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奇才籃球隊介紹
華盛頓奇才籃球隊,從60年代開始,球隊就是東部的強隊之一。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華盛頓奇才籃球隊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華盛頓奇才籃球隊簡介
華盛頓奇才隊,成立于1961年并加盟NBA,是一支屬于美國的哥倫比亞特區華盛頓為基地的NBA職業籃球隊,是美國男籃職業聯賽(NBA)東部聯盟東南部賽區的一部分。
奇才隊又稱華盛頓巫師隊,是NBA中名字變化最多的球隊,前身是巴爾的摩子彈隊。從60年代開始,球隊就是東部的強隊之一,連續打入季后賽,并于1977-78賽季奪得球隊歷史上第一座總冠軍 。不過90年代奇才隊大部分時間在扮演失敗者的角色,整個90年代只于1996-1997賽季進過季后賽。隨著吉爾伯特·阿里納斯在2004-05賽季的強勢崛起,奇才隊重新殺入季后賽。但從2008年至年,奇才隊連續三年與季后賽無緣,直到-14賽季,在約翰·沃爾等球員的帶領下,重返季后賽。
華盛頓奇才籃球隊歷史
隊名演變
奇才隊于1961年加入NBA,歷史上曾多次搬家更名。1961年至1962年稱為芝加哥包裝工(Chicago Packers)。1962年至1963年稱芝加哥西風(Chicago Zephyrs)。1963年至1973年名為巴爾迪摩子彈(Baltimore Bullets)。1973年至1974年稱為首都子彈(Capital Bullets),1974年至1997年為華盛頓子彈(Washington Bullets)。1997年,球隊更名為華盛頓奇才隊并沿用。
歷史沿革
1961年至1962年
作為這支普通新軍的特色,球隊的首份球員名單主要由一些老球員,流浪球員以及幾個選來的新秀構成。用狀元簽選中的,來自印第安那的中鋒球員,沃爾特·貝拉米是其中最為出色的一個。
1961-62賽季開始于1961年10月19日,球隊的首場比賽對陣尼克斯隊,結果以103-120負于對手。在10月27擊敗圣路易斯老鷹隊,球隊獲得首場勝利。此后球隊想要取勝卻是困難重重,在主教練吉姆·波拉德的率領下,球隊取得18勝62負的戰績,在西部分區中排名墊底。
貝拉米平均每場31.6分和19個籃板,這兩項作為球會紀錄保持了三十年之久。這位高大中鋒同樣創造了單季得分(2495),罰球數(973)以及籃板球(1500)的俱樂部紀錄,得分僅僅排在威爾特·張伯倫(平均每場50.4分)之后位居第二,而51.9%的命中率是聯盟中最高的。
1962年至1965年
1962-63賽季,球隊將名稱改為芝加哥和風隊,球隊在這個賽季的主場戰績勝負各半為17勝17負,但在客場仍然在痛苦地掙扎。球隊再次在西部分區積分墊底,戰績為25勝55負。
在球員方面:沃爾特·貝拉米繼續在球隊的得分(平均每場27.9分)以及籃板(平均每場16.4個)中領先。前鋒球員特里·狄辛格,平均每場貢獻25.5分,當選NBA年度最佳新人,繼貝拉米之后成為球隊第二位頂尖級新人。
1963年的選秀大會上,球隊選中了來自西弗吉尼亞大學的羅德·索恩。在第二輪球隊得到了對于球會將來更為重要的格斯·約翰遜。 1963年3月25日,球隊將主場搬至巴爾的摩,并更名為巴爾的摩子彈隊。球隊名單中包括沃爾特·貝拉米,特里·狄辛格和格斯·約翰遜,還有后來成為子彈隊教練的兩名球員:基恩·舒和凱文·洛克里。
