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簡單語文教案
幼兒園簡單語文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咕咚來了》。
2.理解故事,激發孩子們積極思考問題的興趣。
3.懂得遇到事情不驚慌,要問清楚、弄明白再行動。
4.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教學重點、難點
鼓勵孩子們大膽探索問題,解決問題,遇到事情要冷靜思考。
活動準備
故事《咕咚來了》光碟一張
小白兔、狐貍、猴子、獅子等動物的圖片
活動流程:
興趣導入——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就故事內容提問)——觀看故事視頻(加深故事理解)——角色表演
活動過程:
一、興趣引入
1.教師:今天老師不僅請來了園長老師們和我們一起上課,還請來了一個小客人,大家看看他是誰呀?(小白兔)
2.教師:大家看看這只小白兔它在做什么?你們知道它為什么跑呀?
3.教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故事《咕咚來了》就會明白小白兔為什么跑了。(提供給孩子們思考的機會,并將小動物圖片貼在黑板上。)
二、聽講故事《咕咚來了》
1.講完故事后,我并不是在等待幼兒的正確答案,而是鼓勵幼兒講述聽到的故事內容。當有些內容幼兒無法講出時,我及時給予了豐富的知識的機會。
2.提問:小白兔為什么跑呀?“咕咚”原來是什么聲音?
3.提問:小白兔聽到“咕咚”的聲音時,心里有什么感覺?它是怎么樣做的?
4.小白兔一路上碰見了哪些小動物?它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5.提問:長毛獅子又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呢?(在開放式提問的基礎上,老師和幼兒一起對故事進行了適時的概括、提煉和總結,使幼兒對故事內容得到了進一步的認識、理解和掌握,同時認識也得到了提高和升華。)
三、討論
1.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我們要向誰學習?為什么啊?
2.教師總結:小白兔它們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沒弄清楚,就嚇得慌慌張張的逃跑,后來在獅子的幫助下,知道咕咚原是熟透的木瓜掉入水中發出的聲音,所以他們就不害怕了。很多疑問只要我們弄清楚了,就會變得更勇敢,也能想出辦法來。
四、幼兒觀看故事視頻
1.教師播放故事《咕咚來了》的視頻,幼兒欣賞,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2.教師:今天,我們講的故事名字是什么?
3.教師:我們看完了《咕咚來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游戲,當小動物表演故事情節好不好呀?(激發幼兒想象與學習的興趣)
五、角色表演
請幼兒扮演故事里的動物,表演故事。
活動延伸:
走進膽小國
每個人都有過膽怯的經歷,在幼兒身上表現地更明顯,請幼兒說說自己膽小的經歷,怎樣克服這樣的心里障礙。
教學反思
在這次游戲活動《咕咚來了》中,幼兒們都很積極的回答問題,故事內容也講得非常生動、有趣,大部分幼兒較大膽、較完整地回答問題。本次集體活動具有明確的活動目標,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完整”、“說對”,愛說是孩子的天性,于是,欣賞完視頻之后,幼兒模仿動作而進行角色表演,在這樣過程中,孩子們可以輕松愉快地學習,又可以培養積極地動腦和動手的能力,還有表述的機會。不足之處在于教學過程中,沒有對故事做詳細的如何克服膽怯的總結。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會更努力的鉆研教學方法和技巧,爭取完善優質的教學效果。
幼兒園簡單語文教案篇2
活動目的:
1、通過看木偶表演,激發幼兒學習詩歌的興趣,能聽錄音邊朗讀邊劃指詩歌。2、認讀漢字:"吃"、"給"。能積極參與識字游戲,正確指認生字詞。活動重點:學習朗讀詩歌活動難點:能正確地指認新的字寶寶活動準備:1、人手一張"電影票"(字卡),椅子上貼有與"電影票"相對應的字卡;2、木偶臺一個,小木偶(活動目的:
