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音樂教案怎么寫的
幼兒音樂教案怎么寫的篇1
教學內容
1、欣賞管弦樂曲《春天悄悄來臨》。
2、活動《春光好》。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聆聽音樂作品的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
2、通過音樂活動《春光好》,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3、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協作精神和創造能力。
教學過程
1、在預先不告訴學生曲名的情況下,播放管弦樂曲《春天悄悄來臨》
2、讓學生為該曲命名。
3、告訴學生曲名。
4、啟發學生用語言、動作、圖畫等來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5、用課本上的插圖來引入音樂活動《春光好》。
6、介紹有關“春游”、“春耕”的常識。
7、教師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如何用聲音、語言、動作來表現“春游”和“春耕”。
8、用多種打擊樂器模仿“春游”和“春耕”的音響。
9、結合課本上的插圖鼓勵學生創編以“春游”和“春耕”為主題的音樂游戲。
10用聲音、語言、動作等表現“春游”和“春耕”游戲中的情節
幼兒音樂教案怎么寫的篇2
設計意圖:
這是一首根據云南民歌《猜調》改編的曲子,此曲旋律優美,問答式的歌詞充滿幼兒情趣。孩子們在活動中一邊游戲一邊唱。有節奏有韻味地過程中,快樂地編織著他們的金色童年。這些問答歌也叫盤歌、對孩子能夠起到增智益睿的作用。還能不斷地補充新的內容可以適合各年齡段的幼兒。如:什么花春天開,哪個花夏天開,什么花開在秋天呀,哪個花開在冬天嘍來?
活動目標:
1.會用自然的聲音演唱,理解歌詞內容。
2.體驗邊唱歌邊用動作表達的快樂。
3.學習用對歌的形式邊唱邊交流,嘗試創編。
活動準備:
1.“猜調”的音樂。
2.課前欣賞旋律。
3.日常生活中學用對歌的形式猜迷。孩子說說哪些是圓形和方形的物體。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引導語: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玩一個闖關游戲。第一關:說名稱
1.聽音樂說名稱
師:這首好聽的音樂是云南的民歌叫猜調。(老師放二遍音樂并介紹音樂名稱)
2.闖關成功看獎勵。出示圖譜。
二、第二關:學歌詞。
1.看課件你看到了誰?看第一頁
2.你看到了誰?這是一首對歌,是輪著唱的,女孩唱的時候男孩聽。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她在說什么?小乖乖來小乖乖,女孩說給男孩猜。
3.她在問什么?什么圓在天上?哪個圓在樹上?
4.誰來了?他在答什么?小乖乖來小乖乖,女孩說給男孩猜。太陽圓圓在天上,桔子圓圓在樹上嘍來。
看圖譜念歌詞,分男女生練。
5.闖關成功看獎勵。老師清唱三遍。第一遍略慢請幼兒幫忙看圖唱得對不對、第二遍略響、第三遍帶表演
三、第三關:唱歌詞
1.你會用什么辦法學本領?(跟著老師學,看著電腦學,看著圖譜學,聽著錄音學)
幼兒自主學習(思考什么方法適合小班自主學習)
2.幼兒自主學本領。
3.幼兒闖關看獎勵。
四、看風景
1.唱給風景—梯田聽要求慢一點
2.唱給風景—白塔聽要求響一點
3.唱給風景—潑水節的人們聽要求快一點
五、唱給老師聽得獎勵(思考獎勵還可以變什么)
活動延伸:
1.將磁帶和圖譜投放在表演區供幼兒自由表演。
2.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會圓和方的物體。
附猜調自編歌詞:
小乖乖來小乖乖,
女孩說給男孩猜。
什么圓,在天上。
哪樣圓,在樹上。
小乖乖來小乖乖,
女孩說給男孩猜。
太陽圓圓在天上,
桔子圓圓在樹上嘍來。
幼兒音樂教案怎么寫的篇3
演唱部分動作建議
前奏隨樂做拍手的動作
1-4小節,隨音樂節奏做“走”的動作,并在最后一個音符時拍手。
5-6小節,背對背扭扭屁股。
7-8小節,面對面做鬼臉。
9-10小節,同5-6小節。
11-12小節,同7-8小節。
一、游戲玩法建議
1、合樂做動作模型:幼兒自己隨樂做動作。
2、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兩名幼兒游戲。
3.大公雞來了時(低八度音樂響起間奏):幼兒定住,擺一個造型靜止不動,“大公雞”在其中來回走動,以多種方式逗毛毛蟲。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旋律,能合樂做出“扭屁股”、“做鬼臉”的逗樂動作,并保持造型不動。
2、遷移故事情境,與同伴合作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的動作空間方位,并創編不同的鬼臉動作。
3、享受運用肢體、表情動作與同伴玩詼諧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剪輯好的音樂、電腦播放器、幼兒人手一只手腕花。
2、經驗準備:幼兒有站雙圈跳集體舞的經驗。
【活動過程】
1、創設故事情境,導入活動。
師: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蟲們在找朋友做游戲,他們找到了一個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臉。玩得正高興,一只愛吃毛毛蟲的大公雞來了,毛毛雖立刻一定不動,大公雞以為是石頭就走了。
2、創編“扭屁股”“做鬼臉”的動作模型。
師:我是一只毛毛蟲,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個人都扭一扭,還要做鬼臉,怎么做?
