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作文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七年級語文作文教案,快來借鑒一下并自己寫一篇與我們分享吧!
七年級語文作文教案篇1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 準確流暢的朗讀課文
2 結合頁下注準確翻譯全文,了解文言文的常識知識及翻譯方法
3 通過與自己習作的比較,初步感受本文語言的凝練
課前學習:
1 搜集有關三峽的圖片、詩文及其它材料,寫一篇介紹或描繪三峽的短文(200字以內)。
課堂學習:
一、學生交流課前作業 (先小組交流,再推薦到全班交流)
二、過渡語:(結合學生對三峽的介紹或描繪)
三峽太美,二百字太少,怎能說得清它的無限風情。不過卻有一位高手只用了不足二百字就為我們描繪了三峽的地貌特征及它的四時風光,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篇了不起的文章。
三、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
1 讀準字音,圈出生字詞 。
2 讀順句子,標出句讀停頓有疑問處。
四、師生共同解疑
五、教師范讀課文
六、學生先自由放聲朗讀課文,然后請學生個別朗讀(可多請幾位)
七、對照頁下注,學生自譯全文,劃出難解詞句。
八、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疑。(在解疑的過程中傳授文言文的基本翻譯技巧及文言常識知識)
九、學生先獨立翻譯全文,遇疑惑及時求助老師或同學;接著請一學生再給大家疏通全文,大家可給予肯定或指出并糾正問題。
十、師生小結并反思得失
課后作業 :1 進一步熟讀全文,鞏固本堂課的學習內容。
2 搜集酈道元及其《水經注》的介紹,小組交流。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 學習本文抓住特征有層次的寫景的方法;
2 學習本文用簡練生動的語言描寫景物的特點。
課堂學習:
一、口頭檢查上節課所學的內容
二、創設問題情境:
1 跟著作者走近三峽,你依次看到了哪些景致?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2 課文主要寫三峽四時風光,卻為何從寫“山”起筆?寫四季又為何從“夏”寫起?
三、學生先獨立再合作學習,教師將主要內容板書。
四、問題情境:讀了酈道元的《三峽》,如果要你修改你寫的“三峽”,你覺得課文有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學習的?
五、學生發表看法,教師總結,突出本文在語言上的特點及描寫景物時的一些技巧。
六、再讀課文,總結反思。
課后作業 :背誦課文,掌握重要詞句的翻譯。
七年級語文作文教案篇2
學習目標:
1 在反復的朗讀中感受濟南冬天帶給人們的美好感覺。
2 能說出濟南冬天的特點,發現它獨特的美。
3 欣賞并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語言技巧。
課前學習:
1 搜集整理關于老舍及其作品的相關資料。
2 根據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有感情的反復朗讀課文。
課堂學習:
一、介紹老舍及其作品
1 先由學生介紹他們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語言風格。
2 教師結合學生介紹作適當補充,突出《濟南的冬天》的創作背景,幫助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更好地理解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傾聽,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及朗讀的處理相比較,作好點評的準備。
三、學生點評教師的朗讀。
四、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1 用溫和、親切、喜愛的語氣語調朗讀。
2 感受濟南冬天的特點,注意文中抓住了濟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來描寫它冬天的特點的。
五、學生代表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思考,要求:
1 劃出文中涉及的自然景象,比較后得出結論:文中對哪三種景象著墨較多?它們各有什么特征?
2 濟南的冬天有什么特點?
五、學生思考后相互交流上述問題,教師作必要板書。
參考板書: 濟南的冬天:暖、秀
陽光朗照下的山——暖和、舒適、可愛、充滿溫情(小搖籃)
山 薄雪覆蓋下的山——嬌美、秀氣(看護婦、鑲銀邊、穿花衣、害羞)
城外遠山————素淡、雅致(小水墨畫)
暖——不結冰
水: 綠——溫暖多情,富于生機(不忍凍)
活——清亮通透(空靈的藍水晶)
(備注:說水還有清、靜、凈等特點也對)
天氣: 濟南的冬天:無風聲、無霧、響晴、溫情
(對比) 異地之冬:北平多風、倫敦多霧、熱帶日光毒
七、過渡語:許多時候,美是一種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東西,要將自己感受到的美描述出來,讓所有讀到它的人都享受到美,是需要一點語言藝術的。下面就請你們再次細細品味課文,找出你欣賞的語言,說說你欣賞的理由。
八、學生讀課文,作批注。
九、學生交流,教師據實際情況點評,突出本文表現美的技巧。
(參考意見:1 用詞講究 2 運用生動的修辭手法 3 虛實結合,聯想豐富 4 直抒胸臆 5 創設意境,流露深情 6 對比烘托 )
十、創設情境,仿作練習。
當你被濟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時候,也許你沉睡的關于冬天的記憶在被喚醒,也許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話般浮現在你的腦海里,那么就讓我們也拿起筆,抓住一個最有代表性的景象,運用你剛剛學到的語言技巧,寫下你心中最美的一處冬天。
十一、習作交流,作恰當點評。
十二、推薦課外閱讀:老舍《濟南的秋天》、《駱駝祥子》、《茶館》
課后學習:
1 閱讀推薦作品
2 修改片段描寫
七年級語文作文教案篇3
教學目標 :
1、分析文中藝術形象,體會文章主題。
2、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文章,體會真摯的友誼能夠戰勝生活中的苦難、驅散心靈上的陰云,鼓勵學生做一個真誠,善良的人。
3、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體會真摯的友誼能夠戰勝生活中的苦難、驅散心靈上的陰云,鼓勵學生做一個真誠,善良的人。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請學生回憶概括出本文的故事情節。
二、整體分析文章藝術形象:在這些情節中你最喜歡哪個情節中的哪個形象?
