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七年級語文教學教案
這篇課文記敘了一場生動的口技表演。它著重描寫了一家四口人深夜在臥室里發出的各種聲響,以及一場大火場面中的各種聲響,還寫了聽眾的各種反應。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口技》七年級語文教學教案,供大家參考。
《口技》七年級語文教學教案1
教學目的:
一、學習本文層次清楚,首尾照應,言簡意賅的記敘方法,同時了解記敘中描寫的作用,使學生了解我國勞動人民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二、掌握本文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差別等古漢語知識。
教學設想:
一、安排三課時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本文從三方面記敘口技表演的奇妙,一是寫口技本身的聲響,二是寫聽眾的反應,三是交代表演的場面及所用的道具。其中口技本身的記敘與描寫,是本文的教學的重點。關于本文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辯析等古漢語知識,這對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不易理解與掌握,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本文篇幅短小,文字不太難懂,串講時,可以采取學生先講,教師有重點地加以補充的方法。歸結中心思想與寫作特點,可以用討論式,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解題,介紹作者,范讀課文,講析課文第一、二段。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舊課,引入新課。先讓學生集體朗讀或背誦《賣油翁》,然后告訴大家,《賣油翁》講的是酌油技術精熟的故事,這篇《口技》(板書課題)講的是民間藝人技巧高超的故事。這兩篇課文都體現了對所從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便能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課題。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演員運用口腔發聲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它能同時發出各種音響,這種技藝,清代屬“百戲”之一種,表演者多隱身在布?;蚱溜L的后邊,俗稱“隔壁戲?!?/p>
這篇課文記述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的口技,反映了我國民間藝人技藝的高超。
三、作者介紹(請同學看注解)。
作者林嗣環,字鐵崖,清代福建省晉江縣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晚年住在杭州。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鐵聲詩》等,現在已經容易看到了?!犊诩肌肪褪枪澾x自《鐵聲詩自序》(見清人張潮編輯的一部筆記小說《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刪改。
〔《口技》這段文章,還見于金圣嘆批本《水滸》第六十五回的前批。林嗣環與金圣嘆幾乎是同時人,現在還找不到可靠的材料斷定這段文章的作家究竟是誰,課文著名林嗣環,是依據《虞初新志》。〕
四、教師范讀課文。
五、正音正字(先請同學查字典,然后上黑板注音):
宴(yàn)屏障(píngzhàng)少頃(shǎoqǐng)吠(fèi)曳(yè)叱(chì)少舒(shǎoshū)撤(chè)
六、指導學習第一段課文(先請同學朗讀并翻譯,然后由教師補充講解):
“京中有善口技者?!?/p>
京城里有一位擅長表演口技的藝人。這句總領全文,“善”字,通貫全篇,是概括本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京:這里指北京。善:善于,擅長。(先請同學回憶《賣油翁》一文中“善射”的“善字講法。)者:代詞,代藝人。
“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會:副詞,恰值,正好。(注意:古今詞意不同),賓客大宴:是“大宴賓客”的倒裝句。這句前邊可以加上“有一家”三個字。
“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在客廳的東北角,設置八尺寬的屏風,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屏風里邊。于:表示處所的介詞,在。廳事:指廳堂,大廳。古代官吏治理政事的地方,也稱“聽事”。后來也用在稱呼私人家里的廳堂,客廳。之:結構助詞,的。施:與現代漢語“措施”,“施舍”用法不同。八尺:指屏障寬度。屏障:屏風。屏,本義是“蔽”的意思;障,本義是“隔”的意思?!捌琳稀倍?,原來都是動詞,合起來成為名詞,指屏風一類陳設。清代表演口技,都要用圍帳、屏風一類東西來隔斷聽眾視線,所以又稱“隔壁戲”?,F代口技表演,演員不必隱身,改為借助擴音器發出各種聲響,并且可以借助于動作、手勢。坐:后面省略了介詞“于”。
