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案設計語文
初中教案設計語文篇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11個生字,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詞語的意思。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中特殊的母愛方式,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
二、過程方法
通過朗讀課文,探究質疑掌握本課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體會特殊的母愛。
三、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趣讀文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貧窮的母親可以坦然從容地讓兒子去買自己心愛的小說,慈祥的母親鼓勵兒子滿懷信心地寫作,母愛是無私的,是無微不至的。然而卻有這樣一位母親在兒子生病發燒的時候,做過多年醫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給兒子找藥治病,反而逼兒子獨自去醫院看病。這位母親到底愛不愛自己的兒子?她當時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怎樣的一位母親呢?我們一起來學習《學會看病》這篇課文。
(二)自學自練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每一個字音,把課文讀通順,記一記不認識的生字,查閱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重點理解“打蔫、艱澀、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忐忑不安”等詞語。
2、和同桌交流自己記生字的辦法,并互相讀一讀課文。
3、簡要復述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4、再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并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書的空白處。
5、重點句子
“時間艱澀地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因為擔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覺得時間的.流動艱難緩慢。母親等待獨自看病的兒子歸來,“度日如年”,足見愛子真情。)
“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練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練自己。”
(讓孩子獨自去看病,是對孩子的考驗。在這個過程中,母親飽受著擔心與痛苦的折磨,所以說也是對母親自己的考驗。)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生活。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么準確,但這是我的責任?!?/p>
(這段講的是母親這樣做的目的,即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學會生活?!翱谑谝粡埪肪€圖”,文中指告訴兒子看病的程序。我們可以進一步體會到,作為父母,應該對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線圖”,并有意識地鍛煉他們生存的能力,這是父母的責任。)
7、從課文中,你體會到母親的感情有什么變化?
8、分角色朗讀全文。
(三)大班展練
1、一個小班展練課文的生字詞語。
2、一個小班展練描寫母親心理和語言的句子,體會感情。
3、一個小班展練課文的重點句子。
4、一個小班展練母親的感情的變化過程。
(四)當堂訓練
1、請在正確讀音下邊打“√”
我看他有點打蔫(niānyān)兒。
當我準備在家里的儲藥柜里找藥時,卻突然怔(zhēnɡzhènɡ)住了。
走廊里想起了腳步聲,只是較平日拖沓(tātà)。
時間艱澀(sèshè)地流動著。
2、照樣子,寫詞語
喋喋不休搖搖晃晃
喋喋不_來日_長按_索驥忐忑不_
3、用“假如”寫一句話
4、讀句子,說說自己從這些句子中體會到了什么。
時間艱澀地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練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練自己。
我的心立刻軟了。是啊,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五、板書設計:
學會看病
做出決定──猶豫不決──心軟后悔──自責擔心──勇氣回升
初中教案設計語文篇2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積累文言知識。熟讀全文,梳理文章結構思路。
2.通過品析文中詞句,了解文章大意,理解“靜”的重要性。
3.體會作者對兒子的深切教誨,以及文章中蘊含的哲理。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積累文中的重點字詞和文言知識,理解文章內容。
難點:結合作者生平,體會文章主旨,思考其現實意義。
三、教學方法
批注式閱讀法;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丞相名垂汗簡青,書臺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漢賊明大義,赤心貫蒼穹”……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文天祥筆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后人的諄諄教誨?!景鍟鴺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名家范讀,注意節奏停頓和字音。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畫出生字詞,結合書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
3.諸葛亮寫《誡子書》用意是什么?
明確:告誡兒子要修身養德,培養自己的品性,字里行間透露著諸葛亮對兒子的殷切期望?!景鍟赫佌伕嬲]、修身自學】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1.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明確:“靜以修身,儉以養德?!?/p>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與前一句的關系是?
明確:闡述靜的價值和作用?!景鍟红o】
3.后文諸葛亮又從哪些方面教育兒子?