3、初步感受音樂,并合樂做動作模型。
師:現在,毛毛蟲們,我們一起聽著音樂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師:毛毛蟲們輕輕起立,我們一起聽著音樂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
(1)師:毛毛蟲要和朋友背對背扭屁股,還要面對面做鬼臉逗樂。你們可以怎麼做?
(2)師:請你和你的好朋友找個空地方試一試。
(3)請個別幼兒示范。
(4)教師哼唱音樂,幼兒隨樂做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的動作。
(5)幼兒隨樂游戲。
5、創編不同的做鬼臉逗樂的動作。
(1)師:還可以怎樣做鬼臉逗樂?請你來試試。看看他的&39;鬼臉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樣的?他的手是怎么放的?
幼兒聽音樂變換鬼臉造型進行游戲。
6、遷移雙圈舞的經驗,換朋友進行游戲。
(1)討論換朋友的方法。
師:我們在跳舞時換朋友,經常用什么隊形換朋友?
師:現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動,女生換朋友,怎么換?
師:做什么動作的時候換朋友的?拍手時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師哼唱音樂,幼兒站雙圈嘗試換朋友。
(3)幼兒聽音樂完整游戲。
7、戲劇游戲:毛毛蟲與大公雞。
(l)師:這回啊,毛毛蟲們,可能在玩游戲的時候真有大公雞要來做我們哦,我們要怎么樣?能不能動?我們先試一試,我來撓撓這只毛毛蟲,嗯,他沒動,是個小石頭,這只呢?
(2)邀請客人老師扮演角色參與游戲。
三、友情提示
1、在游戲活動環節組織過程中,教師遵循團體律動的傻瓜教學流程:放事一一動作一一音樂一一游戲(動作方位、游戲、交換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戲元素的教學策略,先引導幼兒創編、熟悉動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動作模型和音樂結構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探索背對背扭屁股及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接著再引導幼兒創編不同的鬼臉造型并游戲,最后再加人大公雞逗引的游戲玩法。
2、根據幼兒實際情況,可調整游戲難易度,如,降低難度時,可在音樂的第2、第4小節時,不必強調幼兒在樂句句末拍手。
我的小花園
大班音樂——《我的小花園》
一、目的:1、通過圖譜教學讓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2、唱準弱拍起唱的歌曲,發展幼兒的節奏感。
3、感受歌曲清新、優美的特點。
二、準備:1、花園情景圖一張,節奏譜若干,圖譜一張;
2、錄音機一架,磁帶一盒,鋼琴一架。
三、過程:(一)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1、律動《新疆舞》入室
2、發聲練習《逛公園》,要求愉快地演唱并唱準弱拍起唱的樂句。
3、節奏練習:
我的花園種滿了什么?(鮮花)
(二)結合圖譜,理解內容
1、出示圖譜,引導幼兒觀察。
2、師有表情地示范清唱一遍歌曲,表現歌曲清新、優美、舒暢的特點。
3、提問:聽了剛才這首歌,你有什么感覺?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三)學習歌詞,掌握節奏。
1、幼兒完整跟讀。
2、分句朗誦并根據歌詞用體態節奏表示。
3、幼兒根據圖譜按節奏完整朗誦歌詞。
(四)熟悉旋律,學唱歌曲。
1、按旋律朗誦歌詞。
2、提醒幼兒注意休止符,唱準弱拍起唱的樂句。
3、認識圖譜中“”(連貫)“”(放聲唱)“”(弱拍起唱)的符號。
4、重點練唱弱拍起唱的句子,引導幼兒利用打拍子的方法幫助掌握并唱準音。
5、幼兒練唱,采用合唱、輪唱、分組唱、個別唱等形式學唱歌曲。
(五)幼兒復習舞蹈《拾豆豆》。
(六)律動《兔子舞》出室。
幼兒音樂教案怎么寫的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歌唱的不同形式以及廣西壯族人民喜愛"對歌"的風俗。
2、學習對歌,體驗音樂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視頻快樂頌山歌對歌活動過程:
一、相互問好,以歌舞《快樂頌》引入課題
小朋友們好!你們快樂嗎?--哦,看來今天小朋友的心情都不一樣嘛。那小朋友們你們平時都會做些什么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呢?--是嗎?其實不管什么時候、做什么事情擁有一個快樂心情非常的重要,而唱歌就是一個特別好的方式。讓我們一起擁有一個快樂心情吧。(播放快樂頌,快樂歌唱、舞蹈激起幼兒興趣!)