1963-64賽季,球隊的戰績為31勝49負,讓球隊排在西部分區的第四位。在球員方面:沃爾特·貝拉米平均每場27分排在聯盟的第四位,在他后面的是狄辛格,平均每場20.8分(聯盟第九);以及約翰遜,平均每場17.3分。1月21日對陣費城76人的比賽中,貝拉米還創造了球隊的罰球命中紀錄(22個)。
在1964-65賽季開始之前,球隊與底特律活塞隊進行了大交易,球隊送走特里·狄辛格,羅德·索恩以及唐·科伊斯的同時,換來了貝利·豪威爾,唐·奧爾,鮑勃·費里以及沃利·瓊斯。這宗交易對球隊幫助很大,大部分是因為球員是個勁量十足,基礎扎實的球員。在1964-65賽季,球隊的戰績也提高到37勝43負。其中主場成績提高到23勝14負,球隊首次打進了季后賽。子彈隊在分區半決賽中將擊敗了圣路伊斯老鷹隊,但在分區決賽中經過六場苦戰負于洛杉磯湖人隊。
1965年至1970年
1965-66賽季,沃爾特·貝拉米被送去紐約尼克斯隊,換來吉姆·巴恩斯、約翰尼·格林以及約翰尼·伊根。球隊開始效仿凱爾特人隊的成功經驗,團結一致以彌補缺少了超級巨星沃爾特·貝拉米的損失。最終球隊在這個賽季取得38勝42負,排名僅在洛杉磯湖人之后,位居西部分區第二。雖然打進了季后賽,但在分區半決賽中被圣路易斯老鷹隊橫掃出局。在球員方面:后衛唐·奧爾平均每場貢獻20.6分,另外有六名球員都平均每場貢獻兩位數。 常規賽期間創造了球隊罰球命中和罰球機會的紀錄,分別是2267和3186個。
1966-67賽季,由于芝加哥公牛隊加入西部分區,球隊換到的東部分區。賽季結束時,球隊排名東部分區最后一名。該賽季的20勝61負是球隊歷史上第二差的成績。其中從1966年12月17日到1967年1月8日可謂最黑暗的時刻,球隊絕無僅有地連輸了13場比賽,創造了球隊的紀錄。
在1967年選秀大會上,球隊用第二順位選中了6尺3寸的后衛,綽號為珍珠的厄爾·門羅。
1967-68賽季,門羅將球隊的戰績改善為36勝46負。在球員方面:厄爾·門羅創造了俱樂部單場得分的紀錄(56分);在對陣圣迭戈火箭隊的比賽中,·門羅又率領球隊打出創紀錄的156分(比分為156-114)。在這個賽季,門羅是隊里得分 (平均每場24.3分,聯盟第四)與助攻(平均每場4.3個) 最多的人,當選為該賽季年度最佳新人。
1968-69賽季,球隊在菜鳥昂塞爾德的指引之下取得引人注目的進步。57勝25負的戰績是聯盟最佳,球隊的排名也從東部分區墊底飛速竄升到頭名。球隊的主場戰績為29勝9負,客場也差不多一樣有效率,得到24勝15負。在球員方面:門羅平均每場25.8分,是職業生涯最高紀錄,排在平均每場28.4分的圣迭戈火箭隊菜鳥埃爾文·海耶斯之后,位居得分榜的第二位。洛克里平均每場22.6分,還有幾位平均每場貢獻兩位數:格斯·約翰遜(17.9分),杰克·馬林(15.9分),韋斯·昂塞爾德(13.8分),以及雷·斯科特(11.8分)
1969-70賽季,球隊的戰績最終為50勝32負,排名在尼克斯隊和密爾沃基雄鹿隊之后,位居東部分區的第三名。曾在11月平了球隊有史以來最好的九連勝紀錄(其中包括三次擊敗菲尼克斯太陽隊)。在12月和1月,分別各有一次不錯的四連勝。1月過后子彈隊再也沒有連續超過兩場的連敗,在最后的8場比賽中贏了六場勝利。但是球隊連續第二次在季后賽的東部分區半決賽被紐約尼克斯隊3-4擊敗出局。在球員方面:韋斯·昂塞爾德每場搶下16.7個籃板,厄爾·門羅平均每場貢獻23.4分。凱文·洛克里平均每場也有21.9分的進帳,而杰克·馬林也每場添加19.7分。格斯·約翰遜、昂塞爾德以及麥克·戴維斯平均每場的得分也都是兩位數。
