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美術
幼兒園大班教案美術篇1
活動目標:
1、能大膽想象并表達自己良好的心愿。
2、學會用簡潔的線條、鮮明的色彩畫出事物的主要特征。
活動準備:
1、一張畫有樹輪廓的"心愿樹"背景圖、《新年好》音樂磁帶、錄音機。
2、幼兒作畫工具、剪刀、膠水。
活動過程:
1、組織討論:在新的一年里,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鼓勵幼兒能大膽表述自己心里的想法,如:我想得到一樣新玩具、我想唱出好聽的歌、我想得到一件新衣服……
2、和幼兒一起種"心愿樹",激發幼兒創作的欲望。
(1)出示"心愿樹",引起幼兒的興趣。
(2)提出"種樹"的要求:幼兒可以畫出自己的心愿,然后貼在"心愿樹"上。
3、動手畫,教師及時指導。(播放背景音樂《新年好》)
(1)提醒幼兒畫出事物的主要特征,能清楚表達自己的心愿。
(2)注意色彩鮮艷、豐富。
(3)畫好后沿輪廓剪下,在背面涂抹少許膠水,布置在"心愿樹"上。
4、欣賞"心愿樹"。
(1)幼兒互相介紹自己的心愿。
(2)數一數全班一共有多少個心愿。
活動反思:
1、創設愉快的氣氛,鼓勵幼兒在集體前大膽說出自己的心愿。
2、引發幼兒的同情心,懂得關心和幫助有困難的人。
幼兒園大班教案美術篇2
設計思路:
小班幼兒很喜歡吹泡泡,沒事的時候總喜歡在嘴里玩著泡泡沫,但是這是很臟的一個行為,教師說了很久都沒有效果;還有個別小朋友把周日買的吹泡泡玩具帶到了幼兒園,她們都很感興趣,還告訴我他們會追著陽光下的彩色泡泡跑來跑去,興奮的不得了。于是我就抓住了幼兒喜歡吹泡泡的這個興趣點,何不開展一節吹泡泡的活動。于是,我設計了這節美術活動——泡泡吹畫,讓幼兒在吹吹、玩玩、畫畫中體驗美術活動的無窮樂趣,以培養幼兒對色彩的感受力。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畫,體驗不同作畫方式的樂趣。
2.在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的繪畫衛生習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范例;紅、黃、綠三種顏料的洗潔精水;吸管;畫紙;墊板。
知識準備:已經會用吸管吹泡泡。
活動過程:
一、帶幼兒玩接泡泡游戲,引起幼兒興趣。
1.(幼兒圍在教師身邊)教師:前兩天我們在外面玩了吹泡泡的游戲,現在老師來吹泡泡,你們試試看用小手能不能把這美麗的泡泡接住?
(教師吹泡泡吸引幼兒注意力,幼兒主動接泡泡。)
2.教師:剛才你們接住泡泡了嗎?泡泡在哪里呀?(引導幼兒說出泡泡不見了)
3.教師:這些美麗的泡泡停留的`時間太短了,寶寶的小手碰到就破了,不見了,真可惜。寶寶能想個辦法把這美麗的泡泡留住嗎?(幼兒討論,教師肯定幼兒的討論結果:畫下來、拍照…)
二、出示泡泡畫范例,引起幼兒作畫興趣
1.師出示范例和作畫材料,和幼兒共同討論怎樣吹出彩色的泡泡畫。
(引導幼兒說出是用吸管吹出的泡泡畫,請幼兒認識作畫材料:三種顏色洗潔精水、吸管)
2.教師示范作畫步驟:拿相應的吸管輕輕的蘸上顏料——拿平吸管,輕輕的吹出泡泡,并在畫紙上留下彩色的泡泡。(配上短小的兒歌:小吸管,喝口水,蘸一蘸,舔一舔,吹一吹,接一接,彩色的泡泡出現了。)
3.請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1)提醒幼兒用不同的顏色吹出彩色的泡泡。
(2)幫助幼兒掌握吹泡泡的方法。
(3)鼓勵幼兒大膽作畫,在畫紙上吹滿泡泡。
(4)提醒幼兒注意衛生,不要把染色的泡泡吸入嘴中。
三、請幼兒欣賞自己的作品,鼓勵幼兒發揮想象,說一說吹出的泡泡畫像什么?(圓圓的泡泡像氣球、像皮球等等)
溫馨提示:
本次活動重難點是將吹出的泡泡輕輕地放在畫紙上,并留下彩色泡泡。
延伸活動:
投放材料于美工區,請幼兒繼續創作。
小班生活化美術跟進式活動:美麗熱帶魚
