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數學北師大版全冊教案
數學老師在數學課上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的優點與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數學教學工作中,你一定寫過一年級數學教案,不妨和我們分享一下。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一年級上冊數學北師大版全冊教案”,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一年級上冊數學北師大版全冊教案1
教學內容: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的探索過程,能比較熟練的進行口算。并了解加、減發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在根據數的組成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中,體會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發展思維能力和口算能力。
3、培養用數學的觀念看周圍的事物的意識,培養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
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2個十和5個一合起來是( ),8個十和4個一合起來是( )。95里面是由( )個十和( )個一組成。81里面有( )個十和( )個一。
二、自主學習,探索新知
1、出示32頁情景圖。
2、提問:你能從圖中獲得哪些數學信息?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學生回答:梳理問題
(1)一共有多少個桃?
(2)一共有34個桃,去掉框里的30個,還剩多少個桃?
3、怎樣列式?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算式 30+4 = 34-30=
提問: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樣想的?34-30呢?
(1)先想一想。
(2)小組交流。
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算法。
(3)指名小組匯報。
結合學生回答小結:根據看圖,數出來的;用小棒擺出來的;根據數的組成來思考的。34+4就是把3個十和4個一合起來,是34;34-30就是從34里去掉3個十,還剩4個一,是4 。
4、解答“試一試”。
提問: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樣算?
(1)先想一想。
(2)小組交流。
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算法。
(3)指名小組匯報。
4個一和3個十和起來是34;因為30+4 =34,所以4 +30=34。
談話:“34-4”你會算嗎?填在書上,并輕聲地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指名回答,結合學生回答適當補充。
5、介紹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1)介紹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談話: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子,在每一個算式中每個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子。在加法算式30+4 =34中,相加的兩個數都叫做加數。兩個加數相加的結果叫做和。
(2)介紹減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談話:減法算34-30=4,減好前面的數叫做被減數,減號后面的數叫做減數,減法算式中的得數叫做差。
(3)指名說出算式4+30=34,34-4 =30中各部分的名稱。
三、鞏固練習,深化應用
1、 “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圖,讓學生說圖意。
(2)根據圖意,列出四個算式。
(3)說說每道算式表達什么意思。
2、“想想做做”第2題。
先獨立完成,再說說怎樣想的?
提問:根據60+3 =63你能想到其他三個算式嗎?
3、“想想做做”第3題。
先獨立完成,再說說是怎樣想的,集體核對結果。
4、“想想做做”第4題。
根據表中第一行的名稱說說左表用什么方法計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計算。
5、“想想做做”第5題。
先了解“相鄰數”是什么意思,再寫數交流。
6、“想想做做”第6、7題。
先說說每題中的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
再自己獨立完成。
同桌交流并說說是怎樣想的。
一年級上冊數學北師大版全冊教案2
教學內容:
一年級下冊第30—31頁“回收廢品”。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結合“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學生在學具的操作中,能正確列式并進行計算,鞏固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
能力目標:在觀察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操作、討論、交流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解決問題中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環保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樂學、會學。
教學重點:
如何建立實際情境與加減法意義的聯系。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用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師:小朋友喜歡去公園嗎?那,老師就帶大家去公園瞧一瞧。(播放課件)公園里的景色真美呀,有綠樹、有涼亭、還有人工湖……這給人們帶來了多大的歡樂呀!可是,人們又給公園留下了什么呢?大家喜歡現在的公園嗎?為什么?你們打算怎么做?
2. 板書課題:回收廢品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 (播放課件)
師:瞧,這三位小朋友已經開始行動了,他們正在收集塑料瓶。想知道他們是誰嗎?還是讓他們自己來介紹吧。
2. 播放課件。
3. 指名說說,從三位小朋友的介紹中,你知道了什么?
4. 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1:小紅收集了多少個塑料瓶?
生2:小青收集了多少個塑料瓶?
5. 解決第一個問題——小紅收集了多少個塑料瓶?
(1)找一找:要解決“小紅收集了多少個塑料瓶”這個數學問題,必須用到哪些數學信息?
(2)讀一讀:把找到的數學信息和問題連起來讀一遍。
(3)試一試:學生動手擺學具,試著列出算式。
(4)算一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得數。
(5)師小結:原來要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是多少,就要用加法,多了多少就加上多少。
6. 解決第二個問題——小青收集了多少個塑料瓶?
(1)找一找,要解決“小青收集了多少個塑料瓶”這個數學問題,必須用到哪些信息?