1、通過看木偶表演,激發幼兒學習詩歌的興趣,能聽錄音邊朗讀邊劃指詩歌。
2、認讀漢字:"吃"、"給"。能積極參與識字游戲,正確指認生字詞。
活動重點:
學習朗讀詩歌活動難點:
能正確地指認新的字寶寶活動準備:
1、人手一張"電影票"(字卡),椅子上貼有與"電影票"相對應的字卡;2、木偶臺一個,小木偶(狗、松鼠、青蛙、小貓、小鴨、小兔),蘿卜模型一個;3、故事錄音磁帶、錄音機、《幫你早讀書》磁帶、音樂磁帶;4、詩歌范文,新字卡:"吃"、"給"。幼兒操作字卡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識字游戲《看電影》,復習幼兒所學過的字寶寶。
老師高興地對幼兒說:"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去看電影,希望每個小朋友都守紀律。進了電影院后要先找到自己的座位,每個座位上都有一個字寶寶,小朋友手中的電影票只要和座位上的字寶寶一樣就可以坐下了。"(音樂起)幼兒各自找座位入座,如個別幼兒有困難,可請其他幼兒或老師幫助。
二、基本部分1、看木偶戲《小花狗的蘿卜》。
2、引出詩歌《小兔吃了笑哈哈》老師朗誦一遍。
3、請幼兒找出詩歌中認識的字寶寶。
4、學習新的字寶寶:"吃"、"給"。
今天老師要介紹兩個新的字寶寶給你們認識,可是這兩個字寶寶很調皮,他們要和小朋友們玩捉迷藏的游戲,現在我要請兩個小朋友來把他們找出來。(學認新字)5、聽音樂傳書、翻書。老師放富有節奏、活潑的音樂,幼兒開始傳書,傳書完畢,老師指導幼兒翻書,跟隨錄音邊劃指邊朗讀。2、3遍后,幼兒聽音樂有序地收書。
三、結束部分:
識字游戲《撈魚》
教師將字卡發給每個幼兒,幼兒手拿字卡做魚游的動作。教師邊用網捕魚邊說:"一網不撈魚,二網不撈魚,三網撈條什么字的魚?"教師問被撈到的幼兒:"你拿的是什么字?"幼兒回答:"我拿的是x字。"游戲繼續進行。"好了,玩了半天字,寶寶們都累了,要休息了,我們一起送它們回家吧。"將字寶寶送入筐中。
幼兒園簡單語文教案篇3
目標:1、了解漢字的起源,知道漢字是從象形字慢慢演變過來的。2、激發學習漢字的興趣。
準備:1、電腦動畫《漢字變身》,2、漢字:日、月、天、星、山、石、田、土3、漢字和象形字配對若干
一、漢字的起源(認識天、山等字)
這是什么字?你們知道它們是怎么來得嗎?
小結:我們的漢字是從象形字變過來的。那么你們知道它們是怎么變得嗎?
二、漢字的演變(欣賞電腦動畫《漢字變身》)
(1)你看到了哪個漢字寶寶變身?
(2)它是怎么變的?
小結:古時候字沒有發明的時候,古人就把要講的事畫下來,我們現代的人把這些象圖畫一樣的文字叫象形字。
可是畫畫很麻煩,也很占地方,我們的祖先很聰明,他們就把這些象形字慢慢地簡化了,就變成了我們現在用得漢字。
世界上有一些國家,比如日本、朝鮮人用的文字就是根據我們的漢字創造的。我們中國人很了不起吧!
猜一猜:出示象形字,猜一猜是什么漢字
(鼓勵孩子猜的時候說出理由)
配對游戲:找朋友
幼兒園簡單語文教案篇4
一、設計意圖:
根據本班的年齡特點,由于幼兒是新生,從來沒有接觸過識字或讀兒歌之類的,更不要說有要求、有規律的給幼兒傳受知識。在這樣的情況下,的辦法只有通過游戲的形式來幼兒傳受知識,所以我設計了此活動,在活動中讓幼兒通過模仿、說和玩,來完成本節課的內容。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就是讓幼兒認讀“自己”和“寶寶”兩個詞語。
二、教學目標
1、欣賞第三課《好寶寶》,幼兒空中手劃字。
2、認讀“自己”和“寶寶”兩個詞語。
3、能夠聽指令做動作。
三、準備
1、錄音機、磁帶、大范例。
2、“欣賞”字條,“手指字,耳朵聽,眼睛看書不出聲。”
3、大、小字卡“自己”和“寶寶”若干。(活動貼在教室四周,注意要貼在幼兒能摸到的地方)
4、小鳥、小馬、寶寶、袋鼠頭飾。
四、過程
1、用談話形式引出課題。
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客人,小朋友知道是誰嗎?(教師帶著袋鼠頭飾出來)。
今天呀,我給小朋友帶了一份大禮物,小朋友猜猜是什么?(大范例掛圖)
2、出示大范例掛圖
啊!今天,字寶寶也來跟隨我們小朋友做朋友了,你們愿意嗎?(愿意),好,那么我們看看字寶寶對我們說了些什么好嗎?