“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其中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罷了。這個句子,前邊省略了主語和謂語“其中有”三字。中間省略了量詞“張、把、把、塊”等,古漢語經常把數詞直接放在名詞前邊。而已:古文中常見的表示“僅有”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
“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賓客們團團圍坐在屏風周圍。一會兒,只聽得屏風里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人。眾:許多人。如聽眾,觀眾。團:圓,周,這里是團坐,即團團圍坐。課本注解也通。但:副詞,只,僅。下:落,拍,動詞。滿坐:代指全廠的人。坐同“座”。
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嘩(huá):喧鬧,聲大而雜亂。
以上是第一段,交代口技表演的場地,道具,以及表演前聽眾的反應。作者連續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的簡單,以襯托后面藝人技藝的高超。
七、指導學習第二段課文(方法同前)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边h遠地聽見深胡同里小巷深處狗在叫,接著就有位婦女被驚嚇醒了,打呵欠,伸懶腰,她的丈夫正在說夢話。遙:遠。巷:胡同,里弄。吠:狗叫。驚覺:驚嚇而醒過來。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一會兒,孩子醒了,大聲哭叫。丈夫也醒了。婦人撫摩小孩并喂奶,孩子含著奶頭哭泣,婦人邊拍撫邊輕聲哼著哄著孩子。又一個大孩子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啼:放聲哭。亦:副詞,也。乳:前一個“乳”字是動詞,作“喂奶”講。后一個“乳”字是名詞,奶頭。嗚:象聲詞,此處作動詞用,即小聲哼唱著哄小孩入睡。絮絮:形容連續不斷地談話,如絮叨不休。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在這個時候,婦人手拍小孩的聲音,嘴里哼唱著哄小孩入睡的聲音,小孩嘴里含著奶頭哭的聲音,大孩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責罵大孩子的聲音,同時一齊發出來,各種絕妙的聲音全都具備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眾妙:指口技藝人模仿的各種奇妙的聲音。妙:是形容詞,這里指聲音。用“一時”又用“齊”強調藝人的絕技。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人不伸著脖子,偏著頭看,微笑著,默默地贊嘆,認為好極了。以為:認為是。以,認為;為,是。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為少有的,沒有人能趕上的。
以上是第二段,從夜深人靜遙聞深巷犬吠寫起,描寫一家夫婦和兩個孩子,在臥室中的各種響動。聲音由遠及近,由外及內,由小而大,由少而多,由寂靜而喧嘩。描寫十分逼真,形象。在“當是時”這一表時間的詞語限制下,羅列了各種聲音,最后用“一時齊發,眾妙畢備“這兩句概括性詞語作結,就把同時發出的各種不同聲響交代得十分清楚。特別是聽眾的神態表情,更為生動,引人入勝,反襯出口技藝術的高超。
八、布置作業 。
(一)默寫并譯課文第一、二段。
(二)結合第二段描寫,口頭回答:作者是怎樣寫出聲音的遠近、大小、多少的?又是怎樣把同時發出的各種聲音交代清楚的?
(三)填寫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詞兒的意思:①京中有善( )口技者。②會賓客大宴( )③但( )聞( )屏障中撫尺一下。④遙( )聞深巷中犬吠( )⑤既而( )兒醒。⑥以為( )妙( )絕( )。
(答案見課文前講讀)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講析課文第三至五段。鞏固詞類活用知識。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作業 :
(一)默寫并翻譯課文第一、二段。
(二)檢查作業 (二)(三)。
作業 (二)參考答案:
如遙聞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這一句,先用形容詞“遙修飾聞,后用形容詞“深”揭示“巷”距離大街之遠,這就明確地點出了犬吠聲是從遠處傳來的?!皨D人驚覺欠伸”的動響和丈夫囈語聲,都是低微聲音,只有很近才能聽見,所以作者省略了“近聞”二字。從“犬吠”到“其夫囈語,”既是按照由遠而近的順序來描述聲音的,又是按照由大而小的順序來描述聲音的。從“遙聞……囈語”到“兒醒,大啼……絮絮不止”,是按照由少而多的順序來描述聲音的。對于同時發出的各種聲音,作者也交代得清清楚楚。如在敘述“婦手拍兒聲,……夫叱大兒聲”之后,用“一時齊發”來點出這五種聲音是同時發出的。