(2)學生獨立列出算式,同桌討論、交流,說說為什么這樣列式。
(3)學生匯報。
(4)師小結:哦,要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是多少,要用減法來計算,少了幾就減幾。
7. 比較兩個問題的解答方法,進一步明確比多比少問題的解答思路。
8. 我們為什么要收集塑料瓶呢?聽聽智慧老人是怎么說的。
塑料埋在地下很多年都不會“腐爛”,它會危害莊稼的生長。
三、分層導練,鞏固新知
(出示課件)
1. 收集易拉罐。
2. 收集舊電池。
3. 折幸運星。
四、引導總結,強化新知
1. 師:今天這節課,你們覺得開心嗎?你們都學到了哪些數學知識?
2. 學生自由回答。
一年級上冊數學北師大版全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減法的口算過程。
2、會口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經歷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減法的計算方法的的探索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仔細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 學習方式: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研討 教學準備:課件或掛圖、小棒、教學圖片。
教學過程:
環節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
情境創設
1、 口頭完成教師出示的有關數的組成習題。
2、學生動手操作擺小棒 復習: 3個十和5個一,合起來是( )……
教師談話引入,創設情境:藍靈鼠是我們學習的好伙伴,今天他又走進了我們的課堂,和我們一起擺小棒。大家看他是怎么擺的?課件出示與教材圖相似的小棒圖(先出示30根小棒,再出示5根小棒)現在,你也像藍靈鼠那樣自己擺小棒。
引導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擺的。 設計學生喜歡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探究與體驗
1、仔細觀察,說出圖意,提問并解答。左邊擺了30根小棒,右邊擺了5根小棒,一共擺了多少根小棒?列式是30+5=35
2、學生按教師要求和同桌舉例認識加數、加數、和。
3、學生按圖進行操作、交流、表達,然后匯報交流。
4、舉例認識被減數、減數、差。
教師提問:根據你的操作,能提出什么問題?怎樣列式解答?先組內說,再匯報。
教師引導學生匯報追問怎樣算出的,并板書:30+5=35
教師講解加數、加數、和。讓學生重復這些內容,舉例說說。
回到情景圖,教師邊演示邊提問,還剩多少根?怎樣列式計算?你是怎樣想的?交給學生討論 。要求學生說出自己的算理。
講解被減數、減數、差。方法同上。 教師放手學生自學,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操作、討論、匯報。在相信學生能力的前提下,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的情感。
實踐與應用
學生按要求完成練習。
自主小天地:學生把自己編的題寫在書上
完成練一練的1、2、3題(可采用多種形式練習)第2題,要求學生看圖說題意,并列式計算。
第4題 對口練習:可采用教師和一名學生先做示范(可加、可減)再讓同桌進行練習。
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練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永遠保持旺盛的精力來參與學習活動。
一年級上冊數學北師大版全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計算;
2、鞏固數的組成概念,滲透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滲透加法交換律;
3、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價值,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思想。
教學重點:整十數加一位數的計算及實踐運用
課前準備:
口算卡、教學掛圖(自制)、小紅旗、小棒
教學流程:
一、 溝通交流、興趣導入
1、教師出示口算卡,進行口算練習
師:小朋友們,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10+20= 20+10= 10+( )=30
( )+20=30 ( )+10=15 ( )+( )=30
2、奪紅旗比賽
①、教師出示掛圖,請學生看圖寫數。師:小朋友,加油啊,寫得又對又快的同學將會獲得一面小紅旗。
②、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寫數。
③、誘導學生說說以上幾個數的組成。
3、興趣導入
師:同學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棒,老師很高興,你們還想不想解決更好玩的問題呢?
生:想。
師:好,那就讓我們繼續努力吧!
二、提出問題,師生互動
1、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
師:誰能告訴大家,他們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們正在買東西呢!
生2:……
師:說得好!圖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歡喝牛奶啦!這幾天,小明表現得特別好,特別聽爸爸、媽媽說的話,他媽媽很高興,就帶小明到商店去買牛奶。售貨員阿姨先給小明媽媽30瓶牛奶,再給小明2瓶牛奶。現在,老師想問大家,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生1:一共買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錢?
生3:小明喝了2瓶,還剩多少瓶?
師:你們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解決下面幾個問題吧!
教師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出“一共買了多少瓶牛奶?”和“還剩多少瓶?”的問題板書,逐一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2、教學30+2
師:媽媽一共買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計算呢?
生:一共買了32瓶牛奶,用加法計算。
師:說得真好,那為什么要用加法來計算呢?誰來說說?
生:媽媽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問“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媽媽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來,一共是32瓶。
師:你真棒!那誰來告訴老師,應該怎樣列式?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列式(板書):30+2=32
3、教學32-2
師: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媽媽一共買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還剩下多少瓶?應該怎樣列式呢?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32-2=30
師:誰能告訴大家,32-2=30,你是怎樣算出來的?
教師引導學生采用多種算法,多讓幾位學生說一說他們的算法,鼓勵學生上講臺擺演用小棒演示計算過程。
4、教學2+30
師:同學們表現都很棒,現在老師想再出一道題考考大家,比一比誰最聰明?