二、欣賞視頻,感知不同的歌唱形式
(一)回憶平時唱歌情形,感知合唱,獨唱等唱歌形式小朋友們你快樂嗎?你喜歡唱歌嗎?那,我們平時都是怎樣唱歌的呢?誰來說說看?(幼兒回答,教師引導)很多的人一起唱叫什么?(合唱)小組幾個人,幾個人的唱叫什么?(小組唱)一個人唱呢?(獨唱)。。。不錯唱歌的形式有很多種,但一樣能給大家帶來快樂!知道嗎?在中國有個美麗地方叫廣西,那里的壯族民人也很喜歡唱歌,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是怎么唱歌吧?請仔細的欣賞哦!
(二)播放視頻山歌,幼兒欣賞。感知領唱,齊唱的歌唱形式1、引導幼兒交流討論:他們唱歌和我們一樣嗎?怎樣唱的呢?(一個人領其他人跟唱)一個人在前面領著唱叫什么?(領唱)那后面很多人一起整齊的唱呢叫什么?(齊唱)2、教師小結:原來(除了合唱,小組唱,獨唱,領唱),齊唱也是唱歌的一種的形式。
(三)播放視頻對歌,幼兒欣賞。感受壯族的"對歌"這個特殊的風俗
1、欣賞視頻:廣西的壯族人,不但喜歡唱歌還把唱歌當成話來講哦,一起去聽聽吧,聽聽他們都在說些什么?(播放視頻)
2、教師引導,幼兒交流討論:這次他們是在領唱,齊唱嗎?--那他們是怎么唱的呢?一個問一個答,能用簡單的兩個字來說嗎?他們一個問一個答的對著唱叫什么?對唱!在視頻里這個有山有水的地方就是廣西。在哪里每年的三月三他們都會舉行"歌會",家家戶戶都來唱歌。很多的問答他們都能用唱歌來表示呢。我們再一起看看他們都問了些什么吧
三、欣賞對歌的音樂
《什么水面打筋斗》
四、學習對歌
(一)欣賞"對歌"感受對歌形式,熟悉旋律
(二)教師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導幼兒理解歌中的內容。如"什么水面打筋斗""什么水面起高樓""什么水面撐雨傘""什么水面共白頭"
(三)學唱歌曲《什么水面打筋斗》
結束部分幼兒用綢帶,圍裙扮演壯族娃娃對唱,充分感受對山歌的樂趣。
幼兒音樂教案怎么寫的篇5
一、活動內容:《春天》
二、活動要求:
引導幼兒用節奏動作來表現歌曲的情緒。通過肢體各種動作,讓幼兒體驗到音樂優美的旋律。
三、活動準備
1.春天的背景掛圖一張、磁帶
2.太陽、小花、柳樹、蝴蝶、小白兔貼紙圖片各一張
四、活動過程
1.談話或引出歌曲
“春姑娘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你們仔細聽一聽,春姑娘帶了什么啊!”放(放《春天》的音樂)
2.復習歌曲《春天》
師跟著鋼琴,有節奏地邊唱歌邊根據歌詞有序地出示貼紙圖片
3.師提問,啟發引導動兒嘗試用節奏動作為歌曲伴奏
(1)小朋友的肢體動作也能打節奏,小朋友快找一找,有哪些?
