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教案設計
大班音樂教案設計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樂于學習歌謠,感受歌曲優美、輕柔的旋律。
2、學看圖片理解歌詞含義,嘗試用優美輕巧的聲音唱歌。
3、能唱準八分音符,并在理解歌曲內容的基礎上有感情的唱歌。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掌握4/4拍的節奏型。
材料準備:掛圖《蟲兒飛》、音樂CD、節奏卡。
【活動過程】
一、預備起勢。
師生討論,什么時候人會打哈欠?
保持打哈欠的狀態,練聲曲《親愛的回聲》
幼兒起立,保持身體和頭部的正直、放松,兩臂自然下垂,兩眼平視,兩肩放松,口型保持長圓形。
學習模仿蟲兒飛練習發音。討論:剛剛你們學習蟲兒飛飛去了哪些地方?
二、賞析感受。
1、播放音樂CD,幼兒欣賞。
提問:歌曲中蟲兒飛去了那里,你還在歌曲中聽到了什么?
2、請幼兒表達感受,教師提煉44拍的節奏型優美、舒緩的節奏特點。
三、情境感應。
1、出示節奏型卡__XXX|X—X—,引導幼兒做動作。
2、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說出黑黑的天空、亮亮的繁星、蟲兒在飛的場景。
四、學唱歌曲。
1、教師出示掛圖,請幼兒一邊學歌一邊劃指,規范歌詞及節奏。
教師引導幼兒,小手準備,伸出食指劃指,第一遍請幼兒看教師指劃唱歌;第二遍幼兒與教師一起指劃。
2、教師鋼琴伴奏,幼兒分句學唱。
五、延伸變式。
教師請幼兒討論歌曲共有幾部分?引導幼兒分男孩和女孩唱第一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合唱。
六、結束活動。
1、請幼兒利用課余區角時間畫一畫歌曲中的情景并適當創編。
2、全班幼兒隨音樂做小蟲飛狀結束活動。
大班音樂教案設計篇2
教學目標:
1、聆聽紅葉之歌和空山鳥語,體驗北京香山的美好秋景。
2、學習演唱《我是山里小歌手》,表達熱愛山區,熱愛家鄉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感受歌曲的情緒
2、唱歌曲時,要唱出,對家鄉熱愛的情緒。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欣賞歌曲《香山紅葉》感受香山的美景。
2、學唱歌曲《我是山里小歌手》,表達熱愛山區,熱愛家鄉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聽音樂進教室。
2、師生問好。
二、新授:
(一)聆聽《香山紅葉》預設問題,聽完之后說說你的感受
1、導入:大家去過香山么?秋天的香山給你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下面我們來欣賞一首描繪香山紅葉的歌曲。看看香山紅葉的圖片
2、提示:認真地聽,并記下令你印象最深的歌詞,聽完說一說。
3、復聽,歌曲給你那些感受?你對香山紅葉的感受聯系起來,紅葉象征什么?
4、隨歌曲錄音唱一唱。
(二)表演《我是山里小歌手》
1、導入:聽一聽山里孩子的美妙歌聲。播放音樂或課件
2、交流一下對聆聽《我是山里小歌手》的感受。
3、讀讀歌詞,說說應該用什么情緒演唱?