明確:正反兩個方面。正面論說:學、才、志的關系。學習必須寧靜專一,而才干來源于學習,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不立志就無法學有所成。因此,志是成學的前提和動力,學是成才的基礎和必要條件,而學又要以靜為前提。反面論說:從“淫慢”“險躁”兩個反面來論述“靜”與“儉”的重要性?!景鍟簩W、才、志】
4.最后一句在議論之中加入抒情,表達了諸葛亮的什么情感?
明確:教導兒子要珍惜時間,表達了諸葛亮對兒子教誨的殷切之心?!景鍟合r】
5.回顧整篇文章,《誡子書》是從哪些方面展開論述的?這些方面中諸葛亮放在首位的是什么?為什么?
明確:修身、治學、惜時,靜、學、才、志。靜放在首位,學、才、志均是成才的必要條件,但成才之前先要成人,所以要先修身養德,只有道德品質是高尚的才可能治學成才,否則即便有很高的才學也未必能成為一個值得他人尊敬的人。
(四)拓展延伸
多媒體展示關于諸葛亮的背景資料和影視片段。請同學們課下搜集有關諸葛亮的民間故事、成語俗語等。
(五)小結作業
請學生思考并總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一句的現實意義以及自己有何影響和借鑒。作業:搜集有關諸葛亮的民間故事、成語俗語等。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談論修身治學道理的家書,教誨中蘊含著深切的希望。文章具有較強的論說性,所以本課著重向學生講解了“靜”的重要性,以及“學”“才”“志”三者之間的關系。最終實現三維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道理,并在學習生活中以此來要求自己。
初中教案設計語文篇3
教學理念:
找出途徑讓學生發掘材料,從語文實踐中掌握學習語文的規律。
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激發全體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發動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營造自由民主的學習氛圍。
教材分析:
《偉大的悲劇》這篇課文寫的是在1911年底,挪威探險家阿蒙森和英國探險家斯科特,在南極展開了一場富于戲劇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后,斯科特這位失敗的英雄和他的隊員在歸途中的悲壯覆沒的故事。故事較長,情節也較曲折,且用的是第三人稱,以人物傳記的形式再現當時的情境。文章一方面寫了氣候的惡劣,探險隊員與之展開的搏斗;另一方面,作者也展現了當時犧牲的詳情。所以基本上具備小說的三要素:典型情節,典型環境,典型人物,因此又可以把它當作寫人的傳記小說來讀。
學情分析:
學生可能不適應閱讀這么長的篇幅,學生可能不適應這么歐化的語言,學生可能陌生這么含蓄而深刻的主題,學生可能有不太理解西方人的價值觀念,這正是在閱讀這篇文章比較困難的地方。所以教學的立足點不應太高太難,應盡量簡化、淺化,使學生好懂、愛學,并重在培養他們的興趣,不然,教師的教學就會很被動。
教學目標:
以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質為教學重點
以積累、聽說、寫作等為訓練手段
以發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為核心
學法導引:
1.長文短教,重點突破。
2.注重發現,重抓積累。
3.啟發誘導,讀寫并舉。
教學過程:
導入: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蹦敲磦ゴ蟮谋瘎∮謺鞘裁礃拥哪?現在,我們就來看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樣用斯科特的故事給我們解答這個疑問的。
出發前的準備
我們今天的學習就像一次充滿挑戰的探險之旅,希望大家在這次旅程中既欣賞到美麗的風景又接受智慧和膽量的考驗,出發前,我們需明確此行的要求和任務:首先大家要一鼓作氣,振作精神;其次,大家要開動腦筋,解決困難;第三,大家要團結合作,共同進步,希望我們最后都能達到榮譽的頂點,品嘗勝利的果實。
沿途發現,做一個細心的收藏家
我們閱讀一篇課文就像一個旅行家在旅行,要去不斷地發現那些有價值的、美好的、印象深刻的東西,并把它們記錄下來并仔細整理珍藏。下面大家讀課文,看同學們是不是一個個細心的收藏家。(指導學生分類整理,做成卡片)
下面的詞語不應錯過
姍姍來遲 怏怏不樂 白雪皚皚 茫茫無際 洋洋得意
悶悶不樂 念念有詞 憂心忡忡 小心翼翼 獵獵作響
迷迷糊糊 哆哆嗦嗦 踉踉蹌蹌
堅持不懈 風餐露宿 精疲力竭 疲憊不堪 毛骨悚然
耀武揚威 海市蜃樓 畏縮不前 魯莽大膽 語無倫次
羸弱 癲狂 凜冽 吞噬 銷蝕
步履 告罄 蹣跚 遺孀 厄運
下面的句子不應忘記。
