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數學教案反思萬能
幼兒園數學教案反思萬能篇1
活動目標:復習9以內的數字、數數,并區分6與9。
活動準備:
1、幾何圖形組合畫三幅(還有小動物)。
2、幼兒每人一份數字卡片
3、每組提供白色紙條、漿糊、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看圖編電話號碼。
(1)我們將要去春游了,我想邀請小動物一起去請大家想想辦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們?(幼兒泛講)
師:你們真會動腦筋,想了很多辦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最好呢?
(2)打電話要查電話號碼,我們來查一查動物家的電話。
教師分別出示圖形卡。(小猴、小熊、小兔)
師:這是小猴家的電話。讓幼兒觀察發現小猴家只有圖形,沒有號碼。
(3)引導幼兒看圖數數編號碼。(三家全部觀察后,人人翻譯號碼)
(人手一份操作用具。可以用數字貼號碼,也可用筆寫號碼)
請各組派代表在黑板上貼數字
集體念號碼583469583496582734
驗證號碼的正確性,老師撥打電話。
二、感知數字的豐富變化。
(1)思考:這些號碼都有6個數字,為什么電話號碼是不一樣的?
(2)觀察:在三個電話號碼中有哪些是不一樣的?
(小猴家的號碼是有9、6,小熊家是6、9;小兔家沒有這兩個數子,有的是2、7)相同的是什么?
(三個號碼都是六位數,前兩位數都有5、8);(3)區分6和9
問:老師也常把6和9搞錯,請你們幫助我記住它。
(讓幼兒說出6的圓圈在下面,9的圓圈在上面。)
根據幼兒的講述出示數字23456789
三、交流所收集的電話號碼
增強幼兒有關電話方面的知識
(1)請幼兒大聲地讀自己帶來的電話號碼。
了解電話號碼是多位數的。
(2)你們知道的電話是幾位數的?(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講述)
(上海地區的家庭電話是8位數的,手機是11位數的;常用的較特殊的電話是3位數的。)
四、給小動物編電話號碼
(1)有許多小動物家還沒有電話,我們用數字來幫它們編個電話號碼吧。
提示:可以用貼數字的方法,也可以用筆寫。
有意識地請幾個孩子上來念所編的號碼。
(2)教師巡視后提出新的要求。提示幼兒是否每個數字都用了,數一
你編的電話是幾位數的。
5延伸活動:把小朋友編的電話號碼做成電話簿。
幼兒園數學教案反思萬能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感知許多物體(圖形)可以分成二等分、四等分,感知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2、探索圖形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常見的各種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剪刀、與教學相關的PPT、魔術袋一個。
【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利用故事引入、隨故事內容出示PPT。
講完故事設計問題:羊村長和喜羊羊分蛋糕,兩個人一樣多,怎么分?
2、指名讓4-5名幼兒進行操作,并把操作結果展示在黑板上。
3、請全體幼兒參與進行二等分。
(1)教師出示“魔術袋”,引起幼兒興趣。每組選一個代表到口袋里摸圖形,摸到什么圖形,那組就對什么圖形進行二等分。
(2)幼兒嘗試進行二等分。
(3)每組選代表說說怎么分?如何驗證?
4、比較、理解二等分的意義。
選出上述幼兒二等分的作品為范例,引導幼兒比較理解二等分的意義。
教師小結:我們把一個物體分成一樣大小的兩部分就叫二等分。
5、在二等分的基礎上進行四等分。
(1)PPT上出現美羊羊和懶洋洋,請幼兒思考:這時有四個人,應該怎樣分蛋糕?
(2)提問:什么叫四等分?
(3)小組討論:怎么在原來二等分的基礎上進行四等分?每組至少討論兩種方法?
(4)幼兒在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四等分操作。
(5)幼兒展示自己的操作結果。
(6)提問:你是怎樣進行四等分的?請幼兒在圖形上畫一畫。
6、活動延伸:
出示不規則橡皮泥,這個可以進行二等分、四等分嗎?
