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拓展教案語文
小學六年級拓展教案語文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另外再認識4個生字,理解文中的詞語。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朗讀體會一些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人物的語言感悟課文所蘊涵的深刻哲理。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對天游峰的掃路人的贊美之情。
教學準備:
有關天游峰的圖片材料、課文的朗讀錄音等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仔細聽老師說一句話,“沒攀登過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過武夷山”。你聽懂了什么意思?(板書:天游峰)看天游峰景色的圖片,再說說看后的感受,或想到了什么詩句。
2、相信我們讀了課文后,一定會對天游峰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還要跟作者一起去認識一位可敬的老人——天游峰的掃路人,(板書完課題),他一定也會給你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3、齊讀課題再質疑:你們想知道有關老人的哪些情況?讀了課題,你們有問題要提出來嗎?(學生自由提問)
二、初讀課文
1、帶著問題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生字詞的音,讀通句子。
2、自己喜歡哪一段就多讀幾遍,準備讀給同學聽。
3、交流指讀喜歡的段落,說說自己的理由,讓同學評議讀書情況,結合糾錯。
三、再讀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聯系上下文想想詞語的意思,圈劃文中的好句子,找出讀不懂的句子或有疑問的句子準備質疑。對自己理解的句子可以在旁邊寫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準備交流。
2、小組討論一下各自的問題,看看能否解決別人的問題,對小組討論后解決不了的問題準備質疑。
3、交流:可以讀好句子,說理由;也可以質疑提問或解答別人的問題,還可以談自己的理解,老師結合評議交流情況,解決一些淺顯的問題,鼓勵并表揚會提問、肯動腦的學生。
四、作業
1、讓學生認準生字的字形,找找易錯的字,提醒一下班里的同學。
2、學生描紅臨寫生字。
3、抄寫本課的生詞及好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天游峰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老人又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學生說說印象中的天游峰,談談對老人的印象。
二、讀講課文
1、默讀課文,從文中找出能反映天游峰特點和老人特點的句子來讀讀,讀出你的感受來。
2、交流讀句,說說從中感受到了什么。結合進行評議,指導讀書并練習讀好下列段落。(第二自然段、第七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中“我徇聲迎了上去…………每天負責打掃登天游峰的石階。”第六自然段、第八自然段、第十自然段)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高、陡、險、美、樂觀、開朗、豁達、愛工作、勤鍛煉……)
3、老師有一個問題,你們能幫我解答嗎?老人掃天游峰到底累不累?(分成兩組:一組認為累,一組認為不累)
4、學生再讀課文,分別從課文中找出認為累或不累的理由來。
5、交流讀句,說出理由,讓人聽出累或不累。
6、評價學生讀書情況,鼓勵學生讀書要邊讀邊想,要讀出自己的理解來。
三、作業
1、摘抄描寫老人外貌的句子和描寫天游峰特點的句子。
2、熟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讀了課文,你想對天游峰的掃路人說什么話?(學生自由發言)
二、讀講課文
1、作者最后對老人說了這樣一句話,(引讀作者的一句話)作者是不是在跟他開玩笑?
2、討論并說出“是”或“不是”的理由。再讀作者的話,體會作者對老人的祝福。
3、你認為老人能不能活到一百歲?為什么?再讀老人的話,體會老人的樂觀和自信。
4、學到這里,你對老人產生了什么樣的感情?你還想對老人說些什么?
5、質疑:現在你還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嗎?(學生討論解決)
三、賞讀課文
1、學生自由練讀課文,挑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多讀讀。
2、小組讀書,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組內的同學聽。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作業
1、用一句話寫出自己學了課文后的感受。
2、課外讀讀《守林人》。
板書設計:
天 游 峰 的 掃 路 人
(高、陡、險、美)(樂觀、開朗、
豁達、自信、愛工作、勤鍛煉)
累 不累
小學六年級拓展教案語文篇2
《習作1變形記》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從而發展學生在想象中激發自己的創新思維。
2.能夠語言較通順、內容較具體地進行習作。通過想象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想象自己變成其他東西以后會看到些什么,確定選擇哪些比較有意義的事情來寫。
教學難點
把想寫的事情寫具體。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以《草蟲的村落》為例,明確寫作目標。
2.學生交流合作,確定題目寫作文。
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激發想象
1.談話:《草蟲的村落》一課作者的目光隨著爬行的小蟲,去草蟲的村落作了一次奇異的游歷,表達了作者對昆蟲的喜愛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2.學生交流:課文為我們描繪出了什么樣的昆蟲世界?