1.對人類來說,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么也不是。
2.挪威國旗耀武揚威、洋洋得意地在這被人類沖破的堡壘上獵獵作響。
3.斯科特接受了這項任務,他要忠實地去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
4.但是在這白雪皚皚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樓,它召來那些由于愛情、忠誠和友誼曾經同他有過聯系的各種人的形象,他給所有這些人留下了話。
5.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
……
(指導學生去發現、搜集、整理)
挑戰困難,做一個勇敢的探險家
既然是探險,就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坦途,必然會遇到艱險和困難等著我們去克服。然而,無限風光在險峰,越是艱險的地方,我們越要迎難而上。下面的學習需要大家拿出勇氣和智慧,看大家是不是一個個勇敢的探險家。
(學生再次瀏覽課文)
1.同學們在下面互相復述故事。(要講得熱鬧)
2.大家推薦一個同學給全班同學講述故事。(要激勵)
3.同學講述完之后,請同學們用簡單的話評價故事。(要稱贊)
這是一個感動人心的故事。
這是一個非常悲壯的故事。
這是一個充滿著冒險精神的故事。
這是一個富有挑戰精神的故事。
這是一個歌頌失敗的英雄的故事。
這是一個歌頌獻身精神的故事。
……
(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評價,獲得感知)
4.文章中有許多感動人心的細節,正是從這些細節,我們發現了探險家高尚偉大的地方,請同學們認真感悟這些地方,且說說他感動你的原因。(要鼓勵)
①歷盡艱險到達極點,等待他們的卻是占領者阿蒙森留下的國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這個失敗者見證他們完成的業績,而斯科特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項任務。
科學家博大的胸襟讓人嘆服。
②負責科學研究的威爾遜博士,在離死神只有一步之遙的時候,仍堅持科學觀察,并拖著16公斤的珍貴巖石樣品?
科學家勇于探索和頑強進取的精神讓我們感動。
③不幸的奧茨先是要求給他十片嗎啡,以圖盡快結束自己,其他隊員堅決拒絕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獨自走向了帳篷外的茫茫風雪。
科學家強烈的自我獻身精神和以集體為重的高尚人格不能不令人為之淚流滿面。
④斯科特海軍上校極其冷靜地將日記記錄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凍僵,筆從手中滑下來為止。
科學家熱愛事業、執著、拼搏的精神不得不令人贊嘆。
……
(指導學生品味細節,細心領悟)
善于創造,做一個優秀的開拓者
人類的腳步從來就沒有停止對未知世界的追求,我們的眼睛總是在不斷發現新鮮的天地,我們的思維還在繼續探索許多空白的領域,這就象我們今天的學習一樣,都需要我們有一種敢為人先的開創精神,所以下面的問題,同學們要大膽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并記錄下來,你會發現你成了一個優秀的開拓者。
1.這次探險活動勝利者是阿蒙森,失敗者是斯科特,然而茨威格選擇作傳的卻是斯科特,這里面體現了作者什么樣的目的?(從中理解題目的含義)
2.讀了這篇文章,或許你對英雄對成敗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在你的心中,到底誰是真正的英雄;在生活中,我們怎樣看待成敗?請以《真心英雄》為題寫下你的認識和感受。教師可播放周華健的歌曲《真心英雄》營造氛圍。
3.學生寫作。
4.當堂誦讀。
5.教師評價。
初中教案設計語文篇4
【教學目標】
1、快速瀏覽課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標題,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體會作者嚴謹、科學的態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間蘊含的情感。
3、培養學生對信息進行快速篩選、區分、提取的能力,以及對重要信息進行確認提煉及重組的能力。
4、體會作者對祖國、航天事業、親友的熱愛,樹立為祖國民族建功立業的遠大志向。
【教學重點】
1、運用瀏覽的方法,快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把握__的結構特點。