版畫活動《美麗熱帶魚》這是我作為青年教師匯報課中第一次嘗試跟進式的課堂。版畫作為藝術創作的一種形式,對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表現力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美麗熱帶魚》就是利用了生活中各種材料進行創意拼貼和組合,最終變成各種形態的熱帶魚。
跟進王葉芳老師的課堂讓我受益匪淺,她的奇思妙想、新穎的活動形式、良好的教態,激起了幼兒濃厚的活動興趣、操作欲望。整個活動,讓孩子們在即時貼上將各種材料擺擺、拼拼、貼貼與老師刷刷、印印的過程中共同體驗制作版畫帶來的樂趣。
聆聽王老師的課,真為王老師的苦思奇想贊,在我看來王老師執教的這堂生活化美術活動已經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課堂了,要跟進這一堂課,必須更深入思考,更向原創課者王老師多請教、多探討、希望在請教、探討后,能有利思索,自己能多些積累、多份收獲、多學習她人的教學方法,提高、改變、突破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
美術活動中材料的提供與幼兒的制作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材料越豐富,幼兒的發散性思維越好。制作時利用材料的性質特點進行操作,滿足幼兒的多種需求,讓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都充分發揮自己的獨特性,尊重每位幼兒創作方式,充分體現教育的民主性。
在材料準備中,PPT的制作有部分改動,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幼兒觀察、比較,發現大海里的熱帶魚可以是各種各樣的。我增添了材料瓦楞紙、家中剩余的窗簾邊、還有鄰居家扔棄的廢舊草席,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多見的物品,希望孩子們變出來的魚更有“動”感,更生動、活潑。小布塊、硬紙也稍有小改動,形狀更多、選擇更廣。
幼兒操作桌上擺放各種材料的筐筐選用了長方形,將一類類操作小材料擺放的整整齊齊讓幼兒選擇時能一目了然。材料明顯改變的是將拓印時用的白卡紙改為泡沫棉,避免白卡紙與即時貼粘在一起不易撕取下。
版畫的活動形式是比較新穎的,但考慮到班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能力,拓印這一部分需在老師的幫助下才能完成,故請多名同事一同幫助拓印。還將創設情境的化妝間(刷版畫顏料處)與攝影棚(拓印處)各黏貼了刷子和相機的圖像,讓幼兒更直觀兩處的用途,并將這兩處搬至活動室的左前處,讓幼兒將變好的熱帶魚上顏料與拓印時不擁擠、更寬式。并將幼兒的作品以多人的形式展現在泡沫棉上,起初我讓孩子們手拿作品,引導幼兒快速找到自己拓印熱帶魚,用簡單的語句向同伴介紹用了哪些材料,但發現孩子們手拿作品比較累,引導他們將所有的作品一同放在地上互相欣賞、介紹、評價,讓欣賞與評價變得更加的便捷和有效,讓幼兒再次體驗到了制作成功的快樂感覺,
值得反思的是:幼兒用毛線先變出熱帶魚的樣子,有個別幼兒需教師在旁鼓勵、引導才敢于動手嘗試。在我示范講解變魚時可以將變魚身與魚尾有區分、思路更清晰。幼兒制作好的魚拓印前讓幼兒自我欣賞、拓印后可以集中展示、欣賞,讓幼兒有多次成功的體驗。
執教跟進式的美術課堂活動讓我學習多多、收獲多多,希望有多機會向他人學習。
幼兒園大班教案美術篇3
活動目標:
1、觀察教師直觀演示兒歌,理解兒歌內容,并正確講述各種色彩的名稱。
2、根據幼兒兒歌的兩段體的結構特征,嘗試用畫一畫、說一說的方式仿編兒歌。
3、喜歡念兒歌,能輪流接說兒歌。
4、喜歡欣賞兒歌,會大膽地朗誦。
5、了解兒歌的含義。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章白紙、一盒油畫棒。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3、白紙一張貼在黑板上。
活動過程:
1、通過演示兒歌的方式,幫助幼兒了解兒歌內容。
(1)教師(出示一盒油畫棒):這是什么?你知道筆有什么用嗎?
