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領域教案5篇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語言領域教案,供大家參考!
大班語言領域教案
反義詞
一 活動目標
1、對實物,圖片的觀察比較,使幼兒初步理解反義詞的含義。
2、發展幼兒思維敏捷性和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3 、學會正確運用反義詞
二 活動準備
1實物:娃娃,書,糖,藥
2多媒體課件
三 活動過程
1、通過實物引導幼兒理解反義詞的含義
(1)出示寶貝盒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了一個寶貝盒,里面住
著很多對好朋友,老師請一個小朋友來摸寶貝。
(2)請幼兒觀察比較老師和小助手有什么不同。引導
幼兒說出高矮,長短。
師:像高矮,長短這樣意思相反的詞叫做反義詞。
教師與幼兒以摸寶貝的方式,利用實物,各種器官,
理解什么是反義詞。
如娃娃,引導幼兒說出大小
如書,引導幼兒說出厚薄
如聽拍手速度,引導幼兒說出快慢
3、請幼兒說說自己還知道什么反義詞。
4、利用幻燈片圖片,玩游戲“找相反好朋友”。
并讓幼兒用反義詞正確表達
5.師幼互動游戲“和我說的做的不一樣”,體驗語言
交流的樂趣。
6.帶小朋友出去找反義詞。
師:總結:小朋友們,只要我們有一顆善于發現的心,
我們就能在生活中找到很多反義詞,那現在老師帶你
們出去找反義詞,看哪個小朋友找到的反義詞最多。
大班語言領域教案
月亮姑娘做衣裳(大班)
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描述月亮變化的語句。
2、初步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運用。
準備:
自制夜晚天空的背景圖,月亮變化圖。
過程:
1、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活動。
“有時圓圓像個盤子,有時彎彎像只船,要問這個是什么?晚上抬頭向天看?!?/p>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這個故事題目叫什么?故事里說了件什么事?
3、教師運用圖片講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 月亮姑娘為什么要做衣裳?
(2) 月亮姑娘為什么三次都沒做成衣裳?
(3) 月亮姑娘她是怎么變的呢?
4、教師利用教具再次講述故事。
月亮姑娘是怎么樣變化的?(引導幼兒學習月亮變化的詞句。如:細細的、彎彎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彎彎的鐮刀等。)
5、向幼兒介紹故事中的比喻手法。
(1) 故事里把月亮姑娘比作什么?這樣的比喻好聽嗎?好在哪里?
(2) 你有觀察過月亮嗎?你覺得它像什么?啟發幼兒晚上觀察月亮的變化并用圖畫作記錄。
附:故事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象小姑 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云彩裹在身 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 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后來取。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 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扣 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 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象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 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說:“我只好重做了?!庇质俏逄爝^去了,月亮姑 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象一只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嘆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說:“唉!你的身 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
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你 看,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雖順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大班語言領域教案
《小松鼠的尾巴》(語言)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知故事的主要結構。
2、創編故事內容。 3、體驗創編故事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故事動畫。
2、操作材料若干。
3、了解春、夏、秋、冬四季特征。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出示課件:大尾巴)
猜一猜:這是什么? 想一想:它象什么呀?
二、理解故事:
1、想象故事。
小松鼠的尾巴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我們來看一看:
(1)看 (教師演示動畫)
春天: 小雞 尾巴擋雨
夏天: 蝸牛 尾巴扇風
秋天: 小兔 尾巴掃葉
冬天: 小貓 尾巴保暖
(2)說
在什么季節?發生了什么事?(讓幼兒根據自己對課件的理解隨便說說)
2、完整欣賞故事
到底發生了什么事?跟你們說的一樣嗎?我們來聽一聽。 (老師完整地講述故事)
3、表演
小松鼠真能干,能用它的大尾巴做好多事情,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能干的小松鼠,我們一邊學一邊講,比小松鼠更能干,好嗎?
(大家一起邊講述邊表演)
三、仿編故事
1、討論:
(1)春天,是什么樣的? 小松鼠出去走走,還會發生什么事呢?
(2)夏天,是什么樣的? 小松鼠出去走走,又會發生什么事呢? 秋天、冬天呢? (幼兒討論)
2、仿編新故事
(1)引導幼兒想象記錄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小松鼠出去走走,又會發生什么事情呢,請小朋友去把它畫出來。
(2)幼兒相互交流 請小朋友相互說一說自己的想象。
(3)講述新故事
選擇幾個小朋友的畫講一講。最好能選擇到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各一幅,編成一個完整故事。大家一起講述。
如果沒有,鼓勵小朋友把沒有的回去編出來。
活動延伸:
繼續仿編新故事
大班語言領域教案
詩歌《我想》
設計意圖:
我班幼兒對動物十分感興趣,大部分幼兒對一些動物的特征都有了一定的認識,設計此活動的目的是使幼兒進一步了解動物的特征。學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中稚拙美,激發幼兒大膽想象,嘗試仿編詩歌。
目標:
1.觀察動物的明顯特征,理解詩歌內容。
2.感受詩歌中的稚拙美,學習創編詩句。
3、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情感。
活動重點:理解、掌握詩歌的內容。
活動難點:創編詩歌,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準備:森林環境設置,小象、小猴子、小鹿公仔各一個,詩歌內容一張,音樂磁帶,錄音機。
過程:
一、創設森林情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初步感知詩歌的內容。
1.活動導入師:小朋友,我們都知道,動物園里有很多小動物,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地方,這個地方比動物園里面的動物還要多,你們知道是哪里嗎?
幼:森林。
師:你們想去嗎?