2、體會作者嚴謹、科學的態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間蘊含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嚴謹、科學的態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間蘊含的情感。
【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法、點撥法。
【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相結合。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查找作者楊利偉、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資料,結合“思考探究”自學課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國古代,人們時刻想著遨游太空,也因此產生了如“嫦娥奔月”的傳說故事。__年10月15日,__人實現了千百年來的飛天夢想,“神舟”五號飛船成功實現載人航天飛行,飛船環繞地球14圈后在預定地區著陸。
這次載人太空飛行,是中華民族智慧和__的高度凝聚,是__航天事業在新世紀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許多人都羨慕航天員成功的那一刻的榮耀,卻不知道航天員背后的驚險故事。今天我們來學習22課《太空一日》。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展示自我,夯實基礎
1、讀準下面重點詞語的字音
負荷(hè)載人(zài)屏息凝神(bng)無虞(yú)
熾熱(chì)弧度(hú)輪廓(kuò)俯瞰(kàn)
模擬(mó)遨游(áo)稠密(chóu)燒灼(zhuó)
千鈞重負(jn)(fù)舷窗(xián)赫茲(hèz)
2、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
無虞:不用憂慮。
屏息凝神:全神貫注地看,連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熾熱:溫度極高,極熱;感情和情緒熱烈。
俯瞰:從高處往下看。
千鈞重負:比喻很沉重的負擔。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責任。
耐人尋味:形容意味深長,值得仔細體味。
驚心動魄:使人神魂震驚。
四、課堂活動過程
活動一:學會瀏覽,把握主要內容
同學們,__雖然x幅較長,但易讀好懂,瀏覽后即可把握主要內容,__每個小節都有小標題,提示了本節的內容,可以根據小標題的提示,抓住每一節的重點。然后回答下面的問題:
1、快速瀏覽全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標題,把握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點撥:
“我以為自己要犧牲了”——第一部分:起飛時的生死考驗。
我看到了什么——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實所見。
神秘的敲擊聲——第三部分:飛船上的聲音探究。
歸途如此驚心動魄——第四部分:返回途中的驚險際遇。
2、__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
點撥:__是按照時間順序敘述的。
3、以“我感受到……”的句式,表達閱讀這x文章后的感受。
示例:我感受到英雄楊利偉嚴謹的科學態度。
我感受到英雄楊利偉堅定的意志。
我感受到英雄楊利偉獻身的`__。
我感受到英雄楊利偉對祖國、對人民、對戰友、對親人的無限深情。
我感受到英雄楊利偉對我國航天事業的熱愛之情。
我感受到祖國的富強與偉大。
我感受到太空一日的緊張和驚險。
活動二:理解意外情況,感受英雄形象
1、太空一日,充滿緊張和意外。閱讀課文找找看,楊利偉遇到了哪些意外情況?他相應地又有怎樣的心理活動或舉動?填寫下面表格。
意外情況心理活動或舉動
第一次意外共振疊加,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非常痛苦,以為要犧牲了,頑強忍受。
第二次意外產生本末倒置的錯覺,倒著飛很難受,容易誘發空間運動病。靠意志克服,眼睛閉著猛想,最終得以適應。
第三次意外出現神秘的敲擊聲。很緊張,邊聽邊看,冷靜觀察。
第四次意外返程時舷窗出現裂紋。緊張、擔心,通過觀察判斷應該沒事。
第五次意外拋傘開傘時飛船晃動很大,折磨人。讓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緊張,重視這個過程。
2、通過楊利偉在遇到危險時候的表現,可以看出他有怎樣的優秀品質?
點撥:我們可以看到楊利偉沉著、穩重、堅韌,一絲不茍,心理素質好,不怕犧牲、敢于犧牲的無畏__和拼搏勇氣。
3、楊利偉在遇到危險時的表現,對我們有什么啟發?