幼兒園數學教案反思萬能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正確感知比5少的數量,理解5以內數的實際意義。
2、引導幼兒積極的與材料互動,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
3、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學具:空塑料瓶若干、花生若干、1-6不同數量的食物紙條一份、1-6數字人手一份。1-5的水果卡片若干。
教具:1-5的數字卡、5只小白兔的動物瓶、1-5的動物圖片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老師出示字卡、動物卡和幼兒進行問答游戲。師:嘿嘿,我的火車幾點開?(隨機出示5以內的數字卡)。幼:嘿嘿,我的火車x點開。師:嘿嘿,來了幾位小客人?(隨機出示5以內的動物卡)。幼:嘿嘿,來了x位小客人。以次來引起幼兒對數字的興趣。
2、師:火車開到了動物瓶城。(出示動物瓶)看到漂亮的動物瓶,我們一起來數一數一共有幾只小白兔?5只小白兔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幼兒答數,教師操作)。
小結:5只小白兔可以用數字5來表示。
3、請小朋友一起來制作動物瓶,要求是制作比5只小動物少的動物瓶。幼兒操作后講述動物瓶上有幾只小動物。
小結:比5只小動物少的有4只、3只、2只、1只。
4、現在請小朋友為自己的動物瓶粘貼上門牌號,要求門牌號的數字是與動物瓶上的小動物一樣多。幼兒操作好講述門牌號是幾,為什么?
小結:比5少的數有4、3、2、1。
5、小朋友們制作的動物瓶太漂亮了,有一些花生寶寶也想住進去,現在請小朋友送花生寶寶進家,要求數量是與動物瓶上的動物一樣多。
6、小朋友老師還要請你們幫個忙,這里有一些不同數量的水果,請大家分別放在等于5和比5少的家里。幼兒操作,教師講評。6、游戲:開火車請幼兒拿比5少的數字做車票排隊上車。(請幼兒說說車票上的數字是幾,為什么可以上車?)
幼兒園數學教案反思萬能篇4
一、活動目標
1、認識10以內相鄰數。
2、感知一個數與前后兩個相鄰數之間的關系。
二、活動準備
1、紙制小豬卡片5個、小貓卡片6個、小猴卡片7個,1-10的長條點卡
2、數字卡1-10,每人一份
三、活動過程
1、認識6的相鄰數
(1)教師將三種動物卡片散貼在黑板上。
提問:黑板上三種動物卡片有什么不同?
(2)誰能把一樣動物卡片放在一起,并且把它們排隊。
(3)每種動物卡片的數目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請小朋友在每種動物下面用數字卡表示它們得數目。
(4)動物卡片是怎么樣排隊的?6個小貓卡片的前面是幾個小豬卡片?6個小貓卡片的后面是幾個小猴卡片?
(5)為什么5個小豬卡片排在6個小貓卡片的前面?6個小貓卡片排在7個小猴卡片后面?
(6)6的前面是幾?6的后面是幾?6比5怎樣?6比7怎樣?
2、感知相鄰數之間的關系
(1)教師出示1-10的長條點卡,引導幼兒觀察,并匹配數字卡。
(2)教師指著8的長條點卡,提問:圖上幾個圓點?
3、請找出比它少1的小朋友和比它多1的大朋友。
(1)1個數字有幾個朋友?是兩個什么樣的朋友?
(2)數字9有朋友嗎?它的朋友是誰?
4、游戲:找朋友
(1)老師報一個數,就請你在自己的卡片中找,把這個數的兩個朋友舉起來。
(2)該游戲重復多次后,可請幼兒兩人一組,一人報數,一人舉數卡,然后交換玩。
(3)提問:
a.每種動物卡片的數目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b.6個小貓卡片的前面是幾個小豬卡片?6個小貓卡片的后面是幾個小猴卡片?
c.6的前面是幾?6的后面是幾?
5、數字9有朋友嗎?它的朋友是誰?
