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的基本知識籃球運動的發展
籃球是奧運會核心比賽項目,是以手為中心的對抗性體育運動,那么你對籃球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于籃球知識普及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籃球的基本知識籃球運動的發展(精選篇1)
控球后衛(PG) 是球場上拿球機會最多的人。他要把球從后場安全地帶到前場,再把球傳給其他隊友,這才有讓其他人得分的機會。
得分后衛(SG) 以得分為主要任務。他在場上是僅次于小前鋒的第二得分手,他的外線準頭與穩定性要非常好。
小前鋒(SF) 乃是球隊中最重要的得分者。對小前鋒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能得分,而且是較遠距離的得分。
大前鋒(PF) 在隊上擔任的任務幾乎都是以苦工為主,要搶籃板、防守、卡位都少不了他,但是要投籃、得分,他卻經常是最后一個。
中鋒(C) 顧名思義乃是一個球隊的中心人物。他多數的時間是要待在禁區里賣勞力,他在攻在守,都是球隊的樞紐,故名之為中鋒。
籃球的基本知識籃球運動的發展(精選篇2)
基本規則一:
1、比賽方法一隊五人,其中一人為隊長。比賽分前、後半場,每半場各 20 分鐘,中場休息 10 分鐘。比賽結束兩隊積分相同,則舉行延長賽 5 分鐘,若 5 分鐘後比數仍相同,則再次進行延長賽,直至比出勝負為止。
2、得分種類球投進籃框經裁判認可後,便算得分。 3 分線內側投入可得 2 分;分線外側投入可得 3 分,罰球投進得 1 分。
3、進行方式比賽開始由兩隊各推出一名跳球員至中央跳球區,由主審裁判拋球雙方跳球,開始比賽。
4、選手替換每次替換選手要在20秒內完成,替換次數則不限定。
5、罰球罰球是在誰都不能阻擋、防守的情況下投籃,是做為對犯規隊伍的處罰,給予另一隊的機會。罰球要站在罰球線後,從裁判手中接過球後 5 秒內要投籃。
基本規則二:
30秒鐘規則 ---進攻球隊在場上控球時必須在30秒鐘內投籃出手(NBA比賽為24秒,全美大學體育聯合會比賽中為35秒)。
10秒鐘規則 ---球隊從后場控制球開始,必須在10秒鐘內使球進入前場(對方的半場)。
5秒鐘規則 ---持球后,球員必須在5秒鐘之內擲界外球出手、FIBA規則規定罰球也必須在5秒鐘內出手(NBA規則中為10秒)。
3秒鐘規則 ---與對方發生身體接觸而產生的犯規,比如與裁判發生爭執等情況。
籃球的基本知識籃球運動的發展(精選篇3)
1891年12月初,籃球運動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市__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后為春田學院),由該校的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發明,在二百多個國家流傳著,而且至今美國籃球還譽滿全球。為了紀念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的籃球的功績,在春田學院校園內修建了美國籃球名人館—詹姆斯奈史密斯紀念館。
籃球的基本知識籃球運動的發展(精選篇4)
起初,將兩只桃籃別釘在鍵身房內看臺的欄桿上,桃籃上沿距離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賽工具,每次投球進籃后,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
到1893年,形成近似現代的籃板、籃圈和籃網。最初的籃球比賽,只需雙方參加比賽的人數必須相等。比賽開始后持球者可以抱著球跑向籃下投籃。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條比賽規則,主要規定是不準持球跑,不準有粗野動作,不準用拳擊球;比賽時間規定為上、下半時,各15分鐘;對場地大小也作了規定。上場比賽人數1893年定為每隊上場5人。
1904年在第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1908年美國制定了全國統一的籃球規則,并有多種文字出版,發行于全世界,成為世界性運動項目。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將男子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并統一了世界籃球競賽規則。
1952年和1956年第15、16屆奧運會的籃球比賽中,規定一個隊控制球后,必須在30秒內投籃出手。1977年增加了每隊滿10次犯規后,在防守犯規時罰球兩次,防投籃時犯規兩罰有1次不中再加罰1次的規定。1981年又將10次犯規后罰球的規定縮減到8次。規則的改變對籃球比賽的攻守速度,促進了籃球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
三、籃球運動在中國
籃球運動是1896年前后由天津中華__青年會傳入中國的。在1910年的全運會上舉行了男子籃球表演賽之后,在全國各大城市的大、中學校的籃球活動逐漸開展起來,但當時的比賽規則及籃球技術都很簡單,中國籃球運動水平在1926年以后才有了較大提高。發展至今中國已經發展形成了一系列頗成規模的CBA,CUBA,WCBA及大超等籃球聯賽,并且也是我國目前最受歡迎,集娛樂與鍛煉身體為一身的大眾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