二、講析課文第三段(方法同前)。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睕]有多久,丈夫的打呼聲響起來了,婦人哄拍小孩的聲音也逐漸地停止了。輕微地聽到有老鼠作作索索的聲音,盆罐歪倒的聲音,婦人在睡夢中的咳嗽聲。賓客的心情略微松弛一些,身子也稍微坐正了。未幾:時間副詞,沒有多久。傾側:傾斜歪倒。老鼠碰物力量不大,前面有“微聞”一詞,所以聲音不能太重太大。夜深人靜,一點響動都聽得很清楚,這是以動襯靜的筆法。
以上是第三段,寫一家人漸漸入睡,室內逐漸安靜下來,把聽眾由眾聲齊發引進夜深人闌的境界中去。聲音由多到少,由高到低由鬧到靜,這里是一個起伏。兩個“漸”字,細致逼真地表現了“拍兒”動作由大而小、從有到無的過程?!白髯魉魉鳌泵枥L老鼠活動的聲音,十分傳神。
三、講析課文第四段(方法同前)。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焙鋈挥幸粋€人大喊“起火了!”丈夫起來大聲地呼喊,婦人也起來大聲地呼喊。兩個孩子一齊哭。這幾句聲響由外及內,把臥室里面與外面火場自然地聯結起來了。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各其處也” 一會,千百個人大聲呼喊,千百個小孩大哭,千百條狗狂叫。中間還夾雜著嘩拉拉房屋倒塌的聲音,火花的爆裂的聲音,還有呼呼的風聲,等等千百種聲音一齊響起來;又攙雜有千百個人求救的聲音,拉倒房屋,人們用力發出的許許許的聲音,往外搶救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聽不到的。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只手,一只手長有一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頭發出的聲音;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張嘴,一張嘴長有一百條舌頭,也不能說清楚其中某一處發出的聲音。百千:是虛數,極言其多。作,起,這里是響起來的意思。夾:攙雜。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無”“不”兩個否定詞連用,加強了肯定語氣。所,等于現代漢語的“的”字結構的“的”,這里代聲音?!八鶓小笔恰皯斢械摹?,“所不有”是“沒有的”。雖:連詞,縱然,即使。
“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庇谑琴e客們沒有不變臉色,離開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大腿哆哆嗦嗦幾乎想要先溜走的。于是:承接連詞。奮:本義盡全力舉起的意思。這里可以譯成捋,挽,撩。走:逃跑。
以上是第四段,再次描寫口技技藝。這段著重描寫一家人的鄰近,于深夜中失火和救火的情景。這是本文情節發展的高潮所在。這一段描寫的聲音,也是由內而外,由少而多,由小而大,由簡到繁。其中疊用了“百千”,極寫聲音之多,火勢之猛。又用“中間”、“又夾”等詞語,指出許多聲音都用互相攙雜同時發出來的,更加見出他的技藝高明。接著以“凡所應有,無所不有”一句總結概括的話,指出聲音的實際效果,遠比作者寫出來的為多。最后又用聽眾的反應,生動地反襯出口技藝人的高超。這里是第二個起伏。
四、講析課文第五段(方法同前)。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蓖蝗慌牡慕涑呒葱涯疽慌模鞣N聲響完全沒有了。撤開屏風看看里邊,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畢:完全。
絕:斷,停止,動詞。這里指聲音中斷。之:代指屏風里邊。
這段文字與第一段呼應,印證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以道具的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這里值得注意的一個比較細微的地方,就是開頭和結尾前后照應,都提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但末段“撤屏視之”后面還有“一人”。這“一人”不可遺漏不寫,不然就不能同前面的“口技人坐屏障中”相照應。
五、布置作業 (詞類活用練習)。
指出下列加黑的詞,在句中的含義以及詞性:
第三教時
教學要點:
用討論的方法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練習省略句式。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作業 。
二、討論中心思想。
提問:這篇課文記敘了什么內容?通過口技表演,摹擬了哪些聲響?你學了這篇課文以后,有什么體會?(發動同學討論)
要求明確:這篇課文記敘了一場生動的口技表演。它著重描寫了一家四口人深夜在臥室里發出的各種聲響,以及一場大火場面中的各種聲響,還寫了聽眾的各種反應。通過口技藝人的精彩表演,反映了我國民間藝人聰明才智和高超的藝術創造力。我們今天應當學習古代藝人這種對技藝精益求精、追求絕妙境界的精神。
三、討論寫作特點。
《口技》作者林嗣環,在文章結尾時感嘆說:“若而人者,可謂善畫聲矣!”《虞初新志》的編者張潮對《口技》的評價是:“絕世奇技,復得此奇文以傳之?!?/p>
請同學討論,本文作者在寫作上有什么奇妙的地方:他是怎樣把口技藝人“善畫聲”這一奇技,用文字表達出來的?