(2)教師(拿一支粉紅色的油畫棒):這是什么顏色?"粉紅色,畫一畫",請你們看一看我畫的是什么?
(3)教師在黑板上快速地畫出一棵長滿桃花的桃樹。
(4)出示桔紅色粉筆,采用同樣的方法,邊演示畫一個太陽,邊念兒歌,同上方法,表現兒歌的第三、第四、第五段。在出示一支支油畫棒的時候,重點引導幼兒認一認,說一說油畫棒的名稱:桔紅色、翠綠色、蔚藍色、五顏六色等。
2、學習朗誦兒歌《畫一畫》。
(1)教師完整地朗誦兒歌,啟發幼兒跟隨老師一起看圖朗誦兒歌。
(2)帶領幼兒重點幫助正確講述油畫棒的色彩名稱。
(3)引導幼兒與教師輪流接說兒歌,教師念一句,幼兒念第二句;然后交換念兒歌。
3、引導幼兒仿編詩歌。
(1)教師:我們每個人豆油許多彩色筆,你想用什么顏色的彩色筆畫什么呢?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教師用相應顏色的油畫棒在紙上用簡筆畫記錄下來,鼓勵幼兒用詩歌中的句型結構仿編詩歌,并帶領大家連貫地朗誦仿編的兒歌。
4、幼兒操作活動:畫一畫。
啟發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在紙上畫畫,并與同伴交流,最后將幼兒的作品展示在前面的黑板上,請小朋友們一起連貫地朗誦仿編的新兒歌。稱贊幼兒積極參與的表現和美麗畫面。
活動反思:
畫一畫這節課實際上是對正比例圖像的教學,對于本課的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系的數據在有坐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并根據其中的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針對課標要求和前一節課學生對《正比例意義》的掌握,本節課進一步引導學生從表格-關系式-圖像來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與掌握。本節課的教學主要是在具體情境中,通過“畫一畫”的活動,初步認識正比例圖像。會在方格紙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對應的點,并能在圖中根據一個變量的值估計它所對應的變量的值,利用正比例關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課中,我主要讓學生先讀懂圖的意思,如橫軸豎軸表示什么,各個點所表示的意義是什么。經過了解之后讓學生連接各點,談談自己的發現,學生會形象地看到所描的點都在同一條直線上。這樣引導學生觀察圖像、分析圖像,加深了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減少學生枯燥的學習,節省了時間。
在教學中給學生充分操作的空間,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發現,鼓勵學生利用圖,進行一些估計,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學生在整堂課的思維上與前面學習的正比例相比有明顯的提高。
幼兒園大班教案美術篇4
活動目標:
欣賞中外不同風格的建筑的造型美,了解其歷史背景以及所承載的文化內涵。
感受建筑藝術的多樣性,萌發對身邊美好事物的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活動前組織幼兒觀看《開國典禮》錄像片段。
物質準備:從不同角度拍攝的北京天安門、悉尼歌劇院、長城、埃菲爾鐵塔圖片若干張。
材料配套:教育掛圖《領域活動社會我們的首都——北京》、《領域活動藝術悉尼歌劇院》,親子手冊《領域活動中外著名建筑》。
活動指導:
1、出示教育掛圖《我們的首都——北京》引導幼兒觀察、欣賞。
提問:這是什么建筑?是哪個國家的?建在什么地方?天安門城樓主要是什么顏色的?看起來有什么感覺?(宏偉、莊重。)天安門城樓上有什么?屋檐象什么?把正面的天安門圖片對折,中間有一條線,你會發現什么?(左右對稱。)這樣的建筑給人什么感覺?(渾厚、穩固。)
小結:天安門城樓是中國古代最壯麗的城樓之一。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這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并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
2、出示教育掛圖《悉尼歌劇院》,引導幼兒欣賞。
提問:這建筑象什么?在哪個國家?建在什么地方?叫什么名稱?