三、找一組同學朗讀他們都喜歡的故事情節,(根據所編的課本劇來讀)然后依據故事情節提出他們所不理解的或有疑問的地方,請同學們討論作答。
四、視野沖浪(思維拓展)
1、童話故事續寫
精彩的故事,常常意猶未盡,讓人覺得“余音饒梁,三日不絕”。讀完這篇文章,你覺得蟋蟀回到家鄉后又會是一番什么情景,跟城里的朋友間還會有什么故事發生?展開想象寫寫續集。
2、進行想象,有創意的說。
蟋蟀因為叫聲優美而被作者稱為音樂天才,又因為生活在鄉村而成為鄉村流浪歌手;老鼠因為到處游蕩而成為城市流浪漢……這些都是因為二者之間有相同之處。請你也給一種動物或是其他物品賦予一個形象。
五、暢所欲言,學完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多方面,多角度)
六、結束語:歌曰:“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變成美好的人間”。我們學習的這篇童話中不同階層的人互相獻出了自己的愛心并凝成真摯的友誼,貓鼠如此,蟋蟀也如此,真摯的友誼能幫助人戰勝生活中的種種苦難,驅散心靈上的陰影,所以我們需要友誼,我們要給他人友誼。
七年級語文作文教案篇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新詩的特點。
2、通過朗讀、背誦和比較閱讀,激發學生閱讀新詩的興趣。
3、引導學生體驗新詩的意境及思想內容。
4、品味詩歌的語言特色,提高學生欣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在學生背誦的基礎上加深對詩歌思想內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2、結合詩歌的寫作背景,理解本詩的思想內涵。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語 設計
詩歌在我國有著淵遠流長的歷史,它記載著中國悠久文化的發展歷程,從詩經到“黑夜給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她尋找光明。”詩歌能撥動我們的心弦,讓我們品味過去的蕩氣回腸與今朝的風花雪月。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走進現代詩的世界。
二、簡介詩人
三、介紹詩歌的寫作背景。
四、學生分組朗讀詩歌
1、詩歌的節奏。
2、朗讀時語句的連貫性。
3、增、減字的朗讀錯誤。
4、請學生讀準下列加點的字
薔薇 璀璨 謳歌 敦厚
姹紫嫣紅 一瀉千里
5、學生自行評價與打分中的激勵性。
6、詩歌中美的熏陶與感受的情景導向。
五、在教師的帶動下熟讀詩歌,爭取達到成誦。
1、抽學生朗讀課文。
2、學生分小組朗讀課文及朗讀評價。
3、抽學生背誦課文。
六、學生齊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課內容
作者的介紹、詩歌的節奏及朗讀的情感等導入 課文。
二、學生齊讀本詩,進一步熟悉詩的內容,并分析結構。
第一節:以鳥生死眷念土地作比,表達詩人對祖國的愛。
第二節:運用設問,直抒胸臆。
三、學生品讀詩歌,提出問題分析詩的形象。
問題情景設計如下:
1、詩歌往往運用象征等寫作手法來描繪其塑造的形象,詩的形象又寄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們閱讀詩歌,要善于發現問題。誰提出的問題越多越具有代表意義,誰對詩歌的理解就越深刻。
2、可能出現的問題:
(1)鳥是怎樣歌唱的?它歌唱的內容是什么?
(2)土地為什么被暴風雨所打擊?河流為什么悲憤?風被什么激怒?
(3)林間無比溫柔的黎明又代表什么?
(4)詩人為什么寫“我死了。”?
(5)詩的第一節有什么特點?
(6)詩的第一節的破折號起何作用?能否去掉?
(7)詩的第二節有什么特點和作用?
四、教師鼓勵、引導學生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
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引導落在詩歌的象征意義和詩歌所抒發的思想感情上。教師以服務者身份參加,對學生鼓勵的方式要富有變化性。
教師明確:
1、詩中的象征意義:土地是養育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的象征;河流與風是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反抗精神的象征;黎明是充滿生機與希望的解放區的象征。
2、詩的第一節以鳥生死眷念土地作比,表達詩人對祖國的摯愛,為第二節作渲染鋪墊;第二節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對土地的眷念和為祖國獻身的愿望。
五、學生自行總結本節課的收獲與疑問(每小組選一人,班上交流。)
注意被傳誦的名句:“為什么我的眼里長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六、請學生談本詩的特點
教師明確:1、詩歌的意象及其內涵。
2、抒情方式的巧妙。(把“我”虛擬成一只鳥)。
3、富有彈性的語言。
七年級語文作文教案篇5
學習目標:
1、體會準確簡明、生動形象的說明語言。
2、積極參加“我心目中的校園”設計比賽,體現個人風格和特色。
課堂學習:
一、明確學習目標。
二、體會準確簡明、生動形象的說明語言。
具體表現:
語言的準確簡明:
1、 確鑿的數字
2、 限制詞、修飾語
3、 概括語
語言的生動形象:1、 描寫 2、 比喻、擬人等
處理方法:
1、學生分別找例子加以分析、體會;
2、小組內交流自己尋找的句子,說出自己的體會;
3、討論:語言的準確簡明與生動形象是否“水火不相容”?
三、語文活動
活動主題:“我心目中的校園”
活動方式:小組設計比賽
活動要求:
1、勾畫校園輪廓圖;
2、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述;
3、設計要新穎,有特色;
4、小組成員精心合作。
活動過程 :
1、 小組畫輪廓圖,并配以文字說明;
2、小組選派代表上臺展示;
3、師生評價、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