(草莖組成了粗大的森林,小蟲成了游俠,隨著草蟲與同伴的一路招呼,“我”來到了草蟲的村落。在草蟲的村落里,“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蟲村民;看到了“街道”“小巷”;看到了像南國少女般的花色斑斕的小圓蟲;看到了像龐然大物似的來訪者──蜥蜴;看到了甲蟲音樂家的演奏會;看到了“村民們”行色匆匆的生活……)
二、重溫課文,學習表達
1.《草蟲的村落》在表達上有什么特色呢?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后推薦一名同學匯報。
2.學生匯報,教師隨機點撥指導:
作者充分發揮豐富的想象,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將一個草蟲世界生動地展現在大家面前。
(1)豐富的想象。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叢中爬行的小蟲,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俠”;看到花色斑斕的小圓蟲,把它們想象成“南國的少女”;看到振動翅膀的甲蟲,把它們想象成“音樂家”;看到推著食物行走的甲蟲,把它們想象成從遠方歸來的“勞動者”……豐富的想象,賦予小甲蟲以勇敢、勤勞和智慧的特質,從而使一只只美麗的小甲蟲深深地印在讀者的心中。
(2)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村落,原本是人聚居的地方,而課文中,作者賦予草蟲人的生活形態。草蟲的村落,其實無非就是草蟲居住的洞穴,但在作者的眼里,它和人類的生活天地沒有兩樣。那里有街道,有小巷,還有形形色色的人們,它們不僅有著豐富的情感世界,更有著高雅的藝術追求,它們不但會享受生活,還會創造生活。)
三、先想后說,練習口語
1.同學們想一想,我們也想像《草蟲的村落》的作者一樣,去用另一種眼光去看周圍的事物?你想把自己變成什么呢?為什么?
(指導學生可以大膽想象,既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大的東西,也可以想象成小的東西。學生可以相互說一說,自己想變成什么,為什么。)
2.說一說變成以后,你會在哪里?你會怎樣生活?你觀察到了哪些有意義的事物?它們怎樣生活?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
四、自定題目,獨立作文
1.可以從課本上的題目中自己選擇一個,也可以自擬題目。
2.學生作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交流習作,請同學提意見。
2.根據同學的意見,修改作文,完成作品。
教學過程:
一、完成習作,自我評價。
1.出示自評標準,自評等級。
(1)自評(一顆星)
語句通順,能把故事寫清楚,寫明白,敢于大膽想象。
(2)自評(兩顆星)
語句通順、生動;能把故事寫清楚,寫明白,還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想象豐富。
2.師補充要求:同學們,自由大聲地朗讀自己的習作吧,并把自評的結果寫在題目的左邊。
3.剛才有哪些同學得到了兩顆星?誰愿意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習作?還要接受同學們的評價呢!
二、交換習作,相互評改
1.四人一組,自由組合,相互交換習作、評改。
2.教師提出修改的要求:
(1)敘述是否具體生動,合情合理。
(2)圈出錯別字,勾畫出好詞好句。
(3)參照自評成績,綜合小組成員意見,給出建議成績。并將評價成績寫在題目的右邊。評出組內有特色的文章或段落。
3.小組按要求評改習作。如果你們小組有什么拿不準的地方,老師可以幫幫你們。剛才每個小組都拿到了這張“今日之星”的獎項單。其中,希望星獎給本組習作的同學,沖刺星獎給本組習作進步的同學,神筆星獎給書寫最棒的同學,聰明星獎給講評時聽得最認真的同學。
4.四人小組互評互議,教師巡視,并參加一個四人小組的評改。
5.教師組織反饋四人學習小組的評改情況:剛才有哪些同學得到了聰明星?看來你們是最會聽的孩子。那神筆星呢?一定是書寫最棒的同學。我們的沖刺星呢?你們的進步,要再接再厲哦!還有希望星呢,未來的小作家。
6.四人小組匯報評改情況:請2—3小組到前面來。(師相機引導學生評價并修改。)
三、及時鼓勵,完善習作
1.學生修改完善自己的習作:聽了小組成員的意見和剛才同學間的匯報,想不想再修改一下自己的習作?好,那就讓我們現在行動,在原文上改吧。
2.自主習作交流會:修改之后,可以去給你的好朋友或現場的老師讀讀你修改過后的習作,講講你變成另外的東西以后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聽聽他們有什么感受和好的建議吧!