4、跟著范唱試著唱一唱,老師指導。
5、再聽歌曲錄音范唱。
6、有感情的演唱。能夠隨著集體基本演唱出歌曲
課后反思:
這首歌曲描寫了山里的好風光,也是要教育學生要熱愛自己的家鄉,建設自己的祖國。
大班音樂教案設計篇3
一、作品分析與設計思路
在開展的區域游戲“成都名片一一寬窄巷子”活動中,孩子們對惟妙惟肖、形象生動的剪紙游戲產生了很濃郁的興趣。于是我們嘗試與四川民間音樂相結合,根據幼兒已有經驗,在合作游戲中大膽想
象、創編,體驗本土民間音樂帶來的快樂,盡情地表達自我,抒發情感。
二、游戲玩法建議
兩兩合作:嘗試_人當剪刀一個當剪紙合作游戲,當剪刀動時紙不動,紙變成動物形象時剪刀不動。
三、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l__X的節奏及四川民間音樂歡快的旋律。
2、在情境中嘗試用不同的肢體動作,有節奏的表現有趣的動物形象。
3、體驗剪刀和紙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鑰匙聲、動物PPT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情景
貝貝有一把神奇的小剪刀,這把小剪刀擁有特別厲害的魔法咒語,你們仔細看一看“剪剪剪剪剪,剪刀看一看”(動作配語詞節奏),有了這個魔法咒語就想要什么就能剪出什么。
提問:小剪刀的魔法本領是什么?做給我們看一看。(邀請1--2名幼兒)
師:剛才你們看的真仔細,記得很清楚。
我們一起來試試魔法咒語吧!(完整欣賞音樂,A段剪刀一一動作配語詞節奏;B段固定節奏)
(二)根據情節,感受節奏
1、老虎館
一天貝貝帶著小剪刀去動物園玩,回家的時候粗心的貝貝把小剪刀忘在了動物園里。天黑了,小剪刀孤零零的一個人,可害怕了,突然…一”(老虎“吼”一聲響起)
師:聽這是什么聲音?原來這里是老虎館,小剪刀好害怕啊!
你們能不能幫小剪刀想想辦法打敗老虎呢?(幼兒互相討論,引導小剪刃的本領)
第一遍音樂:老師當紙,幼兒當剪刀游戲。(—對許多)
配課老師:切!這只老虎一點也不厲害,我才不怕呢!
提問:為什么你們用了魔法咒語,剪出的老虎也不動?(突出剪刀的節奏)
第二遍再次重復游戲。(一對許多)當B段音樂出現,配課老師出來和剪出的老虎PK,最終打敗老虎,師幼一起歡呼勝利!
2、猴山
師:小剪刀繼續向前走來到了猴山,看到有好多頑皮的猴子在玩,我也想和小猴一起玩,小剪刀們幫幫我吧?(幼兒相互討論)
第一遍:老師當紙,幼兒當剪刀。(老師清唱旋律)
提問:為什么只有我的身體在動,而頭沒有動呢?(引導剪刀從頭到尾不同的順序變化)
第二遍:兩名教師示范
提問:剪頭時剪刀在哪里?剪頭身體時、剪爪子時、剪為本時剪刀在哪里?(重點突出剪刀方位變化)
第三遍:老師當紙,幼兒當剪刀(—對許多)
:我們按順序剪出來的小猴子真是聰明又頑皮。
3、水族館
師:剪出了這么多聰明的猴子,小剪刀又看到了一座大大的玻璃房子,這是什么地方啊?(水族館)咦?挺著白肚皮搖搖擺擺走過來的是誰啊?原來是可愛的小企鵝!
師:小企鵝是怎樣走路的呢?
教師示范
提問:我要剪一只大企鵝,請認真看看我們是怎么配合的?
第一遍:師與個別幼兒示范(老師清唱旋律,強調剪刀動紙不動,紙動剪刀不動)
提問:誰來說說我們是怎么配合的?(強調剪刀動紙不動,紙動剪刀不動)
我想要剪許多可愛的小企鵝,你能做到剪刀動的時候紙不動嗎?
第二遍:老師當剪刀,幼兒當紙(—對許多)
提問:哇!真的剪出許多可愛的小企鵝啦!你會剪小企鵝嗎?
第三遍:一半幼兒當剪刀,一半幼兒當紙(一半對一半)
第四遍:互換角色,剪出水族館里的各種動物。
4、動物園里酌各種動物
師:動物園里還有什么動物呢?你想剪什么動物呢?(幼兒自由想象,創編動作)
第一遍:教師邀請幼兒兩兩組合,進行討論誰當紙,誰當剪刀,想剪什么動物。再進行游戲。(兩兩合作,重點提示動物的典型特點)
:動物園里真熱鬧啊,我看到了大象、熊貓、鯊魚、海獅…一
提問:小剪刀剪出了不同動物的特點,那我們現在互換角色,看看會不會出現更多不同的有趣動物哦!