要求明確:
(一)敘事條理清楚,行文波瀾起伏。
全文以時間先后為順序,從施屏障開始到撤屏障為止??诩急旧眄樦e客所聽到的記敘了三個場面:一是犬吠引起一家四口人的活動;二是不久,全家逐漸入睡;三是寂靜中突然火起,全家卷入火警。三個層次,井井有條,互相聯系,自然合理??诩寄M的聲響也是由遠到近,由外到內,由內到外,由少到多,由靜到鬧,由小到大,使讀者有親聞其聲,親臨其境的感覺。
敘事條理清楚還算奇妙,這篇文章的傳神之處,在于行文波瀾起伏,跌宕多姿。如四口人入睡以后,“賓客意少舒”,波瀾漸低,但“火起”以后形勢大變。全文如音樂的旋律,抑揚頓挫,高低起伏,最后一步緊逼一步,一步高似一步?;鹌鹨院?,波瀾達到高峰,千態萬狀,令人應接不暇。
(二)敘事中注意描寫,首尾間注意照應。
一篇記敘文,如果只有平板敘述,而不穿插一些生動有趣的描寫,但不會引人入勝。
本文在正面記敘時,勾勒出三幅生動活潑、具體形象的畫面。如各種聲音,全憑描寫的技巧,才能具有直觀性和真實感。又如在敘述口技表演過程中隨時描寫聽眾的反應,描寫他們的神情態度。這種寫法,既能具體地顯出口技表演的效果,又能間接表現口技技巧的高超。
除了記敘穿插描寫以外,首尾之間還注意照應。開始與結束兩次交代了道具,使人感到道具的確簡單,即使全部發揮作用,也難以發出那“百千齊作”的聲音,這就不能不嘆服藝人絕妙技藝。
(三)文字簡練貼切,語言生動形象。
《口技》所記的事很奇妙,也相當紛雜,作者只用了三百多字,這充分體現了古代文字簡練的特點。此外,本文選詞恰當,寫什么象什么。如寫小兒是“含乳啼”,大兒是“絮絮不止”,老鼠是“作作索索”。無不貼切而生動形象。為了說明聲音發生的先后,選用“既而”、“當是時、“未幾”、“俄而”等表示時間的副詞,表現時間的推移,變化多樣。
四、布置作業 。
(一)背誦全文。
(二)省略句式練習(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在課內完成)。
附 教學建議:
1 為了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完本課后,可以請幾個同學輪流上臺,以講故事的形式,把《口技》一文講給大家聽。(要求有表情)
2 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在課外指導同學閱讀清代蒲松齡小說《聊齋志異》卷二《口技》一篇。
3 這是一篇學寫記敘文的范文,教完后,可以讓學生仿寫一篇作文,如寫一場藍球賽、拔河賽,記聽相聲,記一次故事會等。
《口技》七年級語文教學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原文,能夠用自己的話概括出口技藝人用聲響描描摹的幾種生活場景。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和前后照應的寫法。(重點)
3、理解和積累文言實詞。(重點)
4、積累古漢語中表示時間的副詞,并了解它們的區別。(難點)
二、教學方法:朗讀法、講授法、合作探究、練習法。
三、教學道具:多媒體。
四、教學課時:3課時。
五、教學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關于口技
口技是民間的表演技藝,表演者用口模仿各種聲音,使聽者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是民間藝術的寶貴遺產之一。表演者都隱身在布?;蚱溜L后邊(俗稱“隔壁戲”),主要運用嘴、舌、喉、鼻等器官發音來模擬各種聲音,比如火車聲、鳥鳴聲等,表演時配合動作,以增強真實感。
二、作者簡介
林嗣環,字鐵崖。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六年中進士,著有《鐵崖文集》、《秋聲詩》。 《口技》原是《秋聲詩》的序言。《口技》選自《虞初新志》?!队莩跣轮尽肥乔宕鷱埑本帉懙囊徊抗P記小說,所收多為明末清初訪擬傳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異。
三、讀準下列字詞的音
虞( )初新志,屏障( ),犬吠 ( ),其夫囈 ( )語,夫叱( )大兒聲,夫齁( )起,中間( )力拉崩倒之聲,曳( )屋許許( )聲,賓客意少( )舒,口中嗚()聲,絮絮( )不止。
明確:虞(yú)初新志,屏障(píng zhàng),犬吠(fèi),其夫囈 (yì)語,夫叱(chì)大兒聲,夫齁(hōu)起,中間(jiàn)力拉崩倒之聲,曳(yè)屋許許(hǔ)聲,賓客意少(shāo)舒,口中嗚(wū)聲,絮絮(xù)不止。
四、生根據注釋試翻譯課文,師點撥
1、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
京城里有一個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人大擺酒席請客,
