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七年級教案 > 生物教案 >

初一生物教學教案設計

時間: 沐欽 生物教案

初一生物教學教案設計都有哪些?生物化學家奧伯林首先提出了一個可驗證的假說,即原始地球上的一些無機物在來自閃電和陽光的能量作用下,變成了最初的有機分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初一生物教學教案設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一生物教學教案設計

初一生物教學教案設計精選篇1

本節通過講述草履蟲的形態結構特點和生命活動特點,使學生認識到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這也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因此,教材安排了兩大類活動:觀察和探究。通過第一個觀察活動,說明草履蟲是一種生物;通過第二個觀察活動,讓學生能感受到草履蟲既是一個細胞,同時這個細胞還能完成一個生物體的所有生命活動;通過探究草履蟲對外界刺激有反應嗎?這個活動,更進一步說明草履蟲是一個生物體。在這兩大類活動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學生分析

由于學生平時對草履蟲缺乏感性認識,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會對草履蟲的形態結構和如何完成某些生命活動難以理解。

設計理念

本節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以突出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為主題,采用的是美國教育家薩斯曼提出的探究性教學法。

探究式教學法是充分利用學生對新奇的事物進行探索、調查、研究的心理,由教師向學生提出課題和方法,引導學生去觀察、思維、分析、推理并得出結論。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說明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

技能性目標

提高制作及觀察臨時裝片的技能;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培養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

情感性目標

通過學習,再次認同細胞構成生物體的觀點;通過科學探究,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小組合作精神。

課時安排:本節教學需1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

①草履蟲培養液、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放大鏡、棉花纖維、細線、膠水、糖、食鹽水、牛肉汁。

②掛圖或錄像(有關草履蟲的結構及其生活方面)。

學生:教材、筆記本。

教學過程

教師提問:前面我們學習過一種藻類植物小球藻,誰能給大家描述一下小球藻的形態。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導入:象這種整個身體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被稱為單細胞生物。今天我請同學們觀察實驗臺上放置的培養液,你知道里面培養的是哪種生物嗎?

學生狀態:觀察、思考,引起了強烈的好奇心。

(還可利用學生自編的有關人得了某些單細胞生物寄生而引起疾病的小品,由問題該病的病因是什么?導入新課。)

教師啟發:培養的也是單細胞生物的一種草履蟲。這類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是怎樣的呢?下面請同學們利用已給的實驗儀器(草履蟲培養液、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放大鏡、棉花纖維、細線、膠水),以小組為單位,想辦法設計實驗:怎樣才能觀察到草履蟲的外形和運動。

學生活動:討論、交流、實驗、觀察。

教師引導:老師觀察到每組同學都操作地非常認真、仔細。有的組實驗很成功,有的組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下面同學們之間互相交流一下。交流的時候,可以說一說你們組是怎樣做的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出現了什么問題,你們又是怎樣解決的或請教其他組同學幫助想辦法解決問題。

學生活動:互相交流、吸取教訓、學習經驗。

學生總結:草履蟲的外形像一只倒轉的草鞋,它是翻轉著向前運動的,由此,可證明草履蟲是生物。

教師提問:同學們剛接觸這門學科時,我們共同分析了判斷生物的基本標準是什么?下面請同學們再談一談。

學生回答:略。

教師設疑:其中判斷標準之一是生物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草履蟲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嗎?

學生狀態:思考。

教師引導:同學們按照科學探究的步驟,結合技能卡和小詞典,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解決此問題。

學生表現:自學、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教師引導:看到絕大多數的同學實驗操作已基本完成了,下面請小組代表總結一下你們組探究后得出的結論,以及實驗設計的思路和方法。

學生活動:互相交流、作出評價。

學生總結:草履蟲能夠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并且趨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由此,可以證明草履蟲是生物。

教師承轉:同學總結得非常好!通過以上探究活動,同學們從草履蟲的運動和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情況,判斷出它是生物。那么,你們認為草履蟲的身體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嗎?

(可能有的小組由于草履蟲運動速度過快而沒有觀察到結果,此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可以通過采取哪些措施來限制草履蟲的運動速度。組織活動并適時給予鼓勵性評價。組織交流,重點是交流采取哪些措施來限制草履蟲的運動速度。組織學生交流,教師對有特色的設計方案要給予肯定性評價,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學生表現: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教師引導:究竟哪一位同學的說法有道理呢?下面請同學們看一段錄像。要求:總結從錄像中獲取的信息,然后,通過從中獲取的信息,進一步判斷草履蟲的身體是否由一個細胞構成。

(放映草履蟲的結構及其生活的錄像。)

學生活動:仔細觀看、總結信息、作出判斷。

學生總結:草履蟲的身體里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結構,也就是一個細胞的結構,所以說草履蟲的身體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另外,它可以通過身體上的表膜、收集管、伸縮泡、口溝、食物泡、胞肛等結構幫助它來完成生命活動。

教師講授:所以,我們把這種只由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稱為單細胞生物。其中,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動物體叫做單細胞動物,例:草履蟲;由一個細胞構成的植物體叫做單細胞植物,例:小球藻。

教師承轉:其實,像這樣的單細胞生物在生物圈中還有很多,并且與人類的生活、生產關系非常密切,你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獲取這方面的知識?