3、教師念讀第三課《好寶寶》,幼兒欣賞,并在空中手劃字。
4、教師出示字條,播放錄音機,幼兒欣賞課文。
5、教師以袋鼠媽媽的口吻逐一出示頭飾。
(1)、教師出示小鳥頭飾時,向幼兒提問:
小鳥是怎樣飛的?(自己飛)教師就出示“自己”的字卡貼在頭的下面。并讓幼兒模仿小鳥飛的動作。
(2)、教師出示小馬的頭飾,并向幼兒提問:小馬是怎樣跑的?并模仿動作。(方法同上)
(3)教師出示寶寶的頭飾,提問:這是誰呀?(寶寶),他也是自己走的。讓幼兒模仿動作。
6、游戲:
(1)、游戲的名稱:誰在做
(2)、交代游戲要求和玩法。
教師說:“小鳥自己飛”,帶小鳥頭飾的小朋友做小鳥飛的作去摸一下“自己”這個字卡。(下面:小馬、寶寶方法一樣,只是各自模仿動作不同。)
(3)、游戲可用不同的動作重復進行,玩最后一次游戲時可把字卡收回來。
7、活動延伸
教師彈《小鳥自己飛》的音樂,幼兒模仿飛的動作離開活動室。
幼兒園簡單語文教案篇5
目標:
1、在活動中感受兒歌的內容。
2、體驗玩中學、學中玩的樂趣。
3、認識漢字“打”、“電話”、“做”。
4、鞏固閱讀常規。
教學準備:
1、《字寶寶樂園》第二冊(人手一本),錄音機,磁帶
2、所學新的漢字大字卡
3、電話玩具
教學過程:
(一)啟發性談話
1、今天老師帶你們到一個漂亮的地方去玩,這是什么地方呢?(出示字條——“字寶寶樂園”)。這里呀有許多的字寶寶朋友想和我們做游戲呢!我們先和字寶寶打個招呼吧!瞧!字寶寶來了,它和我們說什么呢?(出示字條——“小朋友好!”
發書。出示字條——“聽音樂傳書”
常規要求:幼兒隨音樂傳書時,保持雙手拿書傳給身邊的小朋友,傳過去之后隨音樂節奏拍手。
翻書時左手握住書角輕輕翻開。
2、欣賞畫面并提出問題
觀察問題:
(1)圖中有什么?
(2)兩個小娃娃在做什么?
(3)兩個小娃娃分別扮演什么角色?
收書。出示字卡:聽音樂收書。
常規要求:從后往前傳,常規同發書。
(4)聽讀:我們一起來聽聽叔叔阿姨給我讀的這首詩歌吧。(聽錄音磁帶)
常規要求:出示字條“手指字,耳朵聽,眼睛看書不出聲”。
(二)出示大范例,幼兒跟讀。
老師呀把小朋友書上的字寶寶變大了,把他們請到黑板上來了,請小朋友看黑板,跟叔叔阿姨一起讀吧,要讀的和錄音機里的叔叔阿姨一樣好聽哦!
(三)游戲
小朋友剛才聽了叔叔阿姨給我們讀的詩歌好聽嗎?現在字寶寶要和我們玩游戲了。請看黑板。
游戲一:什么字寶寶不見了?(在熟悉詩歌的基礎上,將大范例中所學到的新字蓋住,讓小朋友猜猜看,什么漢字不見了?)
游戲二:什么字寶寶變大了?(用大字卡蓋在大范例中相應的字上面)
游戲三:我的字寶寶在哪里?(教師出示字媽媽,即大字卡,幼兒找出字寶寶-----小字卡)。
(四)結束活動
寶寶還想和小朋友一起出去跳舞呢,我們出去和他們跳舞吧!(幼兒隨老師小碎步飛出活動室)。
幼兒園簡單語文教案篇6
主題來源:
在觀察中,我們發明:每個孩子來自于不同家庭,有些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導致孩子們養成了不良的飲食習慣,有的幼兒不愛吃蔬菜,有的幼兒不愛吃某一類的水果,而大家對甜蜜蜜的糖果卻情有獨鐘,因此,我們預設了主題活動“好吃的食物”,旨在利用生活中幼兒熟悉的豐富的教育資源,以糖果水果蔬菜為情景脈絡,設計了一系列活動。我們期望通過系列活動幫助幼兒了解常見食物的營養,培養幼兒均衡飲食和良好的進餐習慣。同時,隨時關注聆聽發明和追隨孩子們的學習愛好,捕捉他們在觀察品嘗分辨食物過程中發明的問題,借助這些教育契機提升幼兒關于食物的經驗,積極為幼兒創設游戲化的環境,讓孩子們充滿愛好積極主動的進入主題探究。
主題目標:
1通過熟悉食物的種類和營養,學習簡單的分類,增進孩子選擇健康食物的能力,知道有些食物好吃不能多吃。
2通過食物的品嘗和分享,幫助孩子感知不同的食物,充分體驗分享和游戲的樂趣,從而產生對食物探究的愛好。
優秀教案:
活動名稱:
豆豆的一家
活動目標:
通過品嘗活動,激發幼兒愿意吃豆制品的愿望,知道豆制品都是有營養的。
活動打算:
煮毛豆各種豆制品。
活動過程:
一講講嘗嘗,交流經驗:
1引起愛好:(教師扮演成豆媽媽)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我是豆媽媽,這兒是我的家。今天我請客,請你們到豆豆家來做客。
2歡迎你們到我家來做客,我請你們吃些什么呢?對了,就用我們豆豆家的好東西來款待你們。
3請你們嘗嘗這些是什么好東西?好吃嗎?(將盤子放在桌上)二幼兒品嘗:
1教師個別問問:(每組孩子都交流)
(1)你知道吃的是什么嗎?有些什么味道?
