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一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方法有創新。不照本宣科,不滿堂灌,給學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注重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青島版一年級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青島版一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會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2.使學生初步體會用“數的組成”來計算5以內的加法是最簡便的方法。
3.通過觀察、操作、表述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經歷加法的計算過程,獲得成功體驗,增強自信心。
4.初步培養學生用數學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4頁。
教具學具準備
小棒或圓片。
投_(主題圖抽拉片),人物貼圖,開放題材料(紅花、綠葉、信封袋)。
教學設計
創新情境,導入新課
(投影出示主題圖抽拉片:從美麗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內景,再到陸續飛落草地吃食的小鳥。)
師:今天,老師帶大家到美麗的大森林里看看,請仔細觀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組內小伙伴說一說。
△交流匯報:
生1:有4只小鳥在吃小米,又飛來1只,一共有5只小鳥吃小米……
生2:我看到在大森林里有4只小鳥,又飛來1只,合在一起就是5只,列式就是:4+1=5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4+1=5
[數學情境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發展心理品質的重要源泉,是勾通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的橋梁。賈老師把靜態的教材制成動態的投_,使情境活動化,讓學生在眼看、腦想、口說的過程中,理解圖意,激發學習積極性。]
合作交流,探究發現
1.獨立思考,自主探索。
師:“4加1等于5,你是怎樣算出的?可以利用學具擺一擺,也可以想一想,說一說。
2.小組交流,探討多種算法。(師參與討論。)
3.全班交流,代表匯報。
生1:我是看圖1、2、3、4、5數出來的。(數數法。)
(根據回答貼圖板書)
生2:我先數4只,接著再數1只,就是5只。(接著數。)
生3:我可以心算。
生4:我會數指頭或小棒來算。
生5:先有4只小鳥,又飛來5只小鳥,4和1就組成5,所以4+1=5(師給予高度評價。)
4.師生評價。
a.師:一道題,就有這么多算法,請小朋友們說一說,你最喜歡哪種算法?為什么?
(生評略。)
b.師介紹自己喜歡的方法,說明理由。
[此環節明顯地體現出教師的角色開始轉變,不再是純粹的知識灌輸者,而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參與計算過程,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尊重學生的想法,允許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很好地體現了《標準》的基本理念。]
分層練習,辨析算理
1.第24頁的“做一做”第1題。
a.仔細觀察、分析、說圖意。
b.全班交流,匯報算式。根據學生回答板書3+2=5
2+3=5
c.說說你的計算方法。
d.仔細觀察這兩道題,發現了什么?
(讓學生初步感知:交換兩個加數的集團和不變規律)
2.第24頁的“做一做”第2題。
a.學生按要求擺一擺。
b.口頭列算式。
c.打開書第24頁填上書上。
寓練于樂,鞏固深化
分組進行“紅花配綠葉”活動。
a.要求:為“綠葉”上的算式,找到相應的“紅花”答案。
b.活動方式:小組合作,比一比哪個組找到的答案多,圖案設計最美。
c.生生互評:給優勝小組獎勵“團結協作星”、“智慧星”。
[賈老師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習題,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合作的積極性,引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通過計算、想象、拼擺,全面鞏固了所學內容,又遷移默化地滲透了美育。]
專家評析
本節課的設計體現了“開放”二字。
1.教學時,思維方式的開放。在探討“4+1=5”的計算方法時,變老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的時空結構,為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的開放情境。由于學生的差異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采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賈老師尊重學生發現的想法和自己的選擇。
2.教學評價趨于開放。師生互評計算方法,生生互評小組的使用評價形式的開放,有效地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練習題的開放。由于綠葉即(條件)有多余,所以學生要給花蕊里5、4、3等紅花配綠葉,就要經過觀察,口算等思維過程,結合小組同學的審美觀點,可以擺出多種多樣的圖案,同時,5以內加法的各種算術基本都口算一次。習題的開放,學生的開放,學生就有多種選擇的可能,這樣才能得到自己發展。
青島版一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整理3種水果學具,探索出由比物體數量的多少到比較數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使學生認識符號“>”、“<”、“=”及其含義,會根據所出示的“>”、“<”、“=”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培養學生初步的符號化的思想方法。
3.引導學生從事簡單的初步的統計活動,用象形統計圖來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4.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7~18頁的教學內容,“做一做”第1題,練習二的第5、6題。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準備:
1.小猴吃水果的課件。
2.投影儀。
3.4個梨、5個蘋果、9朵花的磁性軟件。
學具準備:
每人準備:3只猴、4個梨、3個桃、2根香蕉、5個蘋果、9朵花的圖片;“>”、“<”、“=”3張符號卡片和“1”、“1”、“2”、“3”、“4”、“5”、“6”張數字卡片;小棒2根。
教學設計
創設童話情境,引入象形統計圖
1.課件展示。
a.3只小猴在美麗的大森林里玩耍的情況。
b.3只小猴共進午餐。草地上凌亂地擺放著3種水果──梨、桃和香蕉。
2.畫外音(小猴說):我還沒看清楚每種水果各有幾人,你怎么就開始吃了?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一共有幾種水果?它們各有幾個?怎樣擺脫一眼看出哪種水果夠吃,哪種水果不夠吃?
