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兒區域活動教案
區域活動是幼兒一種重要的自主活動形式,是根據幼兒發展需求和主題教育目標創設立體化育人環境,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中班幼兒區域活動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幼兒區域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蛋的種類,感知蛋的多樣性。
2、圍繞蛋的主題進行相干操縱,發展幼兒的動手操縱能力、藝術創造力、對數目大小的感知能力。
【活動預備】
動手區:蛋殼、顏料、棉簽、水彩筆、橡皮泥、不同外形輪廓圖。
瀏覽區:各種各樣蛋的圖片或書籍。
數學區:點卡、數群卡、自制大小不同的蛋。
【活動進程】
一、談話導進,介紹操縱材料。
1、上節課我們學會了怎樣區別生雞蛋和熟雞蛋,那小朋友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蛋呢?那你們知道這些蛋可以用來做甚么呢?(幼兒自由講述)
2、今天老師在圖書區預備了各種各樣蛋的圖片,你們可以往圖書區看一看都有哪些蛋呢?這些蛋又用來做成了甚么?
3、蛋里面的蛋清和蛋黃都可以做成好吃的東西,那你們知道蛋殼可以用來做甚么呢?
4、出示蛋殼作品:睢!我們一起看看蛋殼都變成了甚么呢?(帶領幼兒一起欣賞)
你們知道這些漂亮的蛋殼是怎樣做成的嗎?(介紹制作方法)
小結:有些作品是用碎蛋殼染上色彩用膠水粘貼上往的,而有些作品是用棉簽沾上顏料或用水彩筆劃上往的,還有些作品是用橡皮泥做成的蛋。
5、今天老師在動手區也預備了彩色的蛋殼、顏料、棉簽、水彩筆、橡皮泥等,你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來做這些好看的作品。
6、除這些有趣的蛋,老師今天在數學區也預備了一些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些甚么蛋呢?這些蛋我們可以怎樣玩呢?(介紹操縱要求)
二、組織幼兒進區區域。
1、提出區域規則。在進區的時候,你先要想好來你要進甚么區角。但是我們進區域時我們先要拿好進
區卡,只有拿到了進區卡的小朋友才能到區角里面往活動,假如你往的哪一個區角里的卡插滿了,你就不能再進這個區了,只有把卡插在哪一個區里,你就在哪一個區里活動。當老師放音樂時候,小朋友就趕快把區域中的玩具整理好,放回原處。在區域中不能大聲喧嘩,靜靜的玩。
2、教師巡回指導幼兒進行區域活動。
三、整理材料,結束游戲。
小結小朋友進區觀看的情況,表揚有序進區的幼兒,對存在不足自己玩自己的幼兒提出要求,指出做的不夠的地方。
中班幼兒區域活動教案2
設計意圖:
通過一次集體教育活動課“房子的變化”,幼兒對身邊的建筑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紛紛表示長大后要當一名建筑師。為了滿足幼兒自己的創造欲望,大型積木區成了他們一顯身手的好地方。
目標:
1.在觀察各種各樣房子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搭建,滿足幼兒的創造欲望。
2.在建筑過程中,養成擅于發現、積極動手、動腦的好習慣。
3.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激發幼兒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通過已進行的教育活動“房子的變化”,幼兒們已對身邊建筑物的結構、模式等方面的知識有了基本了解,對搭建房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創設了適宜的建筑區角的基本環境,投放大型塑料積木、建筑物圖形、較寬敞的場地等。
活動過程:
1.集體教育活動課“房子的變化”過后,大型塑料積木區成了孩子們最樂意光顧的地方,每天都是熱鬧非凡。幾天來,我發現孩子們在建筑過程中不注意美觀,只注意高度,形式也比較單一。于是我抓住這次積木區小朋友請我去作客的機會,向他們提出了高的要求:“上一次,我應邀來你們積木區進的就是這個小院子,你們想一想,我們學的‘房子的變化’里都有什么樣的房子呢?”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有平房、有樓房、有四合院、有尖頂房、有方頂、還有圓頂房……”“為什么我們只有農家小院這一種?”孩子們接到挑戰后,一致表示要搭建一個大型建筑物。于是孩子們商量,有的說蓋四合院,有的說蓋圓頂的體育館,還有的說蓋長方形的樓房。最后大家討論決定蓋簡單一點的長方形樓房。
自我分析:在這一環節中,我通過提問,啟發幼兒用學過的知識與經驗去發現搭建單一的問題,并通過幼兒討論去確定新建主題,最終確立目標,使幼兒在一定的目的.下進行操作。
2.目標確定后,孩子們做了具體分工:一個小朋友負責設計樓房結構,兩個小朋友負責找積木,兩個小朋友負責搭建。一會兒工夫,一層就這樣順利地蓋好了。在蓋第二層時,“小設計師”要求負責搭建的小朋友把四面圍墻都用圓柱形積木搭建,理由是為了增加透明度,便于大家看到內部裝飾。隨著新設計方案的出臺,問題也由此產生,只見孩子們找來圓柱形積木往一層頂部長條積木的長槽里插,怎么也插不進去,幾個人忙乎了一大陣,也沒能“制服”這些圓柱形積木。幾個人面面相視,最后把目光投向了我,接到求助信號,我以他們伙伴的身份參與了進來,輕聲的說:“我們是不是可以改變一下設計方案,不用圓柱形積木,使樓房除了具有透明度,還具有穩固性呢?”我的話音剛落,只見李嘉璐小朋友拿起一塊三角形積木試探性的把它的一條邊插在了一層頂部的長槽內。“老師快來看,三角形積木站住了。”王雨晴高興地叫著。就這樣,他們在將樓房一層一層加高的同時思路越來越開闊,格局越來越完美。到游戲區活動將結束時,孩子們已搭起了一座四層高的樓房。孩子們在“樓”前歡呼雀躍,一個個得意洋洋,并不時的向我做著介紹,讓我看看這,看看那。
自我分析:我在孩子搭建過程中遇到困難時,適時地介入,給予引導與幫助,不僅使幼兒及時克服了困難,解決了問題,同時也增加了幼兒的自信心和搭建欲望,促進了幼兒思維的發展。
3.延伸活動:活動結束時,我特意讓其他區的孩子們參觀了積木區的建筑成果,并希望來積木區活動的小朋友今后能多觀察多動腦,建造出更多的與眾不同的建筑物。這不但解決了積木區的雜亂問題,同時也給今后的活動提出了挑戰。
中班幼兒區域活動教案3
活動背景
外出活動時,晨晨找到了一個小蝸牛。過了一會兒,小蝸牛從殼里探出頭,在晨晨手里慢吞吞地爬。幾名小朋友圍在晨晨身邊,饒有興趣地觀察著。老師看到孩子們對小蝸牛這么有興趣,就將它裝進瓶子放在了班上的自然角里,由此,班上就開展了主題活動一一蝸牛。在主題活動中,孩子們觀察了蝸牛的外貌特征,了解了蝸牛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性。可是,有一天,由于瓶子沒有蓋嚴,小蝸牛不見了,孩子們在活動室里找來找去也沒有找到。晨晨很傷心,有的孩子還互相埋怨。為了安慰孩子,調整孩子的情緒,教師抓住這個教育契機,設計了繪畫表述活動《小蝸牛去哪兒了》。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并通過語言、繪畫或粘貼的形式表現出來。
2、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的生命,養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觀察蝸牛的外貌特征,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
2.背景圖:大樹和草,毛毛蟲和菜地,花園和蝴蝶,小河和青蛙。
3.環境布置:蝸牛圖片、蝸牛生活背景、幼兒觀察記錄。
4.材料:半成品剪貼畫、八開白紙、油畫棒、膠棒、手工布等。
5.電教器材:視頻儀、錄音機。
活動過程
1.聽一聽
(1)教師交代故事名稱——小青蛙旅行記。
(2)放錄音——自編童話故事《小青蛙旅行記》(附后),邊講邊通過視頻儀出示背景圖。
2說一說
(l)教師引出主題:故事里的小青蛙去旅行,可高興了。咱班自然角的小蝸牛丟了,小朋友都很著急。其實小蝸牛也去旅行了,旅行是一件多快樂的事啊。你們想一想,小蝸牛可能到哪里去旅行呢?它會碰見誰,看到什么,遇到什么事呢?