小結語:今天,我們用手中的這支筆,給想象插上了翅膀了,開心嗎?好,這節課就上到這兒。回家將自己的作文讀給家長聽,還可根據他們的建議修改。
小學六年級拓展教案語文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傾聽的重要性;
2、讓學生從小養成傾聽的習慣,學會傾聽,懂得傾聽;
3、對學生進行傾聽訓練,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教學重點:
從實踐中鍛煉傾聽能力。
教學難點:
鍛煉傾聽能力,提高傾聽素養。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請大家聽故事,聽完后說說你的感受?
教師出示故事,學生傾聽并發言。
師:故事里的小朋友不但自己不能學到知識,還影響了老師和同學,是對老師、同學的不尊重,是沒有素養的表現,長久下去會形成不好的行為習慣,不利于自己的成長。所以我們要學會傾聽,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
板書課題:學會傾聽
二、合作交流:懂得怎樣傾聽
1、師:認真地“聽”別人說話,似乎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并非每個人都能做得到,那么怎樣才能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呢?請小朋友們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交流,看哪組想得最周全,隨時作好筆記。
2、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小組代表發言。
3、教師歸納為傾聽的方法,即“四心”
誠心:抱著謙虛態度聽;
專心:仔細地聽,不要三心二意,上課時聽到重要的地方可作筆記;
耐心:不要輕易打斷別人的話;
應心:給予適當的回應,鼓勵對方說下去。
師:通過剛才的討論,我想大家一定都掌握了傾聽的技巧,接下來老師要來考考大家。
三、活動:踐行傾聽之道
1、活動一:玲玲在傾聽時犯了哪些錯誤?
教師出示材料:
時間:早上 地點:上學的路上 人物:玲玲和媽媽
“玲玲,小孩子要講禮貌,不能罵人,要尊敬老師,團結小朋友……”
“媽,我知道了!還用你來講!”玲玲打斷了媽媽的話。
“你上課要認真聽老師講課……”
“媽,我知道了!知道了!你還要講!
”玲玲極不耐煩地說道。
“玲玲,你怎么能這樣跟媽媽說話呀?”
“我不說了!”于是,一溜煙地跑了,只剩下媽媽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那。
學生討論、交流玲玲在傾聽時犯了哪些錯誤,并發言。
師:和長輩交談要有禮貌,要虛心接受長輩的意見和建議,自己才能更快的成長。
2、活動二:播放各種聲音,測測學生傾聽能力。
師: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放松心情,聽老師播放一些聲音,看看誰的傾聽能力,聽的時候可適當作好記錄。 學生認真傾聽,發言。
師:同學們的傾聽能力可真強,說出了這么多,可見同學生們都在用心地傾聽。
四、自我剖析環節
師:請大家回想一下,近段時間,面對父母的嘮叨,你傾聽了嗎?面對老師的教誨,你傾聽了嗎?面對同學的苦惱,你傾聽了嗎?把你做得好的地方及不足之處寫下來。 生活動,交流。
五、總結提高
師:的確,傾聽自然,傾聽生活,傾聽他人,你將會有一種美好的享受,一份意外的收獲。傾聽父母的嘮叨,愛意滿滿;傾聽老師的教誨,知識多多;傾聽同學的苦惱,友情濃濃……同學們,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吧!