學生回答:可以通過書籍、報刊、雜志、上網。

教師評價:很好,同學們知道通過多種途徑查找資料。希望同學們課下能夠通過以上途徑,親自查找資料,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手抄報(或電腦打印)在班內展示。

教師引導:在這節課上,你有哪些收獲?

學生:積極發言。

板書設計:

與人類的關系

單細胞生物體

草履蟲

單細胞 生物

練習鞏固:略。

課后實踐:完成試試看。有條件的學校可引導學生上網查找資料;條件較差的學校可利用掛圖或課本彩圖。

初一生物教學教案設計精選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認識顯微鏡的結構,了解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的計算方法,了解顯微鏡的基本原理和正確的使用方法。

2、了解玻片標本的種類。

能力目標:

使學生能正確使用顯微鏡,訓練學生規范操作的技能。

情感目標:

1、通過顯微鏡的使用訓練,對學生進行遵守實驗室紀律的教育和愛護公共財物的教育,使學生養成科學實驗的良好習慣。

2、在實驗中,體驗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敢于探索、質疑的科學精神,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建議

知識體系圖解

本節教學內容在本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觀察細胞的用具》這部分內容,通過對顯微鏡的介紹,使學生了解顯微鏡在生物實驗中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為今后實驗教學打下基。'

“練習使用顯微鏡”是學生步入中學后的第一節實驗課,課本從取鏡、安放、對光、觀察到收鏡,每一個步驟都詳細敘述了具體的操作方法。認真組織并上好起始實驗課,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實驗紀律,對于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本節的重點是顯微鏡的結構和作用,在學習過程中,不必對顯微鏡的原理進行深入的了解,而應讓學生通過不斷的練習,達到熟練使用顯微鏡的目的。為下一節動、植物細胞的觀察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法建議

這節實驗課是學生進入中學學習生物學的第一節實驗課,因此,開始實驗操作前,應進行實驗室規則、愛護實驗設施的教育,注意將實驗過程組織好。

這一節課的重點要放在學習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上。這一節課不要求觀察載有實驗材料的玻片標本(只要求觀察諸如貼有“上”字薄紙的代用玻片標本)。目的也在于讓學生弄清楚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方法。

關于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方法的教學,可以通過以下幾點達到教學目標:

(1)讓學生參看課本上的插圖,對照顯微鏡實物,自己來認識顯微鏡的結構并進行顯微鏡的使用操作訓練,然后經過學生的歸納、概括,課后通過填寫《實驗報告冊》及時進行反饋,來檢查教學效果。這樣可以留出較多的時間,讓學生練習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師應強調的是在顯微鏡使用過程中,學生出現的錯誤及有關的注意事項,最后總結操作步驟的順序、重點內容,并及時表揚在操作和紀律上表現好的學生。通過這種“綱要化”處理,提高學生記憶的選擇性,有利于記住最關鍵的東西;

(2)盡量的讓學生利用課上時間反復多次練習,以提高學生記憶的牢固性;并把學與用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生記憶的形象性。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觀察細胞的用具

重點:顯微鏡的正確使用方法

難點:第一次實驗課的組織

教學手段:以學生個人及小組活動為主

教學設計思路: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方法在教材中用圖表示得很清楚,教師不需要講的過多或過細,完全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的學習方法,利用教材進行學習,教師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對顯微鏡的操作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

教學過程:本節內容為1課時。

導入:顯微鏡是一種可將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的物體放大的儀器。

活動一:學習顯微鏡的各部分的結構及用途

要求:1、學生對照課本P8-9的圖片和相關文字,利用實物觀察并記憶顯微鏡的結構名稱及用途。

(觀察前,教師需先講解顯微鏡的提取、安放。即:一手握鏡臂,一手托鏡座,把顯微鏡靠在胸前,平穩的置于桌面。)

2、同組同學相互考查記憶結果。

3、請幾位同學上講臺利用掛圖或實物講解。

教師總結(重點介紹反光鏡、物鏡、目鏡、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

活動二:學習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要求:1、學生對照課本P8—10的圖片和相關文字,按要求用顯微鏡觀察“上”字裝片。

2、由于對顯微鏡使用還不夠熟練,要求學生練習時動作要輕,以免損壞顯微鏡。

教師對學生活動進行巡視,并急時糾正學生的錯誤。

教師總結:顯微鏡的操作過程提問:1、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有什么不同?2、放大倍數的計算。

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得出結論:1、物像與實像相反。2、放大倍數=物鏡倍數X目鏡倍數

活動3:學習玻片標本的類型

組織學生用顯微鏡觀察一片樹葉,感受在顯微鏡中的視野狀況。

提問:為什么視野中看不到圖像?如何才能在顯微鏡下到樹葉的微觀結構?

