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一等獎
《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懸崖上的一課》,選自《當代少年》1988年第一期,作者莫頓·亨特(美),入選初一第一學期第十四課語文課本。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一等獎,供大家參考!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學習目標:
1、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注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準確復述課文內容;
2、通過對重點語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3、與《在山的那邊》進行比較閱讀。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正確把握本文的思想內涵。
教育目標:
激發學生勇于克服困難,敢于戰勝困難的決心與勇氣。
學習方法:朗讀;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用具:投影儀
教學設計:
課文導入:
同學們,你在生活中遇到過哪些困難?(讓學生根據課前準備的內容回答,可七嘴八舌地議論,也可插話。)《在山的那邊》的作者一次次翻過無數座山,戰勝困難,才看到全新的世界。如果聯系你的學習生活,你又是怎樣做的?當在生活中戰勝了困難,你想過這其中包含什么道理嗎?如果把這道理推而廣之,就會成為人生的寶貴財富,成為戰勝一切艱難的法寶。今天,老師向大家推薦美國作家莫頓·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樣從一件小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給我們以啟示的。
整體感知:
默讀文章,組織學生復述課文。(大屏幕投影復述要點:時間、地點、人物、環境、故事過程)
[學法指導]
a.默讀要求(時間、內容)
b.復述要求(時間、地點、人物、環境、情節,即五個w)
復述搶答:
故事發生在美國的哪個城市?
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
爬懸崖的一共有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是哪兩個?
那座懸崖有多高?巖石架有多高?(采取小組加分的獎勵方式,激勵學生進行思考探究)
學生討論、交流、補充、評論(先小組交流,后大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內容時,要突出重點,給學生創造一個探究閱讀的氛圍,重點可放在脫險的過程。
合作探究:
通過復述故事情節,同學們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寫我童年一次脫險的經歷。既是脫險,又是怎樣脫險的呢?其中又蘊含什么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樣說的?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最后一段,思考下面的問題。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我陷入怎樣的險境?又是怎樣脫險的?
b.這件小事給你哪些啟示?
學生朗讀課文后,四人小組討論以上問題。
教師小結:從這篇課文中,可以學到作者小時候在那座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這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個人生的哲理。這給我們一個啟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會聰明起來。
體驗反思:
同學們,學習了《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文章后,請你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感受。(學生練筆,小組交流,全班反饋)(只要學生聯系自己,無論體會大小,教師都要真誠鼓勵)。
[教師小結]居里夫人說過,生活對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學習了《在山的那邊》、《走一步,再走一步》兩篇課文,給你留下什么思考呢?進入初中,這是人生路上的一個新的起點。要在新的起點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對無數困難。怎樣面對無數困難,將是我們初中學習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實際問題。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學習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邊永遠召喚著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達理想的彼岸。
學生朗讀《在山的那邊》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重點片斷,感受文章內容
拓展延伸:
同學們,學習了《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課,你還獲得了哪些啟示呢?假如你是我,將怎么辦?假如你是我的同學,將怎么辦?杰利與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父親為什么不把我抱下懸崖,而是教我自己下來?
以上作業,請同學們在課間討論交流,整理在練筆本上。
拓展延伸二:
比較閱讀談中美德教育方式:
學生朗讀《迷途笛音》回答問題:
文章當中的迪廷除了用笛音指引我回家以外,還有什么方式?他為什么會選擇這種方式?你對他這個人又怎樣的看法?你的生活中有這種人嗎,請你舉例。
課后記: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是本課的目標,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學生學習本課興趣較濃,且能密切聯系生活實際。
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
那是在費城,一個酷熱的七月天——直到56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感受到當年那股灼人的熱浪。和我在一起的五個男孩子已經厭倦了玩彈珠,以及用透鏡在干樹葉上燒洞的游戲,他們正在尋覓其他好玩的事。
一臉雀斑的小內德說到:“嗨!我有主意了。我們很久沒去爬懸崖了。”