小學六年級拓展教案語文篇4
教學目標:
知識: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犀、黛、沼”等字、正確書寫10個生字。
能力:引導學生品味文章對大自然之美的細致描繪。在反復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描寫方法。
情感: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和對大自然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使學生的審美情感得到陶冶。
教學重難點:
1.品味文章細膩的語言,想象文章所描繪的美麗景象。
2.學習作者對景物細致觀察與生動描寫的方法。
教具準備:
自然美景圖片。
教學方法:
朗讀法。學生自主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尋美興趣
學生展示搜集的自然美景的圖片。
師:今天,讓我們隨著作家宗白華去體會不同時期他對大自然的種種感受。
二、初讀課文,初建對大自然美景的印象
1.讓學生讀通順、讀流利,并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2.有些比較長的句子,要多讀一讀,斷句要合理,教師適當指導。
3.想一想:作者不同時期描寫的自然美景在你腦海里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三、深入精讀,尋訪作者筆下云、風、山、湖之美
1.在作者小時候、少年時、青年時究竟以什么自然風景吸引了作者?你從中哪些詞或哪些句子體會到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讀一讀,品一品。
2.找出相關語句后,即可引導學生練習上下文,邊讀邊談邊想。
(1)先請學生讀,緊扣關鍵詞語,然后談感受。
(2)在把感受帶到課文深入地朗讀,讀出贊美之情。
四、再讀全文,頌大自然之美
1.帶著賞美景、品美文的感受朗讀全文。
2.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對作者對這些美景所引發的感受和怎樣的想象。
五、積累內化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文章自己喜歡的一個自然段。
2.在筆記本上摘錄文章中最能吸引你想象的句子。
六、遷移練習
1.識字寫字。
2.讀句子,體會引號的作用(小黑板出示)。
3.在括號里填寫恰當的詞句,體會這些詞語運用的妙處。
我喜歡一個人坐在水邊石頭上看天上白云的變幻,心里浮動著幼稚的()。天上的流云,一會變成(),一會變成()。
有一天我根據云的各種境界,分出()云、()云、()云()云,等等,真想做一個“云譜”﹗
七、實踐活動
1.課文文字優美,配上合適的音樂嘗試配樂朗誦。
2.課外再搜集一些描寫自然美景的優美句段。
小學六年級拓展教案語文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景色,在讀中體會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的情感。
3、培養對文學作品初步的欣賞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個性化的感悟、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
教學難點:
從閱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那份情感。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直奔主題
同學們,“雨”你們都不陌生吧,有誰見過山雨嗎?
二、播放課件,感受雨景
今天,老師將帶你們去欣賞山林中的雨景,請大家跟著作者趙麗宏一起走進山林,去感受山雨的美麗。
趙麗宏眼中的山雨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么美的雨景,作者是怎樣用語言文字描述的呢?請大家打開書101頁,自由讀一遍課文,讀不通的地方多讀一讀。
四、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請再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山雨的?(雨前、雨中、雨后)
哪些段落是寫雨前的,請讀一讀。
哪些段落是寫雨中的,請說一說。
哪些段落是寫雨后的,請讀一讀。
五、默讀課文,分清主次
請快速默讀課文,想想哪是課文的主要部分,哪些是次要內容。
作者是怎樣突出文章的主要內容的,重點寫了山雨的什么特點?誰能概括地說一說。
那么,你最欣賞課文的哪一部分呢?
六、精讀課文,認真品味
請細讀課文,在書上畫一畫、寫一寫,作上批注,然后在小組里與同學交流、互相學習。
七、匯報交流,教師點撥
一邊交流,一邊賞讀。
八、小組賽讀,領悟語感
請選擇你喜歡的段落,在小組里賽讀,優勝者將上臺配樂朗誦。
九、配樂朗誦,深化情感
十、集體朗誦,贊美山雨
十一、總結
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只在你用心觀察,你也能發現美、創作美。今后,請你也留心下雨時的情景,寫一寫雨吧!
小學六年級拓展教案語文篇6
課文說明:
本文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發表在《文匯報》上的一篇散文。文中講述了“我”養花的情形,從中感受到養花既須勞動,有長知識,能給人們帶來樂趣,抒發了“我”愛花、愛養花,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會養花既須勞動,又長知識,能給人們帶來樂趣,激發他們熱愛生活的情趣。
2.學習課文安排材料的方法,把作文寫得有條理。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并用“不是……就是……”,“要是……就……”造句。
4.熟讀課文,概括中心思想,背誦第四至第七自然段。
二、教學時間:三課時
三、教學重點、難點:
訓練重點是學習課文安排材料的方法。課文層次清楚,句和句,段和段之間連接緊密,過度自然,邏輯性很強,著重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有條理地談養花的樂趣的,逐段閱讀,在理解的基礎上概括每段的意思。有幾處議論明理的句子學生理解稍困難些,其余的內容都比較易讀易懂。應強化學生自讀體味。
四、教學過程:
指名分節讀課文,找出中心句。
思考:找出能概括本文中心的句子。這中心句是從哪幾方面來說養花的樂趣的?
明確:中心句是課文最后一節: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有喜有憂,有笑有淚”,講的是對花的關心,情感體驗;
“有花有果,有香有色”講的是勞動成果;“既須勞動,又長見識”講的是養花的意義。
練習背誦第七節。
1.理解課文內容
提問:課文從三個方面寫了養花的樂趣,每一方面內容各在課文中的哪一部分?