組織學生討論、設計方案、匯報

教師總結:顯然,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制成玻片標本。

玻片標本的種類

(1)永久性玻片標本:可長期保存。

(2)臨時性玻片標本:不用長期保存。

組織學生閱讀P10玻片標本的類型,并在給出的永久玻片中找出相對應的切片、涂片、裝片。

三、作業:完成實驗報告冊

板書設計:

第一節觀察細胞的用具

一、 顯微鏡的使用

使用方法:1、取鏡和安放

2、對光

3、觀察

4、整理

二、玻片標本:

切片

涂片

裝片

探究活動

自制簡易顯微鏡

目的:通過自制顯微鏡,了解顯微鏡的成像原理。

材料:圓形花鏡片兩個;馬糞紙(鞋盒也可)一張;三合板或薄木板一塊;小鏡片一個;鐵絲和圓釘若干;乳膠;小木條。

制作方法:

1、取長15~20厘米馬糞紙,寬以花鏡片周長為準,寬出1厘米即可,卷成筒狀。(如圖1)

2、用透明膠條將花鏡片分別固定在紙筒兩端。

3、取10厘米X10厘米三合板或薄木板一塊,中央開直徑為1厘米孔一個。

4、在三合板一邊的中點和相對的兩角處各粘一個高5~8厘米的木條腿(如圖2)

5、在三合板(相當于載物臺)的上面兩后腿的中間位置豎直粘一個高20厘米的小木條(如圖3)。

6、用鐵絲(10號鉛絲)彎成一鏡筒支架。一端套住鏡筒,另一端固定豎直木條上(手動其一端可使鏡筒上下移動)。

7、在三合板下面,用鐵絲彎一個反光鏡支架,將小鏡片裝片上,固定在通光孔下。(圖4)

8、使用時按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即可,注意用手上下移動鏡筒時要輕慢和穩(放大倍數依花鏡的度數而定)。

初一生物教學教案設計精選篇3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教學過程

引 言: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請問:綠色植物制造這么多有機物有什么用呢?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1.有機物用來構建植物體自身。2.有機物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提問:很好。請同學們閱讀書123頁第二自然段,并分組討論:有機物是怎樣構成細胞和植物體的?

(板書)第二節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一、有機物用來構建植物體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1.從細胞水平看

細胞壁的主要成分--纖維素

細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質和脂類

細胞核的主要成分--DNA

這幾種物質都是有機物。

2.從器官水平看:通過前面有關章節的學習,我們知道植物的種子中含有有機物。另外,我們吃蘿卜吃的是“根”;吃甘蔗吃的是“莖”;吃白菜吃的是“葉”;吃蘋果吃的是“果實”。這說明:植物的根、莖、葉、果

實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機物。

講述:實際上,包括“花”在內,植物的所有器官都含有“有機物”,以上我們討論了有機物是怎樣構建植物體的。那么,為什么又說“有機物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呢?

二、有機物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教師操作示范“演示實驗”種子呼吸時放熱,四人小組認真觀察。

提問:

1.甲暖水瓶的溫度為什么高出很多?

2.種子在萌發過程中發生了能量變化嗎?

(教師將問題用幻燈片展示出來。)學生思考。

講述:種子萌發時,它所含有的有機物發生了分解,釋放出了能量用于種子萌發,還有一部分能量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了。

提問:請四人小組設計另外一種驗證能量變化的實驗,并做出相應的解釋。

學生舉例:點燃枝條烘烤玻片上的水,水分蒸發。說明:枝條中含有的有機物在燃燒中釋放出了能量,使水分蒸發。

教師操作示范“演示實驗”種子呼吸時釋放二氧化碳,四人小組同學認真觀察。

提問:種子萌發過程中放出的是什么氣體?

(教師將問題用幻燈片展示出來。)學生思考。

講述: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種子萌發時放出了二氧化碳。科學實驗證明:二氧化碳來自于種子里的有機物。有機物分解產生了二氧化碳,還產生了水。

提問:請四人小組設計另外一種驗證產生二氧化碳的實驗(或列舉事例),并做出相應的解釋。

學生舉例:用塑料袋外套的一盆植物在暗處一段時間后,檢驗袋中的氣體。

教師操作示范“演示實驗”種子呼吸時吸收氧。四人小組認真觀察。

提問:為什么蠟燭在甲、乙兩瓶中的燃燒情況不一樣?