教師板書:2+30=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匯報。
三、知識點拔
師:結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師:我們以前已經知道“3+2 和2+3”的結果是相等的,只是變換了一下數的位置而已,所以“2+30與30+2”的結果也是一樣的。這也是我們以后將要學習的“加法交換律”。
四、實踐操作
1、 擺一擺,算一算
①、教師先擺小棒,學生認真觀察后寫出算式,并計算
a、先擺3捆(每捆10根),再擺6根
教師巡視指導,指名擺演,集體糾正。
b、先擺3捆與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師先寫好算式,讓學生擺
a、30+5= b、6+40= c、46-6=
教師鼓勵學生進行板演,讓學生自由發揮,引導學生自主評價
價,集體糾正。
③、“小老師”寫算式,學生擺
小老師寫算式,學生跟著擺,小老師評價。
2、 看圖列算式
①、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學生交流,討論。
如圖:
先擺 擺出
再擺 拿走
一共 □○□=□ 還剩 □○□=□
請學生板演,并說一說這樣做的理由,最后集體糾正。
五、鞏固與拓展
1、 數學小游戲(小馬過河)
師:今天,同學們的表現太棒了!現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學的數學知識來幫助別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師:真是好樣的!你們個個都樂于助人,都是好孩子。(邊說邊貼出游戲圖)
師:“三月三”快到了,馬媽媽叫小馬把節日的禮物送給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邊,小馬必須算完這些題,才能到達外婆家。小馬遇到困難了,讓我們一起來幫幫它吧!
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圖上的題目,最后的三道題為開放題,沒有固定答案,應讓學生多說一說,要鼓勵學生用小棒進行演算。
師:同學們的數學學得真好,輕輕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識幫助小馬做一件好事,小馬和外婆都非常感謝你們,還祝你們“三月三”快樂。
2、小結
你們今天過得快樂嗎?為什么?你又學到了哪些知識呢?
一年級上冊數學北師大版全冊教案5
教學內容:
數數,數的組成
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能夠熟練地一個一個地或一十一十地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
2、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弄清數的組成
教學難點:
理解計數單位
教學準備: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看投影片回答問題:
1個十和2個一組成( ) 20是( )個十組成的
5個一和1個十組成( ) ( )個十和( )個一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頁圖。
提出問題:
(1)面上有幾個小朋友?(4個)
(2)他們在干什么?(數一共有幾只羊)
(3)他們都說了些什么?(有的說大概有100只,有的說比20只多得多……)
教師:他們回答對嗎?這些羊大概有幾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數數、數的組成。
二、新授課。
1、教學例1。
(1)教師:同學們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數,數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學生動手操作)。10個一是多少?(10個一是一十)(板書)是幾捆?(一捆)繼續數出10根捆一捆。
教師:你們如果再接著數出9根,現在一共是幾根?(29根)
教師:大家數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潢10根又要捆一捆,現在一共有幾捆?(3捆)
(2)排木塊,全班同學數一數有幾塊?(10塊)拿3排木塊是多少塊?(30塊)再加2塊呢?(32塊)接著再加3塊現在一共是幾塊?(35塊)
(3)教師:剛才我們已數出30根小棒是幾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現在一共是幾捆?(10捆)10捆是幾根小棒呢?(100根)10個一是一百。(板書)
在教學中要注意每數到接近整十時,再數一個是幾十要停頓強調。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時每數完整十數就問同學們怎么辦?(捆成一捆)
教師:數物體的個數可以1個1個地數,還可以10個10個地數,10個十是多少?(10個十是100)
2、教學例2。
(1)數小棒從三十五數到四十二。
教師:請同學們拿出35根小棒,看誰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數一直數到四十二。(強調數到三十九再數一根是多少)四十二根是幾捆又幾根?
(2)離開實物直接數數,從八十八數到一百。
教師:誰知道八十九數完數是多少?九十九數完數是多少?學生回答后,讓全體同學一起數,再指名個別數。
(3)做課本第33頁例3上面的“做一做”。
讓學生獨立做,先從五十六根小棒數到六十三根,再接著數到七十二根,有些學生可能對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數是什么有困難,老師要給予輔導。
3、教學例3。
教師出示3捆又5根小棒問學生現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
引導學生認真觀察,35根小棒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3個十和5個一組成多少呢?(3個十和5個一組成35)
三、鞏固練習。
1、做課本第33頁例3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圖形,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獨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訴同桌的同學。
2、(首尾呼應)再投影出示第31頁圖。
提問個別學生:畫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這些羊有幾只?
3、兩人一組,互相說一說自己的學號,再說出它的組成。
甲:我是15號。十五是由1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
乙:我是50號。五十是由5個十組成的。
丙:我是32號。三十二是由3個十和2個一組成的。
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
★ 高中教案模板
★ 小學教案模板
★ 小學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