第二遍:互換角色(兩兩合作)
:請小剪刀介紹剪出的各種動物,突出動物不同的特點。
鑰匙聲響起,師:快聽,是什么聲音?糟了!保安叔叔來了,快點躲起來!
(引導幼兒回到位子上坐下)
(三)活動結束
師:好險啊,差點就被發現了,天快要亮了,小剪刀越來越想貝貝了,你們能不能幫它想想辦法啊?(幼兒自由發揮想象,想出各種方法)
鼓勵小剪刀用自己的好辦法送小剪刀回家。(活動結束)
四、友情提示
1、活動中教師要關注幼兒在剪紙方面的已有經驗,對于幼兒的表現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2、將故事貫穿在整個活動中,并給予幼兒肢體動作探索表現的機會和開放空間,更多的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幼兒在愉快的體驗過程中,感受本土音樂本身所帶來的審美感受,傳遞快樂的游戲。
大班音樂教案設計篇4
一、活動目標:
(一)感受《康康舞曲》的歡快與活潑,并樂意用身體語言表現音樂的節奏變化。
(二)能夠根據圖譜區分音樂旋律的變化,并能自己創編簡單的動作。
(三)體會與同伴玩游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圖譜、歌曲《康康舞曲》
三、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進場。
(二)引入話題,欣賞歌曲。
(三)教師示范用圖譜區分音樂旋律的變化。
(四)請個別幼兒示范用圖譜區分音樂旋律的變化。
(五)幼兒根據歌曲的變化自由創編動作。
(六)請幼兒展示自己編好的動作。
(七)教師與幼兒一起玩游戲。
大班音樂教案設計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的噪音,愉快的情緒演唱歌曲
2、學習創編新的角色和洗身體的不同部位,來替換原有歌詞,并完整演唱歌曲
3、體驗自編歌曲的快樂
活動準備:布袋木偶――小鴨
活動過程:
1、通過木偶演示,引導幼兒理解歌曲情境。
(1)教師出示木偶小鴨,以小鴨的身份向幼兒問好。
(2)教師講述小鴨跌倒尋臟衣服的事,引導幼兒想出幫助小鴨洗澡的辦法。
2、教師范唱歌曲,引導幼兒熟悉歌詞,學唱歌曲。
(1)教師以小鴨的身份范唱歌曲,并引導幼兒說出歌詞內容。
(2)教師以幫助小鴨子洗澡的故事情節,引導幼兒學唱歌曲。
(3)教師帶領幼兒邊做洗澡的動作,邊演唱。
(4)用另一個形象替換歌詞中小鴨的形象,創編新歌詞,繼續演唱。
3、結伴表演唱:幼兒兩兩結伴,用互相幫助洗澡的辦法,邊表演邊唱歌。
大班音樂教案設計篇6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理解歌詞的含義,能唱準附點音符和休止符。
2.感受歌曲友好、快樂的情緒。
3.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1.帶鄰幼兒參觀水果店,重點觀察水果顏色的豐富多彩。
2.音樂教學課件
活動過程:
1.觀賞課件,形象理解歌曲內容
(1)觀看課件欣賞歌曲,請幼兒說說聽到了什么,與哪個故事有關。
(2)請幼兒說說歌曲中有哪些果娃娃?
