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
社會活動與社會行為在許多方面通用。但社會心理學經常使用社會行為這一概念,來研究個體和小群體的社會活動,它不涉及大規模社會組織行動,以示與社會活動相區別。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知道五星紅旗是中國的國旗,認識它的主要特征及了解其所表達的涵義。
2、通過感受不同時刻國旗升起的場景,激發熱愛祖國,尊重國旗的情感。
3、逐步養成垃圾分類處理和珍惜、節約資源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課件、視頻
活動過程:
一、看看、猜猜五星紅旗
演示白板課件:黑色背景上出示一顆亮閃閃的五角星
師:這是什么?什么地方會看到五角星?猜猜看這個五角星到底是在哪里的呢?
繼續點擊課件出示剩余四顆五角星
師:猜出來了嗎?
完整出示五星紅旗
師:是的,這是一面我們中國的國旗。
二、說說、認認五星紅旗
師:國旗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的?
師:為什么我們國旗的底色是紅色的?
小結:底色用了紅色,代表著我們中國是用解放軍的鮮血換來的,象征著革命,象征著勝利。
師:紅色的國旗上有幾顆五角星?四顆小的代表什么?一顆大的代表什么?
小結:四星代表我們全國人民,各行各業,不同民族,不同年齡的人們,大星代表中國共產黨,有了共產黨就有新中國。因為我們的國旗是紅色的,上面有五顆星,所以我們的國旗叫"五星紅旗"。
三、了解升旗的嚴肅性,感受作為中國人的自豪。
1、師:我們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會看到五星紅旗?(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或視頻)
(1)奧運會上有國旗
(2)十八大會議上有國旗
(3)天安門廣場上進行閱兵禮的時候
(4)載人宇宙飛船上有國旗
(5)南極科學考察站上有國旗
(6)每天早上做操的時候
(7)衣服上、馬路上、汽車上、臉上等
2、模擬升旗儀式
師:當看到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做?
師:現在,我們全體立正,升國旗,奏國歌,行注目禮
四、游戲:保衛島嶼
1、情景創設
師:中國有肥沃的土地,瞧!這是我們的祖國,這是我們的島嶼,可是現在有人想來搶我們的島嶼,怎么辦呢?
2、介紹游戲規則
幼兒分成海、陸、空三軍,進行搶答比賽,答對一題向前走一步,最先將國旗插在島嶼上為勝利。
3、幼兒進行游戲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知道菜場是人們買菜的地方,它為大家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2.了解菜場中賣菜人的勞動,初步感受人們進行的買賣行為。
3.學會用記錄的方式幫助自己記下觀察到的菜場中的人和事。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逛菜場》。
2.邀請3~4名家長志愿者,并和他們交流活動的程序和注意事項。
活動過程:
1.教師和幼兒討論,引發活動。
引發幼兒討論:你們去過菜場嗎?菜場有什么用?你在哪里看到過菜場?
教師小結:多地方都有菜場,在菜場里人們可以買到各種自己想吃的菜,菜場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2.教師向幼兒介紹參觀的地點、內容和要求。今天我們菜場去逛逛,看看菜場是什么樣的,里面的人們在做什么事?
菜場我們不但要觀察,還要把自己看到的東西用畫畫的方式記下來參觀時的要求。
教師:小朋友分成幾個小組進行參觀和記錄。一定要和自己小組的人在一起,不掉隊。
3.帶領幼兒參觀菜場。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菜場里菜的種類、菜的擺放和人們的活動。
幼兒在幼兒用書《逛菜場》上做記錄。
4.交流:我看到的菜場。.幼兒利用記錄表和同伴交流自己在菜場看到的情景。
幼兒在集體面前表述自己的觀察內容,教師利用幼兒用書《逛菜場》幫助幼兒整理經驗。
教師:菜場有各種各樣的菜,如蔬菜、水產、家禽、肉類和其他一些食品;菜場的菜是分類擺放整齊的。了解菜場里人們的活動。
幼兒討論:菜場里有哪些人?他們都做些什么?