3.學生用學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擺放小猴和3種水果。
4.展示學生擺放的結果。學生的擺法一般有以下兩種。
5.課件展示:主題畫中的猴、梨、桃和香蕉,從畫面中跳下來,擺成課本第17頁的象形圖。
6.提問:觀察擺放的圖,數一數幾只猴吃幾個桃,幾個梨和幾根香蕉?
學生回答后,在象形圖下面寫“3”、“4”、“3”、“2”。
教學比較2、3、4的大小1.教學“3=3”。
a.畫外音(小猴說):我可喜歡吃桃了,可我們每人能吃到一個桃嗎?
學生回答后,出示課件。
b.提問:每只猴能吃上一個桃,桃子一個沒也多,猴的只數與桃的個數有什么關系?(相同、相等、同樣多)
學生回答后,告訴學生,同樣多可以用符號“=”表示,并在上圖下面寫上“3=3”。進而教讀這個式子。
2.教學“3>2”。
方法和教學“3=3”相同。
告訴學生“3比2大”可以用符號“>”表示。學生說一說大于號的形狀。可用語言表示,也可用手勢表示。
3.教學“3<4”。
方法如前。
讓學生說一說小于號“<”的形狀是怎樣的,與大于號的形狀對比來說。
4.區分“>”、“<”和“=”。
a.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認識,記憶“>”、“<”、“=”的方法。學生可能會用“左邊大,大于號;左邊小,小于號”,“大于號開口在左邊、小于號開口在右邊”等語言描述。教師都加以肯定。
b.以游戲方式,熟悉、記憶這3種關系符號。
①看誰舉得對:教師說符號名稱,學生舉出相應符號;
②看誰擺得好:教師說符號名稱,學生用小棒擺出相應的符號。
小結
1.讓小朋友說說這節課學到了什么。
2.教師加以概括: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時,可以用關系符號“>”、“<”、“=”來表示。比時仍然可用一個對著一個的方法來比較。
鞏固深化
1.基本練習:完成18頁“做一做”第1題。
2.補充練習。
a.左邊擺2個梨,右邊擺1個蘋果。填()>()
b.左邊擺4朵花,右邊擺3個梨。填()>()
c.左邊擺3個蘋果,右邊擺5朵花。填()>()
3.鞏固練習,完成練習二的第5題。
4.綜合練習:完成練習二的第6題。
5.開放練習:這里有1、1、2、3、4、5、=、>、<一些數字和符號。用這些數字和符號組成各種不同的式子。
青島版一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準備課。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圖,初步了解學生的數數能力、認數能力,為教學新知識做準備。
2.通過觀察圖,初步學習分類。
3.初步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做一些學習數學的準備。如怎樣聽講、看書、寫字等,初步知道上、下、左、右等方位。
[教學過程]
1.教師談話。
教師親切地對學生講述學習的重要性、學好數學的必要性,使學生知道生活離不開數學,鼓勵學生好好學習,練好本領,長大了建設祖國;鼓勵大家要天天向上,要求大家專心聽講,積極舉手發言等,并提出比一比,看誰學習最努力?
2.學習新知識。
(1)學習新學期開學的主題圖。
教師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圖意:這幅圖里都畫了些什么?指名讓學生說的時候,教師有意引導按數目順序敘述:一面國旗、一位教師;兩個同學在向教師行禮,兩個同學澆花,3個同學踢球……也可以按方位敘述:左邊畫的是兩個同學在向教師行禮,右邊下方畫的是兩個同學在澆花;上方畫的是……
(2)了解學生的數數能力。
①結合圖,教師提問:數量是1的有什么?數量是2的有什么?數量是3的有什么?……(學生默數,然后回答。)
②數教室中的實物。
有幾扇窗戶?每扇窗戶有幾塊玻璃?第四行有幾個同學?第一排有幾名_?……(注意數量不要超過10。)
(3)學習分類。
①出示實物圖。(1支鉛筆、兩個大小不等的皮球的圖畫。)
教師問:圖上畫了些什么?它們各是做什么用的?