(教師將問題用幻燈片展示出來。)學生思考。

講述:燃燒的蠟燭放進甲瓶里,火焰立刻熄滅了,這是因為甲瓶里缺少氧氣。科學實驗證明:有機物在徹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時,還需要氧的參與。甲瓶中的氧氣被萌發的種子吸收了。

提問:請四人小組設計另外一種驗證種子呼吸時吸收氧的實驗,并做出相應的解釋。

演示CAI課件(課件中展示呼吸作用的簡單過程,以活的植物為背景,指明細胞是如何進行呼吸作用的),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講述: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出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種變化不只發生在萌發的種子當中,而且發生在所有植物細胞的內部。我們把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

提問:你能說出呼吸作用發生在細胞的什么結構嗎?

(回答:線粒體)

提問:你能歸納出呼吸作用的反應式嗎?

(回答:有機物+氧--→二氧化碳十水十能量)

板書:呼吸作用的反應式:有機物+氧--→二氧化碳十水十能量)

展示CAI課件(課件中展示某食物鏈中有機物的傳遞,并由點到面展示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對于生物圈的重要意義),

提出觀察提綱,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回答: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除了為自己所用之外,還通過食物鏈,進入其他生物體內,參與構建其他生物體,并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在這些生物體內,有機物分解、提供能量的方式與綠色植物體內是一樣的,都是通過細胞的呼吸作用。也就是說,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講述:請閱讀書126頁“技能訓練”,并回答下面問題:環境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強弱有什么影響?請將推理過程有順序地寫下來,并相互交流。

(回答:環境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強弱有影響。一般地,環境溫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強。因為:

1.甜瓜的品種相同,甲乙兩地的光照條件和栽培措施又基本相同,白天的溫度也相同,所以兩地的甜瓜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應該是基本相同的。

2.甲地的甜瓜含糖量比乙地的高,說明甲地甜瓜消耗有機物的量比乙地的少。

3.生物體內只有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由此可知,甲地的甜瓜的呼吸作用比乙地的弱。

4.因為甲地的夜間溫度比乙地的低,說明環境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強弱有影響。一般地,環境溫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強。)

課堂小結:本節課通過學習“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了解了“呼吸作用的過程”及“有機物對于生物體的重要作用”。哪位同學能為大家簡單復述一下“演示實驗2”:種子呼吸時釋放二氧化碳的過程?請一位同學談談“綠色植物在制造有機物方面對于生物圈有哪些重要意義?” 對上述兩個問題,教師要適當做出相應歸納。

初一生物教學教案設計精選篇4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學過程

引 言:

一個人一天平均消耗一千克氧氣,地球上有六十多億人,每天要消耗60多億千克的氧氣,同時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為什么我們沒有感覺到缺氧呢?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創設問題情景,導入新課。

第一部分: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教師出示事先準備好的實驗裝置,請同學觀察金魚藻在光下放出氧氣這一現象。在觀察的基礎上請學生思考氣體的成分,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做出假設,并思考驗證方法。(可提示學生:氧氣能夠助燃。)師生雙方根據學生提出的方法對氣體的成分進行實驗,得出結論: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第二部分: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為原料

教師利用課件展示普利斯特利的三個實驗。請學生分組討論下列問題:

1.把點燃的蠟燭和活著的小白鼠分別放進密閉的容器,蠟燭為什么會熄滅?小白鼠為什么死掉?

2.點燃的蠟燭或小白鼠與綠色植物分別從對方那里得到了什么?

3.普利斯特利為什么要設計三個實驗?

通過對以上三個問題特別是最后一個問題的討論,培養學生綜合看問題的意識,并讓學生初步得出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為原料的結論。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巡視并參與到小組的討論中,注意讓每一個學生都要參與討論。小組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其他小組大膽的發表不同的意見,培養學生敢于質疑、敢于爭論的科學作風。

探究活動:教師出示討論提綱:

1.這個實驗中除二氧化碳以外能否出現別的變量?

2.如何確保實驗中只有二氧化碳一個變量?

3.你認為對照實驗應該如何設計?

4.你準備選取哪些材料用具?如何應用?

學生根據討論提綱進行分組討論,每一小組根據自己討論的結果制定探究計劃,實施探究。因為本實驗設計難度較大,需注意的問題較多,所以教師在此通過討論提綱為學生降低學習難度。然而本實驗又是本冊書中最后一個探究實驗,要求學生能較為獨立地完成探究活動,以考察學生對各項綜合技能的運用情況,所以教師出示討論提綱后并沒有在全班給予統一答案,而是讓各小組根據自己的理解情況獨立設計井完成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在教師主持下學生交流探究報告,教師與學生根據討論提綱共同分析實驗設計的合理性及嚴謹性。教師對每個小組實驗的合理方面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對于實驗結果與假設不一致的,與其他小組一起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并請他們在以下三種方案中做出選擇:(1)否定原來假設,得出與假設相反的結論;(2)按照原來的實驗方案重做一遍,檢驗自己的實驗結果是不是可以重復;(3)重新設計實驗方案,并通過實驗重新檢驗假設。交流結束后,教師請每一個小組的組員對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自評與互評,并結合教師的評價作為一個階段性成績收錄入學生成長檔案袋中。