幼兒園數學教案反思萬能篇5
一、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運用多種感官感知8以內的數,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2、培養幼兒對計算活動的興趣。
二、重點及難點:
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數量;通過觸摸感知數量。
三、活動準備:
屏風一個,紙箱制操作人手一個,上有魔法書(紅、黃、綠、黑)4本及圓點卡片(2-8)一套,內藏一串珠子(4顆)、錄音機、磁帶。
四、活動過程:
(一)、語言引導、激發興趣表情娃娃和我們一起玩游戲,動動腦筋把它們找出來。
(二)、感官練習、感知數量
1、運用視覺感知數量。
(1)、打開紅色魔法書:6只蘋果,找出6號房間的娃娃:鬼臉娃娃。
(2)、打開綠燈魔法書:8條魚,找出8號房間的娃娃:驚訝娃娃。說明:注意幼兒點數習慣的培養,鞏固幼兒手口一致點數的能力。
2、運用聽覺感知數量。
打開黃色魔法書,請小耳朵幫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聲,舉起5點卡片,找出5號房間的娃娃:開心娃娃。
(2)7下鼓聲,舉起7點卡片,找出7號房間的娃娃:生氣娃娃。說明:聽、默數對大部分幼兒來說尚有困難,老師予以適當指導并提醒幼兒數在心里。
3、運用觸摸覺感知數量。
打開黑色魔法書,請小手幫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內的珠子數(4顆),舉起4點卡片,找出4號房間的娃娃:傷心娃娃。
說明:通過觸摸感知數量是幼兒從來未嘗試過的形式,教師可提醒幼兒摸一顆、數一顆,使幼兒能獲得成功體驗并了解方法。
4、請寶寶們學做各種表情,隨著音樂歡快起舞。
活動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采用變魔術的形式,能讓幼兒在神奇、魔幻的快樂體驗中,積極參與到游戲之中,首先讓幼兒打開魔法之書,誰也不知道魔法之書里藏著什么,當出現物體時,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有了足夠的動力去開展剩下的游戲,本次活動重點是在游戲中運用多種感官感知7以內的數,理解數的實際意義,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點一點等多種形式,能達到更好地學習效果。
幼兒園數學教案反思萬能篇6
活動目標
1、在說說看看找找中,認識橢圓形,并感知其基本特征。
2、感受春天萬物變化的喜悅。
活動準備
1、春天背景墻、春姑娘圖片、圖形蝴蝶、電話亭、腳印貼紙。
2、音樂《春天在哪里》。
活動過程
一、春天的秘密(價值:關注周圍環境的變化,感受春天萬物變化的喜悅)。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位客人,瞧!(出示春姑娘的圖片)她是誰呀?
春天到了,春姑娘回來了,開了一個春天電話亭。每天通過打電話把春天的秘密告訴身邊的人。歡迎你來打電話,把更多春天秘密告訴身邊的人。(幼兒自由模仿打電話)
教師:春天真是個美麗的季節。
二、蝴蝶的秘密(價值:通過觀察、比較,感知橢圓形的特征。)
1、師:春姑娘說呀:你們的眼睛可真亮,謝謝你們打電話講了這么多春天的秘密。我今天來還帶來了一位朋友,請你猜猜她是誰。
謎語:頭上兩根須,身穿花衣裳,飛舞花從中,快樂又逍遙。
2、師:(模仿蝴蝶)我有個問題要考考你們。你們認識我身上的哪些圖形呢?(幼兒自由交流)
師:那你知道我的身體是什么圖形嗎?和圓形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幼兒將兩個圖形重疊在一起進行比較,證實橢圓形比圓形長。)
3、教師:原來蝴蝶的身體是橢圓形的。橢圓形和圓形比起來,它的身體長一點,扁一點,我們把長長的圓,扁扁的圓就叫橢圓形。
三、游戲——印腳印(價值:鞏固對橢圓形的認識)
1、師:請你在春姑娘朋友的身上找一找,哪里有橢圓形,留下你的小腳印。
2、音樂,幼兒在主題墻上操作,和客人老師互動,告訴客人老師,你找到了春姑娘朋友的哪里有橢圓形。
活動延伸:結合資料庫,讓孩子尋找生活中更多的橢圓形物體,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活動反思
1、活動應體現情景性。采用打電話的游戲方式,鼓勵幼兒回憶外觀的經歷,大膽表達自己發現的春天的秘密;猜猜春姑娘的朋友及找找朋友身上的橢圓形,都讓幼兒在完整的情景中展開活動,讓幼兒感受到春天萬物生長的喜悅。
2、活動應體現互動性。打電話是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比比橢圓和圓的異同,是和材料的互動;找找橢圓的朋友,是和教室環境的互動。互動性學習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學習主動性。
幼兒園數學教案反思萬能篇7
生成背景:
在上一節《圓形貼貼》的課時,我看到了小朋友對圓形非常的好奇,所以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三角形正方形,看看小朋友能把那些圖形拼貼成什么。