(2)啟發幼兒提出一些辦法,如用拍手、拍腿、跺腳等動作來打節奏。
(3)拍擊什么樣的節奏最好呢?
“今天,我請了一位小客人,看看她是怎樣把春姑娘請出來的。”
(4)讓幼兒與客人一起表演
(5)啟發幼兒大膽想像嘗試各種節奏型
如:花兒都開了除了用手掌托在下巴外,還可以用手臂來表現。“彎彎腰”XOXOX-拍手與拍腿結合外,還可以“彎”(叉左腰),“彎”(叉右邊腰),“腰”(鞠躬)
(6)將幼兒一對一的進行完整演唱、演奏歌曲《春天》
(7)結束活動
師:“天黑了,春寶寶們回家了。”
幼兒隨音樂做動作出活動室。
幼兒音樂教案怎么寫的篇6
活動目標:
1、愿意和同伴一起參與活動,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特點。
2、學習簡單的仿編并演唱給大家聽。
3、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復性特點。
4、知道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活動準備:課件,音樂。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初學歌詞
1、出示蘋果樹:看,樹上有什么?讓我們來摘蘋果吧。
2、幼兒跟做采摘蘋果狀。(老師念歌詞前半部分:樹上許多紅蘋果,一個一個摘下來。)
3、念后半部分:我們喜歡吃蘋果,多吃蘋果身體好。
二、欣賞旋律,初步學唱
1、蘋果摘好了,老師把剛才我們摘蘋果的事編成一首好聽的歌。
2、師范唱,幼兒欣賞。
3、幼兒跟著老師有節奏地念歌詞。
4、幼兒跟唱,鼓勵幼兒邊唱邊做動作。
5、師帶領幼兒邊唱邊表演。
三、嘗試仿編,延伸活動
1、問:你還喜歡吃什么水果?
2、鼓勵幼兒把自己喜歡的水果編進歌曲中。
教學反思:
這一活動的選擇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是以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為主題,以歌曲《蘋果》為線索,啟發幼兒在“摘蘋果”的動作、仿編歌詞、用肢體造型創造性的表現水果的外型特征這三個方面的音樂創新活動,活動中自然的融入了藝術、科學等領域,貫穿了整合教育的思想。幼兒在玩玩耍耍中獲得了發展,體驗到活動帶來的快樂感受。其中,有個別幼兒在動作表現上缺乏自信,不能完全放開自己去盡情表現。應當多觀察這些孩子的表現,及時的肯定并鼓勵他,幫助他,逐步樹立他的自信心。
幼兒音樂教案怎么寫的篇7
1、學習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特點。
2、感受、表現四分音符為一拍的均勻節奏。
3、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4、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蘋果歌》音樂磁帶、蘋果實物。
1、情境講述,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們,秋天到了,熊伯伯果園里的果子成熟了,它邀請我們去幫它摘果子呢。來,開上小汽車,我們一起出發嘍!
2、摘蘋果,放入果籃中。
師:果園到了,看看有什么?(蘋果樹)蘋果樹上結滿了什么?蘋果熟了,我們把蘋果一個一個摘下來,放進老師的果籃里,好不好?(請幼兒來摘蘋果)
3、嘗一嘗蘋果,深刻理解“我們喜歡吃蘋果,身體健康多快樂!”這句歌詞。
師:蘋果摘下來了,真香真甜呀!喜歡吃嗎?老師這里也有蘋果呢,來,我們嘗一嘗。
吃的過程中問一問幼兒:蘋果的味道怎樣?你們喜歡吃蘋果嗎、高興嗎?
教師小結:蘋果吃起來甜甜的,而且它非常有營養,多吃蘋果,我們的身體就很健康,不容易生病。
1、觀看圖譜。
教師:老師把剛才小朋友摘蘋果、吃蘋果的經過都畫了下來,我們來看一看。出示圖譜,教師帶幼兒認識圖譜。
2、學習歌詞。
師:老師把它編成了一首兒歌,我來念一念。(按歌曲節奏朗誦歌詞)好聽嗎?我們一起學一學。
3、學唱新歌。
師:小朋友念得真好聽。老師還能把它唱出來呢,你們想聽嗎?(教師邊做動作邊范唱)
我們一起唱唱吧。(教師和幼兒學唱歌曲)
1、出示梨子、桃子等水果的黑板畫,引導幼兒創編歌曲。
教師:果園里還有許多蘋果的好朋友也來了,你們看看有誰?(出示梨子、桃子等水果)剛剛你們唱得太好聽了,可是沒唱我,我們都等不及了。說說看,想唱誰?這個是什么顏色?它長在什么地方?我們應該怎么唱?