第三部分:光合作用及光合作用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學過的有關光合作用的實驗,(光合作用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為原料,以及光合作用進行的條件和地點)請學生討論后根據光合作用的實驗對光合作用做一個初步的小結。(學生歸納)教師進一步完善光合作用的概念并利用課件展示光合作用的公式。在了解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后,教師請學生思考:由光合作用的公式來分析,同學們能闡述一下光合作用對于生物圈的意義嗎?(學生討論后回答:光合作用可以提供食物,產生氧氣供生物呼吸,把太陽能轉化成我們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等等)教師對以上回答予以充分肯定,然后指出:光合作用除了以上種種好處外,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接著教師出示129頁的系列數據請學生比較分析。(學生比較分析,對于綠色植物在維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性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請學生進一步思考:

1.碳-氧平衡會被打破嗎?出現什么樣的情況會打破碳-氧平衡?我們應該采取何種措施來預防?

2.你認為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如果環境中的二氧化碳過多,會對生物圈造成什么影響?請你預測一下。

(學生對以上問題進行分組討論,發言交流)通過對以上問題的討論交流,加深了學生對綠色植物在維持碳-氧平衡方面重要性的理解,并提高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第四部分:光合作用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教師利用課件逐一展示,三種不同種植密度的植株結出的果實。請學生分析植株結果情況與種植密度之間的關系,并思考它們這種差異與光合作用的內在聯系。(學生思考后得出結論:合理密植會使植物充分利用單位面積上的光照,而不會造成浪費。)教師請學生進一步思考:你知道農業上還采取哪些措施來充分利用光照提高產量嗎?(學生思考回答)

第五部分:課堂小結

教師用親切的語言與學生進行交流:你認識了光合作用了嗎?你知道綠色植物對于生物圈的重要意義了嗎?讓學生對本節課的重要內容再做一個簡單的回顧。

初一生物教學教案設計精選篇5

一、教學目標

1.學會制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

2.觀察自己制作的臨時裝片,闡明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練習繪制植物細胞結構簡圖。

二、教學策略

在學生初步具備使用顯微鏡技能的時候,一定要滿足他們觀察微小細胞的欲望,為其主動探究學習做準備。而觀察細胞的前提是必須制作好臨時裝片。因此引導每位學生按要求制作臨時裝片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可在課前培訓幾個學生,在課堂上請他們談談做裝片的體會,這對全體學生是很好的激勵,有助于學生樹立做好裝片的信心。在制作裝片前可先請學生閱讀教材,并思考諸如“為什么要將顯微觀察的材料處理得薄而透明”等問題,以引導學生注意制作臨時裝片的操作要點。然后教師應做出示范。

由于學生從未看到過細胞,因此在觀察臨時裝片時,教師有必要利用媒體展示制作較好的臨時裝片上真實細胞的圖像,或讓學生參考教科書中的植物細胞圖示。繪制細胞結構簡圖時,教師亦應示范,要求學生實事求是地按照觀察到的圖像繪制細胞。關于測量和計算細胞長度的技能訓練可安排學生課后完成。有條件的學校,亦可讓有興趣的學生在課上練習。

鑒于本節教學內容較多,可考慮安排2課時。第1課時:制作并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由于洋蔥鱗片葉表面有蠟質,制作裝片時極易出現氣泡,應盡量避免裝片內有氣泡),然后繪圖。第2課時:引導學生討論上節課制作、觀察臨時裝片的得與失;然后安排學生制作并觀察黃瓜表層果肉細胞或黑藻葉片細胞(或其他含葉綠體的植物細胞)臨時裝片,并繪圖。在總結概括植物細胞基本結構前應安排學生多觀察幾種植物細胞,此時教師演示一下透明的細胞立體模型。有條件的學校,可擺放多臺示范鏡,展示不同種類植物或同種植物不同部位的細胞。只觀察一種植物細胞就歸納出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是不符合認知規律的。

三、參考答案

實驗

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與黃瓜表層果肉細胞都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等結構。

技能訓練

1.經過測量,圖中5個細胞的總長度占視野直徑的比例約為5/12。

2.每個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的長度約為0.1毫米。

練習

1.染色可以使細胞的結構顯示得更清楚,但是染色劑對活細胞的生物活性往往會有很大影響,有時甚至是致死的。因此,在觀察活的細胞及其生物活性時,應該使用不經染色的臨時裝片。

2.一般來說,氣泡在顯微鏡視野中呈現為具有較黑、較寬邊緣的圖像,形狀為圓形或橢圓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鑷子尖輕輕壓一下蓋玻片,氣泡就會變形或移動。