點撥:正是這種__和勇氣,印證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與堅毅果敢。在楊利偉身上凸顯出來的__載人航天__,將是中華民族在實現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__財富。我們應該有這種為國家民族的利益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勇氣和決心。
活動三:品析語句,體會嚴謹科學態度
同學們,楊利偉在文中說“對航天員最基本的要求是嚴謹”。試著在文中找一些例子,體會航天員嚴謹、科學的態度。
點撥:
(1)那種共振持續26秒鐘后,慢慢減輕?!脺蚀_的數字記錄自己感受不適的時間,體現了航天員嚴謹、科學的態度。
(2)從載人飛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現球狀,而只是一段弧。——體現了航天員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我曾俯瞰我們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脈邊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則呈現一片紅暈。——客觀的描述,是科學態度的體現。
(4)我幾次努力尋找長城,但沒有結果?!吧裰哿枴焙汀吧裰燮咛枴憋w行時,我曾囑咐航天員們仔細看看,但他們也沒看到長城。在太空,實際上看不到任何單體的人工建筑,我詢問過國際上的很多航天員,沒有誰能拿出確鑿的證據說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時也只是淡淡的紅色。——表現了作者客觀的科學態度。
(5)在太空中,我還看到類似棉絮狀的物體從舷窗外飄過,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蓋,聽不到什么聲音,也感覺不到這些東西的任何撞擊。——細致的觀察,詳盡的描述。
(6)回到地面后,人們對這個神秘的聲音做過許多猜測。技術人員想弄清它到底來自哪里,就用各種辦法模擬它,拿著錄音讓我一次又一次地聽,我卻總是覺得不像。對航天員的最基本要求是嚴謹,不是當時的聲音,我就不能簽字,所以就讓我反復聽,斷斷續續聽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現在也沒有確認,那個神秘的聲音也沒有在我耳邊準確地再現過?!獙嵤虑笫?、嚴謹、科學的態度。
(7)6時4分,飛船飛行至距地球100公里,逐步進入稠密的大氣層?!獪蚀_地記錄時間、高度,體現了航天員嚴謹、科學的態度。
__: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要有嚴謹、科學的態度,容不得半點馬虎,我們的學習也應該是這樣。
活動四:賞析關鍵語句,理解表達的情x
同學們,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對祖國、航天事業、親友的熱愛,請大家結合課文賞析下面語句,體會下列語句蘊含的情x。原創作品
1、就這一下,指揮大廳有人大聲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偉還活著!”所有的人都鼓掌歡呼起來。
點撥:楊利偉熬過了艱難的26秒共振階段,讓人松了一口氣,發射現場緊張的氣氛得以緩解,因此才會有人“大聲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歡呼。從語言描寫中讓人x受到指揮大廳中緊張的氣氛以及對航天員楊利偉的關切之情。
2、我曾俯瞰我們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脈邊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則呈現一片紅暈,那里有我的戰友和親人。
點撥:這句話飽含深情,表現了作者對祖國的愛,對親人、戰友的愛。
3、過了幾分鐘,我隱約聽到外面喊叫的聲音,手電的光束從舷窗上模糊地透進來。我知道:他們找到飛船了,外邊來人了!
點撥: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國,喜不自禁,懸在心上的大石頭終于落地。寫出作者回到地面踏實而又激動的心情。
活動五: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1、通過學習課文,你明白楊利偉為什么被稱為“航天英雄”嗎?
點撥:楊利偉是__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的首飛航天員,圓滿完成了__的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在充滿不可預料的各種危險和意外情況之下,楊利偉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具有不怕犧牲、敢于犧牲的無畏__和拼搏勇氣,所以被稱為“航天英雄”。
2、是否只有為國捐軀者才能成為英雄?
點撥:不是的。楊利偉在__的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中,遇到許多突發事件,危難考驗不時出現,如果沒有大無畏的__,沒有為國家民族做貢獻的意識,是不可能臨危不懼、堅持到底的。所以凡是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而不顧個人安危,并為此奉獻__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我們都應該把他們當作英雄。
3、假如楊利偉到我們學校和大家交流,你會向他提什么問題?
