律,積極、樂觀、向上等。)
(3)仿寫訓練,交流“自主學習卡”上的第4小題。
過渡:這篇文章以花的口吻展開,把花當作人來寫,通篇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另外讀這篇文章時,我們能發現文中大量使用了一種修辭手法——排比。排比的運用,使文章讀來朗朗上口,節奏感強,又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和氣勢,還可以深化文章的中心。同學們也來試一試,展開想象,選擇你喜愛的大自然中的某一種事物(如草、彩虹、雪、雨等),采用第一人稱仿寫一番。
仿寫句式:我是親友之間交往的禮品,我是婚禮的冠冕,我是生者贈予死者最后的祭獻。
我是___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誦一誦,把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讀出自己體會到的感情,請同桌評價。
預設:指名朗讀,要求學生用欣賞性的語氣,挑選自己喜歡的部分來讀。組織其他學生自由評議。
四、拓展閱讀,賞析名段。
過渡:紀伯倫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區的一個農家,他熱愛大自然,故鄉的秀美風光賦予他源源不斷的藝術靈感。在紀伯倫的心目中,祖國黎巴嫩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所以在他的筆下,風、雨、浪、花,無不具有生命力。大家在課外可以找來他的其他散文詩作品讀一讀。現在,我們來讀一讀課文后面“閱讀鏈接”里的文字,看看紀伯倫筆下的風又是怎樣的形象。
1.出示課外閱讀片段,指名朗讀。
你時而歌唱,歡笑;時而又悲嘆,哭號。我們能聽見你的聲音,卻見不著你的面貌;對于你,我們能覺察出,但卻看不到。你仿佛是愛情的海洋,淹沒了我們的靈魂,撫慰著我們寧靜的心。
你逢山而升,遇谷而降,在原野上則伸展開去,浩浩蕩蕩。升時,可看出你的剛毅、堅忍;降時,可看出你的謙恭、禮讓;伸展時,則顯示出你的輕盈、靈敏。你猶如一位尊貴而仁義的國王,對下層弱者顯得和藹可親,對倨傲的強者則威風凜凜。——選自黎巴嫩紀伯倫的《啊!風》,冰心譯
2.閱讀與交流。
(1)說說這個文段的敘述方式和《花之歌》有什么不同。(《啊!風》使用的是第二人稱,《花之歌》使用的是第一人稱。)
(2)風在作者筆下是怎樣的形象?(變幻莫測、剛毅、堅忍、謙恭、禮讓、輕盈、靈敏、和藹可親、威風凜凜……)
(3)找出文段中想象奇特的地方,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
五、課堂回顧,交流收獲。
1.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小結:同學們,讀了這首散文詩,我們是否在大自然的話語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人生就是一朵花,失意時不要顧影自憐,得意時不要孤芳自賞。不論失意還是得意,我們的心中應該總是開滿怡人的鮮花。今天的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讀散文詩的一些方法,比如說欣賞性地朗讀,想象畫面。我們更欣賞了紀伯倫優美、親切、雋永的文字,這些文字就像一首歌,縈繞在我們的腦海、心中。今天大家的表現很不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導學生交流收獲。
(1)學生自由交流并積累學習方法。(出示課件)
愛誦讀的你,可以有感情地讀讀課文,讀出花的美、花的精神。
愛繪畫的你,可以畫出花的色彩、花的形態、生活中的花。
愛寫作的你,可以寫出花的韻味、花的追求。
愛國學的你,可以搜集詩詞,感受花在人們精神生活中的地位。
(2)摘抄、積累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六、背誦積累,作業設計。
1.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豐富積累。
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