3.可先轉動目鏡,看看在視野原處的污點是否跟著移動,若跟著移動,則該污點就在目鏡上。污點若在物鏡上,則移動裝片時,污點不動。

4.水果的果汁主要來自液泡中的細胞液。

初一生物教學教案設計精選篇6

一、課標解讀

《種子的萌發》是生物新課標中第四個一級主題“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里二級主題《綠色開花植物的一生》的第一節,課標中具體的內容標準是“描述種子萌發的條件和過程”。

二、本節具體內容介紹

本節安排了三個方面的內容: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和種子萌發的過程;第一個內容里安排的是“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實驗;第二個內容里安排的是“測定種子的發芽率”實驗,但這兩個探究實驗中,重點是第一個實驗,教參確定本節的課時是兩個課時,所以我這樣安排本節內容:“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一個課時,后面兩個內容合用一個課時。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就是第一個課時《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三、教材分析

1、本節內容的地位:本課時實際就是一個探究實驗: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這個實驗是七(上)教材安排的第三個探究實驗。第一個探究實驗重在展示探究的一般過程,向學生介紹關于變量和對照實驗知識,里面控制的變量只有一個,設計的對照實驗是一組;第二個探究實驗,重在訓練學生作假設和處理數據表格的能力。這第三個探究實驗重在訓練學生作假設、控制變量,設計對照實驗的能力,而且本實驗一下子考慮的是三個變量,要求讓學生自主學會設計對照、控制變量。可以說,這個實驗是七(上)探究實驗的核心實驗,一旦學生學會了控制變量,設計對照實驗,對后面的探究實驗就尊定了良好的基礎。

2、重點、難點的確定:在本節課中,關于變量和對照實驗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本節課的重點就是學會控制變量,設計三組對照實驗,難點就是學會利用三組對照實驗控制三個變量,初步明確對照組和實驗組。

四、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具體內容,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擬定了下列幾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進一步復習變量和對照實驗的概念。

2、能力目標:

訓練學生作假設的能力;

培養學生學會控制變量,設計對照實驗的能力

發展學生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如何達到)

a、利用本教材的第一個探究實驗,讓學生情景再現,進一步認識變量和對照實驗這兩個概念。

b、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平時的觀察及耳濡目染的生產實踐,讓學生自主做出假設,并找出合理的依據,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來嘗試控制變量,設計三組對照實驗。

c、通過分組討論,動手操作,來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五、教學的重點、難點

本節課,學生在嘗試中學會控制變量,設計三組對照實驗是本節課的重點,如何在嘗試中完善方案,設計三組對照實驗,控制三個變量,是本節課的難點。

六、教學方法

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本著“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的思想,我大膽的改變了課堂教學模式,采用了“在嘗試中學會制定計劃和完善計劃”的新型模式。充分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采用了演示法、討論法、實踐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積極探索設計一個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去主動探求知識的場所。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主動探究式教學理念。

七、學習方法

“受人與魚,莫過于授人與漁”,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僅僅為了“學會”知識,更是為了“會學”知識。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培養。在本節課中,學生將通過多種途徑,如:觀察、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嘗試操作等等,來開展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八、教學策略

本課時主要采取以下策略來實施教學:

1、以舊帶新,讓學生增強知識的銜接性,系統性;

2、充分利用學生耳濡目染的生活經驗,訓練學生作假設的能力;

3、循序漸進,先讓學生嘗試由控制一個變量,設計對照,然后設計三組,同時控制三個變量;

4、采用啟發引導式,在學生嘗試操作中,完善實驗計劃。

九、教學程序

1、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a.處理:提問導入: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可以分為哪四大類群?種子植物根據種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又分為哪兩類?師以問題2導入章節的新課。

(這樣設計,意在增加學生知識的銜接性和系統性)

b.嘗試根據學生生活經驗,描述被子植物一生所經歷的階段。從而導入本課時的學習。

2、學習新課: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a.復習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

回憶本教材中的第一個實驗,引入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的復習。

b.學生根據探究主題,提出問題。

c.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及日常觀察,作出假設,并說出假設的合理依據。

d.師出示相關的實驗用具,讓學生在嘗試中學會控制變量。

第一步:師引導學生回憶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情景再現,回憶控制變量,設計對照實驗的知識;

第二步:根據本實驗的假設,明確本實驗控制的變量;

第三步:讓學生在討論和親自操作中,學會分開設計三組對照實驗,分別控制三個變量;