點撥:
楊利偉叔叔你好,請問你認為要上太空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楊利偉叔叔你好,請問你在登上太空后有什么x想?
楊利偉叔叔你好,請問你還想不想再次進入太空?
……
五、課堂__
同學們,從這x課文中,我們可以讀到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太空飛船時奇妙的身體x受。他在太空飛行14圈,看見了許多太空奇景,也遇到了很多危險,經歷了很多驚心動魄的時刻。我們可以了解到,在科學探索的漫漫長路上,人類每前進一小步,都有無數科學家、航天員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正是他們的無私奉獻,對科學的熱愛,讓我們見證了一個又一個航天奇跡。希望我們向他們學習,將來為祖國、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而建功立業。
六、布置作業
1、品讀課文,摘抄并賞析令人x動的句子。
2、課下閱讀《天地九重》整本書,班上組織一次讀書報告會。
【板書設計】
太空一日
楊利偉
起飛時的生死考驗
太空中的真實所見
飛船上的聲音探究
返回途中的驚險際遇
英雄氣概科學態度
初中教案設計語文篇5
一、目標導引
1、理清文章的脈絡,把握文章的內容。學習小說圍繞看戲這件事,記敘詳略有致,疏密相間的寫法。
2、理解本文景物描寫優美,心理描寫細膩,語言流暢自然的特點。
3、了解本文詞語使用的準確性,掌握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刻畫人物。
4、認識農家小友高尚、淳樸的優秀品質,體會文中所表現的對勞動的真摯而深厚的感情。
二、自主預習
童年對許多人來說,都是美好快樂的。在成人后回憶往事,對當時的人和事,更是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難忘的體驗。
三、誦讀積累,整體感知
(一)、范讀課文
1、畫記自己難以讀準、難以理解的字詞。
2、用圈點勾畫法標出自己最欣賞的詞、句、段。
3、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學生自由誦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本文的線索是到趙莊看戲。
看戲前(1—4段)——看戲中(5—30段)——看戲后(31一40段)。
四、合作探究,平橋“樂”事
1、“我”是在什么時令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的?
討論明確:清明掃墓完畢之后的天數,可能多,也可能少,“我”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當在春末夏初的時令,所以能夠看到“春賽”、社戲,吃到羅漢豆。
2、平橋村是怎樣一個村莊?“我”在平橋村得到了什么樣的優待?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點?
討論明確:平橋村近海臨河,“住戶不滿三十家,都種田,打魚”,是一個勞動住居的環境優美的小村莊。“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幾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們因為“我”的到來,特地“許可”自己的孩子“減少工作”,“伴我來游戲”,熱情好客,十分優待“我”這個小客人。而且他們不拘禮教,“我們”偶爾吵鬧起來,打了輩份很高、應該稱之為“太公”的小朋友,也沒有人想到這是“犯上”,民風淳樸。
3、“我”在平橋村有哪些樂事?
討論明確:“我們”每天大都掘蚯蚓,穿釣鉤,“伏在河沿上去釣蝦”,“不半天便可以釣到一大碗。這蝦照例是歸我吃的”?!罢绽保砻麽灥玫奈r總歸“我”吃,已成定例,小朋友們也都熱情好客,十分優待“我”這個小客人?!拔覀儭边€常一同去放牛。黃牛水牛都“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總不敢走近身,只好遠遠地跟著,站著”;小朋友們便不再原諒“我”會讀詩經,“全都嘲笑起來了”。這嘲笑是善意的,實際是鼓勵“我”大膽些,勇敢些?!拔摇迸屡?,還因此而被嘲笑,卻還跟著去放牛,哪怕去了也只是“遠遠地跟著,站著”,是多么愿意和這些小朋友在一起,在這放牛被嘲當中,更表現出彼此的親密?!拔摇备∨笥逊排?,也自有一種很濃的樂趣。
4、本篇題為“社戲”,重在敘寫去看戲,寫這些在平橋村的一般樂事又有什么樣的作用?