2、學習歌詞,把水果替換進去,和幼兒說一說。
3、嘗試把創編的歌曲唱出來。
師:今天小朋友真棒,我們唱了蘋果歌,還編了梨子歌、桃子歌。現在我們幫熊伯伯把這些果子都摘回家吧!(個別幼兒摘果子其他幼兒唱歌曲。)
寶寶們,我們幫熊伯伯把果子運回去吃水果嘍!坐上小汽車,我們回去嘍!
《蘋果歌》是小班的一個音樂活動,歌詞形象生動,旋律簡單上口,表演性很強。讓幼兒學得生動有趣,并獲得更多的發展。我參照課程教案結合我們班幼兒年齡特點,對一些活動環節和細節進行了修改,活動開展的很順利,在此我做了一個簡單的梳理。
活動導入,隨著音樂伴奏進入活動室,激起了孩子們的學習欲望和新鮮感,在音樂的伴隨下,孩子們很快進入了狀態。借助圖片、動作的幫助孩子們很快理解熟悉了歌曲內容。從活動的實施中,我觀察到孩子們不但學說了歌詞,而且在描述蘋果多少中,理解了1和許多,各領域內容整合得比較自然。在熟悉歌詞的基礎上學唱歌曲,對小班的孩子來說簡單、易懂、易唱,在配上相應的動作幼兒很快就唱會了歌曲。在鼓勵幼兒進行創編歌曲時,創編歌曲的目的是為了增加演唱的趣味性,豐富幼兒關于水果的知識,初步積累改編歌詞演唱的經驗。第一次我是引導的,第二次,幼兒想水果,我就在黑板上畫水果,提問:這種水果是長在哪里的?什么顏色的?我們連起來唱一唱,出乎我意料的是孩子們的表現很不錯,都能完整的唱下來,尤其是唱到紫葡萄,孩子們還說“一串一串摘下來”,真的很不錯,創編很成功。
幼兒音樂教案怎么寫的篇8
一、音樂游戲的價值取向應該更加多元
音樂游戲是以發展幼兒音樂能力為主要目的的游戲,幼兒在音樂游戲中通過聽聽、唱唱、動動,增強節奏感、提高辨別音樂的能力。在一線教學中,教師對音樂游戲的上述價值取向耳熟能詳,也習慣把這些內容作為音樂游戲教學的重點來定位。本人認為,音樂游戲的價值取向不應該只是上述內容,而應該做到更加多元。
例如:有一些音樂游戲設計了一定的情節和角色,在玩這類音樂游戲時,教師如果給幼兒提供一些自主的空間,孩子們通過自主表現這些角色就可以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如果游戲中有多個角色,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導幼兒之間相互商量怎么分配這些角色或者誰先玩誰后玩等來鍛煉幼兒與同伴的溝通與交流能力,發展幼兒的社會性;在一些成功的音樂游戲教學案例中,我們還發現教師做到耐心傾聽每個幼兒的音樂想象、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表現、使每個幼兒都感到自己在活動中很重要,孩子們在發出自己“聲音”的同時獲得了自信;至于音樂游戲給孩子帶來的快樂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就更不用說了,在音樂游戲中,孩子們會不時地發出歡樂的笑聲,玩了一遍還想玩的現象也很普遍。
由此可見,音樂游戲的教育價值不應該只局限于發展幼兒的音樂能力,音樂游戲在幼兒的全面發展教育上都有著綜合性的作用,其蘊含的教育價值還有待于我們每一個教師深度思考和挖掘。
二、音樂游戲的組織應該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
在傳統的音樂游戲教學活動中,教師喜歡直接按照教材上提供的玩法,手把手地教幼兒玩游戲,很顯然,這種模式不符合《綱要》所倡導的教育理念,幼兒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自主性無法發揮。我認為,音樂游戲活動是一個幼兒積極發現探索的過程,幼兒在游戲活動中不是完全受控于老師,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完成學習。