教師歸納學生的發言:大球、小球都是同學們玩的球,是同類的物品,我把它們圈起來(一邊說,一邊用粉筆畫圈)。鉛筆是用來寫字、畫畫的,和球不是同類的物品,不能和球圈在一起。
②學生試著分類。
教師出示實物圖(公雞、母雞、小雞、書包、氣球)。
讓學生先看一看圖,再想一想,然后全班動手試著分類,教師巡視。
教師問:圖上哪些東西是同類的?你們是怎樣圈的?為什么這樣圈?
(4)認1~10各數。
打開書,翻到印有10以內各數的圖和數的那一頁。
全班看書,數一數每個圖內有幾個實物,再認一認右邊的數字。
教師在實物投影下手指圖旁邊的數字,指名讓學生認數字。(從小到大指、從大到小指、跳著指、任意指等。)
(5)寫字準備練習。
出示畫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讓學生認識田字格:左半格、右半格、上半格、下半格、左上格……
并說明在格內寫橫線要從左向右,畫豎線要從上往下;教師先示范,然后讓學生試著描紅(用書上的),教師巡視指導。
教學意圖:這是學生由學齡前兒童成為一年級小學生上的第一節數學課。這節課是否上得順利、是否有趣對學生影響很大。課堂上力求多讓學生參與(看一看、數一數、認一認、說一說……),以便教師了解學生入學前已有的基礎,為新課做好準備。
3.鞏固練習。
教師出示實物圖。
全班學生動手分類。教師問:怎么分的?怎么想的?(教師歸納)
4.質疑與總結。
教學意圖:先放手讓學生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然后教師有的放矢地講解,體現主導作用。
青島版一年級數學教案4
《9加幾》教案
教學內容:
西師版數學教科書第69~71頁的單元主題圖,例1、例2以及相應的課堂活動第1題、第2題和練習十三第1,2題。
教學提示:
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9加幾,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
教學目標:
1.在生活情境中理解“9加幾”的口算方法,能運用這些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感受口算9加幾有不同的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多向思維能力,發展個性。。
教學重點:
會口算9加幾。
教學難點:
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9加幾的方法,并用完整的語言來概括其思考過程。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小棒20根,(或小圓片20個)。學生每人準備20根小棒、(或20個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建議:可以預設幾個情景來進行導入。如
談話法、主題圖導入、復習回憶導入法等。
談話法:同學們,今天起我們來學習第5單元的知識,有信心學好嗎?
主題圖導入法:教師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教師:同學們,這是一節體育課上學生活動的場景,請大家觀察,圖中小朋友們都在干什么呢?
學生會說有踢足球的,有做游戲的,還有跳繩的。教師進一步問:大家能不能根據這幅圖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然后指名回答。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分別給予肯定,然后點題。同學們所提的這些問題中多數都要用到我們第五章“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知識,這節課我們首先來學習“9加幾”。
板書課題:9加幾。
由主題圖的情境引入,既有利于學生體會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又為新課的講授做好鋪墊。
復習鞏固導入法
師:學新內容之前,我出幾道題目考考你們,看誰完成得又準又快。
1、復習10加幾。(課件出示復習題)
10+1=10+4=10+2=
10+5=10+9=8+10=
9+10=
指名回答,回答正確后教師點出答案。如果學生回答不上來,給予鼓勵指導。
2、復習數的組成:分一分。
指名學困生回答。
師問:9加幾等于10?板書:9+(=10
啟發談話:我們把9+1等于10換一種說法,可以說成是9和1湊成10.這節課我們要用9和1湊成10的方法,也就是“湊十法”來計算9加幾的題。(板書課題:9+幾)
【設計意圖】復習鞏固導入法適合班級情況不太好的情況或者計算練習不夠的班級。有教師提出“在課前復習階段可以先行練習讓學生圈出10朵紅花等活動”,目的是滲透“湊十法”。我以為不是很妥。仔細分析本課教材,我們可以發現,教材主題圖中明顯突出了“算法多樣化”這一思想,這很符合新課標的理念。所以在下面新課教學中,讓學生用小棒代替飲料,擺一擺,想一想9加4等于幾,其目的也是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探究,預設的目的是讓學生出現“從1數起”、“接著9數”、“湊十”等多種方法,如果課前過于強調“圈十”,學生有了這一強烈刺激,恐怕在探究9加4等?的環節中很難出現多種方法了,這與新課程及教材意圖不符。當然,當學生在探究中得出“湊十”方法后,教師確實應該強調“圈十”這一過程,并指導學生動手圈一圈,讓學生有個明確的表象。
三、動手操作探求新知
以下教學接著上面的主題圖導入法來開展教學
1.教學例題1.