幼:想。
師:好,因為森林在很遠很遠的地方,所以我們要坐汽車去,現在請小朋友系好安全帶,雙手搭在前面一個小朋友身上,坐車的時候要注意安全,頭和手都不能伸出窗外,準備好了嗎?
幼:準備好了。
師:好,我的汽車開動啦,請小朋友坐好!(播放愉快的音樂,帶孩子進入活動室。)2.出示小動物,感知詩歌內容。
師:小朋友,我們已經到達大森林啦,森林里的景色漂亮嗎?
幼:漂亮。
師:請小朋友告訴老師,森林里有什么?
幼兒自由回答師:小朋友都回答的非常正確,那我們今天到森林里面做客,要跟小動物打招呼,你們會嗎?
幼:會。
師:好,請你跟小象打招呼。
幼:小象,好。
小象:小朋友,好。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小象嗎?
幼:喜歡。
師:哦,請問你為什么喜歡小象呢?
幼兒自由回答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小象的鼻子可以做什么嗎?
幼兒自由回答師:假如你有一個長鼻子你想干什么?
幼兒自由回答師:小朋友都很棒。
師:如果我是小象,我就會用鼻子和小象握握手。(做出握握手的動作)你們想跟小象握握手嗎?
幼:想。
師:好,請小朋友跟蔡老師說一遍"如果我是小象,我就會用鼻子和小象握握手"。(請幼兒跟老師邊說邊做握握手的動作)師:好,我們跟小象已經握握手了,做了好朋友了,我們不打擾小象了,跟小象說再見吧!
幼:小象,再見。
依次介紹小猴和小鹿,引導幼兒學會:如果我是小猴,我想用尾巴和小猴拉拉勾,如果我是小鹿,我想用犄角和小鹿頂頂牛。
二、欣賞、理解詩歌,并表演詩歌。
1.有一首詩歌,寫的就是剛才我們在森林里講的事情,名字叫《我想》。
2.教師示范朗誦一遍。
3.師幼一起朗誦2-3遍,邊朗誦邊做"握握手""拉拉勾""頂頂牛"的動作。
三、仿編詩歌師:小朋友,那么大的森林里面,你們猜猜,還藏著哪些小動物?
幼兒自由回答師:你們太吵了,小動物都不出來了,森林里面可能還有獅子,老虎,小白兔等等,如果你看見這些小動物,你想干什么?如果蔡老師看見小白兔,我想和小白兔比跳高,請小朋友告訴老師,如果你在森林里面看見小動物,你想干什么?
請幼兒回答四、活動結束師:小朋友,你們想像小鳥一樣在天空中飛嗎?
幼:想師:好,現在老師當小鳥媽媽,小朋友當小鳥寶寶,我們一起在天空中飛翔吧,來,小鳥寶寶,我們一起飛到天空中去吧!
(播放音樂)附我想
看見小象,我想有個長鼻子,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
看見小猴,我想有條長尾巴,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
看見小鹿,我想有對長犄角,和小鹿用椅角“頂頂?!?。
看見小兔,我想有對長耳朵,和小兔用耳朵說說悄悄話
看見長頸鹿,我想有個長脖子,和長頸鹿用脖子拔拔河。
看見小貓釣魚,我想有個釣魚竿,和小貓用魚竿去釣魚。
大班語言領域教案
神奇的小火車
活動
在“你變我變的”主題中,幼兒從身邊的事物中找變化的東西,圓圈可以變化成鐘、花朵、烏龜、小動物的頭等,一些廢舊的物品經過手的加工,可以變成許多有趣、新奇的東西,他們對自然界神奇的變化萌發了興趣?!渡衿娴男』疖嚒烦錆M神奇、變化、詼諧的情節,讓孩子讀來有趣、有能引起他們的探究,因此本活動納入了這個主題。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中事物的神奇變化。
2、能主動關注周圍事物的變化過程。
活動準備:
1、自制背景圖及若干小圖片
2、幼兒收集有關動植物的變化過程的資料。
活動過程:
1、發現小火車的神奇。
——出示背景圖“小火車”,猜猜這是一列怎樣的火車。
——什么是神奇?
——教師結合故事將角色“小核桃”演示插入火車,變出一只“桃子”。
——原來這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車,它會變魔術。還有許多乘客想上火車,他們上車前和下車后相比會有那些變化呢?讓我們來聽聽故事“神奇的小火車”。
2、看看小火車會變什么。
——完整欣賞故事一遍。誰是小火車的第一位乘客?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小桃核下車后會變成大桃子呢?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嗎?
——接著誰又上了車?它發生了什么變化?下車的雞蛋為什么會變成毛茸茸、濕漉漉的小雞呢?
——小青蟲們上了車,它又變成了什么?(重點幫助幼兒理解青蟲變成蝴蝶的.過程)
——小男孩上了車,走下一位大胡子叔叔,他是誰呢?
——原來大胡子叔叔是小男孩變的,他喜歡這樣變嗎?那可怎么辦呢?
——這真是一輛神奇的小火車,它能讓許多“乘客”上車后發生變化。往前開能長大,往后開就還原。
在我們周圍許多東西都在變,有的變化很快、很明顯,而有的東西是漸漸地變化的。
3、讓他們坐上小火車。
——嗚......嗚!藍色的神奇的小火車又開動起來了。你想讓誰坐上小火車?小火車會把它變成什么?
——鼓勵幼兒講講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漸變過程,如:月亮圓缺,花兒開放、種子發芽等。
4、延伸活動:鼓勵幼兒今后在生活中仔細尋找事物的變化,獲得更多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