第四步:由易到難,綜合設計三組對照實驗,控制三個變量,讓學生嘗試操作中完善方案。第五步:學生在操作中,教師引導學生考慮方案中的每一個細節,進一步完善計劃方案。

e.學生設計完后,讓學生結合具體實驗設計,說出三組對照實驗,并且要在具體分析中,明確對照實驗中的變量,從而預測結果,學會做出結論。

5、創新實驗設計,開闊學生思路。

教師提供相關實驗材料,讓學生在討論中設計三組對照實驗,從而布置學生課外創新設計本實驗,利用不同的實驗用具,控制三個變量,設計三個變量。使學生思路開闊化。

十、綜述

以上是對“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這一課時認識和教學過程的設計。本著改變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材料用具,讓學生充分在嘗試中,在熱切的觀察和熱烈的討論中,使學生主動而輕松的掌握了本次實驗的設計,成功的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初一生物教學教案設計精選篇7

一、教材分析: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是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三節內容。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論述了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是一個最基本的生物學觀點,也是理解“人與生物圈應該和諧發展”的理論基礎。所以該節在本書中乃至在本學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前一節“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的基礎上再來考慮“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其實是從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辯證地分析生物與環境之間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也為下一節“生態系統”的學習作好預設。

本節知識點清晰,一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另一就是生物對環境的影響,呈現的方式也直觀,前者就四幅圖片,后者是一個探究活動,非常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內容看似簡單,但要能讓學生尤其是初一學生建構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觀手段,認真組織活動,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這個基本的生物學觀點。

二、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我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2、能夠選取多方面的事例來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分析文字和圖片資料來提高說明問題的能力;

2、嘗試收集、處理數據的方法;

3、學習通過測量進行科學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滲透環保意識;

2、樹立“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觀點;

3、利用技能訓練,鼓勵學生多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三、重點和難點的確立:

1、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是重點又是難點;

2、“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探究是重點,新教材倡導探究性學習,應該利用好每一次活動,來培養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四、教學方法:

1、本節課貫穿觀察和討論,主要運用啟發式談話法,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習熱情,并遵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利用多媒體的現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圖片和動畫,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分析綜合等一系列思維活動,逐漸認識到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2、本節“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的探究活動并不難,運用前一節的探究活動方法完全能夠完成,所以這個活動我安排在課前,課上主要是組織各小組交流活動的“過程”和結果的處理方法。讓知識的獲得滲透在過程的體驗中,讓成功的喜悅體現于精彩的交流中,讓能力的培養貫穿在活動的參與中。

五、學習方法:

通過觀察、討論、分析去發現知識,逐漸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通過課前的探究活動和課上的交流,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感悟科學探究的方法,體會同學間合作的魅力,嘗到探究性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并進一步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導入新課:

啟發學生例舉生活中熟悉的生物受到環境中哪些因素的影響,導入新課,這樣導入有兩個好處,1、既考驗了前一節課的知識的掌握情況,又體現了兩課內容的緊密聯系;2、創設了情景,激發了興趣,讓人自然而然想到生物對環境有沒有影響呢,行云流水般引入新課。

(二)新知學習:

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重點又是難點,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步:讓學生觀察教材的四幅圖片,引導從“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間的聯系展開小組討論。然后讓學生選擇一幅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創設了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這可是思維發展的肥沃土壤,也是我的課堂風格。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思維是發散性的,充滿靈性的。

第二步:啟發學生還能找到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相適應的例子嗎?鼓勵學生提取平時積累的知識,給他們表現的機會,激起競爭意識。

第三步:媒體呈現配有介說詞的圖片,如:烏賊的墨囊;含羞草的葉與多暴雨的環境相適應;尺蠖的擬態等等,讓同學們認識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具有普遍性的,這種適應是生物通過漫長的年代,不斷與環境摩合,自身不斷進化、生存下來而形成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完整地幫助學生理解生物對環境相適應的觀點,對于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相對性,考慮到初一學生的理解能力,不便提,以后高中會學到。

2、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對環境有一定的影響。這部分的知識我是這樣處理的:

第一步:讓學生親身驗證“生物也可以影響環境”這一結論:

課前親自探究“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課上交流。這樣安排體現1、有做事的過程;2、有明確的目標;3、有明確的結果;4、使用語言傳達信息5、體現過程的真實性。這是任務型教學的五要素。交流時注意: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過程是比結果更重要,但在這兒,由于結果涉及到對數據的收集和處理,這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方法,應以激勵和引導。

學生從“做中學”中親身驗證了植物對空氣的濕度有影響,有利于認識生物是可以影響環境的。

第二步:再讓學生思考兩個問題:

a、地下耕耘者是哪種動物,它對自然界有什么益處?

b、為什么我國開發西部強調要退耕還林和還草?從生物對環境產生的作用這個角度來認識生物的存在確實影響著環境。

第三步:讓學生嘗試舉例描述“生物對環境的影響”的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并及時反饋學生對這方面知識的理解。

第四步:播放動畫“屎克螂出國記”,以生動的畫面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物對環境的作用和影響,同時在學生注意力即將分散的時候再一次激起他們的興趣。

3、技能訓練:

這是新教材的一個別有用心之處,旨在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綜合等能力,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的這一優勢。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看誰提出的問題最有價值?”在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中培養思維能力。