(3)帶領幼兒隨音樂節奏朗誦歌詞。
(4)重點學念歌曲念白部分。
(5)再次欣賞教學課件,感受歌曲的節奏和趣味性。
2.學唱歌曲
(1)師幼一同學唱歌曲,幫助幼兒感受并練習歌曲樂句中的附點音符及休止符。
(2)師幼共同演唱歌曲,其中念白處讓幼兒插入,提高幼兒興趣。
(3)請幼兒分角色領唱、表演歌曲。
(4)啟發幼兒替換水果名字,創編念白,演唱創編歌曲。
教學反思
這首歌曲的活動重點定位于“學唱歌曲”,以及一些音樂技能的掌握:附點、休止符。在活動中,幼兒在練習念白的時候,由于有動作的指示,幼兒能夠注意到休止符,并把它唱出來,但是在完整歌唱的時候,幼兒經常忘記唱出休止符。
在理解歌詞的時候,發現幼兒難以理解“溜”和“染”兩個字,雖然在活動中我使用提問的形式來理解,但是幼兒能夠理解“染”字,但對于“溜”這個字比較形象,理解的不夠透徹。同時這兩個字的發音也比較難,在活動中發現幼兒一部分幼兒不能夠準確的發音。
在活動中也有精彩的部分:
讓幼兒較快地掌握歌曲節奏,而且還能夠幫助幼兒記住歌詞。在按節奏朗誦歌詞環節,我首先讓幼兒通過練習掌握圖譜節奏,特別是最后的休止符號,讓幼兒第一次感受后注意到休止符,討論怎樣打出空拍。
創編歌詞。在這個環節中,我不僅以創編歌詞為目的,而是要讓孩子在學習歌曲時能感受到歌曲本身的旋律美、節奏美、情趣美,來調動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再用聲音、表情、身體語言來體驗活動所帶來的快樂。
從整個活動過程中來看,幼兒興趣很好,激發了幼兒的參與活動的熱情,孩子的學習比較主動、積極,享受著參與活動的快樂。
大班音樂教案設計篇7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中的親情、體會家的&39;溫暖。
2、幼兒初步具有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借助手語及圖片理解記憶歌詞,學唱歌曲。
4、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學唱歌曲活動
難點:掌握歌曲中休止符和符點音符的唱法。
活動準備:
鋼琴伴奏、圖片課件
活動過程:
一、傾聽歌曲《讓愛住我家》,進入活動室,體驗家的溫馨。
提問:你們聽完這首歌有什么感覺?你們覺得什么是幸福?
小結:聽到這首歌小朋友很開心,感覺幸福,愿望實現了就是幸福;經過努力收到了收獲就是幸福···幸福就是很快樂很高興,爸爸媽媽疼我們、愛我們,全家人在一起相親相愛就是幸福。
二、通過故事的方式、擺圖譜的方式,初步學唱歌曲過渡語:今天有一只豬小弟,它也很幸福,它的幸福是什么呢?一起來聽故事。
1、教師利用課件講故事,幼兒初步感受歌詞的內容。
提問:豬小弟的幸福是什么?
利用歌詞內容進行小結。(用完整語言說歌詞)
2、教師范唱歌曲,幼兒傾聽。
過渡語:老師把這個故事編成了一個好聽的歌曲,咱們一起來聽聽吧。
提問:聽到這首歌曲有什么感覺?歌曲里唱了誰什么?它在干什么?
小結:聽到這首歌很感動、幸福、舒服、優美。邊引導幼兒邊出示圖譜
3、結合圖譜加伴奏說歌詞
三、學唱歌曲,感受歌曲的親情,體會家的溫暖。
1、帶領幼兒看圖譜,分句演唱歌曲。結合圖譜異步跟唱
2、師幼同步演唱
3、帶幼兒加動作分句演唱歌曲。
現在我們用手語來表演歌曲,豬小弟是小指,那爸爸呢?(媽媽)
四、升華情感。
提問;豬小弟很幸福因為爸爸媽媽很愛他,我們也很幸福,生活中爸爸媽媽是怎么愛我們的呢?
小結:你的爸爸媽媽也很愛你,那我們怎么愛爸爸媽媽呢?
利用課件進行小結。
結束語:讓我們像豬小弟一樣,把這首幸福的歌送給你的好朋友,讓他們更加幸福吧!
活動反思:
總體看,《幸福的豬小弟》這個內容對于中班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還是在兩個塊面,一對于幸福的深入理解,二休止符的演唱。如果放在大班學習可能會好一點。所以,一切的學習都要基于幼兒的經驗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