因此,在開展音樂游戲教學時,教師應該給予孩子自主發揮的空間,教師要多聽聽孩子的需求。當音樂游戲中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條理清晰、層層遞進,每一位孩子都較好地掌握了音樂游戲的內容時,教師就應該及時地退位給孩子,給他們更多自主表現的機會,比如:讓孩子來創編新的動作、創編新的情節、讓孩子來商量角色的分配等。此外,關于音樂游戲中的規則,其制定不能單由教師來包辦,以幼兒對于游戲的理解,教師可以以支持者的身份引導孩子自己去嘗試制定規則。例如:在音樂游戲《逛公園》中,大家都要扮演花,可是只有幾個花的頭飾,怎么辦才好呢?有的孩子說:“老師再做幾個。”又有孩子說:“現在游戲呢,老師哪里有空再做啊!”于是又有孩子提議道:“這一次讓我玩,下一次再給他玩。”我問孩子們:“你們覺得這個辦法好嗎?”結果孩子們一致贊成。我又說道:“好呀!這個辦法不錯,大家輪流玩,音樂連續放,當聽到間奏音樂時,請小朋友相互交換頭飾,再次游戲。”在接下來的游戲中,幼兒再也沒有為了頭飾爭搶了。可以說,由幼兒自己制定、理解的游戲規則才更容易為他們所理解和遵守。
由此可見,音樂游戲也可以充分發揮孩子的主動性,正如阿恩海姆所說:“在藝術及其教育中,最出色的老師并不是將自己的所知傾囊相授,也不是滴水不漏,而是憑著一個優秀園丁的智慧,觀察判斷,在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
三、音樂游戲需要創設動靜相宜的課堂氛圍
在聽課中,我們經常發現,教師在組織音樂游戲時會遇到兩種情況,一種是課堂活動氣氛太high,甚至于失控,具體表現是:幼兒在游戲中只關注游戲的情節和自身的表現,完全忽視音樂的旋律和節奏,在游戲的變化處,教師則需要不停地以高于音樂的聲音來提醒幼兒,課堂吵鬧不休,沸騰一片。另一種是課堂活動氣氛過于安靜,活動沒有高潮、幼兒沒有興奮點,具體表現為:教師很熱情,幼兒表現平淡,玩了幾遍就不想玩了。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都不是一種最理想的課堂氛圍,音樂游戲的最理想狀態應該是課堂節奏動靜交替、張弛有度,幼兒既有適度的興奮,又能主動地遵守規則。要想創設出這種最佳的狀態,教師就要注意課堂節奏的把握。例如:孩子太興奮了,教師就要放慢課堂節奏,給孩子興奮的情緒澆點冷水,教師可以采取這樣的措施:暫停游戲,大家不玩了,并告訴幼兒為什么不玩,剛才哪里不好,接下來要是還想玩,應該怎么改進和調整,這樣一來,孩子們躁動的情緒得以安靜,游戲的效果就會更好。
四、音樂游戲的實施需要行之有效的規則保障
一說到音樂游戲中的規則,很多教師就擔心其會影響幼兒的自主性發揮,其實規則和自由并不矛盾,音樂游戲的特性決定,游戲中孩子們容易出現過度興奮,而制定有效的規則是保障音樂游戲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音樂游戲中教師鼓勵幼兒自由表達,但是一旦進入集體游戲環節,如果沒有一定的規范,幼兒之間就會出現互相干擾,從而最終導致自主性活動也無法順利展開,可見音樂游戲離不開規則,這是音樂游戲本身的特點決定的,因為音樂游戲中幼兒需要傾聽音樂的旋律和節奏,如果缺少規則,課堂很容易亂成一鍋粥。在一線聽課中,我們發現,一些成功的教學案例中,恰恰是教師合理地運用了規則,讓游戲進行得井然有序,幼兒在這種井然有序的游戲中,能夠安靜地傾聽同伴的經驗,表達自己的聲音。因此,我認為,音樂游戲需要有效的規則做保障,教師不用擔心規則會束縛幼兒的自主活動,重要的是制定了什么樣的規則,是更多地考慮教師教學的方便,還是注重幼兒的需求。我們認為,一套行之有效又符合幼兒需求的規則,能有效地保障音樂游戲的成功開展。