1970年至1975年
1970-71賽季,球隊成績下滑到42勝40負,但由于聯盟又一輪的擴軍,子彈隊被移到新建的中央區,這意味著球隊的戰績足以獲得分區冠軍。在季后賽中,球隊使出全部力氣一路掃清障礙直逼總冠軍而去。首先是東區半決賽與費城76人隊的七場苦戰取勝。在東部決賽中,以4-3的總比分擊敗衛冕冠軍紐約尼克斯隊。但在總決賽中被密爾沃基雄鹿隊0-4橫掃出局,無緣總冠軍。
1971-72賽季,盡管子彈隊的戰績暴跌到了38勝44負,但是球隊仍然獲得了分區冠軍。厄爾·門羅只打了三場比賽就被送到了紐約尼克斯隊,換來了戴夫·斯塔爾沃斯,邁克·里奧丹以及現金。盡管沒有了門羅,球隊失去了關注,但是仍有三名球員超水平發揮:阿奇·克拉克平均每場25.1分為全隊最高,并每場送出8次助攻,成為俱樂部的新紀錄。杰克·馬林平均每場得到22.3分,并且罰球命中率89.4%為聯盟最高。在季后賽的東部半決賽中被紐約尼克斯隊2-4淘汰出局。
1972-1973賽季,球隊重整旗鼓,通過選秀得到后衛凱文·波特,并在休賽期從火箭隊換來明星球員埃爾文·海耶斯。球隊戰績明顯好轉,上升到52勝30負。但在季后賽中,球隊連續兩個賽季被尼克斯隊掃地出門。在球員方面:埃爾文·海耶斯平均每場21.2領先于全隊,切尼爾、麥克·里奧丹以及阿奇·克拉克平均得分都在18分以上。
1973-74賽季,K·C·瓊斯取代了舒的主教練職位,球隊也更名為首都子彈隊,球隊的戰績略微退步。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在于昂塞爾德由于傷病長期缺賽,球隊很難全力以赴,最后的戰績為47勝35負。在季后賽中連續第三年在季后賽首輪碰到尼克斯隊,盡管球隊把尼克斯拖進第七場,但子彈隊以3-4的總比分失利。在球員方面:昂塞爾德只打了56場比賽,在他缺席期間,埃爾文·海耶斯創下平均每場出場44.5分眾的球會紀錄,并以每場18.1個籃板成為該賽季的籃板王。
1974-75賽季,球隊取得顯著的進步,球隊取得歷史上的最好成績60勝22負,并與凱爾特人隊并列聯盟第一。這個賽季球隊更名為華盛頓子彈隊,七年內第六次獲得分區頭名。其主場幾乎牢不可破,戰績為36勝5負。在季后賽中,先是苦戰7場淘汰了布法羅勇敢者隊,然后在分區決賽中經過六場激烈的角逐淘汰了波士頓凱爾特人。子彈隊五年之內第二次打入了總決賽,本以為可以在年輕的金州勇士隊身上撈點好處,可是子彈隊在總決賽失去了準星,被勇士隊以壓倒性的優勢連下四城。隊中的昂塞爾德以平均每場14.8個籃板成為當年的籃板王,同時凱文·波特以每場8個助攻排名聯盟第一。菲爾·切尼爾創造了球隊的搶斷紀錄,平均每場2.29個。海耶斯繼續在球隊得分上領先(平均每場23分),切尼爾(平均每場21.8分)也給予了足夠的支持。子彈隊每場只讓對手得到97.5分,是球隊歷史上最堅固的防守,而球隊卻每場得到104.7分。
1975年至1981年
1975-76賽季,子彈隊的戰績為48勝34負,六個賽季以來首次沒有獲得中央區的頭名。同樣球隊在季后賽中也早早地出局,在東區半決賽中負于克利夫蘭騎士隊。在球員方面:昂塞爾德的命中率(56.1%)排在聯盟第一,打破了沃爾特·貝拉米在1961-62賽季創造的球會紀錄。切尼爾得分(平均每場19.9分)雖在球隊中領先,海耶斯平均每場19.8分,從底特律來的戴夫·賓平均每場貢獻16.2分。
1976-77賽季,球隊聘請了迪克·莫塔,取代了K·C·瓊斯。在這個賽季,在莫塔掌權之下,子彈隊的戰績和上一個賽季一樣,還是48勝34負。隊中有六名球員平均得分達到兩位數,由海耶斯(平均每場23.7分)和切尼爾(平均每場20.2分)領銜。埃爾文·海耶斯最終籃板排在聯盟第六(平均每場12.5分)和封蓋第三(平均每場2.68個)。