于 廳事 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
在客廳的東北角上安放了一個八尺寬的帷幕,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
這位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帷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
點撥:善:形容詞作動詞,擅長。者:……的人。會:適逢,正趕上(課文注釋)。宴:名詞用作動詞,舉行宴會。于:在。廳事:大廳,客廳(課文注釋)。之:的。施:擺放,布置(課文注釋)。一桌、一椅、一扇:文言文常常省略量詞,翻譯時要給不出來。
2、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
一塊醒木罷了。客人們圍坐在一起。過了一會兒
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嘩者。
只聽見圍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安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口技》七年級語文教學教案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概括文章描寫的主要場面;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提高閱讀古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品讀文章,學習口技表演中各種聲音的生動逼真的描摹并且體會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手法及其表現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口技這一傳統民間技藝的魅力,領悟文化內涵。
二、教學重難點
1.提高古文閱讀能力,通過品讀文章,學習口技表演中各種聲音的生動逼真的描摹并且體會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手法及其表現作用。
2.感受口技這一傳統民間技藝的魅力,領悟文化內涵。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播放說唱表演,學生欣賞。
總結:從古代開始,我們已經有了類似的表演----口技??诩际且环N傳統技藝,表演者運用口腔發聲技巧,同時借助一些簡單道具,模仿出各種聲響,使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妙不可言。今天,我們將在林嗣環的生花妙筆的引領下,去感受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
(二)整體感知,梳理結構
1.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和停頓,把你認為難讀的字詞圈出并注音。
(口譯課文,質疑問難)
2.主體部分根據口技表演的聲響特點可分為幾個場面?你能各用一個形容詞概括其聲響特點嗎?
預設:口技表演的過程可以分為三個場面:夢中驚醒、漸入夢鄉、失火救火。
(三)深入研讀,賞析手法
1.小組討論,思考:三個場面中,作者分別描摹了幾個聲音,聲音是如何變化的?寫出場面的特
點如何?
(分三組小組討論)
2.重點思考:文章的重點是描寫聲音,為什么反復出現觀眾的反應?有什么作用?
(引出側面描寫,是為了烘托口技者技藝的高超。)
3.文章開頭結尾兩次寫到了表演道具,這是不是簡單的重復?為什么?
(側面反映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讓人恍然醒悟,原來一場出神入化的表演完全出自一個人口中。)
(四)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根據口技中正側面結合的手法,談談你看電影或者演出時的場景。
(五)布置作業,結束課堂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回顧本文所學文言知識點。
作業:①課下每個語文學習小組搜尋一種中國傳統技藝,下節課課前集體分享。
②本文出現了很多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的詞語,課下整理記憶。
四、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