學生發言后明確:有喜有憂,有笑有淚:
第五、六自然段。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第一、二自然段。既須勞動,又長見識:
第三、四自然段。學習五、六自然段。
⑴齊讀課文
⑵思考:作者為什么“喜”和“笑”?畫出句子來讀一讀。又為什么“憂”和“淚”?
畫出句子來讀一讀。為什么把“憂”和“淚”也當作是養花的樂趣?發言后歸納:因為與別人一起分享勞動成果,從中得到樂趣。
(送牛奶的同志夸花“好香”,和朋友們一起賞花,把花分給朋友們);養花也有憂傷,(菊秧被砸死了,全家幾天沒有笑容)。從養花中體味到“憂傷”的情感,這也是一種樂趣。
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問:第五自然段可分為幾層意思?第五、六自然段是怎樣緊密連接起來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明確:第五自然段可分為三層意思。夸花賞花贈花第五、六自然段之間,側重在內容上的承接,“當然,也有傷心的時候,今年夏天就有這么一回。這一句中“當然,也有----”與下面內容銜接起來。這樣寫,文章顯得結構嚴謹。
⑷指名讀課文。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Ⅰ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有花有果,有香有色”的句子。
Ⅱ思考:哪些語句寫出作者愛養花,把養花當成一種樂趣?讀語句談感受。歸納:句子
①花開得大小好壞都不計較,只要開花,我就高興。
②在我的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滿是花草。
③我只養一些好種易活的自己會奮斗的花草。因為愛花,所以愛養花。只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養平凡的花也有樂趣。
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Ⅳ指導造句:不是……就是……讀原句:北京的氣候……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傾盆……會忽然鬧霜凍。
了解:這是一個選擇關系的復句,同時存在好幾種情況,從中選擇兩種情況。
討論,口頭造句:學生互平互議。學習三四自然段1指名讀課文,
思考:
①第三自然短與第一、二自然段是怎樣緊密連接起來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②作者是怎樣養花的?從中得到了什么樂趣?
③“如此循環……勝于吃藥”指的是什么?
④“多么有意思呀!”“這多么有意思呀!”這兩句分別是對什么來講的?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分小組討論匯報,明確:
1)第三自然段開頭用“不過”一詞承接上文,然后用“盡管花草自己會奮斗,我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滅,大半還是會死的。”一句進一步加以補充說明,這個承上啟下的轉折句,使上下文緊密的連接起來。
2)作者天天照管花草像好朋友似的關切(好朋友——關切)它們;澆澆這顆,搬搬那盆;天氣突變時搶救花草。養花能增長知識,從獲取知識中得到樂趣;養花要付出辛勤的勞動,從勞動中獲得樂趣。
3)作者有腿病,不利于行和久座,于是寫一會兒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澆澆這顆,搬搬那盆,然后再寫一會兒,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環,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得到適當的調節,勝于吃藥。
4)“多么有意思呀!”是指“摸著門道,花草養活了,而且三年五載老活著。”“這多么有意思呀!”是指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有益身心,天氣突變,搶救花草,付出辛勤的勞動。這兩句話表達了作者愛花的思想感情。
2.齊讀課問后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指導造句:要是……就……讀原句:要是趕上狂風暴雨或天氣突變,就得全家動員搶救花草,十分緊張。
了解:這是一個假設關系的復句。假設遇到這種情況就會產生那種結果。學生討論,口頭造句評議。
4.練習背誦第四自然段。學習課文安排材料的方法。
(1)第七自然段與第二至六自然段有什么關系?與第一自然段有什么關系?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2)明確:第七自然段與第二至六自然段是分總關系。與第一自然段前后照應。在全文中起了總結、點名中心的作用。全文層次清楚,句與句段與段之間邏輯性強。過渡自然而巧妙,語言間潔、準確。開頭講“把養花當成一種樂趣。”接著從不同方面講述養花的樂趣,最后概括起來總述,點名中心。全文條例十分清楚。
(3)總結全文課文是怎樣有條理地講述“我”養花的樂趣的?
①總起,養花的目的。當作一種樂趣。
②養什么花。好種易活的花。
③養花要摸門道。增長知識。
④養花要付出辛苦。有益身心。
⑤養花使人喜悅。夸、賞、贈。
⑥養花使人傷心。幾天沒有笑容。
⑦養花的樂趣。總結。有……有……既……又……
總結全文
1.讀中心句。
2.概括中心:本文抒發了作者,愛花、愛養花、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作業:
1.復習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背誦四、五、六、七自然段。
4.完成練習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