1977-78賽季,子彈隊在頭39場比賽贏了24場。最終以44勝38負的戰績排在馬刺隊之后,位居中央區的第二名。進入季后賽之后,球隊又重拾賽季之初的狀態,橫掃亞特蘭大老鷹隊,緊接著淘汰掉了馬刺隊和76人隊,進入了總決賽。最終子彈隊以4-3的總比分擊敗西雅圖超音速隊,成為NBA的總冠軍,彌補連續兩次在總決賽中被橫掃出局的“魔咒”(分別是1971年和1975年)。
1978-79賽季,子彈隊再次取得聯盟第一的戰績,為52勝28負,這也是球會歷史上的第三好成績。球隊成功的關鍵之處在于由昂賽爾德、海耶斯和鮑勃·丹德里奇組成的前場。進入季后賽后,與老鷹隊和馬刺隊(總比分曾1-3落后)都打了七場才艱難晉級,在總決賽中再次與超音速隊相遇。子彈隊雖是贏得了第一場,接著連輸四場,第五場更是主場落敗,比分1-4被超音速隊擊敗。
1979-80賽季,子彈隊的戰績就暴跌到39勝43負,球隊的每場得分與原先的107分下降了將近8分。唯一的亮點出現在3月23日,凱文·波特在對陣活塞隊的比賽中,創下單場24次助攻的俱樂部紀錄。球隊開始老化,未來看上去如此灰暗。這個賽季之后,迪克·莫塔下崗,基恩·舒再次執掌教鞭。
1980-81賽季,球隊的戰績依然是39勝43負,與1979-80賽季相同,在連續12年進入季后賽之后,子彈隊這一年常規賽結束后無緣季后賽。韋斯·昂塞爾德和埃爾文·海耶斯衰退明顯,球隊的老態龍鐘表露無遺。海耶斯平均每場17.8分為全隊最高,這也是子彈隊歷史上最低的球隊最高分。在光明的一面,波特成為聯盟助攻王,總共送出734次,平均每場9.1次。
1981年至1985年
1981年在賽季結束之后,韋斯·昂塞爾德選擇了退役。1981年6月8日,埃爾文·海耶斯被交易回火箭隊。1981-82賽季,開始重建的子彈隊戰績有所改善:43勝39負。隊中的格雷格·巴拉德頂替昂塞爾德的位置,平均每場得到18.8分,領先全隊。杰夫·魯蘭德平均每場抓到9.3個籃板,為全隊最高。7名球員的平均得分達到兩位數。
1982-83賽季,球隊沒有超級球星,只能依靠角色球員的齊心合力。賽季之初,子彈隊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圣誕節前他們的戰績是9勝15負。然而接下來實力持續減少,在一月份球隊打造了一個七連勝。在賽季后半段,球隊強行突圍,最后一個月里既有四連勝也有五連勝,球隊勝率跳到50%之上。因為這個原因,基恩·舒再次當選年度最佳教練(1968-69賽季,他首次當選也是作為子彈隊的主教練)。但是子彈隊仍沒有足夠的實力去主宰比賽,最終球隊的戰績42勝40負,排在大西洋區的首位。子彈隊通過控制節奏和降低對手得分來保持自己的競爭力,他們平均每場得到整個球隊歷史上最低的99.2分,每場允許對手得到俱樂部歷史低第二低的99.3分。
1983年選秀大會上,彈隊為了改善乏力的進攻選中了來自密西西比州大的杰夫·馬龍。1983-84賽季,子彈隊的戰績繼續滑坡到35勝47負,但已足夠可以進入季后賽,但是在季后賽中被波士頓凱爾特人隊橫掃。在球員方面:杰夫·魯蘭德在進攻的每個層面上達到了職業生涯的最佳狀態,創造球隊的命中率紀錄57.9%,打破韋斯·昂塞爾德在1978-79賽季創造的紀錄,同時平均每場得分(22.2分)和籃板球(每場12.3個),領先于全隊。