(2)你最喜愛吃哪一樣?
2剛才你們都吃了用豆豆做的東西,誰能告訴我,你最愛吃哪一樣,為什么?(出示毛豆豆腐干豆漿等)
3這樣東西你們以前都吃過嗎?看看它是什么顏色的,剛才吃在嘴里是什么味道?(出示素火腿)
4總結:你們剛才是的東西都是用豆豆做成的,用豆豆做成的東西叫豆制品,豆制品很有營養,吃了會讓我們長得高,身體變得壯。
三自助品嘗豆制品:
1豆媽媽還打算了許多豆制品,有豆干絲素雞油豆腐……也都很好吃的,想吃嗎?(幼兒自助品嘗)
2到豆媽媽家來做客開心嗎?歡迎你們下次再來。
主題活動反思:
[好吃的食物]主題產生后,幼兒自發地收集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材料和圖片,并能與同伴討論品嘗各種各樣的糖果水果和蔬菜。為了及時的滿足大部分幼兒交流分享的需要,激發他們更大的探究欲望,我們為幼兒創設了游戲化的環境,激勵幼兒把更多的有關信息搜集到這里。孩子們在這里分享著同伴的經驗。我們清晰地意識到,家長的人力資源也是不可缺一的一部分。我們指導家長經常帶孩子去超市,去菜場,幫助熟悉和了解糖果水果和蔬菜,請家長與幼兒共同收集收集各種食物的圖片實物來進行教學活動,不僅促進了孩子對糖果水果和蔬菜的更多了解,同時,也發展了孩子的表達能力,觀察能力,以及社會性交往能力等等,這次主題活動,讓孩子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體驗到了成功的愉悅,使思維真正“活”了起來。同時提高了幼兒查找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調整豐富了幼兒原有的認知結構,拓展了思路。
在活動中,也存在許多的不足,例如:
1教師調控活動的能力需要加強。
2幼兒之間的互動交流還欠缺。
3這些都是我們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需要努力的。
幼兒園簡單語文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欣賞理解故事內容,能復述主要故事情節,并進行表演,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表現力。
2,懂得遇事要問清楚弄明白了再行動。
3,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能根據圖來復述故事;
2,讓幼兒懂得遇事要問清楚弄明白了再行動。
活動準備
故事圖片,頭飾(小兔、狐貍、猴子、老虎、熊、獅子),錄有各種聲音的磁帶。
活動過程
1.放錄音帶。幼兒聽一聽磁帶中有什么聲音?學一學這種聲音,并說一說這種聲音是什么發出的。
小朋友們聽過“咕咚”的聲音嗎?這又是怎么回事呢?聽了故事《咕咚》就知道了。
2.教師生動、形象地講述故事,讓幼兒初步感受故事內容。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中有誰?發生了什么事?
3.出示故事圖片。教師再次講述故事,引導幼兒全面理解故事情節,學會角色對話。
①小兔住在什么地方?發生了什么事?小兔為什么拔腿就跑?
②遇到了誰?狐貍說什么?小兔怎么回答?狐貍怎么樣?
③路上它們又遇到了誰?小猴說什么?狐貍怎么回答的?猴子怎么想的?又怎么做的?
④后來又遇到了誰?它們怎么說的?大家怎么做的?
⑤最后,它們碰到了誰?說了些什么?“咕咚”到底是個什么東西?
4.幼兒完整欣賞故事,學會故事中的語句。(如:拔腿就跑、慌慌張張、一邊跑一邊喘氣、上氣不接下氣、東瞧瞧西望望。)
5.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教學反思
本節活動課由于是從以故事形式而設計的,課堂氣氛活躍,準備也比較充分,幼兒都能夠根據圖意來復述故事,能夠讓幼兒理解故事中的語句,美中不足就是缺少了讓幼兒戴頭飾、分角色表演故事,應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指導,我想這節活動課會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