3695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隧道风机_DWEX边墙风机_SDS射流风机-绍兴市上虞科瑞风机有限公司 | 干粉砂浆设备_干混砂浆生产线_腻子粉加工设备_石膏抹灰砂浆生产成套设备厂家_干粉混合设备_砂子烘干机--郑州铭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北京企业宣传片拍摄_公司宣传片制作-广告短视频制作_北京宣传片拍摄公司 | 意大利Frascold/富士豪压缩机_富士豪半封闭压缩机_富士豪活塞压缩机_富士豪螺杆压缩机 | 电销卡_北京电销卡_包月电话卡-豪付网络 | 天津试验仪器-电液伺服万能材料试验机,恒温恒湿标准养护箱,水泥恒应力压力试验机-天津鑫高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丁基胶边来料加工,医用活塞边角料加工,异戊二烯橡胶边来料加工-河北盛唐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 旗杆生产厂家_不锈钢锥形旗杆价格_铝合金电动旗杆-上海锥升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力测功机,电涡流测功机,磁粉制动器,南通远辰曳引机测试台 | 合肥网带炉_安徽箱式炉_钟罩炉-合肥品炙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成都装修公司-成都装修设计公司推荐-成都朗煜装饰公司 | DWS物流设备_扫码称重量方一体机_快递包裹分拣机_广东高臻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大_小鼠elisa试剂盒-植物_人Elisa试剂盒-PCR荧光定量试剂盒-上海一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渗透仪-直剪仪-三轴仪|苏州昱创百科 | Dataforth隔离信号调理模块-信号放大模块-加速度振动传感器-北京康泰电子有限公司 | 制丸机,小型中药制丸机,全自动制丸机价格-甘肃恒跃制药设备有限公司 | 继电器模组-IO端子台-plc连接线-省配线模组厂家-世麦德 | 肉嫩度仪-凝胶测试仪-国产质构仪-气味分析仪-上海保圣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部 | 浙江华锤电器有限公司_地磅称重设备_防作弊地磅_浙江地磅售后维修_无人值守扫码过磅系统_浙江源头地磅厂家_浙江工厂直营地磅 | 精密冲床,高速冲床等冲压设备生产商-常州晋志德压力机厂 | 飞利浦LED体育场灯具-吸顶式油站灯-飞利浦LED罩棚灯-佛山嘉耀照明有限公司 | 液晶拼接屏厂家_拼接屏品牌_拼接屏价格_监控大屏—北京维康 | 磁粉制动器|张力控制器|气胀轴|伺服纠偏控制器整套厂家--台灵机电官网 | 佛山市德信昌电子有限公司| 散热器-电子散热器-型材散热器-电源散热片-镇江新区宏图电子散热片厂家 | PU树脂_水性聚氨酯树脂_聚氨酯固化剂_聚氨酯树脂厂家_宝景化工 | 搜活动房网—活动房_集装箱活动房_集成房屋_活动房屋 | 珠宝展柜-玻璃精品展柜-首饰珠宝展示柜定制-鸿钛展柜厂家 | 海德莱电力(HYDELEY)-无功补偿元器件生产厂家-二十年专业从事电力电容器 | 铸钢件厂家-铸钢齿轮-减速机厂家-淄博凯振机械有限公司 | 深圳品牌设计公司-LOGO设计公司-VI设计公司-未壳创意 | 铜镍-康铜-锰铜-电阻合金-NC003 - 杭州兴宇合金有限公司 | 胶辊硫化罐_胶鞋硫化罐_硫化罐厂家-山东鑫泰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意大利Frascold/富士豪压缩机_富士豪半封闭压缩机_富士豪活塞压缩机_富士豪螺杆压缩机 | 中矗模型-深圳中矗模型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恩亿梯电源有限公司【官网】_UPS不间断电源|EPS应急电源|模块化机房|电动汽车充电桩_UPS电源厂家(恩亿梯UPS电源,UPS不间断电源,不间断电源UPS) | 升降机-高空作业车租赁-蜘蛛车-曲臂式伸缩臂剪叉式液压升降平台-脚手架-【普雷斯特公司厂家】 | 工业设计,人工智能,体验式3D展示的智能技术交流服务平台-纳金网 J.S.Bach 圣巴赫_高端背景音乐系统_官网 | 安全,主动,被动,柔性,山体滑坡,sns,钢丝绳,边坡,防护网,护栏网,围栏,栏杆,栅栏,厂家 - 护栏网防护网生产厂家 | 塑胶跑道_学校塑胶跑道_塑胶球场_运动场材料厂家_中国塑胶跑道十大生产厂家_混合型塑胶跑道_透气型塑胶跑道-广东绿晨体育设施有限公司 | 运动木地板厂家_体育木地板安装_篮球木地板选购_实木运动地板价格 | 福建成考网-福建成人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