1984-85賽季與1983-84賽季大體相同。即使魯蘭德半個賽季因傷未能出場,球隊最終戰績仍達到40勝42負,季后賽中球隊被費城76人淘汰出局。格斯·威廉姆斯得分為全隊最高(平均每場20分),同時創造了兩個俱樂部常規賽搶斷紀錄:一是單季178個,另一個是單場搶斷9個。
1985年至1990年
1985年的選秀大會上,華盛頓子彈隊在第二輪驚人地選中了馬努特·博爾。在1985-86賽季,博爾改寫了所有球隊的封蓋紀錄。在1月25日,對陣亞特蘭大老鷹隊的時候,他創造了單場15個封蓋的俱樂部紀錄。該賽季,博爾以總共397個封蓋(平均每場4.96個)成為聯盟的封蓋王,當然也輕而易舉地創造了球會的紀錄,比原先平均每場3.7個要多得多了。博爾成為球隊新的焦點,但子彈隊只取得了39勝43負的戰績。基恩·舒在賽季末被凱文·洛克里所取代。這個賽季子彈隊連續三年闖入季后賽,但經過五場比賽之后,還是被費城76人隊淘汰,止步于首輪。
1986-87賽季,子彈隊戰績略有改善:42勝40負,剛剛好打進季后賽,但第三次在季后賽被活塞隊掃地出門。在這個賽季球隊用杰夫·魯蘭德換來的摩西·馬龍,在12月29日對金州勇士隊的比賽中,罰中了21個球創造了球會的紀錄。在4月8日隊新澤西網隊的比賽中,馬龍獨得50分,成為子彈隊歷史上第四高的個人單場得分。馬龍平均每場24.1分,領先于全隊,緊隨其后的是杰夫·馬龍,平均每場22分。
1987-88賽季,子彈隊的戰績為38勝44負。賽季初期球隊打了27場比賽,戰績僅為8勝19負,于是主帥凱文·洛克里引咎辭職,然后韋斯·昂塞爾德接替了他的位置。在昂塞爾德的率領下,球隊30勝25負打進季后賽。盡管已經是連續第五次止步于季后賽首輪,這一年略有不同的是,他們是與后來奪冠的活塞隊大戰了五場之后才淘汰的。
1988-89賽季,子彈隊的戰績提高到40勝42負,但并未進入五年來都沒錯過的季后賽。而接下來的五年球隊更是大滑坡。不過球隊依然持續著每個賽季至少35勝的平庸紀錄,一直到1989-90賽季,也就是總共22年之后,球隊取得31勝51負的戰績,讓連續35勝的紀錄戛然而止。5勝1負的開局點燃了所有人的期待,然而從12月中旬至1月中旬的2勝16負又給人澆上一盆冰水。在球員方面:杰夫·馬龍和伯納德·金分別每場貢獻24.3分和22.4分,領先于全隊。
1990年至1995年
1990-91賽季,子彈隊在30勝52負的戰績中苦苦掙扎。他們在2月初距離50%的勝率還只差4場,但是緊接著在這個月的中期,球隊來了個9連敗。伯納德·金是這個賽季的個人亮點。12月29日對掘金隊的比賽中,金獨得球隊史上第三高的52分,幫助子彈隊以打破俱樂部球隊得分紀錄,即161-133擊敗對手。而在3月6日對陣爵士的時候又拿下了50分。
1991-92賽季,球隊的戰績更是下滑到25勝57負。在球員方面:帕韋斯·埃利森平均每場20分和11.2個籃板為全隊最高,并當選為進步最快球員。另一個亮點就是子彈隊的罰球命中率為球隊有史以來最好的,為77.8%。
1992年NBA選秀大會上,子彈隊用第六順位選中了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湯姆·古格利奧塔。而子彈隊在1992-93賽季連續第四年大滑坡,戰績為22勝60負。但前來觀戰的球迷連續四年增長,到該賽季平均每場有13,641名球迷觀戰,是俱樂部歷史上最好的。隊中的古格里奧塔平均每場得到14.7分,9.6個籃板以及3.8次助攻,并入選了新秀第一陣容。
1993年的NBA選秀大會上,子彈隊還是用第六順位選中了來自印第安納大學的卡爾伯特·切尼。在第二輪還選中了來自羅馬尼亞巨人喬吉·穆雷桑,以此開始重建未來。