討論:為什么建筑設計師要把它設計成象帆船、貝殼一樣的形狀?(引導幼兒感受建筑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美)
小結:悉尼歌劇院的外形猶如即將乘風出海的白色風帆,與周圍海景相映成趣。它位于澳大利亞。這座綜合性的藝術中心,在現代建筑史上被認為是巨型雕塑式的典型作品,也是澳大利亞的象征性標志。
3、引導幼兒發現天安門和悉尼歌劇院這兩種建筑的不同之處:
建筑結構的不同:對稱與不對稱。
建筑材料的不同:木頭、磚頭與鋼精、混凝土。
建筑風格的不同:古典美與現代美。
4、引導幼兒欣賞其他中外建筑(如中國的長城和法國的埃菲爾鐵塔等)。
5、討論:你喜歡哪一種建筑?為什么?
活動建議:
區域活動:在美工區,教師與幼兒共同布置中外建筑長廊,延伸欣賞活動。
家園共育:請家長與幼兒共同欣賞親子手冊《中外著名建筑》,并進一步收集其他中外著名建筑。
幼兒園大班教案美術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分割的方法裝飾蝸牛螺旋形的殼。
2、學會用漂亮的彩筆以及簡單的點、線、圈等花紋裝飾蝸牛。
3、感知分割裝飾的風格,產生關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范畫一張。
2、彩色筆人手一盒。
活動過程:
1、聽謎面,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名字叫做牛,不會拉犁頭,說它力氣小,背著房子走。
你知道它是什么動物嗎?
2、欣賞范畫,學習用分割的方法給蝸牛殼裝飾花紋。
出示范例,建議教師這樣引導:
(1)小朋友,小蝸牛的房子漂亮嗎?
(2)怎樣才能使小蝸牛有一個美麗漂亮的房子呢?
(3)請你說說:畫面上蝸牛的殼是什么形狀的?
(4)你知道怎樣打扮小蝸牛的房子嗎?
-引導并啟發幼兒想出用線條分割法螺旋形切割成若干塊,再用圓、點、線或簡單的&39;圖形在每一個空格中裝飾各種圖案或花紋。
3、交代繪畫要求,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鼓勵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艷麗的色彩給蝸牛房子和長長的身體涂色。
4、展示幼兒作品,結束活動。
表揚大膽作畫的幼兒,對大膽分割圖形,認真裝飾畫面和色彩和諧的作品給予贊賞,引導幼兒看一看,比一比,誰的蝸牛房子最漂亮。
幼兒園大班教案美術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圓形、圓形分割的方法拼貼成一幅畫,掌握等份圓的方法。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本事。
活動準備:
1、將色粉紙剪成大小不一樣的圓形。
2、剪刀、漿糊,水彩筆若干
3、范畫一張、圖示一張。
活動過程:
1、小朋友,這是什么圖形?(圓形)圓形象什么?
(1)誰來把它變成半圓形?半圓形象什么?
(2)怎樣把這個圓形變成扇形呢?哪些東西是扇形的?
(3)圓形還能夠分割成許多大大小小的圖形(出示圖示)
2、這些變出的小圖形能夠拼貼成一幅美麗的畫(出示范畫讓幼兒欣
賞)
3、教師提出操作要求:
(1)自我想好要貼什么,再開始剪。
(2)拼貼時注意顏色的搭配。
4、幼兒操作
5、請幼兒講述自我拼貼的畫。
幼兒園大班教案美術篇7
一、活動目標:
1、了解各種時裝的特點,大膽合理運用廢舊材料設計出各具特色的時裝。
2、能用裁剪、粘貼、系、擰、穿、扎等各種技能綜合運用設計美麗時裝。
3、在設計與表演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喜悅。
二、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經常收看時裝表演;對服裝有會有自己的看法
2、材料準備:
主要材料:廢舊報紙、廢舊包花紙、舊掛歷紙及各色塑料袋、
輔助材料:即時貼、零散卡紙、剪刀、鉛筆、毛根、單面膠、釘書機、適合服裝表演的音樂
三、活動內容:
(一)欣賞表演激發興趣:
1、觀看一段時裝表演錄像。
2、談談說說:介紹其中最喜歡時裝的名稱及喜愛它的理由。
3、你還看到哪一種款式在心中留下美好印象?
(二)幼兒創意設計時裝:
1、激發幼兒設計設裝的愿望
師導語:“這些漂亮的衣服都是設計師設計的,我們也來做設計師設計一套漂亮的時裝吧!”