教師:大家所提的數學問題中有2個涉及“9加幾”,我們就先解決飲料瓶數問題(課件呈現主題圖中飲料圖)盒子內有9瓶飲料,盒子外有3瓶飲料,如何求飲料的總瓶數?請同學們想想怎么列算式。
學生回答后板書:9+3
教師:誰來說說結果是多少?(繼續板書:9+3=12)
教師:你是怎么知道9加3等于12的?請同學們用小棒代替飲料瓶,擺一擺,看看你能用哪些方法計算9加3。
學生獨立思考后同桌或者小組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
然后全班交流
師:哪一位同學說一說你的算法?
(1)把9看作10,10+3=12,3—1=12。多媒體課件顯示教科書上紅衣服小女孩的方法。
(2):接著往后數3個,10,11,12。多媒體課件顯示教科書上藍衣服小女孩的方法。
(3)9和1組成10,把3分成1和2,先用9加1得10,再用10加2得12。多媒體課件顯示教科書上小男孩的方法。
教師:還有別的方法嗎?
鼓勵學生大膽說。
學生:我這樣算……
教師:剛才大家介紹了很多方法,都很好,翻到教科書第70頁,看看你的方法和書上哪個小朋友算的一樣?
學生回答。(略)
【設計意圖】用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學習例1,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培養學生多向思維能力的同時使學生獲得成功體驗。
師小結算法
師:你們覺得哪一種算法算起來又快又準?同桌之間或者小組之間說一說。(師注意組織課堂中的小組討論,避免一個孩子說其余的都在玩的情況出現)
誰到展示臺上演示這種算法?
指名演示,根據學生完成的情況適時評議。
師:我們可以把這種算法寫出來,大家注意看。(有的教師認為應該讓學生自己思考寫出算法,這個觀點我不同意,費時費力難度不是一點的大)
師:先把3分成1和2,再把9和1湊成10,最后10+2得12.師邊寫邊示范。
師:這個方法就是叫做“湊十法”。你們學會了這種方法嗎?下面再來試著解決另外一個問題吧。
課中活動
唱歌:青蛙跳水歌。
1只青蛙跳下水,2只眼睛4條腿。
2只青蛙跳下水,4只眼睛8條腿。
3只青蛙跳下水,6只眼睛12條腿。
4只青蛙跳下水,8只眼睛16條腿。
【設計意圖】消除課中的疲憊現象,增加數學課的趣味性,利于學習后面內容。
2.教學例2
教師:解決了飲料瓶數問題,我們又來看小朋友的游戲圖(出示主題圖中小朋友游戲部分),誰來說說圖的意思?
指名回答:有9個小朋友在做游戲,又來了5個,一共有多少個?
教師:求一共多少個,怎樣列算式?誰會列?(板書:9+5=)
教師:請用你喜歡的方法算出9+5。
學生自行計算。
教師:誰來匯報你是怎么算的?