1993-94賽季,子彈隊仍然厄運不斷,重要球員受傷更是給球隊微不足道的進攻雪上加霜。雷克斯·查普曼曾在賽季之初的得分榜上領跑,然而接下來因踝關節脫臼錯過22場比賽。首輪秀的卡爾伯特·錢尼也有17場比賽沒有打,帕韋斯·埃利森幾乎大半年都沒出場。華盛頓子彈隊最終只有24勝58負,在大西洋區墊底。
1994-95賽季,為了俱樂部的好轉,子彈隊在休賽期間得到控球后衛斯科特·斯凱爾斯,在選秀大會上選中中鋒兼前鋒朱萬·霍華德。看上去球隊這一年的陣容已經齊備:鋒線上有湯姆·古格里奧塔和唐·麥克林恩,后衛線由雷克斯·查普曼和斯科特·斯凱爾斯。然而到了該賽季的最后一天,這其中沒有一人出現在首發陣容之中。1995年的選秀大會上,子彈隊用第四順位選中了拉希德·華萊士。
1995年至2000年
1995-96賽季,球隊取得了七年來的最高勝績,比1994-95賽季多贏了18場,39勝43負的成績不足以讓子彈隊重返季后賽。傷病再次削弱了子彈隊的火力。兩年前成為最佳新人的克里斯·韋伯,這個賽季因為肩傷只打了15場比賽。控球后衛馬克·普萊斯也僅僅只打了7場比賽,替補球員羅伯特·派克也只打了31場。但是朱萬·霍華德率領球隊在四月份打出一波7連勝,這可是自從1987-88賽季以來最長的連勝。
1996-1997賽季,經過八個賽季的空手而歸之后,子彈隊嘗到了季后賽的滋味。球隊在常規賽最后一場比賽中,將騎士隊斬落于馬下,從而獲得了進入季后賽的入場券。在球員方面:克里斯·韋伯在隊中的得分(平均每場20.1分)、籃板(平均每場10.3個)、封蓋(1.9個)以及51.8%的命中率都是全隊最高的,并首度入選全明星隊。朱萬·霍華德平均每場貢獻19.1分和8個籃板,而斯特里克蘭平均每場貢獻17.2分和1.74次搶斷,并最終以平均每場8.9次助攻排在聯盟第五位。
在1996-97賽季結束之后,球隊啟用了新的標志,新的球員,還有新的隊名:華盛頓奇才隊,并準備將主場搬至華盛頓特區的MCI中心球館。
1997-1998賽季,直到常規賽的最后一天,奇才隊(42勝40負)才被奪去季后賽資格,但最后一周球所表現出來的決心很好地預示了球隊的未來。拋開諸多場外的紛擾不談,奇才隊最終在距離季后賽最后一個位置還差4場并且只剩下4場比賽的情況下取得了四連勝:包括擊敗尼克斯隊、騎士隊、熱火隊和凱爾特人隊,而當時球隊還缺少了控球后衛及NBA助攻王羅德·斯特里克蘭。賽季開始的五場還在美航球館進行,之后球隊在1997年12月2日搬到了MCI中心球館。球隊在新球館取得了驚人的24勝12負,并一路創造著觀眾人數的紀錄。
1998-1999賽季,米奇·里奇蒙德、羅德·斯特里克蘭加上朱萬·霍華德可謂當時最可怕的三人組之一,但由于惱人的四月,球隊脫離了正軌。里奇蒙德以及前鋒兼中鋒奧蒂斯·索普在休賽期間加盟,而韋伯被送到了國王隊。六次入選全明星陣容的得分后衛里奇蒙德,平均每場得到領先全隊的19.7分,而索普平均每場貢獻11.3分。斯特里克蘭繼續扮演著聯盟的頂尖組織者,平均每場貢獻15.7分,最終他的助攻排在聯盟第二位(平均每場9.9次)。霍華德在大前鋒位置上再次奉獻了一個出色的賽季,平均每場18.9分和8.1個籃板。
2000年至2005年
2000-01賽季,奇才隊僅取得19勝是整個球隊歷史上第二低的單季勝場。最低的是1961-62賽季,剛建隊時的18勝。但在球員方面:理查德·漢密爾頓得分上為全隊最高,平均每場得到18.1分,同時他的投籃命中、罰球命中以及出場時間都是全隊最高的。最終,漢密爾頓的罰球命中率(86.8%)排在聯盟第12位。