2、幼兒構想交流:以小組為單位,教師介入指導。
(三)幼兒動手設計時裝:
1、利用面積較大的廢舊報紙、廢舊包花紙、舊掛歷紙及各色塑料袋進行時裝主要構造與設計(教師進行示范)
2、講解輔助材料的運用。
3、相關輔助材料:即時貼、零散卡紙、剪刀、鉛筆、毛根、單面膠、釘書機、以及材料超市中各種材料。
(四)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1、教師重點協助能力差的幼兒,給與言語與動作指導。
2、提醒能力強的幼兒利用材料超市中的廢舊物進行裝飾。
(五)時裝展示秀秀秀
1、幼兒相互幫助穿好自己設計的時裝。
2、展示自己設計的時裝。
3、草地或專用室空場地進行時裝秀表演。
四、活動建議:
在使用過程中,教師可根據主題需要或季節需要對于本教案稍行修改,如設計《可愛的夏裝》或《西游記時裝秀》等,另外也可根據本班孩子動手操作能力選擇相應組織形式。如親子制作、小組合作或獨立完成。
五、活動評析:
到了大班,孩子對于每天穿在身上的衣服有了自己的理解及審美觀。他們經常聚在一起三三兩兩地談論自己的衣服及描述媽媽的衣服是怎樣怎樣的,于是我設計了這樣一次活動。
活動在觀看時裝表演中拉開序幕,到幼兒興致勃勃地設計衣服,到模仿模特兒表演時掀起了一個又一個高潮。孩子們在設計服裝時個個躍躍欲試,拿著報紙量體裁衣,精心裝飾,更有幼兒還別有用心地設計了與時裝相配的頭飾、手飾,體現了每一位孩子與眾不同的審美觀。
經過一番努力,每個幼兒的身上都穿上了自己用廢舊物做成的時裝,活動室里洋溢著一片歡笑!在最后的展示評價過程中,我設計了讓孩子穿上自己設計的時裝,過一把模特兒癮的環節。這一環節不僅把每位孩子的作品進行了一番展示,同時也與開頭前呼后應,并且讓活動再次掀起高潮,可謂畫龍點睛。
幼兒園大班教案美術篇8
設計意圖:
以“紙的'世界”為主題的系列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到紙盤,它也是幼兒園班級環境布置中比較易于操作的一種材料之一。或許在大多數人眼里,它只是一個白色的一次性盤子,再怎么對它進行華麗的裝飾,也掩蓋不了它原有的素色。我想,既然如此,何不摒棄華麗,巧妙地利用線描花紋的樸素之美來裝飾它呢?這樣不僅能展示幼兒的心靈手巧,還能美化環境,于是我選擇了這種簡單而又便捷的制作方法。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以紙盤為作畫材料,并充分利用其材質和形狀進行作畫。
2、啟發幼兒利用學過的線描花紋或自創的線描花紋來裝飾紙盤花。
3、通過線條組合變化的多樣性,激發幼兒對創作活動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花園背景圖 、雙面膠每組一卷、褐色長條形卡紙若干、綠色葉子若干、紙盤人手一個、記號筆人手一支、牛皮紙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引入
出示花園背景圖,引出課題內容,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
1、“今天的天氣真好!這是一片大花園,許多蝴蝶飛來了,它們這兒飛飛那兒飛飛。可惜花兒太少了,蝴蝶們采完花粉就要飛走了,怎么辦呢?咱們想個辦法把它們留下來吧!”(大家一起動手來做花)
2、“可以用什么來做花呢?”
二、范例
“你們看,這是什么?”(紙盤)
“看老師把它變成什么了?”(紙盤花)
“看看我的紙盤花用了什么花紋?”幼兒邊說,教師邊畫出花紋。
“你想用什么花紋來裝飾呢?”幼兒邊說,教師繼續邊畫出花紋。
三、示范
“讓我們一起來設計紙盤花吧!”
1、先畫出花心位置;
2、轉動紙盤,畫出花瓣形狀: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梯形都可以;
3、設計線描花紋,提醒幼兒:
a、邊畫邊轉動紙盤;b、要細心耐心;c、運用黑白配的方法來裝飾效果更好。“花兒畫好了, 可是它還少了什么呢?”(花莖和葉子),教幼兒為葉子進行線描,利用褐色卡紙制作花莖,并進行組合。
四、操作
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五、評價
將作品張貼到背景圖上,欣賞講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