活動名稱:圖形貼貼
教案目標:
1、通過老師的指導,讓幼兒認識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2、引導幼兒將圖形拼貼起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教案準備:大大小小,色彩各異的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活動重點:讓幼兒認識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教案過程:
1、先將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樣子拿出,讓幼兒認識。
2、讓幼兒說說我們身邊有什么是這些圖形的(旗、太陽等等)。
3、老師將自己貼好的樣張給孩子們看,讓他們看看當中貼了些什么圖形(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4、將圖形、鉛畫紙、膠水發下去,和小朋友說:可以貼成和老師一樣的,也可以自己想象。老師在一旁指導怎么涂膠水。
5、小朋友涂完后,先讓孩子將東西收起,然后叫小朋友把自己貼的圖案拿上來,讓小朋友說說自己貼了什么,有什么意義。
6、讓幼兒發揮想象,說說自己的作品。
活動反饋:
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認識了正方形、圓形、三角形,還讓幼兒知道了,在我們的身邊就有很多這種圖形,讓孩子樂于去發現。還讓幼兒知道了,原來這種圖形也可以黏貼成很多好看的東西。
幼兒園數學教案反思萬能篇8
活動目標:
1、幼兒不受顏色、大小的影響進行分類活動。
2、鞏固點數的方法,并能說出總數。
3、幼兒樂于動手操作,喜歡與同伴一起參與游戲活動。
4、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5、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區分紅綠兩色的學習經驗。
2、教師準備
①背景蘋果樹6顆,紅、綠兩色的大小不一樣的蘋果若干。
②幼兒操作果盤,蘋果的筐子三個。
3、音樂
活動過程:
一、白版課件引入,幫老爺爺摘蘋果。出示老爺爺,小朋友們幫助他摘蘋果
二、教師出示6顆蘋果樹背景圖,鞏固點數方法,并說出總數。
師:小朋友我們來到了老爺爺的蘋果園樂,快來數一數,一共有幾棵蘋果樹?幼:6棵。
師:蘋果是什么顏色的?幼:紅色,綠色。
師:我們用小手指指看紅色的蘋果在哪,綠色的蘋果在哪,請小朋友指指看。幼:幼兒自由點指紅色蘋果,綠色蘋果。
師:這些蘋果都一樣大嗎?幼:不一樣大。
師:我們再找找看,大蘋果在哪里用小手指指看,小蘋果又藏在哪里?
三、請幼兒幫助老爺爺摘蘋果
1、老爺爺請我們小朋友幫小妹妹摘蘋果,摘什么蘋果呢?摘一個紅蘋果,一個綠蘋果,提問幼兒要摘幾個蘋果?幼:一個紅蘋果,一個綠蘋果。師:這是小妹妹的果盤,請小朋友把摘下來的蘋果放在果盤里,開始摘。
2、老爺爺讓小朋友給小弟弟來摘蘋果,這次摘得和剛才的不一樣,要摘什么蘋果,一個大蘋果,兩個小蘋果,請小朋友們重復老師的話,聽好要再去摘蘋果,
3、小弟弟,小妹妹收到你們給他摘的蘋果非常開心,弟弟妹妹都很喜歡吃蘋果,小朋友們喜歡嗎?吃蘋果有什么好處?幼:吃蘋果有營養,吃蘋果潔齒,吃蘋果有助于消化,讓幼兒共同了解吃蘋果的好處。
4、師;請小朋友為自己來摘蘋果,摘一個紅色的大蘋果,一個綠色的大蘋果和一個紅色的小蘋果。教師出示三個籃子,籃子有什么不一樣的呢?你們發現了沒有?幼:籃子的顏色不一樣,大小不一樣老一會請小朋友把大大的紅蘋果放在大大的紅籃子里,大大的綠蘋果放在大大的綠籃子里,小小的紅蘋果放在小小的紅籃子里。幼兒進行操作,老師進行隨機指導,鼓勵。
四、活動自然結束。小朋友們今天真棒,我們幫老爺爺摘了這么多蘋果,老爺爺非常感謝你們。快聽,老爺爺和我們說什么?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數學教育是幼兒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課程觀和知識觀也告訴我們:"幼兒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建構和發現知識,不是知識的旁觀者,而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和創造者,而且幼兒的這種角色不是教師仁慈地賜予的,而是他們作為學習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兒數學教育領域中,讓幼兒真正做到"學會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解決身邊生動的實際問題,而不是把他們作為一種知識儲備或是教條。"需要我們從觀念到行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兒園的數學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讓我們共同努力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