討論明確:寫這些小住平橋村的一般樂事,既多方面地表現出那段生活的樂趣,使作品內容豐富,具有生活實感;更由于這里寫了釣蝦、放牛這兩件樂事,第二部分開頭的“至于我在那里的第一盼望的,卻在到趙莊去看戲”,就與之構成遞進兼有轉折的關系。釣蝦、放牛已是樂趣甚濃,“第一盼望”的“看戲”自更樂趣無窮。這樣,就為寫最大樂事——看戲作了鋪墊,吸引讀者讀下去。
(這一部分寫“我”隨母親歸省在平橋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動的環境,同時簡寫一些“趣事”,為下文詳寫“看戲”中的趣事作鋪墊。)
初中教案設計語文篇6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2.反復朗讀文章精彩描寫的段落,把握文章敘事寫景井然有序的特點,品味生動、準確傳神的語言,豐富語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朗讀發現文中的童真童趣,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理解課文運用對比的寫法,表達對兩種不同生活的熱愛留戀。
【學習重點、難點】
1.學習寫景狀物的寫作方法,品味優美的語言。
2.文章表現的主題思想,插敘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寬闊的原野,在這上面,你可以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飛所有的希望,可以撒播一生的幸福,可以蕩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顆敏銳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記憶都會深深留在心中。今天我們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了解魯迅先生童年的記憶。思考作者是怎樣把童年時自己對美麗自然景物的愛,對動人的民間傳說的愛,對繪畫的愛,對讀書學習的愛,對學識淵博的人的愛,對一切新鮮活潑的生活的愛,真切動人地表現出來。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分別找出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及中間的過渡段,劃上記號。寫出自己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總體上的感受。
從開始“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到中間“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是寫百草園的部分;從“出門向東”到文章結尾“這東西早已沒有了吧”是寫三味書屋的部分;中間“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是兩部分之間的過渡段。
(自由快樂)的百草園
(枯燥無味)的三味書屋
①用自己的話概述百草園為什么是“我的樂園”。
春夏秋季優美的景色;長媽媽講的神秘的故事;冬天捕鳥的樂趣。
②文中的過渡段起什么作用?
表現了我對百草園的戀戀不舍和依依惜別之情。
③“我”是否知道被送到書塾去的原因?從哪里可以看出?最后帶著情感讀這一段,看誰讀得好。
用疑問、猜測和無可奈何的語氣,表現了“我”告別百草園時在心里引起的震蕩、依戀和無奈的感情。
二、精讀課文重點研討
1.讀第一段。思考:
①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這句話的意思?!八坪酢迸c“確鑿”是否有矛盾?為什么?
不矛盾,似乎表示不確定,確鑿又表示十分肯定。不確定是因為“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印象已經淡薄了。之所以肯定是因為追憶兒童時的生活,又都歷歷在目。
②第二段寫景非常精彩,你認為精彩在哪方面,為什么?
這段景物描寫層次分明,從描寫的對象看,先寫植物,后寫動物,再寫植物;從描寫的范圍看,是先寫整體,再寫局部,從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視覺,又有聽覺、觸覺和味覺;描寫菜畦、桑葚,突出它們的顏色;描寫皂莢樹、木蓮的果實、何首烏的根,突出它們的形態;描寫蟬、油蛉、蟋蟀,突出它們的聲音;描寫黃蜂、叫天子,則突出它們的動作,使我們感到百草園確實是色彩斑斕、生機勃勃。
帶著感情與想象品讀這段優美的文字。
③作者描寫了百草園中的哪些景物?作者如何將這些景物聯系在一起?這個句式有什么特點?
④課文是從一個孩子的角度來描繪景物的,我們不難看出童年時代的“我”是個怎樣的孩子?由哪些地方能體現出來?