指名學生回答:我這樣算……
預設
方法一:接著數,即從9往下數5個
方法二:把9湊成10(看大數,分小數)
因為9和1湊成10,所以把5分成1和4,先算9+1=10,在算10+4=14
方法三:把5湊成10(看小數,分大數)
因為5和5湊成10,所以把9分成5和4,先算5+5=10,在算10+4=14
方法四:把9看成10,10+5=15,多加了1,所以要從15里把多的1減去,即15-1=14
教師:大家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看來學得不錯。用湊十法計算的同學請舉手。看,這么多同學喜歡湊十法,說明這種方法確實很好,大家要多多使用這種方法,而且湊十法,也有兩種湊法,被同學們都發現了,你們真聰明。
【設計意圖】讓學生敘述自己的算法,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鞏固新知
1.完成課堂活動第1題。學生計算后擺一擺并寫出得數后集體訂正。學生可能有多種擺法,如擺成兩行,下面一行7個,上面一行6個,然后采用跳數的方法,2,4,6,8,10,12,用加上多出的1個,共13個。教學時應鼓勵學生多種擺法,根據擺的方法所對應計算思路進行計算。
【設計意圖】計算9加幾時,輔以擺一擺的操作活動,加深學生對9加幾的計算方法,特別是“湊十法”的理解。
2.完成課堂活動第2題。讓同桌的兩位學生對著9加幾的算式,按照圖中提供的方式,進行計算,強化算理。學生計算后集體訂正。集體訂正時還應引導發現規律:橫著看,第一排都是連加,都有9+1,第二排,都是一步計算;豎著看,結果都相同。都是9+幾
五、課堂小結
教師: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從中你知道些什么?你覺得你的收獲是什么?還有什么問題,說出來大家一起探討。
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回憶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同時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同學的學習過程在腦海里重放,既可以鞏固所學知識,也能幫助學習注意到本節課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青島版一年級數學教案5
《8加幾》教案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10以內數的加減法及2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是學習多位數計算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其他數學知識必須具備的基礎,在整個小學數學學習階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單元內容既是全冊教材的重點,也是難點。本單元教學的內容是: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20以內數的退位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湊十法的兩步思維過程.能用湊十法正確計算8加幾的式題。
2、初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猜猜看“你真棒”手勢
2、口算
9+()=108+()=107+()=106+()=105+()=104+()=1010+5=()10+3=()10+8=()
3、聰明屋
3=2+()4=2+()5=2+()6=2+()7=2+()8=2+()8+()=108+2+1=()
師指8+()=10問:8加幾等于10?板書:2
4、湊十法口訣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親密,四_六一起走,五五五五一雙手。
二、解決問題,探求新知
啟發談話:我們已經學了9加幾的加法,是用什么方法來計算的?(湊十法)
今天我們還用湊十法來學習8加幾的進位加法.(板書課題:8加幾)
1、教學例1
(1)動手操作,探求新知
師說:同桌交流,發現信息,提出問題
生說:信息:一組領了8瓶橙汁,二組領了7瓶橙汁
問題:兩組一共領了多少瓶橙汁?
信息:一組領了6瓶礦泉水,二組領了7瓶礦泉水
問題:兩組一共領了多少瓶礦泉水?
師問:同學們通過第一個信息跟問題,知道怎樣列式嗎?(板書:8+7=)
師問:8+7這道題怎樣計算?同學們可以用我們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現在用手中的小棒來擺一擺,同桌說一說討論一下。
指名用小棒演示說計算方法。
(2)自主合作,探求新知
師說:剛才同學們說得很好,如果沒有小棒,計算8+7應該怎么想呢?
把小棒放在桌子的左上角,先仔細想一想,再小組交流一下,看哪個小組想到的方法多。
(3)講計算過程
請一個同學把計算過程完整地說一遍:學生邊說,老師邊在式子上用連線表明。
師問:
①為什么要把7分成2和5?
②計算8+7時怎樣想?
引導學生說:這樣想:
①先把8湊成10,把7分成2和5,
②8加2等于10,
③10再加5等于15。
(4)其他計算方法匯報
(5)方法優化
(6)總結:湊十法口訣:8加幾不用怕,借個2湊成10,計算起來對又快。
三、鞏固內化,發散思維
師:今天我們研究的是8加幾的計算方法。你學會了嗎?先想想8加幾怎么算。
師:下面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想認識他嗎?出示:瀟灑哥圖片。
師:今天,我們要和瀟灑哥一起進行闖關游戲。
1、第一關:擺一擺,算一算。
(1)8+6=8+5=
(2)圈一圈,算一算
師說:左邊擺8個菠蘿,右邊擺6個菠蘿.(指名一個同學同時在磁鐵黑板上擺圓片)
看圖,自己小聲說加法算式。
指名說算式:8+6=□
師問:8+6怎樣想?請同學們邊擺圓片邊說計算過程。
指名一個同學上前邊擺邊說計算過程。
指名看算式說計算過程。
師問:8加6時,為什么要把6分成2和4?
(3)第二關:解決問題,看圖列示
(4)第三關:開放題
8加幾的算式你能寫出哪些?把你想到的寫在紙上。
看算式,找規律。
8+3=118+4=128+5=138+6=148+7=158+8=168+9=17
規律:
1、第二個加數每次多1,結果每次多1
2、8加幾得數個位上的數比第二個數少2
四、課堂總結
1、計算8加幾最主要的方法是什么?
2、8加幾與9加幾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