考特尼·亞歷山大得分排在當年新人中的第四位(平均每場9.5分),并且罰球命中率(82%)排在第一。在為奇才隊效力的27場比賽中,亞歷山大更是表現出色,平均每場貢獻17分,也當選四月的月最佳新人。2001年2月23日,球隊把朱萬·霍華德、奧賓納·埃克奇以及卡爾文·布斯送去了達拉斯小牛隊,換來了5名小牛隊員和三百萬現金。這五名球員是:休伯特·戴維斯、考特尼·亞歷山大、克里斯蒂安·萊特納、洛伊·沃特以及伊唐·托馬斯。
2001-2002賽季,邁克爾·喬丹為奇才隊效力的第一個賽季,平均每場得到22.9分、5.2次助攻和1.42次搶斷,為全隊最高,率領球隊比上個賽季提高了18場勝利(從19勝63負到37勝45負)。還在12月29日對陣山貓隊的比賽中,獨得51分,這是在MCI中心球館里最高的分數。由于喬丹復出的推動作用,奇才隊常規賽的觀眾是整個聯盟最多的。球隊創紀錄地主場41場全部售罄,另有38場客場的票也全都賣光。隊中的道格·科林斯當選為12月的月最佳教練,而菜鳥布蘭登·海伍德當選為12月的月最佳新人。奇才隊從12月6日到12月26日的9連勝,平了球會的紀錄。
2002-03賽季,邁克爾·喬丹宣布退役,在他最后一個NBA賽季里,喬丹是球隊唯一82場出全勤的隊員,其中首發了67場,平均每場得到20分,6.1個籃板和3.8次助攻,還有1.5個搶斷,而投籃命中率是45%,罰球命中率82%。奇才隊這個賽季戰績為37勝45負,在一波10場比賽的小高潮中,奇才隊取得了7連勝,包括在新年夜以105-103擊敗馬刺隊,在一場扣人心弦的比賽中,奇才隊通過兩個加時擊敗了步行者隊,以100-95客場擊敗凱爾特人隊,以及89-84戰勝尼克斯隊。
2003-04賽季,在新主帥埃迪·喬丹的率領下,奇才隊顯出好的跡象,第一場比賽就99-74戰勝芝加哥公牛,還將多倫多猛龍隊限制到只得60分,贏得前5場中的3場。不過多數比賽中球隊沒有足夠的天賦和對手對抗,一路掙扎最終以25勝57負排名大西洋區倒數第一。不過還是有一些亮點可以為球隊未來提供幫助,夸梅·布朗開始顯示出一些成為2001年狀元秀的潛力,同時賈維斯·海耶斯入選了最佳新秀陣容第二隊 。
2004-2005賽季,奇才開局不錯,前兩個月之后依然保持在50%勝率以上。最終以45勝37負的成績結束球隊長達8年的季后賽荒,這一成績足以讓球隊排名東南區第二。率隊改變成績的是吉爾伯特·阿里納斯,打出爆發性表現,場均25.5分,同時拉里·休斯場均22分,安托萬·賈米森場均19.6分。在季后賽中,首輪2-4擊敗芝加哥公牛隊,拿到了23年以來的第一次季后賽系列賽勝利。不過在第二輪連輸四場被邁阿密熱火隊橫掃出局。
2005年至2010年
2005-06賽季,盡管失去了自由球員拉里·休斯,奇才仍然開局強勢,贏下了前6場比賽中的5場。最終以42勝40負的成績排名東部聯盟第五。季后賽首輪面對克利夫蘭騎士隊時以2-4的總比分遭到淘汰。
2006-2007賽季,經歷了2005-06賽季的苦澀結局之后,奇才進入這個賽季時重新樂觀起來,簽下自由球員德肖恩·史蒂文森。不過賽季開始后奇才隊在前13場輸掉9場。最后以41勝41負的成績驚險闖入季后賽。但在季后賽中因傷病纏身,奇才隊被騎士隊在第一輪連勝4場橫掃出局。
2007-2008賽季,傷病再次成為奇才隊的最大影響因素,吉爾伯特·阿里納斯因為左膝持續的膝傷和隨后進行的微骨折手術缺席68場比賽。此外伊坦·托馬斯在接受心臟手術之后缺席了整個賽季。盡管有被這些傷病所困擾,奇才隊仍能以分區第二結束賽季,連續第四年殺入季后賽,成績是43勝39負。在季后賽中首輪,奇才隊慘遭老對手克利夫蘭騎士以2-4的總比分淘汰出局。