“我們走吧!”有人附和著。然后他們出發了,氣喘吁吁地一路小跑,就像一群迷路的小狗。
我猶豫了。我渴望像他們一樣勇敢和活躍,但是在過去的8年歲月中,我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病弱的孩子,并將媽媽的警告牢記在心——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樣強壯,而且不能冒險。
“快來呀!”杰里沖著我大喊——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就因為你過去生病,所以就要當膽小鬼?這沒道理。”“我來了!”我喊道,然后跟在他們后面跑。
我們穿過公園,進入樹林,最后來到一塊空地上。在很遠的另一邊,有一道懸崖,像一面幾近垂直的墻突兀地聳立在巖石中,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長著參差不齊的矮樹叢和臭椿樹苗。從底部雜亂的巖石到頂部草皮的邊緣,只有60英尺左右,但是對我來說,這是嚴禁和不可能的化身。
其他的孩子一個接一個地往上爬,在突出的巖石和土層上找到放手和腳的地方。我猶豫不決,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然后我開始滿頭大汗、渾身發抖地往上爬。手扒在這兒,腳踩在那兒,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動,我努力往上爬著。
不知何時,我回頭向下看了一眼,然后嚇壞了。懸崖底下的地面看起來非常遙遠;只要滑一下,我就會掉下去,撞上懸崖,然后摔到巖石上,摔個粉碎。
但是那些男孩子已經爬到了距離懸崖頂部三分之二路程的巖脊上,那里大約有五六英尺深,15英尺長。我努力向他們爬過去。我緩慢地爬著,盡可能貼近里面,緊緊地扒住巖石的表面。其他的孩子則站在靠近邊緣的地方,這種情景讓我感到反胃,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巖石。
幾分鐘后,他們開始繼續往下爬。
“喂,等等我。”我啞著嗓子說。
“再見啦!看你就像滑稽畫里的小人兒。”他們中的一個說到,其他的則哄堂大笑。
“但是我不能……我……”這句話刺激了他們,他們開始嘲笑我,發出噓聲,然后繼續向上爬,這樣他們就可以從崖頂繞道回家。在他們離開之前,他們向下盯著我看。
內德嘲笑說:“你可以留下來,如果你想的話。”
“全看你自己了。”杰里看起來很擔心,但是最后還是和其他孩子一起走了。
我往下看,感到陣陣暈眩;一股無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緊貼在一塊巖石上,感覺天旋地轉。我想掉頭回去,但知道我絕對回不去了。這太遠,也太危險了;在懸崖的中途,我會逐漸感到虛弱、無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頂部的路看起來更糟——更高、更陡、更變化莫測;我肯定上不去。我聽見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誰,最后才意識到那就是我。
時間在慢慢地過去。影子在慢慢拉長,太陽已經沒在西邊低矮的樹梢下,夜幕開始降臨。周圍一片寂靜,我趴在巖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勞已經讓我麻木,一動也不動,甚至無法思考怎樣下去,安全地回家。
暮色中,第一顆星星出現在天空中,懸崖下面的地面開始變得模糊。不過,樹林中閃爍著一道手電筒發出的光,然后我聽到杰里和爸爸的喊聲。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個粗壯的中年人,他爬不上來。即使他爬上來了,又能怎樣?
爸爸遠遠地站在懸崖腳下,這樣才能看見我,他用手電筒照著我然后喊道:“現在,下來。”他用非常正常、安慰的口吻說道:“要吃晚飯了。”
“我不行!我會掉下去的!我會摔死的!”我大哭著說。
“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來,我會給你照亮。”
“不,我不行!太遠了,太困難了!我做不到!”我怒吼著。
“聽我說,”爸爸繼續說,“不要想有多遠,有多困難,你需要想的是邁一小步。這個你能做到。看著手電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塊石頭沒有?”光柱游走,指著巖脊下面的一塊突出的石頭。“看到了嗎?”他大聲問道。
我慢慢地挪動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好的,現在轉過身去,然后用左腳踩住那塊石頭。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點。你能做到。不要擔心接下來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這看起來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動了一下,用左腳小心翼翼地感覺著巖石,然后找到了。“很好。”爸爸喊道,“現在,往右邊下面一點,那兒有另外一個落腳點,就幾英寸遠。移動你的右腳,慢慢地往下。這就是你要做的。只要想著接下來的這步,不要想別的。”我照做了。“好了,現在松開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樹干,就在邊上,看我手電照的地方,這就是你要做的。”再一次,我做到了。
就這樣,一次一步,一次換一個地方落腳,按照他說的往下爬,爸爸強調每次我只需要做一個簡單的動作,從來不讓我有機會停下來思考下面的路還很長,他一直在告訴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我能做。
突然,我向下邁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亂的巖石,撲進了爸爸強壯的臂彎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驚訝的是,我有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和類似驕傲的感覺。
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時刻,每當我遇到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或者一個令人畏懼的情境,當我感到驚慌失措時,我都能夠輕松應對——因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懸崖上的那一課。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遙遠的巖石,而是注意相對輕松、容易的第一小步,邁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這樣體會每一步帶來的成就感,直到達成了自己的目標。這個時候,再回頭看,就會對自己走過的這段漫漫長路感到驚訝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