(2)圍繞這幾個問題,讓幼兒找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討論。教師走到幼兒中間,傾聽他們的想法。
(3)全班幼兒一起交流。
3.畫一畫
(1)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己的想法畫出來(介紹提供的材料),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幼兒按自己的意愿選擇需要的材料。
(2)幼兒繪畫、粘貼。教師細心觀察,根據幼兒的實際需要給予適當的支持、幫助和指導。
對不敢大膽繪畫的幼兒,教師可以用游戲的口吻說:“小蝸牛去哪兒了?它找媽媽去了。”這樣,幼兒重復地畫出同樣的蝸牛,就有成功感了。教師還可以說:“小蝸牛找花姐姐去了,花姐姐什么樣呢?”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等方面考慮,畫出花姐姐。
對不會畫的幼兒,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挑選適當的半成品材料,粘貼蝸牛及背景。
對不喜歡換色的幼兒,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欣賞環境創設中的作品或其他幼兒的作品,讓孩子感知色彩的美。
4講一講。
(1)教師引導畫完的幼兒講畫。幼兒拿著自己的畫,把小蝸牛去旅行的經歷講給老師、小朋友或其他人聽。
(2)教師協助幼兒將作品粘在展示板上;幼兒互相欣賞、交流。
活動延伸
幼兒將自己的繪畫作品編成一個個小故事,錄音后送給小班的弟弟妹妹聽。
教師協助幼兒將繪畫作品裝訂成書,放在圖書區,供大家閱讀和講述。
中班幼兒區域活動教案4
目標
1.能夠大膽將自己喜歡的東西,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發展其想象力與創造力。
2.體驗共同合作,感受創造美的快樂。
準備
卡紙若干張、蠟筆、剪刀
過程
(一)導入
①我們班很多小朋友都喜歡玩拼圖,可是我們班只有8塊拼圖,只能有8個小朋友玩,很多小朋友都玩不到。我們小朋友自己想想辦法,怎樣才能讓每個小朋友都能玩拼圖?(一個一個論著玩,去買,自己做)
②怎么做?我們來看看我們玩的拼圖,再想想應該怎么做。誰想出了好辦法,快告訴大家?(先畫圖)
(二)基本部分
1.幼兒自由畫圖
①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很多卡紙,你們可以幾個小朋友一起合作,一起畫,把自己喜歡的東西上去,但是你們畫的時候要注意了,要畫的:大些、顏色也要用各種各樣的,不要只用一種、還有要多畫點東西,盡量畫滿整張紙。我們要畫一幅漂亮的圖,做出來的拼圖才好看。
②幼兒自由操作畫圖,教師巡視指導。
2.幼兒共同討論
①現在,我們圖畫好了,接下來要怎么辦呢?小朋友可以討論一下。
幼兒自由論述(剪成一塊一塊)
②教師示范。
老師也畫了一幅圖,看看老師是怎么剪的。小朋友可以隨意的剪,但一塊拼圖不能剪的太小。剪的太小,我們拼的時候就不好拼了。
3.幼兒操作剪圖,教師指導。
(三)結束部分
展示作品。
①好了我們的拼圖做好了,小朋友可以給你做的拼圖起個名字。老師要請小朋友來講講你做了什么樣的拼圖,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做的作品?(幼兒講述)
②好了,小朋友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去玩自己做的拼圖了。
中班幼兒區域活動教案5
1、活動目標:
(1)在區域活動中,通過幼兒的自主活動,嘗試獲得知識的方法和途徑,培養幼兒自主、獨立、堅持、創造等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2)體驗和分享同伴的快樂。
2、投放材料:
小作坊:各種各樣的串珠、各種不同的質地的繩線。
益智區:各種不同數量板塊的拚圖、走迷宮、撲克牌
美工區:各種廢舊的紙盒、雙色紙、即時貼、雙面膠、剪刀、剪對稱圖形、泥工、泥工板等
科常生活區:吸鐵石、回形針、墊板、幫娃娃編辮子、穿紙板、繡圖案
結構區:雪花片、樂高、螺絲積木等
民間藝術區:各種喜糖盒子、剪刀、雙面膠、各種色紙、細繩等
3、幼兒自主探索活動
(1)幼兒按自己意愿選擇活動區域、內容。
(2)教師觀察個別幼兒的活動并及時鼓勵大膽嘗試、探索;
(3)了解幼兒困難及如何解決;及時捕捉幼兒的創造;
(4)觀察投放的材料是否適宜幼兒。
(5)在幼兒嘗試失敗而準備放棄時,給予適宜的指導,使其獲得成功。
4、師生分享
通過幼兒介紹、展示作品,同伴分享其快樂,增強自信心、成功感。
集體內容要是當天幼兒活動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