2008-2009賽季,傷病繼續在華盛頓奇才隊中蔓延,吉爾伯特·阿里納斯接受了第三次膝蓋手術,布蘭登·海伍德則接受了右手腕手術。盡管伊坦·托馬斯復出了,奇才仍然開局坎坷,前10場輸掉11場。糟糕的開局讓主帥埃迪·喬丹丟掉了工作,在2008年11月24日被解雇,取而代之的是代理主教練埃德·塔普斯科特。塔普斯科特帶隊的效果也沒有提高,奇才隊最后以19勝63負戰績排名分區墊底,平了隊史最差記錄。賽季結束后,希望重回正軌的奇才隊聘請了在明尼蘇達森林狼隊和底特律活塞隊取得成功的弗利普·桑德斯(本名菲利普·桑德斯) 擔任球隊的新任主帥。
2009-2010賽季,吉爾伯特·阿里納斯復出讓奇才隊三劍客再度能完整出賽,但三人的影響力卻大幅降低,球隊戰績每況愈下,好不容易復出的吉爾伯特·阿里納斯在季中發生了“持槍門”事件被禁賽50場比賽,加速三劍客解散,最終卡龍·巴特勒和布倫丹·海伍德以及德肖恩·史蒂文森交易至小牛隊換取約什·霍華德和詹姆斯·辛格爾頓和昆廷·羅斯以及德魯·古登,安托萬·賈米森被交易至騎士隊換取扎伊德魯納斯·伊爾格斯卡斯后隨即買斷,最終球隊以26勝56敗結束球季,這戰績是聯盟倒數第二。
2010年至年
2010-11賽季,奇才隊在2010年選秀大會上幸運地馬上抽到狀元,并挑選來自肯塔基大學的約翰·沃爾,并在年季中把吉爾伯特·阿里納斯交易到魔術隊,隊中的賈維爾·麥基和尼克·楊也都有大進步的表現,約翰·沃爾也順利以16.4分8.3助攻拿下2010-11年賽季的年度最佳新人獎,但球隊戰績仍不見起色,以23勝59負的戰績結束賽季。
-12賽季,因為NBA停擺影響奇才隊幾名重要球員的續約,包括隊內得分王尼克·楊以及約什·霍華德等人,使得奇才隊在這個賽季沖擊季后賽之路變得不明朗。但作為以年輕球員為主的奇才隊,對戰績沒過多要求,最終奇才隊在常規賽中取得20勝46負的戰績。
-13賽季,狀元郎約翰·沃爾已經成為人們矚目的一顆新星,沃爾的攻防兩端的實力明顯見長,而且其領袖氣質也逐漸顯露。在這個賽季,約翰·沃爾的助手有井噴的趨勢:和埃梅卡·奧卡福、內內·希拉里奧搭檔,還有特雷沃·阿里扎這樣的幫手,完全有了沖擊季后賽的實力。但是最終奇才隊的戰績僅為29勝53負,再次無緣季后賽。
-14賽季,奇才隊在約翰·沃爾等球員的帶領下,重返季后賽。在季后賽首輪以4:1淘汰由年度最佳防守球員喬金·諾阿率領的公牛隊,繼2005年季后賽后再度挺進第二輪。和印第安那步行者隊爭奪東部決賽門票時,由于球隊核心過于年輕,最終系列賽2-4不敵步行者隊 。在整個-14賽季的季后賽旅程中,奇才隊的主場戰績只有1勝4負,而客場戰績達到了5勝1負。
-15賽季,奇才隊靠著凱爾特人客場116:104擊敗黃蜂,提前拿下季后賽的門票。首輪以直落4橫掃多倫多猛龍隊,連續兩年挺進第二輪。但在第二輪被東部聯盟龍頭亞特蘭大老鷹隊以2-4的總比分淘汰出局
華盛頓奇才籃球隊主場
球隊現使用的是MCI中心球館(MCI Centre)。該館開放于1997年,能容納觀眾20674人,是聯盟的第三大球館。這里同時也是NHL的華盛頓首都隊(Washington Capitals)和WNBA的華盛頓神秘隊(Washington Mysics)的主場。由于地處首都,該館的設計盡顯大家風范,場中央的大屏幕是由采用了LED技術的SVS系統控制,屏幕具有超高的亮度和清晰度;場內共有豪華套房114間,不僅數量多,其中的裝潢也是相當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