從“他”用手按住斑蝥的的脊梁,看煙霧從后竅噴出的神態到接連不斷地拔起何首烏的動作,我們可以看到童年的“我”是個貪玩、淘氣,活潑、天真、逗人喜愛、求知欲強的孩子。
⑤速讀4——6段。思考:插敘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訓,悟出一些道理,同時也給百草園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豐富了百草園作為兒童樂園的情趣。
⑥速讀7——8段。找出雪地捕鳥的描寫。劃出動詞,再品讀,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a掃開;b打掃;好奇,對草木蟲鳥的獨特享受,對自由歡樂的追求……
⑦仿照第七段“雪地捕鳥”的寫法,用不少于六個動詞寫一個游戲或一項活動(如釣魚、溜冰、騎自行車等),注意用詞準確。
2.研讀課文第二部分。
①作者寫在三味書屋上學時,折臘梅花、尋蟬蛻、捉蒼蠅喂螞蟻、畫畫等的目的是什么?
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就算是在三味書屋也不乏樂趣。對草木蟲鳥的獨特享受,對自由歡樂的追求……
②閱讀課文“三味書屋后面也有一個園……拗過去”這幾段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A.對于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有人認為在作者看來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認為也不乏情趣?你同意什么看法,試從文中找出能證明你觀點的句子,略作分析。如果你認為三味書屋也是充滿樂趣的,那請你說說三味書屋的樂趣與百草園的樂趣有什么相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呢?
不同點如:百草園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樂土,三味書屋是嚴肅凝重的學堂;百草園之樂源于自然的厚賜,三味書屋之樂源于對知識與快樂的追求;百草園生活可謂“快樂無極限”,三味書屋只能暫借片刻逍遙……
B.你認為三味書屋先生是怎樣的人?童年魯迅對先生是什么態度?
言之有理即可。如:他是一位極方正、質樸、博學、和藹、對學生嚴而不厲的先生。先生一是知識淵博,但拒絕回答“怪哉”一類的問題;二是教學認真,不斷增加教學內容,讀書很投入,但不太束縛也基本上不體罰學生。主要是敬慕先生,對他淵博的知識感到信服。同時也很愛他,因為學生雖然很調皮,很貪玩,但先生很少體罰他們。
三、品讀感悟理解主題
本文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兩部分之間是什么關系?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種說法可供參考。
A.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襯托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教育。
B.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C.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學生可討論研討,自由發言,不作統一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結束語:
魯迅先生用充滿童真童趣的語調回憶自己的童年,獲得些許溫馨,聊以慰藉自己現實的孤寂與苦悶。歌頌了自由快樂、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抒發自己對童年的喜愛眷戀的心情。童年是我們每個人永遠的記憶,冰心詩言“童年啊!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同學們,讓我們把自己童年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永遠留在記憶中。
初中教案設計語文篇7
教學目的
感悟民族的膽略和氣概,崇高的南極精神。
揣摩準確、凝練、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在活動中提高口語交際和協作能力。
教學重點:
培養課堂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生交流網上“考察”南極的收獲。交流話題“說說你所知道的南極”。
二、學習課文
(一)整體感知
1、閱讀課文,利用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并整理到筆記本上。
2、用心閱讀,概括每個小標題的內容。
3、用一句話概括全文的內容。
(二)課堂活動
女畫家在南極生活了兩個月回國了,請你以一名記者的身份去采訪她,那么你該設計那些問題?作為女畫家你又該怎樣回答呢?
(1)設計問題及答案
(2)活動過程:男同學扮演記者,女同學扮演女畫家。
(三)深入探究
1、女畫家體驗到了怎樣的南極生活?-------------艱苦
2、你能從文中找到能表現艱苦生活的具體內容嗎?
(1)學生自主閱讀,勾畫批注.
(2)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小組代表發言.
3、你讀了課文對文中所寫到的南極人,又有著怎樣的認識?
(引導學生認真探究,體會感悟南極人的精神風貌.)
(1)閱讀思考,勾畫批注.
(2)交流閱讀感悟
4、體會文章的表現手法。
問題:作者是怎樣表現這些精神的?
學生朗讀相關的句段,畫出自己喜歡或感動的句子并說出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