教師小結:菜場里有賣菜的人、顧客和管理員。顧客選中自己需要的菜,賣菜的人用秤幫他(她)稱好重量并裝好。顧客按價格付錢。
5.教師利用幼兒用書《逛菜場》,簡單介紹賣菜人的勞動并進行總結。
教師:賣菜人天沒亮就起床收菜,并整理擺放,在菜場里要工作一天,隨時幫助客稱菜、裝菜,他們的工作很辛苦。鼓勵幼兒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延伸活動:
在日常活動中創設場景,供幼兒開展"菜場"的游戲。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體會一分鐘的長短,知道時間的價值,初步樹立時間概念。
2.初步感受時間是流逝的,是一去不復返的,懂得遵守時間的重要性。
3.學習制訂作息時間計劃,并能按計劃執行,養成做事情不能拖拉的好習慣。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5.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故事《一分鐘》課件。
2.一分鐘能干什么預測表人手一張、筆人手一支。
3.作息時間計劃表7張。
活動過程
(一)在理解故事中初步感受時間。
1.故事《一分鐘》導入。
2.分析故事,初步感受時間是流逝的,是一去不復返的。
教師:為什么元元只是在床上懶了一分鐘,最后到學校卻遲到了20分鐘?(因為元元太懶了!因為元元碰到了紅燈!因為元元沒有擠上公共汽車。)
3.出示了圖片,了解元元晚起床一分鐘導致的后果。
晚起床一分鐘——十字路口遇紅燈耽誤時間——沒趕上公共汽車走著上學,耽誤時間——上課遲到20分鐘。
(二)在操作和實驗中真正體會了一分鐘時間的長短,懂得珍惜時間。
1.猜測一一分鐘可以做哪些事情?
教師:你們猜猜一分鐘的時間能做什么?
2.認識記錄表。
教師:把猜測的結果用記錄表記錄下來。
3.驗證一分鐘到底可以做哪些事情?
(1)教師:你們說的事情一分鐘的時間完成呢?老師幫助你們計時,你們來試驗一下,好嗎?
(2)教師:如果能夠完成的請在后面的格子里打鉤,如果不能完成請打叉。
(3)幼兒驗證并且記錄。
(4)幼兒交流自己記錄的實驗結果。
4.小結:一分鐘的時間原來可以干這么多事情,我們小朋友生活中一定要珍惜每一分鐘的時間。
(三)制定作息時間計劃表,養成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1.激發幼兒制定作息時間表的興趣。
教師:怎樣幫助元元珍惜每一分鐘,不再遲到呢?
教師:我們可以幫元元制定一份早上的時間表,只要元元認真執行時間表上的時間就可以不浪費一分鐘時間,也就不再遲到了。
2.討論如何制定作息時間表。
(1)小組討論:早晨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2)個別幼兒交流討論結果,教師用簡筆畫記錄。
教師:你們討論出早上需要做哪些事情?每件事情需要多長時間?
3.幼兒分組制定作息時間表。
4.交流幼兒制作的作息時間表,分析哪組最合理。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鼓勵幼兒把作息時間計劃貼到家里,每天早晨嚴格按照計劃做事,不浪費一分鐘時間。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明確自己在聚會活動中的任務,與同伴合作完成任務。
2.能主動用語言、動作自然大方地與客人進行交往。
3.體驗做幼兒園和班級小主人自主活動的快樂。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帶領幼兒布置場地:懸掛裝飾物、擺放材料。
2.幼兒給家人送請帖,請帖上有聚會的時間、地點、內容。
3.與幼兒討論、確定活動程序。
4.工作牌若干。
活動過程:
1.師幼共同布置場地,進行活動前的準備工作。
教師:今天我們就要召開家園新年聚會了,還有哪些事情需要準備?
教師與幼兒共同用準備的裝飾品布置會場。
教師:客人來的時候,我們怎樣表示歡迎,怎樣做小主人?幼兒說說自己。
2.幼兒分工,歡迎參加聚會的客人。
教師:客人來的時候,我們需要做哪些事情?
幼兒對聚會中的工作(如發飲料、發裝飾物品、領客人到座位、歡迎客人等)進行分工討論。幼兒按分工形成自己的小組,佩戴工作牌。
教師:歡迎客人時可以說哪些歡迎的話?幼兒參與歡迎、接待客人。
3.幼兒與家長、教師共同參與聚會,進行表演與游戲活動。
4.幼兒與教師、家長共同對會場進行收拾、整理。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5
一、目標:
1、知道京劇是我國的國粹,是我國特有的劇種,世界上有許多人都愛聽京劇。
2、欣賞京劇表演,感知京劇的特點,了解京劇特有的表現方式。
3、對京劇感興趣,感受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及民族自信心。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二、材料:
1、收集各種不同的京劇臉譜、圖片。
2、京劇表演DVD或VCD片段。
3、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三、教學過程:
1、欣賞京劇表演
——借助DVD碟片,組織幼兒觀看京劇表演片段。
——教師:剛才,我們小朋友觀看的節目,是我國影響的劇種之一,請你猜一猜,這是什么戲曲?
2、分段欣賞京劇,幫助幼兒了解京劇的主要特征。
——繼續觀看京劇表演,提醒幼兒關注表演者的臉部頭飾和服裝,幫助幼兒感知京劇服飾的特征。
(1)教師:你覺得京劇表演的人物哪些地方與現代人物不一樣?
(2)教師:京劇表演人物的臉上有什么?身上穿的服裝是怎么樣的?
——繼續觀看京劇表演,提醒幼兒注意傾聽歌唱和背景音樂,感知京劇唱腔的特點。
3、聽敲鑼走京劇場步。
幼兒站成大圈,教師敲鑼走快步、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